主管單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主辦單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1985年
綜合影響因子:--
《出土文獻研究》雜志創刊于1985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的刊文范圍涵蓋甲骨、金文、戰國至魏晉簡牘、紙文書、碑刻、墓志等諸多領域。雜志注重發表文化領域的高質量原創研究成果、綜述及快報,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宗教等各個方面。雜志鼓勵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結合考古學、歷史學、文獻學、語言學等多種學科進行綜合分析。這種研究方式有助于從多個角度揭示古代文獻的深層含義和價值。
雜志將繼續發揮其在學術界的引領作用,推動古代文獻和文物研究的深入發展。未來,該雜志將進一步拓展研究領域,加強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同時,該雜志還將積極探索新的出版形式和技術手段,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術服務。在推動古代文獻和文物研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該雜志將繼續發揮其優勢和作用,為學術界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本刊只接受中文稿件,但需包括中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來稿應能反映國內外管理學領域的近期研究動態和研究結果。題文相符,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簡明規范。
(2)各層次標題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分層次連續編碼,一級標題使用1,2,3……;二級標題使用1.1,1.2,1.3……;三級標題使用1.1.1,1.1.2,1.1.3,……。
(3)正文部分小標題一般單獨占一行;段首小標題,前空兩格,后空一格。層次編碼依次使用一、二、三…;1.2.3.…;1)、2)…。也可使用1.1、1.2、1.3…的格式。
(4)根據論文情況可自行決定是否列舉閱讀型參考文獻;閱讀型參考文獻用文后尾注形式,以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字([1][2][3]……)順序編號排列。閱讀型參考文獻可不標注具體頁碼。
(5)基金項目:如果論文是項目成果,請按“項目名稱(項目號)”的形式寫出。項目名稱與項目號兩者都要有。
(6)摘要:論著性文章需附600字(詞)左右的中、英文摘要。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要列出主要數據和具體統計學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
(7)作者姓名用楷體小四號字,居中。作者署名位于文章題目之下,如有多位作者,右上角用數字“1”“2”……標注,單一作者不用標注。
(8)計量和計數單位前需使用阿拉伯數字,外文字母、上下角標、黑白體、大小寫應準確表達,對易混淆的請用鉛筆標注。
(9)一般注釋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l、2、3、……,在正文之后寫明“附注”或“注釋”字樣,然后依次寫出對應數碼l、2、3、……和注文,回行時與上一行注文對齊。
(10)本刊實行文責自負的原則,對擬用稿件,在尊重作者意見的情況下,有權對文章的語言文字、內容層次和編輯規范進行修改,不同意修改者請聲明。
出土文獻研究是一本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B座,郵編: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