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上海師范大學;中西書局
主辦單位:上海師范大學;中西書局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6年
綜合影響因子:--
《非遺傳承研究》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2016年,公開發行的季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傳承項目、傳承人風采、卷首語、法律法規、調查與報告、理論研究、非遺進校園、非遺在社區、史料與掌故等。雜志的辦刊理念為“三堅持”,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高尚的文化品位,堅持鮮明的辦刊特色。其辦刊特色體現為“注重傳承、聯接基層、面向知音;影響生活、促成興趣、變為實用”,特別強調在“傳承”二字上下功夫。
此外,雜志還得到了原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的顧問支持,進一步提升了刊物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雜志不僅促進了非遺學術研究的發展,而且對于提升公眾對非遺重要性的認識和興趣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作為非遺領域的學術刊物,不僅在學術上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在推動非遺文化傳承、教育和普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雜志的努力,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和支持,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遠意義。
(1)格式規范:稿件應遵循學術寫作規范,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的格式要求,以確保文章的質量和一致性。
(2)學術質量:文章應具有明確的研究問題、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可靠的研究結論,能夠為相關領域提供新的見解或解決方案。
(3)主題相關性:稿件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研究、推廣等領域相關,能夠反映這些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和理論探索。
(4)基金項目: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5)一律采用結構式摘要,中文一般不超過300字。內容包括本文的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及統計學意義)、結論,并附相應英文摘要。
(6)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和郵政編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
(7)論文中的注釋全部使用腳注。使用序號123…在文中上標“123…”,同時在論文后注釋列表排序123…注釋中凡屬于提供文獻出處的,都歸入參考文獻。
(8)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篇名),不應含有非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等。
(9)參考文獻不少于5 條,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右上角處標注,且文后參考文獻須與引文編碼對應。文獻著錄應采用標準化的著錄格式。
(10)縮略語文題一般不使用縮略語,正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
非遺傳承研究是一本由上海師范大學;中西書局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B座,郵編: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