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主辦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198.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2年
綜合影響因子:--
《國際漢學譯叢》是一本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以“傳承文明,溝通世界”為宗旨,致力于將最前沿的漢學研究成果和思想介紹給國內外讀者。它涵蓋了漢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宗教、社會科學等,通過翻譯和解讀中國經典文獻、文章和研究成果,向全球讀者呈現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
雜志設有多個欄目,包括中國哲學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國典籍外譯研究等,這些欄目涵蓋了漢學研究的多個方面,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內容。雜志重視翻譯工作,致力于將中國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精華內容翻譯成其他語言,以便更多的國際學者和讀者可以了解和研究中國文化。翻譯的文稿經過仔細審校和專業編輯,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和質量。除了翻譯作品外,雜志還關注當代漢學研究的進展,刊登了許多原創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這些論文通過深入探討中國文化和社會的方方面面,為國際學術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研究素材。
(1)凡向本刊投稿,均視為授予紙質出版及數字出版(包括但不限于網絡、手持閱讀器、手機終端)版權。本刊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2)文題應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有價值的信息,盡可能省去“……的研究”,“……的觀察”等無特定意義的詞。
(3)正文按“前言、資料(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的順序書寫,為一級標題;以下各級小標題按照:一、(一)、1.安排序號。
(4)作者應在文中相應內容處標注閱讀過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文獻。參考文獻的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依次編號,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如[1],[1-2],[3-6]。
(5)基金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和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篇首頁下方以“基金項目”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6)來稿請附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摘要字數應在300字以內,概括論文主要內容,一般應包括目的、方法、結論等,結論部分須多著墨且明確。
(7)作者投稿時,請在另頁寫明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出生年、籍貫、學位、職稱、研究方向、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E-mail)。
(8)線條圖要求圖面清潔、線條清晰、粗細均勻、比例得當。照片圖應提供原始照片,清晰明確,標注好圖號。表格與插圖的題目需用中文表達。
(9)注釋:采用腳注(當頁注,“每頁重新編號”),使用小5號字(由word軟件自動生成),注釋序號使用右上標的“①”。
(10)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則需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期不返回者,按自動退稿處理。
國際漢學譯叢是一本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方莊2號院1號樓,郵編:10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