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
主辦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0年
綜合影響因子:--
《公眾考古學》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2020年,公開發行的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第五部分 考古手記、第一部分 大家觀點、第二部分 主題研討、第三部分 公眾實踐、第四部分 研究新識、第六部分 他山之石、第七部分 資料匯集等。雜志內容豐富,包括大家觀點、主題研討、公眾實踐、研究新識、考古手記、他山之石與資料匯集等部分。這些內容從不同角度深入討論了公眾考古學的相關問題,如考古學的普及、公眾教育、文化遺產保護、考古資源的利用等。文章類型多樣,既有學術性的研究論文,也有實踐性的案例分析,以及對公眾考古活動的反思和前瞻性思考。
此外,雜志還關注了考古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強調了考古學在建立國家認同、促進文化旅游發展等方面的價值。作為公眾考古學領域的重要學術平臺,不僅促進了學術研究的深入,也加強了考古學與公眾的互動。隨著考古學在社會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公眾考古學的發展前景廣闊,該雜志將繼續扮演著推動學術交流、提升公眾認知、促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角色。
(1)格式規范:文章格式可以參考《考古》雜志的樣式。研究文章應包含中英文摘要,并列出3-5個關鍵詞。
(2)圖片質量:文章中的插圖或照片需要保持清晰,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
(3)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列出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
(4)參考文獻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同一文獻在文中被反復應用則用同一序號標識,凡屬著作均應在文中序號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
(5)題名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用標點符號。一般不設副題名,確有必要時,用冒號將副題名與主題名分開。
(6)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7) 來稿注明作者簡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一),性別,民族(漢族可略),籍貫(省及市、縣),職稱,學歷,研究方向或主要從事的工作,供職單位任職。
(8)文章摘要篇幅以200~300字為宜。摘要的作用是補充題名的不足,介紹文章主要內容以引導讀者閱讀全文。摘要一般要求: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個要素,采用第三人稱表述。
(9)基金項目名稱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若屬多項基金資助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10)引言:是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引言是論文的開場白,目的是向讀者說明本研究的目的、背景,不宜過多介紹研究成果,字數要求200~250字。
公眾考古學是一本由首都師范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號,郵編: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