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9 09:15: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青少年科技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青少年科技論文

篇(1)

其次,關注往屆比賽中的一些獲獎作品和作品名。在歷屆科幻畫比賽的作品中,我會紀錄下了一些獲獎作品和作品的名字,作品名是作者用最精煉、最準確的語言對作品特點的高度概括。從中不難分析出,這些作品所以能獲獎,其實用性、前瞻性、科學性在作品中的地位是非常顯著的。例如:《火山能源轉化器》、《太空“吸塵器”》、《地球的降溫器》……這些作品不僅內容緊扣大賽主題,科學性強,畫面的構圖處理上也重點夸張了機械部分,使觀眾一目了然,起到了過目難忘的效果。我給學生看歷屆參賽的獲獎作品,開拓他們的想象空間。然后我再征求他們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問他們會對哪種類型的科學幻想繪畫感興趣。現實生活中老師常常會發現許多能力發展不均衡的孩子:許多想象力豐富、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構思描繪得繪聲繪色,一旦動筆表現起來就差強人意了。相反的,有些孩子有較好的繪畫基本功,但對科技類知識知之甚少,在構思上與那些平時思維活躍的孩子相比較會顯得相形見絀。我建議學生的作品可采用合作的形式完成:創意構思+繪畫表現。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能力特點,因此,有效地結合這兩種孩子身上的資源和長項,可以大大地提高作品的優秀率。

針對他們側重點不同,把他們繪畫的主題定下來,先讓他們自己回去構思,打一個簡單的草圖,并寫出他們的構思創意。根據他們的創意和草圖,我給他們提出適當的修改意見,建議他們進行添加和修改,最后確定了四個不同的主題和方案。

1.以2008年奧運會為主題,如何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更多的能量資源。

2.以環保為主題,地球越來越暖,如何解決寒冷地區的動物生存問題;污染問題急需要解決,如何改善河流污染。

3.以外太空世界為主題,如果真的有外星人,人類如何與外星人更好的溝通。

4.以人類未來的居住空間為主題,為人類尋找除地球以外的生存星球。

通過以上幾個主題的確定,我感覺學生們定的主題不是憑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說明學生們敢于在已知領域的基礎上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只有在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不斷地增長長久的創新能力。

最后,關注畫面的表現技巧。根據主題構思出立意新穎的畫面,還要注意構圖、色彩的處理,繪畫技巧也應具有一定的水平。還須一個一個單獨指導。比如,張明川創意的科學幻想繪畫主題是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場館提供更多的能量資源。因此他的畫面中心是一顆裝載能源的徐徐上升的運載火箭。火箭尾部噴射出火焰“中國印”圖案,蘊含中國文化,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在火箭的兩側畫了五個奧運福娃造型的衛星全面接收太陽能,再向主火箭傳輸,主火箭再向地球傳輸。火箭襯托的背景是深藍色的地球。整幅畫用水粉來表現,背景用大塊的筆觸去表現,但主題物刻畫得非常細膩。作品整體感覺對比強烈,主題突出。從這幅作品的構思中也能體會到學生將科學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相結合。突出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又如:張琪同學的構思主題是以環保為主題,因此她的畫面創意是圖案和文字相結合。而且用兩幅來表現主題。第一幅畫面的中下方是一只企鵝媽媽和它的企鵝寶寶,遠景是一些分散的大大小小的企鵝。他們置身在正在融化的冰山之中。畫面的文字是“地球越來越暖,冰山在不斷地融化,我們的家園在慢慢地消失”。第二幅畫面的右上部畫的是一部正在往融化的冰川噴灑冷氣的能源設備。冷氣制造機整個造型成橢圓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向四周噴灑。顏色用橙色來表現,這樣可以和藍色的冰川作對比,而且使它的外形比較突出。中下部還是上一張的企鵝母子,但是他們的對話卻發生了變化,文字是“我們不用再擔心冰川融化了,人類和我們共享美麗的家園”。從她的作品創意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希望我們人類要保護環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和動物應該享有共同的家園。所以她才會想象出冷氣制造機,讓冰山不再融化。

看著學生們完成的一幅幅作品,真的讓我非常感動,真希望他們美好的想象和愿望都能變成現實。所以我不斷地鞭策他們,要好好地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掌握大量科學知識,將他們的理想變成現實。在參加第十八屆江蘇省青少年科學幻想繪畫比賽中,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張明川同學獲江蘇省科學幻想繪畫二等獎,張琪同學獲省三等獎,汪子琦、吉曉爽同學獲市科學幻想繪三等獎。法國哲人加繆說過:思考是創造一個世界的首要工作。要想取得成功,不僅要靠堅持不懈的參與,更重要的是思考與總結。我們沒有翅膀,但有飛翔的愿望,通往成功路上的紅地毯,它是用經驗和汗水凝結成的,只有在不斷的總結中,我們才可能迎來質的飛躍。

篇(2)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廬陽區科學技術協會、廬陽區教育體育局、廬陽區中小學科普工作者協會及相關學校。

廬陽區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機構:

主席:黃|

副主席:姜鴻杰劉芳王翠英

執行主席:殷碩景董召奎谷云岳彩蓮

大賽執行:閆如成鄒磊

大賽組織協調:王碧波尹亮鮑妮娜

“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由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共同協商組成。組委會辦公室設在廬陽區青少年科普協會(區電化教育館408室)。

二、大賽宗旨:建設節約型社會、創新型國家

三、大賽主題:《節約、創新、發展》,科幻畫不單設主題。

四、大賽參加范圍:廬陽區范圍內職業學校、高中、初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在校學生和民辦機構輔導的學生。

五、活動內容:競賽活動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展覽、優秀論文評比和科學幻想畫比賽等。

1)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面向所有中、小學生。

2)參加發明創造比賽的作品應是青少年自己選題、自己設計、自己制作。評選委員會依據作品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評出優秀項目。

3)科學論文要求青少年自己選題、自己研究、自己撰寫;參加科學討論會的論文可以是中小學生在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完成的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等。評選委員會依據論文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評出優秀論文。

4)創新方案設計的參加者是中學生,它要求青少年運用現有的知識、通過收集和檢索獲得的信息,經過調查、走訪、分析、論證以及研究性學習,對重大現實問題可能設想的解決方案,或對未來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可能實現的新進步、新形態、新形式、新概念、新產品和新服務進行設計和創作。

5)創新方案設計的參加者是中學生,它要求青少年運用現有的知識、通過收集和檢索獲得的信息,經過調查、走訪、分析、論證以及研究性學習,對重大現實問題可能設想的解決方案,或對未來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可能實現的新進步、新形態、新形式、新概念、新產品和新服務進行設計和創作。

6)競賽類作品要求

1、每名申報者在一屆大賽上,只能申報一項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包括集體項目)。

2、申報者所申報的項目必須是2013年7月1日后完成的。

3、申報書不能與研究報告等其他申報材料裝訂在一起,否則視作不合格申報。

4、查新報告:所有參賽項目應提供查新報告,其中技術發明要提供專利查新報告。查新報告的格式會在申報表中體現。選手必須對類似論文或項目進行檢索,并說明自己的項目與他人的論文或項目相比有哪些創新之處。

5、評審標準。作品按照自主選題、自己研究、自己撰寫、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的要求。具體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章程》。

6、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應附說明項目原理、用途、改進點等的材料和項目實物照片。

六、活動要求: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科技活動的領導,認真做好宣傳發動,組織和實施。要圍繞主題,以立足普及、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創新實踐為原則,廣泛開展活動。

七、參賽要求

1、嚴格規范競賽工作。堅持“自己選題、自己設計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寫”的“三自原則”,堅持“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的“三性原則”。

2、注重能力培養。注重青少年科學探究和創新實踐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青少年主動進行研究性學習,主動探索身邊的科學問題。鼓勵和發掘青少年質樸的原始創新意識。強調和提倡青少年主動發現、自主研究、自主創新。

3、作者人數規定。同一項目(競賽項目)的作者不得超過兩名,否則不予申報,兩名作者的項目視為集體項目,集體項目按10%的比例參評。一個項目的輔導老師不得超過兩名。獲獎項目只表彰第一輔導員。

4、科幻畫作品要求

1)作者要求:5—14周歲的少年兒童。

2)作品要求:

①、參評作品要求符合主題,充分體現科學幻想;

②、參評作品一律在規格為38M×54M紙或其它材料上繪制,不需裝裱;

③、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畫、國畫、水彩畫、水粉畫、鋼筆畫、鉛筆畫、蠟筆畫、版畫、粘貼畫、電腦繪畫等畫種,作品風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畫類的美術品、工藝品;

④、參評作品僅限個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獨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體作品;

⑤、參評作品要注意構想的獨特性、新穎性。抄襲他人作品,一經發現將被取消參評資格。

3)評審標準:按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統一要求。

5、科技輔導員競賽要求

1)每名申報者在一屆大賽上,只能申報一項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包括集體項目)。

2)申報者所申報的項目必須是從當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過兩年時間內完成的。

3)申報書不能與研究報告等其他申報材料裝訂在一起,否則視作不合格申報。

4)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應附說明項目原理、用途、改進點等的材料和項目實物照片。

5)查新報告:所有參賽項目應提供查新報告,其中技術發明要提供專利查新報告。查新報告的格式會在申報表中體現。選手必須對類似論文或項目進行檢索,并說明自己的項目與他人的論文或項目相比有哪些創新之處。

八、申報材料:

1、科幻畫:科幻畫原件、申報表一式2份,一張張貼于作品背面,一張用回形針附在作品上。

2014年9月15日前,科幻畫申報材料、匯總登記表(同時報送電子版),逾期不接受申報。作品資料請自行留存,作品不退。

2、學生競賽項目:作品1份、申報書1份、查新報告1份(同時報電子版,每個作品建一個文件夾,文件名稱:學校+項目名稱)。

3、教師競賽項目:作品1份、申報書1份、查新報告1份(同時報電子版,每個作品建一個文件夾,文件名稱:學校+項目名稱)。

4、學生科技實踐活動:作品1份、附件1份(電子版同時報送)。

九、專家評委:為了提高我區青少年科技創新的水平,本屆大賽由廬陽區科學技術協會和廬陽區教育體育局組織專家評審,并將邀請安徽省青少年活動中心、在肥科研院所專家和市科協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對比賽進行評審。

評委會顧問:黃|(廬陽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姜鴻杰(廬陽區區委常委、科協主席)

劉芳(廬陽區區委常委、副區長)

王翠英(廬陽區政府副區長)

評委會主席:董召奎(廬陽區科協常務副主席、科技局局長)

殷碩景(廬陽區教育體育局局長)

評委會副主席:岳彩蓮(廬陽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谷云(廬陽區科協委員、科技局副局長)

評審組組長:徐楠桔(省科協青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少年創新大賽組織成員之一)

鄭軍(科協青少年活動中心二室主任兼、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項目負責人)

評審組評委:韓德民(安徽大學中文系教授、省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青少年創新大賽專家評委)

孫怡寧(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安徽省青少年創新大賽專家評委、合肥市青少年創新大賽專家評委、安徽省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評委)

王剛(合肥市第一中學生物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輔導員)

十、作品評審方式:采取專家評委評審,并提出修改意見。

十一、作品征集對象:廬陽區區域內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及職業學校、民辦學校的所有在校學生。

十二、表彰獎勵:區級競賽根據不同項目設置作品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和優秀社會實踐獎,另設優秀輔導獎和優秀組織獎。

十三、獎項設置:

1、科技創新特等獎(包括科技論文、發明制作、科學幻想畫、社會實踐):共100名

2、科技創新一等獎(包括科技論文、發明制作、科學幻想畫、社會實踐):共150名

3、科技創新二等獎(包括科技論文、發明制作、科學幻想畫):頒發獲獎證書

4、科技創新優秀組織獎6名

5、優秀科技輔導員:中、小學10名

十四、活動依據:依據廬陽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普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廬陽區中小學科普工作考評標準》的要求開展本次活動。我們將廬陽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校的參與率作為對學校科普工作考評重要條件之一。

十五、工作日程安排:

1、籌備:2014年6月15日至11月30日;

2、2014年10月15日成立第六屆創新大賽組織機構;

3、2014年11月18日上報作品;

篇(3)

一、大賽主題

本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主題確定為“創新•體驗•快樂•成長——展現我區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

二、比賽項目

比賽項目分科技發明創造、科學研究論文、科技實踐活動、科學幻想繪畫四類,分小學組、初中組進行評比。

三、提交時間

2021年10月12日前

四、評審方式

評審采用線上的方式進行。參賽者完成作品后,拍攝成照片或視頻,由輔導教師在“斗門區教育資源服務平臺(dmjkp.org.cn)”注冊并登錄后,在右上角點擊“我的工作臺”上傳(科學研究論文及科技實踐活動在“文章”處上傳,科技幻想繪畫在“資源”處上傳,科技發明創造在“視頻”處上傳,公開方式選擇“公開”,上傳內容中不得出現作者、學校等信息。每個作品上傳完成后會生成一個網址,輔導教師于2021年10月12日下午17:00前點擊以下線上收集表提交作品網址(線上收集表:docs.qq.com/form/page/DWXl0Rld0eVl3eUhs)。作品要求及上傳內容如下表:

 

 

項目

作品要求

上傳內容

發明創造作品

作者限2人以內

作品照片、作品說明(200字以內)視頻簡介(5分鐘以內)

科學研究論文

作者限2人以內

論文全文

科技實踐活動

作者限5人以內

活動報告全文,活動過程照片

科學幻想繪畫

作者年齡限于7-14歲的中小學生,要求畫面尺寸為54*38cm(4開),可在紙或是其它材料上繪制。參賽作品應符合主題,充分體現科學幻想這一宗旨。參賽作品限個人原創作品,不接受集體作品參賽,不得抄襲他人已發表過的作品

作品照片、作品說明(100字以內)

四、獎勵辦法

根據作品質量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并給予表彰。大賽同時設立優秀科技輔導員獎和優秀組織單位獎。獲獎作品將按名額擇優參加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展評活動。

五、往屆優秀作品參考

1.第33屆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作品。網址:zhast.com.cn/wszl/d33jzhsqsnkjcxdszpz/fmcz/edj/index.html。

2.2020年第九屆斗門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作品。網址:dmjkp.org.cn/showNews.do?siteId=5&newsId=6613。

斗門區科學技術學會

篇(4)

 2010年,市青科輔協會工作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全面實施《綱要》中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從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實際出發,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和市科協的中心工作組織活動。

  今年,我市青科輔協會的重點工作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舉辦第二十五屆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2010年1月-3月,舉辦第2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大賽是目前我市中、小學各類科技活動優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個平臺,競賽活動由大賽主辦單位對優秀作品和項目進行表彰獎勵;展示系列活動有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展覽、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展覽。組織好科技輔導員參加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工作,通過展評后將優秀項目申報到全省參加展評活動。

 

2、辦好第十六屆全市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活動

 

2010年10月,舉辦第15屆全市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活動。競賽面向全市中小學校(包括中等師范學校、職校等)學生開展,并承擔選拔我市優秀計算機選手參加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聯賽(江西賽區)活動。計算機奧賽是測試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編程能力的競賽,涉及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軟件知識及應用基礎知識,及規劃程序框圖、編寫程序上機調試的能力。

 

3、整合資源,全面實施《綱要》,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加強農村青少年科普工作

 

舉辦農村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動,堅持因地制宜、聯系實際、學用結合的原則,組織學生參觀農業科技示范園、果業科技園、自然保護區等科技教育基地,讓學生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組織青少年科普專題講座,讓農村青少年了解衛生、艾滋病預防等基本知識。

 

4、開展“校會結對—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

 

做好全市“校會結對—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傳播行動,爭取由市科協所屬學會、企業科協與部分學校結成青少年科普工作對子,聘請所屬學(協)會的專家擔任該校校外科技輔導員,要求參加結對活動的學(協)會每年至少安排學校一次科普講座、一次校外科技活動。

 

5、加強協會的其他工作

 

(1)做好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年審工作;

 

(2)開展好第七屆科技輔導員論壇論文征集評選活動;

 

(3)組織優秀科技輔導員到兄弟省市考察學習;

 

(4)舉辦全市科技輔導員培訓班。

 

 

 

 

 

 

 

 

 

篇(5)

“彎彎清河水,巍巍嵯峨山,正誼書院換新顏……”換新顏之后就是今日的三原縣正誼中學。它坐北向南,位于三原縣嵯峨山下、清麓塬腳、正誼書院的遺址上,由魯橋人民集資于1984年修建。占地49316平方米,建筑面積8214平方米,綠化面積50余畝。近二十年來,先后擴建了教學樓,增建了行政辦公樓、實驗樓。如今它已是一所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農村初級中學。

正誼中學在省、市、縣各級部門的關懷支持下,從1980年開始,在抓好教學質量的同時,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并把科技教育列入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1982年開始,學校開設科技課,增設科技活動室,添置了活動器材,選派專職教師并兼任科技教研組組長,把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勞技教育作為教學改革和端正辦學的方向,至今從未間斷。該校歷任校長都對青少年科技教育非常重視和支持,特別是現任校長張杰自2005年到任以來,就把青少年科技教育納入學校的常規管理。他推崇素質教育,確定了“全面育人、提高素質、創出特色”的辦學目標和“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宗旨。同時,在抓好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學校成立以校長為核心的青少年科技活動領導小組,下設以科技輔導為中心的科技(勞技)教研組,并在學生中組建了無線電、攝影、微機、天地生、糧棉、果樹、蔬菜、環保、養殖等十多個科技興趣小組,由此,開辟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局面。

學校設有兩個科技室。第一個科技室是獲獎成果展室。這里保存著由1982年開始至今參加全國、省、市的獲獎作品和各項榮譽。第二科技室保存著展覽會后評出的科技、勞技、工藝、美術制作的精品。每個班一個展柜,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玻璃柜陳列著,感到非常欣慰。這對于激發學生積極參加科學實踐和創新活動起到了啟迪和推動的作用。

20多年來,學校輔導學生搞的科技、勞技創新作品數以萬計,撰寫的科學小論文、實驗報告在數千篇以上。獲省級以上的青少年科技成果獎160項,其中全國大獎26項(金牌3枚,銀牌5枚,銅牌6枚,還有獎牌、小星火杯、錦旗等)。正誼中學成為本省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起步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和獲得成績很大的學校。學校三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縣科協、教育局命名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授予“勞動技術教育先進集體”稱號和省教科所授予“科技教育科研基地”,并在名校論壇中獲得二等獎。如此的成果,使得正誼中學多次被評為省、市、縣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1998年國家督學、省督學、省教委以及市、縣領導來學校考察,國家督學張克儉欣然揮筆題詞:贊正誼中學“科技教育之范”;同年5月,中國科協青少部部長牛靈江來學校考察,聽取了校長的匯報和參觀學校科技成果展覽后驚嘆不已,最后總結了十個字兩句話:“三個沒想到”和“三個了不起”。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他們對科技教育有了更深刻地認識:科技教育拓展了學生受教育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是開展科技活動的基本素養;整合、鞏固、再提高是開展科技活動的自然效果;實踐、創新、發展是開展科技活動的必然結果。它將引領著正誼中學的教育更上一樓。

篇(6)

一、青少年科技大賽對培養學生化學創新能力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推動學生的創新實踐

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文化知識的不斷充實而不斷地進行增長,隨著對化學知識的不斷掌握和積累,就能夠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并呈現出主動性和現實性的趨勢,抽象的創造性思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在化學的創新意識上也得到極大地提高,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主要是在中學時期形成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青少年科技大賽的輔導能夠促進學生在化學的創新方面的能力。[1]

2.學生通過比賽增強閱歷,提升創新的實際性

對于一個新的作品的判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新穎的創意和良好的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而所謂的社會價值也就是作品所代表的意義和對人們的社會觀起到的積極作用,好的作品的社會價值要與生活息息相關,而化學也是如此,化學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中學的學生在進行自主創新時,其想法和創意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能夠得到肯定的,但是由于生活的閱歷較少,很難具備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舉行,不僅僅只是創意的較量,更多的還是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得到鍛煉,通過比賽的過程,能夠學習到一些好的知識,讓作品更加具有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通過輔導學生創新科技大賽培養學生的化學創新能力

1.質疑求異,激發創新思維

科技創新需要學生多多進行思考,多提出一些問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學生們的思維,而中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也非常需要學生們多提出疑問,多對化學實驗進行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們的思維不斷得到拓展,進而培養學生們的化學創新能力。另外,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需要學生們對問題進行一步步的推理、分析,直至到問題最終得到解決才算結束,這樣一步步、循序漸進的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又是學生中學化學所必須的能力。例如,在對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進行測定實驗過程中,書本上講的是用玻璃棒來引燃紅磷的,教師可以問學生們有什么疑問嗎?這是讓學生們多多進行思考,充分發揮思維,問學生們:“在空氣中將紅磷點燃放進集氣瓶中的那一瞬間,瓶內的空氣會空氣膨脹,總有一部分空氣會排出,從而引起實驗的誤差,那么該怎樣避免呢?有學生提出用將紅磷用白磷來代替,那么白磷又怎么才能在瓶中燃燒呢?有學生會說可以用放大鏡來進行聚光,從而引燃白磷,那么要是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怎么辦呢?又有學生會說可以用熱水浴來加熱集氣瓶。所以,中學化學教師可以通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拓展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化學創新能力,使學生們對學習化學充滿興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2]

2.發揮想象,提升創新欲望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就是鼓勵學生們大膽進行想象,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而中學化學學習也需要學生們多去想象,而學生們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們化學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想象力能夠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進行多方面的思考,盡可能地發散自己的思維,通過大膽的想象來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因此,中學化學教師可以通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來培養學生們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中和反應實質”這節內容時,所涉及到的離子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非常抽象,因此,學生們要想學會這節內容,就需要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腦海里繪制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在溶液中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從而對中和反應的實質能夠理解的更深。因此,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對培養學生們的想象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學生們的想象力又是學生們創新能力的重要先導,對培養學生們的化學創新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能夠促進學生在化學創新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推動學生進行創新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創新作品的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教師要在輔導學生的科技創新大賽時,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充分的調動起學生進行創新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敢于提出質疑的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化學創新能力。

篇(7)

科技創新 寓教于樂

松樹橋中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將科技教育與課程改革融合,與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相銜接,一是解決了科技創新教育課程時間安排的問題,又使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具有了明確的方向和鮮明的特色。同時,學校為了搞好科技創新教育,形成了一支由班主任、科技輔導教師、任課教師構成的結構合理、相互配合的科技創新教育師資隊伍。

學校為開展科技教育活動,每學期邀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派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和參加市內外各種比賽。針對科技活動的開展,學校不僅開辟了科技創新作品展區,還舉辦了科技文化藝術節,比如:科技制作發明精品展、科技模型現場組裝、機器人比賽、科技小論文等。

特色發展 碩果累累

篇(8)

1.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年一度以“體驗、創新、成長”為主題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師生創新成果展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充分激發了學生創新熱情,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通過觀察身邊的事和人,關注社會熱點,而提煉出選題,從而提出假設。進而制定探究方案,通過實施探究方案遇到問題,反復實驗解決問題,從而得出結論。這個過程中首先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學生在克服困難反復試驗中,通過思維不斷完善選題,通過查新突破與別人成果的不同達到創新,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得到激勵滿足,增強他們進一步探究的信心。參賽學生往往能夠持續不斷地多年參賽,在創新中陪伴他們度過美好青春。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不斷欣賞自己,享受活動樂趣。它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使其自身潛力得到最大的釋放。

2.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

篇(9)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0-046-001

我校自2008年成立科技創新活動社團至今,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上邁出可喜一步,截止目前,社團活動成果顯著。機器人和航模活動多次獲得國際級、國家級、省、市、縣級金、銀、銅獎和一、二、三等獎,科技創新大賽多次獲得省、市級一、二、三等獎,社團成員多人次獲得省、市級優秀科技創新標兵和優秀輔導員稱號,學校被授予機器人培訓實驗學校和青少年航模基地,機器人工作室被評為青少年科學工作室。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社團成員們努力拼搏的結果,我作為社團團長兼輔導教師帶領學生多次參加科技創新大賽,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深知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下面我從選題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選題方面經常出現的問題

1.題目超出學生的能力和認知水平。選題要符合青少年的知識層次和技術水平,如果題目過大、過深,脫離了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和社會認識,青少年在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參與活動,這實際上是拔苗助長,對青少年來說是不能求甚解,哪里還談得上創新和科學素質的提高。過大過深的選題往往是科研機構提出來的,脫離學校的青少年科技活動,這樣的選題,怎么能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發展。

2.題目創新性較差。為了參加活動而活動,隨便找些生活、生產和學習中的陳舊題目,比如,家庭花卉種類的調查及分析,昆蟲動物調查,害蟲的防治,雜草的清除等過去經常研究的課題。科技創新要與時俱進,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原有方法上,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應付、生搬硬套而導致的觀念陳舊,對科技創新缺乏正確的認識,有時也是科技輔導員的觀念落后造成的。

3.題目科學原理不明,缺乏實用價值。科技創新要以正確的原理為依據,體現實踐價值,一些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較低的選題是不可取的,例如,提高教學手段的選題,提高娛樂水平的題目等。這方面的內容大多是把人類已經研究清楚的成果,移植到教學工作中,創新價值不大,或是與生產生活的主流沒有關系,不能使青少年從小就知道和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

4.注重單一性研究,缺乏綜合性的選題。單一學科的題目雖然也能出成果,但當前各個學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而且以綜合為主。許多新的學科在不同學科的交叉點上相繼出現。加強相關學科的聯系和滲透,將人才培養由知識型、綜合型向能力型、創新型、復合型方向轉化,培養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已成為許多國家制定教育戰略和目標的當然選擇。

二、選題應遵循的原則

根據近年創新大賽評審原則和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規律來看,選題要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1.自發性原則。真正由青少年自己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發現的問題中選擇的題目,才能真正體現青少年自己的興趣,才能真正符合青少年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環境條件。

2.科學性原則。輔導教師要幫助青少年選擇具備一定理論依據、事實基礎和符合人類認識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的題目。如果失去了科學性,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研究越深入越遠離正確方向。

3.創新性原則。既然是科技創新活動,研究的課題就應該具有新意、獨特性和突破性。科技創新還要與時俱進,不能老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原有方法上。

4.實用性原則。即使是偉大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也不能脫離生產、生活或是人類長遠的發展。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活動更應該具備可預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或是環境效益以及應用意義和推廣前景。如果脫離這一原則,就成了空想或幻想,就失去了創新的本質和意義。

5.可行性原則。由于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和理論基礎有限,選題要符合現有環境條件,必須具備保證其正常開展并取得預期成效的現實條件。即使想法很好,但現有環境條件、經濟條件或理論條件無法實現,就會成為空想或幻想。

三、學會選題的方法

要學會多種選題方法,不要拘泥于個別形式,要善于從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或角度入手。

1.可以從別人的論文、著作中選題。尋找別人論文里的差錯、遺漏、缺陷或未完成的問題,作為題目來完善、完整別人的研究,或是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探尋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術等問題。這種方法前提是要學習別人的成果,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2.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長選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科學研究中,往往表現為一個人對其有興趣的課題百折不撓的探求。青少年如果對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一問題有濃厚興趣,對這一方面的選題就容易產生強烈的研究欲望,尋覓、捕捉適合自己的題目,在此基礎上集中精力,進行探索,容易出成果。

3.從自己熟悉的社會實踐中選題。理論來自實踐,社會實踐是人們永恒的科研源泉。因此,青少年需要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對平時生活、學習、社會實踐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也可為選題指明方向。

4.從熱門話題或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上選題。熱門問題和焦點問題中往往容易發現問題,對它們的研究和解決往往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等現實意義。

篇(10)

科技教育是一項基礎工程,教育工作者要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積極主導宣傳,堅持開展科技活動。我們在構建素質教育體系、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過程中,將科技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子體系,有目的、有計劃地把強化科技教育作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不斷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勇于動手、敢于創新的進取精神。

為了及時總結各學校科技教育經驗,加強合作與交流,我們每年都定期召開青少年科技教育經驗交流會,確定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科技創新節,通過科技創新節為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熱愛科學的青少年朋友提供展示平臺,并評選出優秀作品、優秀科技輔導教師和優秀組織單位,全面推動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二、強化科技活動,注重社會實踐,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為了開展好科技活動,我們每年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了諸如“愛科學活動月”活動;舉辦中小學生創新設計、發明創造、科學幻想繪畫、科技論文、實踐探索考察活動、創“金點子”活動以及“航海、航空、航天、車輛、建筑”模型競賽等活動。有些學校還專門編寫了科技活動校本課程,進課表上課,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開展諸如“愛鳥周”、“愛蛙日”、“植樹護林周”等活動。在實踐中學生受教育的活動空間得到拓展,創新意識在認知領域、情感領域、思維領域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培養。

我們還以創建城鄉“科普示范單位”為契機,充分利用中天科技、松菊油漆、金成生物制藥等企業無償提供的科技活動場所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廣泛開展科技教育活動。

我們組織的科技活動,力求三個“凸現”:凸現生活化,各學校的科技活動緊密聯系當地實際,讓學生充分感受身邊的科技知識;凸現人文化,讓學生放手、放眼、放膽,在親歷中領悟,在探究中升華;凸現校本化,致力于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手段營造獨特的科技教育氛圍。

通過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激活學生動手、動腦的潛能,滿足了新世紀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需要。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市連續七年來都有作品獲獎,先后有八名同學在全國創新大賽中獲獎并被保送到重點大學,特別是范家同中心小學吳威力同學,他發明的《犁耙板》榮獲全國發明創造一等獎,他因此被專家喻為跟“黃帝賽跑的人”。

三、強化科學素質,優化教師隊伍,關注科技輔導教師的切身利益。

科技教育,學生是主體,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依賴于教師的主導作用,為了充分發揮科技教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從提高科技輔導專職教師素質入手,采取了一系列優化教師隊伍的措施。

1.加強培訓。我們每年都要聘請專家教授講課,對全市的科技輔導教師進行培訓,并通過考試頒發結業證,做到人人持證上崗。

2.保障經費。我們通過青少年輔導員協會的社會影響,每年向政府爭取活動經費3萬元,并接受了社會各界的捐贈,或開展科技創新節“冠名”活動籌集資金,確保科技創新活動經費足額到位。

3.事業吸引。對于那些有強烈事業心和創業熱情的教師,鼓勵他們積極從事科技教育事業。在培訓上,給予重點支持;在經費上,給予優先保證;在工作上,及時提撥重用;在職評上,指標適當向從事科技教育的教師傾斜。每年,局里都要拿出一定數量的中、高級指標解決科技輔導教師的職稱問題。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從事科技教育工作的教師的榮譽感和積極性。

4.實施獎勵。我們把對科技輔導教師的獎勵歸口于教師獎勵基金會,所占比例為10%,對科技教育有功之臣的獎勵實行制度化、規范化。不少學校還設立了相應的科技輔導教師獎勵基金,不斷提高獎金標準,對作出突出貢獻的輔導教師實行重獎。

這些措施使我市從事科技教育的教師深切地感受到:從事科技教育工作,政治上有榮譽,待遇上有收獲,事業上有建樹。從事科技教育的教師隊伍得以穩定,并逐漸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教師群體。

四、強化目標管理,突出工作重點,把科技教育成果作為考核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

我們認為:向管理要效益是最佳的效益。青少年科技活動必須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發展個性為宗旨,以培養青少年的興趣、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以及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和頑強的學習品質為最終目標。科技教育評價要立足于面向全體青少年、全面評價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科技興國”服務。為此,我們著重狠抓以下幾點:

一是實行目標管理制度。多年來,我們始終把科技教育納入教育局素質教育總目標進行考核評價。高中、初中、小學在目標管理中的權值分別為2分、6分、40分。重點突出狠抓小學的科技教育,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后備人才。

上一篇: 化學研究生論文 下一篇: 會計學學士論文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 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 | 这里只有精品99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