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
主辦單位: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8年
綜合影響因子:--
《環境法評論》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2018年,公開發行的半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內容涵蓋了環境法律、政策、法規、案例分析等多個方面,旨在促進環境法學科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應用。該雜志定期發表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對環境法領域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和評析,為讀者提供全面、及時的信息和思想交流平臺。
自創刊以來,一直秉承嚴謹務實、客觀公正的學術態度,堅持學術獨立性和學術規范,受到了廣大讀者和學術界的高度認可和好評。該雜志在環境法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聲譽,被廣泛引用和參考,成為了國內外環境法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作為中國環境法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將繼續發揮學術引領和學術交流的作用,不斷提升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推動環境法學科的發展,促進我國環境法治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繁榮發展。
(1)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作者須保證文稿為原創作品,必須是未在任何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上發表過的、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著作權、署名爭議的文稿。
(2)文題一般不宜超過30個字,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主要的特定內容。避免用副標題。文題不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或符號。
(3)正文:一律以Microsoft Word2003格式提供。正文采用5號宋體字,一律采用單倍行距。引文務請核實無誤,并注明出處。
(4)參考文獻應選擇公開發表且以主要的列入,其序號按文中出現的先后為序編排。著錄格式按GB/T7714-2005“文后的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編排。
(5)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需注明,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6)中文摘要一般限在200字以內,應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結果、結論或討論四部分內容;關鍵詞一般3-5個。英文摘要及關鍵詞則與中文的相對應。
(7)本刊用稿采取三審四校制。來稿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英文摘要與關鍵詞、主要作者簡介、正文、參考文獻等。
(8)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與單位》的規定,正確使用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
(9)注明本文的重要題注、論文的性質(什么基金資助項目或哪級管理的科研項目、××學位論文、獲××論文獎等)和作者簡介。
(10)本刊在尊重原稿的前提下,對來稿作必要的修改或刪節。所有文章一經發表,即有權提供給各合法電子媒體使用,作者若不同意,請在投稿時說明。
環境法評論是一本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