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山東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山東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7年
綜合影響因子:--
《漢籍與漢學》雜志創刊于2017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以其深入的學術研究、嚴謹的學術態度、廣泛的學術交流贏得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未來,該雜志將繼續秉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海內外中國古典學研究與交流”的宗旨,不斷提高學術質量和服務水平,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該雜志旨在建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海內外中國古典學研究與交流的學術平臺。通過刊發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促進漢籍與漢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雜志的內容主要涉及海內外有關中國古典學術與古代典籍的研究,范圍廣泛而深入。雜志設置了多個板塊,包括“漢籍研究”、“漢學研究”、“文史研究”和“海外訪書記”等,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1)所投稿件須論據充分,語言規范,文字簡煉,內容真實可靠,信息及時,且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表過。來稿請切勿一稿多投,切勿抄襲,文責自負。
(2)文題應做到簡明、醒目,避免使用縮略語、字符、代號,中文文題一般控制在20個漢字以內。
(3)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4)參考文獻按出現的次序列在文末,并在文中對應位置以右上角方括弧中的數字表示。詳細參考文獻格式,見往期雜志。
(5)稿件所涉及的課題如系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的左下方,作者單位的上方加注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并附基金批準文件的復印件。
(6)論文需要同時提供中文和英文摘要。摘要以提供論文的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論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結論,具有相對獨立性。
(7)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之間加逗號分隔;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順序相同的數字;所有單位用一個圓括號括起。
(8)圖表中文字必須用漢字;正義和圖表中數字最多保留3位小數,個別數據位數過多,保留至小數點后第一個非零數字。
(9)注釋是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如①、②),并按順序列于當頁地腳。
(10)來稿收到后,編輯部將在兩周內通知作者是否送交匿名外審。外審周期為三個月,無論是否通過都將及時向來稿者反饋評審結果。
漢籍與漢學是一本由山東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濟南市市中區舜耕路517號,郵編:2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