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
主辦單位: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356.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18年
綜合影響因子:--
《華夏傳播研究》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2018年,公開發行的半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紹傳播學科的經典理論和方法,探討傳播現象的內在規律和研究方法。關注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通信等新興媒體形態對傳播格局和傳播方式的影響。研究新聞傳播的規律、新聞業態的變革以及媒介對社會的影響與作用。
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現象和文化交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傳播格局和傳播策略。分析廣告的形式、內容和效果,探討營銷傳播的策略和實踐,研究廣告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關注傳媒產業的發展趨勢、管理模式和經營策略,探討傳媒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管理實踐。注重理論創新和實證研究相結合,旨在為學術界和傳媒從業者提供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和學術資源,促進中國傳播學科的發展和繁榮。同時,該雜志還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和專題研究活動,為學者們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動中國傳播學科的國際化進程。
(1)投稿作者文責自負,如有侵權或學術不端等行為,與本論叢無關。審稿期一般為1個月,若作者1月未收到錄用通知,請改投他刊。
(2)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
(3)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4)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文獻數論著不超過15篇,綜述不超過30篇。盡量引用近2年登載論文作參考文獻,內部資料和尚未發表者請勿列入。
(5)基金項目:格式如:“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獲多個項目資助的,項目之間用“;”分隔,一般情況下不要超過2個基金項目。
(6)中文摘要一般限在200字以內,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關鍵詞一般3~5個。
(7)提供作者簡介:姓名、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工作單位(寫到二級學院)、職稱或職務、主要研究方向或學科特長或從事何種專業技術工作、郵政編碼、電子郵箱地址、聯系電話。
(8)文中涉及專用符號、專業術語須準確無誤(避免出現俗語),物理量符號書寫正確,計量單位采用國家標準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引用公式注明出處。
(9)本類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或者各種不宜列人參考文獻的引文,如檔案資料、內部資料,轉引類文獻。
(10)選題具有前瞻性、新穎性、重要性、指導性、實用性。因人力、財力有限,來稿一般不退,自稿件寄出之日起3個月后作者可自行處理。
華夏傳播研究是一本由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甲35號,郵編: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