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
國際刊號:2095-4956
復合影響因子:0.99
--國內刊號:21-1585/O4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1992年
綜合影響因子:0.51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雜志創刊于1974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旨在促進能源化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加速能源科學的探索研究和新能源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為全球能源化學科研人員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期刊的內容覆蓋了能源化學的各個前沿領域。在化石能源方面,期刊探討了清潔轉化和高效利用的創新技術;在電化學能領域,聚焦于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材料科學和能量存儲機制;在氫能研究中,深入分析了氫的制備、存儲和燃料電池技術;在生物質能領域,報道了生物質轉化和生物燃料的最新進展;在太陽能轉化方向,展示了光催化和光電轉換材料的創新成果。通過這些深入的科研報道和學術討論,JEC有力地推動了能源化學的學科發展和技術創新。
期刊的國際化特色體現在其編委會成員和作者群體的多元化,吸引了全球頂尖能源化學家的參與,確保了發表文章的學術質量和國際視野。嚴格的同行評審制度保證了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和創新性,雜志通過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專題研討會等形式,促進了全球能源化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為能源化學的持續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1)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不應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要求中英文文題。
(3)正文中的文獻號碼,請寫于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號。引用文獻一般不超過20篇。引文必須準確,與原始書刊資料核對無訛誤。
(4)文章請勿一稿多投,審稿周期為一個月,自收到來稿一個月內郵件回復作者,如果一個月內未收到郵件回復,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
(5)請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籍貫、所獲學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聯系地址、電話。
(6)無特別約定情況下,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年份一概用4位數字表示。小數的表示方法,一般情形下,小于1的數,需在小數點之前加0。
(7)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8)本刊提倡嚴謹治學,保證論文主要觀點和內容的獨創性。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務必注明出處,并附參考文獻;圖、表注明資料來源,不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否則,因抄襲等原因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作者將負全責,編輯部保留追究作者責任的權利。
(9)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同一參考文獻在文中可以用同一序號加頁碼標出),并與正文中的引用序號一一對應。
(10)如果論文涉及的是有關基金項目的研究內容,頒注明基金或資助機構的名稱、項目編號,交稿時需附交項目批準工件復印件或電子文檔。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是一本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主辦的雙月刊,期刊級別為SCI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大連市中山路457號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化學(英文版)》編輯部,郵編:1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