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江蘇省交通運輸廳
主辦單位: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江蘇省公路學會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
綜合影響因子:--
《江蘇交通科技》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是一本雙月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橋隧工程、交通工程、軌道交通等。為推動江蘇省交通行業的發展,提高交通科技水平,促進相關學術交流和技術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雜志主要刊登與交通科技相關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技術應用案例以及交通科技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涵蓋的學科范圍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規劃、道路運輸、鐵路、城市交通、交通信息技術等。
該雜志以提供高質量的學術內容為目標,被廣大交通科技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決策者所重視和使用。雜志聚焦于交通科技的應用與創新,旨在促進學術界與工程實踐的互動和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對投稿的論文進行嚴格的學術評審,確保發表的內容具有學術價值和科學性。雜志還鼓勵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以及交通科技在可持續交通和智能交通領域的創新成果。
它的讀者包括交通科學研究院、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交通規劃等相關專業的師生,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交通設施建設和運營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及交通科技領域的其他從業人員。雜志在內容方面注重前沿性和實用性,提供最新的研究進展和技術應用,分享成功的案例和經驗。同時,雜志還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政策法規的動向,為讀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致力于推動交通科技的研究與應用,為交通行業提供學術支持和決策參考,促進江蘇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的交通事業發展,為建設現代化交通體系做出貢獻。
(1)主題范圍:征稿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工程、交通規劃、交通管理、交通信息技術、智能交通系統、交通安全、交通經濟與政策、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交通與環境等與交通科技相關的領域。投稿內容應具有學術性和實踐性,對于促進交通科技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題名:恰當、準確、簡明、清楚的反映論文全部重要信息,盡可能將表達核心內容的主題詞放在題名開頭,保證檢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慎用縮略語、特殊符號、疾病例數等。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
(3)正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五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
(4)來稿要有參考文獻,內容必須是公開發表的,參考文獻需詳細標注,例如:(1)參考專著: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2)參考期刊:請注明作者、文章名稱、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5)基金或課題項目:若要標注獲得基金或課題贊助的論文,應注明基金或課題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項目編號。
(6)摘要論文應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200字,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號排在作者署名與關鍵詞之間。
(7)每篇論文的作者數最好不超過6位,若超過請投稿時附必要的說明,其他對研究有貢獻者列入志謝部分。作者署名居中、英文題名下方,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應用逗號“,”隔開。
(8)為確保圖像資料的準確性,所提供圖版均請詳細標注尺寸信息和資料來源。如文中插入圖版、符號或外文較多,請同時提交該論文的PDF版,以便排版時參考。
(9)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10)凡向本刊投稿,均視為授予紙質出版及數字出版(包括但不限于網絡、手持閱讀器、手機終端)版權。本刊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
江蘇交通科技是一本由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江蘇省公路學會主辦的雙月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建鄴區富春江東街8號蘇交科南京設計中心,郵編:21001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