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356.00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2年
綜合影響因子:--
《清華國學》雜志創刊于2022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雜志作為中國學術界的重要刊物之一,一直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分析中國傳統哲學的豐富內涵,尤其是儒家、道家、佛教等經典文獻的研究。該雜志不僅對這些哲學體系的經典文獻進行了細致的解讀,而且探討了它們在中國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作用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等為代表,強調仁愛、禮義、忠誠、孝悌等道德觀念,主張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和諧。儒家的社會觀念注重秩序和等級,提倡以禮為規范,以和為貴。在現代社會,儒家思想的這些核心價值觀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道德指導和價值支撐。道家思想以老子、莊子等為代表,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道家認為宇宙萬物皆由道生,人應該順應自然的規律,不強求、不妄為。道家強調內心的自由和寧靜,反對過多的社會規范和束縛。在現代社會,道家的這些思想為人們提供了減壓和心靈自由的途徑,有助于緩解現代社會的緊張和壓力。
佛教思想源自印度,后傳入中國并發展出獨特的中國佛教。佛教主張因果報應、輪回轉世,認為人生充滿苦難,需要通過修行來解脫。佛教強調慈悲和智慧,提倡通過禪定、觀想等方式來洞察真理、消除煩惱。在現代社會,佛教的這些思想為人們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心靈的寧靜,有助于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和挑戰。雜志通過對這些哲學體系的深入分析與解讀,不僅展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博大精深,而且揭示了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雜志還圍繞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思想展開討論,結合當代哲學熱點進行交叉分析,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思想啟迪。
(1)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2)注釋用圓圈數碼“①②③……”統一編號,一律列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列于注釋之后。
(3)本刊稿件處理期限為3個月,如果3個月內沒有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稿件。
(4)選用3~8個詞或詞組反映論文的中心內容,同時應翻譯為相應的英文關鍵詞。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的英譯置于文末。
(5)題名簡明、具體、確切,概括要旨,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6)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務職稱,學歷學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等。作者簡介用腳注,宋體小五號字。
(7)文章數量關系盡量用圖表列出,圖表不超過6幅,盡可能緊隨文字之后,圖中所標字母和符號必須清晰醒目,大小適中。
(8)學術原創性要求:學術期刊通常會要求稿件具有獨創性,即未曾在其他期刊或會議上發表過。您的稿件需要是原始的研究成果,不得涉及剽竊或重復發表。
(9)在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內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全部列出,序號間用逗號隔開;如遇連續序號,用波浪號連接起止序號。
(10)獲得各項課題資助的來稿將優先發表(需要在稿件首頁注明)。
清華國學是一本由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部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