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主辦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1年
綜合影響因子:--
《四川文化藝術研究》雜志創刊于2021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始終秉持著緊跟學術前沿、緊貼讀者的原則,堅持指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作為一本專注于四川地區乃至全國文化藝術領域深度探索與廣泛交流的學術期刊,雜志始終致力于搭建一個多維度、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旨在促進文化藝術研究的繁榮發展,推動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該平臺的多維度特性體現在它不僅局限于某一特定藝術門類或文化現象的研究,而是廣泛涵蓋了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產業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個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體系。通過這一平臺,不同藝術門類的學者、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得以跨越專業界限,共同探討文化藝術發展的現狀與未來,促進藝術間的相互借鑒與融合,豐富文化藝術的內涵與外延。
跨學科交流是雜志的另一大亮點。該平臺鼓勵并推動文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視角的交叉融合,為文化藝術研究提供更為廣闊的理論視野和實踐路徑。例如,從社會學角度探討藝術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與市場趨勢,從心理學角度解讀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心理機制等,這些跨學科的探索不僅深化了我們對文化藝術本質的認識,也為文化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1)來稿須資料可靠、數據準確,語言使用規范合理,文責自負;
(2)來稿須不曾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媒體 (包括互聯網) 上發表,不接受一稿多投;
(3)文稿字數5000字為宜,深度研究字數一般為8000—12000,文稿須符合本刊論文格式標準,有中文摘要(180—240字)及關鍵詞(3—5個),引文、注釋請務必核對無誤;
(4)本刊有權對擬發表的稿件進行刪改,如不同意刪改, 請在來稿時說明;
(5)來稿請自留底稿,并附作者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單位、聯系電話及電子郵箱賦予文末;
(6)本刊實行專家匿名評審制度,投稿后三月內未獲告錄用通知,即可另行處理,不另對未刊用稿件提出意見。
(7)文章正文請采用一級、二級、三級標題的格式,比如:一、(一)1(1),以此類推。
(8)注釋采用腳注,由WORD文檔自然生成,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序列,每頁重新編碼。
(9)本刊有作品修改權。不同意本刊修改、刪節的,請在來稿時注明。
(10)文獻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并在正文引用處標明序號。每條文獻的項目要寫全(是期刊的文獻必須標注起止頁碼)。
四川文化藝術研究是一本由四川文化藝術學院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錦江區三色路238號,郵編:6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