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
國際刊號:1008-2786
復合影響因子:1.5
全年訂價:¥ 420.00
國內刊號:51-1516/P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1983年
綜合影響因子:1.82
《山地學報》是一本雙月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是專注于山地科學研究的專業學術期刊,創辦于1983年,旨在為山地地區的生態、環境、地理等領域的學術交流提供平臺。該雜志涵蓋了山地地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土壤特征以及人類活動對山地生態系統影響等多個研究方向。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加劇,山地地區的生態問題日益凸顯,因此雜志逐漸成為相關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文獻。該期刊的主要讀者包括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領域的學者和研究人員。采用同行評審制度,確保發表論文的學術質量。期刊每年定期出版,文章內容豐富,既有基礎研究,也有應用研究,促進了山地科學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此外,雜志還積極組織學術交流活動,推動國內外學者的合作與交流。
(1)文稿內容應包括:文章題名、作者署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引言、正文、結束語或結論、參考文獻等。
(2)標題簡明扼要,中文標題一般不宜超過18個字,英文標題一般不宜超過10個實詞。如果標題語意未盡,則可用副標題。
(3)正文:要求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論點鮮明,論據充分,引用規范,數據準確。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標題層次不宜過多,可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標號,如“1”“1.1”“1.1.1”的形式。
(4)文中凡出現引用文獻處,均應采用腳注或尾注方式明確標注具體出處、作者、頁碼、出版社和出版地,引用文獻來源可信。
(5)屬于基金資助項目成果的論文需注明:基金名稱、項目編號。本刊優先錄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成果論文。
(6)關鍵詞是表述論文中心內容且具有實質意義的詞匯,一般為3~8個,以分號分隔.盡量采用《漢語牛題詞表》或各專業豐題詞表提供的規范詞。
(7)作者是指對論文作出了實質性貢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組織)。作者署名次序原則上以貢獻大小決定排序,由論文全體署名作者在投稿前共同商定,投稿后原則上不得變更。
(8)表格采用三線制;圖幅一般為40mm(高)×50mm(寬),方框坐標圖的橫縱坐標應間隔合理、標識清晰,標目通常采用物理量名稱或符號和相應單位表示。
(9)引注統一采用頁下腳注形式,作者投稿時請按“1,2,3……”次序全篇連續編號,不加圈也不加括號,注碼統一置于標點之后。
(10)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編輯人員會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期1個月不寄回(反饋)者,視作自動撤稿。
山地學報是一本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雙月刊,期刊級別為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成都人民南路四段九號山地所1號樓,郵編: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