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2007年
綜合影響因子:--
《新史學》雜志創刊于(2007)年,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創刊以來,已成為國內歷史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平臺。該刊以“立足學術前沿,關注史學創新,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史學發展”為辦刊宗旨,致力于推動歷史學研究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為國內外史學研究者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探討史學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史學史的發展脈絡,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史學思潮和史學方法。
自創刊以來,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它不僅為史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也為歷史教育和實踐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和專業的編輯團隊,該刊在推動史學研究的學術交流、促進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國內史學研究領域的一本重要學術刊物。將繼續秉承“立足學術前沿,關注史學創新,促進學術交流,推動史學發展”的辦刊宗旨,努力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史學研究平臺。未來,該刊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合作,提升學術影響力,為推動史學研究的繁榮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2)來稿文責自負。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編輯部可作修辭等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則需征求作者意見。修改稿逾期不返回者,按自動退稿處理。
(3)摘要不能有作者未來的研究計劃,不能出現圖、表、參考文獻序號和縮寫詞(相關專業讀者能清楚理解的除外),盡量不要出現數學公式。
(4)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有關規定,本刊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引用的參考文獻請在正文中用方括號和阿拉伯數字按順序標在引用處。
(5)科研基金資助的課題原則上著錄國家或省、部級以上的課題,需注明科研基金機構全稱和自主好,中、英文雙語著錄,分別置于中英文摘要關鍵詞下方,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6)注釋一律采用腳注。腳注用小五宋體,包括文獻作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及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起止頁碼,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序號標注,每頁單獨編號。
(7)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學位(學歷),工作單位(全稱),職稱,研究方向。另請隨文附上聯系電話、電子郵箱、詳細通訊地址、郵編等。
(8)文稿應具創新性、科學性、導向性、實用性。來稿文字務求準確、精煉、通順、重點突出。
(9)題名要求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必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最好不使用標點符號。
(10)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新史學是一本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CSSCI南大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