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
國際刊號:2096-2932
復合影響因子:1.99
全年訂價:¥ 640.00
國內刊號:10-1451/R
審稿周期:1-3個月
創刊年份:2017年
綜合影響因子:1.08
《新生兒科》現已更名為《中華新生兒科》。
《中華新生兒科雜志》在全國影響力巨大,創刊于2017年,是一本雙月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主要欄目設置有:復蘇與呼吸、論著、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病例報告、綜述、學術動態等。旨在推動新生兒醫學的研究與發展,提高我國新生兒醫療水平和科學素養。本雜志的發表內容包括原創研究論文、綜述、臨床實踐、研究進展、技術應用和醫學教育等方面的文章。下面就中華新生兒科雜志的特點和學術價值進行簡要介紹,幫助您了解該期刊。
該雜志是新生兒醫學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其發表的文章經過嚴格的評審和審稿流程,確保內容的科學性和可靠性。雜志報道了新生兒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臨床實踐經驗和技術創新,對于提高新生兒醫療水平、推動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內容特點:原創研究論文:中華新生兒科雜志刊發了大量的原創研究論文,包括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這些論文涉及新生兒的各個領域,包括新生兒疾病的病因、診斷和治療,新生兒發育和營養,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為新生兒醫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綜述:中華新生兒科雜志的綜述文章對某個特定的研究領域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和歸納,從整體上了解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和最新的發展方向,為臨床醫生和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指導。臨床實踐:中華新生兒科雜志關注新生兒的臨床實踐經驗和技術應用,刊發了很多臨床案例和醫學技術的應用報道。這些文章介紹了新生兒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對臨床醫生進行實踐指導和經驗分享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研究進展:中華新生兒科雜志匯集了新生兒醫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在大量的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對某個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整理和總結,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該領域的前沿動態和研究熱點。技術應用和醫學教育:中華新生兒科雜志關注新生兒醫學技術的應用和醫學教育,刊發了很多技術應用和醫學教育方面的文章。
(1)主題范圍:雜志接受與新生兒和早產兒健康相關的原創研究、綜述、案例報告、臨床試驗、臨床實踐等文章。
(2)文內一級標題序號用1,2,3……,小四號黑體;文內二級標題序號用1.1,1.2,1.3……,五號黑體;余類推。各層次的序號均須左頂格,后空一字距后再接排標題。
(3)正文:一般應包括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三個部分,層次系統為1~3層,如:“1”,“1.1”,“1.1.1”,各級標序均左頂格,第2層后空1字距排標題。
(4)參考文獻:按C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有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于右上角標出。
(5)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6)中圖分類號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進行分類,一般標示1個分類號,多個主題的文章可標示2或3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
(7)來稿請提供作者簡介,注明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民族(漢族可不注),學位(或在讀學歷),技術職稱,聯系電話及通訊地址、郵編。
(8)靜態圖:圖或照片應另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圖題和圖說明應簡潔明確,具有自明性。
(9)引用出版物,應依次標明作者、文章標題、主編、書名、期號、出版社、出版時間,但不必注明頁碼。
(10)編輯部有權對來稿作文字性修改和規范化技術性處理,來稿若不愿入編或被收錄,請作者事先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新生兒科是一本由中華醫學會主辦的雙月刊,期刊級別為統計源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3個月。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37號,郵編:51015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