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運城博物館
主辦單位:運城博物館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3年
綜合影響因子:--
《運城文博研究》創刊于2023年,公開發行的2023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該雜志立足于考古、博物館學、文物及地方歷史文化研究,旨在搭建一個供文博行業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的優質平臺,推動學術研究和交流的深入發展。不僅為文博工作者、歷史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還通過其廣泛的傳播渠道,將優秀的學術成果推廣至更廣泛的讀者群體。
雜志的主要欄目涵蓋多個方面,包括“考古發現”、“博物館理論與實踐”、“文物研究”和“歷史文化研究”等。在“考古發現”欄目中,讀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學術動態、考古成果、考古心得以及文化遺址的發掘與保護情況。而“博物館理論與實踐”欄目則關注博物館學、博物館管理、博物館數字化與信息化建設、陳展設計、文創產品開發、宣傳與教育、公眾服務等內容,為博物館從業者提供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文物研究”欄目深入探討藏品保護與利用、古建筑及碑志研究、壁畫及雕塑研究、文物收藏與鑒賞等話題,促進文物研究的深入開展。“歷史文化研究”欄目則聚焦名人名勝、紅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此外,雜志還設有“展覽品鑒”欄目,對博物館的優秀展覽進行專業點評和賞析。
(1)論文應理論清楚、正確,并且有詳細實測數據,應提供中、英文的題名、作者與單位、摘要、關鍵詞、圖與表題名,提供中文的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2)文稿須附中文標題,不宜超過20字。若論文課題為基金資助項目,請在標題下方注明基金名稱及編號。
(3)前言:交代本研究歷史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需解決的問題,重點闡述本研究創新點。不需詳述歷史過程,不涉及本次研究的數據和結論。避免和摘要雷同。
(4)常用文獻類型及其標識為:普通圖書[M]、會議錄[C]、匯編[G]、報紙[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數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標識位置緊跟文獻題名之后。
(5)基金項目名稱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若屬多項基金資助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6)內容順序為:標題、400字左右的摘要、5~8個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標題及摘要、關鍵詞等附于中文關鍵詞后。文件可采用Word格式或PDF格式。
(7)作者簡介中應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省略)、籍貫、職稱、學歷、主要研究方向、聯系電話、E-mail及詳細通信地址。
(8)來稿一律采用電子郵件投稿。文中的計量單位一律以最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數字按《關于出版物上的數字用法的規定》書寫。
(9)注釋采取腳注的方式。注釋與參考文獻的格式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
(10)經審核初步擬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見修改后,請通過本刊稿件處理系統發回修改稿。超過編輯部規定時間未修回者按自動撤稿處理。
運城文博研究是一本由運城博物館主辦的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建設南路21號,郵編: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