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南通大學張謇研究院
主辦單位:南通大學張謇研究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國內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2023年
綜合影響因子:--
《張謇與近代中國》創刊于2023年,公開發行的半年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其宗旨是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最終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雜志設置多個欄目,包括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和專題研究等。這些欄目不僅涵蓋了歷史學的各個方面,還為研究者提供了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臺。其中,研究報告欄目主要刊登具有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的歷史研究論文;文獻綜述欄目則對某一歷史專題的研究現狀進行系統梳理和評析;簡報欄目用于快速報道最新的歷史發現或研究動態;專題研究欄目則聚焦于特定歷史事件或人物的深入探討。
雜志內容涵蓋了張謇的生平事跡、他的經營理念、教育思想以及他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通過多學科的視角,學者們在這里探討張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貢獻,使這位歷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雜志還特別注重史料的發掘和整理,刊載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和檔案,為研究張謇及近代中國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這些豐富的史料不僅為學術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得普通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歷史的真實與厚重。此外,雜志還關注張謇研究的最新動態和學術前沿,通過專題討論和學術交流,不斷推動張謇研究的深入和發展。
(1)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制度,文責自負,切勿一稿多投。來稿一經刊用,即視為作者許可本刊使用該稿件的發表權、發行權、復制權、網絡傳播權等。
(2)小標題單獨占一行,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從1開始)表示為:1.1、1.2、……2.1、2.2、……
(3)引言在標題以下,不設標題的分段、分層:使用1)2)3)等、①②③等、abc等,在段首時應退2字起排。
(4)參考文獻:按GB/T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于右上角標出。
(5)獲得基金資助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
(6)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7)務必詳細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學歷,單位全稱,職務,職稱,研究方向,學術成就,聯系電話,電子郵箱,聯系地址等。
(8)圖表每篇文稿附表一般不超過4個。表題置表的上方,表注置表的下方。一般使用三線表(即頂線、表頭線、底線),如有合計項,可以加一條分界欄線。
(9)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10)來稿應遵守學術規范,保證原創性、科學性;無涉違法違紀現象;作者署名須無爭議。本刊不接受在其他報刊雜志、專著、論文集等公開出版物上已發過的文章。
張謇與近代中國是一本由南通大學張謇研究院主辦的半年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165號,郵編: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