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09:42: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前言
當今社會,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相比傳統的科學教學,趣味科學實驗教學的優勢更為明顯。傳統的科學教學大都是以正規的科學知識和訓練為形成基礎,但它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單向的引導,甚至可能因為枯燥而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而趣味科學實驗教學,則是利用了小學生這一時期特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有趣的游戲和實驗引導學生融進科學實驗中,達到一個雙向互動的結果。所以說,對于小學趣味科學實驗教學,我們要明確它的積極意義,然后才能探討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實行趣味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
二、小學進行科學趣味實驗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利于了解生活
學習科學知識是為了讓人們視野開闊,能對世界有所了解,并將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那么,讓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正是為了讓他們從小明白什么是科學,什么是生活。但實際上,小學科學知識對小學生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是枯燥的——即使這些知識都非常淺顯,其原因在于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拒絕接受。所以說,我們在設計小學科學教學時,要注重趣味實驗教學的模式,而這種模式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也就是對新事物的強烈的好奇心而進行。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趣味實驗教學所采用的物品,或玻璃杯或白醋,都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中的物品,而這種方式會讓小學生對周圍的世界產生好奇,然后發現和感知。如此,他們會知道科學就在身邊,會理解科學對于生活的意義到底提供了一個怎樣的解答。所以說,小學科學趣味實驗教學對小學生了解生活非常有利。
(二)利于激發學習熱情
正如前文所說,小學生的好奇心異常強烈,而趣味實驗教學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抓住小學生的好奇的心態,從而快速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以高昂的學習熱情獲取知識。如教授青島版的小學科學教材中《火山》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土豆泥、番茄醬模擬火山爆發的場景,并讓小學生一同進行參與并寫下觀察報告。如此一來,小學生就會從這個科學趣味實驗中學到知識,從而也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樣,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得到有效的激發,去促使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利于提高動手能力
我國如今提倡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極為注重,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并真正做到勤于動手。所以,在這方面,小學科學課程中的趣味實驗教學非常重要,它的意義在于,讓小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進行學習時,不僅能了解、掌握科學知識,也能夠在參與的各種趣味實驗中學會自我承擔、同學合作,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只有參加到實驗并真正動手進行實踐,才能更好地學到知識,提高動手能力。所以說,趣味實驗教學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
理論上認為,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課堂趣味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內容。但在實際上,教師在課堂中實行趣味實驗教學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阻礙。所以,教師在落實趣味實驗教學時,要在明確它的積極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如此,才能在實際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積極作用,才能找到有效的策略實施。
(一)設置生活化情景
一般認為,小學科學的教材要以小學生的生活內容和經驗為基礎線索,而青島版的教材亦是如此。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的事例和趣味實驗要與小學生的生活、興趣緊密相連,讓學生在一個熟悉、了解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如講授《筷子“折”了》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每個人準備玻璃杯、水、筷子,讓每個人觀察筷子插在水中的景象:筷子是否“折”了。然后,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同時,教師要比學生多拿幾個道具進行演示,如硬幣、激光器等等。小學生們自己動手觀察現象,加上老師的演示和指導,就能讓小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與科學的關系,增強他們觀察生活的意識,做到了解科學,了解生活。
(二)豐富實驗內容
小學生一般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尤其是面對枯燥的課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這種問題時,可以課前準備好趣味實驗的實驗結果的現象,上課時通過該現象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驗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掌握學習內容,使課堂生動有趣;又或者以豐富趣味實驗的實驗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時,教師可以拿著提前準備好的已裝入手機的氣球向同學們展示,吸引他們的注意,并拿出道具讓他們嘗試;同時,也讓他們參加一些課堂趣味實驗,如在漏斗上吹乒乓球、在不同形狀物體上吹蠟燭等。在他們嘗試過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同學們發問和思考,讓他們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鼓勵學生勇于嘗試
大部分小學生勤于思考,疲于動手,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僅應該引導小學生思考,也應該鼓勵小學生動手——學習不應該只出現在腦中,也該出現在手中。教師在設計趣味實驗時,要對實驗過程進行精心策劃,在給予引導和幫助的同時,也要給小學生一定的自主性,要真正讓他們勇于嘗試,讓動手能力得以提高。如在教學《燈泡亮了》時,教師在趣味實驗中,應該先拿一些簡單的東西,如燈座、導線等讓小學生自己嘗試組裝,然后為增加難度,還可以減少或增加道具,再讓他們進行組裝。如此反復,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電路知識的學習,還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存在失敗的情況,而身心未熟的小學生容易產生挫敗感,這個時候,教師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在課堂趣味實驗中,對小學生進行恰當的鼓勵,讓他們多嘗試,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結語
總的來說,我們要認識到小學科學課對提高小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性,而為了讓小學生能更好地獲得科學知識,我們就要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課堂趣味實驗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實踐活動明確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的地位和積極意義,從而找到有效的策略進行實施,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教學質量,讓他們真正的走進“科學”。
參考文獻:
[1]房筱梅.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探析[J].小學科學,2016,(04):39.
[2]蔡安鏡.小學科學趣味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16,(06):164.
[3]徐冰蕾.淺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研究———摒棄課堂“假探究”,關注學生“探究度”[J].好家長,2016,(33):72.
[4]魏園.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8,(11):296.
作者:張玉學 邱曉靜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