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6 09:31:1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引言
《機械設計基礎》是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是從專業基礎課到實踐性課程轉化的重要節點。由于目前國內大多數教材在結構和知識點上比較多且分散,教學模式與實踐結合得也很少,因此學生學習的知識比較分散,與實踐相結合較少。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化使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從整體性出發,以項目為任務驅動,以學生的自學和動手為主,以教師的教學為輔,引導學生學習。
2項目驅動教學研究現狀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具有一定的創新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的需求,能夠查找并使用機械設計手冊[1]。項目化教學通過項目來整理應用專業基礎知識,使得學生有條理地清晰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主體參與,教師輔助學生完成項目任務。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知識,同時可以通過團隊合作制定方案、設計思路、查找文獻、完成項目等過程,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使得通識教育能力有很好的提高[2]。項目的設計是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核心工作。根據《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特點,結合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培養目標,針對不同的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知識的整合應用要以實踐應用為主[3]。目前項目化教學方法在大部分高校應用較少,還處于研究階段。大部分高校缺乏學生的主體角色,我國研究生教育基本上能夠達到以學生為主,實踐應用為主。但是大部分本科生還是不能夠很好地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針對應用型大學教育實踐型人才的培養應該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應用型大學培養的是工程師不是操作工,他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針對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項目化教學的研究和實施非常有必要,尤其是這樣一門專業基礎課。機械設計基礎看似一門復雜的課程,但其也有內在規律,如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常識性知識并應用很重要,這也需要長期的思維方式的培養。現在中小學的教學方式也在改革,針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項目驅動是非常適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通識教育能力。
3基于項目驅動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
3.1改革措施
目前,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在教師講授為主的方法上,突然以學生為主,老師應該考慮教學方法的設計,學生也需要適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隨著社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上知識的傳播不再是單純的理論,而演化為應用型、創造型知識方面。選擇比賽項目或者實際生產項目為任務驅動,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完成任務。
3.2改革形式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主要的改革方式還包括項目情景化教學,為了使學生對機械設計和機械原理的知識進行應用。針對課程在其培養中的作用,課程選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設計題目為課程項目,使學生將操作與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以“小型輔助人工采摘機械裝置”為界定內容之一,因此本課程以“小型輔助人工采摘機械裝置”的設計為例,理論結合實際,將以往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機械設計基礎知識應用到水果采摘機械的設計過程中。
3.3改革過程
課程改革實施過程,結合企業教師的實際工作經驗,制訂課程改革計劃,完善網絡課程建設,實施翻轉課堂,以項目情景化教學為任務驅動。
3.4取得成效
(1)網絡資源課程建立輔助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2)結合課程目標,理實一體,項目情景化教學,應用模塊化教學法,結合機械學科中“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主題”設定任務,驅動學生朝著這個目標去消化并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匠精神。
4總結
本文基于機械設計基礎的課程特點和培養人才目標,結合國家大學生機械創新比賽平臺項目,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理論結合實際進行項目的設計。這個設計吸引了學生,但是隨著課程知識的學習和學生學業的任務加重,一部分學生只是從形式上完成了項目情景化教學任務。未來要更加注意學生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的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萬志堅.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32):23~26.
[2]龔厚仙.基于項目驅動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17):31~33.
[3]曾敏.基于項目驅動法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當代職業教育,2015(01):20~22+42
作者單位:常影,女,1988年出生,吉林省長春市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