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學原理在音樂教學中運用

時間:2022-12-11 09:31:5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聲學原理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聲學原理在音樂教學中運用

聲學是音樂的基礎,一直以來,聲學都是音樂教學的重點。只有掌握好聲學中的各種原理,才能對音樂教學有所幫助。因此,對聲學原理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一、聲學原理在歌唱中的應用

聲學原理在歌唱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從聲學角度來看,聲音就是波的一種形式,它的傳播方式是振動,當它傳播到人的耳朵時,會引起耳膜的振動,從而讓人感受到聲音。在歌唱時發出的各種聲音其本質都是一種波。波振動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聲音的強弱,除此之外,振動面的大小也會對聲音的強弱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歌唱時,如果只靠聲帶的振動,是不可能發出很大聲音的,實際上,振動是由聲帶、口腔、胸腔等身體部位共同產生的,這樣振動的面積得到了很大的擴展,聲音的強度也就大大提高。呼吸對于歌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髙歌唱水平,就要將自身的呼吸控制好。可以說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最為常見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聯合,這種呼吸方法可以提供較大的氣息量,滿足歌唱的需要,同時這種呼吸方法可以將身體內部的兩肋和橫膈膜很好地利用起來,讓身體內部形成一個穩定的發聲區域,減少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壓力,同時也增大了共振的面積,讓歌唱的聲音更有力量[1]。共鳴對于歌唱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共鳴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聲學現象,歌唱所需要的聲音,基本都是通過共鳴產生的。從聲學角度來看,共鳴就是共振,是指一個系統在某一個頻率下能比在其他頻率下*課題:“新時期中國歌劇研究”,課題編號ZK12081。產生更大的振動,這時的頻率稱為共振頻率。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物體產生振動能夠引起其他物體的振動,這就是共振現象。歌唱中的共振最終形成了聲音的共鳴,為歌唱增添了更多的魅力。高水平的歌唱家可以很好地運用顫音這項發音技術。所謂顫音是指在歌唱時聲音延續的過程中,產生的顫動,這種顫動是均勻而細小的。從聲學的角度進行分析,這種顫音也是共振的一種,我們稱之為諧波共振。可以說,顫音也為歌唱增添了很大的魅力,通過顫音,可以對歌唱的情感進行更加充分地表達,從而讓歌唱的感染力大大增強[2]。在音樂廳的建造中,同樣包含了較多的聲學原理。音樂廳的形狀一般有兩種,長方形或者扇形,這是為了更好地反射聲音。在音樂廳的頂部以及四周的墻壁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凹槽,這些凹槽的作用也是將聲波反射,從而讓觀眾獲得最好的聽覺效果。音樂廳包含的聲學原理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就是混響。從聲學角度來看,混響是指樂器和歌唱家在停止發音之后,之前發出的聲音不會立刻消失的現象,古語有云“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這個現象是由聲音的反射產生的。利用好混響這個聲學原理,可以讓歌唱的效果大大提髙。影響混響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音樂廳的體積、音樂廳內部墻壁的材料,以及所發出聲音的頻率。為了保障最好的聽覺效果,在音樂廳的布置時就要注意增強混響的效果M。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歌唱中利用好聲學原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提高演唱的水平,同時,在與歌唱相關的音樂廳布置中,也充分利用到了聲學原理。

二、聲學原理在樂器中的應用

聲學原理在樂器中同樣有著重要的應用,在歌唱的過程中,整個人體就可以被看成是一個樂器,由此可以看出,樂器也必然與聲學原理有著緊密的聯系。下面以鋼琴、木琴和大鼓為例,對聲學原理在樂器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鋼琴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樂器,它的制作就應用到了相應的聲學原理。可以說,鋼琴的發聲原理就是聲學原理的完美應用,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在聲學中,空氣是一種重要的傳播介質。正在發聲的物體被稱為聲源。鋼琴中的聲源就是其中固定的一根根鋼絲,通過小錘的敲擊讓鋼絲振動起來。在鋼琴發聲時,聲源開始振動,并通過空氣將這種振動進行傳遞,聲波傳達到人耳,就會讓人聽到鋼琴美妙的樂聲。在演奏時,因為鋼琴需要依靠各種不同的音色來體現藝術效果,所以踏板的作用就被凸顯出來。踏板對于鋼琴的演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利用踏板,就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音色和音量。在演奏時,有時需要將踏板完全踩下,使止音器完全離開琴弦,在這時敲打琴弦,鋼琴音板上與敲擊頻率呈現倍數關系的所有琴弦都會產生共振,發生共鳴,這樣可以得到最為豐富的音色和最大的音量,這時鋼琴的演奏效果也是最好的。如果不將踏板完全踩下,止音器就會部分抬起,減輕壓弦的力量,此時的止音器既與琴弦相接觸,又可以讓琴弦發出聲音,敲擊琴鍵時,一部分琴弦仍然會產生共振,但是因為止音器的作用,音色和音量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達到半飽滿狀態,產生良好的音響效果。如果完全不踩踏板,琴鍵發出的聲音就顯得不夠豐富,這樣一來,鋼琴的演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可以看出,通過踏板可以很好地利用共振原理,增強鋼琴的演奏效果。因此,踏板是鋼琴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w。聲學原理在木琴中也有著一定的應用。木琴是打擊樂器中常見的一種。彈奏木琴時,為了保證最好的音色效果,就需要控制敲擊的力量,同時也要注意用力的角度。在撥弦的過程中,撥片和弦應該成一定的角度,一般最佳角度為30°,在這個角度木琴會出現共鳴現象,這時它的音色是最好的。在木琴中,一個關鍵的部件就是共鳴筒,它的作用就是讓木琴產生共鳴,從而增強木琴演奏的感染力。對共振現象進行分析,作為聲學現象的一種,共振具有兩面性,既有它的優點,也有它帶來的危害,優點有很多,例如木琴中的共振,可以產生豐富而美妙的聲音,陶冶人的情操。在面對共振現象時,要將它的優點利用好,也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它帶來的危害。聲學原理也應用在大鼓中。大鼓是一種常見的樂器,它包含的聲學原理主要是振動。在演奏時,演奏者會不斷地敲擊鼓面。從聲學的角度來看,大鼓的發聲原理就是振動,具體來看,鼓槌的敲擊引起了鼓面的振動,鼓面的振動引起了周圍空氣的振動,使得聲波不斷向外傳播。具有大響度的擊鼓,可以產生強烈的聽覺沖擊效果。從聲學的角度看,增大敲鼓的力量,就可以增大擊鼓時的響度。擊鼓時越用力,鼓面的振幅就越大,響度也隨之增大[5]。通過對鋼琴、木琴和大鼓的分析,可以發現,共振對于樂器的演奏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通過共振,可以讓樂器發出的聲音更加豐富,更加具有感染力。因此,在樂器的演奏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聲學原理的應用。

三、結語

以上的分析可以說明,聲學原理在音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理解并運用好聲學原理,對于歌唱和樂器演奏都大有裨益。本文對聲學原理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對于音樂教學可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丁雪蓮.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5),242-244.

[2]黃凱.音樂教學中的和聲學教學[J].黃河之聲,2014(10>67.

[3]苗小榮和聲學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J].甘肅教f,2013(17),59.

[4]孫婕.聲學基礎理論在歌唱發聲中的運用[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5.

[5]洪艷.聲樂教學中的音樂聲學及其應用[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3,31(1):115-117.

作者:路穎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

上一篇: 小學田徑特色教學研究 下一篇: 大學校園景觀環境研究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 亚洲中文乱码字幕不卡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