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8 10:02:0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濕陷性地基強夯法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強夯法不僅具備施工周期短的特點,而且還具備費用低的特點。因此,不斷的將強夯法用于濕陷性黃土地基的建設工程中,可以有效的實現對整個地基的加固,從而就能不斷的提高整個土體的承載力。但是,強夯作用在使用的過程中具有較為復雜的應用機理,且理論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完善性,這樣就給其在濕陷性黃土地基中的使用帶來了難度。因此,我們就應不斷的研究強夯法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的關鍵技術,以此就能有效的提高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
1濕陷性黃土的分布特征
通過對濕陷性黃土分布特征的分析與了解,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進我們不斷的將相關強夯法加固濕陷性地基關鍵技術運用在整個建設工程中,這樣就能不斷的提高整個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承載力,從而就能不斷的提高整個土壤的強度。下面,就針對濕陷性黃土的分布特征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濕陷性黃土在我國分布較為廣泛,尤其在我國的西北以及華北地區。其中,濕陷性黃土不僅地層多,而且厚度大,其所分布的地區氣候一般都較為干燥且降雨量較少。此外,由于各地黃土堆積的環境、地理條件以及氣候條件存在著差異。因此,不同地區所堆積的黃土物理與力學性質等方面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別。而就針對我國濕陷性黃土的分布來看,其自西向北、自北向南呈現逐漸減弱的規律。其中,對于天然性的黃土而言,其含水量較大,倘若沒有被水浸濕,整個黃土的強度較高且壓縮性較小。而濕陷性黃土主要就是指:某些覆蓋的土層當受到水浸濕時,在自重應力和附加應力的作用下,土的結構就會迅速遭到破壞,進而整個土壤就會發生明顯的下沉現象,這樣也就會降低整個土壤的強度。因此,濕陷性黃土的顆粒組成成分主要以粉粒為主,且成分主要有:碳酸鹽、硫酸鹽以及相關氯化物等。
2強夯地基處理法設計
2.1強夯法的發展現狀及工程特性
運用強夯法處理地基主要是從我國的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其又稱動力固結法。這種方法主要就是運用相應的機械將重量很大的錘子從高處做自由落體運動,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地基形成較大的沖擊力和振動,從而使得土體在沖擊力的影響下而發生一系列的物理變化。因此,運用強夯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土的振動液化條件,并能有效的降低整個土壤的壓縮性,以此就能有效的提高土壤的強度。此外,不斷的運用強夯法還可以有效的提高整個土層的均勻程度,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減少土層在使用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差異沉降現象。就針對我國強夯法的使用而言,其最初只使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方面,但是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快速發展以及施工方法的不斷改進,其已逐漸的適應于從砂土到粘性土再到各種地基土的應用環境,這樣也就有效的提高了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強夯法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具有效果顯著、設備簡單等特點,而且還具有有效的節省施工材料,不斷的提高經濟效益的優點。因此,不斷的將強夯法運用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對于有效的增強整個地基的穩固性以及不斷的提高地基的承載力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2強夯法的施工方法設計
在使用強夯法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時,就應首先對現場的地質情況進行有效的勘察,并不斷的根據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條件,來合理的選擇錘重、落距、夯擊點布置及間距以及夯擊擊數等相關參數,這樣就能有效的促進相關施工活動的順利展開,從而不斷的提高強夯法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的使用效率。其中,在對強夯法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進行內容設計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相關內容的設計,即:強夯級能、強夯地基的夯實厚度、強夯遍數、夯點擊數、處理平面范圍及夯點的排布以及起夯的初始標高等相關內容。而強夯級能主要就是指:施工夯點的最大單擊夯擊能量。地基的處理厚度則主要就是指:自夯實的標高向下至夯實層下限的處理深度地面之間的待處理的天然土層的厚度。因此,我們就可根據此值來有效的確定整個開夯時的標高。此外,對于夯實厚度的選擇,我們應根據擬建場的土層性質和擬建場地的設計要求來有效的確定,這樣就能有效的促進強夯法的有效的使用,從而不斷的提高整個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承載力。
2.3強夯法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施工工序
強夯法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的應用主要分為:準備階段以及施工兩個階段。其中,在施工之前,應首先做相應的夯前勘測活動,及時的對土體的物理性質、地下水的類型進行有效的勘測,這樣就能有效的確定待加固場地的地基承載力和土地的穩定性,從而就能為強夯法的應用提供較為科學的數據參數。此外,相關人員還應根據施工的設計要求來對地基承載力以及土體的物理學性質和變形數值進行有效的分析,這樣就能有效的促進加固深度的合理確定,從而有效的確定相應的夯擊能量和相關夯擊參數,以此來有效的促進完整施工方案的出爐。當做完相應的勘察活動后,就需要開展相應的試夯活動。其中,我們應首先分析建筑的類型和規模,并在擬建的范圍內選擇一個代表性的區域作為試夯點,并在已經選好的試夯點內開展一定的試驗活動,并有效的對試驗數據進行有效的整理,這樣就能為初步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數據支持。在開始具體的施工活動時,我們應首先清理整個施工場地,確保場地的平整和整潔。此外,為了有效的促進相關施工活動的有效展開,我們還應有效的確定夯點的位置和場地的絕對標高和相對標高,這樣就能不斷的促進強夯法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的使用。當確定好標高以后,還應準確的核實整個夯前錘定的高程。當按照相應的施工步驟開展一定的施工活動時,我們還應對其進行質量檢驗。我們應有效的檢查強夯過程中的每一項測試數據和施工記錄,對于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應當及時的采取補夯或者其他的補救措施,以此來有效的確保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此外,我們還應在施工結束以后,定期的對強夯處理后的地基以及承載力進行有效的檢驗,以此來有效的確定強夯法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的使用有效性。
3強夯處理現場試驗效果檢驗與分析
當運用強夯法進行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施工活動后,我們可采集原狀結構的土樣進行檢測,以此來有效的確定整個施工活動的質量好壞。其中,我們可以對土的含水率、干密度、壓縮系數、壓縮模量以及濕陷系數等相關參數進行檢測。此外,檢測點的選擇應選在對施工質量有疑慮并兼顧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而在對每個檢測點進行檢測時,還應對終夯面以下0.3m,1.0m,2.0m,3.0m,4.0m深度處的強夯施工質量進行檢測,這樣就能有效的衡量強夯法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的使用效率,以此就能為強夯法在濕陷性黃土地基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持。
4結語
不斷的研究與分析強夯法加固濕陷性地基關鍵技術,對于有效的提高整個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的承載力以及不斷的提高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首先認識與了解濕陷性黃土的分布特征,進而從強夯法的發展現狀及工程特性、強夯法的施工方法設計以及強夯法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施工工序三個方面來有效的對強夯法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的應用進行施工設計。最后再對其結果進行一定的試驗分析,從而可得強夯法在濕陷性加固黃土地基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強夯區域符合地基的承載力,這樣也就達到了濕陷性地基處理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樹林,熊健,孫茂嶺,等.高能級強夯法處理深厚濕陷性黃土地基失效的案例分析[J].勘察科學技術,2014(3):39-45.
[2]牛欣欣.強夯法在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3,39(2):71-73.
[3]牛文麗.強夯法在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41(3):82-83,84.
作者:趙志凱 單位:山西五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