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學的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改革

時間:2023-03-02 17:15: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混合式教學的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改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混合式教學的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改革

“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是車輛工程專業學習的核心課程之一,是“汽車底盤”“能量回收”“電工電子技術”等課程知識交叉融合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1]。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部在新型教育模式規劃中提出了基于信息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此,各高校就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新能源汽車相關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積極探索。關經緯[2]結合授課課程內容和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和評價方法,并利用網絡學習軟件構建線上學習資源,授課結果表明,改革后,教材內容和學習空間更加豐富,提高了課程的創新性和主動性。卜軍偉等[3]探討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從學生目標設計、教學大綱設計到學習資源等進行多點設計,并針對課程展開混合式教學研究,授課結果表明,改革效果明顯,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促進了志趣點的養成。施德華等[4]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研究,以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團隊協作能力為目的對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索,授課結果表明,學生協作能力、實踐應用等綜合能力顯著提升。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高校對新能源汽車相關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更好地實現課程校本化及滿足學生學的需求和習的過程制定課程目標,如何使教師的教完美嫁接到學生的學,最后完成課程成果的轉化,實現課程教學體系的深層次改變,如何更為科學合理地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是構建該課程的核心問題。

1“電動汽車原理構造”課程的問題

“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是車輛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授課核心是豐富學生在電動汽車方面的知識,作為車輛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方向課,涉及電動汽車的儲能元件、車用電動機及動力性及匹配等方面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較強的實用性。該課程旨在為學生從事工程設計、科學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研究支持。課題組結合現有授課方式和學生學情反饋發現以下問題。

1)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理解不透徹。“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一學期總課時共32學時(理論30學時+實驗2學時),但課程本身的信息量非常大,課程中包含較多的基礎理論概念、電路分析和較多的數學模型推導,學生對于普通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理解面較窄,不能夠吃透書本上的知識點,后期在學科競賽和參與教師項目過程中也很難學以致用。

2)實驗教學實踐技能不扎實。在“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的實驗環節,學生操作實踐內容少,理論學時少導致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薄弱。進行實驗時,小組間交互動作的完成效果不太理想。如果教師采用只在課中進行邊講解邊演示的教學范式,學生只能對部分步驟進行強記,不能舉一反三。所以必須采用錄屏等方式對學生統一實驗問題進行反復演示,并在課堂上多次指導完成。

3)教學手段及活動單一。目前課程的教學手段過于傳統,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沒有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和網絡資源。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活動種類單一,往往教師只有簡單的課堂提問與回答,因此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也較薄弱,課堂整體參與度也不高[5]。基于上述課程現狀,可從提升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目標點達成出發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期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搭建一座“智慧立交橋”,實現學生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橋梁。課程改革主要從線上資源、課程教學和實驗鞏固等方面開展混合式教學,完善課程案例,實現案例與教材、課堂和實驗教學相融合,旨在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前啟蒙、課中達標和課后提高,形成完整的“課程鏈”。

2“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建設思路

通過“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電動汽車的發展、純電動汽車的儲能元件及其管理系統、純電動汽車動力性、智能駕駛等理論知識,為從事電動汽車制造設計、服務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以課程為主干,以“課程鏈”為基礎,建設“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課程樹”,梳理課程內容,細化知識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原設計進行了調整,具體到每個單元的教學時,課程設計中融入了思政教學的元素,在課后學習任務中,增加了含一定思政元素的學習練習[6]。

1)課程目標對學生能力要求。課程目標1:深刻理解電動汽車發展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中的現實意義,了解國內外電動汽車技術發展現狀,掌握電動汽車發展趨勢、結構組成和工作原理等,在電動汽車應用技術領域具備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目標2:掌握電動汽車存儲單元的設計、管理系統和充電技術,掌握電動汽車電機控制方法和驅動原理以及智能控制理論在電動汽車技術中的應用,具有初步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設計的能力。

2)思政目標對學生能力要求。思政目標1:追求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在學習和工作中具有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充分發揮工匠精神、工程能力、產品意識。思政目標2:正確理解家國同構的內涵,形成家國一體的觀念,涵養深厚的家國情懷。能夠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工程設計應用中不斷整合、不斷思考,提出新論斷。同時具有進行發明創造的勇氣和智慧,把遠大理想和服務社會的理念與人生追求融為一體。

3“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內容建設

傳統授課中教師往往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授課中預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少,缺乏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7-8]。為此,針對“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立體化教學內容創新以及多維度教學評價體系創新。通過建立混合式教學模式,形成實體課堂與虛擬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教材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學內容的案例化教學改革,在傳統的理論教學基礎上融入案例教學。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配套的線上資源,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學生在課程上的整體參與度來完成教學內容創新。通過建立多維度的“N+1”考核體系,全方面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完成多維度考核的教學評價體系創新。

課前線上驅動式教學。通過自主探究和同學互助的方式學習概念、規律識記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線上學習、思考、探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課前,教師基于課程任務將課程基本信息通過博思智慧學習平臺分享給學生,使學生提前了解該課程的學習內容、課時分配、學習目標、考核說明、評分標準等基礎信息。學生在博思平臺進行線上學習,此階段學生主要通過觀看相關課程資源,完成配套習題、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同時以自主學習、線上作業、網上答疑和討論交流的方式,開展基于網絡教學資源的研究性學習。

課中,進行課程知識點內化,促成課程目標點達成。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具體到抽象,構建模型;對線上學習效果進行總結與評價。該課程采用的是“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以解決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問題為標準,實現課堂引導,同時結合平臺學習數據和學生線上作業質量整理授課內容、布置相關任務安排進行以學習引導式為基礎的課后輔導。在授課的過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模式,結合博思智慧學習平臺的課程資源展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在課堂中針對重難點知識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集思廣益,拓展解決問題的渠道,同時在課后與學生進行線上或線下答疑,加強知識點鞏固和實施應用。實驗教學以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為目的,以探究啟發的形式為主、驗證的形式為輔,以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為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新能源汽車電機性能綜合測試實驗”“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性能分析實驗”,了解電機的動態特性和調速方法及不同工況下動力系統的對比分析,在實驗中讓學生對電動汽車部分結構工作形成完整的概念。

課后,進行教學跟蹤和學情反饋,混合式教學階段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前與課中階段,有效銜接課后也是鞏固知識、強化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同樣是克服遺忘的有效手段。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從線下與線上兩個平臺綜合提升學生課后學習效率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強化學習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與知識運用技能,從而達到以賽促學、學以致用的效果。

4“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在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實施中,教師需擺脫評價形式單一、評價方式不靈活的單維度定性認知,要綜合考核學生學習全過程[9-10]。基于此,課題組依托博思智慧學習平臺的學習數據記錄和整合等功能,考慮到學生期末考核的公平性與合理性,本研究考核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是線上與線下、平時與課終、自評與互評等混合的評價方式,從多維度考核,提升學生知識、溝通、團隊協作等能力。“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考核環節包括過程評價和期末評價,總評成績以百分計,滿分100分。

過程評價的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對于階段考核,統計學生出勤、線上學習情況、線上測驗、線下作業、實驗項目參與度等成績進行不同時間段學習情況的考核,所提交成績取平均值。期末評價的成績占總評成績的40%,卷面成績為100分。其中卷面成績高于50分(含50分),將卷面成績按比例計入課程總評成績;若低于50分,則直接將具體卷面成績認定為課程最終成績。

5結語

課題組從“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現狀出發,就課程建設思路、課程內容建設、考核評價體系的全面化建設進行研究,為實現該課程校本化和課程改革建設提供新思路。當然,“電動汽車原理及構造”課程體系建設不僅僅局限于當前,需用發展的眼光不斷探索、不斷改革,以更好地實現學生課程目標點的達成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參考文獻:

[1]呂翱.工匠精神為內涵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以新能源汽車結構與原理課程為例[J].木工機床,2022(3):30-32+38.

[2]關經緯.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汽車構造課程中的應用[J].時代汽車,2021(24):80-81.

[3]卜軍偉,周旭,陳清,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以新能源汽車文化課程為例[J].時代汽車,2022(1):53-55.

[4]施德華,季超.基于雨課堂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方案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A5):113-115.

[5]鞠亞美,孫穎.應用型本科院校“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與創新,2022(23):109-111+118.

[6]紀久祥,任琪,梁濤,等.課程思政融入機械類專業課教學探析:以“液壓傳動技術”課程為例[J].南方農機,2022,53(2):190-192+198.

[7]韓艷翠.基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以稅收實務為例[J].對外經貿,2022(1):127-130.

[8]李慧,施珺,陳艷艷,等.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1(7):183-187.

[9]趙靜,陳禎,王占娣,等.課程思政理念下生物化學課程教學及考核評價體系構建[J].高教學刊,2022,8(28):107-109+113.

[10]陳紅陽,魯江坤,唐志,等.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研究[J].福建電腦,2021,37(9):37-41.

作者:王儒 劉羽 張振東 王徹 單位: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上一篇: 核心素養下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 下一篇: 一人食餐飲經濟發展策略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视频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