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置疑匯總十篇

時間:2022-05-19 05:49: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不容置疑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堂吉訶德的最大問題不在于他的夢想無法現實化,而在于他不去反思自己的夢想是否符合時代或為自己和旁人帶來積極的力量。我們的夢想需要被反思,卻不可被質疑。

真正堅持夢想的人不會因為無謂的比較而質疑自己選擇的道路。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奉勸學生20年后再去和同學比較成功,一則是因為短時間內“追夢者”和“隨流者”的差別并不明顯;更重要的是,部分追夢者可能因短時期的成效比較而開始懷疑自己的掙扎與堅持。態度不堅定者倘若懷疑自己的道路,那么談何“堅持”與“實現”?

真正堅持夢想的人即使經歷坎坷也不會質疑夢想本身。獨自思考生命的浮士德將靈魂抵押給魔鬼。只要他對任何一個美好瞬間感到滿足,他的靈魂就會屬于魔鬼。他嘗試著創造美好的生活,努力堅持著“追尋生命真諦”的夢想,卻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災難。最后他試圖筑堤攔海,想干一番為人類造福的事業,因為眼睛已瞎,誤把魔鬼派遣使者們為他掘墓的聲音當成建堤的聲音,在無限的滿足感中倒地而亡。

堅持追尋夢想的浮士德得到了上帝的靈魂拯救,獲得了精神上的升華。堅持夢想的他雖然歷經磨難、彷徨,卻不曾疑惑或放棄追尋。雖然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才接近夢想甚至來不及沉醉,卻因為追尋本身而日益高尚和純潔化。堅持夢想不意味著夢想必定成真,追尋者心無旁騖地追尋堅持的過程亦是一種美。堅持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圓谷幸吉不曾得到冠軍,但他始終為夢想而堅持,堅持著向夢想靠近。

就像赫爾曼?黑塞在《荒原狼》中所說:“奔跑者永遠也不會因暫時的困難而對現狀甘心或放棄。”堅持夢想的人們懷著滿腔熱血奔跑著,他們目不斜視,因為他們堅持的夢想不可被質疑。

篇(2)

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指不允許別人插嘴說話。比喻一件事情理由充足,道理正確。

不容置疑:不允許有什么懷疑。表示論證嚴密,無可懷疑。

不容置喙表示一件事正確的客觀性,而不容置疑更加強調主觀性。

二、例句:

篇(3)

一首《盜將行》,一首《離人愁》,就被人以為這就是古風歌曲。我尤其痛恨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居然也有資格來標榜古風。

推開孤城萬里,吹動春風。

我想,真正的好東西,還是應該小眾一點比較好。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只要一火起來,就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而且被潑臟水,被誤會。

這些想想都是很惡心人的。

篇(4)

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都有這樣一個人,他高大,偉岸,人們卻極少歌誦他;他博愛,無私,卻總是默默無聞。他任勞任怨,保護著妻子和兒女。他冷言冷語,卻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這個人是誰?相信聽到這,所有人腦海里都會浮現兩個字:父親。

在一個雨夜,電閃雷鳴,傾盆大雨,我發著燒,躺在床上,可家里,卻沒有退燒的藥。“忘買了,怎么辦?”媽媽抱怨道。“我去。”幾乎是不容質疑的聲音,是誰?父親。他冒著雨打了上傘,跑了出去,過了十幾分鐘,他回來了,整個人濕透了,我吃了藥,躺下睡了。第二天,我精神飽滿的去上學,卻忘了昨天夜里那聲音……

又是一天下午,我和他正往家走,我背著沉重的書包,拖著沉重的腳步,慢悠悠的。“我來。”又是那不容質疑的聲音,我抬頭,看見了他那不容質疑的眼神。“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怎么能……”“我來”,沒等我說完,那聲音又在耳邊響起,還是不容質疑,還是沒有任何余地。我拿下書包,遞給了他,他像我之前一樣,背上大書包,往家一步步地走去。我步伐輕快了許多,耳邊的聲音卻久久回蕩……

父愛如山,但卻只有爬上去,才能體會他的蔥郁;父愛如海,只有潛入他的內心,才能體會他的深邃;父愛如謎,只有懂得如何破解,才能得到謎底。父愛不如母愛細膩,但卻十分偉大,人們極少歌誦父愛,忽視了他,可他們沒想到,最默默無聞的卻是最無私的,他不需要歌誦,不需要名利,因為那不容質疑的愛。

彰武三中初一:張晨曦

篇(5)

在那張充滿回憶的相片里,照著我們“銀河小隊”在花壇邊賣報紙。我站在路左邊賣,剛賣出了一份報紙,心里正高興哩!喬喬站在路右邊賣,正在跟一位叔叔說話,好像有生意了。嬌嬌還沒有找到生意,露出了焦急的表情。其他人在花壇的四周轉悠,生意好像也不錯。

那天,我們為了舉行活動而湊在一起,活動的項目是:賣報紙。我們都很激動,畢竟是第一次賣報紙嗎!我們紛紛買完報紙,開始了活動。

篇(6)

宮殿上,文武百官都向沙皇三躬其腰,口出頌詞,唯謝甫琴科一人挺身站立,神情漠然。

沙皇慍怒,問:“你是什么人?”

詩人平靜地回答:“我是塔拉斯?格里戈耶維奇?謝甫琴科。”

沙皇又問:“你不向我彎腰致敬,想證明什么?”

詩人不卑不亢地回答:“陛下,不是我要見您,是您要見我。如果我也像您面前這些人一樣深深地彎下腰,您又怎么能看得清我呢?”

這一次召見,決定了詩人一生的命運。

如果他和沙皇面前的那些人一樣,哪怕稍微裝出一點兒卑躬屈膝,他也許將從此成為沙皇的寵兒。他的桀驁不馴,使他幾乎一生都成為沙皇耿耿于懷的人。

在王權的巨大投影之下,無論什么人,若想站直了,就必得付出代價。法國的雨果也為此付出過代價,還有俄國的普希金。

驅散了王權的巨大投影之后,人人都有可能從心理上獲得解放,彎腰與不彎腰,完全出于自愿,出于敬意的有無,而根本不必假裝做戲。

但仍處在投影之下的任何人,不得不經常告誡自己:“我現有的一切是王權的代表者們給的,他們想把它縮減到多么小的程度,就可以把它縮減到多么小的程度。他們一旦想收回它,不愁沒有正當的理由。”

掃描社會,觀察這一種現象,所見是非常有趣的。

“我認識XX廠長。”

“我認識XX處長。”

“我認識XX局長。”

“我認識XX部長。”

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中,都時常會聽到這樣一種炫耀。而其炫耀,效果往往又立竿見影。仿佛炫耀者本身的腦后呈現七彩光環似的。倘不直接認識官員們,那么認識他們的秘書、兒女、三親六戚,也似乎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尤以認識官員們的夫人,最是資本。

中國人公開宣布自己擁有這些特殊關系時,其實是想證明,我是一個有條件站直了的人。但所認識的官員一旦“趴下”,或者從體制中隱退,一度站直了的某些人,又必然會一如既往地彎下腰。于是,他趕緊彎下腰去認識另外的官。他畢竟曾靠認識官而站直過,體驗了站直的感覺之良好……

篇(7)

故許多人游覽蘇州后,往往說不出他到底是怎么玩的。固然他會說去了些園林、逛了些賣絲綢的店鋪、看了浪得虛名的“寒山寺”(“寒山寺”之游徒增對蘇州之失望)、吃了些不怎么好吃的蘇州菜、喝了幾杯味道淡之又淡的碧螺春、看了幾條不清不楚、又沒啥風情的水道……

這幾乎已是蘇州長期以來受人詬病的因由了。

蘇州難道沒有好玩的方法嗎? 這不失是一個好課題。

即以臺北為例;臺北便是一個讓人很不容易觀光的城市,我深知此情,然臺北若真花上心思,其實頗有可看,早有論者說過“臺北是最被低估的城市”。

蘇州或許也因為被太多太多的“粗游”、“劣游”、“庸游”等而終被低估了。且說一事,猶記十多年前,演員金士杰告訴我一個他的蘇州經驗:他乘火車抵蘇州已是夜晚,原擬下榻的旅館早已客滿,便租了一輛自行車四處找旅館,皆沒房間。這么一來,他想,糗了,只好整個蘇州城各個大街小巷穿梭巡繞地尋找小旅店。便因如此,還好,他說:“真虧有這么一段找旅館的周折,我這才在清光之下,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到了一座有意思極了的夜晚小街小巷的蘇州老城,那種感覺,沒有一個別的城市能夠看得到。”

說得好。的確是那樣,十多年前的蘇州。但即使是今天,固你若騎自行車在微有月光的夜晚,沿著旁有臨頓河的臨頓路慢慢滑行,并向東向西隨意找三數條小巷繞繞,再在懸橋巷向東騎往大新橋巷,可抵耦園,即這樣一段路,已約略可得“小橋流水人家”的一抹蘇州矣。

倒不是只有夜晚才美,實是在依稀的光影中所見無閑雜人的那份靜而教人完整獲得毫不被紛亂所干擾的本色全貌。

若你愿意在早上五點、天還蒙蒙亮時便騎車游看,這時的街巷更有味道。半小時后,各處的人煙逐漸出現,賣早點的小鋪也開始做起生意,路上有了趕路的人,此時的天亮正好教你快騎穿梭,盡情地賞看“清晨的江南”那股旖旎甜軟。

且說一個我某次的“一日游蘇州”之例。

一早自上海乘火車(班次極多,幾乎班班停蘇州,且常還有位子),五十多分鐘抵蘇州。跳上一輛公交車(1路),行二站,抵“北寺塔”,購門票進入,登塔四眺,全蘇州收眼底。取地圖參看,略知“拙政園”、“獅子林”在東面不遠處,“雙塔”在東南,而“網師園”、“滄浪亭”在更南處。至若極西,一塔矗立,當是“虎丘”。如此地圖實景相參,蘇州城市規模已有概念,便下塔,進一廳,叫一杯茶、兩個包子,邊聽現場有人唱彈詞,邊吃早點,當年所費不過兩元。

搭出租車至“虎丘”,主要為看“千人石”,此虎丘最經典的石景,一面大而平的巨巖,試想2500年前,此地兀然高起之絕景,帝王諸侯來此踞坐游賞,何等奇境。環繞千人石,有“東丘亭”、“二仙亭”、“劍池”等勝景。西面的“冷香閣”,坐下飲茶,甚清幽,既歇腳又可讀幾頁旅游指南。接著去看“虎丘塔”,此塔姿態恁好,近看也毫不失色,至若自高速公路上遠遠望見而心道“蘇州到了”更是絕妙感受。

出虎丘,近中午,搭出租車至“網師園”附近的“五卅餐廳”(十全街142之1號;Tel. 6519-0789)與朋友午餐。此店是蘇州小館子中最出色者,我們點了醬油野生蝦、蟹粉豆腐、松鼠桂魚、蔥油紅菱、空心菜桿炒青椒五個菜。湯則點了“鮮中鮮”,即鯽魚、文蛤、毛蟹共燴一鍋。又加一客鮮肉鍋貼。味至佳也。

飯后,就近往蘇州第十中學即清季的“織造署”舊址,去看江南四大奇石之一的“瑞云峰”。這塊太湖石,為北宋花石綱遺物,而今竟然會在一所中學校園內,可見蘇州古城各角落皆蘊藏著昔日光輝的痕跡。

同在十全街上的“網師園”,當也就近看了。看完,又去“滄浪亭”。此二處皆是蘇州極佳之園林,頗值細細咀嚼;然我個人最推薦的,是“藝圃”(文衙弄)。它幾乎是蘇州最小又最便宜(門票10元)且最沒有觀光客的園林,但其內的明代山石布局保存最完美典雅,故同樣也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遺產”。“藝圃”的另一特色,是它深藏在曲折小弄堂內,車子僅能開到路口,人必須步行進去,這一來,迷宮般的小巷加上蘇州背巷里小市民的生活調調,全因而一覽無遺了。

下午四時,來到了定慧寺巷的“雙塔”。殿已不存,只見雙塔,這份荒意更增清趣。又坐茶室喝茶。

出“雙塔”,跨過干將東路,便要進入所謂的“古城平江”。主要以平江路為中軸,南起干將東路,北抵白塔東路,東至外護城河,西至臨頓路。平江路沿著平江河,是蘇州目前最典型的“水鄉”風光。這條河上可以乘船,二百元包一艘船,可乘八人,五十分鐘可行畢全程1.5公里。黃昏時歪坐船上,左右觀看兩岸風光,時而鉆過拱橋,直似古時情境。

晚上至觀前街附近的“新聚豐”餐廳(太監弄9號;Tel. 6521-9940)吃飯。點清溜河蝦仁(此店蝦仁,全江南最佳。據云建筑大師貝聿銘凡來蘇,必吃此菜)、熱熗魚片、莼菜魚圓湯、上湯米莧等菜,不油不膩,甚滿意。

深夜仍乘東行的火車返滬,五十分鐘一眨眼便到。

這便是我的“一日游”:我自認如此來玩來吃,蘇州或可不至太離譜,故在此不揣淺陋提供出來。

倘要再玩兩天,不妨往郊外而去,如到太湖上的“洞庭西山”去。太湖,是蘇州最寶貴的大后院。先在胥口看一眼“蒯祥墓”,蒯祥是香山匠人中的楷模,天安門之設計規劃出自他手。再到漁洋山下曇花庵旁去看一處荒湮漫草中的巨墓,據說是“董其昌墓”。

隨即過太湖大橋,進入西山。在“東村”看敬修堂與“棲賢巷門”。再至“東灣”古村,看七株高可參天的古樟,中間有一口古井,站此樹下,在炎夏,據說是全西山最涼爽的地方。村的另一面,有三官殿,旁有一株800年樟樹與一株1500年的柏樹。

再至“涵村”,看一眼“明朝店鋪”。

至“植里”,看“植里古道”與建于康熙四十一年的“古拱橋”(永豐橋)。

至“羅漢寺”,大門口有老楊梅樹。向內行不遠,兩株近千年的巨樟,其中一株有紫藤纏繞而上,被稱為“藤樟交柯”。

以上似是“古樹之旅”,卻因此可以探到西山之幽。若至最南端的“石公山”更是西山第一勝景,不在話下。

西山之吃,有所謂的“太湖三白”,即白魚、白蝦、銀魚,各處小館皆吃得到,不特別烹調,僅樸質地做,便已美極,乃佳質天成也。農家小館多有土雞,味絕美。自種的應時水果也端上桌,如枇杷、楊梅、柑橘等。

篇(8)

一、引言

現代漢語中的“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在使用過程中,其語義特征不是顯性的,因此對人們的理解造成了困難,留學生也經常會出現偏誤現象,不能準確區別二者的含義和用法,例如:(1)我好容易買到票。(2)我好不容易買到票。這樣的句子,留學生會將例(1)理解成“我買到票很容易”,而實際上,兩個例子的語義是一樣的,都表示“我買到票很不容易”。為什么會出現形式與意義上的不匹配現象?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求的。

二、“好容易”的特點

“好容易”中的“好”是副詞性的,有兩種意思,因出現的位置不同,其意義和功能有所不同。

2.1“好容易1”表示“很容易”,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中。

2.1.1“好容易1”作謂語,例如:(6)這篇文章好容易,我不一會兒就翻譯好了。

2.1.2“好容易1”作補語,例如:(7)換個工作?說得好容易,你試試看!

2.1.3“好容易1”在單句中作定語,例如:(8)好容易的一道題,可你卻不會解。

2.1.4“好容易1”可在句中的動詞前作狀語,例如:(9)他希望老百姓都是順民,他好容易統治。

孔令達(1996)曾指出:“在狀語位置上,‘好容易’的意義隨它修飾對象的不同而不同。當‘好容易’修飾的對象是光桿動詞時,它的意思是很容易,‘好容易V’用來描寫事物的性狀。例如:(10)這道題好容易做,我只用一分鐘就做好了。(11)這場球賽的票好容易買,不要排隊。”

2.2“好容易2”表示“不容易”,例如:(12)來我跟前獻勤,不在家里看守著,被他拐的財物走了!我好容易掙的東西!(明《醒世姻緣傳》)(13)我這里婆媳兩個,寂寞的要死了,好容易來了個遠客,你就不容我談談,就來搶了去么?(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鄒立志(2006)認為:“好容易”表否定是它的句法環境長期語法化的結果。在現代漢語中,“好容易2”的使用條件為:

2.21孔令達(1996)認為:“好容易”修飾的對象是動詞性短語時,它的意思是很不容易,“好容易VP”用來敘述發生的事情。我們認為這樣的表述還不是很嚴謹,請看下面的例子:(14)這道題好容易做了出來,我花了一個多小時。(15)這道題好容易做了出來,我沒花多長時間。仔細觀察這兩個例句不難發現,例(14)表達的是“這道題不容易做”的意思;而例(15)則表示“這道題很容易做”,究其原因,二者只是在后續成分所接的時間量長短上有差異,此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語義的表達,因此我們應在孔先生給出的要求上增添條件:“好容易VP”的后續成分(或前面的成分)出現“相對時間長量”的時間詞,表示“費時、費力、不容易”的語法意義。

2.22“好容易2+才+VP”的格式多數情況下表示“不容易”,例如:(16)我的眼圈一熱,好容易才忍住了眼淚。(17)這個儀式持續了30多分鐘,人擠來擠去,好容易才進了新房。

這一格式在日常的交際過程中,具有很高使用的頻率,如下表所示:

+才+VP作狀語作謂語作定語作補語

“好容易2”81500000

百分比16.2%100%

以上是在CCL語料庫中選取的500條現代漢語“好容易2”的語料,經過統計分析,“好容易2+才+VP”格式的使用相對而言較多,并且“好容易2”的語法功能為只能出現在動詞性成分的前面作狀語。

三、“好不容易”的用法

“好不容易”的出現最早見于清代,例如:(18)鄴天慶萬萬不敢戀戰,只得左沖右突,奮勇拚命,好不容易殺出重圍,手下各裨將又被徐鳴皋、一枝梅殺死幾個。(清《七劍十三俠》)(19)安伯父、安伯母二位老人家,好不容易才把我母女死的活的護送回鄉。(清《俠女奇緣》)“好不容易”的結構應理解為“好+不容易”,其中的“不”字重讀,整個短語是“不容易”的意思。袁賓(1984)認為:“好不容易”不是從近代漢語中直接遺留下來的,而是來自于“好容易”。

在現代漢語中表示否定意思的“好不容易”的語法功能為:

3.1“好不容易”一般不單獨作謂語,加上“啊、呀”等語氣詞后可以作謂語使用,但并不常見,例如:(20)丁元善放下話筒,笑著對姚月琴、胡克說:“把這個敵人消滅,好不容易呀!”

3.2“好不容易”可以作狀語,例如:(21)記者在雨雪交加之中,好不容易找到了辛店鄉。

四、“好容易”和“好不容易”的同義條件

“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在使用中經常會出現同義的現象,例如:(22)a好容易才找到這本書,竟成海內孤本了。b好不容易才找到這本書,竟成海內孤本了。在這兩個例子中,都表示“找到這本書不容易”的意思,對“容易”進行否定,那么它們同義的條件是什么呢?我們來分析下面的幾個句子:(23)a熱帶魚養得好不容易,我花了大工夫。b*熱帶魚養得好容易,我花了大工夫。(24)a買到這本書好不容易,你可別弄丟了。b*買到這本書好容易,你可別弄丟了。(25)a好容易的一道題,可你卻不會解。b*好不容易的一道題,可你卻不會解。(26)a領到人民政府的“土地證”,這件事好不容易啊。b領到人民政府的“土地證”,這件事好容易啊。(27)a這是他頭一回寫書。好不容易,書稿寫出來了,卻“闖”不過出版關――哪家出版社都不敢出。b這是他頭一回寫書。好容易,書稿寫出來了,卻“闖”不過出版關――哪家出版社都不敢出。c這是他頭一回寫書。書稿好容易寫出來了,卻“闖”不過出版關――哪家出版社都不敢出。

上述的(22)至(27)這六組句子中,只有(22)中的兩個例子是同義的,(23a)和(24a)是可以說通的,但(23b)與(24b)語義上前后矛盾,是不被接受的。(25a)由后半句的轉折關系和語義上的理解可知前半句的意思是說“題容易”,因此(25b)的語義關系前后不相容,意思上不連貫。(26)中的兩個句子雖然都成立,但是并非同義關系,而(27a)與(27b)雖表示同義關系,但(27b)的句子接受度仍比較低,原因在于“好容易”和“書稿寫出來了”之間的緊密程度上,若省去逗號的語音停頓,句子顯然會更容易被接受,倘若變換位置改寫為(27c)的形式,句子顯得更合理。由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好容易”和“好不容易”只有在作狀語修飾動詞性短語時才是同義的,并且動詞性短語要求表示某種行為或動態結果的完成義。

本文從歷時與共時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好容易”和“好不容易”的語義特征和語法功能,并對其產生同義的條件進行了進一步探究。(作者單位:蘭州大學)

參考文獻:

[1]畢繼萬2009《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方緒軍1996析“好/好不+形容詞”的同義現象,《上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

篇(9)

李辰曦

做值日生不容易,我是星期二的值日生。在這天里要擦黑板、掃地,每次干完值日就覺得很累。

做值日生,每天早上,要比別人早點去上學,到了教室里先掃地,我總是拿上掃帚和簸箕開始掃地。先掃走廊,再掃桌子、椅子下面,完成了再去擦黑板,先擦一擦下面的粉筆字,再踩著椅子擦高處的。到了下午還要再做一次。

但是下午上完最后一節課,老師讓大家把地上的臟東西掃到走廊上,讓值日生掃地上的垃圾,我們就拿上掃帚和簸箕開始掃地了,我們大伙齊心協力終于掃完了!

啊!做值日生不容易啊!

篇(10)

其時,斯大林早已入主克里姆林宮,自然是如日中天。但母親是虔誠的東正教徒,不懂也不欣賞兒子的事業,所以她一個人住在第比利斯。斯大林是她唯一的孩子,自然是她一生的深愛,她最大的愿望是兒子能做一名神父,但兒子選擇了職業革命家。

這里的所謂沖突,是職業選擇與價值選擇撞車了。當然,母親很難也不該左右兒子的選擇,而且這個例子有些“大”,也似乎跑題了。

好吧,再說一個“小”的。

一位朋友的女兒很天真浪漫,讀書也不用功。她說,這個世界太復雜,跟成人打交道能累死人,所以她選擇了幼教。在她看來,跟孩子打交道很適合她,而且足夠詩意。幼師畢業后,小家伙上了不到一周的班就跑回來了,咬牙切齒地跟她老爸說:殺人和自殺的念頭都有了。

成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逗一個孩子玩兒,能讓你很開心,因為孩子天真無邪,哪怕他無理取鬧,哪怕他哭得江河橫流,看上去也嬌憨可愛。然而,逗孩子玩玩是一回事,做職業保姆就另當別論了。

人很容易厭倦,這是我們共同的軟肋:大到兩情相悅,小到一日三餐,如果總是重復,便令人覺得了無生趣,職業選擇當然也如此。

有無醫治厭倦癥的藥方呢?有,比如熱愛。孔夫子自道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因為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屢敗屢戰,他最終成了圣人,與此大有干系。放眼古今中外,但凡有建樹的人,都有信仰和熱愛做支撐,于是能做到席不暇暖,九死未悔,最后終成一代宗師。

然而,在后現代語境中,不僅“求道”顯得愚不可及,就是熱愛也越來越流動不居而顯得奢侈。一位混得不錯的中學同學,屬于上班一族,吃杯老酒后經常對我感嘆說:真羨慕那些不用上班的人,比如作家藝術家,自己的職業就是所愛,不用上班,自由得就像空氣;掙錢呢,還很容易,就像吹泡泡糖。我說,此言大謬。作家藝術家,失眠的更多,自殺的比例也比常人高。如果搞不出名堂,餓肚子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一旦古道西風瘦馬了,便不僅沒有自由,甚至不大像人,古人所謂的“文人無行”,所謂“一為文人,便無足觀”,就包含這層意思。我老家俗語說:這山望著那山高,上去了一樣高。這說法很直白,但很哲學。

那么,職業在人生中的位置該如何擺呢?我想,如果你一直從事你所喜歡的職業,那要祝賀你,一注讓你撞上了。但這樣的幸運兒很少,要知道,很多人注定終生都在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或者開始時喜歡,后來厭倦了。當然,你可以重新選擇,但如果沒有好的心態,如果不能給職業來一個準確的定位,那么你便會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成為一個流浪的“拉茲”。竊以為,這里有一條底線,即人的基本責任。比如你大學畢業很多年后還在“飄”,比如你胡子一大把了還在“啃老”,甚至為人父為人母后依舊在啃,且啃得心安理得,或許你覺得很“正常”,父母也很喜歡讓你繼續啃,但你要知道,你其實還沒“斷乳”,這很不正常也很丟人,當然也不會贏得一個成人應有的尊嚴和地位。

上一篇: 學校開學督導準備 下一篇: 專題組織生活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国产自己精品 |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