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02-28 23:17:4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流媒體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流媒體技術論文

篇(1)

在進行遠程教學的時候,讓遠程的學生端順利接收到源于教師端的信息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事實上,教師端傳來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包括:圖片、視頻、文本、音頻等等。從基本上說,網絡傳輸速度極其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采用的上網設備和網絡帶寬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一般來說,在網絡帶寬十分有限的前提下,遠程教學所需解決的實際難題是:確保一端能夠順利接收到另一端的信息。實踐證明,流式傳輸是較為明智的選擇之一。

1.2流媒體工作方式

采用流式傳輸的方式,對多媒體信息數據進行有序傳輸被稱為流媒體技術。在開始播放之前,無需下載全部多媒體文件。在經過特殊的壓縮處理之后,將最開始部分的影像和聲音分成壓縮包,并且在流媒體技術的服務器中放置壓縮包。另外,也可以將緩沖區創建在相關終端上,這些終端包括:學生所使用的電腦、移動手機等等。一般來說,在開始播放文件之前,終端播放器會先對一部分信息進行下載,當成緩存信息。在絕大多數學生對緩存信息進行播放的過程中,后臺會對文件剩余部分繼續下載。在終端緩沖區里面的絕大部分多媒體信息會通過播放器持續向學生進行播放。終端緩沖區會持續不斷地接收到來自后臺服務器的文件剩余部分,達到對多媒體文件邊播放邊下載的預期成效。

2流媒體技術在新校區融合網絡中的應用

對流媒體及其相關技術原理進行較為細致地闡述之后,接下來,針對流媒體技術在新校區融合網絡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希望能夠達到流媒體技術在新校區融合網絡中應用研究的預期效果。

2.1課件點播

對于相當一部分教材來說,網上課件是其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很明確地說,超媒體結構在網上課件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毫無疑問,課件點播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些優點主要表現為:學生能夠有選擇性地進行觀看、跳著看課件,并且具有較好的示范性、交互性、及時性。資料表明,網上課件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學生,能夠順利開展個性化學習。換句話說,為了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實際需求,網上課件的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另外,交互式教學,不容忽視。

2.2講座直播

實踐證明,在講座直播的過程中,流媒體技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嚴格意義上說,即使處于低帶寬的環境,科學、合理地應用流媒體技術,就能確保音視頻信息的質量。換句話說,即使廣大學生的連接速率不同,科學、合理地應用流媒體技術,就能夠取得高質量、令人滿意的音視頻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講座直播能否順利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高效處理網絡帶寬難題。事實上,科學、合理地應用流媒體技術,有利于最大程度地節約帶寬,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務器端的負荷。隨著流媒體技術水平的大幅度攀升、寬帶網的廣泛應用,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在網上隨時隨地直接收看各類講座。新校區的重要資訊和定期舉辦的大型活動會在網上直播,并且取得了預期的宣傳效果。

2.3視頻點播

通常來說,視頻點播是一種交互式多媒體視頻點播技術,它對計算機技術、電視技術和通訊技術進行了十分高效的融合。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們收看傳統的電視節目具有一定的被動性。我們可以這么說,只要選擇采用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就能達到按照個人喜好收看電視節目,并且任意進行播放的目標。調查顯示,現有的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能夠將動態影視圖像、文字、動態圖片、聲音結合成為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換句話說,只有科學、高效、合理地應用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才能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的實時、交互服務,盡可能滿足相關用戶的實際需求。

篇(2)

所謂的流媒體技術,是指在互聯網的傳輸中采用的流式傳輸技術中的連續時基傳輸。通俗的將就是按照我們當前的網絡習慣,通常是通過web服務請求,在通過邏輯層和數據層,最后數據層將結果傳輸給瀏覽器。在這種情形下只有能將文件傳送到后才可使用。而通過流媒體技術可一邊下載一邊看視頻,而不需要等整個過程都傳輸完后方可使用。通過流媒體技術,大大提高了用戶播放視頻或者是音頻等的時間,并不需要太多的緩存。

1.2流媒體技術的原理

流媒體技術其基本的原理,是利用TCP協議和UDP協議之間的差異,采用HTTP/TCP作為傳輸控制,用RTP/UDP來進行實施數據的傳輸。其具體的傳輸的過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的步驟:首先是用戶在選擇流媒體的服務之后,通過Web瀏覽器的數據請求,將所需要的數據進行實時的檢索;其次是在當Web瀏覽器在將音視頻的客戶程序進行啟動之后,將相關檢索到的參數進行初始化,這些參數則主要包括音頻數據的編碼、服務器地址等;再次是通過實時流協議,實現對視頻、音頻的播放、暫停等操作;最后是音頻播放器通過RTP/UDP協議將相關的視頻數據傳遞給客戶端,并開始進行播放。

2基于流媒體技術的英語在線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1系統整體需求分析

設計針對大學生英語在線教學系統,其目的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從而實現對網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因此,在該系統中,將充分發揮FlashMediaServe流媒體服務的優勢。同時為更好的實現英語教學,在視頻播放中必須支持多種不同形式的視頻播放格式,并可支持web瀏覽器播放。因此,我們在本設計中采用XML用例分析,將整個系統的用戶設定為學生、老師、管理員三個不同的角色。同時我們對系統的用戶進行用例分析,根據不同的角色,其所涉及的權限也就不同。其具體的用例分析如圖2所示。英語在線教學系統用于針對校園內學生英語學習,其具體的功能則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堂視頻、英語教學課件等資料。因此,通過上述的用例分析,我們對不同的角色設置不同的權限。在個人用例分析中,教師和學生作為系統的主要的參與者,其功能需求的分析不同。其中教師對視頻、音頻等英語課件進行管理,同時必須借助學校的教務平臺對自己的課程進行查看,同時還必須具備對相關資料的刪除、添加等;學生則作為英語在線平臺的受體,可進行視頻點播和交流等功能。在這其中,管理員的最大的角色是充當系統的維護和對成員權限的配置。在對該系統中學生角色的設計中,為方便廣大學生的使用,采用B/S架構,使得學生只需要安裝web瀏覽器即可使用,同時也方便英語教師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教學。

2.2系統整體框架設計

根據上述的功能需求分析,我們同時本著實用、簡潔、安全的原則,將整個系統的框架進行如圖3設計。在線課堂是將英語教師上課的錄像或是相關的音頻信息轉變為流媒體文件的格式,以此為廣大的學生提供在線點播和課后重播,方便學生對高校英語知識點的鞏固和復習。在該模塊中,最主要的是視頻流模塊。課件點播系統功能是為廣大的英語愛好者提供在線的視頻顛簸的功能,通過該系統,學生可查看各種格式的多媒體英語課件。播放器的主要的功能則是播放正在直播的課程,同時還可通過播放器辯駁其他的課件。后期編輯器主要是為廣大教師提供視頻編輯、剪切等功能,從而使得英語教學課件能夠達到最為完美的教學效果。而目前比較廣泛采用的是AdobeAIR的RichFLv。同時在該系統中,我們采用面向對象技術對系統進行開發,以C++為編程語言,SQLServer2008作為系統的數據庫服務器,同時采用基于校園網絡對整個系統進行搭建,從而使得學生和老師不需要安裝客戶機,通過IE瀏覽器對系統進行使用。而對頁面的實現我們采用面向對象技術常用到jsp技術進行實現。

2.3服務器的實現

對本服務器的配置,是在FlashMediaServer服務器平臺上進行搭建。而FMS是采用獨特的邊緣策略,使得其可有效的解決在網路傳輸中的流服務的負載問題。其具體的服務器拓撲圖如圖4所示。2.4數據庫的設計與實現對該設計的實現,最重要的是對數據庫的實現。而以在線課堂為例,我們將其數據庫表設計為教師記錄表、課堂記錄表、課件記錄表三個表格。其具體的E-R關系簡略圖如圖5所示。在搭建好服務器和程序設計之后,通過單元測試、模塊測試和集成測試,可在校園內進行正常的運行。

篇(3)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具有一定流傳時間的、不屬于當代音樂家創作的音樂。在我國學術界,通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樂或以后所發生的具有傳統音樂形態的音樂,劃歸于傳統音樂的范疇。其中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當代中國人民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創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征的音樂作品。可以說,中國傳統音樂在它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無論從律制、音階、宮調、音樂形態特征、文化傳統到民族思維方式,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規律和特點。、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是東方文化的集中表現之一,有著獨特的價值系統和思維方式,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塊瑰寶。傳承和保護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有助于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可以開闊文化視野,了解與把握傳統音樂文化的精神與特質,加強的歷史責任感。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存在的問題

1.1人類思維網狀結構與傳統教材組織上的線性有序特征之間的矛盾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思維記憶具有聯想特征,在閱讀或思考問題時經常從一個概念或主題經過聯想轉移到另一個相關的概念或主題,是一種非線性的、縱橫交織的網狀結構。目前國內出版的所有中國傳統音樂教材,在學習內容組織上均體現出線性、有序的特征。在這種線性的內容組織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對知識的攝取難免被動、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其聯想思維能力的發展。

1.2文本資料過多、識記理論復雜趣味性少與學習興趣之間的矛盾

國內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多年來一直存在著純文本資料過多、各民族傳統音樂獨立單處、針對性研究、形成不了一條主線的缺憾,這是專家根據自身研究方向進行的單一民族傳統音樂的研究造成的。

1.3手段陳舊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完成繁重的學習與交流內容

中國傳統音樂的學習與交流一般都以專家口頭傳授為主,加入一些視聽資料,無法及時地展現知識信息,專家的講授受到限制,授課的視聽效果不能做到步調一致,講授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地反饋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者。如中國傳統音樂講授、中需要介紹到各個時期大量的譜例,傳統的講授方法只能通過專家的板書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觀看,然后做譜面上的分析,或者利用鋼琴即興演奏,動作示范只能是局部的,學習者很難把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畢竟鋼琴的音色是單一的,表達音樂風格的準確性不能盡如人意。

2多媒體技術對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的積極作用

2.1多媒體技術可以擴展和放大信息空間

用多媒體技術處理的信息可以呈現出多樣化和多維化,使那些抽象難懂,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一目了然。多媒體課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體”技術按照人腦的聯想思維方式在課件中重新組織編排講授信息,將講授內容整合為一種非線性的網狀結構,專家在授課時就可根據講授思路在不同章節之間、章節內容知識點之間靈活“跳轉”,及時獲取課件上的相關信息來輔助講授。

2.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縮短了學習者將信息轉變為知識的過程.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散發式的非線性的思維方式。多媒體的信息組織方式正符合中國傳統音樂講授的需要,它可以實現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非線性的信息傳輸與交流,幫助學習者建立思維、改善思維、減少思維過程中的彎路,較快的接近學習目標;多媒體的引入還能把聲音和譜例完美結合,實現音色和風格的統一,完成音樂風格的具象化,使學習者能夠身臨其境。

2.3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符合時代要求

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為我們傳統的外國音樂講授手段和方法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這是中國傳統音樂講授過程別重要的,學習者的認知當然需要從別的教材、工具書中汲取一些專業信息作為補充,但是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講授手段的信息集成優勢,則會大大擴展原有的講授資源。

篇(4)

[2] Bruce Eckel.Thinking In Java[M].英文第4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高煥堂.Android應用框架原理與程式設計36技[M/OL]. Google公司.

[4] 馬越.Android的架構與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學位論文.

[5] 陳利強.基于ARM芯片的嵌入式圖像處理平臺開發與實現[D].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1.

篇(5)

 

1 引言在CDN網絡中,請求路由技術選擇離終端用戶“最近”的節點來服務終端用戶請求,決定著內容分發服務的質量好壞。因此,請求路由技術的好壞,決定著CDN網絡進行內容分發性能的好壞,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總結近10年來 CDN網絡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采用的請求路由技術,清晰勾勒各種請求路由技術之間的關系以及請求路由技術今后的發展趨勢。

2 請求路由技術概況圖1是CDN網絡的請求路由系統結構圖。從圖中可知,CDN進行內容服務的過程為:終端用戶向CDN網絡發送對內容的請求;CDN請求路由系統的資源定位算法先根據該內容請求和網絡條件,采用一定算法對所需資源進行定位(如圖中的邊服務器1);之后,請求路由系統將該請求引導到定位結果上(如引導到邊服務器1上);最后由該服務器進行內容服務。

根據圖1的請求路由實現過程,可以將路由技術分為資源定位算法和請求重定向兩大類[1]。其中,資源定位算法包括自適應定位算法和非自適應定位算法;請求重定向技術分為全局服務器負載均衡(GSLB),DNS-based請求路由,HTTP重定向,URL重寫,Anycasting和CDN peering [2] [3] [4]。

圖1 CDN請求路由模型

3 CDN請求路由技術發展3.1 第一代CDN請求路由技術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網絡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網站負載增大,可能造成網站架構中諸如前端Web服務器、網絡設備或者使用帶寬不堪重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者們提出各種技術,最后產生了第一代CDN網絡,即緩存輔助CDN。1998年,MIT的一群教授和學生組建了第一個CDN網絡,并以該網絡為基礎組建了Akamai CDN網絡[4]。該網絡利用其在全球范圍內Internet邊緣網絡中架設的服務器以最快的速度響應用戶請求,主要分發內容是Web文本和圖片等靜態內容。這一時期的內容路由技術主要是解決如何實現內容分發由中央式轉變為分布式、如何實現內容請求的快速響應和如何實現由服務器分布而造成的負載不均等問題。

在CDN網絡發展之初,網絡規模不大,其目的主要是實現請求的快速響應和服務,較少考慮到其他因素,路由算法主要有輪詢、基于Clusters和Cisco的非自適應資源定位算法[1]。由于CDN技術還不成熟,請求重定向技術大多在已有重定向基礎上進行改進,主要有基于DNS的請求路由和URL重寫兩類[4]。論文大全。

3.2 第二代CDN請求路由技術隨著Internet網絡的快速發展,CDN網絡需要分發流媒體、大文件等內容,出現了以Limelight CDN為代表的第二代CDN網絡-----光纖輔助對等網絡。這一時期CDN網絡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分散的邊服務器資源有效組織起來,以便更有效的完成內容分發任務;如何將客戶需要分發的資源更好的存儲起來,以便進行分發服務;相應的,請求路由技術需要解決如何在網絡環境多變的情況下順利實現內容分發任務,即魯棒性;如何實現隨著網絡擴展環境下內容分發服務,即可擴展性等方面的問題。

這一時期的請求路由技術基本上是在已有算法基礎上進行改進,如Andrews等人在基于C/S延遲的基礎上對cluster資源定位算法進行了改進,提出了clusters的自適應算法[6]。Globule以networkproximity為準則提出一種自適應算法來選擇最佳服務器[3]。請求重定向技術主要以提高引導效率和保證整個CDN網絡負載平衡為核心思想,表現為改進DNS路由技術和基于全局的負載均衡路由機制[3] 5]。論文大全。

3.3 第三代CDN請求路由技術隨著用戶對以視頻為主的流媒體內容的快速增長和要求的提高,導致流媒體直播、大文件下載服務成為CDN分發內容的最大來源。這些內容的分發會消耗大量的網絡資源,特別是帶寬,甚至影響到CDN的服務質量和擴展性,使CDN邊緣服務器資源再一次成為瓶頸。為了解決上述問題,CDN引入P2P技術來補充邊緣服務能力的不足,2005年出現以CacheLogic為代表的第三代CDN網絡,即對等網輔助CDN [7]。

CDN網絡為典型的分級控制模式,每個邊服務器的分發采用中央控制模式。當邊服務器服務終端用戶增多時,特別是服務內容為流媒體等極占帶寬的資源時,邊服務器的帶寬成為內容分發的瓶頸。此時,將P2P技術引入到CDN網絡中,取各自所長而避其所短,很好的解決CDN邊服務器資源不足的瓶頸。根據CDN與P2P在網絡中結合的位置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終端用戶型CDN-P2P和邊服務器型CDN-P2P[3]。但由于CDN與P2P采用不同請求路由技術,如何將二者很好融合,并能實現各種優點,則是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

3.4 三代CDN請求路由技術總結由上文可以看出CDN請求技術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從網絡發展來看,無論那一代CDN網絡的出現,都是由現實需求決定的。由于網絡流量的快速增加,導致中央服務器成為中央服務模式的瓶頸。這時候,在網絡邊緣部署服務器,用來服務請求,從而產生了CDN網絡。而隨著CDN網絡快速擴展,服務流量、服務內容的增加,小型的、區域CDN網絡不能滿足內容分發任務的要求,將這些小的網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大型的CDN網絡就成了必然,第二代CDN應運而生。但當CDN網絡分發的內容中視頻、流媒體等極其消耗帶寬的內容占據主要份額時,邊服務器到終端用戶以及邊服務器到中心服務器之間就出現帶寬不足的問題。論文大全。此時,將CDN技術與P2P技術相結合,從而產生了現在的第三代CDN網絡。

·2、從技術上看,CDN請求路由技術實際上是解決當時面臨的問題的必然結果。當傳統單服務器C/S模式不能滿足要求時,第一代CDN出現。此時,請求路由技術需要解決如何在地理位置分布的網絡中選擇“最佳”邊服務器來服務請求;而CDN網絡進入第二代,需要將眾多小的CDN網絡組成更大的CDN網絡時,不再像小CDN網絡那樣網絡環境單一,而且分發的內容也變得更為復雜。此時,請求路由技術表現為解決選擇邊服務器的算法的可擴展性和魯棒性,就有了眾多的自適應請求路由算法;第三代CDN網絡主要是解決高清、流媒體等極耗資源和帶寬的內容,采用CDN與P2P相結合的方式,希望借助兩者優點來很好解決這一瓶頸。此時,請求路由技術重點解決的是如何將二者不同的路由技術很好的融合起來。

4 小結本文對不同時期CDN網絡及其對應的請求路由技術進行了整理,使讀者能夠更好的了解各種請求路由技術的本質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分發的內容與以前相比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CDN也開始與P2P進行結合。但從上述CDN-P2P結構來看,當前CDN與P2P的結合還處在很松散的階段,如何更好結合二者,使之能夠取長補短,成為今后CDN發展的一種趨勢。

參考文獻:

[1] 彭湘凱. CDN網絡及其應用.cdnunion. com/htmldata/1/2006_02/CDNWangLuoJiQiYingYong31_1.html.2008-11-25

[2] 劉雪寧. CDN-P2P混合結構流媒體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北京: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2008.10(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論文)

[3] G. Peng. CDN: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ecsl.cs. sunysb.edu/tr/rpe13.ps.gz. 2008.11.25

[4] A. Vakali and G. Pallis, Content DeliveryNetworks: Status and Trends,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Vol.: 7, pp. 68-74,2003.

[5] G. Pierre and M. van.Steen. Globule: a collaborative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44, pp. 127-133 ,2006.

[6] M. Andrews, et cl. Clustering and server selectionusing passive monitoring. 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FOCOM’02, 2002.

篇(6)

流媒體(StreamingMedia)技術的出現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基于流媒體本身的技術特征:就是將影音文件經過壓縮處理后,放在網絡服務器上,進行分段的傳輸,客戶端計算機不用將整個的影音文件下載到本地便可以即時播放。由此種特征,流媒體就可以完全實現網絡教學的模式:遠程教學網絡直播和網絡視頻點播。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教學手段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當面授教方法,而是實現教學的網絡化。而多媒體教學的影音文件在本地計算機上播放大多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將這些格式的文件放到網絡上供其他人瀏覽,瀏覽者必須下載到本地計算機才可以收看和收聽,在當前網絡環境下,這種傳輸方式是非常不現實的。

一、流媒體的傳輸協議

熟悉網絡的人們都知道,數據在網絡上傳輸需要一些協議作為支持。RTP(實時傳輸協議)是Internet上針對多媒體數據流的一種傳輸協議,RTP在傳輸工作中提供時間標志、序列號以及其他能夠保證在實時數據傳輸時處理時間的方法,其目的是提供時間信息和實現流同步,RTP依靠RVSP保證服務質量標準。RTCP(實時傳輸控制協議)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服務。RTSP(實時流協議)定義了一對多應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過IP網絡傳送多媒體數據。RTSP在體系結構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數據傳輸。RSVP(資源預留協議)是Internet上的資源預留協議,其為流媒體傳輸提供服務質量標準,但是它不負責數據傳輸。

二、流媒體網絡結構模型的選擇

根據目前P2P流媒體的實際系統,它們在覆蓋網絡的組織結構上可以被大體分成兩類,即基于樹(Tree-based)的覆蓋網絡結構和數據驅動隨機化的覆蓋網絡結構。第一,基于樹的覆蓋網絡結構:節點被組織成某種傳輸數據的拓撲拓撲結構上的節點有明確定義關系。當節點收到數據包,它就把該數據包的拷貝轉發到它的每一個節點。基于樹的方法是最自然的方法,不需要復雜的視頻編碼算法。第二,數據驅動隨機化的覆蓋網絡結構:數據驅動的覆蓋網絡與基于樹結構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組建和維護一個傳輸數據的明顯拓撲結構,它用數據的可用性去引導數據流,而并不是在高度動態的P2P環境下不斷地修復拓撲結構。此拓撲結構的數據分發方法是用Gossip協議,在典型的Gossip協議中,節點給一組隨機選擇的節點發送最近生成的消息;這些節點在下一次做同樣動作,其他節點也做同樣動作,直到該消息傳送到所有節點。

三、P2P流媒體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課程在線視頻點播:由于流媒體技術的出現,使視頻點播從局域網內跨越到互聯網,流媒體在網絡傳輸中的優勢很適合高校網絡教學視頻點播的環境。第二,課程視頻直播:使用流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實現教師授課的實時直播,如果再結合網上討論,便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此外,用流媒體技術實現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功能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到遠程教育中。第三,作業的上傳與下載:網絡教學最主要的好處就是互動性強,時間性比較隨意,教師布置的作業,特別是計算機、機械制圖方面的老師如果需要查看學生的實際操作效果,可以通過P2P的傳輸方式,完美地實現作業的上傳與下載。

四、流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整體規劃

硬件設備需求:視頻采集工具攝像機、錄放像機、視頻采集卡等,能夠進行多媒體信息處理的多媒體計算機。需要對多媒體數據進行存儲和管理,對存儲媒體數據向Web服務器提供一個鏈接和定位的媒體數據服務器,以及提供媒體內容采集、緩存、調度和傳輸播放等服務的流媒體服務器。軟件系統:

Windows2000Server、SQL2008、WindowsMediaServices等。在網絡課程中,流媒體將為學生提供完全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又能為協作化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逐步成為網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應用到網絡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一般的設計步驟如下:一是整體設計,包括教學設計和軟件設計;二是實現網絡課程的軟件系統;三是網絡課程的準備過程;四是利用現有軟件和資源構建網絡課程;五是啟用用以交互的平臺。

五、流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第一,系統各功能模塊設計:一是用戶權限設計:本系統將根據管理員、教師、學生和游客權限進入不同網絡頁面,從而實現在系統中進行不同操作;二是課件信息管理設計:本系統采用按院系的方式分類,同時各個院系內部又根據院系中不同學科進行二次分類;三是課件查詢設計:可以通過按院系查詢、按教師查詢、按關鍵字查詢三種查詢方式,這樣可以快速、準確查找所需課件;四是前端顯示頁面功能設計說明:前端顯示頁面包括欄目列表顯示、教師列表顯示、會員注冊登錄模塊;五是后臺管理模塊:管理員進入后臺管理系統后,可以對整個會員信息的管理,其中包括會員管理模塊、教師管理模塊、課件信息管理模塊、欄目管理模塊和師生互動模塊。第二,系統結構設計:本系統主要由服務器、網絡傳輸和客戶端構成,系統構架相對應為:服務器模塊、網絡傳輸模塊和客戶端模塊。服務器端由流媒體服務器,Web服務器和媒體數據庫組成。網絡傳輸端是建立在校園網/Internet基礎上的。客戶端采用Web瀏覽器的應用程序,通過點播提出請求,接收來自流媒體服務器的視頻、音頻流媒體。

篇(7)

[4] 公磊,周聰.基于Android的移動終端應用程序開發與研究[J].計算機與現代化,2008(8):85-89.

[5] 謝兆學,蔣愛權.流媒體技術的java實現[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2,19(10):147-241.

[6] 何秋紅.Java Media API 的研究與應用[D].貴陽:貴州大學2006屆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6.

篇(8)

【Keywords】AudiovisualE-mail;Structureofsystem;WindowsMediaServer;ASF.中國

【Abstract】TheaudiovisualE-mailsystemistheinnovationwhichaimsattraditionalE-mailsystem,thearticledescribessystemtoconceiveoutlineandresolvesinstructureofasystemandsystemdesignofcardinaltechniqueproblem.Amodelofthemailclient,amodelofthemediumdocumentreceives,andsoonmainprogrammoduleprincipleofwork,modularstructure,functiondetailedintroduction.Endmadesummaryandoutlooktothesystemdevelopment.

1概述

電子郵件作為Internet網信息交流方式為人們廣泛采用,隨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視聽媒體信息交流有了更多的要求。目前,以電子郵件發送視、聽媒體信息采用2種方式實現:1.視、聽媒體以附件發送;2.視、聽媒體信息存放地址的超鏈接,通過超鏈接可以下載或點播觀看。以上方式不足的是:需求收發方郵箱都有大的附件空間;媒體信息私密性弱;郵件系統視、郵件系統視、聽功能集成度弱。

我們設計的視、聽郵件系統,實現了視聽收發功能的集成。克服了目前電子郵件系統發送視、聽媒體信息的不足。系統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在客戶端完成采集、編碼、加密媒體信息,通過網絡上傳媒體信息到郵件服務器和流媒體服務器。在郵件接收客戶端,通過帳號、口令到郵件服務器和流媒體服務器接收郵件,郵件中如有媒體信息的話直接點擊就可以通過流媒體服務器直接傳輸并在接收客戶端播放。該系統是我們提出的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郵件系統,系統已經設計實現,并已通過項目專家組的驗收。

2系統設計

2.1系統功能

系統建立在流媒體技術基礎上,具有在線觀看音、視頻信件的電子郵件系統,包括:客戶端、郵件服務器與媒體服務器三部分組成。郵件客戶端完成郵件編輯、音視頻數據采集、音視頻數據壓縮/加密,上傳至媒體服務器;媒體服務器存儲媒體數據并返回媒體訪問信息,發信端接收并處理媒體訪問信息,然后將信送至郵件服務器。

接收郵件客戶端,登入郵件服務器后收到發來的郵件,郵件的媒體內容保存在媒體服務器上。郵件客戶端收到的僅僅是媒體內容在媒體服務器上的存儲信息,通過點播連接客戶端與服務器,內容以ASF(AdvancedStreamingFormat(ASF)/高級流格式)流從服務器傳到客戶端實時播放。系統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2.2系統結構

系統由三部分構成:郵件客戶端、流媒體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如圖2所示。

2.2.1郵件客戶端模塊

由10個子模塊組成,如圖3所示。

2.2.2流媒體服務器模塊

由文件接收模塊、WindowsMediaServer組件、多媒體數據庫組成。文件接收模塊運行在流媒體服務器上,實現文件的接收功能。主要用于接收來自客戶端軟件上傳的文件。并把接收到的文件放置在流媒體服務器上,供流媒體服務處理。

文件接收模塊框圖,如圖4所示:

2.3系統實現

2.3.1開發環境與運行平臺

郵件客戶端運行在Windows2000或以上操作系統平臺,流媒體服務器、郵件服務器模塊運行在WindowsServer2000操作系統平臺。開發環境有WindowsMedia9、WinMail4.2、Delphi7.0開發平臺。

2.3.2系統運行界面

1.郵件客戶端界面:

中國-2.視頻采集界面:

3系統設計技術問題

3.1媒體文件接收模塊

WindowsMedia服務器能夠用.asf、.wma、.MP3和.wav格式向郵件客戶端提供多媒體內容。ASF是建議的流格式,若選擇傳送流式化.wav或.MP3格式文件,服務器性能會受影響。ASF是一種支持在各類網絡和協議下進行數據傳遞的公開標準。ASF是一種數據格式,適于通過網絡發送多媒體流,也同樣適于在本地播放。中國

文件接收模塊運行在流媒體服務器上,實現媒體文件的接收、媒體文件數據標記、媒體文件的傳輸與管理功能。媒體文件接收模塊框圖,如圖4所示,與WindowsMedia服務器同時啟動,監聽服務端口:5555,程序源代碼略。

3.2媒體信息的編碼/解碼

在郵件客戶端媒體信息的采集、上傳與接受播放是系統設計中必須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與系統結構密切相關。流媒體的使用,客戶端經過網絡接收媒體內容并通過客戶端媒體解碼功能,實時播放媒體內容。流媒體大大減少了客戶端上的等待時間和存儲需求。

WindowsMediaTools/WindowsMedia工具,是一套用來為WindowsMedia服務創建ASF內容的工具。這些工具包含WindowsMedia編碼器、WindowsMediaAuthor和WindowsMediaASF索引程序;轉換實用工具VidToASF和WavToASF;以及文件工具ASFCheck和ASFChop。

郵件客戶端模塊通過控件直接調用WindowsMedia編碼器采集、編碼完成媒體信息的采集編碼,也可通過編碼器完成媒體文件格式的轉換。對媒體信息編碼為ASF流,它可按任何基礎網絡傳輸協議傳輸。ASF流通過多播或單播從WindowsMedia服務器流向客戶端。

對ASF流媒體文件測試,視頻(分辨度:800×600;比特率:42kbps;幀/秒:8),音頻(比特率:32kbps),編碼與分辨度和時間成正比,測試結果如圖7所示。

4結束語

視聽電子郵件系統作為對傳統郵件的創新,通過設計、實驗,探索出系統構造的可行性方案,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系統的設計實現。我們主要設計、編碼完成了郵件客戶端模塊;媒體文件接收模塊等程序模塊。系統通過測試、運行達到了功能要求,并通過了項目演示和驗收。

隨計算機媒體技術的發展,對今后工作有如下展望:(1)使系統功能完善,能夠滿足應用需求;(2)在視聽電子郵件系統開發基礎上,開發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視聽系統。

參考文獻:

[1]WindowsMedia服務幫助文件[Z]

[2]MediaFoundationProgrammingGuide,MicrosoftMediaFoundationSDK[Z]

[3]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M].4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篇(9)

流媒體傳送技術。對于傳送IPTV音視頻數據流而言,流媒體傳送技術極其重要,先進的技術可以節約系統帶寬、減輕系統負擔、優化系統。流媒體傳送系統主要設備是中心/邊緣流媒體服務器與存儲分發網絡。流媒體服務器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支持多個并發流和直播流的需求,而存儲分發網絡由多個服務器組成,通過負載均衡(如CDN)來大規模組網。CDN網絡除了提高用戶響應速度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就是減輕巨大的數據流量對骨干網的壓力。

數字版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它是保護多媒體內容免受未經授權的播放和復制的一種方法,為內容提供者提供視頻、音樂、彩鈴、論文、圖片等數字數據免受非法復制和使用保護的一種手段。數字多媒體內容是IPTV中最為關鍵的節目來源。有了DRM技術,可使各個平臺(無論是因特網、流媒體還是交互數字電視)的內容提供商們放心地提供更多的內容,采取更靈活的節目銷售方式,同時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

IP機頂盒技術。IPTV系統的接收端包括計算機、電視機與手機。由于電視機本身并沒有存儲功能,不支持軟件安裝,也無法像手機那樣加裝流媒體支持功能,因而無法實現IP的支持功能,必須加裝一個IP數據流轉換成電視機可以接收的信號的機頂盒才能收看IPTV節目。機頂盒應具備數據轉換、接入支持、協議支持、業務支持、解碼支持等功能。

在廣電系統數字電視平移模式中,杭州模式對IPTV技術的應用最為成功。杭州數字電視模式實質上就是用以太網接入,只是最后一段線路即樓道交換機到戶內終端使用的是同軸電纜,它成功地將IPTV技術和廣電的數字電視進行了結合。現在,其他省市的廣電系統已經在以杭州模式為示范建設自己的廣電網絡。江西省的情況和杭州的實際情況有差別,不具有發展IPTV業務的優勢平臺,所以我們不能停留于模仿層面,而應該在總結先行者的經驗中,尋找更好的在廣電網絡中運用IPTV技術的方法。

一、數字電視平移是廣電網絡追求效益的增長點。IPTV能夠提供多種形式的內容服務,傳輸電視節目只是其功能應用的一部分,它還可以提供其他的電視類業務、通信類業務和各種增值業務,滿足我們的各種需求。

二、增加多種形式的內容服務要求更寬的帶寬來進行傳輸,IPTV采用的編碼和壓縮技術是最新的高效視頻壓縮技術,它壓縮了數據,節約了帶寬。同時IPTV可以在傳輸的過程中把視頻內容按IP協議封裝成數據包,能根據用戶不同的需要,靈活解決網絡傳輸的問題。如果用戶的頻帶寬,就可以壓縮率低一些,傳的包多一些,質量好一點;如果用戶對節目的清晰度沒有太高的要求,可以采用壓縮率高一些,傳的包少一些。這也解決了江西省現有SDH網絡帶寬不足、無法繼續添加業務的問題。

篇(10)

隨著Internet的迅猛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在網絡上傳輸簡單的文本圖像信息,更加豐富的多媒體信息,特別是連續的媒體內容(視頻和音頻)已經開始在互聯網上普及。通過網絡傳輸連續媒體數據為人們呈現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信息交流場景。為了適應這種新的需求,視頻編碼的目標逐漸由傳統的面向存儲變為現在的面向傳輸。

本文首先分析了Internet環境下多媒體數據傳輸的各種解決方法,討論適合網絡傳輸的視頻編解碼方案。在目前的Internet環境下,由于網絡的異構性和傳輸速率的不穩定性,媒體流數據在傳輸的過程中會出現延時、丟失等意外狀況,影響了傳輸的質量。針對這個問題,國內外的學者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主要從網絡體系結構和視頻編解碼框架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然而網絡體系結構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設計新的適合網絡傳輸的視頻編碼算法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在目前實際應用的網絡多媒體技術中,流媒體技術是主要的應用成果。本文以最新的流媒體解決方案為基礎設計了一個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通過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本文分析了現有網絡多媒體技術在Internet環境下所存在的不足。針對這些缺陷,本文提出了一個改進型FGS編碼框架。該框架以基本的FGS編碼方案為基礎,引入了改進的預測算法和碼率的自適應策略等新技術。通過實驗結果證明,該框架在一定的條件下提高了FGS算法的性能。

最后,本文對分析結果進行了總結,提出了相應的觀點和對未來網絡多媒體數據傳輸發展方向的展望。

關鍵詞:面向傳輸,流媒體,精細可擴展性

:34000多字的工學碩士學位論文

有中英文摘要、目錄、參考文獻、大量圖片

上一篇: 學生會自我總結 下一篇: 入黨培養對象思想匯報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久久AV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