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9 23:18: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安徒生童話丑小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馮展融
長假里,我讀了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話》,作品以辛辣的諷刺,離奇的夸張、比喻,并根據兒童心理和理解表現出來的,寫了種種故事,這些故事充滿了天真爛漫的幽默和兒童情趣,洋溢著一種感人的詩情和意境,因此他的作品也可以稱作是一首詩,深情并茂的一首兒童詩,對我們起一種感情升華的作用。
童話中《丑小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這個故事里,描寫了美與丑的鮮明對比,寫了人們,以及動物,追求美麗,討厭丑陋的心理,也是對美好的向往。可憐的丑小鴨,生下來就因相貌丑陋而被別人欺負 、拋棄。我不禁泛起了憐憫之心。它似乎覺悟到自己的丑,整天愁眉不展,很是自悲。但有一天,丑小鴨再次看到自己的模樣時,一時大吃一驚,現在的的樣子與過去與眾不同:那不再是一只粗笨、深灰色、又丑又令人討厭的鴨子了,它是一只羽毛潔白如雪的天鵝原來雨過天晴后,必有彩虹出現。
我喜歡看書,在我的書架上有許多書:《格林童話》、《成語故事》、《十萬個為什么》……但是,我卻最喜歡看《安徒生童話》,尤其是里面的那篇《丑小鴨》,更是讓我愛不釋“眼”,因為它讓我深深的了解了“世界童話大師”——安徒生。
安徒生是19世紀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他小時候家境貧寒,沒有受到過正規的教育,曾經還當過學徒。盡管生活非常艱難,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兒時的夢想:歌唱家、演員、劇作家。在不灰心不放棄下,安徒生最終取得了成功,成為了著名的童話大師,并發表了著名的童話《丑小鴨》。《丑小鴨》講述的是:鴨媽媽孵出許多小鴨子來,在最后一個特別大的蛋里,鉆出了一只又大又丑的鴨子。因為丑,它到處挨打受氣,受人捉弄,它沒法生活,只好逃到樹林里去了。春天來了,村邊的池塘里飛來了三只美麗的白天鵝,它們輕快地浮著水。丑小鴨向它們游去,池塘里忽然映出了一個美麗的影子——哇,丑小鴨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有人說,在這篇童話里可以看到安徒生的影子,他自己就像是一只變成了美麗天鵝的“丑小鴨”。這正是安徒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困難不可怕,只要我們不灰心不放棄,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正是有了這種“丑小鴨”精神,所以安徒生不斷地創作、寫童話,他的一生一共有168篇童話和故事,還有許多的戲劇、詩歌和小說等。他的作品被翻譯成80多種語言傳遍了全世界,安徒生這只“丑小鴨”真的變成了“美天鵝”。
這就是我喜歡的童話作家“丑小鴨”——安徒生。
指導教師:宮兵
作文教學網
一、前言
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丑小鴨》,是童話中的奇葩異卉。《丑小鴨》也是歷來中小學教材中的經典篇目。語文教材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8課和七年級下冊第3課都選了這篇童話。但是這兩次入選,教材編者都給《丑小鴨》做了瘦身。如果說就二年級學生的閱讀水平而言,原文過長,編者們不得不刪改成“童話梗概”似乎可以理解的話,那么在七年級的教材中,作為選讀課文,編者更不應該刪掉2000字不到的有著重要意義的開頭。低估當今七年級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這是人教版初中教材編選的一個失誤。
二、有頭有尾的童話本身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
童話是有頭有尾的故事。曾獲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猶太作家辛格曾說:“小讀者要的是真正的故事,有頭有尾的故事,這是千百年來講故事的方式。”①童話作為重要的文學體裁,它的有頭有尾主要是受民間故事的影響,也就是受讀者本身的閱讀習慣的影響。因此,保持童話的完整性顯得尤為重要。喜歡“刨根問底”是兒童的天性,安徒生的童話極大地滿足了兒童的這種天性。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②此外,七年級人教版第一單元的主題就是“成長”。由此看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這部經典童話,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聯系自己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丑小鴨》被作為帶“*”的選讀篇目在七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再次選入,也許是編者意識到對二年級教材中《丑小鴨》一文刪改的不妥,因而希望將這個童話盡可能原汁原味地向學生呈現。與此同時,他們又刪掉了這個童話的開頭。刪去開頭,從邏輯關系上是說不通的,也違背了安徒生本人的原意。課文直接進入“那只最后從蛋殼里爬出來的小鴨是那么丑陋,他處處挨啄……不僅在鴨群中如此,連在雞群中也是這樣”,接著寫的是丑小鴨在雞群中所受的嘲笑,緊接著寫“連兄弟姐妹也對他生氣起來”。從這個刪去的開頭中可以看出丑小鴨出生時曾受到其他鴨群的侮辱。但是,這一段已經被編者刪除,這不免會引起兒童的種種疑問:“為什么兄弟姐妹也對他生氣呢?”“難道丑小鴨之前受過欺負?”“丑小鴨在鴨群中是怎么被欺負的?”等等。即便編者在這篇課文的第一個注解中注明了“有刪節”,并簡要概括“丑小鴨”的來歷,其實同樣陷入編寫二年級教材的誤區。此外,在這里編者事實上用了一種成人的眼光來看待童話,迫不及待地直接進入所謂的“正題”。編者也許認為刪節部分并不重要,以自己孩童經驗大致可以判斷七年級學生的接受情況,因而他們試圖為孩子“代言”,剝奪了孩子閱讀的權利。
三、開頭刪節部分本身與后文形成很好的對照作用
刪節部分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同時刪節處本身就值得玩味。首先,刪節部分透露鴨媽媽對丑小鴨的喜愛,與后文鴨媽媽受周圍人對丑小鴨唾棄的影響也排斥它相對照,更突出了丑小鴨遭受的冷落,隱含了安徒生從小那顆備受排擠的流浪的心靈。當鴨媽媽看到丑小鴨游水很棒的時候,不由贊嘆:“如果你仔細看他的話,他還長得蠻漂亮。”當丑小鴨在養鴨場里被欺負時,鴨媽媽趕緊說:“請你們不要管他吧,他并不傷害任何人呀。”從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鴨媽媽看到丑小鴨身上的許多閃光點。但這些都被編者們刪去了,于是學生讀到的只是連鴨媽媽也嫌棄地說:“我希望你走遠點!”這容易讓學生對丑小鴨的形象產生誤讀,“配合”課文的閱讀提示,將主題限定為丑小鴨“始終不屈地奮斗”,才成為一只美麗的白天鵝。
其次,刪節部分頻頻出現“世界”二字,突出后文丑小鴨從農家小屋里出來,要“走到廣大的世界”中去的夢想。刪節部分中當鴨媽媽的孩子們孵出的時候,鴨媽媽說:“你們以為這就是整個世界嗎?這世界伸到花園的另一邊,一直伸到牧師的田里去……連我自己都沒去過!”第二天,鴨媽媽說:“我把你們帶到廣大的世界里去,把那個養鴨場介紹給你看看。”當來到養鴨場看到兩個鴨子在爭一塊鱔魚頭時,鴨媽媽說:“你們瞧,世界就是這樣的!”可見,鴨媽媽理解的世界本質就是這眼前的一切。后文寫到,母雞和貓一開口就是“我們和這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丑小鴨,并加以百般嘲弄。而丑小鴨就不同了,他本身就是一枚天鵝蛋,和一般的鴨子是不同的。后文當他離開農家小屋,說:“我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好。”表明他不愿受冷嘲熱諷,心里一直夢想有一個可以接受他的世界。前后對照,不難看出丑小鴨擁有的天賦。同時,“世界”二字蘊含深意,也許七年級學生會由“世界”二字生出一個疑問,他們將在以后與社會接觸中慢慢得出答案。如果刪去開頭,僅僅在后文出現“我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好”,很容易陷入片面理解的“為了理想,不屈奮斗”的誤區,并把童話的意蘊機械化。
誠然,《丑小鴨》與安徒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絕對不是安徒生的自傳式童話。安徒生在寫《丑小鴨》的時候就曾因丑小鴨被人欺負之后何去何從的結局而苦惱。后來,安徒生朋友的孩子“提示”了他:“叔叔,你把它帶到我們家里來不就行了嗎?我要認他做兄妹哩!”③而刪節后的文章中是看不到曾經的安徒生“不屈奮斗”的童年和青年的。編者對這篇課文的誤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將文本肢解,肆意曲解的后果。
四、開頭刪節處是整篇童話內蘊完整性的重要構成部分
刪節部分所描繪的鄉下美景與后文的景物描寫構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畫面,體現著生命的韻律。將開頭的刪節處的一段文字進行縱向排列,充滿詩情畫意:
那時正是夏天
小麥是黃澄澄的
燕麥是綠油油的
干草在綠色的牧場上堆成垛
鸛鳥邁著又紅又長的腿在散著步
喋喋不休地講著埃及話
這是它從母親那里學到的一種語言
在田野和牧場的周圍
有些大森林
森林里有一些很深的池塘……
鄭振鐸翻譯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后,在譯文的序里寫道:“安徒生的文字美麗而富有詩趣,他有一種不可測的魔力,能把我們從忙擾的人世間帶到美麗和平的花的世界、蟲的世界、人魚的世界里去。”④而開頭的這段夏天鄉間的描寫,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想象的王國。后文當所有動物都瞧不起丑小鴨的時候,“秋天來了。樹林里的葉子變成了黃色和棕色。風卷起它們,把它們帶到空中飛舞。空中是很冷的,云塊沉重地載著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懸著。烏鴉站在籬笆上,凍得只管‘呱——呱’地叫”;當丑小鴨看到美麗的天鵝,只希望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冬天變得很冷,非常的冷!小鴨不得不在水上游來游去,好使睡眠不至于完全凍結成冰。不過他游動的范圍,一天晚上比一天晚上縮小”;當丑小鴨昏倒在雪里,太陽再次照耀大地的時候,“他不知不覺地已經飛進了一座大花園。這兒蘋果樹正開著花;紫丁香散發著香氣,它那又長又綠的枝條垂到彎彎曲曲的溪流上。啊,這兒美麗極了,充滿了春天的氣息!”這時的丑小鴨已經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這夏、秋、冬、春的充滿詩意的描寫,展現著生命的律動。
編者將開頭夏天鄉間的描寫一并刪去,其實是割裂了這動人的詩篇。安徒生的每篇童話,都充滿詩情畫意。夏天象征著生命力,丑小鴨出生了,在嚴酷的秋冬他受盡了冷嘲熱諷,在來年的春天,丑小鴨終于變成了白天鵝。安徒生在《我的一生》的開篇便這樣說道:“我的一生既幸運又坎坷,它本身就是一個美好、曲折的故事。”⑤生活本身就是童話,丑小鴨和安徒生的一生也形成了某種同構。在景物的描寫中,寄托了安徒生的情感。也就是說,編者所做的刪節,不僅將詩意的夏天刪去,而且一并刪去生命的韻律,破壞了童話內蘊的完整性。
五、結語
在安徒生那里,教訓永遠不是童話的最大目的。編者對開頭進行刪節,教訓就以“造作”的方式來產生。有頭有尾的童話本身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不能剝奪七年級孩子再次面對這部經典童話的權利;刪節部分本身與后文就形成了很好的對照。七年級的學生有著自己對文本獨特的感受力和領悟力,也不能低估他們的創造力。對于剛剛走出童年的他們來說,“成長”的意義重大,保持安徒生的經典童話的完整性,將在學生的內心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注釋:
①[美]辛格.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7.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4.
③史榮新編著.安徒生傳[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166.
④[印]泰戈爾著.鄭正鐸譯.新月集·飛鳥集[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4.
⑤[丹麥]安徒生著.李道庸,薛蕾譯.我的一生[M].四川: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83:1.
參考文獻:
[1]史榮新編著.安徒生傳[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166.
[2]李紅葉.安徒生童話的中國闡釋[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
丑小鴨出生在雞群里,安徒生出生于一個窮人家庭。丑小鴨、挨罵、訕笑、排擠……安徒生也被家人這樣對待,親人們常說他、不了解他。終于有一天,丑小鴨鼓足勇氣飛過籬笆逃走了。安徒生也是,自己獨身一人到了外地追尋自己的夢想��當一名舞蹈家。丑小鴨在外面的日子也不好過,經常讓人家罵自己很丑,雖然自己想他們恭敬地行禮過。安徒生在外面的日子比丑小鴨還不好過,身上只有十幾個銅錢,在這么一個大城市中生活,真是難那!他最后還得了場重病,自己的體形被病魔損壞了,當不了舞蹈家了。最后,丑小鴨看見了白天鵝,它奮力向天鵝那邊游去,結果看見自己也是一只人人羨慕的白天鵝!安徒生也是另尋夢想,就從事了寫作,最后一舉成名。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鴨子",經過種種磨難與挫折,最終竟成為了人人向往的白天鵝!這真的與安徒生的生活很相似呀!
當安徒生自己還是只人見人厭的丑小鴨時,做夢也沒想到最后會變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鵝!托爾斯泰說:"安徒生是寂寞的,成人不能理解他,所以他寫童話給孩子們看,其實孩子們更不能理解他。"每個人只要有一個夢想,只要不懈努力地去追求,一定會達到的!只要去追求,不顧一切地去追求!
丑小鴨=安徒生嗎?不完全是。因為安徒生最終沒有那么幸福,他沒有親人在一旁圍繞,在一旁贊美。也許安徒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還有一個已經不太可能的向往:與親人共度一生。但他已經家破人亡了,不可能再像一般家庭一樣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了安徒生所遭受的境遇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安徒生他永遠寂寞、孤獨。
由于長得“與眾不同”,他的童年就像他寫的童話《丑小鴨》中的那只“丑小鴨”一樣,常常被同伴欺負。同伴們對他諷刺、挖苦、訕笑,甚至排擠,這使得安徒生在與人的交往中極度缺乏自信。因而他的童話與我們同樣熟悉的“格林童話”調子完全不同,鮮見以“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的生活”收尾的結局。《堅定的錫兵》中舞蹈家化為了火焰;《戀人》中陀螺愛慕的球被當成垃圾扔掉了;《海的女兒》中關人魚最終化為泡沫,消失在海面上……
“媽,我的《安徒生童話》?”我問道。“童話,你都多大了,還看童話。快給我滾去讀書,那本《朝花夕拾》還沒看完呢!看完了給我寫讀后感去!”媽媽怒喝到。“我已經付出很多努力了,你不是說丑小鴨也是那樣就變成了白天鵝嗎?”我知道,再這樣說下去,仍舊不能拿到童話書,但我還是很不甘。“我什么時候這么說了!你這個笨腦袋啊!鴨子怎么會變成天鵝!快給我去讀書!童話都是假的,你到天天念著,成績可是真的!你倒給我說說這次數學考試是怎么回事!”
那時的我,才八歲。懂得了許多,懂得了雷鋒叔叔,懂得了大文豪魯迅,懂得了安徒生。可唯獨不知道,什么叫童話。
“看一下童話書啦,不要一直寫作業了,寫不完的話,自己買的練習就先不要做了。”媽媽溫柔地說道,“可以啊,我不做了,然后明天被老師罵,然后我就說我媽不讓我做!作業那么多,還看什么童話書,那都是哄小孩子的,你見過鴨變成天鵝啊!叫丑小鵝還差不多!。”我說。媽媽放下手中一直端著的夜宵和那本《安徒生童話》默默地走開了。
(1)認識這篇童話作品的自傳特色。
(2)分析丑小鴨這一形象的思想內涵。
(3)揣摩語言,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理清文章層次,通過復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丑小鴨對自己遭遇的態度以及它所做的努力。
【教學難點】理解丑小鴨這一形象的思想內涵。
【教學準備】課件ppt、主持人一名。
【教學過程】
一、引導示標
師:大家好!歡迎同學們做客《麥咭有約》,麥咭①,今天我們請到的是哪位嘉賓呢?請大家看PPT(安徒生的簡介),他就是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麥咭,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安徒生這個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秘密。大家來看本節課的知識目標,默看10秒鐘。
二、自學反饋
師:同學們,這只丑小鴨有怎樣的經歷呢?請一、二組的同學們來匯報丑小鴨流浪線路圖;三、四、五小組按照這個流浪圖共同來完成“故事接龍”,要求在復述時有創造性的發揮;第六小組匯報最后一題,安徒生和《丑小鴨》的聯系。
由各個小組來競爭展示,他們之間進行競爭性的匯報,教師適時給小組加分。因為是學生自主學習,在填充答案時會有不同的意見,也許會出現爭執或是辯論。“故事接龍”的要求是用第一人稱說出丑小鴨的心理感受,有的同學可能會對故事的復述缺少創造性發揮。至于安徒生和《丑小鴨》的聯系,這道題難度很低,因為在導入中我們看到了安徒生的故事,同學們會想到安徒生就是丑小鴨的原型。此外,為了節省時間,在課上教師就隨機叫號(組內編號)展示在黑板上。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隨機叫號讓同學們來匯報,從而來檢測自主學習。
三、問題釋疑
師:面對這些悲慘的遭遇,丑小鴨抱以怎樣的態度?
丑小鴨的哪一次遭遇或表現觸動了你的內心,原因是什么?
丑小鴨一次次選擇離開,哪一次的離開最讓你欽佩?為什么?
這個環節由小組合作完成。一、二小組探討第一個問題,三、四小組探討第二個問題,五、六小組探討第三個問題。兩個組內開展競爭,單號組匯報,雙號組進行補充和質疑。對于“丑小鴨會抱以什么態度”這一題,學生可能把“態度”和“表現”混為一談,大家只是談丑小鴨的表現,而不一定能概括出“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等詞語。“哪一次的離開讓你欽佩”這一題也有很大的空間,有的同學會說離開鴨媽媽讓自己欽佩,有的會說在沼澤地里遇到獵狗的襲擊后的逃生讓自己欽佩,也許會在這有爭執、有辯論,這時教師搭起競爭的平臺,深入各個小組進行指導,讓各個小組競爭,教師適時加分。
四、探究強化
師:能夠在困境中堅守,我都佩服丑小鴨了,這是一只怎樣的丑小鴨呢?用“這是一只 的丑小鴨,因為 ”的句式來表達。
五、達標測試
師:同學們對丑小鴨的精神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對文中出現的其他的童話人物,你也一定有話要說,請你完成下面的句子。回答的同學給小組加5分。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題,你對下列人物說一句話(用以下的方式說話,任選一個)
我想對丑小鴨說
我想對母雞說
我想對種田人說
我想對小孩子說
這道題是讓學生認識成功路上的各色人物,對他們要有正確、積極的認識。這道題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得精彩的小組,老師給予5分的獎勵。
六、總結預置
師:同學們,你們從丑小鴨的身上一定學到了很多東西,下面讓我們用給文章寫副標題的形式展現自己的收獲。讓教師用課件打出范例:
丑小鴨成功記
――夢想成就自我
學生用寫副標題的形式來為本文作總結。這個環節讓同學們到黑板上去寫并講解。
師:同學們總結得真好!老師這里也有個丑小鴨,大家看看他是如何成名的吧!
在課堂氣氛高漲的時候,播放《丑小鴨成名記》,以孟非的事例為原型的微課程,鼓勵同學們為理想奮斗!
眾所周知,文學作品往往傳遞著一定的文化觀念,這是作品解讀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但很多時候,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都是用中國文化心理去解讀西方文學作品。這樣的文本解讀,容易造成對文本價值取向的曲解,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底蘊的形成產生不良的影響。《丑小鴨》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童話故事。安徒生是一位浪漫主義作家,同時還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因此,他的童話里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歌頌真善美。正如他在《我的一生》中這樣寫道:“我整個一生中,無論是光明的日子,還是黑暗的日子,其結果都是美好的。它好像是在一條固定航線上向某個知名的地點進發――我在掌舵,我已經選擇好自己的道路,而上帝管著風暴和海洋。”從安徒生的自傳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為一名基督徒,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是基督教情結和對真善美的歌頌。
但遺憾的是,執教《丑小鴨》的年輕教師只是按照一般的解讀方法解讀文本: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可憐的丑小鴨離家出走,經受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盡管丑小鴨遭遇如此凄涼,但他最終還是變成了一只天鵝。按照這種解讀,童話中的丑小鴨是在受到譏笑、受到追趕的情況下才不得不離家出走。由此引發筆者的擔心:丑小鴨這樣的“榜樣”作用,會不會讓一些耐挫力較差的孩子在遇到困難、遇到挫折時也突然來個離家出走,同時還幻想自己也會成為“一只美麗的天鵝”呢?
因此,準確把握文本價值取向,真正走進安徒生,走進《丑小鴨》這個童話故事中,就顯得十分的必要。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丑小鴨在離家出走后,當他凍僵時,沒有好心的農夫把他帶到家里,那么,丑小鴨的命運又將是怎樣呢?也許他可能沒有等到變成一只美麗的天鵝就已經凍死了。還有,和他一起出生的哥哥、姐姐那時都還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所以才會譏笑它,但不管其他人怎樣對他,鴨媽媽還是一樣疼愛它,這是世間最珍貴的母愛。而農夫救了丑小鴨,也說明社會上還有很多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幫助別人。應該說,這才是《丑小鴨》這個童話故事真正要向我們傳遞的價值取向,也體現了安徒生童話突出的特點――歌頌真善美。
二、走進文本,注重品詞析句――對遠離文本的體味說“不”
大家都知道,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理解感悟含義深刻的句子,對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位年輕教師在教學《丑小鴨》“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這句話時,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句子,并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讀后都知道很多人欺負丑小鴨,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教師接著引導學生:“哥哥、姐姐是怎樣咬他?公雞是怎樣啄他?養鴨的小姑娘又是怎樣討厭他?”教師話語一出,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們都用極其刻薄的語言攻擊丑小鴨。接著這位教師又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哥哥、姐姐怎樣欺負丑小鴨。應該說孩子們的表演栩栩如生,那只受傷的“丑小鴨”自始至終都是低著頭,默默站在座位上。表演過后,教師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再來讀讀句子。這樣的品詞析句與《丑小鴨》所要傳遞的情感是大相徑庭的,更有悖于安徒生童話“真善美”的特點。
筆者以為,在品詞析句時,一定要關注文本價值取向,抓住關鍵詞語,讓學生揣摩身處逆境當中主人公內心的痛苦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筆者在教學“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這一句時,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句子,并想一想,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讀后都知道丑小鴨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這時,我話鋒一轉:“哥哥、姐姐為什么會這樣做?而鴨媽媽又是怎樣做的?”學生聯系前文,讀后都知道鴨媽媽依然愛丑小鴨,哥哥姐姐都還小,都是不懂事的孩子。于是,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丑小鴨此時的心情怎么樣?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有的安慰丑小鴨,有的勸告哥哥姐姐,無不體現著故事的主題“真善美”。此外,我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抓住“羨慕”一詞,先讓學生說說“羨慕”的意思,并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上“羨慕”,試著說說丑小鴨“羨慕”什么?這樣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詞義,也促進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身處逆境的丑小鴨內心的痛苦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立足文本,適度拓展延伸――對脫離文本的拓展說“不”
丑小鴨,是安徒生筆下眾多可愛的主人公之一,也許一般人,看到它時,會認為只是在寫鴨子不美麗的外表使它受到自己同胞,甚至雞群同胞的不滿。但我們只要結合安徒生的生活年代的社會背景,就不難看出。此文的言外之意。
讀完此文,讓我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社會的不公平,沒有美麗的外表,沒有奢侈華麗的家庭背景這些虛榮的東西,走到哪里,都沒有人會看得起,即使有再大的成就,也只是無能為力。
但是,根據丹麥當時生活的背景,又讓我看到了一絲光明的重現:不顧別人的譏諷和歧視,一心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人。
也許,正是因為丑小鴨身上具有這種面臨多大的困難都不會逃避的,而是勇敢的,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的精神,才使丑小鴨進入了“美麗的行列,美的境界,”它和安徒生有著非常相似的生活經歷。
他們都正視生活。在四面八方的壓力紛至沓來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放棄生的意愿和對美的追求。作者與丑小鴨相比,作者心里的壓力就大多了。但是,作者很堅強,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世俗的偏見和習慣勢利在他心靈上所造成的壓抑和郁悶。但是,卻依然不能摧毀他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小公園的一些事物,和安徒生有著很多聯系。一個丹麥人告訴我:安徒生很小的時候,常常跟隨他的母親,到這條小河里來洗衣服,野天鵝、丑小鴨,都曾喚起了他的美麗的幻想。樹木、河水,都曾成為他童話里描述的對象。
后來,為了紀念安徒生,在這個小公園里豎立起一個安徒生的銅像,它的旁邊還有一個銅雕,是根據安徒生的童話《野天鵝》的故事雕塑的,艾麗莎睡在11只天鵝的背上,飛向天空。
因此,人們就把這小小的公園叫做“安徒生公園”。
@個美麗的城市就是安徒生的故鄉――奧頓斯。
這個城市我已經來過三次了,走遍了每一條街,游遍了每一個清幽的角落。這里的小河、樹木、天鵝、雕像,尤其是安徒生的故居,也就是安徒生博物館,都在吸引著我。它們好像使我重讀了安徒生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