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護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15 14:52: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普外科護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普外科護理論文

篇(1)

選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實施手術的患者50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28歲,平均年齡52.3歲,男38例,女12例。患病的情況大致可分為:胃癌16例,直腸癌12例,急性胰腺炎2例,結腸癌12例,膽道結石8例。實驗過程中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疾病類型等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比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實驗組則選擇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再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提出循證問題

結合臨床上普外科患者術后護理過程中常見的護理問題,如患者術后飲食情況、術后并發癥、傷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狀態等,提出實驗中需要循證的問題。

1.2.2尋找循證實證

依據所提出的術后并發癥、傷口疼痛及術后飲食等問題,查閱有關的文獻和資料,結合文獻資料對所需要循證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比,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術后護理方案。

1.2.3實施護理循證

按照所制定的循證護理方案的實施步驟對患者進行護理,從而達到緩解患者恐懼焦慮心理、減少患者術后疼痛、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等目的。

1.2.3.1合理飲食護理

一般患者手術后,胃腸消化功能較弱,因此應根據醫囑給予合理的飲食護理,禁食結束后根據醫囑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質、半流質飲食等。

1.2.3.2適當的心理輔導

術前患者會對即將實施的手術產生恐懼和焦慮的情緒,術后又會因為疼痛而情緒焦躁。所以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應嘗試與患者多進行交流,耐心引導安慰,以緩解患者不良的情緒。

1.2.3.3正確的藥物治療

對于無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給予或遵醫囑給予適當止痛藥物,對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遵照醫囑及疼痛程度合理給予患者疼痛藥物治療,以緩解疼痛給患者帶去的痛苦與不良情緒。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對比組4例術后出現傷口感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實驗組則未出現術后并發癥,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此次實驗研究中,實驗組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比組則是采用普通常規的護理方式。在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后,實驗組在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等方面明顯優于對比組;并且在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方面,實驗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也同樣高于對比組(P<0.05),可以說明采用循證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篇(2)

本文以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擇期行胃、腸或肝膽手術(腹外疝和闌尾炎)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11~82歲,平均年齡(46.2±11.9)歲;觀察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9~80歲,平均年齡(45.7±1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普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分析影響普外科護理安全因素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安全管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建立并完善護理質量檢查及考核制度,積極查找和分析普外科護理安全方面存在或潛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預防及控制措施。規范護理流程,通過組織學習或培訓等方式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其逐步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②合理配置和利用護理人力資源。護理管理人員應根據普外科護理工作量的變化情況,動態安排護理人力資源,避免護士超負荷工作,提高其護理質量,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狀態。③提供人性化服務。制定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措施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重要途徑,護理人員應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努力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在護理工作中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消除誤會,減少沖突,避免發生護理糾紛。④建立并完善交接班制度。重點做好治療和護理等環節的交接,規范護理交接班,努力做到“三清”,明確下一班需重點觀察和護理的內容。

1.3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經護理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評分>14分表示存在焦慮,評分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慮,評分<6分表示無焦慮。在患者出院時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普外科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進行調查,分為滿意與不滿意2項,問卷有效回收率100%。統計兩組患者在護理服務中出現的護理安全事故。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

經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心理健康狀況

觀察組HAMA評分>14分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評分<6分的患者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3)

急腹癥患者大多在普外科,還有很多的腸胃手術患者,病情危急嚴重,變化快且急。優質護理開展以來,家屬陪護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例如洗臉、擦身等均有護理人員參與。現在醫院的護理人員趨于年輕化,每日工作量繁多,部分護士責任心不強、技術水平低下,缺乏對突況的處理經驗,容易忽視患者病情觀察,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1.2墜床、跌倒等威脅

患者可能為高齡,在特殊治療時間家人無法陪伴,缺乏安全保護意識,會造成墜床、跌倒等意外情況發生。

1.3醫囑不規范

臨床多為急腹癥患者,病情急,變化快,不易控制,但是在醫院的午夜間值班醫生較少,僅有2~4名,由于手術多集中在白天,對于患者的問題,缺少時間寫書面醫囑,多為口頭囑咐,造成了醫囑不規范,存在威脅。

1.4醫院感染

普外科患者應用抗生素比較多,容易產生耐藥性,若無菌操作不規范,隔離措施不嚴格,易導致傷口再次感染,甚至泌尿系統感染和肺部感染。

1.5護理人員服務意識差,家屬缺乏信任感,易激化醫患矛盾

普外科急診多,手術多且大,患者病情重,患者與家屬易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在這段期間就需要護理人員更加耐心與仔細。但是不能排除有個別護士缺乏責任感與耐心,服務意識比較差,對患者病情觀察不仔細,不能及時記錄,沒有對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易導致患者喪失治療信心。

1.6護理記錄填寫不規范不及時

許多護理人員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及時記錄患者病情,甚至下班后進行回顧性記錄,就會出現差錯,很多關鍵性內容會被忽略;若使用非醫學用語會造成醫療糾紛。

2防范措施

首先護理人員要加強與管理人員的聯系。通過與管理人員的交流溝通可得知患者在出院前是否已交清醫藥費,避免盲目催繳費用引起糾紛。其次讓護理人員了解到各種劑型的藥物的作用、使用劑量、副作用、適用人群、價格等,避免患者用藥錯誤出現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再次護理人員要注意與患者之間的情感交流,避免使患者產生一種距離感甚至于讓患者感到恐懼。溝通時要讓患者感到輕松,語言要幽默和有針對性,語氣和善,用語適當。護理人員要有扎實的技術讓患者滿意,并且讓患者對其產生信任感,盡可能與患者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利用自身的優良服務及專業知識在患者和自己之間建立一種和諧的有如家的氛圍。最后護理人員也要注意與主管醫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時了解患者病情、護理重點、康復鍛煉的主要內容以及主管醫師的治療意圖。針對患者的病情在心中制定出護理方案,細心護理以幫助患者早日出院。遇到不良情況要及時與主管醫師取得聯系,為其治療提供準確的情況。

2.1醫護人員要加強法律規范培訓,增強責任心和風險意識

在護理過程中要規范操作,嚴格遵循規章制度流程;護理人員要自覺遵循各項規章,尤其是三查七對、無菌操作等。

2.2對值班人員進行彈性調節,保證在節假日時、午夜間都能有足夠的醫師在診

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要求其能熟練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各類疾病的觀察重點。鼓勵護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等,以提高自身素質。

2.3避免和防范意外拔管等的發生

面對意識清醒的患者要耐心講解取得配合;面對煩躁、不能有效合作的患者進行約束和監管,必要時可使用鎮靜劑。在治療和翻身后要檢查管路是否通暢。

2.4防范墜床和跌倒的發生

加高床欄,加強監護,對患者進行約束和巡回。及時發現和排除危險。

2.5防止再次感染

要遵循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規范無菌操作,對于已經產生耐藥性的患者進行標注,做好隔離,定期做痰培養。

2.6要求護理人員規范書寫記錄,培養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

做到字跡清晰、字體規范、清晰能辨;要避免隨意更改,確保記錄準確。這樣就可避免出現醫療糾紛。

篇(4)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在我院普外一病區實習的護士146名,按入科時間分組,2013年9月—12月的77名護生為對照組,男2名,女75名;年齡18歲~23歲,平均年齡(19.62±3.54)歲;其中大專生50名,中專生27名。2014年1—4月入科的69名護生為觀察組,男1名,女68名;年齡17歲~23歲,平均年齡(18.87±3.35)歲;大專生46名,中專生23名。2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普外一病區共有專科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并具有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歷的護理帶教老師16名。

1.2帶教方法

1.2.1目標教學法

觀察組實習生實施目標教學的帶教方法,即將教學分為制訂目標、實施目標和達到目標三個階段,帶教老師根據普外科的專業特點以及護理大綱要求,以教學單元為單位制訂實習期間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目標;在教學前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教師采用適當的方法和講解深度進行教學,然后檢查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在帶教過程中不斷對目標進行總結和改進,如未達到目標,可在學習反饋中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直到完全達到教學目標為止。使學生在實習期間了解病區內常見疾病的特點、臨床癥狀和一般護理,學習各種護理文書的書寫方法,基本掌握普外科多發病和常見病的護理方法以及危重患者的搶救程序,醫囑處理以及常用藥物的用法和用量也是必知內容。此外,適當安排學生協助責任護士管理床位,應用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掌握一定的護患溝通技巧。護生出科前按照既定目標對學生進行考核。

1.2.2常規教學法

對照組實習生采用原有的常規專人帶教方法,護士長在護生入科后統一安排進行分組跟班教學,由所分配班次的具有帶教資格的當班護士帶教,并按照實習生教學大綱的要求制訂教學實施計劃。各班老師按常規帶教方法進行實習帶教,使學生熟悉醫院的規章制度、常見疾病護理常規,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順利完成當班工作任務為主展開實習,主要是將所學的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盡快結合。

1.3考核指標

在實習生出科前由負責護理帶教的老師對學生的實習效果進行考核,同時評價護生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實習效果考核分為操作考試及理論考試,滿分均為100分,內容有基本理論及基礎護理操作、護理文件書寫、專科護理和溝通能力等。實習護士對臨床帶教工作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調查表進行評價,其由10個條目組成,包括對帶教老師的教授能力和態度評價、是否達到預期的實習目標、護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等方面,得分越高表示實習生對帶教工作的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69名實習護生理論知識考試成績為(88.653±5.304)分,護理操作考試成績為(93.247±6.893)分;對照組77名實習護生理論知識考試成績為(83.784±4.179)分,護理操作考試成績(87.025±6.176)分,觀察組各項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1)。觀察組實習護士對臨床帶教工作滿意度調查的平均得分為(85.540±12.32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739±13.124)分,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篇(5)

 

患者滿意度(patientsatisfaction,PS)是指人們因健康、疾病、生命質量諸方面的要求而對醫療保健服務產生某種期望,對所經歷的醫療保健服務情況進行評價[1]。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的自身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促進健康僅僅依靠治療技術是不夠的,病房的護理管理也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滿意度。護理工作的價值不僅需要良好的護理態度和技能,更需要構建新型的護患關系,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為了較客觀地反映護理服務質量的好壞,提高護理水平,我院自行設計了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通過調查獲取真正反映患者感受和期望的數據,從而更有效地改進服務。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住院5d以上的1000例患者進行隨機調查,包括消化內科、呼吸內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腦外科、各抽取200例患者。將2009年6月500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64例,女236例;年齡18~73歲,平均(40.6±13.8)歲;2010年5月500例,設為觀察組,其中男270例客戶關系管理論文,女230例;年齡19~72.5歲,平均(41.3±12.6)歲。調查對象需滿足下列條件:①年齡18歲及以上,意識清楚;②自愿參加本調查。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獲得研究對象口頭同意后,由護理專人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表,住院期間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主要包括入院介紹、健康教育、服務態度、責任心,基礎護理、技術操作6方面,均為單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并計算滿意率。基本滿意和不滿意視為不滿意。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0份,有效率100%。不能書寫的患者,由資料收集者將每個條目讀給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的回答記錄在問卷上,問卷當場回收核心期刊。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10年5月500例的觀察組患者滿意率明顯高于2009年6月500例的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8,P<0.05)。說明加強護理管理對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著重要作用。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例,%)

 

組別

n

滿意

基本滿意

不滿意

滿意率

觀察組

對照組

500

500

465

445

30

45

5

篇(6)

        20XX年,神經外科在醫院領導和護理部的關心與支持下,全科護士遵循醫院所倡導“三好一滿意”為主題的服務宗旨。圍繞年初制定的護理管理目標和工作計劃,開展各項護理工作,嚴格各項計劃的落實,全年各項工作指標基本達到了目標要求,現將20XX年度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注重護理人才培養,護理人員素質普遍提高

  1、每周早交班進行提問,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院內感染知識和專科知識,以促進大家共同學習和進步。

  2、每周組織全科護士開會學習醫院的護理核心制度,同時加強護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

  3、有積極參加院里活動的,在排班上給予方便,為科里及院里贏得了多項榮譽。

  4、各級護理人員參加科內、醫院組織的理論考試、院感知識考試、技術操作考核,參加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二、加強護理安全管理,保證護理安全

  1、每月組織護理安全討論會,對存在的或潛在的安全問題進行討論,提成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加強了對護理缺陷,護理投訴的歸因分析;每月對發生的護理缺陷組織討論,分析發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制定整改措施,對反復出現同樣問題的護士責其深刻認識。

  3、為提高護士應急反應能力,熟悉處理緊急情況,科里每月組織學習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并進行演練,加強護理質量控制,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三、深入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

  護理管理的創新,鞏固了護理示范病房建設;拓展的護理服務項目,使護理示范病房建設得到了升華。我科始終如一的按照《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病人的滿意度達到了100%。神經外科每一名護士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從來沒有借口和理由,也從來不說“不”,展示了每一名護理人員處處為病人著想的服務理念。

  四、護理文件書寫,切實做到準確、客觀及連續

  書寫過程中要認真斟酌,能客觀、真是、準確、及時、完整的反應病人的病情變化,不斷強化護理文書正規書寫的重要意義,使每個護士能端正書寫態度,同時加強監督檢查的力度,每班檢查上一班記錄有無紕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月進行護理文書質量分析,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繼續監控。

  五、急救物品完好率達到100%

  急救物品進行交接班管理,每班專管人員進行全面檢查一次,護士長每周檢查,隨時抽查,保證了急救物品始終處于應激狀態。

  六、做好醫院等級評審工作

  組織護士學習《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中護理部分,并逐步實施。同時按照醫院部署做好各項迎檢工作。

  工作中存在不足:

  1、年輕護士多,專科知識及專科技能有待提高,特別是急救技術,也是明年工作的重點。

  2、部分護士缺乏溝通能力。

  3、書寫論文少。

  4、個別老師不會帶教。

  外科實習醫生自我鑒定2

  在普外科的實習即將結束,在這一個多月的實習期間,我遵紀守法,遵守醫院及醫院各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應用于實踐。

  在此過程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我在本科室實習期間,遵守勞動紀律,工作認真,勤學好問,能將自己在書本中所學知識用于實際。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普外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從一個實習生逐步向護士過度,從而讓我認識到臨床工作的特殊性與必要性。以前在學校所學都是理論上的,現在接觸臨床才發現實際工作所見并非想象那么簡單,并非如書上說寫那么典型,好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所以只有扎實投入實習,好好體會才能慢慢積累經驗。

  外科實習醫生自我鑒定3

  從白雪飄飄到春寒料峭,一轉眼,三個月的外科實習生涯已告一段落,回顧這些日子,是苦是樂,是酸是甜,相信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種屬于自己的味道。

  外科是苦。查房、換藥、寫病程錄、跟手術、寫出院小結,每天的生活在這樣重復的忙碌中度過。在普外科,早上七點半就查房,之后換藥,常常是我們幾個實習同學在換藥室里擠作一堆。當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術,往往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站的腰酸背痛,更慘絕人寰的是晚上值班時經常半夜兩三點被叫起來急診手術,往往是邊拉鉤邊達哈欠,第二天就和國寶有的一比了。在泌尿科,最大的特點就是病人的流動快,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文字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常常下午四五點做完手術的病人第二天就開出院,讓我們不得不每天加班寫病程錄,打出院小結,累得回寢室倒頭就睡。

  外科是咸。外科醫生大都是性情中人,平時關系再好,手術市里可六親不認,一但做錯事,他們罵起人來不給你留一點的面子。等做完手術后又會和你嬉嬉鬧鬧,好象沒有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一樣。當我們知道醫生做手術時壓力很大,特別是手術不順利的時候,壓力大自然容易躁狂,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盡量不要犯錯,否則的話真是欲哭無淚,只有心里乘滿鹽水。

  外科是酸。酸的定義包括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一種是心理上的。搶救病人時往往都要氣管插管輔助通氣,皮球往往一捏就是幾個小時,手腳酸痛是自然的。如果病人沒搶救成功,就連鼻子也是酸酸的。

篇(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2-4208(2012)06-0071-02

近些年,臨床外科學發展迅速,手術所涉及的領域及范圍逐漸擴大,新的手術方法、儀器設備、手術器械層出不窮,從而對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手術室護理人員向高度專業化和精細化方向發展,手術室護士也應當由各外科手術全面學習參與、掌握,向相對固定外科、固定人員方向發展。專科護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or nurse specialist)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專門的護理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和專長的專家型臨床護士。專科護士最早在美國提出并實施,并相繼在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國家開展。1993年,日本護理協會成立了專科護士認定委員會。到目前為止,我國對專科護士在理論和技能上的尚無具體要求,是否要通過某一特定組織機構的認可,并沒有統一的標準。目前就我院開展專科護士培養的實際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為三級甲等綜合教學醫院,市級重點綜合醫院。設有省市級重點專科十多個,其中心臟外科、普外科、婦科、骨科、神經外科、胸外科都為重點專科,年手術量達一萬兩千余例,手術繁多,種類齊全。手術室有正式在編護士38人,其中副主任護師4人、主管護師14人、護師9人、護士11人。

1.2方法

1.2.1專科組的設置 根據臨床外科分科將我科護士分成神經外組、腫瘤外組、心外組、婦產組、兒外組、骨外組、肛腸外組、普外組、五官組、泌尿外組。各組均設有專科護士組長、專科護士組員,組長組員相對固定,每年輪轉一次,這樣有利于專科分組的相對穩定性,以適應專科手術的發展。

1.2.2專科設置的目的 專科護士組長,組員分工明確,有具體的工作目標:(1)組長:掌握所屬專科發展的最新動向,承擔本專科的管理,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以及科研和技術改革工作。(2)組員:掌握所屬專科開展的手術以及新技術、新業務的手術配合,做好低年資護士和進修護生的專科帶教工作,并把本專科各醫師的手術習慣、風格和個人喜好牢記在心,和手術醫師的配合要做到積極、主動、嫻熟,能完成一定范圍內的專科改革和科研工作。組長和組員要通力合作,使自己成為所屬專科的優秀護理人才。

1.2.3專科組長的職責范圍 在科室護士長的領導下管理專科成員,要具有前瞻性、評判性思維。積極研究所屬專科的護理工作,跟上專科手術發展步伐。指導組員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提高專科手術配合的質量、效率。對于所屬專科新開展的手術以及手術醫師的新要求及時通知組員,做到術前準備要充分、術中配合要默契、術后總結要及時認真;對于所屬專科使用的手術儀器設備的使用要熟練掌握,并負責其管理工作;對專科高損耗品進行登記并及時檢查和補充,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制定組員培訓目標與考核計劃,專科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交叉授課,每周一次,對于組員的掌握情況要及時考察、總結。

1.2.4專科組員的職責范圍 連續在手術室工作三年以上,責任心強,要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及時記錄所屬專科手術的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熟知專科手術器械儀器的使用、保養、消毒,能勝任專科手術的洗手和巡回工作,有帶教能力。達到專業組考核標準。

1.2.5專科學習計劃及考核 及時組織業務學習,包括理論及操作技能(手術配合、手術、特殊器械的正確使用);不定期請專科器械的供應商講解各種新儀器及材料的操作、管理及使用性能。每月進行一次理論知識及各項操作技能的考核;每季度進行一次各專科醫師對本專業組護士工作的滿意度的調查統計。

2 結果

篇(8)

1.1 一般資料 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3年9月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外科護士150名,納入標準為持有護士執業資格證的臨床護士。獲得有效資料者149名,男4名,女145名;年齡21~63歲,平均(31.13±9.04)歲;護齡1~43年,平均(9.36±9.23)年;職稱:護士61名、護師72名、主管護師12名、副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主任護師3名、主任護師1名;起始學歷:中專39名、大專64名、本科44名、碩士博士2名;最終學歷:中專3名、大專32名、本科109名、碩士博士5名;科室:手術室20名、普外科20名、骨科20名、產科19名、心胸外科20名、神經外科20名、泌尿外科20名、頭頸外科10名。

1.2 方法

1.2.1 測評工具

1.2.1.1 護理名員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問卷 此問卷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引入循證證據、知信行理論模式自行設計,并邀請專家對問卷的結構、題項設計及題項答案進行內容效度的評定,形成初始問卷,經小樣本預試驗,修訂相關條目而成。包括:(1)一般資料:科室、年齡、護齡、職稱、起始學歷、最高學歷;(2)術前禁食禁飲知識問卷:該部分共20個條目,均為選擇題,每題5分,滿分100分;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3)禁食禁飲態度問卷:該部分共7題,采用5級評分,完全不同意計1分,有點不同意計2分,不確定計3分,有點同意計4分,完全同意計5分;(4)禁食禁飲行為問卷:共7個條目,同樣采用5級評分。

1.2.1.2 術前禁食禁飲問題循證護理培訓情況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工作中不使用新理論證據的原因、上學期間和工作后是否學習過循證護理、認為循證護理在實踐中困難、希望重點培訓的內容、方式等。

1.2.2 調查方法 問卷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在調查對象知情同意的基礎上獨立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問卷149份,有效回收率99.33%。

1.3 統計學處理 對有效問卷進行編碼,使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線性逐步回歸,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知、信、行狀況

2.1.1 知信行狀況 術前禁食禁飲識評分為35~90分,平均(52.95±11.59)分;關于術前何時禁食的問題中只有7名(4.7%)選擇ASA指南規定的術前6 h,66名(44.3%)選擇《外科護理學》規定時間12 h,其余術前禁食時間知識缺乏;而禁飲時間只有2名(1.3%)選擇ASA禁食指南規定的術前2 h可飲清水,93名(62.4%)選擇教科書規定時間4~6 h;態度均分為(30.92±4.46)分,標準分為(88.34±12.74)分;同意率前4位條目分別為:117名(78.5%)認為應根據病名具體手術時間提供個性化禁食方案;112名(75.2%)認為術前評估很重要;110名(73.8%)認為術前禁食是醫生、護士、麻醉師合作性問題;48名(32.2%)認為術前禁食禁飲時間過長有負面作用;行為均分為(27.53±3.8)分,標準分為(78.66±10.86)分;得分后4位條目為:72名(48.3%)在接臺手術不能按時進行時重新做飲食指導或補液方面表現差,該項得分最低;49名(32.9%)在指導病名應對禁食禁飲過程中應對各種不適(如口渴)中表現較差;33名(22.1%)在指導病名術前飲食量和性質上表現不好;22名(14.8%)外科護士在對病名進行術前評估方面表現較差。

2.1.2 外科護士關于術前禁食禁飲循證護理培訓狀況 調查中,外科護士53.3%不了解循證護理,只有33.3%的人在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校期間及工作后參加過循證護理的課程或培訓;63.3%認為針對某一臨床問題應用最新科研成果(循證證據)結合自己實踐經驗及病名需求為病名提供護理服務是最困難的部分。選擇最多的培訓方式是講座和進修。

2.2 影響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的相關因素分析 分別以術前禁食知識、態度、行為得分為應變量,各資料的各項內容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有現階段學歷、技術職稱、工齡。其回歸公式為y1=51.95+0.3445x1+0.792x2、y2=31.85-2.733x3、y3=26.93+5.438x4,結果見表1。

2.3 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知信行相關性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外科護士對術前禁食禁飲的知識和態度具有相關性(r=0.151,P<0.05),態度與行為呈顯著性相關(r=0.387,P<0.05),知識和行為間也具有相關性(r=0.143,P<0.05)。

3 討論

3.1 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循證知識和技能仍需提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臨床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知識評分(52.95±11.59)分,有一定的禁食禁飲知識儲備,但該方面循證知識仍需進一步提高,只有4.7%的名選擇ASA指南規定的時間,調查對象均肯定護理名員掌握禁食禁飲循證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知識評分偏低與學校和醫院循證護理教育的缺乏有關。因此,更新觀念,普及臨床常見問題循證護理知識和技能勢在必行,采用多元化培訓是提高能力的基礎,管理層對護士臨床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視是關鍵。

3.2 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因素 學歷 和職稱越高,術前禁食知識評分越高(P<0.05),這與學校教育對外科護理學基礎知識的重視有關,同時護士需要擴充專業知識來獲得職稱的晉升。但在臨床工作中,隨著年齡及護齡的增長,長期的實踐可以彌補由初始學歷造成的知識差異[9]。此外,工齡越長,態度得分越低(P<0.05),原因是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護士對于新證據的認可和接受力比年輕護士低。而最高學歷越高,行為得分越高(P<0.05),在護理工作中多數名員通過各種學習途徑使自身學歷進一步提高,專業素質不斷提高,最終表現在行為的專業性和約束性上。

3.3 外科護士在術前禁食禁飲知識、態度、行為的相關性 “知信行”模式:知,即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即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即產生促進健康行為、消除危害健康等行為改變過程,是目標[10]。該模式將名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過程,關鍵的步驟是健康信念或態度的確立[11]。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的知識偏低,但是其態度良好,這是提高循證護理能力和臨床問題解決能力的動力。

3.4 外科護士對開展臨床問題循證護理培訓需求迫切 調查顯示,僅有5.0%的護理人員在入職以后接受過醫院或科室舉辦的循證護理相關培訓,90.7%的護理名員希望醫院或科室層面開展循證護理培訓,希望重點培訓的項目是文獻檢索技能、證據評價、應用技能。而Melnyk等[12]調查發現,對循證護理持積極態度的護理名員所占比例大,但是由于他們缺少循證護理的知識,阻礙了循證護理行為的實施。因此今后可舉辦以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提高循證護理能力為主題的培訓班、講座、情景模擬等,逐步提高外科護士臨床問題解決能力,從而達到以點帶面,促進循證證據在臨床中應用,深化優質護理內涵的目的。

綜上所述,外科護士有一定的術前禁食基本知識,但臨床應用較弱,該方面循證知識儲備差。外科護士術前禁食禁飲循證證據的應用態度積極,但行為得分較低,這與循證知識欠缺直接相關。護理名員期望得到更多的教育及支持來更好的將相關循證證據和方法應用到工作中,最終使患者獲益。

參考文獻

[1]田昕玉,鄭瑾.擇期手術病名術前禁食禁飲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2,10(1):167-168.

[2]邢鳳梅.手術前后病名的護理[M].//王雪文.外科護理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93.

[3]劉輝,王麗姿.術前禁食的現狀及進[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308-310.

[4]龔春蘭,唐玉平.術前禁食禁飲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5A):38-39.

.Anesthesiology,1999,90(3):896-905.

[6] Smith I,Kranke P,Murat I,et al.Perioperative fasting in adults and children: 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J].Eur J Anaesthesiol,2011,28(8):556-569.

篇(9)

立題是實習階段的第一步,傳統的帶教方式是帶教老師給出一個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學生按照實驗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實驗,不能很好理解立題依據,實驗設計原理,這樣學生就很少思考為什么這么做,通過這樣的實驗設計解決了什么問題,不能把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驗設計結合,在實習之初就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做這樣的實驗,失去了對實驗興趣和熱情。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在實習之初,就將PBL教學理念和立題相結合。首先由帶教老師提出將要開展的科研項目,詳細的介紹給全體實習生,同時提出該項研究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自由選擇科研項目,學生的選擇權得到了尊重,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從而滿懷信心地投入到畢業實習中去。

2論文查詢與研讀

確定指導老師和課題方向后,要求學生對將要開展的研究工作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論文查詢與研讀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過研讀學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獻,了解學科研究前沿,了解學科研究內容和進度,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哪些實驗方法和手段能解決這些問題。雖然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學習了一些文獻檢索的知識,但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如何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帶教老師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所選科研項目有關論文,積累科研項目有關基礎知識,根據這些基礎知識和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檢索主題詞,學會使用萬方、維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數據庫,輕松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參考論文。找到自己所需論文后就要對這些論文進行系統的研讀,在研讀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實驗方案設計

論文查詢與研讀及立題完成后,就可以進入實驗方案設計階段。設計實驗方案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根據積累的科研項目相關知識自己設計實驗思路,依據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實驗材料、設備儀器,并合理安排實驗時間。實驗方案確定后邀請做相關研究的高年級研究生參加,討論方案設計的先進性和可行性,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通過討論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既能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又達到了PBL教學的目的。

4數據處理與結果分析

實驗操作階段完成之后,要對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啟發學生學會分析結果,例如選擇何種統計軟以及結果何時有統計學意義,通過結果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結果。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也為畢業后科研生涯的數據處理結果分析奠定扎實的基礎。

5論文寫作數據處理、結果分析

篇(10)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衛生保健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在當今社會,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為了提供護理質量,激發本科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其護理專科技能,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加強護理工作管理勢在必行[1-2]。由于本科患者人數多,病種多且病情復雜、變化快,護理服務具有復雜性多需求性的特點。因此,特采用護理組長主管負責制,設立護理組長加強對護理質量的監控,使護理資源得到合理的應用,協助護士長加強管理科室護理工作,提高了護理質量,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病房設有50張固定床位,病床使用率≥100%,護理人員18名,均為女性,年齡23~39歲,其中專科7人、本科11人。在現有床護比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提高護理質量,將本科護理人員進行分層管理。根據職稱、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分為責任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需要完成不同的護理職責。護理組長管理負責制實施前后,每組調查100例患者。

1.2 護理組長的選拔和職責 本科病房護理人員的層級管理分為4個層級:護士長-責任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每個層級責任明確,逐層管理,護士長每周需召開一次護理組長會,了解各組長分管護士的工作情況以及重要患者的情況,各組長間進行經驗分享,分析探討科室目前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法。各組組長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分管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患者病情討論等,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積極采取措施[3-4]。

1.2.1 護理組長的選拔 護理組長由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護師及以上職稱,并且在普外科工作滿5年的護理人員輪流擔任。經過護士長進行資格審定,通過審定的護理人員成為護理組長的候選人,然后進行護理組長候選人競聘演講,結合全科醫護人員的投票結果,綜合評價候選人的工作態度、能力及業績,進行擇優錄取。護理組長需要具備高尚的醫德和情操,高度的責任感及“慎獨”精神,敢于承擔責任;具有良好的語言溝通、組織、協調、配合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臨床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熟練掌握新技術、新業務,有較強的教學及帶教,協調和管理能力[1]。

1.2.2 護理組長的職責 責任組長在護士長的領導下負責本組患者護理管理工作,督促和指導本組護理人員做好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工作,確保護理安全,加強護理質量的監管力度。具體如下:(1)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合理安排組員承擔具體的護理任務,并跟進其實施情況,并進行護理效果評價,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法;參與本組患者的床頭交接班,全面掌握患者的治療護理情況,同時評估夜班護士工作質量,實施全面的護理質量管理[2];定期開展本科疾病的健康教育宣傳,組織患者進行學習和討論,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其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征求患者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護理工作。(2)負責本組高技術、高風險的工作,承擔復雜疑難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方案,根據病情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3)參加本組主診醫生的查房;參與科內疑難、死亡病例的討論;參與并指導危重、大手術及搶救患者的護理工作。(4)協助護士長做好科室護理質量的控制,進行全面質量管理;作好醫生、護士和患者之間的協調工作。(5)負責本組護理人員的專業理論技能學習、訓練和考核,和新員工的帶教工作;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的學習,以及撰寫護理論文,參與護理科研工作[5-7]。

1.3 評價指標 通過三級質控的檢查和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的評估,綜合評價護理組長管理負責制實施前后,本科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的變化情況、理論和技能考核情況、患者的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的變化情況 實施護理組長主管負責制管理模式后,科室護理質量狀況有明顯的提高,與實施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施護理組長主管負責制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滿意度有明顯的提高,與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護理人員考核情況比較 實施護理組長主管負責制管理模式后,護理人員的理論和操作技能考核均有很大提高,與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護理人員考核情況比較(x±s) 分

時間 理論考試平均分 操作考試平均分

實施前(n=18) 86.9±5.1 85.6±4.8

實施后(n=18) 92.1±3.6 93.8±4.6

t值 –3.535 –5.233

P值

3 討論

護理工作點多面廣,瑣碎復雜,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護理質量。護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護理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護理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取決于護理隊伍中各種人才有機構成的綜合效應[8-10]。因此對護理質量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任務。護士長的職責中對本科護理質量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為了加強護理質量的管理,筆者設立了護理組長一職,協助護士長做好護理質量監控工作。經過護理組長主管負責制在本科的應用,使本科護理質量狀況和患者滿意度都有明顯的提高,并且提高了本科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水平。護理組長主管負責制的管理模式是以科室護士長為核心,以持續護理質量的提高為目標,以護理組長為專業業務引導,貫徹實施整體護理,確保護理安全,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讓患者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護理下恢復和保持健康[11-13]。

參考文獻

[1]張偉英,倪逸倩,劉文靜,等.ICU護理組長負責制工作模式建立與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0,9(12):84-85.

[2]謝文,張振路,徐朝艷.有關護士全面質量管理知識掌握程度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2):55-56.

[3]劉芳環,李慶印,張學軍,等.護理組長負責制在心臟外科ICU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28-29.

[4]應文娟,陳書盈,謝金蓮,等.護理層級管理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9,9(6):39-40.

[5]王宏志,白文啟.我院臨床科室帶組組長負責制管理模式的實施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10):1104-1105.

[6]侯彬,莊敏,許燕玲.組長負責制在消毒供應中心環節質量控制中的作用[J].上海護理,2012,12(4):46-47.

[7]羅文堅.護理組長負責制在急診科護理中的臨床實踐與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3):274-275.

[8]王衛紅,尹月娥,朱天麗.產科實施護理組長負責制層級管理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2,26(7):1800-1801.

[9]駱麗,許麗娜,易漢娥.護理組長負責制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上旬刊,2012,18(6):110-111.

[10]黃春梅,彭海艷.護理組長負責制管理模式對門診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9):152-153.

[11]武英,黃瑛.護理組長負責制在提高骨傷科患者健康教育質量中的作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9):60-61.

上一篇: 門診手術室工作計劃 下一篇: 督導室教師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一香蕉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 亚洲成a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