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4:53: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生命的搖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夢想,是生命的寄托。有夢才有未來。如果有人問:怎樣把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精彩。我會回答:追逐夢想,點燃生命;追逐夢想,釋放激情。司馬遷“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因為他有一條非常堅定的信念:死要死的有價值,要重于泰山,要讓后人見識他的才華。所以他在“腸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掙扎中寫出《史記》。他受到的折磨非常人能夠理解,但因夢想卻在所不惜。生命,在這一刻得到了升華。
雷鋒走了,但雷鋒精神卻世代相傳。雷鋒在日記中寫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他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把僅有的22年奉獻給人民。生命雖短,但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雷鋒精神也始終煥發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無私奉獻。
我國著名文學家莫言,為了文學夢,幾十年來如一日。潛心創作,到農村去深入考察、實地探索。最終他以精湛的寫作技巧,高深的寫作理念,打動人心,獲得好評。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令人瞻仰。
夢想只存在于那些志存高遠,胸懷夢想的人們之中嗎?不,夢想面前人人平等。老百姓們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但他們不會放棄自己的夢想。追逐夢想,讓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
“大衣哥”朱之文,那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即便生活再困苦。數年來,都堅守著自己的音樂夢。在舞臺上身穿軍大衣,雙腿發抖,卻以動聽的歌喉打動聽眾。令大家拍案叫絕,驚嘆不已。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她用自己的乳汁,來哺育大地上的孩子。為了她的孩子--人類,她付出了很多,她毫不吝嗇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礦產資源,大氣資源,生物資源。。。。。。等等。
從古至今,人類都辛勤地勞動著,創造著燦爛的文明。山川養育著我們,我們還經常給大地穿上新衣。就這樣,千千年年過去了,人類漸漸地變的懶了起來,開始建起了工廠 建起了礦場。。。。。。是科學,把地球的新衣弄臟,地球的臉上布滿了皺紋。。。。地球好像老了,已經有幾千億歲哦,但地球并不承認自己老了,她再前幾百年里還被評為“宇宙生命獎”呢!但最近,她經長出現“頭疼”,“嘔吐”等癥狀,到宇洲醫生那里一查,才驚奇地發現 ,是人類過度地采礦,核試驗,才發出這種癥狀。
地球嘆息了,“哎。。。。。”
現在,我們只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才能緩解目前地球上供水困難的狀況。
春風是春的使者,帶來了如少女般柔美的春。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春雨淅淅瀝瀝,如縷如絲般飄落大地,織起了一張無涯的綠茸茸的地毯,整個大地一片嫩綠。
雨霧彌漫,雨珠兒串成一個大珠簾,如煙如云地籠罩了一切。快樂的小燕子穿梭在其中,想用自己的尾巴剪斷那個雨簾。
春雨綿綿,灑在嫩綠的葉子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在為春天的出場演奏著動人的曲子。
小水珠飄落在桃花那胭脂般的花瓣上,滾動著,聚集著,花瓣上便出現了千萬顆閃爍著無限光彩的珍珠。
春雨是春的使者,帶來了如詩如畫的春。
春天——生命的搖籃
春天的孩子們可是最活躍的:
他們在那草地上打滾、踢球、賽跑……
他們在花叢中穿梭,在園子里游戲,在河邊玩耍……
他們的笑容,感染著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那笑容是那么的天真無邪,讓每一個人都心情舒暢。
我們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在春天的山中游玩,在春天的河邊漫步,在春意盎然的花叢中品位著春。
我曾被公園門口的櫻花吸引。一陣微風吹來,櫻花瓣便如雪一般漫天飛舞,撲鼻而來的花香更令人心曠神怡。風過了之后,花瓣便全飄落到了地面上,讓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詩:“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但這之后,又是新花瓣在春這個搖籃中孕育著。
公園里百花爭艷,姹紫嫣紅。怪不得古人要說:“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仿佛聽到朱自清在感嘆。
在這美麗的風景中,我們一邊品嘗著美食,一邊欣賞著這美景,一邊悠閑地聊著天,這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你們可知道,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顆美麗而又透明的藍色水球。
在地球上,水面積就占地球面積的70%。雖然地球上擁有大量的水資源,但真正可飲用的淡水資源的分布極不均勻,利用率又極低,再加上地球上的各種生命對水的需求量都很高,這就造成了淡水資源的嚴重缺乏。盡管這樣,人們仍盲目地浪費,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你想一想,如果再這樣浪費下去,地球上的淡水遲早會被我們用完,要是地球上沒有水,沒有清潔的淡水,那該是多么得可怕呀!水資源的嚴重缺乏,是一場世界性的災難,為了彌補地表水的嚴重不足,人們更把目光投向地下深處的深層水。但由于人們的長期開采,這些深層水也越來越少,甚至沒有。
現在,我們只有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才能緩解目前地球上供水困難的狀況。
水,是生命的搖籃;水,是萬物生長的乳汁。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江河,平靜的湖泊,涓涓的溪流……美麗的水圈構成了萬物生長的源泉。
植物離不開水,動物離不開水,人更離不開水。要知道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存在,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吧!積極面對現實,愛惜一切珍貴的水資源。
海洋,這件母親最漂亮的衣裳,被破壞后,正在退卻著自己原有的色彩。我們都知道,生命最初是在那蔚藍而又純潔的海洋中誕生的。然而至今,一些不負責任的人,把一些垃圾,廢物,廢水,甚至,化學物品都倒入湖海中。導致海洋一片狼藉!在海洋資源的保護條例中規定過:禁止過度捕撈海洋生物與防止海洋污染。但是,這看似簡單的規定,卻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肆無忌憚。雖然,都在提倡保證海洋生物資源的永續利用。但是,近海漁業過度捕撈的現象,使水資源產量逐年下降,而且,個體越來越小。從近年來,不斷發生的自然災害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再不注意控制海洋生物,過度捕撈的問題。再遠一點,可能就連魚也要變成稀有動物了。我們的家園,也可能就此被毀滅!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這億萬年來為人類無私奉獻的“母親”身上,已經露出的多么可怕的斑點!
關鍵詞 英語;“真”課堂
“教人求真”,使學生“學做真人”是教師的神圣使命。綜觀如今的英語課堂,卻是不盡如人意的。課堂,因新課程改革的到來而喧鬧起來,雖然課堂教學的形式、方法如滿漢全席般豐盛,聽多了卻不免使人有些膩味,更使人心中生疑——教師是“真教”嗎?學生是“真學”嗎?筆者以為,“真”課堂應是樸素不花哨的,是富有氣息不空泛的,是允許錯誤不甚完美的,是倡導創新思維和大膽實踐的,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
一、依托生活——感悟“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靈動
1.從真實生活出發
富有生活特色的情景創設既能解決教學的難點,又能避免課堂的簡單重復和枯燥乏味的教學,使學生在愿意學和想學的過程中接受新的知識。教學蘇教版牛津小學5B第8單元眾多國名及其語言時,我們可將“教師”角色轉換為“導游”,帶領學生一起“環球五國游”,讓學生欣賞這些國家的風景,觀看各國熱門的體育比賽,聽一聽各國朋友不同語種的歡迎辭。身臨其境式的教學會讓學生感到英語學習變得有滋有味,變得實實在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
2.遵從學生的實際
固然我們所使用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是由眾多專家耗費大量心血精心編寫而成,但在實際投入使用的過程中,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中部分內容與農村孩子生活不符就是遺憾之一。作為教師要有“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觀念,并有從學生實際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和本領。例如,牛津小學英語1A教材第4單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人物dad,mum,teacher.但是,當學生帶著自己的全家福進課堂后,我們會發現照片中不僅有孩子和父母,還有在他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爺爺奶奶,以及孩子們的兄弟姐妹。我們無法忽略照片中這些人物的存在,而且孩子對于身邊的人和事是相當有興趣談論的。
二、允許錯誤——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
1.樹立正確的“錯誤”觀
在學習過程中,正確很可能只是一種模仿,而錯誤絕對是一種經歷,真實而自然,它是通往正確和成功的必經之路。所以,教師要對學生的錯誤有正確的觀念,要有“課堂是允許錯誤的地方,錯誤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這樣的認識。沒有錯誤的課堂是不真實的,尤其英語是非母語的語言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很多無心的錯,準確無誤的英語課只可能是經過反復排練后有如“作秀”一般的公開課。所以,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我們大可不必為生氣、著急,更不要因為擔心學生出錯而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2.巧妙開發“錯誤”資源
有了正確的“錯誤觀”,我們才能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給他們鼓勵的眼神、信任的微笑、尊重的語氣、恰當的提示,點亮學生的心燈。當然,要處理好課堂中的“錯誤”,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即教師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要能披沙揀金,忽略無關緊要的錯誤,抓住有利用價值的錯誤,將學生往正確的方向引導,讓錯誤成為新知的生長點。例如,有學生把contest和concert搞混了,我們要準確判斷這錯誤的價值,讓學生仔細分辨構成、讀音、組詞,由此加深認識和記憶;書寫句子“There is a lot of rain.”時,學生把is寫成了are,這又是一次語法復習的機會……
三、恰當留白——追尋“天高任鳥飛”的自由
1.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例如,布置了學生進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就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時間,而不是為了趕進度,選取反應最快的個別學生走走形式,以個別學生的思考替代全體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課堂會成為優秀生的秀場,其余學生則會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2.留給學生成長的空間
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把學生當成呆板的接收器,而要讓他們自主探索,主動成長。新授單詞時,學生能讀的就讓他們自己讀,不能讀的,給予提示,引導他們自己讀;講解語法時,學生能歸納的,就讓他們自己思考小結,教師再作必要的補充修正;運用語言時,學生能自己說的,就讓他們大膽創編、表現……讓學生自己在體驗中循序漸進地成長,有知識和能力的同步提升,才是真正的成長。因此,教師要善于克制隨時滋生的拔苗助長的沖動,巧妙點撥,耐心等待。
四、崇尚行動——懂得“絕知此事需躬行”的奧妙
1.倡導任務做中學
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6 “Let’s Go By Taxi”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合作,互相詢問上學所用的交通工具。教學5BUnit 3 “Hobbies”一課,可以讓學生課堂調查同學、好友及其家人的愛好。如此在課堂中實踐“在做上教”,才是“真教”;學生“勞心又勞力”,才是“真學”。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2-0051-01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上冊課文《只有一個地球》中的一個句子。對于這句話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人說用了比喻、排比;有人講用了比喻、排比、擬人。有的出版社出版的與課文同步練習題中,說成是擬人的修辭格……
這個句子所涉及到的是一個多種辭格運用到一個句子當中―― “修辭的綜合運用”問題。有時候在一句話或一段話里,同時使用幾種修辭格,這就是多種修辭格的綜合運用,可以收到單種修辭格達不到的幾重修辭效果。
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本質不同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修辭格叫比喻。“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這個句子中就運用了比喻修辭格。在句子中,“地球”是本體,“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分別是喻體,本體和喻體之間不用比喻詞,它們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是一種同位關系。這種比喻(暗喻),雖然沒有直接指出本體就是(或成為)喻體,其相似點也得到了更多的強調,表達了強烈的感情。
作者把地球比作人類的母親,意在表明,有了地球,才孕育了人類和一切生命,把地球比作生命的搖籃,是說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就像嬰兒睡在搖籃中一樣,舒適、安逸。這既寫出了地球對人類的慈愛和養育之恩,又表達了人類對地球的感激之情。
即使琴聲凌亂,
誰告訴我該怎么彈?
誰又能說得清楚,
世上該有多少種樂曲?
我不想淹沒在別人的掌聲中清醒,
只愿在曼妙的境地里沉醉地聽著,
我只想在快樂時,
彈一支圓舞曲。
在悲傷時,
奏一曲搖籃歌。
生命的樂章!生命的童話!
不像圓舞曲,
2、 破壞海洋環境,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3、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4、 海洋猶如母親的乳汁,哺育著我們,我們應該保護她。
5、 海洋是廣大資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搖籃,讓我們全力以赴保護她吧!
6、 保護海洋環境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7、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共在一片藍天下,讓我們采取新行動保護和凈化我們的地球。
8、 保護海洋,防止赤潮。
9、 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0、 保護海洋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11、 改善海洋環境,共建美好未來。
12、 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存。
13、 保護海洋,人人有責!
14、 保護海洋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
15、 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6、 污染環境千夫指保護環境萬人頌。
17、 沒有了海洋,人類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團結一致,攜手保護海洋,我們不能沒有他。
18、 我們每個人都在藍色的海洋旁邊,猶如睡在生命的搖籃里面,珍惜生命就要保護海洋呀。
19、 保護碧水藍天,共建綠色家園。
20、 保護海洋就是保護人類!
21、 為了人類自己請拯救我們的海洋。
22、 讓我們共同行動,還家園碧水、藍天。
23、 海洋是萬物生靈共同的搖籃。
24、 不要讓海洋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溝。
25、 沙化、風塵、赤潮是環境對人類的懲罰。
26、 海洋存亡,匹夫有責。
27、 保護海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28、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要保護海洋。
29、 199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為了地壞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30、 保護賴以生存的海陸環境需要我們人類的節制和努力!
31、 愿大海永遠清澈與遼闊,愿人類更美好!
32、 保護賴以生存的海陸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33、 動員起來,為拯救我們的地球掀起一場環境革命。
34、 讓魚兒有個美好的家園!
35、 海洋是萬物生靈共同的搖籃,共生共榮來自萬物的和諧。
36、 保護海洋是人類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