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24: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家庭安全用藥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藥物是治療.預防和診斷老年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年人常多病共存,社區用藥情況很普遍。本文旨在通過調查社區老年人用藥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為老年人安全用藥提供依據以進一步促進老年人健康。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3月~2009年7月我社區老年人190例,年齡均在6O歲以上,男77人,女110人。平均年齡69.1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9人(20.8%),高中以下人88(43.7%),初中以下68人(35.5%),月收入在800—3500元之間,享受醫療保險17O人(91%),無工作和未享受醫保者17人(9%)。
1.2方法
自制調查表,發給社區里的老年人共246人,收回調查表15份,數據缺損3份。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所患疾?。挥盟幏N類;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藥物的保管;用藥前是否閱讀說明書;不良反應的認知情況;藥物依從性;廣告藥品的選用情況等3O余項進行調查。凋查獲得的資料采用統計學方法統計。
2結果
2.1主要患病情況調查結果
190名老年人,171人患有急慢性疾病(9O%o主要患病情況為高血壓40.6%,冠心病23.7%,糖尿病12.8%;呼吸系統疾病13.8%消化系統疾病7.8%;泌尿系疾病5.8%。心血管疾病與其他疾病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
2-2主要用藥情況調查
心血管類50.6%;抗生素類占23.4%;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類18.9%;消化系統類占13.2%;內分泌類占15.6%;呼吸系統類占23.4%;泌尿系統類占8.6%。白調查之日前兩月起被調查的老年人中服藥率為78.9%,其中長期用藥(半年以上)者159人(83.7%),短期用藥(半年以下)62人(16.3%),平均每人服藥3-4種。藥品來源醫生處方為主要來源(47.9%);藥店自購(36.3%);來自親友或病友(6.8%);廣告(8.9%)。
1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我院2008年7月-2008年12月的兒科門診處方。隨機抽取每月10天處方,共計12818張,就抗菌藥物的處方數、種類、應用率、二聯以上應用抗菌藥物的處方數進行統計與分析。
2 結果
2.1 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在全部的12818張處方中,含抗菌藥物的處方7716張,占總數的60.20%。排序前10名抗菌藥物中,β -內酰胺類占5種??诜咕幬锾幏秸伎咕幬锾幏降?1.58%;注射劑占抗菌藥物處方的78.42%??咕幬锒搼寐收伎咕幬锟偭康?0.34%。
2.2 抗菌藥物的應用頻率排序:抗菌藥物的應用頻率,詳見表1。
2. 3 抗菌藥物聯合應用情況
2 .3. 1 合理聯用。本次調查中,抗菌藥物聯用多為二聯,未見三聯。抗菌藥物聯用可擴大抗菌譜范圍,如青霉素和美洛西林聯用,青霉素可殺滅球菌、革蘭氏陽性菌、螺旋體、而美洛西林可殺滅革蘭陰性菌,二者聯用,其抗菌譜明顯擴大。有些藥物聯用可發揮藥物的協同抗菌作用,提高療效,如青霉素與苯唑西林聯用,可對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雙重起效,有相加作用。盡管嚴重感染時抗菌藥物的聯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遵循抗菌藥物藥物聯合治療原則及聯合用藥的指征,對于普通感染盡量避免聯用。
2. 3 .2 不合理聯用。本次調查中,存在β-內酰胺類抗生素與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同時應用的情況。繁殖期殺菌劑與快速抑菌劑合用,臨床上產生拮抗作用。但大量臨床經驗表明,若繁殖期先用殺菌藥,后用抑菌藥,不會發生拮抗作用。如紅霉素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用,治療支原體肺炎、社區獲得性肺炎非常有效,若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用藥在先,紅霉素后2h~3h使用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建議臨床醫師聯用時先使用快速殺菌劑,然后在使用抑菌劑。
3 討論
1985年,WHO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了合理用藥專家會議,將合理用藥定義為:“合理用藥要求患者接受的藥物適合臨床需要,藥物劑量應符合患者的個體化要求,療程適當,藥物對患者及其社區內為最低廉。”在新修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中,合理用藥已成為臨床藥學工作的重心,并概括為“安全、有效、經濟”。可見,影響合理用藥的原因應從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等方面來考慮。
調查中抗菌藥物在兒科門診的應用率為60.20%表明抗菌藥物的應用率偏高,不符合兒科門診以呼吸道感染的,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為主的現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社區獲得性疾病,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予以對癥治療即可痊愈;少數患者可能為細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可給予抗菌治療。醫師在選擇抗菌藥物時一定嚴格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指導原則》;在應用劑量和療程上遵循“最小有效劑量、最短必要療程”的原則,以防止劑量過大、療程過長所致毒性反應,并避免劑量過低、療程過短,使感染未能徹底消除,留下病情復發的后患。
本次調查注射用抗菌藥物應用率高達78.42%其原因是兒科患者家長期盼患兒康復的心情迫切,醫師認為靜脈注射藥物作用強、起效快、治療效果優于口服給藥,因此哪怕是普通感冒發燒也多選用靜脈給藥,這既增加醫療費用、加重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還有可能產生相關的不良反應。
處方使用頻率表顯示,兒科抗菌藥物使用種類以β -內酰胺類抗生素為主,其次為大環內酯類。這主要是由于其他類抗菌藥物對患兒的毒副作用大,所以在臨床中受限使用。由于細菌耐藥與使用頻率之間存在正相因素,因而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會導致耐藥菌株增加,使抗感染治療更難。本次調查中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類抗生素應用占19.25%,應用頻率最高。該藥為第三代頭孢菌素,不宜應用于一般輕、中度感染。但是由于患兒往往就診前在診所或二甲以下醫院經常因一般感染應用較高檔抗菌素,醫師和患者家屬未重視不良反應對病人及其疾病的影響,隨意用藥,助長了抗菌藥物的濫用。使患者機體耐藥性增加,難控制感染,因此我院兒科臨床醫師針對一般感染不得不選用三代頭孢。三代頭孢的超前應用,也浪費了國家的醫藥資源。據統計,僅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全國一年多花費7憶多元。為此,應強化醫師遵循抗菌藥物使用原則,嚴格抗菌藥物用藥指征,限制預防性用藥,這是減少和延緩耐藥菌產生的基本策略.
大環內酯類抗菌素應用主要以阿奇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為主,應用率較以前明顯上升。這主要由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組織和細胞內濃度比同期血中濃度高,在細胞濃度較高的感染部位可激發藥物釋放系統,作用持久,療效顯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臨床多種常見致病,尤其是支原體的廣譜抗菌作用和較少的不良反應,并且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兒童無特殊的毒副作用,所以在兒科應用廣泛。
總之,抗菌藥物是兒科門診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類藥,合理應用可治愈和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不合理應用甚至濫用則會導致一系列危害,如誘發細菌耐藥、損害人體器官、(上接第360頁)導致二重感染、浪費藥物資源等。同時,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還體現醫院的合理用藥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建議臨床醫師一定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充分運用藥物代謝動力學與藥效學特點,有針對地、穩妥地選用相應抗生素或聯合用藥。同時注意降低毒副反應發生,減少二重感染幾率。醫院注重監測控制菌株耐藥性,延緩用藥升級,嚴格執行抗生素分
級管理制度,促進合理用藥,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Ghodse AH.Baigent B.Evans TC The Use of drug utilization index to monitor Psychotropic drug use in hospital,1987
[2] 徐小薇,王躍明,李大魁.兒科合理用藥探索.期刊論文.中國藥業,2001(2)
[中圖分類號] S8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4-0224-01
在我國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要求臨床獸醫診療人員必須要對各種獸藥藥理、藥性、用法、適應癥、劑量以及毒理等等都進行熟悉,更要明確獸藥使用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和事項,在臨床獸醫診療使用獸藥的時候,必須要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安全方便、廣譜高效、經濟實用的藥物,還要遵循對人體無害這一重要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獸醫臨床診療中的用藥誤區,進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下面,筆者就對獸醫臨床診療中的合理用藥進行探析。
一、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現狀
從事畜牧生產相關工作的人們都會明白,現在人們所使用的獸藥大多數都是西藥,并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毒物以及藥物這二者之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機體內的藥物過量就會使藥物變成毒物,進而對畜禽的機體造成嚴重危害。很多養殖人員以及基層獸醫人員在沒有明確畜禽疫病性質這一情況以及前提下,沒有考慮藥物是不是具有副作用,就盲目為畜禽使用獸藥。這樣不僅僅治不好畜禽的疾病,更加會耽誤畜禽治病的時機。在獸藥診療過程中,還有些獸醫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已經成為了獸藥里面使用最多的藥物,雖然有一些細菌性畜禽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在獸醫臨床診療過程中,很多人都不能夠真正了解細菌類型以及病情,更不能夠考慮對藥物敏感性,如果不能明確這些問題就為畜禽用藥,十分容易造成誤診現象。
二、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措施
因為畜禽等等動物的體重以及種類,或者病癥、輕重以及發病季節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不能夠對病癥進行一概而論,必須要仔細、認真對病癥進行研究以及分析,實施區別對待,根據用藥的特點以及對象來對照癥狀來進行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要更新觀念
人們實施養殖的目標就是為了使畜禽健康成長,多收益,少投入,進而在最大程度上追求利益。所以,要求廣大養殖人員以及獸醫臨床診療人員必須要更新自身的觀念,想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須要將重點放在養殖,而不是治病,將精力要重點放在畜禽的飼養管理方面,多思考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夠減少疾病發生,才能保證畜禽沒有疾病。任何一個畜禽養殖場想要很好控制畜禽的疾病,必須要花費百分之五十的精力去實施環境控制工作,百分之三十的精力來實施畜禽預防工作、畜禽免疫工作以及畜禽保健工作,將百分之二十的精力放在獸藥治療以及預防方面。
2.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要綜合考慮因素
獸醫在為畜禽等動物使用藥物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求獸醫必須要對畜禽的種屬進行區別,動物種屬不同,其對于藥物產生的反應也就不相同,比如說,牛和羊等等反芻動物對于水合氯醛這一種物十分敏感,而生豬則對水合氯醛這一種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第二,要求獸醫必須要適時采用合并用藥的方法,在使用兩種以上藥理相似的藥物時,往往會將藥效增加。第三,獸醫必須要注意重復用藥,在規定的時間里面采用重復用藥的方法,以便能夠保證藥物自身在血液里面具有一定的濃度,進而達到治療這一個目標以及效果。各種磺胺類藥物以及抗生素類藥物同樣如此,比如說,在使用青霉素以后的十二個小時之內重復使用這種藥物,這樣能夠保證血液里面青霉素的濃度,進而達到將革蘭氏陽性菌殺死這一個目標。獸醫臨床診療還要明確配伍禁忌,不同的藥物在不能夠正當配伍的時候,十分容易產生變色、結塊、沉淀以及有毒物質等等,這樣就會將藥物自身治療的價值失去,比如說,青霉素不應該和磺胺類配伍進行使用。獸醫臨床診療還要明確個體差異,畜禽動物個體大小、疾病并發癥以及病程等等因素,會直接對用藥的效果產生影響。比如說,在使用驅蟲藥物的時候,必須要嚴格按照畜禽個體的體重來將用藥量計算好,如果用量太大,十分容易導致畜禽中毒,如果用量太小,通常不會達到驅蟲的效果。以上筆者所提出的因素都是獸醫臨床診療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的因素,只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夠實現獸醫臨床診療的合理用藥。
三、結語
本文中,筆者首先對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現狀進行了探討,接著又從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要更新觀念以及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要綜合考慮因素這兩個方面對獸醫臨床診療中合理用藥措施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參考文獻
[1] 期刊論文 獸醫臨床診療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芻議 - 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2008, 28(2).
【中圖分類號】R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247-02
1前言
消化內科是研究食管、胃、大腸、小腸、肝及胰腺等疾病為主的臨床學科。消化內科不僅疾病種類繁多,其操作也是非常復雜和精細的。正是由于消化內科的繁雜及其常規特性,使其護理過程往往存在著影響安全的風險因素。而這些風險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見,消化內科的安全隱患及其防范對策已被提上議程,并已成為了擺在消化內科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對此,筆者將結合個人經驗,總結歸納出消化內科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分析研究其出現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究相對應的、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2常見的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
鑒于消化內科工作的繁雜性,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常見的安全
隱患及其原因、防范措施。
2. 1跌倒: 跌倒是最常見的安全隱患問題。在消化內科的護理恢復過程中,患者出現跌倒的現象是比較多見的。消化內科患者在護理過程中自身是非常脆弱的,稍微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成跌倒。近年來,消化內科的跌倒案例日益增加,已成為了醫院消化內科的重大安全問題。而患者的跌倒,一方面影響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與安全,另一方面也可能成為患者家庭與醫院產生糾紛的契機。研究表明,導致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患者自身及其家屬的原因。不少消化內科患者沒有全面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聽從醫囑,脫離家屬照看而擅自活動,容易造成跌倒; 伴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患者也會因乏力導致心梗,從而跌倒; 而高齡患者是跌倒的高發人群,高齡患者動作不靈活、動作協調能力較低,極易跌倒。其次,是醫療環境方面的原因。如病床過高、所扶手設計不合理或地板開裂、地板滑濕,也極易造成患者在活動時出現跌倒。此外,暈厥也是導致跌倒的重要因素。消化內科患者如消化道出血、進行洗腸治療后,被要求禁食或以流質進食導致身體虛弱,出現低血壓、出血、肝昏迷等癥狀,以致暈厥、跌倒。再者,患者由于治療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也會造成跌倒,如血管擴張劑等等。最后,便是護理護士的能力欠缺與疏忽。護士的護理能力不足與警惕性不高,使對患者的護理達不到要求。加之,護士護理過程中也會出現一定的疏忽,間接導致患者跌倒。針對跌倒出現的多方面原因,必須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首先,要加強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防范意識。可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適當的健康思想教育,以提高患者自身的安全意識與警惕性,并提高其家屬的重視程度。其次,加強消化內科的管理。一方面,要對醫院環境與設備進行改進,如合理設置床的高度與邊欄、改善患者活動的場所等,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良好的醫療環境。另一方面,要擴大教育宣傳力度,制作相關的安全提示標記牌,從而強化安全管理。再者,要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強化他們的護理技能,確保醫護人員的專業性。從而進一步為患者提供護理與協助的保障。
2. 2用藥錯誤: 可以說,用藥錯誤是極具風險的安全隱患。相對來說,消化內科的用藥是非常復雜的,稍不留意就會造成用藥方面的失誤。如此,也同樣對患者造成生命安全的危害,還會導致醫療糾紛。用藥錯誤可以表現為幾個方面。一是相似藥物的誤用。在消化內科中,有幾種藥物是極相似的,如閃爍液外用試劑、去甲腎口服液與靜脈肝素液,這幾種藥物各有其用途,但卻容易造成混淆誤用。二是醫護人員沒有全面明晰患者的藥物過敏類型,也沒有把用藥的副作用如實告知患者,造成不良反應出現的失誤。三是醫護人員沒有對患者進行正確的用藥指導。如藥物的服用時間、次數與用量、藥物的保存方法、用藥禁食的叮囑等,都可能導致其他不良現象、并發癥的發生。對此,相應的措施是: 首先,將相似藥物加以明顯標簽進行分開放置,以減少出現用藥的失誤。此外,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學習專業的用藥知識,增強謹慎用藥的意識。醫生對患者用藥進行正確指導與叮囑,護士也要按時分發藥物,加強督導用藥,充分了解各種藥物的作用、適應癥及副作用,并將藥物的副作用如實告知患者。
2. 3醫護人員護理隱患: 就消化內科來說,醫護人員方面的因素也可能造成諸多安全風險。如醫護人員對醫療設備的使用與操作不熟練或操作技能低,有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或其他操作無法順利完成。而經驗不足的醫護人員有可能無法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導致治療的延誤。消化內科的患者轉床、調床的機率高,護士如果護理不到位也會導致差錯、遺漏及錯誤用藥的現象,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輕者引發醫療糾紛,給醫護人員以精神壓力及經濟損失,給醫院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及經濟負擔。因此,就醫護人員方面應當從以下方面注意防范。首先,醫護人員在護理時要注意各個環節與細節,小心謹慎,盡可能降低安全風險。其次,加強醫護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專業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把工作的分工細化,提高專業化程度。同時,醫藥與醫用器材設備的定時檢查與科學管理也是必要的。
綜上所述,當前消化內科中出現的隱患是醫護人員疏忽,麻痹,工作不夠細致,專業性差,醫院環境不夠人性化,先進設備了解不夠充分,操作不夠熟練,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唯有對這些安全隱患進行充分評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予持續改進,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對策,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預防這些隱患的發生,從而確保消化內科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來醫學研究的深入發展,使得這種全身用藥方法越來越受到置疑,開創一種腎臟局部用藥新技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為局部用藥可避免或減少免疫抑制劑及免疫細胞毒性藥物的全身分布及由此帶來的副作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早在1990年創新地提出一種腎臟局部用藥治療腎臟疾病的方法--腎囊內藥物注射療法(即腎囊療法)。
所謂腎囊即包繞于腎臟周圍的一層疏松脂肪組織,有一定容積,過去曾有人利用麻醉腎臟被膜進行腎囊封閉療法治療腎絞痛,但此前無人研究藥物注入腎囊后,是否可以進入腎組織,進而發揮藥物作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利用多種動物進行了系列的研究,證明藥物注入腎囊后,腎囊可以作為藥物的貯存場所,使藥物緩慢進入腎組織而發揮其作用。
腎囊療法由于是局部給藥,藥物用量小,腎組織內藥物濃度高且維持時間長,治療針對性強,副作用及合并癥都可明顯減少。與口服及靜脈給藥相比,可大大減少藥物用量及相應的用藥費用(藥物用量僅為前者的16%左右),且減少藥物副作用帶來的額外治療費用。因此,腎囊療法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而且對于廣大患者來說還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00-01
腫瘤病是一種極其難以完全徹底根除的病癥,在目前的醫學水平下,在治療和預防方面都有著很大的難度,腫瘤病人在醫院中,是以中國極其容易獲得醫院感染的群體,一旦獲得醫院感染,腫瘤病患者自身的細胞免疫功能會大大降低,抗病能力大幅度弱化,嚴重的破壞了整個患者的免疫系統,通過臨床實踐證明,腫瘤病人的醫院感染是很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引發的,保證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和來自外部的因素,比如醫院的護理不到位,醫院衛生環境差,藥物使用不合理不科學等,醫院感染,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須引起各部門的重視并采取防治措施。
1醫院感染概述和醫院感染的危害
1.1醫院感染概述。醫院感染是一種獲得性感染,即患者在醫院醫治期間獲得的各種病毒或其他的感染總稱,醫院感染對各種患者都有著嚴重的威脅,尤其是諸如腫瘤病患者那種及其容易被感染的群體,更是需要做好預防管理工作。
1.2醫院感染的危害。
1.2.1腫瘤病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疾病,以目前的醫療衛生水平,治療依然具有很大的難度,一旦發生醫院感染,將會對整個患者的免疫系統造成極大的破壞,大大降低各種治療的效果,對患者的生命造成極大威脅。同時,也極大的加大了整個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延長了患者醫治的周期,同時,難以保證患者安全。這是最大的危害之一。
1.2.2醫院感染既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又很大程度上給整個醫院造成了惡劣的影響。腫瘤病患者發生醫院感染,使得患者的住院時間無限制的被延長,長期占據著醫院有限的床位和醫療設備,大大降低了醫院設備器械的利用效率,同時,醫院長時間難以使得患者康復,使得整個醫院的社會信任度大幅度降低,人們不再信任,影響著整個醫院聲譽和服務水平的提升。
2腫瘤病人醫院感染的誘發因素
腫瘤病人是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我們發現,腫瘤病人的極易感染,有著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原因,比如醫院的公共衛生環境,醫生的操作治療,和護理等多種誘導因素共同聚集而成。筆者以此做出簡單的分析。
2.1腫瘤患者身體的原因。腫瘤病是一種很難治愈的病癥,很多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統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自身的免疫功能完全弱化甚至崩潰,使得自身對各種疾病和病毒的免疫能力很差,及其容易被各種病毒感染,腫瘤病作為一種惡性疾病,患者自然受到各種關注和照顧,大群體的照顧人員,各種外界的人員長時間停留在病房,造成了病房的空氣污濁,細菌滋生,極大的提高了感染的可能性。
2.2用藥不合理。醫護人員在遵循醫囑時候缺乏一定的用藥常識,難以合理規定用藥時間,同時,護理過程沒有向患者講明白一些藥物比如抗生素使用的危害,有時候,單一的藥物也許可以取得短暫的治療效果,但采取多種藥物配合使用時候,則是一種高難度,高危險的方式,不同的藥物組合將會產生不同的藥物效果。
2.3醫院護理管理水平欠缺。醫院感染,消毒、隔離制度執行的不嚴格,一些醫療用品用后不按標準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很可能造成一些細菌的傳播。這些不合理的操作都會引起感染。
3腫瘤病醫院感染的護理預防措施
3.1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預防醫院感染培訓,提高預防意識和能力。醫護人員是整個腫瘤患者醫院感染預防的主體,必須加強對各種預防方法和思想意識的強化,提高時刻預防的意識,從細微處預防的職業素質。
3.2加強對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和績效考核。腫瘤病人的醫院感染和醫院的護理工作密切相關,所有醫護人員一地要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療的思想,本著從病人的切身利益出發的原則,以嚴謹的職業操守,精湛的護理技術,做好護理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嚴格執行每個環節的操作標準,做到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同時,加強對醫院護理人員專業素質考核,使得護理人員的績效與平時的護理細節嚴格連接,大幅度提高醫護人員在緊急護理中獨當一面的能力,堅持無菌操作的護理標準,定期考核考核院感知識的掌握及執行情況是預防醫院感染中人員管理的重要環節。
3.3嚴格執行各種護理規范制度。所有的醫護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種國家或者醫院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對醫院各處和各種器械的消毒防護標準,嚴格控制探望病人的人員數量和時間,隨時保持床位整潔干凈,保持患者室內通風,空氣清新,要嚴格執行消毒滅菌等各種操作標準,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謹慎醫治,科學治療,規范化管理。
3.4提高護士長的素質,發揮其功能。在腫瘤的預防中,各種細節操作都與護士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必須提高護士長的認識和素質,提高護士長的管理水平,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4結束語
腫瘤病是目前我國最難以治療的病癥之一,加強對患者的醫院感染的防治護理,提高護理人員素質,嚴格護理程序,嚴重遵守護理標準,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患者的醫院感染率,有助于病者的康復,有助于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有助于提高整個醫院的聲譽,實現醫院和患者的和諧。
參考文獻
[1]鄭立.黃華蘭,王逸如.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預防控制腫瘤病人醫院感染[期刊論文].《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年12期
作者單位:455000 河南省安陽地區醫院 腎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在小兒泌尿系統疾病中占第2位,我國部分省市、醫院住院患兒統計資料顯示,NS約占泌尿內科疾病患兒的21%~31%[1]。兒童NS好發年齡位3~5歲。此病病程遷延,容易復發,合并癥多,兒童易產生持久的心理問題,發生率可高達30%[2],同時也可能導致家庭功能的改變。因此我科針對NS患兒制定了一系列健康宣教,初見成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90例NS兒童,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311(4.82±1.63)歲。入選標準:符合兒童NS診斷標準;年齡311歲;發病2個月以上;使用激素治療;父母具有一定得讀寫和理解能力;排除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病者。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按照一般的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組運用個體化健康教育
1.2.1 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24 h內完成入院評估,入院初期給患者介紹醫院環境,消除其陌生感,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根據患者不同年齡、生理、心理、兒童教養、社會文化背景等制定出相應的教育方法,責任護士采取一對一宣教方式,反復講解、結合書面形式教育,設置游戲進行互動及角色扮演。
1.2.2 營養治療提倡:①蛋白質:正常量的優質蛋白即每日每公斤體重1 g。②每日每公斤體重供給的熱量不少于126~147 kJ,為減輕高脂血癥,應少進食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動物油脂,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芝麻油及魚油以及富含可溶性纖維素的食物如燕麥、豆類等[2]。③水腫時攝和低鹽飲食(
1.2.3 心理宣教 由于本組患兒多為學齡期兒童,住院時間較長,采用暗示、鼓勵、認同等方法鼓勵患兒堅定意志,克服恐懼和自制力。查房或治療時采用激勵的口氣激發患兒的好勝心和勇氣。護士以誠懇的態度好患兒家長多交流,消除悲觀、焦慮、抑郁情緒。向患兒家長強調他們的心理對孩子的影響,要求他們從內心自我開導,勇敢面對。向患兒及家長進行腎病綜合征知識的講授,給與心理支持和漸進形放松。并安排治愈的患兒現身說法[3]。
1.2.4 后期重點出院指導,特別是安全用藥宣教,強調糖皮質激素規則用藥的安全性,說明突然停藥對病程或預后的不良影響,出院指導單寫清楚患兒用藥劑量及注意事項、休息及復診時間。
1.3 效果評價 采用自行設計的腎病綜合征患兒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調查問卷對出院前各組患兒及家屬進行測試,得分80分以上為掌握,60分80分為部分掌握,60分一下為沒掌握。并采用患兒生存質量表評價出院1月后的生存質量。該表18個指標組成,包括精神、睡眠、家庭理解與配合、心理、日常生活4個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以P
2 結果
2.3 兩組患兒生存質量的比較兩組患兒在出院1個月時,其生存質量總評分幾各因子項得分均較入院時有提高(P
3 討論 腎病綜合征病程較長,為使患兒及家屬能夠重視疾病,需要培養患兒健康心態,減輕患兒心理壓力,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預防各種感染,不隨意停藥或減藥,不擅自改變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個體化健康教育確保了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保證了施教人員對患兒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規范而又針對性的健康宣教。系統全面地掌握其各項資料,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突況,與患兒建立良好的治療性關系,提高患患兒假家屬對護士的信任度和對治療的主動性、依從性,從而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4],提高了腎病患兒的生存質量,同時也推動了專科護理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丁潔.腎病綜合征診治策略腎病綜合征診斷進展.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6):401403.
大量的臨床研究顯示:二甲雙胍是安全的,但是它仍然存在不良反應,需要臨床醫師和藥師掌握和注意。平時服用時主要注意:
1.小劑量開始用藥。開始時每次0.5克,每日1次,以后可根據需要每周遞增0.5克,最大不能超過每日2克,這樣可以使胃腸道慢慢適應。有必要時可以考慮聯合應用其他降糖藥。
【中圖分類號】R7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412-01
肝豆狀核變性(HLD),又稱Wilson病,是一種遺傳性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節為主的腦部變性疾病。兒童、青少年期起病,也可有少數推遲至成年發病,歐美國家較為罕見,我國較多見。臨床多表現為精神癥狀、肝功能損害、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環(K-F環)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35歲,平均年齡22歲。診斷符合肝豆狀核變性診斷標準。
1.2方法和結果 按照《肝豆狀核變性治療指南》,28例病人均給予青霉胺驅銅及使用硫酸鋅等促進銅排泄的藥物治療,通過給予低酮飲食,用藥物增加酮的排泄和減少酮的吸收,并且進行系統的臨床護理。全部患者均好轉出院
2護理
2.1一般護理 選擇安靜、整潔的病室。病室內、走廊及衛生間設置扶手,方便患者扶住行走;病室地面清潔、平坦;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患者觸手可及的位置;患者下床活動時,專人陪伴,確?;颊甙踩?。疾病早期,未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如患者正在上學,應指導家屬及學校相互溝通,隨時監測患者生活狀態及是否出現病情變化[1]。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害表現時,指導患者臥床休息,選擇舒適、安靜的病房。出現神經及精神癥狀時,應專人護理,佩戴腕帶,必要時在家屬的同意下使用約束帶,保證患者安全,滿足患者生活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屬飲食治療的原則與意義,指導患者避免食用含銅量多的食物。低銅、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易消化飲食。限制攝入可以減少銅在肝臟中的沉積,減慢和減輕肝細胞的損害程度。避免食用含銅多的食物:如豌豆、蠶豆、玉米、堅果類、蕈類、軟體動物類(魷魚、牡蠣、烏賊)、貝殼類、螺類、甲殼類動物、各種動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等。避免使用銅制食具和炊具。
2.2病情觀察護理 監測患者尿銅及血清電解質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遵照醫囑給予對癥處置。監測患者是否出現肝損害表現,如黃疸、肝脾增大、腹水甚至意識障礙;是否有眼部變化,如K-F環(銅在角膜彈力層沉積產生的角膜色素環)。觀察患者是否出現牙齦出血、皮下出血甚至鼻腔及消化道出血等,如出現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2]。患者多是青少年起病,病因多為遺傳,因此可能在一個家族中會有多人患病,患者容易產生很大壓力,出現自卑心理,與人溝通減少等。護士應擔當傾聽者的角色,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同時在此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3用藥指導 指導患者及家屬遵醫囑服藥,并告知藥物不良反應與服藥注意事項。服用D-青霉胺治療前要做青霉素皮試,皮膚陰性者方可使用。當出現發熱、皮疹、血白細胞減少等過敏反應時,告訴醫師暫時停藥;少數患者服藥早期可出現癥狀加重,尤其是神經系統癥狀,繼續服藥可逐漸改善。D-青霉胺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皮膚變脆易損傷;長期服用可出現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腎病、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宜同時補充維生素B6,避免并發視神經炎。使用二巰丙醇治療時,易導致局部疼痛、硬結或膿腫,應注意深部肌內注射。
2.4晚期患者的生活護理 多巡視患者,主動了解患者的需要,協助做好日常生活護理。對于肢體抖動厲害,步行不穩或精神智能障礙者,要加強防護,確保安全。避免單獨行走或外出,防止燙傷、跌傷或走失。協助進食、洗漱、大小便料理、口腔、皮膚護理以及個人修飾。
2.5社會指導 協助病人獲得社會支持:護理人員應幫助病人認清現有的人際資源,并擴大其社會交往的范圍,使病人的情緒需求獲得更多的滿足機會,同時協助病人及家庭維持正常的角色行為。家庭是病人最主要的社會支持系統,它既可以幫助病人緩解壓力,也可能是造成或加重病人壓力的根源。護理人員應協助分析病人可能的家庭困擾,確認正向的人際關系,并對存在的困擾進行分析,尋求解決方法,如家庭治療或夫妻治療等。還可鼓勵病人發展新的社會支持系統,如加入群體互助團體、成人教育班、社區活動或特殊的興趣團體等,以便讓病人發現別人有和自己同樣的問題,而減少寂寞及孤獨感,并增加情緒上的支持。根據病人的特點,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并根據病人的知識領域而逐漸給予更多的信息,以提高病人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和可能的預后,消除焦慮、緊張、抑郁心境或擔心。協助病人了解身心健康與生活事件、個性特點、應對方式及社會家庭環境之問的關系,為防止疾病復發做好心理準備。同時,應指導家屬配合治療護理,做好病人出院后的家庭治療護理,防止復發。家庭功能護理:應著重消除家庭應激源,改善不良的家庭關系,化解家庭矛盾[3]。但要注意的是,必須在充分實施上述各項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方可進行家庭功能護理,目的是保證有一個較為持久的良好預后。
3討論
限制銅的攝入,給予低銅飲食和避免使用含銅的餐具和炊具,避免使用含銅藥物。按醫囑長期不間斷正確服藥,并定期檢測尿銅和化驗肝、腎功能。保持平衡心態,避免焦慮、悲觀等不良心理;生活有規律,堅持適量運動和鍛煉。注意安全,防止受傷和走失。
參考文獻
4大作用,讓呼吸道通氣順暢
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 龍啟才
人體氣道關,βM齊把關,β松,氣就順,M收,氣就緊。
人體的氣道有兩個開關,由β2受體和M受體分別掌管。β2受體掌管氣道松弛,氣道松弛,氣就順;M受體掌管氣道收縮,氣道收縮,氣就緊。當哮喘發作時,設法把掌管氣道松弛的開關打開,就能緩解哮喘。打開開關需要有鑰匙,能把這個開關打開的鑰匙就是以沙丁胺醇為代表的一類藥,這類藥就是所謂的β2受體激動劑。
現在普遍認為,支氣管哮喘是特定因素刺激下引起的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反應。沙丁胺醇正好能針對支氣管哮喘的病理生理特點,起到讓氣道輕松的作用。
沙丁胺醇4大作用
松弛氣道平滑肌,解除支氣管痙攣;
抑制氣道炎性反應;
增加氣道黏膜纖毛清除能力,增加氣道排痰作用;
改善呼吸肌收縮力和心血管動力,降低肺動脈高壓。
所以,以沙丁胺醇為主要成分的平喘劑可用于慢性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的維持治療,緩解急性支氣管痙孿和預防運動誘發的哮喘。
不良反應源自不規范用藥
上海長海醫院呼吸內科教授 劉忠令
張嫣是一個哮喘老病號,但她拒絕接受激素和用萬托林維持治療,理由很簡單:都說激素副作用大,還是不用為妙;而一發作就噴萬托林,長久下去,一定也會形成依賴性。結果,她的病是越來越重,每次發作,不住上幾天院,是好不了的。
高陽也是一個哮喘“老病號”。不光在秋冬季容易發病,平日里接觸了一些刺激物也會發病,比如花粉、海鮮,經常突然發病。但是由于怕麻煩,他不去醫院就診,自行通過“加大劑量”來控制哮喘。這樣,堅持了快5年。最近1年來,他發現,每次控制發作需要吸的次數是越來越多。他很納悶:難道自己對沙丁胺醇已經形成依賴了嗎?
沙丁胺醇是一種強力支氣管擴張劑,其作用主要針對附著在支氣管黏膜上的β2受體,是具有高度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實際上,遵守醫囑、吸入常規劑量的沙丁胺醇是不會出現如茶堿類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的,如面色蒼白、頭痛、心悸、心律失常、血壓增高和嘔吐等。但是,由于生活中有不少患者經常不規范用藥,所以,臨床已經發現一些副作用,少數人還出現“依賴性”。
由于β2受體分布于骨骼肌、心臟、子宮等,故應用沙丁胺醇可能出現骨骼肌震顫,但連續用藥后耐受性增加可使震顫減輕或消失。
偶爾也可看到心動過速,大多不嚴重,少數不能堅持用藥者可減少用量或改用其它藥物。
可抑制子宮肌肉收縮,引起難產。
該藥可參與糖、脂肪代謝的調節,故糖尿病、甲亢患者慎用。
該藥可影響電解質平衡,如產生輕度低血鉀,長期應用者應即時監測血鉀等電解質。
少數患者長期使用該藥后出現平喘效果降低及耐藥性現象,應引起重視。
近年來發現,部分哮喘患者由于不規范用藥,盲目無限量增加平喘劑的吸量,已經表現出對沙丁胺醇的“依賴性”和出現副作用。
哮喘急性發作時,需要每天不斷增加藥物的吸入量和吸入次數,才能控制病情時,多提示哮喘加重。這時不能只通過單純加大沙丁胺醇的吸入量來應對,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遵循GINA(哮喘防治的全球創議)階梯治療方案(詳見2005年第1期《名醫談病》――編者注),將治療從過去的僅重視急性發作期的解痙平喘轉到兼治氣道炎癥上,即長期吸入激素、必要時配以沙丁胺醇類藥物。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哮喘患者對沙丁胺醇類藥物出現“依賴性”。
相關鏈接
沙丁胺醇新戰將
――左旋沙丁胺醇
人都有一雙手,把左手和右手攤開,兩只手的手指排列相同但方向相反。如果把右手比作沙丁胺醇,把左手比作沙丁胺醇在鏡子里照出來的一個鏡像,這就是新投放市場的左旋沙丁胺醇。左旋沙丁胺醇具有更高的療效,舒張支氣管的作用時間較長,不良反應較少。
3種劑型明白選用
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 龍啟才
沙丁胺醇首先由英國的一家制藥公司在1969年研發并投放市場,以喘樂寧(Ventolin)為商品名在德國和法國上市,并在以后長達36年的時間里,成為臨床上治療哮喘的一線藥物?!吨袊幍洹?995年版開始收載了該藥的原料藥、片劑、膠囊劑及注射劑。此外,我國還將其列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經過40余年的研究和開發,沙丁胺醇在劑型改進和涉及到療效的異構體兩方面有了很大進展。
劑型改造主要是為了讓沙丁胺醇的起效快,作用時間長,不良反應少,讓氣道更輕松。目前除了片劑、膠囊劑及注射劑以外,還有氣霧劑、干粉劑、緩釋劑、皮膚外用和給藥栓劑等劑型。皮膚外用和給藥劑型的優點是避免了沙丁胺醇在口服吸收過程中被胃、腸、肝破壞,但目前較少用。主要常用以下3種。
注射劑
特點:作用快。
維持時間:
不良反應:
使用范圍:只限于用在急性發作和哮喘持續狀態,在家庭不宜應用。
吸入給藥制劑 (包括氣霧劑、粉霧劑和吸入劑)
特點:作用迅速,療效顯著,使用方便,用藥量小。
維持時間:
不良反應:
適用范圍:適用于輕、中度哮喘患者哮喘急性發作。
口服制劑(分為速釋和緩釋兩種)
速釋劑以普通片劑和膠囊劑多見。
特點:攜帶、使用方便,起效稍慢。
維持時間:
不良反應:
適用范圍:適用于輕、中度哮喘患者。
(沙丁胺醇速釋劑在人體內只能維持4小時,由于哮喘易在夜間發作,患者須起床服藥,這給患者帶來很大的不便。為更好地控制哮喘的發作及減輕藥物在體內波動所引起的不良反應,人們開發了沙丁胺醇的緩釋制劑。緩釋劑以片劑多見,能持續12小時有規則地在體內釋放,藥效維持時間長,并可降低藥物濃度波動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綜合評定:以上3種劑型是沙丁胺醇臨床常用劑型。它們各有優劣。比較起來吸入給藥制劑能更有效地防止氣道病理性損害,同時這種給藥方式使藥物作用在維持時間方面優于靜脈注射給藥,在起效時間方面又優于口服給藥。但由于吸入給藥藥效維持時間較短(不超過6小時),不方便夜間或清晨哮喘突然發作的患者使用。所以,易在夜間發作的哮喘患者,可以選用藥效維持時間長的沙丁胺醇緩釋片。
沙丁胺醇氣霧劑目前在臨床應用較多,因為它攜帶方便,起效快,成為控制哮喘(喘息)急性發作的常用藥。但是由于目前很多人對該藥認識不清,造成不規范用藥。下文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正確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
沙丁胺醇氣霧劑使用指南
上海長海醫院呼吸內科教授 劉忠令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兒科教授 史源
哮喘患者在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同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掌握正確的使用時機和方法
沙丁胺醇氣霧劑主要用于輕、中度哮喘患者哮喘急性發作時。方法是在使用前先充分搖勻藥液,將接口端放入雙唇間,在深吸氣開始的同時按壓氣霧器頂部,使其噴藥,隨吸氣將藥粒深深吸入,吸完后盡可能屏住呼吸數秒鐘(最好是10秒),隨后再呼吸。每次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1~2噴(0.1毫克~0.2毫克),每日3~4次。如果用藥間隙發生咳、喘,可以臨時補吸2噴。
緩解期不宜使用
在沒有咳、喘表現的臨床緩解期的哮喘患者,不主張繼續使用該藥。對于部分頑固性哮喘患者,在緩解期的初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繼續使用一段時間沙丁胺醇氣霧劑,以便達到滿意的療效。此時,沙丁胺醇的每次用量和每天吸入次數都可以適當減少。
預防用藥要有針對性
有患者在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時,喜歡擅自將其用于預防用藥。這是不正確的。沙丁胺醇氣霧劑只有在某些特定情況或人群中,才能作為預防用藥。比如運動性哮喘患者,他們在經過一定量活動后,通常會出現急性短暫的小氣道狹窄,表現為哮喘發作,大多數在休息后可自行緩解。因此,此類患者在運動前可預先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以預防或減輕哮喘發作。近來有研究發現吸入沙丁胺醇能預防由于蜂窩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所引起的哮喘發作。
不能無限量增加劑量
哮喘急性發作患者,如果在常規劑量(每次2噴,每日3~4次)仍未達到滿意控制,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增加吸入劑量和次數,如每次吸入3~4噴,每天4~6次。效果不明顯者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分析未能控制的原因,聯合加用其他有效藥物。
兒童哮喘患者使用須知
推薦劑型:氣霧劑。
氣霧吸入,每次1~2噴,必要時每4小時重復1次,但24小時內不宜超過6~8次。
兒童使用方法:由于小兒通常不能以高速氣流來吸藥,亦不會屏氣,無法配合,使只有9%~10%的藥物到達支氣管,不能達到預期療效。為此,可以在氣霧器的口器上接一個貯霧罐,以改善藥物的遞送,使氣霧劑在貯霧罐中保持懸浮狀態25~30秒,隨患兒持續地吸氣和呼氣,進入呼吸道。經檢測加用貯霧罐,可增加12%~15%藥物到支氣管內。如果沒有貯霧罐,可以將一次性紙杯杯底挖個小洞,以代替貯霧罐。
不推薦長期使用。
警惕孩子出現肌肉震顫,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不良反應嚴重時,應考慮停藥。
老年哮喘患者使用須知
推薦劑型:氣霧劑。
氣霧吸入常規是每次1~2掀,必要時每4小時重復一次,但24小時內不宜超過6~8次。
合并有心臟病時,該藥不能與β受體拮抗劑合用,如心得安、倍他樂克等。
對于伴有冠心病、高血壓、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的老年哮喘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使用。用藥期間加強對心率、心律、血壓等進行觀察,以便及時處理,防止意外。
孕婦哮喘患者使用須知
孕婦在妊娠期間可以使用沙丁胺醇;但分娩時不能使用沙丁胺醇類藥物。
推薦劑型:氣霧劑。
氣霧吸入,每次2噴,4~6小時1次,但24小時內不宜超過6~8次。
哮喘控制后可停用或改為必要時使用。
對胎兒影響小,可完全恢復。
大劑量使用有導致畸胎可能。
用藥答疑
問:為什么兒童推薦使用氣霧劑?
史教授:沙丁胺醇在兒童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肌肉震顫,多發于四肢和面頸部骨骼肌。輕者感到不舒服,重者可影響生活和學習??诜扯“反汲霈F不良反應比較常見,約有30%患兒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震顫。另外,由于口服要在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水平時方能發揮作用,這對心臟有一定不良影響。因此,推薦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
問:兒童使用沙丁胺醇除了造成肌肉震顫以外,還有哪些副作用?
史教授:極少數患兒可有惡心、頭痛、臉潮紅、心悸等。過量應用時或與糖皮質激素合用時,有可能引起低血鉀癥,從而導致心律失常。必要時應補充鉀鹽(如口服氯化鉀)。有嚴重副作用時應停用。
問:使用沙丁胺醇時需要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嗎?
史教授:沙丁胺醇的安全性遠較異丙腎上腺素與氨茶堿等其他控制哮喘的藥物為好。用藥過程中不須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問:為什么妊娠時可以使用沙丁胺醇,而分娩時不能使用?
劉教授:因為分娩時使用沙丁胺醇可抑制子宮收縮,影響孕婦分娩,造成難產,故孕婦哮喘患者應在分娩前停用該藥。
問:孕婦使用沙丁胺醇對胎兒有何影響?
劉教授:孕婦使用沙丁胺醇類藥物,可能引起胎兒心動過速、低血壓和肌肉震顫,但為時較短,并且可完全恢復,所以不必緊張。
專家簡介
龍啟才 教授。現任中山醫科大學臨床藥理基地副主任。長期從事藥理學和臨床藥理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承擔和參與多項省級以上科研課題,數十篇,曾獲省級教學研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