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08: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二語文教學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實效 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于對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這些都有利于課堂質量和課堂效率的提高,只有實施精彩的教學,才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筆者積極學習和總結經驗,并加以實踐,總結了幾點觀點供大家分享。
一、鼓勵學生挑戰質疑,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布魯巴克曾說過:最精湛教學藝術,所遵循的準則就是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因此,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敢于挑戰權威,釋疑解難,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思維。例如,在學習《春》這一課時,作者有意將原本做定語的修飾詞放在被修飾對象的后面,這樣一來,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學生難免會產生質疑,這時教師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學生從語言規律上進行分析,經過思考,學生會明白,這時作者在強調春的特征,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求異的本質就是創新,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堅持“教學相長”“藏息相輔”的教學特點,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二、通過生活實踐活動,加強學生語文素養
課堂教學是有限的,要想更大程度地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就要走出課堂,參與實踐。教師要活化語文教學方法,安排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來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學習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加強對語文的感悟,提高學習興趣,提高感知理解能力。生活化的語文活動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如讓學生聲情并茂朗讀文章,加強對文章的感悟和理解將課文故事情節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親身演繹,角色轉換,站在文中角色的位置看待問題,通過現場演繹體會文章的意境,辯論大賽提高學生口才和思維應變能力,同時還可以開展讀書大會,隨后進行讀書心得展示,加強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也可以進行語法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熟練掌握。例如《皇帝的新裝》一課,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聽過或讀過這篇童話,對其內容比較熟悉,所以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研究各個人物的性格,為上臺表演作好準備,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就會馬不停蹄地作準備,爭相上臺表演。參與表演的學生親自做課文中的“事”,說課文中的“話”;旁觀的學生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可以熟練掌握教學內容,連教學難點“為什么連一個小孩都能看破的騙局卻能騙倒皇帝和老大臣”也會迎刃而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體會表演的藝術性。
三、挖掘情感因素,促進德育教學開展
古人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闭f教不能憑空而論,道德倫理從來不是抽象存在的,而是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具體情感密切相關。語文教材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載體,同時也是開展德育工作的平臺,教師要仔細挖掘文章的情感的因素,與學生的情感發生碰撞。傳統語文教學往往只重視對字詞的學習和文章結構的分析,但卻忽視了語文對人文的渲染和情操的陶冶,語文應該是滲透德育思想的重要工具,它是豐富學生的情感思想,培養學生品質道德,提升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引領者。例如在《岳陽樓記》這篇文章中,這篇文章最寶貴的不是字詞應用的精妙,也是不結構的應用技巧,而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品質和思想境界,這才是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這種胸懷天下的胸襟和謙讓的品質正是現代學生所欠缺的,所以傳達文章精神所在正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再比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的過程中,我會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讀出文章蘊含的美好意境和情感思想,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經歷,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四、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高獨立意識
課后練習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同時布置課后作業是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和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針對性地設置課后練習和作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完成作業,這不僅是一個鞏固強化知識的過程,更是學以致用的過程,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是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體現。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分層作業,讓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自主學習,這樣一來,才能保證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讓學生們學有所得,內化知識,強化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提高他們獨立意識。
總而言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施精彩而又實效的語文教學,推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進程,需要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探索實踐,提高自身內在職業水平,創新教學理念,加強與學生交流互動,掌握學生的發展狀況,結合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楊春茂,韓軍.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于漪.我和語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