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0 16:09: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施肥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施肥技術論文

篇(1)

 

1、各年生人參的需肥量。人參是五加科人參屬半陰性植物,需光量在15—25%之間。葉面積小,光合作用能力弱,生長量小,需肥量低。但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需肥量也再增加。據有人測定:一年生人參每株需氮8.4毫克、磷2.9毫克、鉀11.6毫克,合計22.9毫克。2年生人參需氮磷鉀量是1年生的4—5倍,3年生是2年生的2.5—3.5倍,4年生是3年生的2.5—3.5倍,5年生是4年生的1.2—1.5倍,6年生是5年生的1.2—1.5倍。

根據各年生人參每株的需肥量、畝保苗數,可計算出各年生人參每畝的需肥量,再根據測土結果計算出每畝含速效性氮磷鉀的數量,就可進行配方施肥。做到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達到平衡施肥。例:計算人參育苗1—2年生每畝需施氮肥多少千克。按每簾長10米,寬1.2米,株行4×8厘米,每簾苗數3750株,每畝坡地25簾,平地30簾。按平地計算農業論文,3750株×30=112500株。每株1—2年生人參需氮8.4+(8.4×5)=50毫克。每畝需氮50毫克∕株×112500株=5.6千克。測土結果60毫克∕千克,每畝耕層土150000千克,每畝含速效性氮60毫克∕千克×150000千克=9千克,利用率為30%,9千克×30%=2.7千克。5.6千克-2.7千克=2.9千克,2.9千克就是要從施肥中吸收利用的。施純氮數量的30%是2.7千克,施純氮數量是2.7千克÷30%=9.7千克,按尿素計算,含氮量46%,施尿素數量是9.7千克÷46%=21千克,需施尿素21千克。

2、人參對各種養分的吸收比例。有人測定:人參植株中含有27種以上的大量和微量元素,其中碳、氫、氧是構成有機物質的主要元素,占95%,主要來源于空氣和水。其他元素占5%,氮、磷、鉀、鈣、鎂、硫含量較高,主要來源土壤和肥料中。在施肥過程中除氮、磷、鉀外,不能忽視鈣、鎂、硫的作用。在氮、磷、鉀三要素中,人參需要的比例是4: 1: 7,而西洋參需要的比例是8: 1:3.,人參需要的鉀多,西洋參需要的氮多。施肥的比例不能等同。

3、人參需肥特點。前期:人參出苗到展葉期。所需養分主要由參根自體供給,從土壤中吸收的很少,早期施肥應以葉面肥為主。中期:人參開花到紅果期論文格式范文。人參對氮、磷、鉀的吸收進入高峰期,對氮的吸收量最大,磷最小。所以要施足底肥,合理追肥,保證氮肥的供應能力,確保人參營養體的生長。后期:紅果后期到收獲前。是參根膨大增重期,對鉀的吸收量最大,氮最小。這一時期應注意施用鉀肥和磷肥,促進光合產物向根輸送。

二、人參施肥技術

1、施肥種類。適宜于人參生長發育的肥料首選有機肥,如腐熟的豬糞、鹿糞、餅肥、蘇子、骨粉、草木灰等。即能改善土壤結構,創造適宜人參生長的土壤環境,又能緩慢釋放營養元素供人參生長。其次是生物肥,如5406、新型人參復混肥等。新型人參復混肥是一種養分齊全,配比合理,安全有效肥料,即含有生物菌劑和餅肥,還含有氮、磷、鉀、鈣、鎂、硫人參所需6大元素,能抑制有害菌,活躍有益菌,促進參根、參須發育。最后是無機肥農業論文,如磷酸二銨、硫酸鉀、過石、尿素、鈣鎂磷肥等。要按配方施肥量施入,過少滿足不了人參需要,過多造成養分損失,鹽類濃度過高,至使人參燒須、爛貨。

篇(2)

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應根據肥料養分狀況和各種蔬菜品種的需肥特性,科學合理的施肥。在施肥種類上應以有機肥為主,其它肥料為輔。在施肥方法上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在肥料成分上以多元素復合肥為主,以單元素肥料為輔。

1.化肥。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原則上限制施用化肥,如生產過程中確實需要,可有限量的施用部分化肥,但應該注意:一是盡量少用硝態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每666.7m2應控制施用標準氮素化25kg左右。三是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有機氮與無機氮的比例為1:2為宜。四是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一個月進行。

2.有機肥。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應大力提倡施用有機肥,一般常用的有機肥主要有兩種:一是液體人糞尿。二是固體有機肥。但應指出,所有固體有機肥在施用前都應加入發酵劑經過高溫堆制發酵后方可使用。從事無公害蔬菜生產應大力提倡施用高溫堆肥。

3.生物菌肥。生物菌肥一般由多功能復合菌體和工農業生產中含氮、碳的有機廢棄物經發酵配制而成的,主要依靠微生物的新陳代謝活動發揮其肥效,具有有機肥的長效性和化肥的速效特性。此外,生物菌肥對減少蔬菜中硝酸鹽含量改善蔬菜品質有明顯的效果,同時能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加團粒結構。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應積極推廣使用。

二、無公害蔬菜生產施用肥料的種類

1.化學肥料。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鉀肥、鈣鎂磷肥、礦物鉀肥、過磷酸鈣等。2.農家肥料。堆肥、漚肥、廄肥、氣肥、餅肥、作物秸稈、綠肥等。3.生物肥料。腐殖酸類、固氮菌肥,磷細菌肥、硅酸鹽細菌肥、復合微生物肥等。4.微量元素肥料,以銅、鐵、硼、鋅、錳、鉬等微量元素及其它有益元素為主配制的肥料。5.其它肥料骨粉、氨基酸殘渣、家畜加工廢料等。超級秘書網

三、科學合理施肥

1.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基本施肥技術,就是綜合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適宜比例和同量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

篇(3)

西瓜是我國北方主要的水果類瓜菜,種植面積大,產量高。西瓜科學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低消耗高效益,保持優良品種優質高效特性,培肥土壤,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西瓜質量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合理施肥對西瓜質量和產量影響較大。現將北方大棚小蘭西瓜施肥技術介紹如下。

1小蘭西瓜需肥特性

根據試驗觀察,小蘭西瓜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基本與植株干物量的增長相平衡,即生長發育前期吸收氮、磷、鉀的量較小,坐果后急劇增加。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一般氮、磷、鉀三者的比例為3∶1∶4。

不同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的吸收是:氮的吸收極早,至伸蔓期增加迅速,果實膨大期達吸收高峰;鉀的吸收前期較少,在果實膨大期吸收量急劇上升;磷的吸收初期較高,高峰出現較早,在伸蔓期趨于平穩,果實膨大期明顯降低。西瓜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有2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即營養的臨界期和營養的最大效率期,這2個時期如能充分供給養分,西瓜產量會明顯提高。

每生產100kg西瓜約需吸收氮0.19kg、磷0.092kg、鉀0.136kg,可見其需肥量較多。一般來說,足量的氮肥是西瓜高產的基礎;充足的磷肥有利于發根,可以促進植株生長發育,促進花芽分化,使其早開花,早坐瓜、早成熟;鉀是植物體中多種酶的催化劑,能促進光合作用、蛋白質的合成、糖分的增加、提高瓜的質量等。

2施肥量的確定

生產上氮、磷、鉀的施用比例一般為N∶P2O5∶K2O=1∶0.3~0.5∶0.8~1,肥料用量的確定,既可進行田間試驗摸索合理用量,也可以通過試驗摸清單位產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有關施肥參數后,產前測定土壤養分含量,通過養分平衡法肥料施用量計算公式計算施肥量。對我地近年來進行的有關西瓜肥料試驗匯總分析,西瓜單產37.5~45.0t/hm2的田塊,其化肥施用量一般為N300~345kg/hm2、P2O590~135kg/hm2、K2O240~300kg/hm2。

3施肥方法

3.1施足基肥

西瓜田塊基肥一般施有機肥15.0~22.5t/hm2、鈣鎂磷肥600~750kg/hm2、尿素75kg/hm2、氯化鉀120~150kg/hm2。以溝施為宜,也可施于瓜畦上,后翻入土中。

(1)增施有機肥料。最好施用纖維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機肥,可大大增強土壤的養分緩沖能力,防止鹽類積聚,延緩土壤鹽漬化過程。

(2)加深土壤的耕翻。由于保護地土壤的鹽類積聚呈表聚型,在蔬菜收獲后,進行深翻,把富含鹽類的表土翻到下層,把含鹽相對較少的下層土壤翻到上面,可以大大減輕鹽害。

(3)基肥深施。最好將化肥與有機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耕翻。追肥一般很難深施,故應嚴格控制每次施肥量,要增加追肥次數,以滿足西瓜對養分的需求,不可一次施肥過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濃度升高。

3.2巧施苗肥

西瓜幼苗期,土壤中需有足夠的速效肥料,以保證幼苗正常生長的需要。一般來說,在基肥中已經施入了部分化肥的地塊,只要苗期不出現缺肥癥狀,可不追肥。若基肥中施入的化肥較少,或未配有化肥的地塊,應適量巧追苗肥,以促進幼苗的正常生長發育。施肥時間以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為宜,或在澆催苗水之前,追施尿素60~75kg/hm2。苗期追肥切忌過多、距根部過近,以免燒根造成僵苗。

3.3足追伸蔓肥

西瓜瓜蔓伸長以后,應在澆催蔓水之前施促蔓肥。由于伸蔓后不久瓜蔓即爬滿畦面,不宜再進行中耕施肥。因此,大部分肥料要在此時施下。一般追施三元復合肥300~375kg/hm2、尿素300~375kg/hm2、硫酸鉀150~180kg/hm2。以溝施為宜,但開溝不宜太近瓜株,以免傷根,施肥后蓋土。

3.4酌施坐瓜肥

西瓜開花前后是坐瓜的關鍵時期,為了確保西瓜植株能夠正常坐瓜,一般不要追肥。但在幼瓜長到鴨蛋大小時,西瓜進入吸肥高峰期。此期若缺肥不僅影響瓜的膨大,而且會造成后期脫肥,使植株早衰,既降低西瓜產量,又影響瓜的品質。所以要酌施坐瓜肥,一般可用高濃度復合肥75~150kg/hm2對水淋施。

3.5后期適當噴施葉面肥

篇(4)

近年來生產實踐已經證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技術措施。筆者闡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1化肥深施技術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機或在鏵式犁和水田耕整機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裝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時將化肥深施到土層中。

1.2播種同時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裝置的機引播種機,同步完成施肥、播種、覆蓋、鎮壓等作業,將化肥施在種子下方或側下方,肥與種子之間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離層,避免化肥燒傷種子。

1.3深施追肥在農作物生長中期,使用機械、半機械化中耕施肥機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化肥深施技術的優點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減少化肥的損失和浪費,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蹤試驗證明,碳酸氫銨、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層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別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對提高115%和35%。大面積應用化肥深施機械化技術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鉀等肥深施還可以減少風蝕的損失,促進作物吸收和延長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產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發育,增強作物吸收養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長,從而提高作物產量。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麥、玉米能增產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產75~120kg/hm2,大豆可增產225~375kg/hm2,平均增產幅度在5%~15%。

3化肥深施技術的實施要點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盡可能縮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時間,尤其對碳酸氫銨等在空氣中易揮發的化肥,要做到隨撒肥隨耕翻深埋入土,此種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裝撒肥裝置,也可使用專用撒肥機,肥帶寬基本同后邊犁耕幅相當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業要求:化肥撒施均勻,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農藝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無可見的顆粒。

3.1.2邊耕翻邊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業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揮發損失,一般可對現有耕翻犁進行改造,增加排肥裝置,通常將排肥導管安裝在犁鏵后面,隨著犁鏵翻垡將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溝底(根據當地農藝要求的底肥深淺調整),然后犁鏵翻垡覆蓋,達到深施肥的目的,許多地方習慣稱此法為犁溝施肥。邊耕翻邊施底肥作業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帶寬度3~5cm,排肥均勻連續,無明顯斷條,施肥量滿足作物栽培的農藝要求。

3.2種肥深施種肥須在播種的同時深施,可通過在播種機上安裝肥箱和排肥裝置來完成。對機具的要求是不僅能較嚴格地按農藝要求保證肥、種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種、肥間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離層,既滿足作物苗期生長對營養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種混合出現的燒種、燒苗現象。應用該項技術對田塊土壤處理要求較高,應保證土壤耕深一致,無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虛實得當。按施肥和種子的位置,有側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稱肥、種分層)兩種形式。其技術要求如下:

3.2.1側位深施種肥。肥施于種子的側下方,小麥種肥一般在種子的側、下方各2.5~4cm,玉米種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帶寬度宜在3cm以上,肥條均勻連續,無明顯斷條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種肥。種肥施于種床正下方,肥層同種子之間土壤隔離層在3cm以上,并要種、肥深淺一致,肥條均勻連續,肥帶寬度略大于播種寬度。要注意,在播種的同時將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據肥料品種、施用量等,決定種與肥的距離;防止種、肥過近造成燒種燒苗。3.3追肥深施按農藝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業機具,一機完成開溝、排肥、覆土和鎮壓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業,相對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顯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業效率,追肥機具要有良好的行間通過性能,對作物后期生長無明顯不利影響(如傷根、傷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點為基準)應為6~10cm。追肥部位應在作物株行兩側的10~20cm之間(視作物品種定),肥帶寬度大于3cm,無明顯斷條,施肥后覆蓋嚴密。

參考文獻

[1]何立德,馬漢平,鄭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對產量的影響[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產效應[J].農技服務,2007,24(7):48.

篇(5)

(二)書籍設計的前提——消費者。當今設計作品在市場中華麗商業價值時,就需要面臨經濟效益、生產工藝、制作成本等必然的問題。書的使用價值固然是書籍最本質核發的價值,但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僅滿足于書籍的使用價值是不能深切打動消費者的。在眾多的書籍中,如何使一本書具有自己的個性而與眾不同就顯得非常重要。設計師在設計書籍時首先要考慮消費者的消費心理。

二、現代都市生活與書籍設計

正如庸所說的“男人、女人之外,上班族是人類的第三大族群!”,都市上班族內心的壓迫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存在,外表光鮮的寫字樓對上班族有一種無形的壓力,驅使著上班族以一種一致性很高的生活方式方法生活,這個群體的同質性遠遠大于差異性。作為設計者,要以第敏感的眼光觀察都市上班族的生活,抓住這個族群的生活共性特點才能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書籍。

(一)生活方式與藝術設計。人們的生活方式決定著設計,具體到都市文學類書籍來說,其設計是和生活在都市的人密切相關的。在書籍裝幀藝術中,每一位設計師都應該考慮到實用與審美功能相結合的設計原則。作品《包豪斯》一書的設計,從策劃、立意到書籍形式、版式、開本及翻閱方式的獨特設計,都是圍繞著表現包豪斯的實用精神、功能性至上又不失設計美感的原則與宗旨來進行策劃設計的。

(二)人性化設計。設計是滿足人需要的設計,是為人的設計。設計藝術起到了人與物和諧親近的橋梁。如《漫話旗袍》一書的函套設計,提取了服飾本身的各種元素并將這些元素應用到書籍的函套設計中。以“旗袍”的領口、花扣、開衩等局部結構形態為設計元素應用到書的函套設計中,希望整個書的函套擬人化,將衣裝的概念直接直觀地融入到書中,設計意圖明確,傳達力很強,更受大家喜歡。再如《藏地牛皮書》,采用了柔軟輕飄手感的荷蘭蒙肯紙,方便閱讀者攜帶;書籍內部,字里行間有許多用鉛筆隨意圈點的框框和一些手繪箭頭,另外再加上各類手繪地圖,就像一個親切的導游,引導讀者發現旅途中的快樂,充分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獨到之處。

三、減壓理念與書籍設計

近些年我國書籍裝幀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對書籍的需求量增大。對于書籍“消費者”這個概念,不同的消費群體由于生活習慣不同,具有強烈的個性。而生活對習慣相似的消費群體具有很大的共性,設計師應該從這個特定的消費群體的生活中總結出他們的共性特點,設計出來的書才能符合這個消費群體的需求,不能對消費者一視同仁。在現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沒有自己特色的設計作品是會被埋沒在眾多的同類作品之中的。

(一)都市緊張的快節奏生活。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上班族們披星戴月的奔波忙碌,甚至忽略了自己內心深處某個角落的自由空間。而書籍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可以給他們帶來慰藉,在文字的海洋中,忙碌的人們可以放開沉悶的工作,放飛自己的心靈,來一次心的旅行。書籍設計者的使命就是將書籍的內容和書籍的形式完美的結合起來,在視覺上給人美的享受,引起讀者的購買欲。

(二)減壓理念在設計中的體現。1、修長開本的設計。修長形狀的開本設計給人以崇高感,使書籍的形態顯得清秀淡雅,明麗挺秀,增加了幾分浪漫和詩意美,是小資情調的鐘愛。設計作品《張小嫻散文集》中張小嫻把現代都市人的思念方式用一種冷靜智慧的語言描述得無比透徹,都市上班族是她的書籍中大部分的消費者,他們追求高品質的、清秀的、精致的美。因此修長的書籍開本形式是這類書籍設計很好的選擇。2、清新色彩的設計。清新的色彩給人輕松愉快的感覺。對設計者來說,白色總是意味著挑戰。白色在設計中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空白能突出要表達的內容。作品《張小嫻散文集》中力求利用白色空間以求達到精致的效果,白色紙面的空白顯得寬闊無比,能更好地突出其它顏色或圖形的魅力,是一種自然的流露,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吸引力。3、筆記本式的設計。為了緩解上班一族整日快節奏、緊張高壓的心理狀態,使書籍的設計更具親和力,作品《張小嫻散文集》的設計將“書”與“信”的概念結合在了一起,書的封口,由依次排列的黑塊組成,它們由上至下將書的封口占滿。每一個色塊都代表一個章節,這樣的設計方便讀者的查詢與記憶。書的每一頁都是向內折疊的,這時的書籍就是一本信紙簿,當展開書頁反向折疊,信紙便又恢復成書的功能,表達思想傳承信息。整體設計就是讓讀者通過親自動筆書寫、繪畫、圈點來記錄心情感受,就像我們寫日志隨筆那樣可以隨意記錄自己的心情與讀書感受。力求營造一種輕松的意境,給讀者清新、自然、樂觀、美好、向上的感覺,符合張小嫻的散文風格。

(三)實用的贈品設計。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出版市場,讀者的選擇越來越多,為了使書籍設計顯得與從不同,設計者還要努力挖掘出他們設計產品還能滿足消費者別的需求。作品《張小嫻散文集》設計了一個隨書贈送的臺歷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都市上班族工作繁忙,精美實用的臺歷放在他們的辦公桌上,可以方便的提示出日期、記錄事務等,增加了書籍的附加值,猶如一個出色的推銷員,使這套書籍在眾多的書籍作品中脫穎而出。

篇(6)

非能動技術類型

目前,非能動技術已普遍應用于先進核電站的各個系統,成為保證核電安全性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對非能動技術進行分類的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的運行工況,對非能動技術進行了界定。例如,自然循環技術的應用,在正常的運行工況下,自然循環的實現,需要功率產生熱量。如果將其看做外部輸入,則嚴格按照非能動技術的定義來說,這是一個能動的過程;但如果看做自身內部特性,且是無泵產生的循環,則是核電界通常認為的非能動過程。當然如果按照廣義非能動的概念,這肯定是一個非能動的過程。在非正常運行的工況下,自然循環的熱量來自于內部衰變余熱,這就是一個非能動的過程。重力作用類、慣性作用類、氫氣復合(點火)器類均是在事故工況下應用的。溫差傳遞類、材料效應類、體積變化類、虹吸效應類、密度鎖類、負反饋類、壓力作用類、逆止閥類等在事故工況還是正常工況下均可應用。表1所示[4-9]的即是在核電領域中應用的非能動技術。

非能動技術歷史

誕生階段非能動技術的概念始于核電工業,但是非能動技術的應用卻遠遠早于核電技術的產生。例如在火力發電方面,墮轉飛輪的應用可以保證全廠斷電的情況下,主泵繼續運轉。再例如,火電廠及其他工業中逆止閥的應用等,都是非能動的技術類型。自然循環鍋爐雖然有觀點不被認為是非能動技術,但其自然循環的作用卻與非能動技術有著較大關聯。可以說非能動技術早在核電之前就已經應用于能源工業。但是非能動概念的提出卻是在核電工業之后。輔助階段在發展自然循環鍋爐的同時,20世紀30年代開始應用直流鍋爐和強制循環鍋爐。強制循環鍋爐在下降管中增加水泵,以加強蒸發受熱面的水循環。直流鍋爐沒有鍋筒,直接由泵將水送入省煤器。70年代又發明27MPa壓力配1300MW的超臨界直流鍋爐。后來又發明了直流鍋爐和強制循環鍋爐復合而成的復合循環鍋爐。伴隨著鍋爐技術的成熟,核電在此時登上歷史舞臺,而此時在核電中強制循環是當然的主導循環方式。隨著核電的不斷發展,二代核電中也采用了非能動自然循環技術。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非能動的自然循環技術就被置于從屬甚至不很重要的地位。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核動力院、西南物理研究院及西安交通大學[10-14]等就對核電站二次側非能動堆芯余熱應急排放系統進行多次研究。壯大階段隨著核電的技術的成熟,核電發生了3大嚴重事故,人們對非能動技術也越來越重視。自20世紀八十年代具有非能動安全特征的反應堆設計理念首次公開提出[15]開始,先后涌現出了多種不同的設計方案。美國從AP600到AP1000發展了非能動反應堆。瑞典提出固有安全特性堆PIUS。歐洲的EPR1000、日本的SBWR、俄羅斯的WWER1000等都采用了非能動安全技術。另外,目前的現役核電站也采用了非能動安全技術。中國核安全局在《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1991年7月27日國家核安全局令第1號1991年修改)中提出“非能動”概念。中國的二代加改進堆型都應用了非能動技術,中廣核的CPR1000也更多地采用了非能動安全技術。中國核電總公司也研制了非能動特性反應堆ACR600。目前,非能動技術得到空前重視,非能動安全技術被視為核電安全的大救星。歷史特點從非能動自然循環技術在能源工業特別是核電工業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非能動的自然循環技術在開始時是由于受制于當時技術水平不得不采用的,后來隨著人類對水泵技術完善應用,人們就轉到功能更為強大的強制循環;后來,人們又應用非能動自然循環作為有益的補充;最后,發現非能動自然循環的可靠安全特性,又轉向更多應用非能動自然循環,并首先重視應用于高技術的核電產業。由此,可以看出,非能動技術歷史是一種循環式的發展,即是具有“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特點。

非能動技術誤區

廣義非能動系統使用造成誤區從節廣義非能動技術概念和節非能動技術概念特征可以看到,廣義的非能動技術概念出發點很好,希望更多地服務于工程實踐。雖然這一概念的優勢,可以更多的實現非能動系統的目標。但由于其很明確的一點是,其功能的實現是依靠于其他支持子系統。這樣寬松的條件就會造成能動與非能動系統的混淆。工程上也可能放松了對非能動的要求和目標的追求。其實按照節非能動技術概念和節非能動概念與能動概念的關聯,只要明確了“外力”界定就可以進行判定。因此,節非能動概念明確清晰,既與能動概念有明顯區別,同時,也可以有其聯系。這樣,在實踐中可以強化對非能動追求目標,不斷開發真正的非能動新技術;同時,也可根據時間、地點和范圍來進行確定非能動技術,于是,就可以實現非能動概念與能動概念的協調統一。4.2非能動完全是可靠性保證誤區日本福島事故之后,失去動力源的反思促使人們痛定思痛,非能動似乎是關鍵的救命稻草。這里主要體現的是非能動系統能夠在沒有動力源的時候自動啟動,帶來更多的安全和可靠性。實際而言,雖然非能動系統不依靠于動力源,但在關鍵時刻是否能夠自發啟動,也是有一定發生概率的,不是就一定能夠啟動。非能動系統失效由部件失效和物理過程失效兩部分組成,也有其自身的失效概率。其物理失效的一個原因是由于設備失效、運行狀態偏離設計狀態,引起功率、壓力等運行參數偏離設計值,這些參數值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即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分布),系統在某些參數值組合下將不能完成其功能。這就是非能動系統可靠性問題研究要關注的地方。因此,非能動技術的完全可靠性保證是一個誤區。非能動一定優于能動系統誤區非能動技術的應用是一個由少到多,而且是伴隨能動技術運行的過程。隨著能源發展,非能動技術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特別在核電發展中,非能動安全技術成為先進核電的標志。但是從其運行參數量級而言,基本較小,發揮作用有限,也有可靠性問題。也正是因為非能動系統運行的物理過程不依靠能動部件驅動,而是依靠自然力,其驅動力與阻力都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物理過程失效成為導致系統失效的重要因素。非能動系統除類似能動系統有部件失效外,還有其物理過程失效,而物理過程失效在能動系統中通常是不研究的。因為在能動系統中,物理過程是由外部的能動部件驅動的,驅動力通常不受時間序列演變過程的影響,只要能動部件不失效,其物理過程一般不會失效。而且,所謂廣義非能動系統更依賴于其他支持系統,一旦支持系統出問題,必定非能動系統無法啟動。也就喪失其非能動特性。因此,非能動技術一定優于能動技術是一個誤區。正確的應用應該是,能動技術與非能動技術聯合交叉使用,這樣,系統功能的實現是最可靠的,系統的運行也才是最優的。

非能動技術的未來

篇(7)

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實施,增加了我國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熟悉和治理力度。城市污水處理,作為一個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其實施效果已經成為了評價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城市污水處理的效果不僅僅關系到城市所在地周邊的環境保護,更關系到下游城市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經濟發展。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建設,加快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的應用,促進城市和諧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實施,是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相關部門的首要任務。

1.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目前狀況分析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面臨著重要的考驗,現有污水處理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而工業廢水、日常生活排放污水在城市內部的流向對流經城市的河流以及淺層地下水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污染。這也使得我國多數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加大了城市生活用水處理的費用,加劇了我國城市廢水污染程度。近年來為了加快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施、促進我國水資源優化、保護環境,我國很多城市已經開始了對城市內污水流向的治理,減少污水在城市內流向對淺層地下水的污染。同時大力應用新的廢水處理技術,加快污水處理建設,為我國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分析

2.1曝氣生物濾池技術分析

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經過改良的新一代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它既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級處理,也可以用于處理出水需要回用等其它要求的污水深度處理,并且能夠達到很高的排放水質標準。由于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將濾池和生化反應器結合起來,因此不再需要沉淀池;占地面積小,是常規工藝的1/4~1/5,節省大量征地和地基處理費用;池容小,土建工程量比其它工藝少20%~40%;全部模塊化結構,改擴建輕易,工期短;上部出水為清水,濾頭不易堵塞,檢修和更換輕易。無需放空濾池中濾料;可對廠區進行全封閉,無臭味污染,視覺和景觀效果好;不需要單獨的反沖冼水和反沖洗水泵,降低了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穿孔管曝氣,節省設備投資和維護費,效率高。而膜式曝氣頭通常在運行兩年后開始喪失其效率;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人員少;低溫運行穩定,受溫度影響很??;由于其具有連續的物理過濾能力,一旦生物反應發生新問題,濾池仍可去除絕大部分的懸浮物;而且僅需要幾天即可恢復生物處理能力,而活性污泥法需要幾個星期才能恢復;由于其具有的眾多有點,我國已經在2002年在廣東南海新建了一座設計流量為50000m3/d的新型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廠,從近6年的處理運行情況來看,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是投資較少的一種新技術應用典型。

2.2天然有機化學污水處理技術的分析

天然有機化學在污水處理方面的優勢已經被人們認可,也使得其在污水處理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瘜W混凝和生物法共同功能污水處理法已經成為了天然有機化學污水處理發展的新方向。該工藝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顆粒物、磷和氮,使出水水質達到一定的水平。有些國家把化學混凝法加生物處理作為主要的處理方法對城市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如挪威、瑞典、丹麥,其70%的污水都用混凝法+生物處理。其它一些國家如美國和香港用一種叫做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法,該法比化學混凝法需要的混凝劑量更少,但足以去除大部分磷同時大大加快沉降速度。

世界上最常用的混凝劑為鋁鹽和鐵鹽,也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聚合物作混凝劑或助凝劑。水和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是通過已知的機械原理即破壞膠體的穩定性而混凝,或者是化學藥劑和固體水解產物共同沉降來完成?;炷ǖ男适鞘芑炷齽┑奈锢砑盎瘜W特性、進水及工藝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污水處理無疑是要花錢的。新問題是要找到一種不僅投資少而且長期運行費用低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根據歐洲污水處理經驗,要去除95%的BOD和90%以上的磷并且脫除85%氮,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生物處理是最經濟有效的。化學處理法非凡是在工業污水比例大、污水水質日/年變化大時更顯其最經濟有效。在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市,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會影響甚至破壞傳統的生物處理過程,而化學處理法在這方面具有許多的先進性,能處理很多不同的污水,能承受很大的沖擊負荷。對實際污水處理工程而言,首先用化學法進行污水處理探究,不僅能承受沖擊負荷,將污水處理到一定的程度,還可以了解污水的組成和變化情況,為較易受污水沖擊負荷、毒性物質影響的生物處理提供保護。種種優勢預示了天然有機化學污水處理的良好發展前景。

2.3污水生物處理方法分析

生物污水處理是用生物學的方法處理污水的總稱,是現代污水處理應用中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功能把污水中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按對氧氣需求情況可分為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系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有機酸,甲烷菌再把有機酸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氫等,如厭氧塘、化糞池、污泥的厭氣消化和厭氧生物反應器等。好氧生物處理系采用機械曝氣或自然曝氣(如藻類光合功能產氧等)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動能源,促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使污水得到凈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污水澆灌、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處理效果好,費用低,技術較簡單,應用比較簡單。當簡單的沉淀和化學處理不能保證達到足夠的凈化程度時,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進一步處理。生物處理中要非凡注重把握凈化污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滿足其要求條件;污水中BOD和COD比值要大于0.3。溫度影響較大,冬季一般效果較差。

3.加快分流制排水管網的推進,促進污水處理的實施

我國原有城市排水管網多位合流制排水管網,其是通過在城市中鋪設一套排水管網用來排泄污水和徑流雨水。這樣的排水管網導致后期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加大了處理量,增加了污水處理費用。而目前較為先進的分流制排水管網,是在城市中設兩套獨立的排水管網,分別排泄污水和徑流雨水。這就使得在后期進行污水處理過程中,可以不對徑流雨水進行處理,只針對污水進行處理,大大降低了污水處理費用。鋪設分流制排水管網的費用和合流制排水管網污水處理費用相比,分流制雖然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是綜合比較可以發現,其在管網運行多年后,總體費用只占合流制管網污水處理的42.7%。因此,加快我國老城區合流制管網改革,在建設新城區時積極采用分流制排水管網設計是污水處理發展的必然方向。

結論

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城市污水處理提供了更過的選擇空間。同時也使得我國污水處理技術正在向著國際化的標準邁進。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及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無磷清潔用品的廣泛使用,減少有害污水的產生,為我國環境保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笑雯.城市廢水處理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7.

[2梁國慶.城市污水處理生物技術分析[J.農業技術,2007,8.

篇(8)

1玉米施肥技術

玉米是喜溫、喜光、C4高產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發達,莖葉繁茂,產量高,需肥量大,同時對肥料反應敏感,在確定玉米施肥量時,應需綜合考慮。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各異,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礦質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為:鉀、磷、鈣、鎂、硫。平均每生產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鉀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長慢,對養分吸收數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撥節孕穗到抽穗開花期,玉米生長速度迅速加快,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齊頭并進,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開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階段占總需肥量的13%。

要重視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中要重視磷鉀肥。施用種肥可以壯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夠或者沒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種肥效果明顯,使用時采取條施或者穴施,注意要與種子隔開或者與土混合,防止燒苗。氮、磷、鉀合理施肥是保證玉米產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較多。幼苗期占2.1%,雖然需量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嚴重缺氮,將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桿,輕度缺氮發生老苗現象,產量顯著下降。拔節至抽雄開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響花粉發育不能正常授粉結實,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嚴重減產。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對根系發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澤與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發育不良,生長緩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難補,生長中期5-8片葉、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對子實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嚴重減產。

鉀肥:玉米需鉀時間早,吸收量也多,從苗期開始吸收鉀肥,孕穗期吸收最多,開花期鉀的積累達到高峰,后期減少,因此鉀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鹽黑鈣土或碳酸鹽草甸土上種植時,在土壤有效鋅低于0.00005∽0.0001%時應施用硫酸鋅。

玉米的施肥,應根據需肥量、土壤養分供給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計劃產量等指標來確定。

一般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3∽4萬公斤,磷酸二銨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鉀50∽75公斤,硫酸鋅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葉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進后期生長: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區,氣溫低,雨水少,肥效較慢,應早施苗肥;夏玉米區盡量搶墑直播,一般情況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適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論地塊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塊穗肥的增產效果顯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長且穩定,促進根系深扎,擴大吸收面積,利于增產。

2玉米水灌技術

玉米是較耐旱的作物,蒸騰系數僅240-360,在生長季節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種植玉米,但最適合玉米生長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勻。

玉米需水曲線與單株曲線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較少,播節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臨界期,這時如遇干旱,減產嚴重。乳熟期仍需較多水分,此時缺水會降低粒重,蠟熟期需水較少,干燥天氣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應在玉米8-10小時,此時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結大穗、奪高產。

玉米灌溉定額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頃;管輸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頃;噴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頃。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頃;管輸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頃;噴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頃。

濕潤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頃;管輸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頃;噴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頃。

玉米播種時濾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頃。玉米灌溉一般為濕潤年7~10葉期灌一次,一般年7~10葉期、抽雄前10天至開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葉期、拔節期、抽雄前10天至開花后20天、灌漿期各一次。

3玉米絲黑穗病(烏米)發病的原因及防治辦法

絲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損失很大。

3.1發病規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糞肥里或沾在種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種發芽時,冬孢子同時萌發侵入玉米。從種子萌發至5葉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長錐基部的分生組織中,花芽分化時菌絲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體,形成絲黑穗。

3.2防治

選育和應用抗病品種;減少初侵染來源。一是鏟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鏟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帶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爛的糞肥;加強苗期管理,促進快出苗,增強抗病力;藥劑處理種子:用吉農高新吉農4號種衣劑處理種子可兼治地下蟲害和絲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種,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4玉米粗縮病防治技術

玉米粗縮病也稱玉米條紋矮縮病,是由灰飛虱吸食葉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癥狀是:植株扭曲生長,有的植株發生矮化、節間縮短,呈叢生型(君子蘭苗),葉色渾綠,葉片厚短而寬,硬而脆,密集叢生。背面葉脈上產生粗細不一的蠟白條紋突起,用手摸有明顯的粗糙感,植株矮化嚴重,一般是在四至五葉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絕產,七葉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結實,但發育不良,減產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縮病是玉米生產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縮病具體預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縮病主要以預防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在預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間地邊雜草、消滅灰飛虱繁殖場所;

篇(9)

自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家庭影院(HBO)開播以來,付費電視在國外己經存在了30多年。數字付費電視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是一種成熟、普遍的商業模式,成為發達國家電視業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進一步深入,近年來興起的網絡電視、移動電視等新興媒體,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步步深入百姓生活,我國模擬電視時代的光環在漸漸退去,可以說“中國的電視也已過了而立之年”。

一、數字付費電視的定義

數字電視(DTV)數字電視的概念則相對于傳統的模擬電視,是指從電視節目采集、錄制、播出到發射、接收全部采用數字編碼與數字傳輸技術的新一代電視,是在數字技術基礎上把電視節目轉換成為數字信息,以碼流形式進行傳播的數字形態,綜合了數字壓縮、多路復用、糾錯掩錯、調制解調等多種先進技術。數字付費電視=數字電視+付費電視在很多發達國家,在模擬電視時代就有了付費電視頻道。付費電視(PayTV)付費電視是相對于免費電視而言的,在我國仍是個新事物。付費電視特指的是“付費節目和付費頻道”,是除有線電視維護費用之外的,通過收費來選擇節目服務。數字付費電視就是“數字電視+付費電視”,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戶收看電視期間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而不受到廣告的干擾,使人們由被動收看變為主動選擇。數字電視與模擬技術相對應,從技術特征講是指電視節目的采集、制作、編輯、播出、傳輸、接收的全過程都采用數字技術。與原來的模擬電視相比,數字電視有高清晰的電視畫面,可與DVD相媲美;有優質的音響效果,伴音更趨逼真;有抗干擾功能,數字電視受其它電器的干擾很小,因此畫面穩定。以前,我國沒有付費電視產品,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付費電視用戶。隨著數字技術的使用,很多模擬的付費電視改用數字播出,就成了數字付費電視頻道。數字電視廣義上講是技術概念,付費電視是商業概念,“數字付費電視等于把數字電視和付費電視的優點全部集中起來,使我們坐在家中可以享受高品質、個性化的電視節目。

二、數字付費電視的現狀

在十幾年前,數字電視之于中國電視業的轉型和發展對于中國電視業主管部門和從業者來說還沒有概念:僅僅在五年前,“數字電視”這個概念還僅僅處于信息技術討論層面;而在今天,無論是國家廣電總局及各級廣電主管部門,還是電視臺/影視制作公司,甚至普通市民都在關心和議論“數字電視”的影響和發展問題。目前中央和各省的衛視節目已近50套,加上各省各市的其他節目,基本節目已超出了60套,同時,總局已批準開辦68套數字付費電視、9套數字廣播節目,還有幾十套數字付費節目正在審核。為推進中國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加快建立有線數字電視技術新體系,根據《廣播影視科技“十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了《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今年要達到主要城市將普及數字HDTV的商用播出,北京奧運會將以數字HDTV方式向全世界轉播;東部地區縣以上城市、中部地區地(市)級城市和大部分縣級城市、西部地區部分地(市)級以上城市和少數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到2010年,要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即中部地區縣級城市、西部地區大部分縣以上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到2015年,停止模擬廣播電視的播出,西部地區縣級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中國付費廣播電視是隨著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而發展的。目前,在49個經濟實力較強、有線電視網絡基礎較好的重點城市,數字化試點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數字機頂盒推廣工作有了新的進展,付費廣播電視頻道的推廣、銷售工作也已經啟動。目前,49個試點城市中已經有41個啟動了整體轉換。如杭州己經提前完成了市區的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成為繼青島之后實現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城市,并打算在兩年半時間內實現70萬有線電視用戶“模轉數”的整體平移,并在2008年全部完成杭州市的電視數字化改造工作。

三、數字付費電視的前景

在廣電總局提出的“數字發展年”和“產業發展年”的主題下,數字付費電視目前發展趨勢良好。隨著中央電視臺數字付費頻道的正式開播,我國付費電視將正式進軍電視消費市場。從2002年到2015年,國內數字電視市場規模將由400億元擴張到5000億元,2010年中國數字電視機頂盒市場規模將達到2050萬臺,其中蘊藏的市場機會超過萬億元。而整個數字電視產業的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市場潛力不可估量。在未來的10年內,中國的數字電視必將得到長足發展,由此帶動的產業鏈市場價值更是以千億元計算。數字電視將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這不僅僅是技術革命,而且將帶來廣播電視運營體制管理方式以及用戶收聽收看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甚至對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有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上海數字付費電視的用戶已超過3萬戶,短期內有望突破5萬戶,全國到去年底城市數字電視機頂盒用戶達200萬,SiTV的數字頻道信號已覆蓋全國22個省市的3000萬用戶,其中數字付費電視全國用戶達24.5萬,每套節目的市場平均價位則在30元/月。但這個數據與全球數字付費電視還是存在明顯的差距。據知名的咨詢機構In-Stat/MDR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的數字付費電視用戶數為6100萬,預測到2008年用戶數將新增4000萬,并有望在今后幾年實現高額贏利,2008年全球這一市場收入將達到700億美元。

數字電視可以為家電企業帶來新的機遇。有人預計,數字電視可以為家電企業帶來至少兩萬億元的市場規模。這么巨大的產業規模無疑會刺激中國經濟的旺盛發展。新技術產品通常具有寬裕的利潤空間,這對于利潤越來越薄的家電行業來說不亞于雪中送炭。這么有利于國民經濟的事情政府當然不會不考慮,不會不關心。中國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還非常低下。因此,在市場條件下,政府應該負責的是,為行業的發展制定公平合理的規則,充分調動各方的參與積極性。就中國的現狀來看,盡快打通電信和廣電之間的壁壘已成當務之急。數字電視本身就是融合了電視和電信技術和業務的嶄新行業。如果這個壁壘不被打破,內容服務商的積極性就提不高。接入服務商應該致力于擴大覆蓋面。只有覆蓋面擴大了,付費數字電視的規模才有可能大起來,你的服務才有競爭力。電信也好,有線也好,千萬不要滿足于自己目前這種行業內的壟斷。壁壘遲早要打破,競爭早晚要進來,因為這是市場的要求。投資商一定要有耐心。每個投資商都希望盡快得到回報,但是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周期。媒介產業基本屬于投入資本高,回報周期長的一類。

參考文獻:

篇(10)

二、加強數字化電視新聞的感染力

利用非線性編輯系統制作電視新聞節目,可以經常使用顏色調整、集合變換或馬賽克等手段來提高電視新聞的畫面效果。例如在字幕的制作過程中可以運用各種各樣的字幕手法與特技功能,當然也可以運用阿爾法通道的方法來創作出半透明的圖形,疊加在電視新聞的畫面上,這樣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唱詞功能非常強大,它能夠對采訪人所講的內容進行單獨的調整,很大程度上為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員提供了方便。對唱詞制作和修改的工作來說,非線性編輯系統具備高速打包的功能。電視新聞后期編輯根據節目的要求對電視新聞節目進行后期制作,按電視新聞編輯的原則將新聞內容和形式制作成聲畫對位,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非線性編輯系統與電視新聞數字化的結合有利于加強數字化電視新聞的感染力。

非線性編輯系統與電視新聞數字化的結合,其工作人員不僅僅要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精湛的編輯技術,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電視新聞制作人員在外場要了解現場的各種情況,在制作過程中對構圖、色彩、節奏進行特技制作以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編輯電視新聞通常是由攝像、撰稿、制作組成的,由于電視新聞具有實時性、記錄性、跟蹤性和報道性,其制作不容忽視。非線性編輯人員不僅要完成編導的要求,還要對節目進行特技制作,為觀眾呈現最好的電視新聞節目,以滿足觀眾朋友對電視新聞真實性、生動性的要求。

上一篇: 醫院護理學論文 下一篇: 研究生公共管理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噜 |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 夜夜夜夜夜国产区 | 亚洲综合一区自偷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