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經濟管理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2 17:32:3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農林經濟管理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農林經濟管理論文

篇(1)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可行性

2.1新農村建設為農林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新農村建設戰略的提出使得各級地方政府比以往更加重視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問題,也要求高校培養大批懂得“三農”實際的農林經濟管理人才。為了使高校培養的農林經濟管理人才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各地政府都積極與農業院校配合,為高校學生深入農村實際提供各種便利條件。以筆者所在的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學院與江西省多個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自上世紀80年代起,江西農業大學的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就已開始深入研究江西省縣域經濟、老區經濟和鄱陽湖治理,并經常參與省、市、縣等多級政府的決策咨詢,為江西省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世紀以來,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又與江西省多個縣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關系,在許多縣建立了校外教學實習基地,使得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進一步深入到基層和農村的實際工作中去。

2.2新農村建設為農林經濟管理實踐教學提供了素材

新農村建設不僅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實踐條件,也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素材。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以前所沒有的,在以前的理論教科書中難以將這些新問題納入討論。各地在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新問題不僅僅給學術界的理論研究提供了研究對象,也為高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的實踐教學要求學生在沒有書本現成答案的情況下主動去探索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方法,在這種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靈活運用基本理論去解決復雜多變問題的能力。

3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途徑

3.1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首先要重視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從硬件方面來加強實踐教學。雖然農業院校自身往往擁有一定數量的校內實習基地,但是校內的實習基地并不能取代校外實踐基地的作用。尤其是對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在校內實習往往達不到接觸實際農村社會的目的。從本質上講,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屬于社會科學,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最好的場所就是廣大的農村。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綜合性、設計性、創造性強的實踐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形成扎實的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要依托當地政府,選取一些典型的農村作為相對固定的實踐基地。學校與校外實踐基地形成長期合作的關系,既有利于積累和利用歷史資料,也有利于通過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實踐教學活動,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為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實踐教學活動的效果提供條件。

篇(2)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我國發展高等教育進程中較早設置的專業,作為農業經濟和農業企業管理相結合的本科專業,為國家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門人才。從外部條件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取決于其培養的人才是否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從專業內部來講,培養目標決定了專業的特色與定位,而培養目標的實現又以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托。所以,課程體系的設置是為專業人才的培養而服務,其合理性最終取決于是否滿足對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诖?,試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需求的變化來探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以及國家就業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總體形勢日趨嚴峻,以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畢業生就業單位、畢業生就業率發生了如下變化:

(一)畢業生就業單位的變化

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來看,本專業培養的人才能在各類農(林)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政策分析等方面工作。基于此,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分為四大類型即企業、教育科研單位、行政事業單位,其他(包括考取研究生、自主創業等)。其近20年就業方向變化情況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企業就業的人數呈上升趨勢,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教育科研單位就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就業的人數呈明顯下降趨勢。這一方面原因在于進入行政事業單位愈加規范,競爭也日趨激烈,行政單位必須參加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也實行統一招考;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畢業生學歷層次日益提高,導致進入教育科研單位的門檻提高,很多用人單位要求必須具有碩士學位甚至是博士學位。而各類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對畢業生學歷、學位的要求不高,所以,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目前更多就業于各類企業。

(二)畢業生就業率的變化

從1996年開始,國家取消了大學畢業生統一分配制度,實行完全市場化的雙向選擇。由于就業政策和就業領域的變化,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表2為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與經管學院近5年就業數據。

從表2可以看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呈一個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近2年就業率下降明顯。雖然與學校的總體就業率對比處于中游水平,但是對比經管學院平均就業率而言明顯較低。

二、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專業方向及選學課程意愿的調查

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的增大,在學習過程中,大多選擇能快速提高就業競爭力、實現畢業就能就業或對就業幫助較大的專業方向和課程。

為了給學生學習和就業更多的自主選擇,沈陽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從2003級開始,讓學生在大三實行明確的專業方向選擇,具體方向為農村發展和企業管理,兩個專業方向分別設置了相應的方向課。近4屆學生專業方向選擇情況如表3。

從學生專業方向選擇的情況來看,除04級學生在兩個專業方向選擇基本持平外,其余幾屆學生大部分選擇了企業管理方向。經過調查了解,學生的選擇專業方向更多考慮的是市場就業需要。

(二)專業課程的選擇意愿

為了了解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選擇意愿,農林經濟管理教研室對三、四年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

“學生最喜歡的專業課程”這一選項中,排前五位的分別是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包含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農產品國際貿易。其中,管理類課程占到60%,而經濟類課程只占20%。

“在對就業最有用的專業課程”這一項中,排前五位的分別是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會計類課程、農產品國際貿易、經濟法。管理類課程具有明顯的優勢。雖然學生只是一些感性的認識,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目前課程設置上的一些漏洞和問題。

三、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類課程與管理類課程的平衡問題

農林經濟管理是涵蓋農業、經濟、管理三大學科的寬口徑專業,授予學生的學位從早期的農學學士到中期的經濟學學士以及現在的管理學學士,體現了教育界對這一專業認識的不斷變化過程。最初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以農業經濟學為主線,強調對經濟理論的研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際上成為農業經濟專業。在大學生就業體制改革前,國家更多需要具備較強經濟學知識的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各級政府的農業經濟部門成為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單位。但隨著大學生就業體制的變革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企業逐漸成為接納農林經濟管理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領域。對于企業而言,需要的是具備較強微觀管理能力的學生。針對這一市場需求變化,近年來,專業在教學計劃中作了一些調整,增加了管理系列的課程,但與一般的管理專業相比,從課程體系來看,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較大差距。

(二)“重理論,輕實務”的問題

隨著大學擴招,高等教育由原來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在人才培養的層面上,也由原來的宏觀型、理論研究型逐步轉變為通用型、復合型和應用型。培養目標的轉變,必然要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在當前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重理論,輕實務”的現象仍然較為嚴重(這也是全國農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個通病),具體體現在:(1)在教學方式中,專業課程的講授大多依然采用的是“教聽式”,而強調實務操作、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較少;(2)在教學計劃中,原有的專業課程實習較少,主要集中在農業經濟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三門課程;(3)考核方式中也存在一定問題,考核的方式較為傳統,很難從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出發來進行。

(三)課程體系的“?!焙汀皩挕钡膯栴}

由于農林濟管理學科自身的宏觀性和寬泛性,以及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包含了較多其它學科或專業的課程:如會計學基礎、財務管理學、審計學等會計類課程;證券投資學、保險學、農業保險學等金融類課程、農產品國際貿易等貿易類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領域,增加了知識面,拓展了知識結構,但受到學時限制,使得這些“寬”與“?!毕嗷ジ偁?,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始終是現行農林經濟管理課程體系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一直在不斷微調,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現有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要使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適應市場就業的需要,在課程設置、體系構成等方面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四、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路

(一)課程體系應以學生就業需求為導向

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提高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二是為社會培養人才。學生的目的除上述外還包含著提高自身社會生存能力,社會生存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就業競爭力。如果大學是“工廠”,培養的學生就是“產品”,評價這個“工廠”好壞的重要指標就是“產品”是否受社會歡迎。社會歡迎就意味著學生就業競爭力強,高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才算完成。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調整過程中,應時時把握學生就業需求目標,在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更好的為學生實現就業而服務。

(二)把握好專業的“共性”和“個性”

從“共性”的角度來講,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涵蓋經濟和管理兩大學科,目前授予的是管理學學士學位。因此,在課程設置中,經濟、管理通用型課程應是其主體,這是“共性”問題。但同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又有自己的“個性”問題,需要有一部分專業課程來體現這種“個性”,這也是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特色所在。

(三)細化專業方向的劃分

篇(3)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王衍用.對旅游資源應該進行深度研究[J].旅游學刊,2007(2):11-12.

[2]伍延基,王計平,曾海洋.無景點旅游的理論解釋與實踐意義田.旅游科學,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國旅游市場的門票經濟瓶頸[J].旅游學刊,2008,23(5):11-12.

[4]陳耀.堅持旅游規劃創新,推進”大旅游”統籌發展[J].旅游學刊,2010,25(3):7-8.

[5]郭文.無景點旅游:一種新型旅游方式的興起及影響研究[J].旅游論壇,2010,3(5):566-571

[6]謝彥君.在旅游普查實踐中用學術的眼光審視目前國標的得失[J].旅游學刊,2005(4):8-9.

[7]謝朝武,黃遠水.論旅游地形象策劃的參與型組織模式[J].旅游學刊,2002,17(2):30-34.

[8]程遂營.我國居民的休閑時間、旅游休閑與休閑旅游[J].旅游學刊,2006,21(12):9-10.

[9]簡玉,峰劉長,生徐鈕.無景點旅游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基于長沙與張家界旅游市場的比較分析[J].旅游論壇,2010,3(6):756-762.

[10]方田紅,雷可為.關于我國無景點旅游興起的思考[J]社會科學家,2009,(11):88-90.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川劉松.休閑旅游理論及實證分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08:4-21.

[2]李洪濤.我國自助游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22-24.

[3]李永文.旅游地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0-11.

[4]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116-126.

[5]伏六明.無景點旅游發展障礙與對策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82一84.

[6]克萊爾.A.岡恩(美),特格特.瓦爾(土).旅游規劃理論與案例[M].吳必虎,吳冬青,黨寧.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_5:4.

[7]吳必虎.區域旅游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8]王林伶.銀川休閑旅游開發與空間構建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0:1_5-16.

[9]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2003-200_5年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_5:19_5-207.

[10]張景群.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M].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7-8.

[11]張素娟,樊莉莉.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商貿,2010,9:17.

[12]丁磊.淺析自助旅游發展的障礙與對策[J].商業經濟,2006,(3):9.

[13]陳秀瓊.公共資源類旅游景區門票漲價的理性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8):14-17.

[14]林炎釗.旅游形象設計:我國旅游城市面臨的新課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報,1995,(3):53-56.

[1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會基本論的視角[D].廣州:中山大學,2009:1-7.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旅行社經營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王云良.網絡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23-28.

[3]郭小東.基于旅游心理動機視角的無景點旅游現象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研究生院,2010:31-60.

[4]顧金梅.我國導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3):14-18.

[5]鐘麗娟.武漢市無景點旅游者行為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0:26-40.

[6]鐘麗娟,鐘麗姬,涂建華.無景點旅游下導游的應對措施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25(5):473-474.

[7]襲金紅.服務場景中的“其他顧客”.商場現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學生自助旅游體驗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0.

[9]蘭龍耀.郵輪旅游體驗分析.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3),77-78.

[10]馬慶國.管理統計,數據獲取、統計原理、SPSS工具與應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杜,2002,320-378.

[11]李曉琴.旅游體驗影響因素與動態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6,17(5),609-611.

[12]李祗輝,白諱,馬琪,等.體驗經濟視角下服務場景對顧客滿意影響的實證.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97-200.

[13]金立印.服務接觸中的員工溝通行為與顧客響應一一情緒感染視角下的實證研究.經濟管理,2009(18),28-35.

[14]倏靜,張麗華.旅游體驗的層次性及影響因素分析.過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1-43.

篇(4)

作者簡介:唐晶磊(1974-),女,河北邢臺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韓宏(1965-),男,陜西武功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陜西 楊凌 712100)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級教改重點資助項目(項目編號:JY110100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7-0069-0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強調將管理學、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突出三者相互交叉滲透的特色[1],以培養實用型和復合型高級人才為目標,使學生能系統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具有綜合運用所學信息技術、經濟和管理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在企事業單位、各級管理部門、科研單位和教育等部門從事信息化建設、信息系統開發和管理,以及相應的教學和科研等工作。[2]

依據信管專業培養目標,如何培養信管專業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能力,使信管專業的學生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實用型和復合型高級人才,是高等院校從事信管專業一線教學的教師必須深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從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本科生的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經驗,以及社會對信管專業學生的要求,對案例研究性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并在信管專業主干課程“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課程教學上進行了初步探索和實踐。

一、信管專業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信管專業的主干學科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學和經濟學,[3]主干課程主要有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信息資源管理、管理學原理和會計學原理等。信管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必須堅持技術和管理基礎課不能削弱,使學生在各方面能力、技能上都有所發展。[4]

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是信息技術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決策支持概念提出以來,決策支持系統已經得到很大的發展。[5]通過“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具備信息組織、檢索與儲存、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為成為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做準備。[6]

由于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等基礎類課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技術課程同時并進,甚至有時基礎課類滯后于專業技術課,[7]導致學生的經濟和管理理論等跟不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開發能力或信息系統管理能力稍嫌欠缺,對分析策略和決策支持技術理解和運用的廣度和深度不夠,難以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最終造成應用開發和創新能力薄弱,難以適應社會對本專業的要求等。

二、信管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信管專業教學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著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信管教學模式決定了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8]然而信管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課程的教學。

第一,信管專業教材建設更新緩慢,信管專業教材要么偏重于工程類,要么偏重于管理類,不能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與管理學、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相互交叉滲透,突出三者相互交叉滲透的特色,難以達到培養實用型和復合型高級人才的目標。

第二,課程開設及先后順序不盡合理。比如“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學原理”等課程要早于“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但有些高校“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學原理”課程與“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同步進行,甚至“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所需“信息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課程也晚于此課開設。這導致信管專業學生不僅缺乏相關經濟管理理論基礎,而且也缺乏相應的開發和應用技術。[9]因此,在制定信管專業培養方案、布置教學計劃時,應充分考慮課程開設及先后順序要求,否則很難達到專業培養目標。

第三,實驗條件有待提高。很多學校信管專業課程課時數過少,教學條件尤其是實驗條件不完善。比如,信管專業課程“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對實驗條件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有專門的實驗室和性能較好的實驗平臺,以實現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應用。[10]但有些學校存在對該課程認識不足的現象,致使實驗條件很難改善和提高。

要解決以上問題,首先應該強調信管的專業特色,要重視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基礎,強調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準確定位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研究教學計劃,完善專業培養方案,選擇開設的課程目錄和開設的先后順序,改善和提高專業課的實驗條件,以讓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知識為目的確定合理的教學課時數。

信管專業很多課程實驗性非常強。目前專業課程教學方法過于簡單,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的,引入研究性案例教學模式,并利用研究性案例教學模式指導教學和實踐。

三、研究性案例教學模式的思想及基本原則

在課程教授過程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可以互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保證教學效果,實現專業培養目標。針對部分教材缺少原理的實際應用案例,通過利用具有實用性的研究性案例進行實驗教學,實驗共12學時,其中設計型實驗8學時,綜合實驗4學時,補充研究性案例。

研究性案例教學遵循4個基本原則。第一,研究性案例教學要堅持知識和技能綜合發展的原則。第二,研究性案例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特長的原則。第三,研究性案例教學要堅持加強實踐教學的原則。第四,研究性案例中要深刻領悟基本原理和理論,過程不深究,重點在分析應用的原則。

四、研究性案例教學模式的實施

依照信管專業培養目標和案例性教學的基本原則,研究性案例課程教學實踐模式如下。

1.完善教學內容

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補充研究性案例,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研究性案例進行分析,并應用基本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求解。在每章理論講授完成后,會補充該理論知識的應用案例,增強學生對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人工智能技術章節時,補充神經元的結構和作用函數,并將筆者博士論文里面所用的BP網絡作為研究性案例進行講解。同時,再利用異或問題求解的研究性案例,利用MATLAB語言編程實現神經網絡的實例應用,增強學生對神經網絡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選擇合適的研究性案例,能夠使學生把經濟和管理理論與實際案例應用結合起來,加深對理論和各種決策支持技術的理解,真正達到應用的目的。例如,在講授基于數據倉庫的決策支持系統時,以航空公司數據倉庫決策支持系統為例,分析航空公司數據倉庫系統的功能模塊。通過查詢“北京到各地區的航空市場情況”,發現西南地區總周轉量出現了最大負增長。然后對此問題進行多維分析和原因分析。這種既真實又具有極強說服力的研究性案例,增強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調整授課方式

調整填鴨式授課方式為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討論式教學。在每章理論部分講授結束后,結合有針對性的研究性案例,進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稍顯疲憊的每節課后10分鐘,通過提問學生和分組討論,進行適時總結所講內容。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也能通過問答或討論的方式促使學生思考,使學生自然掃除后10分鐘的聽課死角和疲憊。例如,在決策支持系統理論部分教授結束后,結合物資分配調撥的決策這一研究性案例進行講解。本研究性案例涉及到多模型組合、數據庫大量數據處理的決策問題。通過案例對企業分散在各地的30多個倉庫和20多個分廠的上千種物資需求申請進行匯總分析,進行物資分配調撥。依據分析確定相應的模型和模型組合,并建立相應的物資調撥分配流程圖,利用數據庫大量數據處理,即可實現物資分配調撥的決策支持。通過研究性案例講解和討論,使學生對比人工作業和決策支持系統計算機運行的時間和效率,很直觀體現了決策支持系統的特點和作用。通過以上研究性案例的討論分析,使學生牢固掌握系統開發的過程、步驟和所用的模型庫、數據庫和知識庫。

3.加強研究性案例實踐環節

基于培養實用型和復合型高級人才的目標要求,克服單純采用驗證性實驗的弊端,在實踐環節設計上,利用東華大學的決策天地和MATLAB7.9語言兩個實驗平臺,通過研究性案例進行實習。實踐環節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組織兩個層次的實驗。首先用驗證性實驗來驗證技術上的可行性,然后利用設計性綜合實驗使用信息分析和決策技術。例如首先利用遺傳算法的MATLAB的程序實現,然后利用遺傳算法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系統開發平臺上設計實現人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綜合性實驗是實踐環節的升華,要求學生從多個設計題目中選擇一題。實驗前,必須從所學的決策支持技術中選擇一種,題目中涉及遺傳算法、神經網絡、數據挖掘、OLAP和SWOT分析、知識發現、數據倉庫等技術,利用這些技術在實驗平臺上實現系統模塊的設計、所需模型和模型組合設計、數據庫和數據倉庫的設計、界面設計等過程,使學生牢固掌握系統開發的過程、步驟和所用的模型庫、數據庫和知識庫。

4.改進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結合多媒體技術、編程軟件、系統開發平臺和網絡資源等,在課堂講授、實驗設計和實踐等環節中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對于難以理解的內容,引入有針對性的研究性案例,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使抽象的理論可視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例如在知識表示方法講授部分,ID3算法思想、主算法和建樹算法抽象且難以理解,引入判斷某天氣實體氣候類別的研究性案例,采用教室配備的黑板進行板書講解,在黑板上將主要的推理過程和計算過程列出,這樣更有助于理清ID3算法條理,也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記筆記和思考的時間,加深學生對ID3算法的理解。對于難以理解的理論和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并采用學生講授教師點評引導的方式,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五、研究性案例教學模式的效果及意義

研究性案例的教學模式,在“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課程教授中實施2年(2010-2012)來,使學生結合經濟理論,深入掌握了企業主流的應用技術及開發設計工具,通過實踐深刻領悟管理學、經濟學、系統科學與工程等現代管理理論和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經濟系統分析、數據分析與建模的能力,使學生具有了較強的信息系統分析、開發和管理等實際工作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在專業性較強且沒有給出系統運行結構圖的案例中,通過講解引導學生分析案例,畫出20個專業性強的包含案例中所有模型庫和數據庫的系統控制運行圖,增強了學生的實踐開發能力。筆者分別對2010、20111和2012年度的期末試卷進行分析,發現學生在案例分析、案例模型庫和數據庫設計和應用上的能力大大提高。由此說明,案例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滲透,增強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信息技術、經濟和管理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管專業的學生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實用型和復合型高級人才,滿足社會對信管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周濟.謀劃發展規劃未來[J].中國高等教育,2003,(2):5-11.

[2]陳曉紅.決策支持系統理論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3]彭濤,佟建新,范莉麗.基于案例教學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9,(4):86-89.

[4]裴有為.對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6,(1):98-99.

[5]季誠鈞.試論高校課程體系中的四大關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6):34-37.

[6]冷伏海,張學福,王巍.支撐中小企業的信息管理論綱[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1):55-58.

[7]呂新民.經濟管理類專業《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2):88-90.

上一篇: 工業經濟論文 下一篇: 高中政治經濟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品 | 亚洲欧美换脸一区二区 | 日韩全裸美女1区2区在线免费观看 | 婷婷中文色字幕 |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