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傳輸技術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3-28 14:55: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有線傳輸技術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有線傳輸技術論文

篇(1)

2通信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改進———以光纖有線傳輸技術為例

與其他傳輸技術相比,光纖傳輸技術有著較為突出的優越性,現階段其己經基本取代同軸電纜傳輸技術、絞合電纜傳輸技術等成為當前最主流、應用最廣泛的通信技術。加強光纖有線傳輸技術的改進意義重大。

2.1光纖有線傳輸新技術的應用

我國最早的光纖傳輸技術即為PDH技術,其主要采用圖像與語音結合的多媒體方式進行光纖傳輸,傳輸方式相對簡單,且傳輸設備也比較單一,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變化與發展,這種準同步數字傳輸技術已經很難適應時展的需要。2.1.1SDH技術的應用SDH技術是繼PDH技術之后的一種更嚴密、更靈活的傳輸技術。以SDH技術為主的光纖傳輸節點設備又稱為同步數字序列設備,SDH技術傳輸設備正為全球各領域廣泛應用于光纖節點處理和傳輸中。由于當前的SDH技術相較于之前的PDH技術在網絡傳輸與處理功能、業務處理能力及傳輸網絡的靈活度與運行能力、網絡維護等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和改善,極大地彌補了原先的PDH技術的缺點和不足。2.1.2DXC技術的應用該技術的出現是在SDH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用戶之間相互傳輸、轉化等信息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該技術的使用可以通過光纖數字技術傳輸網絡配線、軟件管理、業務監控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進而做到光纖業務分級處理、動態信息監控,從而保證了信息傳輸的質量。2.1.3DWDM技術的應用密集波分復用系統簡稱DWDM,現今它大致向兩大領域發展:用于DWDM系統長途傳輸骨干網的大容量長距離,以及用于DWDM系統本地骨干傳輸網,其具有大容量短距離、多業務接口的低成本以及多速率的特征。使用DWDM技術,能夠增長光纖的傳輸容量,可達幾十倍、幾百倍,這給IP業務的指數性增長提供了條件。DWDM的優勢在于其具有容量超大,“透明”傳輸數據,高度的組網靈活性、經濟性和可靠性,兼容全光交換,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已有投資的特點。

2.2光纖有線傳輸網絡改進方案

2.2.1骨干層骨干層改進由四部分組成:①通過收斂骨干層的帶寬和路由,讓它生成網狀或環狀型的組網,且節點的擴展性要非常強;②盡量使用不同種類的光纜路由組網,及不同種且能對其進行自愈保護SDH環網系統中的直達電路;③為了使障礙點降到最低,應盡最大努力縮減跳線轉接;④把接入層業務進行負荷分擔處理,盡量采用接入環雙歸屬,合理地增加骨干環與骨干節點的數量。2.2.2光纜線路光纜線路作為連接傳輸設備的物理介質,若中心局房對應管轄區域沒有清晰的劃分,根據目前的設備類型的組成,核心層承擔兩局間電路和調度電路,為傳輸系統提供物理上的光通路,并且至各局的業務趨于均衡,建議對設備區域進行中遠期的規劃劃分,使運營商選擇符合自身網絡發展的設備類型。故光纜線路優化要求根據網絡的組成,若中心局房對應管轄區域合理并有清晰的劃分,通過設備搬遷調整實現合理劃分,從而為本地SDH光傳輸網的網絡結構的穩定發展打下基礎,考慮經濟、工程等因素。假設各環路均為STM-16環路,既可提高設備的可控能力,網絡結構調整和設備搬遷替換過程可進一步對生產性能高效性的各指標進行評估比較。以通路規劃的思路,可采用拓撲,又可適當引入設備廠家,采用兩纖雙向復用段保護方式,提高競爭力。2.2.3接入層從兩個方面入手對接入層進行優化,根據接入環容量已經趨于飽和的實際情況對運用光纖資源并且做出接入環的裂變,相當于把接入部分進行化一為二的裂變,以此提升網絡的容納量;把接點數設置在8個范圍內更加適應當今的環網中的節點數的現狀。運用拆環的方法來提高環路的容量大小來解決接入節點相對多的環路。由于業務發展不斷增大的需要,通過提升環網的容量實現升級。2.2.4設備依據考慮的著重因素進行設備優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①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的網絡規劃和商務談判等情況,優化方案實施的難點是搬遷替換設備過程和調整網絡結構應標準規范,現今MSTP設備的優選處理能力弱于SDH光傳輸網設備,而且要以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為基礎對網絡結構進行調整。②對廠家設備環境進行優化。根據優化網層面的分布對廠家設備環境進行優化。而且在實際優化的過程中,要對電源、光纖、機房等條件進行充分地考慮,運營商在準備的階段應做好與設計院等各方意見的協調工作。不能局限在一個廠家的設備,要做出詳細的方案,但也不宜做出過多的電路割接方案,盡可能地形成一個具有完善、穩定調整目標的網絡方案。

篇(2)

中圖分類號:TN94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9-0044-01

隨著IPTV、網絡流媒體、移動電視等業務的出現,給傳統有線電視網絡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廣電產業為了鞏固其傳統電視業務,開始進行了傳統有線電視網絡的升級改造,同時在新的社區鋪設了雙向廣電網絡,而Epon技術依靠其點對多點網絡結構、擴展性、低成本等的特點逐步被廣電公司采納,論文就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展開Epon技術在廣電網絡升級改造、網絡建設中的應用實施過程。

1 雙向網絡建設與改造

1.1 實施網絡建設與改造必要性

隨著三網融合的到來,廣電將面臨著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的市場格局,唯有推行全行業數字化建設與改造,才能在三網融合中增加其天平上的砝碼。

1.2 實施網絡建設和改造步驟

隨著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各種技術已經進入成熟使用階段,特便是寬帶IP技術與和高帶寬光纖網技術的結合,推動了傳統音頻、視頻業務快速發展。其雙線有線電視網絡建設步驟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推動有線網絡從模擬向數字化轉換;(2)采用無源光網絡技術推動有線電視網絡向未來有線網絡靠攏;(3)推動三網融合業務,提供優質有線網絡綜合業務。

2 Epon+EOC/LAN技術實現有線電視雙向網絡建設方案

2.1 方案實施基本思路

我縣小區已經完全實現有線光纖網絡覆蓋,部分小區已經部署到住宅樓,在接入用戶住宅區部分目前大部分主要還是同軸電纜。在網絡結構上光纖端主要是采用星型結構,在用戶端主要采用樹形結構,目前需要對用戶接入端進行網絡升級改造以及雙向網絡建設。其實是步驟作為:(1)在小區中增加光節點,同時每個節點服務數量從300戶降低為150戶,同時光纖到小區逐步擴展到光纖到樓,以及在光節點與樓宇交點處使用五類線接入用戶室內;在進行光纖到樓宇時,首先將主干光纖部署到小區弱電機房,后通過無源光纖分配到小區大樓,實現FTTB功能;對于農村接入建設,根據農村用戶分散居住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雙向數據傳輸建設。

2.2 EPON+EOC建設方案

EPON+EOC建設方案主要是在原有HFC網絡基礎上而設計,在原有HFC網絡基礎上構建獨立于HFC網絡的寬帶IP網,并充分利用HFC網絡中的接入端已經是同軸電纜的網絡。在該方案中,通過EPON技術提高光纖骨干的網絡帶寬,通過EOC技術實現用戶接入端的雙向數據傳輸。在EPON+EOC建設方案中電視信號和數據信號分別通過小區光接收器和EPON光纖網絡傳送到ONU設備中,然后通過合波器和分波器將電視信號和數據信號通過一芯光纖傳送到小區。由于該方案使用了獨立HFC網和EPON網,各自將以太網數據和CATV信號接入到同一個光纖線路中,在用戶端通過無源EOC合波器和分波器實現兩者信號數據的合并與分離。

EPON+EOC可以有效解決對HFC網絡小區改造,其組網方式具有如下幾個特點:通過EPON技術實現光纖網的大容量、高帶寬、高性能;利用EOC技術實現用戶接入端(同軸電纜)的雙向數據傳輸改造;方案是在HFC網絡基礎上擴展寬帶IP網,不對原有HFC網絡做任何變更;可以為用戶提供10M獨享帶寬;

2.3 EPON+LAN建設方案

EPON+LAN建設方案主要適用于新建小區環境,不對原有電視網做任何的調整,只需要通過EPON技術單芯組網,并將ONU交換機直接部署到樓道處,然后通過五類雙絞線接入到用戶端;其數據傳輸過程是:電視信號和數據信號分別通過光接收機和EPON構建的光纖網絡發送到各自的ONU交換中,然后通過合波器和分波器將電視信號和數據信號整合入一芯光纖中,并將整合后的信息發送到小區,小區通過信號分離器將電視信號和數據信號進行分離,并通過小區中的HFC網絡和EPON網絡將CATV電視信號和數據信號發送到樓道中,并分別通過同軸電纜和雙絞線線路傳送電視信號和數據信號,用戶就可以通過雙絞線上網,利用同軸電纜線觀看電視節目。

EPON+LAN組網特點主要是對新建小區進行雙向數據傳輸建設,其組網方式具有如下幾個特點:該方案適合于綜合用戶接入,適用于政府、企業等行業用戶接入;由于在用戶端采用了同軸電纜線接入與雙絞線接入,其有線電視業務和數據業務是互相獨立的;該組網方式可以為用戶提供65K-1G的網絡帶寬能力,可以滿足不用用戶的帶寬需求;其組網中ONU設備支持遠程維護;

由此可見EPON+EOC/LAN組網方式可以滿足開展綜合業務的需求,符合了網絡發展方向,通過該組網方式可進行遠程維護與管理,降低企業整體運營成本。

2.4 組網方式實現

其新建小區組網實現如圖1所示,首先通過3個光工作站接收光纖數據傳輸,3個光工作站間通過4芯光纜進行互聯。中心機房將視頻和數據信號通過骨干網絡輸送到小區光工作站地理交接箱中,通過1芯光纖進行視頻業務傳輸,通過1芯光纖傳輸數據業務,剩余兩芯作為鏈路冗余備份。

3 結語

論文主要分析了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提出了有線電視EPON+ EOC/LAN網絡建設與改造方案,結合有線電視原有HFC網絡的特點與EPON+EOC/LAN技術模式特點實現有線電視網雙向數據傳輸建設與網絡升級改造。

參考文獻

篇(3)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的一種新體系。

綜觀“三網融合”精神,最主要的切入點就是要加快推動廣電、電信業務的雙向進入。論文寫作,切入點。也就是廣電、電信企業按照國家廣電總局“三網融合”總體方案中明確的雙向進入的業務范圍,開展相關業務。其中IPTV、手機電視的集成播控業務由廣電部門負責,宣傳部門指導。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要做好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國有電信企業在廣電部門的監管下,可從事IPTV傳輸和手機電視分發服務。

顯而易見,隨著政策和體制的理順,廣電網的核心—有線電視網絡必將在“三網融合”中發揮主導作用,而電信網在廣電部門的監管下,從事相關業務。有線電視網有著其它網無法替代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途徑便捷,有線電視網從自己的傳統的視頻傳輸業務出發,通過雙向化改造和業務平臺的搭建,實現對數據和話音業務的承載,不僅可以在家庭擁有量最大最普遍的電視機上,而且還能夠在多屏(電視機、手機、電腦)之間實現業務切換;其二,信息權威,有線電視網絡是黨和政府宣傳輿論和信息傳播的主陣地,是政策法規、公共信息的權威傳播者,具有公認的信息公信力,擁有保障信息的正確性、權威性的體制和機制,由有線電視網絡主導的三網融合在信息服務提供、利于各行各業和個人有效使用信息方面具有獨天得厚的優勢;其三,安全可控,不同于電視網和計算機網等其它基礎網絡,有線電視網是獨立、安全的網絡體系,從建網之初就被賦予了極強的政治屬性;其四,內容豐富,依靠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雄厚的音視頻資源,通過內容和服務的集成和分發平臺和海量的媒體資源系統,充分發揮廣電內容服務的優勢。

廣電網雖有獨特的優勢,但就“三網融合”后的全新一代互聯網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目前有個別城市真在試點,但大多數特別縣級城市還應加強和加快網絡建設的改造和統籌規劃,重點是加快有線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和整合,推進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和雙向化升級改造,就國家管理部門加緊培育和建立合格的市場主體,從而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構建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論文寫作,切入點。為了迎接三網融合,零散分布在國內各地的網絡需要整合起來。

廣電網要進一步強化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監管。要把確保網絡安全、文化安全貫穿于“三網融合”的全過程,要做到同步同進、并重并舉。按照屬地化管理,誰主管、誰負責,建立健全相關安全監管機構和技術監管系統,落實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職責。廣電主管部門要將IPTV、手機電視業務納入安全播出和行業管理范圍,切實加強監管。論文寫作,切入點。

同時切實推動產業發展,要創新產業形態和市場推廣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強信息技術產品研發和制造,加快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國家標準體系。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三網融合”的步伐明顯加快,廣電要利用“三網融合”的契機,加快改革步伐,進行機制體制創新,充分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媒體傳播能力和影響力,積極發展新興媒體,滿足各類終端和用戶對廣播影視的需求,牢牢把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使廣播影視贏得用戶,贏得市場。論文寫作,切入點。

廣電網要適應“三網融合”后的新體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創新:

(1)技術創新,就是改造現有的網絡,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

(2)體制創新,就是通過組建的國家級網絡公司來打造適應“三網融合”的運營主體;

(3)服務創新,就是在內容方面要開發多種業務形態。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是多個層面的,它不光是一個網絡的技術和物理的轉變。論文寫作,切入點。它應有以下六個方面的轉變:

(1)在網絡方面要加快升級改造推動廣電網的傳播方式,從過去的模擬單向傳輸向數字雙向互動轉變,往寬帶化、雙向化、全程全網方向發展;

(2)在業務方面克服過去的互聯互通不足、開放性不夠,往開放化、共享化、聯通化方向發展;

(3)在終端方面要克服過去網絡分散、規范不統一的問題,加強網絡的支持,向具有互相跨平臺的多種終端、多種接入、標準化、智能交互化方面發展;

(4)在用戶方面要轉變過去的單一服務方式,向市場化、多樣化的綜合服務轉變,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多層次的需求;

(5)在運營方面要完善廣電網的體制機制,要從小規模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6)在管控安全方面最終實現在內容、業務、網絡上可管、可控、可信的網絡。論文寫作,切入點。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的建設要在上述六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提高。建設下一代廣電網要達到的目的:形象地說從用戶的角度來講它可以跨區域、跨網絡、跨平臺、跨系統去獲取他想要的內容和信息,通俗的講就是在全國的廣電網上建一張互聯網。

篇(4)

 

世界通信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引發整個電視廣播產業鏈的變革,數字電視是這一變革中的關鍵環節,它是一個從節目采集、節目制作節目傳輸直到用戶端都以數字方式處理信號的端到端的系統。與模擬電視相比,數字電視具有圖像質量高、節目容量大(是模擬電視傳輸通道節目容量的l0倍以上)和伴音效果好的特點。重要的是數字電視可以提供給用戶交互的、全新的業務體驗。

1.數字電視的現狀

2003年國家廣電總局確定了開展有線數字廣播影視業務,重點選擇一些城市建立示范網,加快實施模擬用戶整體向數字平移,大力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從此,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就在全國拉開了帷幕。

廣電總局提出了兩點:一是促進廣電系統內節目的制作、編播、傳輸這三個環節的全面數字化,二是數字電視作為一個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相結合的信息服務平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務功能,包括標清電視付費業務、多路聲音廣播業務、電子節目指南、廣播式信息服務、視頻點播業務等等。對于廣大的有線電視網絡來說,后一種更有實在意義,有線電視數字化非常有利于電視節目的盈利,一是開展付費電視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技術手段。一直以來電視節目的盈利都是通過在節目中反復插播廣告來實現,在這種方式下強迫觀眾接受大量的他們不喜歡看的廣告,致使觀眾產生厭煩情緒,付費電視則是今后廣電系統另一種節目盈利模式,其特點是節目專業化、個性化、可交互性,并且不含廣告,觀眾要看完全沒有廣告的電視節目就必須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看到,稱之為電影院模式。二是“三網融合” ,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相互滲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的高速帶寬的多媒體基礎平臺。一方面可以節約資源,一種線路就可以提供所有的服務;另一方面也會為業務創新提供了空間,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用戶來說不光是看電視節目還能夠點播、互動、享受各種文化娛樂,同時還能夠享受到各種信息化服務,給老百姓帶來的更大變化就是讓我們過去是“看電視”變成是“用電視”。

我國目前在推動數字電視的進程中我們遇到的三個問題:一是節目貧乏:目前在國內,電視節目還沒有形成市場,節目制作與運營之間的關系還沒有理順,沒有規范的節目流通和交流機制,為此,節目貧乏的情況相當突出,使得很多頻道播出的節目內容重復,很多用戶都抱怨:“頻道再多也沒有用,播出的都是同樣的節目”。面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對節目資源的整合,加速制、播體制的轉變來達到目的。免費論文。二是數字電視的標準制定工作:我國地面數字電視推進任務艱巨,2006年8月,國家標準委頒布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國家強制性標準,在2008年開展的16項配套標準研制中,已經了9項行業標準。但這些標準以后也不足以構建一個完整的傳輸鏈路體系,因為這個體系需要其他大量的技術標準來管理。而我國在數字電視核心技術上積累不足,導致在標準制定上并沒有太多話語權。三是數字電視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重大行業,對它的發展政策、扶持政策還太少,出得太遲,遠遠不能滿足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需要。需要加快制定鼓勵數字電視終端產業政策、數字電視解碼功能(數字模塊一體機、單頻網廣播系統等)的終端強制要求政策,加快產業扶持政策的明確和出臺,在這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在2009年,地面數字電視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政府劃撥25億元財政資金,計劃用 3-5年的時間,完成全國地面數字電視系統建設與覆蓋工作。除了網絡覆蓋獲得財政資金支持之外,地面數字電視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推廣也獲得了資金支持。5月底,國家發改委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2009年數字電視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專項的通知》,就2009年數字電視發展做出方向性指導和規劃,并計劃為部分項目提供不低于500萬元的投資補助資金。

2.數字電視的發展

發展數字電視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促進廣電系統的網絡資源的整合。由于廣播電視系統一般采用省、市、地、縣“四級辦”的方式管理,導致了各級機構的有線電視網絡建設的無序性與自發性。目前,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技術水平和服務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數字化、信息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廣電總局在最新的《關于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中明確要求,省級廣播電視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組織制定切實可行的整合方案,明確整合路線圖和時間表,推動具體實施,確保2010年底前各省基本完成整合,為今后全國廣播電視有線網絡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建立數字化的節目平臺、監管平臺、服務平臺來促進廣電有線電視網絡的整合,并徹底解決長期困擾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的收費難、以及用戶私拉偷接信號的問題。

3.數字化提供的功能

3.1提供更加豐富的節目:一個模擬頻道需要占用8MHZ帶寬,同樣的帶寬將可以傳送6—10套的數字電視頻道,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有限的頻道資源提供更廣泛的內容,增加更多的專業頻道,例如電影、釣魚、足球、戲曲等。免費論文。滿足不同用戶的內容需求,可達數百套節目上。

3.2大大提高信號質量:在數字信號傳輸過程中,不會降低信雜比,可避免系統的非線性失真的影響,數字設備輸出信號穩定可靠。數字信號特有的性質能夠保證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和多次復制、轉發中保持原有的質量。另外,支持傳輸顯示1920×1080(1080P逐行、1080i隔行)或者1280×720(720P逐行)分辨率的數字圖像格式,其圖像質量可達到或接近35mm寬銀幕電影的水平。如果按照原來模擬的傳輸方式,傳輸一個高清電視頻道需要占用4-5個模擬頻道,基本上有線電視就無法為老百姓傳輸高清節目,而現在一個頻道可以同時傳輸一套高清+一套或二套標清的電視信號。

3.3數字化信號易于實現存儲,復制和提供新功能: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技術發展和應用和電視節目的數字化,存儲和復制應用的越來越廣泛,特別是中家庭應用中可以在電視中隨時可以象電腦一樣存儲已播的精彩畫面和內容。模擬電視時代受多徑干擾和多普勒頻移的影響,很難進行移動接收,即使在移動速度非常低的情況下接收,圖像和聲音效果也非常不理想。而數字電視除支持固定接收主流業務外,還可以進行便攜和移動接收,圖像聲音質量非常理想。

3.4數字化處理適用于多業務、多媒體應用和具有互操作性、可分級性和可擴展性:數字電視不僅可以用于看電視、聽廣播,而且可進行家居購物和理財、交互式電視教育、圖文雜志閱讀、電子政務、VOD、電子游戲等,還可直接與因特網連接,作為個人電腦使用。這些交互式的節目和服務一改用戶以往被動的收視為主動選擇收視,這些將給用戶帶來一種全新的收視感受,極大地激發起用戶對數字電視的興趣。

3.5大大提高功率/頻率利用率:一套數字電視節目僅僅占用同一個數字電視頻道(SFN單頻網)而覆蓋全國,大大節約了頻率資源,同時避免的各地的頻率沖突和相互干擾。此外,現有的 8MHz模擬電視頻道,可用于傳輸一套數字高清晰度+一套標清的電視節目或者6-10套高質量的標清數字電視節目。而且經過測試表明,地面數字電視接收門限較模擬電視峰值功率門限低,這樣可以節省發射功率,或在相同功率下,增大服務區。

篇(5)

說明本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范圍及要達到的技術要求;

簡述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說明本課題的指導思想;

闡述本課題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它是論文的縮影,文字要簡練、明確,因此,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需要用中、英文兩種形式書寫。

摘要的長度一般1-2段,在文字量上以300字左右為宜。

摘要寫作方法

1.1常見問題

研究生畢業論文,尤其是碩士畢業論文,摘要一般都要500字以上。按照《讀者》雜志每千字稿費150元計,這畢業論文的摘要怎么也值75塊錢。可是實際上,很多論文的摘要都只能算是“賠錢貨”。

這些“賠錢貨”大多是這樣的:

通篇都是“為啥要做論文所述工作”,寫得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至于到底做了啥,根本不提或者只有幾句;

像“領導發言稿”:“在XXX的英明決策下,我充分發揮了X員的主觀能動性,......,克服萬難,完成了本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運行效果良好,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

像“科普文章”:“本文利用了J2EE技術,這是由Sun公司(現在已經被Oracle收購)創建的一種企業信息化開發技術,并且使用IBMWebSphere作為容器,構建了可以擴展的體系結構。J2EE是一種跨平臺技術,能夠一次編寫,多次運行......”

1.2摘要的目的

大論文摘要,是對畢業論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敘述,使得讀者能夠僅僅依據摘要,即可了解作者的研究目標、研究方法和手段。

所以,在撰寫大論文摘要時,要不時地問自己:

讀者知道我要做什么嗎?----------------------doWHAT?

讀者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HOWtodo?

1.3摘要的結構

對于計算機/通信領域的碩士畢業論文來說,論文摘要的結構大致可分為3個部分,其中1、2兩個部分所占篇幅不超過摘要的50%,第3部分所占篇幅不少于摘要的50%:

1.3.1第一部分.論文工作的背景

i.論文的來源,可能包括:來源于何種項目、何種部門?由誰實施

ii.論文工作實施所要達到的目標,可能包括:要解決什么問題?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1.3.2第二部分.論文工作所使用的技術方法

i.論文使用了哪些技術?只需簡單羅列即可。

ii.論文遇到了/解決了哪些技術問題及困難?

1.3.3第三部分.論文工作的具體內容

i.如果是軟件開發項目,則按照需求分析、[架構/方案設計]、概要/詳細設計、[實現]、[測試]、部署實施(注:中括號中的內容可選)的次序說明所做工作;

ii.說明分析設計的結果,要列出結果的內容。例如“分析了XX局資產管理系統的需求,其中功能需求包括資產錄入、資產核對、資產報廢等,對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和安全需求做了描述;”,“設計了系統方案,其中包括利用EJB實現5個功能模塊、以基于XML的數據交換協議對外提供數據交換接口、利用開源數據庫MySQL存儲資產信息;”,“設計了5個功能模塊,主要包括資產錄入界面、資產管理模塊、數據庫封裝模塊、......”

iii.說明實現的步驟方法。例如“利用jQuery、JSP實現了基于web的界面,利用EJB實現了5個功能模塊的業務邏輯、利用iBatis實現了數據庫讀寫,......”

iv.說明測試的內容。例如“設計了15個測試用例,測試了系統的5項功能、數據庫訪問性能以及系統安全性,其中5項功能測試均已通過,1項性能測試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改進”

v.說明部署實施的內容。例如“本系統在xx市政務系統中部署運行”。【特別注意】在這一部分,絕對不能對自己的工作做任何評價。評價你的論文工作的水平,是論文評審專家、答辯委員會、論文的讀者才能做的,你自己是沒有資格評價自己的論文的。例如:“該系統的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符合xx業務平臺維護管理實際需要,獲得公司內部各級相關人員的一致認可,同時也為今后的xx系統建設提供了一個可參考和借鑒的模式”這類文字是絕對不能出現在摘要以及論文正文中的。

1.4摘要的段落

一般情況下,大論文的摘要分成三段,分別對應上一節“摘要的結構”中1、2、3三個部分,也就是俗稱的“摘要三段論”。過多或者過少均不合適。

下述例子的主要問題是:

1.段落劃分不合理;

2.起承轉合僵硬,不符合中文行文習慣。

【錯誤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來有線數字電視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基于雙向傳輸網絡的互動電視成為引領新時代電視業發展的新潮流,有線數字互動電視系統廣泛采用了IP技術進行傳輸并能夠為用戶提供點播、直播、回看和各種增值業務,使用戶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種各樣定制化服務。作為互動電視這個新型龐大系統的運營商來說,如何能夠有效針對網絡中傳輸的各種碼流進行統一監測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因為各種點播業務發生的時間隨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實時地掌握各個鏈路的流分組的狀態和發現問題時準確的定位發生問題的節點正是本論文所要研究的重點。

本文使用了J2EE技術、Flex技術、C++語言等技術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可以對整個網絡的TSoverIP流進行檢測管理的系統。

首先對整個碼流監測系統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臺和DataCollector數據處理程序兩部分,還以示意圖的形式給出了系統的界面需求。

在系統設計部分對碼流監測系統的總體架構進行了設計,對系統數據庫的表和字段進行了詳細設計,并列舉出相關字段含義。然后分別對MonitorServer的實時監測模塊、查詢統計模塊和業務配置模塊,DataCollector的調度模塊、配置模塊、HTTP長連接模塊、HTTP短連接模塊、匯聚模塊和入庫模塊進行了詳細設計,包括處理流程和相關類的設計等。章節的最后介紹了各個子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的設計,整個協議是基于XML實現的。

在系統的實現章節中,本文給出了部分核心模塊的算法設計和代碼實現,并以文字的方式闡述了相關調用過程。

接下來的章節闡述了整個系統的部署環境和最終的運行結果,展示了最終的用戶界面。

最后,對本文和作者在課題期間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向。

【正確的例子】

摘要

近些年來有線數字電視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基于雙向傳輸網絡的互動電視成為引領新時代電視業發展的新潮流,有線數字互動電視系統廣泛采用了IP技術進行傳輸并能夠為用戶提供點播、直播、回看和各種增值業務,使用戶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各種各樣定制化服務。作為互動電視這個新型龐大系統的運營商來說,如何能夠有效針對網絡中傳輸的各種碼流進行統一監測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因為各種點播業務發生的時間隨機,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實時地掌握各個鏈路的流分組的狀態和發現問題時準確的定位發生問題的節點正是本論文所要研究的重點。

本文使用了J2EE技術、Flex技術、C++語言等技術設計并實現了一個可以對整個網絡的TSoverIP流進行檢測管理的系統。

首先對整個碼流監測系統的需求進行了分析,其中功能需求包括MonitorServer管理平臺和DataCollector數據處理程序兩部分,還以示意圖的形式給出了系統的界面需求。基于前述需求分析,設計了碼流監測系統的總體架構,詳細說明了系統數據庫的表和字段并列舉出相關字段含義;分別對MonitorServer的實時監測模塊、查詢統計模塊和業務配置模塊,DataCollector的調度模塊、配置模塊、HTTP長連接模塊、HTTP短連接模塊、匯聚模塊和入庫模塊進行了詳細設計,包括處理流程和相關類的設計等;此外,介紹了各個子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的設計,整個協議是基于XML實現的。在系統的實現章節中,本文給出了部分核心模塊的算法設計和代碼實現,并以文字的方式闡述了相關調用過程。繼而,在隨后的章節闡述了整個系統的部署環境和最終的運行結果,展示了最終的用戶界面。最后,對本文和作者在課題期間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方向。

1.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絕對不允許使用GoogleTranslate直接翻譯中文摘要。這種翻譯出來的摘要,是不可能被導師或者匿名評審專家通過的。

英文摘要不必全部直譯。只要中文摘要中主要的流程、方法、結論、成果保持直譯,其它內容采用意譯的方式也無不可。

英文摘要不要使用長句。中文摘要的長句,完全可以通過意譯,或者句子切分,翻譯為英文短句。摘要寫作過程中,要注意連詞的使用。

篇(6)

中圖分類號:TN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傳感器最早在軍事等領域應用,傳感器網絡由空間上分布的許多自動裝置構成計算機網絡,通過傳感器,裝置對不同位置的物理或者污染物、運動、壓力、振動、聲音、濕度等環境狀況進行協同監控。雖然傳感器網絡最早起源于軍事監測,現今已經在交通控制、家庭自動化、健康監護、生態監測等很多民用領域應用。傳感器集成了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具備通信、計算、感知等功能。而論文中的主角傳感器網絡技術可以對網絡分布區域內各種監測或環境對象的感知和采集,并對其進行處理,最后以多跳中繼的方式,通過隨機無線通信網絡,給用戶終端傳輸信息。在交通管理、醫療衛生、環境監測、遠程控制等領域方面都離不開傳感器網絡技術,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其在水文自動測報系統中的應用。

水文測報系統

傳感器網絡與其他無線網絡的本質區別在于:它是以數據為核心的網絡,它是具有分布式的智能網絡系統。傳感器網絡實現了虛擬計算世界和真實物理世界的耦合。傳感器網絡中,網絡在得到信息后,將其匯報給用戶。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水文測報系統也進入了網絡時代。水文測報系統為一個計算機網絡。而系統按照不同的用戶,將其分為中央機、中樞機、中心機、現場機。在國家防洪防旱調度指揮中心或者國家水利部服務的為中央機,在流域級管理的信息系統稱為中樞機,服務于市級管理部門的信息系統稱為中心機,而布置在現場環境的水文傳輸以及遙測系統稱為現場機。建立水文測報系統的目的就是要將在現場采集的水文數據傳達到數據處理中心,再通過決策和融合處理,滿足系統同于管理與組織的目的。由現地機到中心機、由中心機到中樞機、中樞機到中央機,水文測報系統采用網絡拓撲結構。通過現場裝配的傳感器,將各種水文數據由各個水文測站進行采集后,在進行存儲前,適配器會將不同標準與格式的數據轉變為具有統一標準格式的數據,并通過等無線方式或等有線方式傳輸到中心機,再對各種數據分析、處理、存儲后,通過例如:、等傳輸至上層控制中心。

獲取與處理信息是為了能夠使傳感器資源達到最優工作狀態,用戶除了能夠及時掌握環境內的影響因素數值外,就需要控制與管理資源。管理層與系統組織控制與管理了分布于網絡環境中各個節點上的數據源設備。智能儀表儀器、工作站、計算機等都在網絡節點上體現。其核心設計就是采用分布模式代替了原來集中控制的測控網絡,使其成為具有智能化、網絡化、分散性、可互操作性、開放性的測控系統。

水文測報系統中傳感器網絡技術的應用

由處理、傳遞、收集水文實施數據的各種計算機、通訊設備、傳感器等裝置共同組成了水文自動測報系統。主要用于水利的調度和防汛,其分為中心控制站、信息傳輸通道、遙測站這3部分。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僅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處理小流域范圍內的數據收集,并提供出水庫、重點河段的水清和雨情等。

中心控制站將各個遙測站的水文數據集中,在經過了整理和計算后,對閘門的啟閉進行控制,并及時預報洪水情況,最終實現水利調度。中心控制站的設備主要有電子計算機和通信電臺等組成。信息傳輸通道分為無線和有線兩類,作為電波傳輸線,它將中心控制站與遙測站連接。無線電通道克服了距離或障礙的困難,中繼站在通信距離大于五十公里位置設置,能夠滿足各個方向通信要求。而有線通道可采用電話線為其專用線路,有線通道的不足之處在于受惡劣天氣影響較大,會增加架空線等設備的成本。而有線通道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較為可靠方便,抗干擾能力強等。人們往往采用脈沖調制數字通信來作為傳輸信息的方式。遙測站中有電源設備、電臺、數傳機、編碼器、水位計、雨量計等儀器設備,通過中心控制站的控制,遙測站實現自動收集水文參數實時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編成脈沖信號,傳遞于中心控制站。

我國的湖泊、江河分布范圍廣,例如太湖、長江等流域范圍內存在著人力難以觀測障礙,而在這些難于達到的流域部署傳感器節點,就可對高精度的數據做到了如指掌,在水文監測中,使用傳感器節點所組成的傳感器網絡,具有著顯著的特點。第一,傳感器的節點可以在節點之間進行監控,且具有通信能力,可以通過環境的變化來實現對復雜情況的控制。無線傳感器節點其自身也具備了一定的存儲功能和計算功能。第二,傳感器的網絡節點具有精度高、采集數據量大等特點,每一個局部區段的具體信息都可以由每個節點檢測,其節點分布的范圍廣、密度高。第三,該傳感器網絡人為影響流域的因素小,因為傳感器節點的部署簡便,僅需要部署一次即可,且體積小。

2.1結構

傳感器節點能夠分布在不相鄰的測控區域中,也可以集中部署在同一個區域內,不管如何布置,都可以形成傳感器網絡。傳感器網絡在水文測報中的應用如圖所示。傳感器節點向網關節點傳送感知到的數據,而將傳感器節點傳輸來的數據傳到基站就是網關節點的任務,期間,數據會經由傳輸網絡進行傳輸。傳輸網

圖傳感器網絡用于水文測報系統的體系結構圖

絡的傳輸方式可以是無線也可以是有線。它負責協同綜合網關節點、傳感器網絡網關節點信息的局部網絡。基站備有本地數據庫,用于傳感數據的存放。通過,基站可以將數據傳輸至用戶數據處理中心。用戶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通過連接了的計算機,發出命令控制基站。

2.2功能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es a number of signal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of CATV transmission lin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ble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able TV at present,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re briefly explained.

Key words: Cable TV; broadband network; telephone networks;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圖分類號:TN9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音像技術的綜合發展,人們預言:未來的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所謂的信息社會就是基于上述三大技術的綜合發展和使用。這樣就產生了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的發展有兩個基礎條件:一是社會對信息化的需求,二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兩者缺一都不能促進有線電視的發展。 

有線電視數據通訊目前的技術構造是一個基于同軸電纜的共享式數據通訊系統,采用ASK/FSK或CABLE MODEM進行數據傳輸,由于ASK/FSK傳輸速度受到限制,因此只適合于數據傳輸量較少的專用系統,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傳輸,需采用CABLE MODEM技術,由于數據傳輸信道共享,網上的各個節點的帶寬又有限,這正是有線電視技術急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有線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應為:由單向傳輸系統向雙向系統的發展。

1有線電視電纜傳輸網絡

有線電視電纜傳輸網絡已不再象以往那樣:每個小區都自成體系,具有接收電視信號的前端、傳輸外線和樓內分配網絡,屬于封閉的、小型獨立的共用天線系統。今天的電纜傳輸網絡不需要前端,要建成雙向傳輸寬帶網絡,它不但要符合達到相關的國家標準,還必須執行所在地域有線電視網的總體技術要求。

1.1雙向傳輸的實現方式:

在HFC接入網中,為了實現信號的雙向傳輸,同時采用了空分復用、頻分復用和時分復用技術。從光節點至前端(或骨干網的分前端)的光纖傳輸鏈路中,上下行信號采用空分復用:從光節點到用戶的電纜網中,上下行信號采用頻分復用,數據傳輸采用時分復用方式,

1.2回傳通道的噪聲

在HFC網絡中,反向通道的匯集噪聲是影響雙向數據傳輸的主要問題。由于反向噪聲大,數據傳輸鏈路的C/N大大降低。因此,解決反向回傳通道的噪聲問題,是Ⅲc網絡順利開展雙向業務的關鍵。

上行通道中匯集的噪聲來源于多種形式。其中,影響上行信號傳輸的主要是信號的削波失真、網絡結構噪聲和侵入噪聲。

1.2.1、傳輸系統

包括光節點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快、雙向延長放大器、線路分支器、分配器、供電器、同軸電纜等。光節點中的正向光接收機將下行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后,經置于光節點內的RF寬帶放大器放大至較高電平,再由延長線上的延長放大器、同軸電纜和線路分支、分配器,將信號下行信號分路傳送給各分配系統。來自分配,系統的反向回傳上行信號,從分配放大器的輸入端口沿著正向傳輸的途徑進行反向回轉,經同軸電纜、線路分支器、分配器、延長放大器,進入光節點,送人回傳激光器。

1.2.2 分配系統

包括雙向分配放大器(即樓頭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雙向用戶終端和同軸電纜等。

延長線路將下行信號傳送到各分配放大器的輸入端。分配放大器將信號放大至所需電平后,經過同軸電纜、分配器、分支器,傳送給每個用戶終端。來自用戶的反向回傳上行信號,從用戶應用設備的回傳發射機,通過用戶電纜回送人用戶終端,經過分支器、分配器和同軸電纜,送到分配放大器的輸出端,經分配放大器放大到合適的電平,從分配放大器的輸入端送入傳輸系統。

1.2.3電纜分配網絡的規劃與設計

由于住宅小區的網絡規劃受土建規劃的制約,各種形式風格住宅小區的土建設計千差萬別,建筑物大小、高低、形狀各異。特別是各小區內建筑群體布局各不相同。因此,住宅小區的網絡規劃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

2 器材選用

2.1同軸電纜的選用

系統內所有電纜均選用物理發泡電纜。延長線的電纜,應選用外導體為鋁管結構的一12電纜。所有外線電纜均采用穩定的聚乙烯外護套。

2.2 延長放大器

由于光接點服務區都不太大,采用手動增益控制放大器(MGC)能夠滿足使用要求。延長放大器按使用的模塊不同,有推挽放大器和功率倍增放大器延長放大器一般應選用雙模塊功率倍增放大器。

2.3雙向放大器上下行通道結構

雙向放大器總體上由正向放大通道、反向放大通道、分波器、混合器、穩壓電源組成。

正向放大通道由前置衰減器和均衡器、一級放大模塊、級間衰減器和均衡器、二級放大模塊組成。

反向放大通道由反向放大模塊、衰減器和均衡器組成。

3用戶分配網絡

3.1住宅建筑(樓房)用戶分配網的組成作為住宅小區網中的分配系統,主要包括用戶分配放大器(即樓頭放大器)、同軸電纜、分支分配器、用戶終端。

3.2用戶分配網使用的設備

3.2.1雙向用戶分配放大器

采用雙模塊功率倍增型或雙模塊推挽型。

3.2.2分配器和分支器

分配器和分支器都是無源網絡設備,其主要功能為既對下行信號進行功率分配,對上行信號進行匯集。

3.2.3同軸電纜

分配系統中使用的電纜均采用物理發泡同軸電纜。分支器、分配器和用戶終端之間的連接采用-5電纜。分配放大器輸出端連接的分配器,其輸出端的分路電纜距離較長,宜采用-7或-9電纜。為了降低回傳通道的噪聲,應選用四屏蔽電纜。

4網絡電視在MP3播放器出現之后,各種CD、錄音機、磁帶的銷量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如同MP3播放器的出現一樣,現在的傳統電視仍然面臨著相同的境遇。網絡電視的興起,究其原因,主要是觀眾可以不必按照電視臺的編排來收看節目,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觀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還可以跳過一些令觀眾討厭的廣告的侵擾。網絡電視以它的隨意性和跳過廣告的能力深受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愛。

5有線電視網絡 雖然網絡電視技術蓬勃發展,但是,有線電視網絡仍具有自身不能比擬的優越性。第一,有線電視網絡覆蓋面大。有線電視網絡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其覆蓋面積已遠遠超出網絡電視的覆蓋面,甚至一些偏遠山區也可以通過有線電視網絡收看到電視節目,在這方面網絡電視具有不可比擬的絕對優勢。第二,有線電視網絡的收視人群大。因為有線電視網絡覆蓋面更為廣闊,操作起來更為簡潔、方便,有利于我國更為多數的人群選擇有線電視網絡。第三,現在的有線電視網絡的有效嘗試。現在,有的有線電視采用機頂盒的方式,雙向交互、全面普及,并對機頂盒進行適當有效的軟件升級。第四,拓寬有線電視的一些業務。目前我國的部分城市,已經可以實現通過有線電視網絡為自己的家庭繳納水電費,還有電影點播業務等。我們有線電視網絡用戶在屏幕加減的時候,影像播放窗口變小,頻道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方便用戶調整頻道。同時,還可以預留一部分的地方,作為一些信息的渠道,更為方便觀眾了解最新資訊。

6 通訊自動化系統中的各種信息傳輸方式的比較

6.1以太網

以太網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局域網絡傳輸方式。以太網是目前網絡技術中比較先進成熟,實時性強,應用廣泛,性能穩定,價格低廉的通訊技術。對于一個智能小區通訊系統,系統的穩定性、實時性和價格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以太網從各個方面均能滿足要求,是目前智能小區多選用的通訊手段。

6.2電話撥號

電話系統是現有通訊手段中歷史較漫長,應用較為廣泛的系統。電話系統的發展從過去單純的語音通話系統,已發展成為目前集話音、數據通訊、網絡通訊等各種功能的綜合性系統。在電話系統中發展起來的DDN、ISDN、ADSL等技術已在廣域網絡數據通訊領域體現了其技術方面的先進性。

總而言之,利用電話系統進行數據通訊,實現小區智能管理,已不再是理想手段。

6.3 ISDN和ADSL

    電信系統已經發展出了利用一根電話線同時提供話音、傳真、數據等各種服務的技術,是電信數據通訊業務未來發展的主流。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無論ISDN還是ADSL技術,均需對電信局的交換機增加配置,為此增加一大筆的費用,決定了其發展速度較為緩慢。而從工程實施角度來看,只需在用戶端加裝一個相應的傳輸裝置即可。

綜上所述,從技術上來講,ISDN和ADSL均為先進的技術,實時性強,傳輸速率高,性能穩定,工程實現方便,應用于智能小區的智能化系統較為理想,但目前因費用昂貴,所以不被廣泛采用。

6.4專用網絡

專用網絡指目前應用于專業智能大廈和樓宇控制系統的通訊方式,如LONWORKS,CEBUS等,目前這些技術在智能大廈和樓宇控制領域已占主導地位。

LONWORKS 和CEBUS等專用網絡系統均有較規范的設計和施工規范,系統調試也無難度,系統構成為一個集中分散式的樹型結構,由各個層次的通訊節點和末端的控制節點構成,在末端的控制節點實現對設備的監控,中間的通訊節點則負責數據信息的傳輸。

6.5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在目前住宅建設中是必備的,因此利用這一現有系統來充當智能系統的數據傳輸媒介,可以省去部分布線的費用。有線電視系統的數據傳輸占用了部分電視的傳輸信道,并要求有線電視系統提供雙向通訊機制。

目前有線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應為:由單向傳輸系統向雙向系統的發展。

篇(8)

 

計算機工業界很多人士引以為自豪的是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數據通信速率也在快速發展,最終,在計算機能力和通信能力的競賽過程中,通信贏了。數據通信傳輸速率的快速發展更是讓人難以想象,這樣的發展速度要依靠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問世。光纖技術現已相對成熟,下面就光纖的優點和業務上的需求來研究一下光纖的發展趨勢。

一、光纖優點

1。頻帶寬

頻帶的寬窄代表傳輸容量的大小。載波的頻率越高,可以傳輸信號的頻帶寬度就越大。目前,采用先進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范圍內安排2000個光載波,進行波分復用,可以容納上百萬個頻道。

2.重量輕

因為光纖非常細,單模光纖芯線直徑一般為4um~10um,外徑也只有125um,。論文格式。比標準同軸電纜的直徑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纖是玻璃纖維,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徑小、重量輕的特點,安裝十分方便。

3.抗干擾能力強

因為光纖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傳光,不導電,不受電磁場的作用,故光纖傳輸對電磁干擾、工業干擾有很強的抵御能力。因此,在光纖中傳輸的信號不易被竊聽,因而利于保密。

4.保真度高

因為光纖傳輸一般不需要中繼放大,不會因為放大引人新的非線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線性好,就可高保真地傳輸電視信號。

5.工作性能可靠

一個系統的可靠性與組成該系統的設備數量有關。設備越多,發生故障的機會越大。因為光纖系統包含的設備數量少(不像電纜系統那樣需要幾十個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故一個設計良好、正確安裝調試的光纖系統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6.成本不斷下降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摩爾定律,也叫做光學定律(Optical Law)。該定律指出,光纖傳輸信息的帶寬,每6個月增加1倍,而價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Internet寬帶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這就為大型有線電視系統采用光纖傳輸方式掃清了最后一個障礙。由于制作光纖的材料(石英)來源十分豐富,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而電纜所需的銅原料有限,價格會越來越高。顯然,今后光纖傳輸將占絕對優勢,成為建立全省、以至全國有線電視網的最主要傳輸手段。

7.損耗低

在同軸電纜組成的系統中,最好的電纜在傳輸800MHz信號時,每公里的損耗都在40dB以上。相比之下,光導纖維的損耗則要小得多,傳輸1、31um的光,每公里損耗在0.35dB以下若傳輸1.55um的光,每公里損耗更小,可達0.2dB以下。這就比同軸電纜的功率損耗要小一億倍,使其能傳輸的距離要遠得多。此外,光纖傳輸損耗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全部有線電視頻道內具有相同的損耗,不需要像電纜干線那樣必須引人均衡器進行均衡;二是其損耗幾乎不隨溫度而變,不用擔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造成干線電平的波動。

二、業務上的需求和市場的競爭

伴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數目在不斷的增加,Internet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使得通信容量不斷的加大,因此,數據通信的帶寬要求顯得更加重要。目前,為了解決數據能夠在主干網絡中順利的傳輸,在通信介質方面,對于主干網絡都采用了光纖作為傳輸媒介。光纖作為主干網絡的傳輸媒介,解決了主干線路數據負載問題,使得數據能夠順利傳輸。光纖在主干網絡中取代了傳統的銅線介質,但“最后一英里”問題上,還沒有完全的普及光纖,這就造成本地回路成為主干網絡的瓶頸。隨著3G網絡的不斷發展,用戶“最后一英里”問題應該盡快解決。目前,采用的接入方式有:FTTH、FTTB、FTTC。

相關數據表明,2002年至2006年,我國寬帶上網用戶比例由9%上升到52%。寬帶用戶成為大多數,這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寬帶時代。寬帶接入已經成為固網運營商增長的第一驅動力。而寬帶業務的需求必然刺激相關寬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光纖具有近似于無限的帶寬,端到端的全光網絡是寬帶接入的最終解決方案。隨著光纖接入成本不斷下降、銅纜接入網運維成本的攀升,運營商網絡將向以寬帶為特征的下一代網轉型。論文格式。隨著今后更多高帶寬業務的出現,FTTH上馬也是大勢所趨。論文格式。

正是基于這種共識,各固網運營商在鋪網時都遵循光進銅退的準則,將投資重心轉向光纖接入網。新建商業樓宇與住宅區原則上采用光纖覆蓋,控制銅纜投資。FTTH已經從實驗室中走出,真正貼近普通用戶,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新時期。

在最近幾年,FTTH已經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FTTH,一方面受到了企業用戶和高端家庭用戶的歡迎,與將來可能需要一次次地帶寬升級相比,一勞永逸的光纖接入更受他們的青睞。FTTH使得在家里能享受各種不同的寬帶服務,如VOD、在家購物、在家上課等。 另一方面,銅線和光纖價格的一漲一跌,也使得部署FTTH的成本正呈現下降的趨勢。長遠來看,DSL的成本已經基本上達到了極值點,但FTTH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而且從運維成本上來說,與DSL相比FTTH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三、結束語

總之,作為寬帶接入的最終發展方向,FTTH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發展尤為迅猛。我們可以預期,憑借著層出不窮的寬帶應用以及日益龐大的用戶規模,中國、亞太地區FTTH將率先成為寬帶接入的主流,引領全球光接入產業的騰飛。應該說,光纖網絡在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很廣泛的,光纖作為傳輸媒介,應該主宰未來的通信市場

參考文獻

【1】 潘愛民。《計算機網絡》【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篇(9)

    前言

    目前,我國大型石化企業在廠內的通訊方式,一般仍然采用傳統的有線傳輸方式,即依靠有線通訊電纜來傳輸信號,配合以傳統的程控交換機和防爆電話,防爆揚聲器等等設備終端來實現在防爆區與非防爆區之間的通訊。這樣的通訊系統龐大,線纜眾多不易于人員維護,加之廠區內部腐蝕性氣體,工作環境,自然環境等經年累月極容易造成設備的線纜損壞,影響通訊,由于是有線電纜連接在事故發生時更加容易遭受破壞。一旦通訊中斷,對企業的事故救援,員工的人身安全,都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要大力發展無線通訊網絡在企業的應用。 1、無線通訊技術的重要作用

    石化工廠廠區面積大,人員分布散,防爆區內移動作業人員和零散作業人員眾多。無線通訊系統對滿足人員通訊需要,加強防爆區內分布人員的動態管理,優化廠區網路結構,實現企業安全生產,調度指揮的有線,無線互聯互通,相互結合的信息傳遞,保證企業安全高效的生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2、常用的無線通訊技術分析

    目前廣泛應用的無線通訊技術主要有GPRS/CDMA、數傳電臺、擴頻微波、無線網橋及衛星通信、短波通信技術等。 2.1 數字電臺用于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的工作環境,能夠提供標準RS-232接口,可直接與計算機、RTU、PLC等數據終端連接,實現透明傳輸。數傳電臺的傳輸速率從1200~19.2Kbit,傳輸距離20~50公里。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接收靈敏度高等特點。數傳電臺技術比較成熟,標準統一。但隨著GPRS/CDMA技術的日漸成熟,相應的設備價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應用場合中數傳電臺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時,數傳電臺的相關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智能化、網絡化、高帶寬的數傳電臺也不斷涌現。

    2.2 擴頻微波和無線網橋技術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門數據傳輸技術。擴頻微波最大優點在于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組網、抗多徑等,同時具有傳輸距離遠、覆蓋面廣等特點,特別適合野外聯網應用。而無線網橋是無線射頻技術和傳統的有線網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無線網橋是為使用無線(微波)進行遠距離數據傳輸的點對點網間互聯而設計。它是一種在鏈路層實現LAN互聯的存儲轉發設備,可用于固定數字設備與其他固定數字設備之間的遠距離(可達50km)、高速(可達百Mbps)無線組網。這兩項技術都可以用來傳輸對帶寬要求相當高的視頻監控等大數據量信號傳輸業務。

    3、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簡介

    “藍牙(Bluetooth)”是一個開放性的、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標準,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新的一種公開的無線通訊技術規范。它可以在較小的范圍內,通過無線連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網絡互聯,使得近距離內各種通訊設備能夠實現無縫資源共享,也可以實現在各種數字設備之間的語音和數據通訊。由于藍牙技術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單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別適用于小型的移動通訊設備,使設備去掉了連接電纜的不便,通過無線建立通訊。  藍牙技術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采用高速跳頻(Frequency Hopping)和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access—TDMA)等先進技術,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訊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作為一個新興技術,藍牙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如成本過高、有效距離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滿意等。但毫無疑問,藍牙技術已成為近年應用最快的無線通訊技術,它必將在不久的將來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4、超寬帶(UWB)技術研究

    超寬帶(Ultra-wideband—UWB)技術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為軍事技術在雷達等通訊設備中使用。隨著無線通訊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高速無線通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寬帶技術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關注。UWB是指信號帶寬大于500MHz或者是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之比大于25%的無線通訊方案。與常見的使用連續載波通訊方式不同,UWB采用極短的脈沖信號來傳送信息,通常每個脈沖持續的時間只有幾十皮秒到幾納秒的時間。因此脈沖所占用的帶寬甚至高達幾GHz,因此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幾百分之一。在高速通訊的同時,UWB設備的發射功率卻很小,僅僅是現有設備的幾百分之一,對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機來說近似于噪聲,因此從理論上講,UWB可以與現有無線電設備共享帶寬。UWB是一種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數據通訊方式,它有望在無線通訊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UWB的特點如下: 

    4.1 抗干擾性能強:UWB采用跳時擴頻信號,系統具有較大的處理增益,在發射時將微弱的無線電脈沖信號分散在寬闊的頻帶中,輸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設備產生的噪聲。  4.2 傳輸速率高:UWB的數據速率可以達到幾十Mbit/s到幾百Mbit/s,有望高于藍牙100倍。  4.3 帶寬極寬:UWB使用的帶寬在1GHz以上,高達幾個GHz。超寬帶系統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帶通訊系統同時工作而互不干擾。  4.4 消耗電能少:通常情況下,無線通訊系統在通訊時需要連續發射載波,因此要消耗一定電能。而UWB不使用載波,只是發出瞬間脈沖電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發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時才發送脈沖電波,所以消耗電能少。  4.5 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時擴頻,接收機只有已知發送端擴頻碼時才能解出發射數據;另一方面是系統的發射功率譜密度極低,用傳統的接收機無法接收。  4.6 發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統發射功率非常小,通訊設備可以用小于1mW的發射功率就能實現通訊。低發射功率大大延長了系統電源工作時間。  4.7 成本低,適合于便攜型使用:由于UWB技術使用基帶傳輸,無需進行射頻調制和解調,所以不需要混頻器、過濾器、RF/TF轉換器及本地振蕩器等復雜元件,系統結構簡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時更容易集成到CMOS電路中。 

    5、結束語

    總之,無線通訊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鏈路簡單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據現場需求及時調整項目方案,靈活性好,系統的功能擴展方便,因此特別適合石化行業對通信鏈路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方旭明,何蓉.短距離無線與移動通訊網絡[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篇(10)

中圖分類號:TN919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鐵路建設發展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隨著鐵路運輸速度的迅速提升,再加上其相對方便舒適的環境和價格上的優勢,勢必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鐵路作為他們旅行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隨著鐵路運輸的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交通上的快捷與方便,車體與鐵軌的振動故障對公共財產及人身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伴隨著我國鐵路立體跨越式的迅猛發展,輪軌間激擾力與激擾頻率隨著車輛行駛速度的不斷提高,逐漸增大,變寬,結果會造成電機等吊掛設備和車內設備的高頻高幅振動,引起車體設備振動能量的急速加劇。如果超過了鐵路各設備所允許的振動強度范圍,未來的工作性能指標及使用壽命將會受到過大的動態載荷和噪聲的嚴重影響,情況越發嚴重會導致零部件的早期失效。當前大量事實表明,在長期作用的情況下,鐵路振動故障可能會導致貨物破損,軌道破壞,列車脫軌等危險情況。為確保鐵路“安全、經濟、快捷、舒適”的特點和優勢,鐵路建設要不斷發展完善其各項功能,才能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各國都加強了對鐵路振動的檢測及分析,也增加了對其的投入力度。

今年我國對鐵路振動檢測領域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明顯增加,并且研究范圍擴展到眾多方面。以往鐵路振動檢測系統只配備在一些重要單位或者要害部門,而在2000年以后,各個鐵路站段及各個振動檢測站點基本都已經涉及發展應用到。鐵路振動檢測系統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近些年又不斷完善各項相應的標準和規范。為了保證鐵路的運輸安全、高效舒適的科學發展及以人為本的發展要求,確保鐵路的優勢和特點,如何準確檢測高速鐵路的振動并判斷故障是擺在鐵路工作者面前不容緩的實際問題。

1.數據采集系統設計方案

如圖1所示,本論文用于鐵路基礎設施監測的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系統主要由下位機系統和上位機節點兩個大的部分組成。系統設計方案的結構框圖下位機系統里包含了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模塊、IIC實時數據傳輸模塊、微處理器模塊和電源模塊五個單元。

振動傳感器把接收到的振動信號數字化,通過IIC數字傳輸方式,將數據發送給微處理器STM32F103ZET6。微處理器作為控制單元,用于接收振動傳感器數據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算,通過RS-232串口通信,運用MAX3232電平轉換芯片及CH340 RS-232串口轉USB芯片,實現了XYZ三軸振動數值發送到上位機進行控制顯示。因為目前個人電腦上已很少有串口,所以我們使用RS-232串口轉USB口芯片CH340G,數據可以從USB口進入PC上位機。由于每一個節點的檢測范圍有限,使用多個這樣的節點共同檢測則可以擴大系統的監測范圍,提高系統的整體工作性能。整個鐵路振動檢測系統是由多個下位機節點互相協作共同完成系統功能的。

2.系統硬件設計

2.1 系統硬件設計思想

本論文的鐵路振動檢測系統是由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模塊,IIC實時數據傳輸模塊,微處理器模塊以及RS-232有線通信模塊和電源模塊組成。

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模塊對鐵路振動的振動數據信號進行實時采集,將采集到的數據數字化,并通過IIC實時數據傳輸方式與單片機處理器通信,接著單片機處理器模塊將采集的數據進行數據處理分析,通過有線通信模塊上傳到上位機進行實時顯示及存儲,為鐵路振動故障的判斷提供合理依據。

微處理器中有數據處理分析算法的設計,完成對采集到的實時振動信號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判斷當前得到的振動數據是否在鐵路設備所能產生的振動范圍之內并對數據進行干擾點剔除,去直流及多項式趨勢項和平滑處理,計算出與自然坐標系夾角的角度,使整個鐵路振動檢測系統的性能與數據準確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統的錯誤上報率。

2.2 系統介紹

如圖2所示,系y硬件部分可以分為五個部分: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模塊、IIC實時數據傳輸模塊、微處理器模塊、RS-232有線通信模塊和電源模塊。

數據采集模塊:由單片機處理器模塊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配置振動傳感器的控制寄存器,內部控制寄存器來決定信號的采集速度、通信方式、數據輸出格式與帶寬,振動傳感器根據內部控制寄存器的值按要求采集振動信號。

實時數據傳輸模塊:振動傳感器采集的實時數據通過IIC傳輸方式,將數據發送給處理器,為之后的數據處理分析奠定了基礎。

微處理器模塊:主要工作是通過系統軟件控制數據采集模塊完成振動數據信號的采集,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然后控制RS-232有線通信模塊將處理完成的數據上傳至PC上位機進行顯示及存儲。該模塊是振動傳感器數據采集模塊和RS-232有線通信模塊進行聯系的核心部分。

RS-232有線通信模塊:將微處理器模塊處理完畢的數據,通過RS-232串口通信的方式傳遞給上位機,上位機會自動顯示及存儲數據,供振動故障的判斷使用。

電源模塊:通過該模塊,將5V外部直流電源轉換成系統所使用的3.3V電源。

結論

本論文設計了一套鐵路振動檢測系統,該系統采用下位機整體檢測模塊PC上位機整體控制數據流向,并對上傳的檢測數據進行顯示保存。從與傳統檢測方法的比較來看,它能夠更加高效、深入、細致的對鐵路振動信號進行檢測、處理分析及顯示存儲,并為鐵路振動故障的判斷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馮曉芳.中國高速鐵路的發展與展望[J].科技資訊,2009(1):129-130.

[2]段合朋.鐵道車輛振動特性及平穩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3]柴東明.鐵路實用微型振動測試儀研究[J].設備管理與維修,1994(11):18-21.

上一篇: 工業煙氣論文 下一篇: 財務管理環境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免费国产午夜精华视频 | 亚洲国产在人线午夜播放 | 最新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不卡日本v2019 | 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男同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