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8 11:26: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語文畢業生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畢業論文的質量是反映大學生學習效果與專業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各個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我國對外科技交流日益頻繁,論文尤其是論文摘要的撰寫與翻譯引起了人們高度重視,對論文摘要翻譯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同時“論文摘要的格式和結構都趨于格式化”。[1](P15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如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撰寫畢業論文時已不再系統英語學習,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缺乏這方面的指導和訓練等,目前許多畢業論文英文摘要還存在某些缺陷與問題。
本文以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摘要的英譯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摘要譯文搜集、文本細讀,分析總結翻譯中的常見錯誤,結合問卷結果,提出提高翻譯水平的有益建議。
1 現狀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入“畢業論文摘要翻譯”,可找到超過200萬個結果,其中絕大多數或是論文摘要翻譯求助或是提供論文摘要翻譯服務的。這一現象說明盡管大學本科畢業生已經進行了至少十年的英語系統學習,但在具體應用尤其是論文摘要翻譯上,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訓練和指導。
筆者對天津城建大學150名非英語專業大三、大四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未來畢業論文英文摘要翻譯的預期等相關問題,同時涉及大學英語、專業英語課程的反饋。
從調查問卷中反饋的主要信息有:絕大多數學生(84.90%)會重視畢業論文摘要的英譯,然而有超過六成(60.37%)的學生認為自己難以獨立完成這項工作,因此大部分學生(75.74%)認為有必要專門針對畢業論文摘要的英譯進行指導。在談到具體面臨的困難時,居前三位的分別是專業詞匯量不夠(84.90%)、缺乏翻譯技巧(62.26%)、對科技英語特點了解不夠(52.83%)。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所采取的翻譯方法中,通過網絡或翻譯軟件進行翻譯的最多(75.46%)。盡管有近一半的學生(45.28%)認為個人利用各種詞典進行翻譯最為可靠,但只有兩成左右(20.75%)會采用該種方法。
2 畢業論文摘要翻譯中的主要問題
筆者搜集了近百份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摘要的英譯,對其中存在的翻譯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主要問題與以下三個方面相關:
2.1 逐詞翻譯導致大量中式英語的存在
由于沒有意識到英漢兩種語言的基本差異,部分學生在翻譯時基本采取逐詞翻譯的方式,甚至不考慮句子結構,將漢語的標點符號也原封不動地譯到英語中來,造成大量不符合句法的“英文”句子,使讀者很難理解要表達的內容。
例1:本文論述了我國村鎮的基本概況和基本特點,研究了國內外物業管理的發展現狀及村鎮實施物業管理與構建和諧社區的關系。
譯: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our country’s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basic survey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and investigat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stat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 estat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
析:由于在翻譯時沒有考慮英語的句子結構,而是直接從漢語進行翻譯,造成了諸多錯誤或者不當之處。原文中的“我國”在英語中直譯成“our country”顯然不妥;“構建和諧社區的關系”也直接按照漢語詞匯的排列順序譯成“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community’s relations”,而沒有考慮到短語中的動賓關系。
例2:但是市場比較法評估由于主觀因素的不確定性的影響造成了它存在著不同的精確性問題。
譯:But the market comparison test appraised because the subjective factor not definite influence created him to have the different accurate problem.
析:該句的翻譯幾乎沒有一處是正確的,完全是逐字翻譯,并且絲毫沒有考慮到英文的語法和句法,句中多個詞的詞性也出現錯誤,可以說該句已經沒有修改的意義,只有重新翻譯。
2.2 對詞語的確切含義與用法不清楚,導致用詞錯誤
背單詞是大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花時間最多的一項工作,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復習準備英語考試就意味著背英文單詞而已。然而盡管這樣,只從畢業論文摘要的翻譯來看,背單詞卻是一項收效卻甚微的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往往只注意到英文單詞所對應的漢語意思,卻沒有注意到詞匯的具體用法,沒有將單詞放到具體語境中,從而導致拼寫以及詞義較為接近的詞的混淆。如architecture與building兩個詞,前者與“建筑學”有關,而后者是指“建筑物”,有些學生只了解兩個詞都是“建筑”的意思,因此在翻譯中造成誤用。另外,由于在背單詞過程中過分關注其漢語詞義,沒有注意到詞性,也導致在翻譯過程中出現用詞錯誤。
例1:(工業企業)技術創新
譯:technique innovation
析:此處學生將technology與technique兩個詞混淆起來,沒有弄清兩個詞的區別。technology指科學技術,而technique通常是指技巧或者某種手法。此處的“技術創新”顯然是以科學發展為基礎,而不在于提高技巧或手法。另外此處學生沒有注意到應該用形容詞,而不是名詞。因此該短語應譯為“technical innovation”。
例2:本文介紹了……
譯:This paper introduction…
例3:經營戰略
譯:operating strategic
析:這兩個翻譯中都出現詞性錯誤,名詞“introduction”被誤作動詞使用,而形容詞“strategic”被誤作名詞使用。
2.3 對英語句子的要求不明確導致大量不斷句錯誤的出現
漢語的語法,有些地方是與英語相似的,但不同的地方更多。漢語并沒有對句子結構或成分非常明確的規定,而英語對句子則有嚴格的規定。句子總的說來由兩部分構成,即主語(subject)與謂語(predicate)。[2](P3)同時,英語句子以大寫字母開頭,以句號(問號、感嘆號)結束。當學生受到漢語影響較深而沒有嚴格按照英語句子的規范翻譯時,很容易出現不斷句的錯誤。
例:工程的生命在于質量,造成工程的質量問題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它的核心是管理。
譯: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 but wecan see the most importance is the management.
析:譯文為了完全對照漢語原文的結構,用逗號連接“Quality is the lif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與“there are some factors in causing the poor quality of engineering”兩部分。然而根據英語語法,兩部分分別包括主語和謂語,是兩個獨立完整的句子,要以句號結束,不能用逗號連接,如果使用逗號的話則必須與連詞共同使用。
3 提高學生畢業論文摘要翻譯水平的幾條對策
針對如上分析,筆者認為提高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摘要的翻譯水平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強化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對大學英語課的認可度較低,在受調查的學生中,有超過一半(50.94%)認為在大學英語課上的收獲比較小,主要原因在于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較差。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在完成傳統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了解一些學生相關專業詞匯與習慣的表達,以適當方式滲透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英語表達能力形成一定的基礎。同時,教師可布置與學生水平相符的專業英語文章作為課后閱讀作業,讓學生提前接觸相關領域的英語,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幫助他們提高漢英翻譯水平。
3.2 專業英語課上加強英語語法的教學
“專業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完成從學習過渡到實際應用的有效途徑。”[3](P10)但與大學英語相比,學生專業英語課程的滿意度略低一些,有54.71%的學生認為幫助不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專業英語課時相對較少,另一方面也與課程的教學內容有關。
“專業英語語法和專業詞匯是閱讀和翻譯的核心?!盵4](P12)從目前情況來看,專業詞匯的教與學得到了較高程度的重視,但語法教學顯然受到了忽視,通常教師和學生認為英語語法已經在中學英語課和大學英語課上學習過,沒有什么可再多講、多學的,而且語法的教學枯燥無味。但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和樣本分析,因對英語(尤其是科技英語)的語法特點不了解而造成的翻譯錯誤遠多于因沒有掌握專業詞匯而犯的錯誤。
3.3 開設專門課程對學生進行輔導
在受調查學生中,有75.74%認為在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課之外,還需要對畢業論文摘要翻譯進行專門指導。另外,雖然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專業詞匯量不夠是影響畢業論文摘要翻譯的首要因素,但從實際翻譯文本的分析來看,對漢英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的忽視以及對學術英語(尤其是科技英語)特點的不了解才是主要問題。據此,有必要開設類似《畢業論文摘要翻譯》的選修課,消除學生針對畢業論文摘要翻譯的誤區,較為系統地講授學術英語的特點與翻譯。
【參考文獻】
[1]張全,黃瓊英.簡明應用翻譯教程[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一、如何確立現代漢語方向論文的選題
(一)明確學位論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
在確立選題之前,首先要明確學位論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
在本科生中有不少同學對于學位論文的寫作缺乏必要的常識,類似“寫論文是為了梳理學過的知識”之類糊涂認識在學生中還比較普遍,因此,必須先讓學生明白,學位論文的寫作不是單純地消費知識,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來創造新的知識、解決值得解決和必須解決的新問題,要確保選題有價值。
(二)現代漢語學位論文應避免的選題方式
由于語言觀念和本學科學科體系的制約,和對教科書的盲信盲從,一般同學在確立論題、進行寫作時往往會陷入以下誤區:
1.填充式
這種研究是理論先行,完全把書本上的知識引述到論文之中搭建框架,僅僅把書本上的例子更換一下。如“分析廣告語言中的修辭手段”的某篇論文,分成了比喻、擬人、夸張等幾部分,把自己搜集到的零零散散的例子,分別填入到幾種修辭格之下,就沒有了下文。這樣的選題和研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也沒有提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只是為原有理論又背了一次書,毫無價值可言。
2.綜括式
把學術界各個學者對某語言問題的研究綜合在一起,這樣的選題和研究對于造詣較深的學者來說是有可能在總括的基礎上補充、豐富和發展既有研究成果的,但對于知識體系不完整、理論水平欠缺、研究經驗不足的初級研究者來說,是沒有能力提出新見解的。不建議學生選擇此類選題做研究。
3.紙上談兵式
這種選題是對于自己不熟悉領域的問題,進行硬性的研究。如某篇學生的論文,研究“兩大應用領域對于漢語語法研究提出的挑戰”——兩大應用領域分別是漢語信息處理和對外漢語教學,而寫論文的學生既缺乏有關漢語信息處理的理論修養與實踐研究,也沒有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經驗,超越自身能力進行的研究,絕不會有什么新意,甚至極易讓人產生粘貼抄襲的聯想。
4.斷章取義式
這種選題在語言學界較為常見,它是對語言進行零部件式的研究,把活的語言拆解為僵詞死字,罔顧語言整體、語言本身的特點、使用語言的人以及語言背后的人文性、文化性、社會性、歷史性等因素。如歧義研究,就片面夸大了語言中歧義出現的頻率,忽視了語言使用的語境。選題的缺陷實質上反應了選題者觀念上的欠缺。比如,學術界中提倡漢語也應像西文那樣進行分詞連寫的主張,就是忽略了漢語漢字本身的特點,是不可取的。
(三)確立恰當的有價本文由收集整理值的現代漢語論題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作為論文指導教師,需要向學生澄清本學科及相應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域,使其擺脫對教科書的完全依賴和盲信。觀念上的更新才有可能帶來研究上的突破。從以下兩個不同角度來選題都可以體現現代漢語本科學位論文的價值。
第一,從語言生活和語言現象出發。
讓語言研究走進語言生活,讓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聯系起來,回到語言本身做原初性、常識性的全面思考。比如,可以在我們生活的社區中尋找研究的課題。筆者曾經指導同學考察曲阜街頭用字和曲阜街道名稱,分別寫出調查分析報告,這類報告一定不能只滿足于對表面現象做記錄,還要做深層次的解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們還可以在各種文體或媒體中尋找有價值的語言現象來研究,如可以分析作家汪曾祺優雅的小說語言;可以通過分析古代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對話,從而尋找到現代漢語的白話文資源;通過對比分析古代章回小說和現代白話小說中的描寫性語言,梳理漢語的繼承與變異、總結出漢語表達區別于西方語言的一些特點;可以把報紙中的某專業標題做為分析對象,揭示出標題語言的共性和特殊專業類標題的個性;可以通過法律語言與文學語言的對比,揭示出不同語體風格的特點和各自的規定性,等等。
作為研究的對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分析某社區的商業牌匾雷同化、庸俗化命名方式,揭示致因;假大空套語言現象、暴力語言、詈語等都有研究的價值。
第二,從語言學科建設出發。
現代漢語學科相對成型,但離真正成熟還有一定的距離,反思學科范式結構的缺陷十分有必要。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在這方面選題,比如,從思考語言問題本身開始,反思整個語言學研究的缺陷。也可以從其他領域的學者論著中尋找語言學的寶貴價值,比如,陳寅恪論著中包含的語言學思想就很有重視的價值。一些語言現象本身包含的語用意義也值得深入挖掘,揭示語言現象的同時,尋找到以前未曾發現的語言學理論,這需要超越結構主義靜態語言觀。
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同學在確定選題時,習慣于跟著時尚走,熱衷于分析網絡語言,并且常常止于泛泛而談,把別人總結過的問題重新炒作一遍,提不出自己的新見解,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語言學論文的寫作,大都需要在占據翔實而充分的語料基礎上進行,而網絡語言尚需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優勝劣汰的自然發展過程,由于穩定性不夠,研究的結果往往難以令人信服。事實上,生活有多么遼闊、社會有多么復雜,語言生活和語言現象就有多么豐富多樣,與之相應的漢語言研究就有多么廣闊的可作為的天地。保持對語言現象的敏感、敏銳性,就會在各種文本經典中尋找到更有意義的諸多研究對象。
論題確定下來之后就可以查找資料了。已經確立好的論題也可能會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加以變動,如果寫作時間充足的話,這對于寫作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寫作初期如果“左右搖擺,無所適從”,就先把精力放在資料搜尋之中,在資料無限鏈接到達一定積累量時,新的選題伴隨著新的思路就產生了。
二、資料的查找和利用
現代漢語學位論文的資料分兩類:文獻性的資料和相關的研究性資料。
文獻性資料是指跟論文所要研究的語言現象有關的語料。語料是多種多樣的,語料的來源決定于不同的寫作目的。如果是研究身邊的語言生活,就要親自進行田野調查,比如,調查某城市的用字情況、普通話的使用情況、城市街道和牌匾的命名情況等等,這些均須寫作者做周密細致的調研。如果目的是研究一種語言現象,而又沒有固定的語料,那就需要研究者自己有足夠的判斷能力,確定一個最有意義的范圍,搜集其中的例子,然后加以分析研究。
轉貼于
有時語料過多不便于全面分析,則可以截取部分代表性語料做相對封閉的分析。搜集語料時,可以把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數據庫充分利用起來。
研究性資料是指就某專題而進行的研究性論著,包括已出版的著作和已發表的論文。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兩類。電子版查找渠道:從校園網點擊進入曲阜師范大學電子圖書館,然后進入中國知網的免費資源,用“關鍵詞”或“主題”搜索并下載所需要的資料。用傳統紙質方式查資料的話,可以去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借閱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查找利用每一期的篇目。
在查找資料過程中切記:只要是對于自己的論題有所幫助的資料,都要記下詳細信息,諸如文章的作者、文章的標題,登載雜志的名稱、卷期、頁碼等,以便后來在文章中真正使用過相應資料之后,完整地附錄到參考文獻部分。這樣做,不只是為自己提供方便,也是必須遵循的學術規范。
三、論文在材料、方法運用和論證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大題小做、小題小做、小題大做,這是寫學術論文的三個不同的路徑與方法,對于同學們來說,第一種最好不選,因題目太大,無法駕馭,易陷入空泛;第二種選題本身不是沒有價值,但是由于客觀或主觀等方面情況的制約而沒有辦法深化研究;第三種應該屬于最好的選擇。
小題大做即以小見大,需要超越語言表層結構形式的迷障,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社會、心理、審美等因素,有些語言研究還可能涉及到語言本身的一些規律或機制,由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做基礎。比如,對偶之所以自古以來深受漢民族喜本文由收集整理愛,既有漢語言文字的特質做必要條件,又有語言形式背后潛藏的哲學意蘊起作用——與漢民族的思維方式相契合。
論文的分析論證要建立在對于自己的研究對象進行客觀、全面、細致、深刻的分析與思考基礎之上,揭示特定的“這一個”而不是“那一個”或“那些個”研究對象的本質,切忌理論或觀念先行,否則就會模糊甚至異化研究對象。對于自己所分析的語言對象,不僅僅需要進行形式上的描寫,揭示“是什么”的問題,更需要進一步作闡釋,解決“為什么”的問題。不僅僅停留在語言表層為了語言而研究語言,而應該把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把與語言直接相關的人,以及與人相關的社會、歷史、文化、思維、心理等要素都要考慮進來。針對特定語料而進行的語言學研究應屬于語言考古學研究,主要運用歸納法,在語料中發現問題,找出最有價值的東西,總結出規律或得出結論。
確切地說,語言學研究的本質就是對語言現象和語言事實作出恰當的合理的解釋。選擇語言對象或語料時不應為了驗證某假設的理論只擇取對于結論有利和有用的對象或語料,而舍棄對于此理論沒有用或恰好證偽此理論的語言材料。新材料就意味著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就要從新角度、使用新方法新理論來作出解釋。顯然,語言學內部的方法與理論是遠遠不能解釋和解決所有問題的,這就需要我們超越語言學界,到哲學、社會學、史學界去學習和借鑒。如果把研究的方法始終局限于“假設——演繹法”,語言學研究就會始終停留在主觀驗證階段,走不出科學主義的盲區。要改變以往結構主義的研究定勢,就要根據更多的現象、材料和事實,注重以前被忽視的問題,采用新角度,利用新方法,總結出新規律,得出更多有意義的結論。這樣的研究多起來,我們離語言的本質才越近。通過指導本科生學寫現代漢語學術論文,讓他們在研究的初級階段就掌握恰當而科學的研究方法,為今后從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四、現代漢語論文指導示例
(一)示例1
2012年曲阜師范大學優秀本科論文《<開明國語課本>語言特點及語言價值觀分析》(作者:高歌)
這篇論文從選題到寫作均體現出創新意識。初稿在內容的分析和邏輯結構安排方面還稍顯粗糙,在進一步仔細分析語言形式的基礎上,在經過對洪堡特“語言世界觀”理論和其理論的核心概念“內蘊語言形式”的實質消化之后,對于課本語言特點的概括更加到位,對語言形式負載的價值觀的解釋深化了,全文的邏輯關系也加強了。
論文視野開闊,結構清晰,分析到位,語言精準。兼具雙重意義:既超越了狹隘的結構主義語言觀,對于建構由語言表層形式上升到語言內蘊形式的語言學研究范式提供了參照意義;又揭示出了語文課本文質結合的特質和規律,對于當下語文課本乃至教育改革提供了價值觀方面的支撐。將多重價值充分挖掘出來、本身又兼具多種價值的論文是不多見的。
(二)示例2
2011年曲阜師范大學優秀本科論文《曲阜街頭用字的調查與思考》(作者:秦鵬)
這篇論文的初稿思路很開闊,非常難得,體現了作者深層次的一些思考和作者寄予這篇論文的重大責任意識,也因此,文章顯得很“沉重”,把過多的問題都夾雜了進來,有些論述離了題,個別地方有過度闡釋的表現。提出的修改意見是:文章主旨應始終緊緊圍繞社會用字問題,在列舉出問題之后尋找漢字使用混亂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論文從選題、調查到修改、定稿歷時一年多,其間經十數次修改,整體框架和思路相比初稿都有很大改觀,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學術論文。作者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體現出的嚴謹認真的學術態度,尤其值得肯定。
此類論文的成功首先建立在翔實而可靠的調查基礎之上,但又沒有滿足于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有進一步的深入精準的分析,全文邏輯思維縝密,創新意識突出,理論與實踐意義兼具。既可以對語言學界糾正以往語言政策性失誤提供一定的借鑒,又可以對歷史文化名城曲阜的文化建設工程和文化形象的提升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示例3
2008年曲阜師范大學優秀本科論文《趙本山白云黑土系列小品話語初探》(作者:吳金霞)
此篇論文原來的題目是《趙本山白云黑土系列小品語言初探》,論文基本框定在小品幽默語言手段層面作探討,無法做深層次的挖掘。其最初思路有兩個基本缺陷或誤區需要糾正:
第一,僅分析幽默語言手段;第二,將趙本山視為農民的代言人。
筆者針對論文論域過于狹窄的問題,將標題中的“語言”一詞,修改為“話語”。標題表面的一字之改,即將論域擴大到了語言的內涵層面,為進一步深化主題提供了便利。在此,對于“話語”這一概念,我們突破了靜態的結構主義的局限性,而是將其視為外在形式結構與內蘊價值意義結構相統一的整體。全文因此增強了邏輯聯系,前后兩大部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修改之后,論述的信度、深度和對事物復雜性的把握都具備了。通過對白云黑土系列小品中獨特話語手段和語言本身現實意義的分析,比較中肯地評價了趙本山小品對農民話語權的表達所做出的努力,并深層次地分析了這種努力存在的局限性,揭示出在當前社會語境下農民表達話語只是對主流話語的一種皈依。轉貼于
(四)示例4
【學生初稿提綱】
《淺析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話劇小品中的反向應用》
提綱:
1.對話劇小品進行概念界定;簡略介紹其發展歷程;說明對其進行語言學角度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
2.界定語用和言語交際行為的概念;闡述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理論的內容;進而提出有關話劇小品中的言語交際行為的特點和規律的認識,即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話劇小品中是反向應用的。結合具體的例子論證主題觀點,并分析說明其反向應用的各種具體方式:
(1)話劇小品會話中故意違反會話合作原則
(2)話劇小品會話中故意違反禮貌原則
(3)話劇小品會話中故意使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二者發生沖突
分析話劇小品故意違反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例子及方式來說明論證。
3.得出結論:在話劇小品中作者常通過反向應用會話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方法來進行創作。
【筆者意見】
我們要分析的是具體的語言對象,對于這個對象,我們不能在分析之前就“觀念先行”,就已經套好了理論,那樣做的話,最后你分析的那個語言對象只能是裝在那個或那些個理論套子里的東西,它應該是什么連你自己都不知道了。
如果是我寫這篇文章,文章標題我會改為“話劇小品中的反向會話(或對話)”。要具體分析以下問題:哪些會話或對話故意違反了常規?用什么方式違反的?為什么有這樣的故意?這種故意對于話劇小品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究竟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其中,可以用你學的那些語言和語用學理論來解釋。但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要解釋這一系列問題,那些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其解釋力是極其有限的。說到這里,我們就可以反證你的思路是有缺陷的了。所以,應該運用你所掌握的理論——不僅僅限于語言學的理論來解釋我們的研究對象,而不應被語言學中有限的理論徹底控制,把研究對象裝入理論的框架之中,讓理論異化了我們所要研究的語言對象。我們應解決和解釋的問題是——我們的研究對象到底是什么樣子,為什么是這個樣子等問題。
(五)示例5
【學生咨詢】我最近看到一本談修辭新格的書,不知可否把書中提出來的幾種新修辭格作為研究對象?如果這些新修辭格不值得分析的話,那我能否繼續修改以前你指導過的那篇論文?
1、 The Importance of Oral English
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ken English
4、 Formal and Informal English
5、 On English- Chinese and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6、 The Function of Figurative Language
7、 Body Languag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8、 Colloquial English and Written English
9、 Linguistic Study of Journalistic Language
1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11、 The Function of Grammar in English Acquisition
12、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s
13、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14、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Letters
15、 A Linguistic Comparison Between Business English and Literary English
16、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17、 Adjustment of Syntactic Components for Forcibleness and Impressiveness
18、 The Word BUT in Negation
19、 A Study of Nominal Relative Clauses
20、 The Expressive Function of the Continuous Tense in English
2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English
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Journalism
23、 The Function of English Idioms
24、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A Comparative Study
25、 English and Chinese Sound Systems-----A Comparative Study
26、 On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s
27、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Creates New Words
28、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Enlarges Its Vocabulary
29、 How Journalistic English Shortens Its Words
30、 The Witty Use of Conversion in English Journalism
31、 The Witty Use of Compounding in English Journalism
32、 A Pragmatic Study on Conversations
33、 The Practical Us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34、 How to Distinguish English Synonyms
35、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36、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Basic Word-- Stock
37、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Phrasal Verbs
38、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
39、 Functions of Language
40、 A Study on English Lexical Collocations
41、 How to Use the English Dictionary Effectively
42、 Improv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Anticipation
4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English Learning
44、 Error Analysis and Improving Ability in English
45、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Cohesion
46、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ve Tongue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47、 A Psychological Study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dividual Varie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4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cientific English and English for Advertising
49、 A Study of the Language in Advertisement
50、 A Comparison Between Sino-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51、 A Study of the Web-Chat Language
52、 Discourse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Chinese?
53、 Exploring Gender-related Communication Styles in Chinese
54、 Cultivation of Awareness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Writing
55、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me and Rhym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56、 The Function Approach to the Reference of the Chinese Reflexive“自己”
57、 Study on Refusal Strategi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58、 Investigating Humor in the Light of Relevance Theory
59、 On English Allusions
2、翻譯類
60、The Top Criterion Appraising A Piece of Translation
61、Some Fundamental Qualities of a Competent Translator
62、A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Passive Voi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3、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Idioms
64、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Proverbs
65、What can Linguistics do in Translation
66、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67、Translation from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68、The Technique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69、The Techniques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70、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 to Business Translation Practice
71、How Executing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Differs From Executing Business English
Interpretation
72、On Translation Methods
73、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s
74、Language Barriers in Translation
75、Translation Criteria
76、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of Numeral and Measuring Words
77、A Study of Yan Fu’s View on Translation
78、Cultural Discrepancies in E-C/C-E Tourism Translation
79、C-E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80、Comments on Huang Yuangshen’s Version of Jane Eyre
81、“Addtion”and “Deletion” in C-E and E-c Translation
82、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大學生就業工作十分重要,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而就業教育無疑是就業促進工作中的重點與抓手。就業教育的目的是激發畢業生主動性,積極了解就業形勢,調整就業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做好畢業、就業準備,盡可能縮短擇業期;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在就業教育中面臨巨大的挑戰,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畢業生對院系組織的就業教育活動參與度不高,學生的認可度也不高。在關系學生未來命運的大事上,尤其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為什么學生會呈現這種態勢,急需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與研究。
一、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教育問題分析
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就業教育工作的開展,但在就業教育開展過程中,普遍存在部分學生參與性不高、教育效果不佳的現象,“一頭熱”現象明顯,許多學生工作者往往發出“現在的學生到底怎么了”的感慨,我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較深入的調研,分析如下:
1.就業教育組織問題
(1)針對性不強。就業教育應當根據教育對象、教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而實際工作中,一套就業教育方案用幾年的情況很多,沒有針對性的就業教育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吸引力不強。就業教育需要不斷創新,包括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載體、創新形式等,在調研中學生對就業教育評價“形式不夠活潑”“互動性不夠”等出現的最多。
(3)活動質量不高。也存在一些教育活動形式主義,走走過場,活動品質不高,這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4)活動安排不合理。一般我們開展就業教育活動多為講座,而且對學生往往是一刀切——全體學生必須參與,而部分學生可能根據沒有這樣的需要,比如選擇升學的學生。
2.學生問題
(1)主動性不夠。學生對學校依賴過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缺少主體意識與主動性,缺少系統思考,無計劃性,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自主發展缺乏基礎與動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心理壓力大、浮燥、功利傾向。大學生敏感、集中反映時代特征,在競爭壓力下一些學生容易限于功利目標,表現為猶豫不決、迷茫困惑,有的學生甚至選擇逃避。往往出現重物質輕精神、重眼前輕長遠的功利傾向;出現急躁、浮躁、煩躁、焦躁的狀況,甚至引發心理問題。
(3)學生的逆反心理。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對教育活動比較逆反,包括對活動的形式、組織的時間段等。
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社會經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影響,也有青少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更有學校組織就業教育水平的影響。貫徹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就業教育水平,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意義非凡。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新思考
1.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是就業教育工作的關鍵。要充分研究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情情況與需求,引導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意識與習慣,變“要我參加”為“我要參加”,只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就業教育現狀才能有較大改觀。
2.積極構建學生就業教育新體系。除了充分發揮第一課堂就業教育主陣地作用外,充分拓展就業教育內涵,以工作過程“六步驟”為導向構建就業教育新體系。工作過程“六步驟”分別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步驟”既是工作過程,更是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可以構建就業教育體系,實現就業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就業教育要滲透到學生的整個學業生涯,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從新生報到的入學教育開始,就貫輸正確的就業理念,引導學生做好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扎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思想,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職業素質,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人素質與身心素質,營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自信心。
4.個性化的指導與服務。學生個體差異比較大,不能用一個模式教育所有的學生,針對特殊學生采用更具個性化的教育或服務形式。設立就業咨詢工作室或就業咨詢坊,更大范圍地開展“一對一”的就業輔導工作,貼近學生學習、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真誠理解學生,真情引導學生,真心關心學生,真正相信學生。靠人文關懷、道德情感,靠人性化管理、人情味服務,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關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信。
5.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輔導員、班級導師是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力量,參加職業指導師培訓,用更專業更科學的理論指導我們的工作,培育一支專業化的就業教育隊伍,可以實現就業教育的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另外,政府官員、企業高管、人力資源經理、律師、校友等也是我們開展就業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善于運用各方面力量開展就業教育工作。
6.不斷創新,不斷積累,不斷提高。就業教育工作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推陳出新,就業教育工作更需要創新。創新才有活力,創新才有動力,只有創新的理念與精神來能開展創新的就業教育,才能使就業教育更具生命力。
三、構建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的新模式
要形成就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必須建立科學的就業教育體系,以下是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建立的就業教育體系,供大家參考。
1.總體設想
第一,建立就業教育的組織管理體系,由系主任、系書記共同擔任就業教育的負責人,教研室主任、輔導員、班級導師、部分學生代表共同參與;
第二,建立就業教育框架與體系,明確工作開展的各要素:時間、地點、對象、內容、形式、責任人。
第三,建立就業教育的質量控制體系,加強質量控制,及時了解教育效果及學生評價,并為就業教育方案調整提供依據;
第四,深入開展就業教育工作研究,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學生情況,提高就業教育工作的認識,不斷提升就業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水平。
2.具體安排
根據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安排及學生情況,以工作過程“六步驟”為導向,構建了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新模式。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分6個步驟(見表1):
3.其他事項
(1)配套《畢業生就業需求調查表》《畢業教育活動反饋表》《畢業生跟蹤調查表—學生卷》《畢業生跟蹤調查表—企業卷》;
(2)配套《畢業生就業服務手冊》,做到人手一冊,內容包括求職指南、就業手續辦理指南、常見問題解答、畢業教育方案、畢業教育簽到表、及畢業生心得等;
(3)畢業教育內容涵蓋就業現狀分析、畢業生就業數據解讀、職業規劃、職前輔導、創業輔導、心理輔導、法律輔導、招聘會等,畢業生可根據各自情況自行確定若干項目參加,要求學生參加至少4個項目。
(4)評估階段要結合過程檢查資料形成《畢業生畢業教育調查報告》,明確提出改進思路與措施。
(5)問卷調查可以通過網絡調查平臺開展,實現無紙化調查,而且提高了數據整理與分析的效率。
(6)重視校友庫、企業庫資源建設,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作用,服務就業教育。
四、高職畢業生就業教育的效果
通過近2年的實施,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的就業教育形成較成熟的體系,步入良性循環發展,從畢業生跟蹤調查數據中也得到了驗證。2006年至2009年,用人單位對學生平均滿意度逐年上升,2006年為86.5%、2007年為90.9%、2008年為91.3%、2009年為93.2%,4年期間,用人單位對學生滿意度提高了6.7%。學生畢業后異地工作比例明顯下降,與2008年69%數據相比,2009年數據下降到42.7%。大部分學生都能理性分析,端正態度,把握機會,順利找到工作單位,2009年1次即落實工作單位人數占60.1%,高于2008年的56.3%,跳槽率2009年較2008年下降了3.9%。專業不對口比例下降,2009年僅12.5%的,而2008年該比例為31.8%。在平均工資與福利下降的情況下,畢業生對目前崗位滿意卻升高,不滿意率從去年的10.1%下降至6.6%。2009年自主創業學生數達10人,創業率創新高達3%,2008年自主創業學生為8人,2007年為5人。
參考文獻
(一)普及高等教育大眾化加大了畢業就業壓力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為9.8%,2002年達到了15%,2005年達到21%,2010年達26.9%;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的階段。普及高等教育無疑對進一步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使我國高等教育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滿足我國家庭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求要,正確引導教育消費,擴大我國內需,拉動GDP增長發揮積極的作用。到目前每次高等教育擴招都伴隨著教育質量不同程度相對下滑。由于學生數量擴大,高校的教學設施沒有跟上配套,師生比越來越高,課堂容量增大,教師的學科結構性短缺,同時、目前高校存在注重科研而忽視教學,活躍在大學講臺上的多半是青年教師,但凡稍有教學經驗、學術造詣者,要么承接科研項目,徹底脫離教學崗位,要么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上,無暇顧及學生。對學生能力培養不足,致使教育質量難以保證,從而造成畢業生質量下降,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由于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倍增,而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并沒有隨之增加。因此,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隨這增大。
(二)高校培養及社會用人存在的錯位目前,由于缺乏合理的人才預測和規劃,高等教育招生人數及專業設置確定的依據并不充分,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例如,一些專業設置過多,招生規模大,而另一些專業設置較少,招生規模小,造成一些專業畢業生供過于求,另一些專業供不應求。內在原因是,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的三方面——高校、政府、和社會之間缺乏相互反饋、相互制約的過程。從國家來看,制定的高校招生計劃對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的變動等情況考慮不夠,加上招生計劃本身的缺陷,致使確定的高校招生人數準確性不高。同時高等教育自身規律也帶有一定的滯后性,從招生到就業需要四至五年時間,招生時社會熱的專業,到畢業時也許就不再是社會緊缺的專業,專業調整總是滯后于市場的變化,不可避免地造成畢業生就業時的結構性矛盾。目前,企業的用人標準普遍偏高。比如不少單位片面強調專業對口,要有實踐經驗,綜合素質高;政治上要求是黨員、學生干部,技能上要求英語必須通過國家四、六級等。不論企業大小、崗位高低,能用大專生的非要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的非要研究生,認為畢業生學歷越高越好,出現了“大材小用”、盲目攀比的現象。依據某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就業相關問題調查問卷的統計,38.7%的單位認為大學生“缺少工作經驗”,37.5%的單位認為大學生“專業技能不過硬”,普遍認為大學生培養費用高,不愿投入時間和本錢去培養大學生。同時、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一些用人單位公開提出不要女生,使得許多女大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有些企業寧可要一些條件差的男生,也不要優秀的女生,一些艱苦的崗位就更談不到接收女大學生,這些都造成了女大學生就業更難的現實。
(三)畢業生自身擇業觀念存在的問題從某高校(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針對單位和畢業生的調查意問卷統計結果看(如圖2,3),單位和畢業生之間分別存在不同的顧慮。雖然各高校加強了就業指導,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評價自我,不能以大局為重,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存在期望值過高,互相攀比,強求平衡;有的茫然無主,猶豫不決;有的稍遇挫折就灰心喪氣;還有的畢業生不敢面對就業,坐等觀望。這些都是畢業生自身原因造成就業難的問題。
(四)我國人事體制改革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我國早在1993年就提出打破“統包統分”的局面,實行大學生繳費上學,畢業時國家不包分配,畢業生自主擇業。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策上逐步放寬,取消了就業流向等方面的限制,并將過去政府和高校的指揮調配的職能,轉換為指導和服務,引導畢業生按照市場需求就業,逐步建立起以高校為主要場所的畢業生就業市場。然而,目前國家實施“自主擇業”制度,是說對大學畢業生不包分配,也不包當干部。但包分配的“就業計劃”和包當干部的“干部”關系以及戶籍制度,仍然像“緊箍咒”一樣地籠罩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上面,畢業生不管是去國有單位還是非國有單位,統統都要列入就業計劃,辦理干部管理關系和戶籍關系。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近年來畢業生到非國有單位工作的比例已經增大到50%以上[3],很多大學生畢業時,對于“戶口”“干部關系”越來越淡漠。國家實行自主擇業政策,非國有單位的用人機制沖擊著目前的人事制度,人事體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五)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發展存在的問題畢業生就業市場還需進一步完善。人事部門的指標是在規定時間內辦理,就業計劃也就相對應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畢業生應聘就業,是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事情,特別是非國有單位,隨時聘人隨時要求畢業生上班。但很多畢業生實際就業是在7月份畢業以后,而畢業生要按照規定在這期間找工作、簽協議、定計劃,甚至有些單位要求畢業生實習或馬上上班,如果畢業生不能實習或上班,則可能失去工作機會,而這些都和學校的教學、教務規定發生很大的沖突。致使就業計劃和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不協調,暴露了就業計劃時間性限定的弊病。特別是現在就全國而言,就業市場開始的時間不一,早的在畢業前一年的十月份就開始,晚的要到四、五月份。學生為找一個較為理想的單位,有的前一年的十一月份就開始參加供需洽談會,一直要到四、五月才能定下來;用人單位也在滿天飛,今天參加這個市場,明天參加那個市場。就用人單位而言,確立用人的時間也不一,早的在上年底就確定,晚的要到五、六月,這也使得一部分學生被掛在那里,找也不是,不找又不放心,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二、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的對策與建議
(一)調整專業結構,設置符合社會的需要高等院校要做到人才的培養要符合市場需要,就必須密切注視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的發展變化,認真研究社會發展對各種類型人才的需求、就業形勢及其用人趨勢,從而確定高校自己的辦學層次、學科設置和教學內容,并做好提前預測、提前設計和培養。高校要結合自身管理體制的改革,發揮自身辦學的主動性,地方高校要適應當地經濟建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加快專業自身的現代化,創新開設經濟建設急需的學科、專業;在學科設置上要更加緊密地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要根據社會用人需求來開設專業、確定招生規模。高校要在發揮自身優勢、保持專業特色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和科學預測社會人才需求的發展變化,適時調專業設置和整學科結構,拓寬就業口徑,培養出能力突出、適銷對路、就業范圍廣的專業人才。社會人才需求量小,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專業,要及時地調整甚至停辦,要盡快地轉變根據自身條件、師資力量開設專業的辦學觀念,而是要根據就業需求情況來調整招生計劃。
(二)狠抓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增強競爭力、嚴格把好“出口關”學生質量是高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只有在保證畢業生質量的前提下,高校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不斷地提高辦學質量是保證畢業生成功就業的根本點,才能培養出社會急需的高水平人才。要使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競爭力,使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一直保持良好勢頭,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必須在學生質量上狠下功夫,把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不斷提升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既要注意加強學生理論素養、基礎知識和基本知識的教育,更要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既有很強實踐能力、又有很強實踐能力及比較扎實的基礎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為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培養能力、增長知識、鍛煉自我的有益形式,是高等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高校要根據大學生的不同特點,通過各種渠道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一是通過講座的形式向學生講解就業形勢、就業知識和技能;二是通過組織開展《首屆簡歷制作大賽》、《模擬面試大賽》等活動形式,提升學生的面試實戰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應變能力人際交往和相互協作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2.jQueryjQuery是一個兼容多瀏覽器的輕量級的javascript框架類庫。利用jQuery可以非常快速地實現很多javascript代碼才能實現的功能,真正意義上實現jQuery多做少寫的開發宗旨。jQuery的語法設計可以使開發者更加便捷。例如操作文檔對象、選擇DOM元素、制作動畫效果、事件處理、使用AJAX以及其他功能。除此以外,jQuery提供API讓開發者編寫插件,例如比較強大的后臺UI框架easyui就是基于jQuery完成的,validate.js也是利用jQuery寫的一個功能強大的前臺驗證插件。其模塊化的使用方式使開發者可以很輕松地開發出功能強大的靜態或動態網頁。AJAX是瀏覽器與服務器交換數據的藝術,它在不重載全部頁面的情況下,實現了對部分網頁的更新。編寫常規的AJAX代碼并不容易,因為不同的瀏覽器對并不相同。而jQuery的出現,使AJAX的實現變得容易,jQuery提供了多個與AJAX有關的方法,使我們只需要一些簡單的代碼,就可以容易地實現AJAX功能。
二、功能需求探析
本系統通過使用UML(統一建模語言)對系統用例進行建模設計的方法,對系統功能需求進行分析。
1.用戶角色劃分本系統包含管理員、教師、學生三類角色用戶。
2.系統用例圖(1)管理員角色用例圖管理員主要功能包括修改密碼、管理用戶、管理問卷、管理意見、管理公告。管理員用例圖如圖1所示。(2)教師角色用例圖教師的主要功能包括修改密碼、查看公告、添加和回復意見。教師的用例圖如圖2所示。(3)學生角色用例圖學生的主要功能包括修改密碼、查看公告、添加意見、填寫調查問卷。學生的用例圖如圖3所示。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之一,特別在營養相關性疾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創造能力,是目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培養的關鍵。結合我們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新莉,博士,蘇州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營養與慢性病。(江蘇蘇州21512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1-0050-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應用性及實踐性[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營養不良以及營養相關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食品加工業的發展、食品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層出不窮,致使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并不令人樂觀,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密切結合,培養應對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目前的教學實際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一、提高授課教師專業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密切關注課程的研究前沿,及時修訂課程的教學大綱,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課程的講授與當前的研究熱點、大眾關心的焦點密切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明確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為了避免枯燥、無味的純理論式教學,可以將自己的科研實踐,以及科研過程中與課程有關的研究內容和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可以潛意識里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為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專題授課的形式整合教學內容。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授課教材內容包括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兩部分,但是,從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編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營養學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講授不同種類食物營養價值,以及加工、烹調和食物儲存對營養價值的影響,而在食品衛生學部分第十章又會涉及不同種類食物的衛生問題及管理,但是從食物這個主題出發,把相關的內容分開感覺知識結構不完整。因此我們可以以專題授課的形式,將相同和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將教材中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與各類食品的衛生及其管理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專題,以各類食品為主角,從食物的營養成分到加工儲存衛生管理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介紹第四章公共營養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學基礎知識,結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結構特點,對特殊人群(孕婦、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則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將所學理論知識系統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理論課堂借助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豐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還可以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動態的變化過程,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物道具的靈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借助這些教學輔助手段,配合我們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如介紹鮮奶的衛生學評價,先讓學生對我們課堂準備的摻假奶、變質奶及鮮奶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對鮮奶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進行評價[2],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見食品衛生質量的評價。講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時,教師可預先準備好食品添加劑,在課堂上進行勾兌合成果汁;有時我們也會給學生分發各種不同種類的小零食,讓學生根據食物的標簽,了解食品加工過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以此為切入點,探討食品添加劑的意義、使用要求等。
(2)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理論知識抽象,在我們講授該專業課的時候,學生對之前學過的基礎內容基本都完全忘記;另一個方面,這個時間段,學生也已經學習完了臨床相關的各類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點,因此,在介紹臨床營養這一章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臨床常見病,圍繞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問題。以營養與糖尿病為例,教師提前告知學生要準備的內容,教學難點是營養與糖尿病的關系,教學目標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則,根據我們準備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臨床知識,提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譜編制的原則和過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學生的討論出現偏倚時,老師要及時提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知識點的掌握要細致,以便及時糾正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錯誤。
3.加強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1)篩選、優化實驗項目,改變實驗的開展形式。目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開設的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居多,針對教材內容更新滯后的現狀,我們每年都會更新實驗內容,增加一些實驗性強、與當前研究熱點密切相關的實驗項目。目前,我們的實驗項目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傳統經典的實驗,如凱氏定氮法、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以及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的設計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為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我們增加了HACCP的內容,而且,將此實驗項目安排在食品企業,由企業結合生成現場,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理論內容以及危害關鍵控制點的設置、控制,讓學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該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傳統的實驗過程通常是學生按照老師給出的實驗操作來進行實驗,學生只是被動的模仿,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實施方法,通常學生討論后,選定調查對象,設計實驗技術路線,分析結果,統計數據,最后進行結論分析,通過這個過程的鍛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組織、團隊合作的能力。
(2)增加開放性實驗。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術的掌握,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從事科學實驗的需求,教研室將開放實驗課項目、時間、帶教教師告知學生,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學生可以以此課題為依托,申請學校的大學生創新性項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課程考核方式科學、合理化
課程傳統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試成績,有時會考慮學生的平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只是體現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因此,可以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成績、平時成績(課堂出勤、上課回答問題等)、實驗成績,這種評價方法相對比較全面、合理。為了避免理論考試出題的偏倚,可以建立試題庫,并對題庫的題目進行年度的更新;實驗成績主要依據學生實驗課的表現,帶教老師會在每次實驗課對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考核,并記錄分數;實驗結束后的實驗報告書寫、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實驗過程中異常情況的處理等也是實驗成績的一部分。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快速更新需要我們及時地調整、更新教學內容,使我們培養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新的教學手段、方法的出現和應用,也對我們專業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學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預防與衛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醫學院校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而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學習重視不夠,且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與其課程設計不恰當、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關系,本文結合多年的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經驗,談談其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體會。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17-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人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醫學院校的非預防醫學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專業、生物醫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護理專業等)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其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水平、態度、行為將對身邊的朋友和病人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卻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令人擔憂。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①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英語和相關專業課就行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與自己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沒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學內容比較多,安排的課時相對又少,導致老師講授、學生學習都難以突出重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程內容必須改革;③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需要調整,先介紹人們每天都接觸到的各類食物的營養,而將比較枯燥的營養素部分內容結合到食物營養價值部分講解;④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興趣,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采用結合案例、注重實用性、強化技能培訓的互動式教學,以激發學員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針對上述情況,談談我們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的體會。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開課前組織師生見面會,讓學員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食物資源的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茖W研究表明,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而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感覺“食”面埋伏,常常談食色變。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務模式,目前在醫療模式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趨勢下,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應樹立“大衛生、大防疫”的預防醫學整體觀念。因此,使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全面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相關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要學會如何預防?,F在很多病人在醫生開完藥過后都會問:“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哪些食物對我的康復有益呢?”然而多數醫生由于營養學知識的匱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不僅能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有很好的實用性,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樣把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應用于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全面地學習掌握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他人甚至患者。
2.課程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營養”和“食品安全”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敏感、新潮、時尚前沿的大學生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充滿了渴望,對這門課程也充滿期待,經常希望評價一下自己或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控制自己的體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們大多是在充滿期待中來學習這門課程的,這和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我們對大學生的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為了適應目前的這種狀況,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應該更加符合他們的心理,不至于使他們滿懷希望而來,經受最初幾節枯燥的理論灌輸后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必須針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目前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主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本科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主要在預防醫學本科專業開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依次為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特殊人群營養、營養與相關疾病以及合理營養,食品衛生學的內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和順序設置對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等)學生學習的預防醫學課程中包含部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內容,他們的教學時數為10學時至20學時,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合理營養、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不僅重點不突出,還恰恰忽略了實用性最強、學生最感興趣的食物營養、營養與疾病等部分內容。建議重點講授食物營養與人類健康、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可以少講甚至自學。
3.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營養素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一開始就給學生講營養學基礎似乎基礎性、理論性太強,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感覺就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既枯燥難學還不實用。
認知學習理論指出,是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用來同化新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符合這個規律,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聯系以往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第一堂課常常講營養素,而營養素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概念,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食物則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所以由食物講起,逐漸過渡到營養素等,才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要求,可以具體化教學內容,使營養學課堂從一開始就聯系實際,內容生動,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逐漸進入營養學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礎內容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降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教師課堂講授的效果。國外的優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紹食物選擇和人類健康這類比較感性的知識。
2.德育答辯在醫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的價值探索——以云南中醫學院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工作為例
3.關于在本科畢業生中開展德育答辯的思考
4.畢業生就業多元化視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初探
5.茂名衛生學校畢業生職業發展德育調研分析與對策
6.將德育工作融入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去
7.從就業角度談高校畢業生德育的內容和方法
8.德育答辯:畢業生走向成熟的良方
9.從畢業生的職業道德表現反觀高校德育環境的社會化
10.實行“德育一票否決權”和對畢業生實行“三包”的效果分析
11.德育為先,實踐為重,通專合一——論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
12.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導向 以“德育素質檔案”為抓手 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特色化發展
13.發揮德育功能 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14.淺談高校畢業生擇業向市場機制轉軌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
15.將德育工作和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
16.教育教學一體化的作法——在畢業生中開展德育答辯工作
17.從蘇醫畢業生情況反饋看我院教學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進思路
18.優化德育環境,營造德育氛圍——實現畢業生平穩過渡
19.當前高中畢業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區與大學德育對策
20.高職高專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討
21.德育答辯: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德育答辯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22.論德育教育與就業指導的相互結合
23.滲透式法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24.構建高校大學生黨員“三大德育答辯”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25.落實中央精神 再創廣州市學校德育工作新優勢
26.以德育為重 育“四有”新人——茂名廣播電視大學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
28.“德育教師專業化”的邏輯理路及其悖論
29.轉型時期的中國學校德育
30.德育視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31.多學科視角下對德育本質的反思
3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的內在聯系
33.現代德育理念與高校德育創新
34.置疑“德育生活化”
35.德育目標應有的要求:民族精神與世界精神統一
36.學校德育內容銜接的困境與出路
37.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38.德育研究主題嬗變30年軌跡掃描——教育學視野下的敘事研究
39.高校網絡德育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40.關于網絡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41.以人為本的德育本體論解讀——兼論由“民本”思想影響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歷史性發展
42.論德育實效測評的困境與出路
4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討
44.德育功能·德育價值·德育目的
45.學科德育:一種有效的德育模式
46.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47.主體性德育——欣賞型德育模式論要
48.德育敘事之“阻隔”問題探究
49.我國青少年德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50.對德育實效性的辯證和理性解析
51.論大學德育生活化模式
52.為生活德育論辯護——與馮文全教授商榷
53.論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問題及其理論修正——兼談對我國德育改革的啟示
54.建國五十年大學德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55.大學德育路徑生活化
56.關于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視角:德育生活化
57.新媒體時代高校德育環境的挑戰及其對策
58.德育的真正基礎: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論教學生態在德育中的地位
59.德育創新不能背離教育的歷史邏輯和德育的基本原理——與高德勝教授商榷
60.論德育的功能
61.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輔助功能
62.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中職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h職教中心的實踐
63.整合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評
64.試論在青少年德育中傳統文化德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65.高校德育管理機制的構建與程序設計
66.心理契約:德育提升的支點
67.德育本質研究與反思
68.“看的德育”:在場的缺席——一項普通初中教師德育觀念的質性研究
69.論德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70.論青少年家庭德育環境的優化
71.論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歸——現代德育困境研究
72.高校主體性德育與大學生德育自我教育
73.我國學校德育體系建設研究的歷程及其思考
74.德育理論:走向科學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75.論高校微信德育平臺的構建
76.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77.德育理念研究綜述
78.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與體育課程標準中德育內容的分析與啟示
79.主體性德育模式初探
80.高校德育課程問題與德育實效性研究
81.德育生活化——一種開放式德育
82.實然與應然: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兩個向度
83.體驗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樣態
84.對“大德育體系”的思考
85.德育生活化理論探源
86.國外德育發展趨勢及我們的立足點
87.德育環境論
88.我國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89.美國大學德育途徑與方法的啟示
90.當代中國德育目標的解構和重建——基于傳統德育理念的思考
9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創新的路徑探索
92.在超越中適應: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93.聚焦“德育目標”
94.家庭環境對高校德育的影響及其優化措施
95.新時期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論特征
96.德育過程的文化解讀
97.從知識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98.改革開放30年來德育目標的研究與反思
99.小學德育教材中兒童德育境遇的轉變及其倫理困境
100.中國傳統人性論對德育價值取向的預制及其批判
101.中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探析
102.德育評估:現狀、問題及成因
103.關于“生活德育”的反思與重構
104.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地區高校德育教育
105.制度: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有力杠桿
106.試論學科德育的問題與出路
107.網絡文化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108.論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德育體系——尤·布朗芬布倫納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啟示
109.整體構建大學德育途徑體系芻議
110.生態德育:國外的發展走向與中國的未來趨勢
111.生態體驗德育的實踐形態
112.德育生活化路徑新探
113.功利主義:德育實效性低迷的歸因診治
114.論傳統德育方法論思想的現代價值
115.在專業課程中進行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徑
116.論新時期高校隱性德育的強化
117.大學德育中的“學校人”與“社會人”——當代大學的德育目標辨析
118.學科德育:“滲透”“融入”還是“體現”
119.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兼評“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
120.論實踐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現實價值
121.德育評價應超越量化取向
122.創新德育模式 提高學生素質——安徽中職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尋
123.自由美麗人格的培育—德育思想解讀
124.試析我國學校德育實效低下的內在原因
125.當代德育模式分類研究與評價
一、語言的含義和作用
語言是人類社會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來使用的一種意義結合的系統,是用來表現思想感情的材料和工具。只有了解語言特點,過好語言關,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重要一環。
二、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
各類文章雖文體不同,各具特點,但對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是共同的,這就是準確、簡練、生動。畢業論文的語言表達同樣要求做到簡捷、明快、形象、生動、準確、科學。
(一)語言要準確、科學。撰寫畢業論文首先要求語言準確。準確就是要符合客觀實際情況,做到沒有差錯?!皽蚀_”是從總體上要求語言的科學性和邏輯性,能準確地表達論文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要使語言準確無誤必須做到如下幾個方面:用詞要做到準確、無誤,合乎事實。用詞準確的途徑主要有兩個:
1、要注意辨析詞義,要仔細區別近義、同義詞在含義上和用法上的細微差別。我們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必須認真推敲每一個詞,并在反復精選的基礎上,使用最恰當的詞語。漢語中的近義詞、同義詞很多,有些近義詞粗看起來,意思區別不大,但若仔細地分析,就會發現完全不同。
2、要注意區別詞語的感彩,在選詞、用詞上注意掌握“分寸感”。在漢語詞匯中,除了很大一部分“中性詞”以外,還有一些詞語是通過其特定的含義體現出鮮明、精妙的感彩的。當然,我們在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在沒有搞清詞義之前,決不能輕易落筆,力求做到對每一個詞都來一番推敲,以保證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準確性。
(二)造句要合乎語法法則。論文的語言最基本的就是譴詞造句的問題。如果造句能夠文從字順各司其職,那么論文的語言就達到最起碼的要求了。句子結構是不是正確,取決于合不合語法規則,用詞不當、詞序不妥、句子成分殘缺、語言不合邏輯,就會使意思含糊不清。所以造句時要注意:
1、句子成分要完整。構成一個句子最基本的成分是主語、謂語和賓語。在比較復雜的句子里,還有賓語、補語和狀語等連帶成分。在一般情況下,句子成分,特別主干部分是不能隨意省掉的。如果省掉了不該省略的成分,句子就殘缺不全,意思就不能表達清楚。
2、詞語要搭配得當,詞序要有條理。在句子中,詞與詞的互相搭配以及詞序的安排都是有條件的,否則就會犯搭配不當和不合語法規則的錯誤。
3、事理要合乎規則。有些句子,從語法形式上看,成分不缺,搭配也得當,但仍不準確。原因是反映的事理不合邏輯,不合思維規則。
三、語言要簡捷明快
(一)簡捷就是造句干凈利落。用語“貴乎精要”,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做到“文約而事豐,言簡而意賅”。語言要想簡潔必須做到:思想明確,深刻認識事物的本質。
(二)提取最精粹的詞語。寫作的藝術就是提煉的藝術,若要使語言簡練,最要緊的是盡量節約用字。少用字,同時還要把意思表達完善,就必須在寫作時注意選擇提取那些經過千錘百煉的最精粹的詞語。這個提煉工作,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節約用字。能少說一句就少說一句,能少用一個字就少用一個字。同樣的內容,用很少的文字就可以表達出來,不僅節約用字,使語言更加簡練,而且還會使文章避免平鋪直敘,富有藝術魅力。
2、刪繁就簡。把一切與表達主題不太相干的多余部分刪去,特別是那些不必要的重復和解釋。例如:“社會主義國家要保持物價穩定,不能隨意提高物價,也不能亂漲價。”這里,“隨意提高物價”和亂漲價是同一個意思,結果是同一個意思重復地說了兩遍。另外論文要達到語言簡練,就不必在那些已被人們熟知的事實或事件上過分展開。
總之,我們這里強調語言要精練,是以能否清楚地表達思想為準。畢業論文該長則長,該短則短。從實際出發,在準確、全面、深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的基礎上,力爭做到語言簡練。
四、語言要生動形象
畢業論文在具備觀點正確、鮮明、語言準確、簡練的前提下,還要力求做到語言生動,讓人讀起來不枯燥乏味?!拔覀兊淖詈玫乃枷?、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不表達出來,誰能知道那思想與感情是怎樣的好呢?可見要把論文寫好,光語言準確、簡練還不夠,還要生動感人。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夠使畢業論文生動形象呢?
(一)要使用形象化的語言。學術論文的特點之一,是語言的抽象性。但是任何抽象的概念都是來自具體的事實。如果我們在寫作時,能把理論的概括同形象的描述恰當地結合起來,就會有助于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并使理論易于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同志在寫“黨八股”的罪狀之五時,就直接用“甲乙丙丁,開中藥鋪”來形象概括;寫黨內團結和同志間互助的必要性,則用“荷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等生動語言來形象說明,把深刻的道理寫得明白易懂,生動活潑。
(二)用詞要新。我們在用詞時,應當刻求新意,努力使語言新鮮、生動些。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總是在老套子里打轉,語言就不會生動。要不斷挖掘和發現詞語中新的含義、新的用法,即不斷發現事物的新意,并給這些事物以最準確、貼切、新鮮的表現。例如:著名作家王蒙寫“事實”,“事實就是宇宙,就像地球、華山、黃河、水、土、氫、氧、鈦、鈾一樣,既不像想象的那樣溫柔,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冷酷?!边@一連串的比喻就比“鐵一般的事實不容置辯”一類的句子新鮮有趣的多。
(三)要使用多樣化的語言。畢業論文的選詞和造句,都要有適當的變化,切忌反復使用,這也是語言生動的一個重要條件。若能按照主題的需要把敘述、議論、設問、比喻、舉例、解釋交叉起來使用,相錯成文,這樣,文章就會顯得變化多,讀起來有興味。
(四)要重修辭。修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把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在行文中,總是一種句式,缺乏變化,難免使語言平庸單調。應當學會根據文章體裁的特點和表現主題的需要,運用多種修辭手段,使句子的表現方式豐富多采,增加語言的生動性。用修辭和其他形式使句式富于變法的方法很多,比如層遞、反復、對照、粘連、疊字、倒裝等等。另外,在論文中,如能把語言聲調的平仄、句式的長短、語氣的緩急靈活地搭配起來,適當地交錯使用,就可以產生一種節奏感,讀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節奏鮮明,發揮出語言在形式上的強大表現力。還有如果我們運用一些排比、對偶等句式把語句搞得長短適度,大體相稱,語言在音節的和諧上就又增加了一份美。
【參考文獻】
[1]劉曉紅.高職院校畢業論文寫作教學的思考[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3).
人民幣應該緩慢升值,但是人民幣不升值是嚴重錯誤的。中國現在就是給發達國家打工、出賣自己國家的勞力、消耗自己的資源、毀滅自己的環境。如果人民幣適度繼續升值,進口將會便宜,一個強勢的人民幣將會掠奪他國資源,同時,中國將會產業升級、淘汰腐朽的血汗工廠,使中國產業更加強勢。
關于人民幣現行匯率合理的說法,是出口企業造謠的結果。它們就是想繼續出賣中國的廉價勞動,阻撓中國產業的升級。出口企業極力游說政府、綁架政府,訴苦喊冤。人民幣不升值的唯一目的就是保護出口企業。這些企業,不反省自己,卻繼續走沒有前途的榨取廉價勞力、污染環境、高能耗的路子。當今,中國勞力已不是廉價而且可以任意浪費的時代了,唯有產業升級,才是今后的出路。
人民幣適度升值只會有好處,比如近幾年每年3-5%的升值。人民幣升值的最大好處是:原材料價格降低、貿易更趨于平衡(可以存在少量的順差),平衡的貿易將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貿易好處。
2.人民幣緩慢升值是不是會影響底層人民就業?產業升級
適度、緩慢的升值如果影響了底層人民就業,是不是言重了?這個世界的貿易是一個多人的游戲,如果是一個零和游戲,最后你將會被剔除這個游戲體系,或者別人也和你躲貓貓,千萬不要認為別人是傻瓜。不重游戲規則,敗壞了自己的名譽,更好玩的游戲不會讓你參加。
如果可以任意操縱匯率,建議不妨采取神奇方法:人民幣對美元100:1。多好啊,一統全世界了。
中國前些年經濟快速增長的秘方之一就是人為主導匯率,那時中國經濟還不強大,西方國家需要享用中國低價產品,將污染、垃圾移到中國。但現在不行了,人家不和你這么玩了,不再忍受你的不守規則、你的損人利己,而且西方國家已經有些痛苦不堪了,中國廉價產品方式越來越行不通了,而且也害殘了自己,看看我們的環境、看看我們受污染的人民。我們必需要改變經營模式了,不然貿易壁壘更加嚴重,到了人人喊打的時候,恐怕經濟轉型來不及了。資本及資本家沒有道德而言,唯利是圖,不會自動產業升級,只有國家政策調控才是產業升級的最后方式。
國家政策的出臺不是單一簡單的政策,而是配套的政策出臺。國家應該培訓勞動者,產業升級,首先應該勞動者素質升級。同時完善失業救濟、養老醫療保險,合理分配國家財富,擴大內需。
匯率的適當、緩慢升值,那些說會危及底層人民的人,其實希望這些底層人永遠沉于底層,希望自己永遠榨取底層人民的血汗。2.5~3.5:1,只是說人民幣與美元的實際可能比值,也許有些偏差,但有專家說是6:1,5:1,那是混說,沒人相信。沒有人說匯率一下子達到2.5~3.5:1,那不是自殺嗎?即使未來若干年,也沒有人說達到。但這幾年緩慢升值是可以的,比如5年升值15-25%(每年3-5%)是可以的。至于5年之后,誰也不知道。
3.人民幣匯率該怎么走?
人民幣適度、緩慢升值是人民幣政策調整的方向。如果死撐人民幣不升值,那么能夠撐多久?這能夠持續嗎?
政策應該調整,那就是人民幣緩慢升值。我們做好準備了嗎?人民幣緩慢升值的大方向明顯對我們有利,人民幣不升值,人民幣永遠只是二流、三流貨幣,永遠不能進入世界金融體系,更無法建立中國主導的世界金融體系。這將不可能適應中國目前更加壯大的經濟,它將會拖中國經濟的后退。中國經濟將無法獲得世界經濟更高層次的好處。金融經濟是經濟發達的最高形式,人民幣的瘸腿就像中國經濟拉動中消費的瘸腿一樣,不適應中國經濟,中國無法獲得產業升級。
現在人民幣緩慢升值有弊嗎?絕對有。怎么辦,必須有其他救助政策配套出臺。這是一個綜合工程。當確定了方向,如何細化、可行化,那只是技術層面的事情了。
4.產業的升級首先需要技術升級,只有技術實現升級,才可以人民幣升值,對嗎?
問題是,產業升級,它是一個過程,20年能夠完成嗎?而人民幣匯率如果長期扭曲,貿易長期順差,在一個自由貿易體系中,能夠持續下去嗎?大家遵守的貿易游戲,能讓你一個人這樣玩嗎?世界貿易體系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如果大家都玩匯率操縱,損人利己,那么貿易還能玩得下去嗎?
產業升級主要是創新,如果沒有壓力與特別的好處,誰愿創新?創新要花時間,創新要付出成本,創新要有動力。不要創新,僅靠匯率操縱,企業就可以吃香喝辣,誰又愿意創新呢?這種建立在低匯率、賺取廉價勞力、低技術、高污染的的企業有多大競爭力?沒有鞭打屁股的嚴厲,一場風暴,企業就會死翹。老是護犢,那是害了企業。因為沒有動力,再過50年,還是產業升不了級。
5.要知道游戲規則是西方制定的,西方遵守游戲規則嗎?
正因為游戲規則是西方制定的,所以人民幣能夠死撐多久?要知道,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大,奧巴馬肯定還有更多的、更大的手段在后面伺候呢。不僅發達國家如此,窮國也對中國豎起了貿易壁壘。可見如此低匯率不得人心。很多國家都在自由調整匯率,包括窮國,但也沒有看到這些窮國破產。全世界如此明目張膽操縱匯率的國家有幾個?難道沒有隱蔽一些的貿易保護方法?散布西方也違背游戲規則,那是理屈詞窮,人家是規則內的玩法,你是規則外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