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18 17:36:5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系統科學與工程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0-0577
國內刊號:11-2019/O1
郵發代號:2-56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主管單位:江蘇省教育
主辦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4-7070
國內刊號:32-1081/N
郵發代號:28-40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本書主編R. 瓊曾獲得電子通信工程碩士學位和生物醫藥工程博士學位,目前是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生物工程系及生物醫藥工程系主任、教授。她的研究興趣包括生物工程技術、神經損傷或退化的神經運動治療、仿生硬件開發等。她撰寫過相關的論文、書。她是美國女工程師學會的資深成員;美國科學進步協會、電子和電子工程學會、神經系統科學學會、國家精神創傷學會等學術組織的成員。
生物雜化系統是一項跨多種學科的工程,它以生物學為基礎,集成了物理學、化學、電子學、醫學、計算及計算技術等為一體,將有生命的生物組織與無生命的電控制系統直接連接起來,從生命體中獲取信息進行模型計算、診斷、控制,從而達到修復生命體缺陷的目的。
本書適合于生物系、醫學院的本科生、研究生、老師、相關的研究工作者及仿生學家等閱讀。
劉克玲,退休研究員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5-2542
國內刊號:31-1632/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圖1 馬常杰、陳守余提出的G-IDSS參考模型框架
3.結語
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既發揮了專家系統以知識推理形式解決定性分析問題的特點,又充分利用了決策支持系統以模型計算為核心的解決定量分析問題的特點,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它不能直觀、精確而靈活地描述組織對象的位置布置、空間分布等地理信息,也不能描述組織對象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信息。精準農業實現的全過程均依賴于地理信息。論文參考網。論文參考網。因此,針對精準農業的特點,將GIS和IDSS結合起來,輔助決策分析是至關重要的。
地理信息是實現精準農業的核心系統,它管理所有的農業信息,并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對精準農業實施給出精準的作業方案。論文參考網。我國基于計算機網絡系統的GIS軟件在城市建設、農田規劃和土壤養分管理方面已廣泛應用。目前研究的關鍵問題是開發出具有自主產權的用于精準農業的基于計算機網絡農田管理決策系統。將GIS與IDSS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使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更加實用化、智能化,對于提高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性和工作效益將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偉.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IDSS) 研究綜述.現代商貿工業,2009年第14期
[2]孔祥強.GIS與ES的結合及在精確農業中的應用.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1
[3]吳雨華.國內外智能決策系統的發展概況及推廣應用.農業與技術,2005年1月
[4]張衛建,卞新民,柯建國等.基于網絡GIS 的區域農業決策支持系統的集成思路與方法.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0,23 (2):23~26
[5]鄭文鐘,何勇,張玉林.基于GIS的農業機械化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31(3):329-332,2005
[6]馬常杰,陳守余.基于GIS的IDSS模型研究.計算機與現代化,2003年第2期
[7]周勇,田有國,任意等.基于GIS 的區域土壤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年3月
[8]劉書華,楊曉紅,蔣文科等.基于GIS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決策支持系統.農業工程學報,2003.7
[9]周舟,王秀,王俊,閻波杰.基于GIS的變量噴藥決策支持系統.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9月
[10]張梅,文靜華.基于分布式Web-GIS的農業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10,38(5):2737-2738
[11]張東彥,楊武德,馮美臣.專家系統在我國農業上的應用現狀、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農業網絡信息,2007年第2期
[12]夏敏,張佳寶,趙小敏等.基于的土地適宜性評價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應用.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6年11月
[13]郭銀巧,李存東,趙春江等.玉米栽培理論及智能決策系統的研究進展.2005,13(1):95~98,102
[14]楊長保,吳秀媛,馬生.基于GIS的專家系統及其在農業宏觀決策中的應用研究.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4 ,26 (1) :111~115
[15]陳文偉.決策支持系統及其開發.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東北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遼寧省沈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0920
國內刊號:21-1124/TP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SA 科學文摘(英)(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0 引言
2002年,根據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戰略管理咨詢中心的調查結果,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并不認為在我國企業中實行的戰略管理活動是有成效的,因為對“您覺得戰略管理很有用嗎”這一問題作出肯定回答的被訪者人數不足總數的50%,另有34%的被訪者認為已經實施的戰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被訪者還認為效果不好甚至極差[1]。這一調查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我國在企業戰略管理領域中的不足。造成這種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在企業戰略管理領域中,比較權威的、能夠被廣為接受的理論、方法基本都產生于西方發達國家[2],在社會制度、經濟基礎等各方面前提條件上的差異導致了這些在西方企業的實踐中早已得到證明的理論、方法進入我國之后難免會“水土不服”。因此,有必要繼續探索和發展符合我國國情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和方法。
從“兩彈一星”到“神舟飛船”,再到近日備受矚目的“嫦娥二號”,中國航天事業用半個多世紀的繁榮發展不斷的向我們證明了系統工程理論、方法的正確性和實用性。系統工程這一成功的、植根于我國社會現實的理論、方法正可以被用來指導和豐富我國的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尤其對于企業戰略的分析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
1 關于系統工程
系統工程在錢學森提出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屬于系統科學的應用技術,其技術科學層次包含運籌學、控制論和信息論,其基礎理論為系統學[3]。
現代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20世紀40年代,隨著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美國的“北極星”導彈核潛艇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施,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各領域的廣泛重視。隨后,美國、歐洲航天局等國家或組織在系統工程方法論及具體方法的研究、系統工程標準規范及手冊指南的編制等方面又取得了重大進展,這為系統工程技術的深入發展及其系統工程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4]。
在我國,系統工程研究的起步也并不晚。早在1978年,錢學森、許國志、王壽云就在《文匯報》發表了名為《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的文章,提出利用系統思想把運籌學和管理科學統一起來的簡介,這標志著我國系統工程思想的應用和推廣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5]。目前,在我國,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已經被應用于工業、農業、軍事、社會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重大航天項目中的應用。
由于系統工程在世界各個國家的很多行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很多組織和學者都根據自身的需要給出了系統工程的定義。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國際系統工程協會(INCOSE)(2006)認為,系統工程是成功建設系統的一種跨學科的方法和工具[6]。
美國聯邦航空委員會(FAA)(2006)認為,系統工程是一門關注整個系統設計和應用的學科,它將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考慮系統的所有方面和所有變量,并將系統的社會方面同技術方面相聯系[7]。
錢學森認為,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制造、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是一種對所有系統都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
于景元、周曉紀(2004)認為,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技術,它從系統整體出發,根據總體目標的需要,以系統方法為核心并綜合運用有關科學理論方法,以計算機為工具,進行系統結構、環境與功能分析與綜合,包括系統建模、仿真、分析、優化、運行與評估,以求得最好的或滿意的系統方案并付諸實施[8]。
盡管系統工程的定義有很多種,但都認同系統工程是從整體的角度解決系統問題的跨學科的方法和工具。
2 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現代系統研究的開創者貝塔朗菲(1973)認為,系統是“相互作用的多元素的復合體”[9]。這一定義主要的重點是三個關鍵詞:
第一,“多元素”。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是系統具有多元性的特點,系統是多樣性的統一、差異性的統一,存在有差別的多個事物,才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出現整合成為一個系統的要求。
第二,“相互作用”。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是系統內部元素之間以及內部元素和外部元素之間具有相關性和相干性,系統中是不存在于其他元素毫無關系的孤立成分的,差異而不相關的元素無法構成系統。
第三,“復合體”。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是系統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即系統是由它的所有組份構成的統一整體,它是整合起來的多樣性,兼具多樣性和統一性兩個特點,它應該具有整體的結構、整體的狀態、整體的功能和整體的特性等等。
根據上述標準,企業無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首先,影響企業的內外部因素構成復雜,不僅包括企業自身內部的各種資源、能力、文化等因素,還包括大量密切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因素;
其次,各種企業的各種內外部因素之間聯系緊密,相互間作用關系復雜,比如企業的內部結構與能力無法脫離外部環境而存在,企業的外部環境對企業的作用也無法脫離內部的結構而實現;
最后,系統整體性與功能是內部系統結構與外部系統環境綜合集成的結果,也就是復雜性研究中所說的涌現(Emergence)[10],正是因為企業的內外部因素有機的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并從整體上涌現出了一定的獨特性質,從而才決定了企業的戰略。
3 企業戰略分析是一項系統工程
有學者認為,系統工程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多學科交叉,專業綜合性強;第二,突出系統總體,強調整體優化;第三,以分解—集成思想為基礎;第四,包含系統工程技術與系統工程管理兩大過程。
這幾個特點也在企業戰略分析的研究中有所體現:第一,影響企業戰略的因素復雜而多樣,對各種因素的分析要用到不同學科的不同研究方法,這體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和綜合;第二,企業戰略管理理論中強調的是企業戰略的整體,而不是單純考慮各種內外部戰略因素的最優化;第三,在企業戰略管理研究中,一般都先將影響企業的因素分解為企業內部資源能力因素、外部環境因素、企業文化因素等幾個方面去考慮,然后再將幾類因素繼續細分為更細的子因素,最后對所有因素的影響逐層集成、綜合考慮,才能夠決定企業的戰略。
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戰略管理分析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
人們常說某個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這句話往往有兩層含義:一是這個問題是的對象是一個系統,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個系統的工程或系統的實踐;另一層含義是從技術角度講,既然是系統的工程或實踐,它的組織管理就應該用系統工程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去處理。
但是第二層含義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也就是說,人們常常意識到了某個問題可能是系統的工程或系統的實踐,但卻沒有用系統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去解決。
這就是說,我們不僅要認識到,企業作為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對其戰略的研究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注意主動應用系統工程的思想、理論、方法作為指導。
研究系統結構與系統環境如何決定系統整體性和功能,提示系統存在、演化、協同、發展與控制的一般規律是系統學(特別是復雜巨系統)的基本任務[11]。因此,要研究企業內部資源能力因素、外部環境因素、企業文化因素等究竟如何決定企業的戰略,也必須應用系統工程的思想、理論、方法作為指導。 4 企業戰略分析的內容可以通過系統工程理論來確定
于景元、周曉紀曾為系統結構和系統環境做了如下定義:通常將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組成部分稱為系統結構,將一個系統以外的部分稱為系統環境,系統結構和系統環境之間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輸入、輸出關系,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12]。他們認為,系統結構和系統環境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決定了系統的整體性和功能,也就是說,系統的整體性與功能,是系統結構內部與外部環境綜合集成的結果。這是系統科學中的一條重要原理,根據這一原理,為使系統具有期望的功能,可以通過改變和調整系統的結構或系統環境以及他們之間的關聯關系來實現。
由此可見,企業戰略分析過程中必須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內容: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能力和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這兩部分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最終決定了企業該采取何種戰略。
系統科學中還有另外一個很著名的方法論就是WSR系統方法論。顧基發、朱志昌(1995)提出的WSR方法論理念和哲理的基本核心是:在處理復雜問題時,既要考慮對象的物的方面,又要考慮這些物如何更好地被運用在事的方面,同時要考慮處理問題、做出決策都離不開人的方面[13]。
根據該理論,企業的內部資源結構、能力可以被看作是企業戰略因素中物的方面;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可以被看作企業戰略因素中事的方面,因為物的方面必須要被運用在事的方面;最后,企業的所具有的文化、習慣可以被看作是企業戰略因素中人的方面。這三方面內容在企業戰略分析的過程中都要予以考慮,缺一不可。
綜上可知,根據系統工程理論的分析,企業戰略因素應包括企業內部的資源結構和能力、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企業的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一結論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
5 企業戰略分析需要應用綜合集成方法
綜合集成方法是以思維科學為基礎的。從思維科學角度來看,人腦思維一種是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它是定量、微觀處理信息的方法;另一種是形象思維,它是定性、宏觀處理信息的方法,而人的創造性主要來自創造思維,創造思維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結合,也就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這是人腦創造性的源泉。
該理論告訴我們,在企業的戰略分析的過程中,首先要應用邏輯思維,用一些具體的數理模型、計算方法去衡量企業戰略因素,然后利用人腦的創造性思維,從宏觀的角度對企業戰略因素進行定性的處理,再然后在人腦中對兩者綜合集成,進行定性與定量的結合、宏觀與微觀的結合,最終形成創造性思維,得到企業整體所處形勢的準確描述。
在以上程序中,要進行多次的定性定量分析、討論,最后得到一個對企業整體形勢的準確描述。這樣的每一次從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討論并修改都是一個結構化的過程,應用這種方法的本質就是要用這個結構化的序列來近似地得到一個非結構化的問題的結果。
系統工程不同于其它技術,它是一類綜合性的整體技術、一種綜合集成的系統技術、一門整體優化的定量技術,它體現了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系統管理問題的技術方法。正是由于系統工程的這一特點,對于不同的系統來說,在應用系統工程思想、理論、方法的同時,還要用到與這個系統有關的科學理論方法與技術。因此,在戰略分析的過程中,必然要利用各種戰略因素所涉及的理論、技術、方法作為支撐,然后再用系統工程方法進行綜合集成、整體優化,這樣才能從整體上研究和解決企業戰略分析的問題。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系統工程的理論、方法可以在企業戰略分析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同樣,這些理論和方法也可以適用于其他學科門類的研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錢學森就曾經做過很多積極的嘗試,我所的MEIDSS系統就是系統工程在經濟領域中應用的一個成功范例。但是,近年來,我們并沒有在推廣應用系統工程的道路上有更進一步的成績,這對于有著深厚系統工程積淀的我國來說,無異于一種資源的浪費。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應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問題,為系統工程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文暉.解讀中國企業戰略[N].中國信息報,2002-8-3.
[2]周三多,鄒統釬.戰略管理思想史[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3]錢學森.現代科學技術的特點和體系結構[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4]林益明,袁俊剛.系統工程內涵、過程及框架探討[J].航天器工程, 2009,18(1):8-12.
[5]許國志.系統科學[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6]Cecilia Haskins. INCOSE system engineering hand-book-a guide for system life cycle processes and actives (Version 3)[S]. INCOSE,2006.
[7]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NASA system engineering manual (Version 3.1) [S].FAA,2006.
[8]于景元,周曉紀.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的發展[J].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2004.1(3):4-9.
[9]Bertalanffy Von. General System Theory[M].George Breziller Inc.,1973.
[10]Waldrop M.復雜性——誕生于秩序與混沌邊緣的科學[M].北京: 三聯書店,1997.
關鍵詞: WSR方法論;系統科學思想;系統工程;應用與實踐
Key words: WSR Methodology;thinking of system science;system engineering;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C9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0-0013-03
0 引言
WSR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論的簡稱。方法論是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辯證過程,每個階段的問題都要用這一辯證過程來展開并解決之。系統方法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問題開展,然后再解決之,即提出問題并給出問題的環境設定[1]。上世紀90年代,顧基發研究員與朱志昌博士共同提出了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WSR方法論。作為東方的系統方法論,WSR方法論一經提出,就天然地具備了系統科學的思想“基因”。
1 WSR方法論的提出是對世界系統科學界的響應
20世紀80年代,英美各國在經歷了國際性的“系統反思”之后,一批新的系統方法論如雨后春筍般被提出來——1984年,英國Checkland教授提出了軟系統方法論(SSM)。SSM通過“概念模型”的構建來實現對系統的認識,從而求解出“可行地、滿意地”解。幾乎在同時,梅森與米特羅夫、拉塞爾·阿科夫以及沃納·烏爾里克等人針對無法量化或者量化難度過高、不能用傳統的運籌學和管理科學等方法來解決的“硬”問題,分別提出了戰略假設表面化與檢驗系統方法論、交互式規劃方法論和批判系統啟發法。此外,同時期還產生了亞對策方法論、生存系統建模、戰略選擇、戰略選擇發展與分析、問題結構法等[5]一系統“軟”系統方法論。這些方法論都強調思考方法、工作過程以及人的參與等問題,而“去掉”了“硬”系統方法論中的數學模型,從而使得其偏軟、偏戰略思考[2]。
但是,中國長期從事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們比較不容易接受西方的系統方法論,所以迫切希望能夠產生符合中國式思維的系統方法論。在這種背景下,顧基發研究員與朱志昌博士在1994年提出了WSR系統方法論。在此之前,顧基發研究員就曾指出:要“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
2 WSR方法論是對中國文化中系統思想的天然繼承
耗散結構的創始人普利高津曾說:“我們正是站在一個新的綜合、新的自然觀的起點上,也許我們最終有可能把強調定量描述的西方傳統和著眼于自發自組織世界的中國傳統結合起來[6]”,“中國文化具有一種遠非消極的整體和諧。這種整體和諧是各種對抗過程間的復雜平衡造成的。”德國物理學家、協同學的創始人哈肯曾表示:“協同學與中國古代思想在整體性觀念上有著很深的聯系[2]”。“系統科學的概念是由中國學者較早提出的[7]。”
2.1 “天人合一”與系統思想 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說: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東方綜合的思維模式區別于西方分析的思維模式的具體表現[8]。“東方論基礎的綜合的思維模式,承認整體概念和普遍聯系,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就是人與自然為一整體,人與其他動物都包括在這個整體之中[8]。”在談到如何挽救西方文化主宰下引發的生態遭到破壞、洪水肆虐、生物滅種等問題時,季先生表示:“依我看,辦法就是以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模式濟西方的分析思維模式之窮[8]。”這里的分析思維模式即是機械的還原論思維,而綜合思維模式即中國文化中固有的系統
思維。
季先生認為:要“挽救西方文化主宰下引發的生態遭到破壞、洪水肆虐、生物滅種等問題”,就首先是需要對“物理”因素的研究,認識到生態平衡、生物多樣化生存的規律。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則注重“天人合一”,用“天人觀”指導天與人之間的“事理”。要最終實現對“西方文化主宰下引發的生態遭到破壞、洪水肆虐、生物滅種等問題”的“挽救”,則需要協調東方人和西方人在思維、行動、意識等方面的因素(即“人理”),從而真正實現“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與WSR方法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和一致性。
2.2 中醫辨證施治與系統思想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認為主體和客體是統一的,人是構成整個宇宙的重要“元素”,自然與人類有天然地統一性。這種思想觀念深刻地融入到了祖國醫學系統中[5]。中醫認為人體系統是保持陰陽動態平衡的,是處于運動變換的功能-力量的動態平衡中的,具有自調節的性質[9]。錢學森先生曾說:“中醫理論中的陰陽說和五行說,臟腑論及經絡學說,六、七情,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些都強調了人體的整體觀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的整體觀。應該說,這是符合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10]。”中醫診病所必經的“望、聞、問、切”則更是包含了人-病-癥3者相結合的辨證施治的整體論思想。
錢學森先生認為:“陰陽說和五行說,臟腑論及經絡學說,六、七情”(即“物理”)是中醫的基礎;同時,“人體這個系統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而非靜止不變的,是處于運動變換的功能-力量的動態平衡狀態的”(即事理);再者,因為“人是構成整個宇宙的重要‘元素’,自然與人類有天然地統一性”,所以要推動祖國醫學的現代化和科學化,就要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即人理)。
此外,《易經》就把世界看成是由基本要素組成的、包括了多層次的、不斷循環演化的整體。《孫子兵法》注重從全局把握戰機,綜合協調。田忌賽馬就是這一思想的最直接體現。
3 WSR方法論剖析
3.1 WSR方法論的內涵 在使用WSR方法論指導和開展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對W、S、R各自內容和范圍的界定并不一致,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實踐,張彩江和孫東川綜合了前人對WSR方法論的理解和認識,并在文獻[12]中理清和界定物理、事理、人理的外延和內涵。之后,薛惠峰[11,13,14]教授、寇曉東[15]博士等人對WSR方法論的內容進行了界定、豐富和完善。
應該看到:物理、事理、人理三者之間不是相互獨立、涇渭分明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對同一事物不同維度的解析,三者之間是相互作用、互為補充的。具體來說,事理和人理中的基本規律,具有“物理”的性質;而對物理、人理的處理,也離不開事理的作用;人理亦是如此。不可顧此失彼,而須以系統論的視角來理解物理、事理、人理與WSR方法論在系統思想指引下的一致性與統一性。
3.2 WSR方法論的特點 趙亞男等人指出,管理科學的研究對象和工作對象主要是人,所以不可避免的帶有濃厚的人文色彩[16]。東方和西方的管理科學都是圍繞著“人、組織中的人、組織[17]”展開的,但是二者的差異就體現在對人的認識上[17]。然而,受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西方的管理學理論始終不能有效的解決中國社會管理中的問題。針對這一現實,WSR方法論則應運而生。
WSR方法論不只專注于自然科學、運籌學等學科所專注的物理和事理,而且也將物理和事理過程中的人的因素提高到了人理的高度。作為WSR方法論的提出者,朱志昌博士表示:WSR方法論關注的重點是系統的物理、事理、人理是什么及其三者之間如何達到和諧的,而不刻意關注問題的簡單性或者復雜性[18]。“人既是科學研究的主體,又正在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18]。”
WSR方法論對于人理的重視,或許也可以從科學家瓦格納的論述中看出一二。“近代科學中最重要的間隙是什么?顯然是物理科學同精神科學的差異,實際上物理學家和心理學家之間毫無共同之處——或許,物理學家為心理學方面較膚淺的講究提供的某些工具可以除外,而心理學家警告物理學家要小心以免所隱藏的欲望影響他的思考和發現。”
3.3 WSR方法論的常用方法 WSR方法論的提出者顧基發研究員將其工作過程分為理解意圖、制定目標、調查分析、構造策略、選擇方案、協調關系和實現構想7個步驟[2]。后來,朱志昌博士認為協調關系不是一個步驟,而應作為一個要素貫穿整個項目或者過程,也就是“6步驟1要素說”[12]。而各階段所使用的方法有:
理解意圖:頭腦風暴法、CATWOE、認知圖法、群件法、斡件法以及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法等。
目標形成和設定:目標樹、統一計劃規劃法、解析結構建模、AHP、頭腦風暴法、批判系統啟發法等。
調查分析:Delphi法、問卷法、文獻法、歷史對比法、名義小組法、訪談法等。
策略的構造與產生:各種建模方法、綜合集成研討
廳等。
選擇方案:AHP、群決策支持系統以及綜合集成研討廳等。
實現階段:各種統計圖表、統籌圖以及路線圖等。
“協調關系”:和諧管理理論、對策論、亞對策、超對策、綜合集成研討廳、群件、斡件等。
作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復雜網絡、社會網絡分析、網絡動力學等新興學科也為關系的協調提供了若干規律性的指導。反過來看,復雜網絡、社會網絡分析、網絡動力學所得到的規律則屬于“物理”。因此,筆者認為:基于復雜網絡、社會網絡分析、網絡動力學等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真正的實現“協調關系”的目的。所謂的“協調關系”,更多地是從組織行為學、心理學意義下展開的,需要以東方綜合的系統思維為指導。換句話說,通過定量化研究的“協調關系”成果,并不能滿足人們對系統“協調關系”的預期。
4 WSR方法論的應用現狀
4.1 案例應用 自從WSR方法論提出至今的近20年里,WSR方法論已經被成功應用于各級各類的科研中,在國內外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在WSR方法論的指導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支持宏觀經濟決策的人機結合綜合集成體系研究”(編號:7990580)及其子項目已順利通過了NSFC的驗收評審,并被評為特優。WSR方法論還先后被應用于國家科委(1995年)下達的“商業設施與技術裝備標準規范體系研究”(編號:Z95001)、原國家計委(現在的國家發改委)(1997年)批準的“商業自動化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工程”等科研項目中。
此外,WSR方法論還被應用于水資源管理、農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咨詢管理、交通運輸管理、醫院管理、農業機構之間的合作、決策支持系統(DSS)、項目評價、城市系統工程[15]等多個方面。
4.2 成果統計 我們對CNKI數據庫從1994年1月-2012年8月關于WSR方法論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統計。
在統計的過程中,以“WSR”和“物理&事理&人理”為搜索關鍵詞,共有177條信息,經過分析,有效數據115條。此處相關的分析都是基于這115條有效數據進行的。(圖1、表2)
由于文獻所涉及研究領域的交叉重合性,對有效數據的分類難度較大。卻不難看出,有關WSR方法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統論、交通運輸與管理、企業管理、教育管理、經濟與金融管理、城市發展、評價與預測以及風險管理等領域。顯而易見,除系統論的研究以外,其他諸領域都與人有直接密切的關系,用WSR方法論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的突出和協調好“人理”,處理好人的因素。
參考文獻:
[1]趙亞男,黃體忠.系統工程方法論綜述[M].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2004.
[2]顧基發,唐錫晉.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理論與應用[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3]顧基發.系統科學、系統工程和體系的發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增刊):10-18.
[4][英]邁克爾·C·杰克遜.系統思考——適于管理者的創造性整體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5]顧基發,唐錫晉,朱正祥.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綜述[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7(06).
[6]顧基發,唐錫晉.從古代系統思想到現代東方系統方法論[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01).
[7]許國志.系統科學大辭典[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8]季羨林.談國學[M].北京:華藝出版社,2008.
[9]戴汝為.系統學與中醫藥創新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10]錢學森等.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11]薛惠峰,張駿.現代系統工程導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12]張彩江,孫東川.WSR方法論的一些概念和認識[J].系統工程,2001,19(6).
[13]張強,薛惠峰.基于WSR方法論的環境安全分析模型[J].中國軟科學,2010(01).
[14]薛惠峰,周少鵬,楊一文.基于WSR方法論的項目管理系統分析[J].科學決策,2012(03).
[15]寇曉東.基于WSR方法論的城市發展研究——城市自組織、城市管理與城市和諧[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6.
2.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認真組織廣大干部和教師學習《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和《*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方案》,認真貫徹落實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下發的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增強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培養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勝任各類科學教育與培訓任務的教師隊伍,建立教育系統科學教育與培訓和科技輔導員的骨干教師隊伍,表彰科技教育先進個人。組織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和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組織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師上崗培訓,開展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合作開展*市科技教育論文評選活動和課題研究,組織教師自制多媒體教育軟件比賽,不斷創新提高,爭取在國家、省級相關比賽中獲獎。
4.加強中小學生科普宣傳教育。積極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重視新課程改革實驗、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課程的指導。深化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內容、教法改革,落實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科技、環保、安全等宣傳教育,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牽大手”科技傳播活動,讓科普知識進家庭、進社區。充分發揮*教育信息網和科普基地的科普宣傳作用。實現全市中小學科普宣傳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
5.加強中小學生科技教育活動。合作開展青少年課外科技活動,組織舉辦*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中小學生航模錦標賽、中小學生電腦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論文評選活動,不斷開拓,不斷提高,爭取在國家、省級相關比賽中獲獎。
姓名: 專業: 所屬系別:
學號 指導教師姓名 職 稱:
開題報告時間: 年 月 日
論 文 題 目 :小型醫院業務管理系統設計
1、擬選課題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水平、存在問題,與本人實習、社會實踐、調研的關系,并附主要參考文獻:
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僅靠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和脫離信息化的管理方法的改進,是不能從根本上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醫院業務管理系統的目的就是減輕業務勞動強度,減少了差錯,科學管理藥品,節省人力,提高醫院的財、物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改善患者的就醫環境,方便患者就醫和查詢,提高醫院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所以,一個現代化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醫院,除了具備一流的醫療隊伍、一流的服務設施之外,還應具備一流的業務管理系統。
醫院業務管理系統不僅能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醫療水平,而且能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因此,醫院對業務管理系統有著強烈的需求。本文介紹了醫院出入院處、病區、藥房、藥庫的業務流程,在整體分析醫院各部門以及部門之間的實際工作業務的基礎之上,結合管理系統開發的理念,用VB 6.0作為前端開發工具,開發了醫院業務管理系統。目的就是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 網絡通訊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對醫院及其所屬各部門的業務進行綜合管理。從而為醫院的整體運行提供全面的、自動化服務的業務信息系統。全文通過對業務流程的分析以及對系統的模塊設計、實體-聯系圖(E-R圖)設計、關系模式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設計、人機界面設計等,詳細地闡明了本系統開發的目的、過程及預期效果。
業務管理系統是一門集管理科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及計算機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研究的是管理活動的全過程,以便有效的管理醫院。
參考文獻
[1]張莉 王強 趙文方 董莉 《SQL Server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第四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 催五子、于寧。界面設計與Visual Bbasi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課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的意義,完成課題的條件(包括實習單位情況)和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
意義:1、為病人提供更好更快、更快的服務,提高醫院在醫療市場的競爭力以及吸引更多的病人到本醫院就醫;
2、人力工資昂貴,迫使醫院采用計算機以提高勞動效率;
功能:1、門診掛號:為病人提供就醫卡方便病人;
2、住院病人管理系統:是醫院可以隨時了解病人情況;
3、藥房管理系統:提高了藥品管理的質量,和工作效率;
4、門診醫生工作站、住院費用的管理、病歷管理系統、以及外部接口等。
3、指導教師對學生選題報告的評語: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4、選題報告會評議組意見:
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5、學院審查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