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1 09:23: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心肌病病人的常規護理

篇(1)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1(a)-0143-03

圍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末期或產后幾個月內出現的以左室收縮功能障礙和心力衰竭為主的心臟疾病,且排除其他導致心衰的病因[1]。研究表明,血漿腦鈉肽(BNP)水平是反映心功能敏感且特異性指標,在心力衰竭時明顯增高,并與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顯著相關[2]。本研究根據血漿BNP水平對圍生期心肌病患者進行心功能分級,并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在癥狀改善、心功能恢復及住院天數等方面進行臨床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住院并診斷圍生期心肌病患者60例,年齡21~36歲,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圍生期心肌病的常規治療和護理,干預組患者按血漿BNP水平進行心功能分級,并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干預組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干預前均由科室主管護師進行統一培訓,使之進行相同的護理干預措施。兩組患者在入院時年齡、孕周、心功能分級、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圍生期心肌病診斷標準

①妊娠期后1個月至產后5個月以內出現的繼發于左室收縮功能減退的心力衰竭;②既往無心血管疾病史,并除外其他心肌病;③超聲學檢查示左室收縮功能減退,射血分數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入院后和出院前分別測定血漿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及計算平均住院天數。

1.4 血漿BNP測定

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BNP,試劑盒由美國BIOSITE公司提供,抽取患者2 mL靜脈血,用美國BIOSITE公司干式快速定量診斷儀檢測,儀器檢測范圍:BNP 0~100 pg/mL。根據BNP數值進行心功能分級:正常范圍:0~100 pg/mL,心功能Ⅰ級:>100~200 pg/mL,心功能Ⅱ級:>200~400 pg/mL,心功能Ⅲ級:>400~800 pg/mL,心功能Ⅳ級:>800~1200 pg/mL。

1.5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根據病情需要給予利尿、血管擴張劑、營養心肌、改善心肌缺血、強心及控制肺部感染等治療措施。

1.6 護理干預項目

1.6.1 心理護理 根據BNP水平和患者臨床癥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該病的治療及預后,避免過多的心理負擔,具體措施包括:①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在生活上多關心照顧患者,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②消除患者恐懼、緊張的心理,多向患者講解圍生期心肌病的一般知識及類似病例的預后情況,提高患者對該病的認識程度,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做好家屬工作,多向患者家屬講解該病治療中應注意的事項及預后情況,并指導家屬照顧和幫助患者,從而穩定患者情緒,消除恐懼、緊張心理[4]。

1.6.2 飲食護理 圍生期心肌病患者飲食應富含高蛋白、低鹽、富含維生素及鐵物質。應少量多餐,避免飲食過飽,以免飽餐后增加心臟負擔;同時注意營養均衡,補充足夠的鈣、鉀并限制食鹽攝入。輕度心力衰竭患者食鹽的攝入量應限制在每天5 g,除限鹽外還應限制腌制品的攝入。而對水腫不明顯且已使用利尿劑患者,可不必嚴格控制鈉鹽,以免影響食欲。同時還應控制每天飲水量,保持在1.5~2.0 L,并準確記錄每日出入量[5]。對有低蛋白血癥者可靜脈補充白蛋白;對于大量利尿、長期飲食不佳,甚至有嘔吐的患者,因可導致低血鉀,應進食含鉀較高的食物或口服氯化鉀,但應隨時監測電解質。

1.6.3 合理休息及活動 對于BNP800 pg/mL、心功能Ⅳ級、心臟射血分數 < 35%的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每日定時翻身,加強四肢活動及按摩以預防血栓形成。對于BNP400 pg/mL、心功能Ⅲ級的患者,應以臥床休息為主,可進行床旁、室內輕體力活動,一旦患者出現心率增快、呼吸困難、胸悶、憋喘時,應臥床休息,不可再進行活動。而對于心功能Ⅰ級、Ⅱ級的患者,可不必過分限制活動,但應在護士指導下進行適當運動,避免心臟并發癥的發生。并教會患者根據心率自我調節運動量的方法,如出現呼吸困難、心悸、頭暈或其他不適,需暫時中斷運動或減小運動量。

1.6.4 保持大便通暢 當心功能Ⅲ級和Ⅳ級患者出現排便困難時易誘發和加重心衰癥狀,故需要注意觀察大便每日次數,如出現排便困難時可給予口服緩瀉劑或外用開塞露或肥皂水灌腸等排便措施,避免用力排便[6]。

1.6.5 出院前指導 責任護士要與患者家屬進行出院前溝通,指導其對患者多關心體貼,并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7]。并囑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堅持按時按量服藥,定期醫院門診隨訪復查。由于本病再次妊娠有復發傾向,所以再次妊娠應慎重。并告知患者口服避孕藥有增加血栓發生率風險[8],故產后此病患者宜采取其他避孕方法。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出院時BNP水平、LVEF、LVEDD、平均住院天數比較,結果顯示,干預組血漿BN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5),LVEDD明顯小于對照組(P < 0.05),平均住院天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 < 0.05),見表1。

3 討論

圍生期心肌病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其預后取決于左室功能恢復情況[9]。臨床癥狀以心臟擴大、左室收縮功能減退、心力衰竭為主要表現。

BNP是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分泌的一種心臟激素,具有利尿、利鈉作用,能抑制RAAS和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并能抑制心室肌重塑,在調節血壓、維持體液平衡及改善心臟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BNP的分泌與心室壓力負荷和心室容量有著密切聯系,當心室壓力增高時,分泌和釋放量明顯增加,且濃度水平往往早于臨床癥狀,甚至早于其他特殊檢查[10]。已有研究報道[11],血漿BNP 濃度水平與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與報道相一致。因此,檢測BNP濃度水平變化有利于圍生期心肌病患者早期診斷及指導治療,并對圍生期心肌病患者的預后評價有重要意義。

心力衰竭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護理干預(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合理休息及活動、保持大便通暢以及出院前指導等)可降低其緊張情緒,減輕心臟負擔,從而降低RAAS和交感神經系統的激活,改善心室肌重塑,改善心臟功能。

本研究根據圍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漿BNP濃度水平進行心功能分級,兩組患者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之上干預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護理干預組BN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LVEDD明顯小于對照組,平均住院天數顯著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根據血漿BNP水平對圍生期心肌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圍生期心肌病患者血漿BNP水平降低,心臟功能改善,減少住院天數,對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有重要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Sliwa K,Hilfiker KD,Petrie MC,et al.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aetiology,diagnosis,management,and therapy of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Working Group on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 [J]. Eur J Heart Fail,2010,12(8):767-778.

[2] Masson S,Latini R,Anand IS,et al. Direct comparison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aminoterminal proBNP in a large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the Valsartan Heart Failure (Val-HeFT) data [J]. Clin Chem,2006,52(8):1528-1538.

[3] Abboud J,Murad Y,Scarabelli C,et al.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a comprehensive review [J]. Int J Caridol,2007, 118(3):295-303.

[4] 邵華.圍產期心肌病急性心功能不全39例診治分析[J].溫州醫學院學報,2005,35:246-247.

[5] 李素梅.圍生期心肌病患者的護理進展[J].河北醫藥,2011,8(33):1225-1227.

[6] 于瑞英,王亞娟,李莉.按腦鈉肽水平進行心功能分級的護理干預對慢性心竭的療效[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9,18(3):227-229.

[7] 岳麗華,張守德,李彩霞.圍生期心肌病病人的系統化整體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3):353-354.

[8] 李素梅.圍生期心肌病貧血病人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9):53-54.

[9] 歐艷勉.圍生期心肌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2,9(50):28-33.

篇(2)

             analyze of 269 cases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yang yongli, hu jie,dai ji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03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ath regularity of 269 cases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for 269 death case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sults:(1) chd was the first case of death (64.7%), other was hypertensio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disease, dissecting aneurysm in turn;(2)the winter was most season of patients died (36.8%); (3)the chd  mortality in winter was highest in all patents (79.8%); (4)winter mortality was highest (45.4%)in chd patients; (5)the mortality of first 24 h of hospitalization  was highest(35.7%);(6)the mortality of 8~12 o′clock was the highest(30.5%) in 24 h.conclusion:death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show a regularity, therefore nursing administrator should arrange tams of work according this regularity and adopt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are measures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ath: nursing care

   

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死亡率是我們關注的課題。我們對12年住院死亡的269例病案資料進行分析,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199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期間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資料,共269例,年齡14~96,平均(71.4±2)歲。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就死亡病因、季節、病種、時間等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以n(%)表示,其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  果

2.l  死亡病種

    269例死亡病例中,冠心?。╟hd)的死亡人數占首位,為174例(64.7%),其他依次為高血壓、風心病、心肌病、夾層動脈瘤及其他(x2=460.836,p<0.05),見表1。表1  269例死亡病種對照表(略)

2.2  死亡季節

2.2.l  各季節死亡人數比較:冬季死亡99例(36.8%)為最多,其他依次為春季、秋季、夏季(x2=98.675,p<0.05),見表2。表2  269例死亡季節比較(略)

2.2.2  冬季五種疾病死亡人數比較:冬季chd死亡率最高,為79例(79.8%),其他依次高血壓、主動脈夾層、風心病、心肌?。▁2=195.548,p<0.05),見表3。表3  冬季99例死亡病因比較(略)

2.2.3  chd死亡季節比較:在174例死亡的chd患者中,冬季死亡率最高,79例(45.4%),其他依次是秋季、春季、夏季(x2=272.713,p<0.05),見表4。表4  174例冠心病死亡季節比較(略)

2.2.4  在41例高血壓死亡病例中,春季死亡率最高,為20例(26.8%),其他依次是冬季、秋季、夏季(x2=129.81,p<0.05),見表5。表5  41例高血壓死亡季節比較(略)

2.3  269例住院死亡時間比較

    1d內死亡率最高,96例(35.7%),其他依次為2d、3d、8~14d、5~7d、15~21d、4d、22d以上(x2=67.946,p<0.05),見表 6。表6  269例住院死亡時間比較(略)

    2.4  24 h內死亡的疾病比較

    以chd最高,75例(78.l%),其他依次為高血壓、心肌病、風心病、心肌病、主動脈夾層(x2=272.713,p<0.05),見表7。表7  24h內主要五種疾病死亡率比較(略)

2.5  主要五種疾病死亡時間段比較

    以8~12點死亡率最高;有82例(30.5%),其他依次為4~8點,16~20點,0~4點,12~16點,20~24點(x2=106.426,p<0.05),見表8。 表8  主要五種疾病死亡時間段比較(略)

2.6  主要五種疾病常見死因比較

    9種主要死因中,以室顫為首位,有65例(24.1%),其他依次為心跳驟停、室速、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呼吸驟停、多器官功能衰竭(x2=147.868,p<0.05),見表9。表9  269例死因比較(略)

    3  護理管理對策

    以上資料顯示,心血管病人死亡高危時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與病因、時間有關。護士長除加強自身素質外,還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心內科的護理風險和護理糾紛。

    加強護士政治素質教育和管理: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對醫院、護理部、科室的規章制度,護士職責、護理法規、職業道德規范、臨床護理差錯預防等[1],提高護士熱愛本職工作,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服務意識。

    業務素質教育和管理:(1)各項護理操作規程規范化培訓和管理:操作規程是護士執行護理操作正確與否的依據,也是護理質量的保障[2]。除對一些常用的護理技術進行培訓和考核外,強調關鍵環節,特別是對病人病情觀察和評估、護理記錄重點。交接班制度落實、搶救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和監控,護士長做到定期、不定期行抽查和考核,對難掌握、易混淆的內容應進行反復講解和訓練,直到熟練掌握為止;(2)??浦R培訓和管理:每周有計劃的組織學習??评碚撝R、常見多發疾病護理常規、心電監護技術、心電圖分析判斷、新技術的應用和護理,以及邊緣學科如精神科、心外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等知識的學習,并經常進行強化和考核,提高護士觀察判斷病情以及配合醫生處理問題的能力;(3)加強應急能力和搶救技能培訓和管理:心臟內科具有危重病人多、搶救工作頻繁的特點,每月組織護士學習高難度的技術操作[3],如心肺復蘇術、心臟電除顫技術等,組織制定護理搶救工作路徑和??谱o理應急預案,進行反復學習和演練,熟練掌握,人人過關;(4)觀察力及判斷力培養:根據對269例病案資料的分析結果,護士長要培養護士觀察和判斷病人病情變化的能力[1,3,4],組織護士學習掌握危重病人臨床表現、評估要點和相應的護理措施,掌握主要疾病死亡的高風險規律,按病情需要認真及時巡視病人,按不同的疾病、季節、時間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和護理方面的監控,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救治措施,把護理風險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R54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192-01

1 臨床資料

51例患者為1997年7月-2005年8月收住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31例,平均年齡為34.7歲。

2 護理

2.1 病房管理:該組患者均屬疫區病人,因此嚴格執行房間呢隔離,病房地面用1:1000消毒靈液噴灑、拖地、拖把和抹布專用,病人的用物、垃圾消毒處理。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消毒專用。告知患者飯前便后勤洗手,養成衛生習慣,補隨地吐痰,不面向他人咳嗽;痰吐在紙內后放入盛消毒靈粉的垃圾桶內。加強隔離防護:護士在治療和護理操作中,戴口罩、手套、穿隔離衣,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消毒規范,操作前后洗刷消毒雙手,預防和杜絕院內傳染。

2.2 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按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率,隨時詢問有無頭痛、頭昏、四肢無力或胸悶、心悸等不適癥狀。常規每天2次檢測心電圖,其次根據病情隨時監測;如心電顯示室性陳發性心動過速、或ST-T嚴重改變,Q-T延長,嚴重傳到阻滯,這是猝死的先兆,應立即報告醫生,作緊急處理,如出現頻發室早應按醫囑立即滴利多卡因,并嚴密觀察心律、心率與室早改善情況,并觀察P-QRS-T的規律、形態、時限與電壓的變化,以了解和掌握心臟情況,才能發現病情的多變、突變、才能預防猝死的發生。

2.3 心里護理:聚焦性心肌炎病人,有既往聚焦性猝死事件,病人中有一級親屬的高危人群,因此,病人情緒緊張、恐懼、憂慮、護士應以熱情、和諧、尊重的態度與患者溝通耐心疏導,增強治療信心,并為病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建立良好的互患關系。

2.4 飲食護理:護士應指導病人講究衛生,房前便后勤洗手,吃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優質蛋白、少產氣的食物,進軟食、 少量多餐,避免爆飲爆食,保持兩便通暢,禁煙酒。

2.5 注意休息,囑病人盡量臥床休息,避免疲勞,保持愉快良好的心態。

2.6 出院指導: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工作,囑病人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注意個人衛生和家庭環境衛生,預防感冒,如出現身體不適時,及時來醫院測測心電圖,即使就診治療。

3 預防

3.1 認真做好衛生宣教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幫助個人和群眾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充分發動群眾,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動員群眾經常滅鼠、滅蠅、滅蚊、疏通溝渠,填臟、臭塘、鏟除房前屋后的雜草,灑生石灰粉,噴DDT、或2∶1000的消毒靈液,規范則所,補隨處大小便,家家行動,人人執行,以達全民健康的目的。

3.2 藥物預防:每年四月份開始,給疫區百姓發放抗病毒、與營養心肌的藥,維生素C片一次2片,病毒靈含片,成人一次2片,亞酸硒鈉片,成人一次2片,穿心蓮片,成人一次4片,板蘭根片,成人一次4片,12歲以下小孩劑量減半,以上要一日2次口服,連服7天,停藥7天后,再連服7天;以后再根據各人的自覺癥狀、體質、心電圖情況、再酌情給藥。

篇(4)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5(c)-0113-02

擴張型心肌病是以心腔擴大為主要病理表現的心肌病,同時易并發惡性心律失常,易發生猝死[1]。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常見病因。自心臟再同步除顫器(crt-d)治療引進我國并應用于臨床以來,為廣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益處,不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住院率,更在惡性心律失常來襲時為患者提供了安全保護,有的甚至使擴大的心臟在電機械同步后逐漸縮小,改善了心肌結構的惡化改變,改善了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并延長了生命[2]。因本病的患者都為心功能嚴重受損,病情危重的患者,所以對這類患者提供高質量、及時、有效的護理顯得非常重要。為此,筆者就本院2003年~2012年7例植入心臟再同步除顫器患者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7例患者均根據crt-d植入適應證指南選取[3]。其中,男6例,女1例,年齡33~68歲,平均44.3歲。所有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排除缺血性心肌病及心臟彩超排除其他心肌病后確診為擴張型心肌??;心功能按照紐約心功能分級(nyha)為心功能ⅱ~ⅲ級,或ⅳ級,經藥物治療后,心功能可以控制在ⅱ~ⅲ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 35%;qrs波寬度≥120 ms;左室舒張末徑 ≥ 55 mm;24 h動態心電圖或心電監測顯示有非持續性或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未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在有效控制患者心力衰竭后,在導管室,患者取仰臥位平躺在手術臺上,行心電血壓監護,常規消毒鋪巾,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左鎖骨下靜脈植入導引鋼絲,沿鎖骨下穿刺點水平做一大小與crt-d相符的囊袋備用。首先行冠狀靜脈竇插管,逆行冠狀靜脈竇造影,找到左室電極合適的靶血管,植入左室電極并測試參數,參數滿意后,再分別植入右室電極至右室心尖部,右房電極至右心耳,分別測試參數,測試參數包括起搏的閾值、感知功能、阻抗、10v膈肌刺激和crt-d除顫閾值[4]。參數滿意后,將電極與起搏器相應孔連接,確保擰緊及無液體、空氣殘留連接處。將crt-d放入事先做好的囊袋內,逐層縫合,用無菌敷料覆蓋,術后沙袋壓迫6~8 h。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此類患者由于反復發生心功能不全,頻繁住院,長期服用大量藥物,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嚴重的物質和精神負擔,大量的藥物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從而使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加上該類患者心臟情況的不可治愈性,導致患者抑郁寡歡,心里負擔重,對治療失去信心[5]。而crt-d作為一項新技術,為患者提供了延長生存時間的選擇,但大多數患者對其了解較少,對其治療效果有疑慮或出現過高的期望值,因此,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通俗地講解crt-d的療效及預期結果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行為干預可提高患者疼痛閾值并起到鎮痛作用[6]。在手術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非常重要,避免緊張情緒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而加重心功能不全,為手術提供必需的安全保障,使手術順利進行。

1.3.1.2 術前準備 crt-d植入術手術時間一般較長,患者需平臥位較長時間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所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術前充分評估心功能,積極糾正心力衰竭最為關鍵。維持基本生命體征的平穩,特別是合并高血壓病的患者,將血壓控制在120/70 mm hg以下。積極控制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血型、肝腎功能、心電圖、心臟彩超、胸部ct等相關檢查。術前1 d備皮,備皮范圍包括雙側乳突連線水平至雙側連線水平。備皮主要是有胸毛的剔除和心電監護使用的電極貼片粘連物的清洗。術前可以少食。在右上肢和左下肢開放靜脈通路,一般選取較粗大的靜脈,保證術中給藥的及時性。插入尿管并留置尿管。遵照醫囑,術前0.5~2.0 h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1.3.2 術中護理

與導管室的護士密切配合,給予患者安慰、吸氧、心電及血壓監測。及時為患者保暖,避免受涼。及時為手術醫生提供手術所需的物品,包括各種藥物、手術器械、導管、電極、起搏器測試儀等等。嚴密監視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聆聽患者的主訴及要求,判斷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維持手術區的無菌操作要求,盡量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1.3.3 術后護理

完成手術返回病房,遵照醫囑使用1 kg左右沙袋壓迫手術區6~8 h,囑咐患者臥床時間(一般為3 d),減少電極脫位的發生率[7],左上肢在指定范圍內活動。繼續心電血壓監護。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颊邆谔弁疵黠@者給予止痛藥。根據患者的情況酌情應用抗心力衰竭藥物。傷口愈合后拆線。

1.3.4 健康教育

患者行crt-d治療后,為使crt-d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囑患者要在術后的1、3、6個月及以后每半年進行隨訪,如果期間有任何不適,及時就醫隨訪。限鹽、限飲食。遵照醫囑按時服用抗心力衰竭的藥物。有效控制合并癥及存在的其他疾病。盡量不要隨意玩弄起搏器,避免旋弄綜合征的發生[8]。

1.4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

7例患者經過良好的護理配合,均順利植入了心臟再同步除顫器,在植入起搏器后,經每日細心觀察,無一例傷口滲血及感染發生,傷口愈合良好。囑其繼續常規應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指南藥物治療,告知定期隨訪。隨訪1個月無電極脫位,6個月無死亡。術后1、3、6個月隨訪時測定三腔電極,即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冠狀靜脈竇)電極的起搏閾值、阻抗、p/r波感知均符合要求。通過優化a-v間期和v-v間期,qrs波群時限縮短,使患者的癥狀如胸悶、氣促、浮腫等自覺癥狀明顯改善,短期內住院率下降,心功能分級保持在ⅱ~ⅲ級。

3 討論

接受crt-d手術治療的患者,心功能非常差,因此術前糾正心力衰竭和術中避免心功能惡化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crt-d手術結束不代表crt-d治療的完結,術后crt-d參數調整非常重要,是保證患者從crt-d中充分獲益的保證。護理工作貫穿整個治療過程,良好的護理質量保證了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質、穩定的情緒、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術后隨訪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36-337.

[2] fleming se,reynolds j,wallace b. lights,camera,action!a guide for creating a dvd/video[j]. nurse educator,2009,34(3):118.

[3] bogale n,priori s. the european crt survey:1 year(9-15 months)follow-up results[j]. eur j heart fail,2012,14(1):61-73.

[4] 郭繼紅,王龍,李學斌. crt基礎教程[m]. 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9:73-74.

[5] 孫國珍,王琴,楊賽君,等. 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08,43(5):431-432.

篇(5)

【關鍵詞】護理干預;冠心病;運用體會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 December 2009 admitted 128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tegrated car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of the 63 cases were observed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atient situ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ospital stay, the cure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use of experience

冠心?。–HD)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IHD)。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多發病、常見病,隨之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老齡化的加快發病率逐年上升。常規護理具有護理不全面,不細致的缺點,而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下面就我院64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綜合干預護理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確診為冠心病患者12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綜合干預護理組)和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各64例。觀察組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48~78歲,平均59.1歲;其中心絞痛44例,心肌梗死 11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A疾病中伴有糖尿病者15例,高血壓者24例,高脂血癥者17例。對照組64例中男35例,女29例;年齡44~76歲,平均60歲;其中心絞痛38例,心肌梗死 15例,缺血性心肌病11例。基礎疾病中伴有糖尿病者11例,高血壓者22例,高脂血癥者15例。兩組從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均有不同程度胸腔中央壓榨性疼痛,并可遷延至頸、頷、手臂、后背及胃部。其他可能癥狀有眩暈、氣促、出汗、寒顫、惡心及昏厥。

1.3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方法略。

1.3.2觀察組 采用綜合干預護理的方法,具體如下:

1.3.2.1 一般護理:保持安靜、臥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時檢查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肌力、肌張力等、預防呼吸道感染,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1.3.2.2 病情干預護理觀察呼吸和脈搏的變化,以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如有心絞痛伴呼吸淺快者,應防止心肌缺氧,必要時可適當吸氧。保持脈率在60~100次/min為宜,如脈率

1.3.2.3 藥物護理:根據病情,遵照醫囑堅持按時服藥。為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盡量減少用藥品種,一次服藥最好不超過3種。病情允許時也可服用中藥,但中西藥間應間隔服用。如突然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可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盡量采取坐臥位含藥。靜脈應用擴血管藥物時滴速每分鐘保持30滴左右。用溶栓、抗凝藥物時如阿司匹林,應注意有無黑便及出血傾向。

1.3.2.4 生活飲食護理:有研究表明失眠時兒茶酚胺的分泌會引起心跳、呼吸加快、血壓上升,使心腦血流量增加,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加重[1],因此每天要保證有6小時以上的睡眠?;颊唢嬍骋愿咛妓衔?、高蛋白、低脂肪、低鹽為宜。多飲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暢[2],肥胖病人要節制飲食,少食高膽固醇的食物與動物臟器及脂肪等[3]。食鹽的攝入以6~8g/d為宜。根據不同的病情,采取適量鍛煉,使氣血流通利于疾病的康復,避免劇烈運動,寒冷刺激等。要禁煙酒,避免增加心臟負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且進行t 檢驗,以P

2 結果

由表1得出:兩組住院時間、治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有明顯差異(P

3 討論

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飲食結構不合理,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其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冠心病為生活方式性疾病之一。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吸煙、飲酒、情緒等日常行為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4]。做好綜合干預護理對預防和控制冠心病的病情尤為重要。

我院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分析得出,對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合理的調整生活規律,按時服藥,堅持鍛煉等,能有效地遏制冠心病的再發,延緩病情,提高生命質量。在實踐中,我們反復進行相關衛生知識教育,認識到血脂升高對心血管的損害,進行科學膳食、規范治療、減肥、運動、保持樂觀穩定的心理狀態。在干預護理的每個細節,我們把人性化護理貫穿始終。人性化護理服務,其實質就是提供護理技術服務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務,把“人性化”融入到護理工作全過程,以體現人的尊嚴,滿足不同服務對象各種符合生活軌跡的服務[5]。本組結果表明,護理干預可使患者的多項血脂水平降低,住院時間、治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較以往常規護理有很大的改變。

總之,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干預護理不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也重新塑造了患者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緩。

參考文獻

[1] 王愛瑛.高血壓病人睡眠障礙的護理干預[J].現代護理,2007,4(19):82-83.

[2] 詹志梅;李艷玲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影響[J] [期刊論文]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07)

[3] 胡秋桃,連漢云.冠心病治療預防及家庭護理護[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6):773.

[4] 王玉琴.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家庭護士,2008,6(28):458.

篇(6)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140-01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身疾病,患病后反復發作的心前區疼痛、心悸、胸悶等軀體癥狀常常會使患者心理失衡,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和抑郁等精神癥狀。此外,入院后錯綜復雜的治療護理、陌生的病房環境以及新的人際關系,都會加重病人的焦慮狀態[1]。因此,心理、社會因素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和康復的全過程中起重要作用[2]。認知行為干預(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通過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結合行為訓練,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療效的功能[3-4]。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目前在冠心病患者心理護理中應用認知行為干預患者心理問題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就使得認知行為干預在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中運用的研究顯得極其重要。現就對認知行為干預在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中運用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6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1例。納入標準:按照199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和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確診的冠心病患者;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無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無嚴重腦血管合并癥;無其他系統嚴重疾??;自愿參加本項研究。將81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查隨機數字表數字,分為兩組,奇數為觀察組41例,偶數為對照組40例。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絞痛21例,心律失常6例(心房顫動4例,I 度房室傳導阻滯2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絞痛22例,心律失常5例(心房顫動3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2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兩組患者入院時心功能的比較差異、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住院經濟來源、居住地區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1.2 方法

1.2.1 焦慮抑郁評估 入院24h內,分別對2組患者用一般資料調查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SAS)進行調查評估。通過心理護理,同時分別對入院后1周、2周、4周的2組患者進行SDS,SAS評分。

1.2.2 心理支持措施 對照組進行心血管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依據認知行為療法制訂一整套的心理支持措施,主要包括:1)合理情緒療法:找出導致患者產生負性情緒的不合理信念,通過與患者不合理信念的辯論,幫助他們學會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減少或消除不良情緒。2)放松訓練:采用口頭指導的方法,讓患者按研究人員的指導語進行緩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盡量解除患者心理焦慮、抑郁和緊張情緒。

1.2.3 觀察指標及工具 主要包括:1)自制量表:即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住院經濟來源和居住地區。2)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 [5]:SAS、SDS的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在自評結束后,將20個項目的各項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后取整數部分,得到標準分,按1-4級評分, SAS標準分>50分,表明有焦慮癥狀,SDS標準分>53分,表明有抑郁癥狀??偡衷礁?,焦慮或抑郁的程度越高[5]。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進行統計描述,分析焦慮、抑郁程度采用t檢驗。

2 結果 1)負性情緒檢出率:81例病人入院時均存在焦慮或抑郁,負性情緒檢出率為100%,其中焦慮68例(83.95%),抑郁72例(88.89%),焦慮抑郁兼有57例(70.37% ),兩組病人焦慮、抑郁人數比較及SAS、SD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別( P>0.05)。2)通過心理護理后,將入院后同時間段的兩組病人中焦慮、抑郁人數及SAS、SDS評分結果進行比較,差別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同時,由此可知,進行認知行為干預的觀察組中焦慮和抑郁的病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病員焦慮和抑郁程度也明顯低于低于對照組。

表1 認知行為干預后兩組病人焦慮抑郁人數比較

表2 認知行為干預后兩組病人SAS、SDS評分比較(X±s)

3 討論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問題,不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與軀體癥狀相互作用,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和預后。認知行為干預是通過幫助病人改變認知不合理成分,調整其錯誤、歪曲的思維、信念,擺脫消極觀念,接受新的、正確的思想,以消除不適應行為和不良情緒反應。常用方法包括松弛訓練、示范法、行為阻斷等[6]。我們依據認知行為療法制訂出的一整套心理支持措施,使病人對疾病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幫助病人消除由于無知而導致的焦慮抑郁和悲觀感,并利用讓病人聽音樂、和成功病人交流等,淡化病人角色,使病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使病人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治療;同時,病人心理應激的減輕能使機體的免疫力增強,軀體健康也恢復得更快。研究表明,依據認知行為療法所制訂的心理支持措施可有效減輕病人的焦慮抑郁程度。觀察組患者在干預前后, 焦慮、抑郁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7-8]。

參考文獻

[1] 杜文東,陳力.醫學心理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96-97.

[2] 姜乾金.醫學心理學臨床心理問題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

[3] 吳雪,馮美麗,婁鳳蘭.認知行為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9):69-71.

[4] 陳維萍,童建沖,屠萌君等.認知行為干預對腫瘤化療間歇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7,21(8):2214-2215.

[5]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94-238.

篇(7)

【關鍵詞】擴張型心肌病;心理狀態;心理護理

擴心病的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縮期泵功能障礙,病因尚不清楚,以心腔擴張為主。肉眼所見有心室擴張、室壁多變薄,可見纖維化瘢痕,常有附壁血栓。發病男多于女2.5:1。本病的病程長短不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出現頻度較高,預后不良。死亡原因多為心力衰竭和嚴重心律失常。一般認為癥狀出現后5年生存率在40%;10年生存率在22%左右。因本病原因未明,故除行心臟移植術外,尚無徹底的治療方法[1]。在臨床工作中,只重視藥物治療及常規護理,忽視心理治療及心理護理,會影響患者身體的康復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心理護理在臨床醫學中有著重要位置。本文分析了擴心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對策。

1 擴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

1.1 否認、僥幸臨床上可以看到有的患者懷疑或否認自己患病,有的診斷已明確,仍存在著僥幸心理,否認實際上是患者應付危害情境的一種自我防御方式。

1.2 恐懼、焦慮由于擴心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使患者產生恐懼、煩惱、渴求等心理反應,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疾病本身,有時是工作忙造成緊張氣氛,一時不能解除疾病引起焦慮與恐懼心理。

1.3 多疑、敏感多疑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相信,另一種則認為自己的病情比醫生說得更嚴重,此心理多在心衰反復發作緩解后出現。

1.4 行為退化或角色過度(即依賴心理增強)擴心病終末期患者較明顯,往往由于疾病發作病情危重,生死難測,患者安全處于被動狀態,缺乏主見和信心,要求更多的關心和同情,并且事事都依賴別人去做。

1.5 同情、憐憫人都有同情憐憫和條和的需要。醫務人員都能看到患者一旦住在一起,很快能相互認識和相互理解。他們關心病友并樂于幫助病友克服困難。這種相互憐憫與親和,可以免除大家的孤獨感,增強安全感,還有助于活躍病房氣氛,調節患者的心境,對治療疾病無疑是有益的,但是,“這種同病相憐有時也起消極作用,另外,病友之間的消極暗示往往也產生不良影響”,如有的互相介紹病的偏方和所謂經驗,干擾醫生的正確治療等。

1.6 固執、憤怒社會角色及人際關系發生了變化,再加上疾病的折磨自尊心受損,對醫護人員的語言、行為要求較高。處處都要服從于他,甚至連一點小事也會大動肝火,斤斤計較,影響疾病的恢復。

1.7 抑郁、悲觀有些患者對未來焦慮不安,消極。病重者、病情反復久治不愈時,即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對托累親人或擔心與親人分離表現為孤獨自悲、獨自落淚、甚至自曝自棄。

2 心理護理[2]

2.1 對新入病人,熱情接待,做詳細的入院介紹,使之盡快熟悉新環境,減少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和分離性焦慮。在注射發藥或晨間護理時,作一些相關的解釋工作。可使患者避免對治療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并安排親人陪伴,及時解決患者痛苦。

2.2 對多疑、敏感者,護士在患者面前應表現得大方得體,經常與患者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態,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以減輕病人對病癥的恐懼和焦慮。以優良的態度嫻熟的技術贏得病人的信賴,使他們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心理溝通,良好的護患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意義。

2.3 對存在否認、僥幸心理的患者,應加強健康教育,仔細解釋,耐心說服,護士與病人要坦誠溝通既不要揭穿病人的防衛機制,也不要對他說謊,要了解病人對自己的病情認識程度,談話時要注意維持病人適當希望,應順勢誘導,熱情鼓勵,給予關心和支持[2]。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克服僥幸心理,來更好地發揮患者的主觀積極性。

2.4對患者要高度負責,處處為其著想。各種操作果斷、利索,如遇緊急情況要沉著、冷靜,絲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語言和表情。依賴心理強的患者,急需得到親人的照料與醫護人員的關懷,然而親人照料只能在患者心理上起一定的安慰作用,而醫護人員的關懷同情,卻可減輕或消除痛苦。與患者溝通要遵守醫囑,不要私自亂用藥物,更不要亂用游醫的偏方,以免產生嚴重后果。

2.5 對固執者,應遵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覺得人人關心他遵重他,不厭棄他。以溫和的態度,經常與患者交流,了解其思想動態,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及時與患者親屬溝通,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對待疾病。

2.6 堅強的意志是患者同疾病斗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悲觀絕望者,更需要親屬的密切配合、細心照料,盡心盡孝。醫護人員一方面要使患者感到醫院、醫務工作者是可以信賴。另一方面,也要幫助患者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有正確對待死亡的態度。

篇(8)

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癥,可局限于心肌某一部位或彌漫整個心肌、心包及心內膜,通稱為病毒性心肌炎,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臨床上常呈現急性、慢性或隱性過程,心肌生理功能被心肌炎性改變所影響,常表現為心悸、胸悶、氣短、心臟增大、心律不齊,嚴重的出現心力衰竭等癥狀。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及濫用,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率較10年前提升了10倍以上,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

我科曾成功搶救一例暴發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現介紹如下:

郭某某,女,25歲,因咽部疼痛、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入院,主訴:心悸、胸悶、呼吸困難一天,追問患者一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靜脈輸液青霉素治療。入院時查體:T36.5?C,P110次/分,R25次/分,BP12/8kPa,患者神志清楚,一般狀態尚可,心界叩診正常,第一心音鈍心律稍有不齊,心電圖示II、III、aVf及V1、V2導聯ST段抬高,I、V4、V5、V6導聯ST段下移,T波倒置,肢導低電壓,無病理性Q波?;炇覚z查:AST1380u/L,LDH6710u/L,CK895u/L,CK-MB110u/L,a-HBDH2405u/L。經診察排除‘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給予參麥注射液靜點,芪冬頤心口服液口服,24小時持續低流量吸氧及心電監護。患者入院9小時后,突然出現呼吸困難,伴有汗出、肢冷、煩躁不安,暈厥,血壓下降至30/0mmHg,心電監護示: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46次/分,房性早搏呈三聯律,立即給予副腎1mg靜脈注射,建立兩條靜脈通路,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面罩高壓氧吸入,多巴胺60mg、間羥胺30mg兌入5%葡萄糖500ml中靜點,參附液50ml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mg靜注。2小時后,患者病情再次加重,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四肢厥冷,口唇發紺,冷汗自出,立即給予尼可剎米0.375g肌注,毒毛K0.125mg靜注,參附液50ml靜注,心前區疼痛,給予罌粟堿30mg肌注?;颊吆粑云椒€,測血壓90/70mmhg,汗出減輕,四肢轉溫,升壓藥維持靜點,每4小時靜注50ml參附液,連用48小時后血壓平穩,72小時后患者休克狀態完全糾正。病程中,胸痛2小時即出現心肌酶譜升高,多次檢查未見明顯峰值且持續升高時間較長,血液免疫學檢查:抗心肌抗體(+),病毒抗體CBV(+),心電圖出現病理Q波,住院30天,好轉出院。

護理

充分的急救物品準備和實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證

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常急診入院,護士在接到急診室的電話通知后,迅速準備好CCU的床單位、氧氣裝置、吸痰裝置、心電監護儀、除顫儀、臨時起搏器、呼吸機、IABP機及急救車,并保證急救器械處于完好功能狀態。病人到達病區后,需3人~4人托病人過監護床(避免病人自主用力),迅速予休克、中高流量面罩吸氧、連接心電監護(最好是帶有除顫功能的監護儀);迅速在上、下肢建立靜脈通道,均留置Y型靜脈套管針,及時、準確執行醫囑;協助醫生行鎖骨下靜脈穿刺術,連接壓力換能器予持續中心靜脈壓監測;協助麻醉科醫生行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協助醫生行股動脈穿刺接IABP機進行球囊反搏治療。

1 有效溝通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對心臟病患者情志護理由為重要?;颊咭话銓Σ∏槿狈α私?,或恐懼或不予重視。對此在護理中耐心為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使其對病情有一定的認識,消除緊張焦慮情緒?;颊叱R蛐赝?、呼吸困難等癥,產生緊張、焦慮、擔心死亡的恐懼,而緊張情緒易誘發心律失?;蛐菘恕3皶r用藥物緩解癥狀外,在護理中,我們采用親人陪伴法,使其家屬、父母陪在患者身邊,讓患者感到溫暖親切。給患者創造安靜整潔舒適的環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介紹現代醫療技術的多樣性及良性病例,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安心治療。注重心理護理,實行心理護理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預后良好[9]。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由于均為青壯年、發病極為突然、病情變化快且來勢兇猛,病人及家屬缺乏疾病相關知識、擔心預后、對住院環境陌生及病人伴隨的不適癥狀等,均使病人及家屬出現恐懼、焦慮、高度緊張等心理反應[10]。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安慰解釋工作,向病人及家屬講明重癥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特點及目前的救治水平,及時把病情、治療及護理消息反饋給病人及家屬,并列舉同種疾病預后良好的病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正確面對現實。有的放矢的心理護理、熟練的護理技術、貼心的語言可以消除病人及家屬的心理壓力,避免一切不良精神刺激,對減輕病人的癥狀和身體康復起重要作用。

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與護理

2.1密切觀察血壓變化

按醫囑給予升壓藥時,要嚴密控制升壓藥滴數,每15分鐘測血壓一次,根據所測得的數值及時調整升壓藥濃度、滴數,并做好記錄。密切觀察病情,如末梢循環較差、面色蒼白、脈細數、尿少時,應注意可能是早期休克的表現,要及時通知醫生處理。當患者血壓低時,在考慮心源性休克的同時,應考慮有無血容量不足的存在,此時應加快輸液。若補液后出現呼吸困難,肺部羅音,應控制補液速度。由于本病是病毒所致心肌細胞的變性壞死、缺血致心臟排血量降低,心肌收縮力減弱引起,所以在護理中要密切觀測血壓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2.2嚴密監測心電監護

心律失常是重癥病毒性心肌炎常見的合并癥,及時做好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心律、心率、S―T段的改變極為重要,正確識別各種心律失常,及時告知醫生予以糾治,護理中我們做到及時備好抗心律失常藥物,并做好除顫準備。

2.3疼痛的護理

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導致心衰加重,誘發嚴重心律失?;蛐菘?,因此,及時有效地給予鎮靜、止痛藥對緩解病情有重要作用,常用藥有嗎啡、杜冷丁、罌粟堿等。應注意隨時觀察患者疼痛的變化情況,通知醫生并做好記錄。

2.4吸氧的護理

急性期給予高流量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流量4―6L/min,持續72小時后,改為低流量吸氧,1―2L/min,持續一周,待疼痛減輕或消失后改為間斷低流量吸氧,密切觀察心電監護情況。間斷或持續地吸氧可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改善因心力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癥,有助于缺血心肌的供養,并可減輕疼痛[1]。 呼吸機正壓通氣(PEEP 2 cmH2O~5 cmH2O)治療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治療中的價值得到了證實,已經成為搶救重癥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措施。Fedullo等[2]研究結果認為,呼吸機對于改善左心衰竭病人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是有益的:可以減少呼吸做功,緩解呼吸困難,降低氧耗量,迅速糾正低氧血癥和酸中毒,而PEEP可同時使部分中心血容量轉入周圍靜脈系統,從而使擴張的左室舒張末容量下降,有利于改善心力衰竭,提高存活率。國內報道,PEEP 2 cmH2O~5 cmH2O不僅肺毛細血管楔壓明顯下降,而且對血壓無明顯影響[3]。使用呼吸機治療期間,除了按常規護理外,尤其要保持管道固定、通暢、濕化瓶的加溫及濕化,密切觀察各參數的情況,定期遵醫囑抽動脈血查血氣分析,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呼吸道感染,痰多時及時抽吸并注意無菌操作。因為病人身上管道較多,且呼吸機治療期間不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故允許一名家屬陪伴,鼓勵病人用手勢或文字與醫護人員交流。應多關心病人,加強生活護理,每2 h翻身叩背1次,防止壓瘡。病人因氣管插管不能自主進食,予停留胃管定時鼻飼,保證營養的攝入。每日鼻飼3次,每次200 mL,鼻飼前后應檢查呼吸機氣囊是否呈充盈狀態,鼻飼后抬高床頭(25°~30°)1 h,以防止反流。

3 生活起居指導

發病第一周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一切活動均在床上由護理人員協助進行,注意全身護理,保持床鋪整潔、干燥、無皺,護理人員協助翻身,每2―4小時一次,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防壓瘡發生,翻身時禁止患者用力以免誘發心衰,病情急性期變化快,要保證患者充足睡眠,飲食應為全流質飲食,少食多餐,避免過飽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開塞露,切忌排便用力引發心衰或心臟驟停。第二至三周指導患者可在床上翻身、稍坐,時間不宜過長,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以半流食為主,少食多餐,勿過飽,保持大便通暢。第三周后,囑患者進行適宜的床下活動以恢復體力,減少血栓形成。患者年紀輕,體質恢復較好,指導患者以散步為宜,勿過度耗氧,活動時間一般不超過15―20分鐘,生活規律,如活動時出現眩暈、心慌等癥狀立即休息。飲食宜富含維生素的易消化的低鹽、低脂軟食,避免過飽,保持心態平和,防便秘。堅持用藥,定期復查。

4 體會

暴發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特異病毒感染引起的似心肌病變為主的一種炎癥,其臨床酷似心肌梗塞的癥狀和體征,病情危重,起病急,易誤診,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因此,分秒必爭的搶救和恰當的護理對疾病的轉歸非常重要。本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臨床表現以胸悶、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心衰為主要表現,在護理中,首先我們與患者及家屬取得了良好的信賴關系,使患者以平和心態,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主觀上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我們通過對患者進行情志、飲食、信心、活動、起居等健康知識的宣教,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為患者的康復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使患者盡早脫離危險,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沈瑩,夏勇.吸氧減輕急性心肌梗塞缺氧性損傷的試驗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37(1):9-11

[2] 姜洪芳葛美清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腦綜合征搶救成功1例分析 中國誤診學雜志》 ISTIC - 2007年29期

篇(9)

【關鍵詞】老年 心律失常 動態心電圖 護理

Investigate the law of Elderly arrhythmi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take the 3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s in our departments from March 2010 ---- March 2011 as the object, Application of 24-hour ambulatory ECG (holter) monitoringResults:To the various types of arrhythmia, atrial arrhythmia is the most common, about 62%, the rate of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is about 30%, 29%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4.2% of Atrial fibrillation, 3%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2.0%of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and 1% arrest. Other arrhythmias have junctional escap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etc.Conclusion:The rate of Holter monitoring for arrhythmia detection is high. It provides accurate and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care. And it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Keyword】Elderly Arrhythmia Holter Care

本研究分析老年心律失?;颊?50例的臨床資料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65歲以上老年心律失?;颊?50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68例,冠心病182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高血壓86例,肺心病15例,心肌病13例,風心病19例,安置永久起搏器6例,在做動態心電圖檢查前,做常規心電圖作對照,判斷心律失常的性質。

2 結果

動態心電圖監測350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各類心律失常的結果:房性早搏217例,短陣房速105例,室性早搏101例,心房纖顫15例,右束支傳導阻滯38例,竇性停搏6例,竇房傳導阻滯14例,Ⅱ房室傳導阻滯12例,Ⅲ度房室傳導阻滯6例,短陣室速26例,植人心臟永久起搏器9例,心律失常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的檢出率。

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對心律失常檢出例數比較

類型 總例數 常規心電圖檢出例數 動態心電圖檢出例數 P值

房性早搏 350 68217<0.05

短陣房速35032105<0.05

室性早搏35056101<0.05

短陣室速350726<0.05

心房纖顫350615<0.05

竇性停搏35036<0.05

Ⅱ度房室傳導阻滯350412<0.05

Ⅲ度房室傳導阻滯35026<0.05

竇性停搏3501 5 <0.05

3 護理

對老年心律失?;颊叩淖o理,應根據動態心電圖提供的信息,診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律失常類型,進行個性化的護理。

3.1 做好心理護理,心律失?;颊叱S薪箲],緊張心理,護士應安慰患者,使患者能消除焦慮,緊張心理,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予鎮靜劑,保證病人充分的休息與睡眠。

3.2 與休息 囑患者當心律失常發作導致胸悶,心悸,頭暈等不適時采取高枕臥位,半臥位,或其他舒適臥位,盡量避免左側臥位,因左側臥位時患者常能感覺到心臟的搏動使不適感加重[1]。

3.3 制定活動計劃,根據動態心電圖報告,評估病人心律失常的類型及臨床表現,與病人及家屬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對無器質性心臟病的良性心律失常如偶發房性早搏,短陣房速,偶發室性早搏等,鼓勵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竇性停搏,Ⅱ度 Ⅱ型或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持續性活動性室性心動過速等嚴重心律失常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心肌耗氧量,臥床期間加強生活護理。

3.4 用藥護理 嚴格根據醫囑按時按量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糾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血量減少,改善機體缺氧情況,提高活動耐力。

3.4.1 靜脈注射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鐘內注完,靜滴藥物時盡量用輸液泵調節速度。觀察病人意識和生命體征,必要時給予持續心電監護,注意用藥前,用藥過程中及用藥后病人心率,心律,P-R間期,QT間期的變化,以判斷療效和有無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要勤觀察輸液側肢體,防止藥液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壞死。

3.4.2 口服藥要按時按量服用,對特殊藥物,如地高辛,乙胺碘膚酮等要特別注明服用方法及時間,嚴防病人多服或少服

3.4.2 護理人員要了解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和不良反應,抗心律失常藥物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又常常具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如奎尼丁,對心臟的毒性反應較嚴重,可致心力衰竭,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QT間期延長,誘發尖端扭轉性室速等,利多卡因在老年病人,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時,半衰期明顯延長,可致竇房結抑制,傳導阻滯,低血壓等。腺苷可使病人有胸部壓迫感,呼吸困難、面部潮紅,竇性心動過緩等。

3.5 預防潛在并發癥的發生

3.5.1 受傷和猝死是老年人心律失?;颊咦畛R姷臐撛诓l癥,對老年性心理失?;颊撸瑧仍u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無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藥物中毒,有無電解質紊亂和低氧血癥、酸堿平衡失調等。

3.5.2 對嚴重心律失常者,應給予氧氣吸人,持續心電監護,嚴密監測心律、心率、心電圖,血氧飽和度變化。發現頻發(每分鐘5次以上),/多源性、成對的或呈R on T 現象的室性期前收縮,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竇性停搏,Ⅱ度 Ⅱ型或Ⅲ度房室傳導阻滯 等,應立即報告醫生。

3.5.3 配合搶救:建立靜脈通道,備好抗心律失常藥物及其他搶救藥品,除顫器,臨時起搏器等,及時根據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如心率顯著緩慢的病人可先給予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必要時配合醫生緊急安置臨時起搏器或心臟電復律。一旦發生猝死的表現如意識突然喪失,抽 搐,大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搶救。

3.5.4 對有頭暈,暈厥發作,或曾經有跌倒病史,動態心電圖報告有長間歇的患者,應臥床休息,加強生活護理,囑病人避免單獨外出,防止意外發生。囑患者避免劇烈活動,情緒激動或緊張,快速改變等,一旦有頭暈,黑蒙等先兆時,立即平臥,避免跌傷。

3.6 健康教育

3.6.1 囑病人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戒煙酒,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等,避免飽餐,勞累,情緒激動,感染,以防止誘發心力衰竭。

3.6.2 囑病人多食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心動過緩的病人避免排便時用力憋氣,以免興奮迷走神經而加重心動過緩

3.6.3 有暈厥史的病人應避免從事駕駛,高空作業等有危險的工作,有頭暈,黑蒙時應立即平臥,以避免暈厥發生時受傷。

3.6.4向病人及家屬講明暗以囑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減量、停藥或改用其他藥物。教會被人及家屬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囑有異常時及時就診。

3.6.5 向病人及家屬講解心律失常的常見原因,誘因及防治知識,教會病人自測脈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監測病情。

4 體會

心源性卒死占總心臟病死亡率的50%,其中絕大多數因室性心律失常所致[2]心律失常可見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其中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或高血壓性心臟病為多見,尤其在發生心力衰竭時,其他病因還有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或內分泌失調,藥物作用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并且老年性心血管病人合并心律失常的現象更為明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心肌及傳導系統有退行性病變,心肌逐漸出現退行性變,纖維化,心肌順應性降低,加之老年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臟傳導系統纖維化,心肌缺血可至心律失常[3]?;加行哪X血管病變的老年人由于心腦反射,其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顯著增高,這些重要因素均使老年患者的各種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增高,尤其是多種心律失常同時并存,大大增加了老年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護理人員具有更多的機會觀察到突發的嚴重心律失常,其對心律失常的及時發現及正確處理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改善預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護士了解病人動態心電圖的結果,客觀地評價動態心電圖發現的心律失常是十分必要的。在護理中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對預防老年心血管病人心律失常的發生及及時處理尤為重要。本組350例老年心律失?;颊?,凡動態心電圖監測有危險因素的,均進行了積極的相關處理,其中有4例急診行臨時起搏器植人術,56例進行了相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對有潛在危險因素的,我們制定了嚴密的觀察,護理計劃,所有病人均無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 內科護理學 第三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p145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26

材料和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病人246例,其中高血壓116例,冠心病92例,心肌病8例,心律失常12例,心肌梗死18例,伴有心功能不全者19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124例,其中男86例,女38例,年齡60~86歲,平均72±13歲。對照組122例,其中男85例,女37例,年齡60~84歲,平均72±12歲。兩組的職業、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疾病及病程長短等情況,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觀察組在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的同時,加強對其異常心理特征的觀察及分析,并及時給予心理指導及護理干預;對照組只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

疑老心理:老年人會處處感到老而無用,患心血管疾病后更加煩惱。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患病拖累了家人,產生深深內疚與自責。表現為不愿接受治療和護理,等待著“最后的歸宿”。

自尊心理: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老年病人常因自己資力老、貢獻大、經濟足,對護理要求也比其他病人高,總希望醫護人員能夠象對待自己長輩一樣尊重他們。表現為自以為是,固執己見,獨斷專行,不講道理,自尊心極強,易激惹,好挑剔、責備他人。

悲觀心理:由于治療效果不明顯,易產生悲觀心理。他們表現為意志消沉,精神憂郁,易傷感、沮喪、絕望、束手無策,情緒極端低落,常暗自傷心落淚,不愿與人交往或交談,對治療及疾病的轉歸表現漠然,不積極配合甚至拒絕治療及護理。

孤獨心理:住院期間常有孤獨感、寂寞感,成了家庭及社會的累贅。心理上這種孤獨感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常會愈陷愈深,形成沉重的心理壓力。

焦慮、恐懼心理:在剛剛診斷疾病時,他們的情緒初始反應是緊張,當得知已患心血管疾病時,緊張的情緒就會轉變為焦慮與恐懼。特別是反復的劇烈的心前區疼痛、心慌、呼吸困難等,會使病人出現瀕死的恐懼感。恐懼及周圍的緊張氣氛,會加重他們的焦慮反應。在疾病恢復期,他們又會害怕疾病再次發生。主要表現為愁眉不展、焦慮煩躁、憂心忡忡、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出汗等。

猜疑心理:由于老年病人耳聾眼花,常與他人發生誤解,以至獨自悶氣或發怒。他們一旦患心血管疾病就會變得更加敏感,懷疑病情、治療及預后,有時還會擔心誤診誤治。有的會憑著自己一知半解的醫學知識推斷疾病的轉歸以及藥物的療效。若嚴重偏執,則會出現病理狂想。這種狂疑心理大多是一種自我消極暗示,由于缺乏根據,常會影響病人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判斷。

護理干預

理解和同情:對有疑老心理、害怕孤獨和自尊較強的老年病人表示理解和同情,對他們多關心、多問候、多溝通,做到“口勤”、“腳勤”,時時用親切的語言、體貼入微的照顧來排解他們的孤獨感。讓他們視我們如親人,愿意向我們傾訴內心的痛苦。當他們向我們傾訴自己的疾病、心情及家庭的煩惱時,我們通過語言、眼神、表情、姿勢來顯示對他們的充分理解和同情。為了穩定他們的情緒,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非原則性的事情盡量滿足他們。在與這些老年人的溝通時,注意語調要輕一些,語氣要溫和一些,速度要慢一些,讓他們感到被尊重,被重視。

上一篇: 施工方合同管理 下一篇: 財務工作的建議和想法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А∨天堂AV网在线 | 午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 | 一区二区三区殴美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 | 亚洲激情在线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