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33:2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支氣管感染的治療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開放性骨折合并產氣莢膜桿菌感染所致的氣性壞疽,不僅病情急驟,發展迅速,而且往往造成截肢甚至死亡的嚴重后果[1]。我科室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本病10例,經過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氣的方法治療,除了1例因小腿軟組織脫套傷嚴重,病情惡化,在住院第9d轉院外,其余9例均取得了明顯的療效,行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后,全部康復出院,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科室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四肢開放性骨折合并產氣莢膜桿菌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齡14~63歲,平均年齡36.2歲,住院第1d確診感染的7例,其余3例為住院第4d以后確診,入院時傷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清創術后均有組織壞死、惡臭等癥狀。
1.2方法
1.2.1 用物 氧氣,流量表,輸氧管,保鮮袋,膠布,一次性手套和換藥碗、醫用過氧化氫消毒液、無菌生理鹽水、碘伏棉球、無菌敷料等。
1.2.2方法 護士先對病房環境和患者心理狀況及傷肢創面等情況進行評估,向患者解釋治療目的,取得配合后備好用物到患者床邊,協助取舒適,暴露患肢,戴手套,用鑷子取下覆蓋創面的紗布,用鹽水棉球拭去創面表面分泌物,碘伏棉球消毒。根據創面大小選著合適的保鮮袋,如患處為四肢遠端,則可把患肢伸入袋內,如患處為四肢的近端,則可把保鮮袋的袋底開口,套入患肢至創面處,折疊邊緣后用膠布妥善密封各袋口(確保不漏氣),輸氧管一端穿入袋內,膠布密封管周,另一端接氧氣,開啟氧氣,以8L/min的氧流量往創面灌注氧氣,交代用氧安全相關注意事項。持續氧療60min后關掉氧氣,撤去裝置,無菌紗布覆蓋創面,洗手并記錄。
2結果
10例患者中,以確診產氣莢膜桿菌感染的第2d開始進行創面高流量氧氣灌注治療,治療3~4d后取分泌物到檢驗室復查有否莢膜桿菌存在,如復查報告單顯示未找到莢膜桿菌(陰性),則復查時間改每2~3d 1次,連續3次復查結果為陰性后可解除莢膜桿菌感染,見表1。
3討論
氣性壞疽潛伏期可短至6h,長至6d,一般1~4d。多在傷后3d發病。致病菌在局部傷口生長繁殖,產生多種外毒素和酶,可引起溶血,可損壞心、肝、腎等器官,一部分酶有較強的分解糖和蛋白質的作用,糖類分解產生氣體,蛋白質分解可產生硫化氫而具有惡臭。壞死組織產物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嚴重的毒血癥[2]。根據百度文庫有關高壓氧治療作用原理資料介紹,臨床中應用高壓氧治療,是由于厭氧菌缺乏細胞色素和細胞色素氧化酶,在富氧情況下,不能進行有氧代謝以獲得能量,生長受阻,甚至死亡。巰基是許多酶尤其是氧化還原酶的重要組成部分。輔酶A、硫辛酸、谷胱甘肽等輔酶及琥珀酸脫氫酶、轉氨酶等的巰基被氧化后,酶的活性降低,細菌代謝發生障礙。另外,氧本身就是一種廣普抗生素,它不僅抗厭氧菌,也抗需氧菌,厭氧菌需在無氧或氧分壓較低的環境中才能生長,氧分壓增高時,其生長便受到抑制。我們在不具備高壓氧設備的情況下,根據高壓氧作用原理,通過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氣,增加氧分壓以增加組織中的氧含量來達到抑制、殺滅厭氧菌目的。從表1中可見,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后,莢膜桿菌感染期限5d~17d,平均9.7d,而追查我科室2011年共收治5例未使用高流量氧氣治療的四肢骨折合并產氣莢膜桿菌感染病例的平均感染期限為24d,比較之下前者感染期限明顯縮短。
4體會
產氣莢膜桿菌感染所致氣性壞疽是一種危害嚴重的急性特異性傳染病,該菌廣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糞便中,易經傷口侵入并導致感染,產氣莢膜桿菌在機體生長繁殖迅速并可釋放大量毒素與溶組織酶,氣性壞疽患者病情發展較快,感染嚴重者必要時需盡快截肢,如果不予治療幾天內就會死亡[3]。因此,臨床上一旦確診須立即治療,傳統的治療方法是迅速清創或切開引流,術后保持傷口開放,定期用過氧化氫液及生理鹽水沖洗,每日更換敷料數次并配合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待傷口分泌物檢查連續3次未檢出莢膜桿菌后方可行骨折內固定手術。其中傷口沖洗操作比較繁瑣,由于感染期不能行骨折復位手術治療,只能臨時行骨牽引維持。這樣肢置相對固定,沖洗起來比較被動,經常弄濕牽引架托布和床單。使用氧化氫液沖洗傷口目的之一是改變傷口內的厭氧環境,我們從高壓氧治療厭氧菌感染中受到啟發,運用醫院目前的供氧設備,應用高流量氧氣局部灌注治療莢膜桿菌感染創面,替代原來的過氧化氫液反復沖洗,既節約耗材,且不會對患者造成刺激疼痛,并能減輕護士的工作量,使骨折手術能早期進行,是我院目前深受醫患認可的一項技術。筆者認為,局部灌注高流量氧氣治療莢膜桿菌感染的方法簡便有效可行,尤其對一些不具備高壓氧治療設備的醫療機構是一種較好治療莢膜桿菌感染的輔助方法。
參考文獻:
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是肺部感染的常見性疾病, 正確的全身應用抗生素及引流是內科主要治療方法, 但部分患者治療無效。河南省許昌市公療醫院自2000年5月~2011年5月應用纖維支氣管鏡(簡稱纖支鏡)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內科常規治療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并感染無效患者76例, 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76例患者均符合1984年衛生部擬定的肺部感染診斷標準, 臨床按痰細菌藥敏實驗結果, 經全身抗生素治療和引流10~14d無效者。男48例, 女28例, 年齡20~64歲, 平均48.5歲, 其中肺膿腫36例, 支氣管擴張并感染40例。
1. 2 方法
1. 2. 1 術前準備 治療前測血壓, 若血壓大于20.0/12.0 kPa(150/90 mmHg)時給予降壓治療,待血壓正常時再進行。檢查患者心電圖、心臟彩超、出凝血時間、肺功能及X線胸片, 排除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礙, 并由患者簽署治療知情書。
1. 2. 2 治療方法 用常規纖支鏡檢查及治療, 按照中華醫學會纖維支氣管鏡臨床應用指南[1], 術前禁食6h以上, 禁水3 h以上, 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 地西泮10 mg, 以鎮靜和減少呼吸道分泌物。術前給予2%的利多卡因對鼻、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 術中應用2%的利多卡因“邊麻邊進”方法行氣道黏膜表面麻醉[2]。在鼻導管吸氧下, 采用OLYMPUS-P30型纖支鏡經鼻或口進鏡, 將纖支鏡先端插入有病變的肺段、肺葉支氣管內, 先充分吸引痰液, 然后用37℃生理鹽水注入并吸出, 進行反復沖洗, 每次注入20~50 mL, 總量為100~200 mL, 最后將生理鹽水抽吸干凈。注藥時取患側臥位, 先給予2﹪利多卡因2~5 mL注入, 以減輕藥物對支氣管肺組織的刺激, 再注入根據痰細菌藥敏試驗結果敏感的抗生素, 注藥后仍取患側臥位30~60min, 上述方法隔日1次。并繼續全身抗感染及對癥支持治療。
1. 3 療效判斷標準 按照1998年總后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1)治愈:咳嗽、咯痰、胸疼消失, 體溫正常, 肺部啰音消失, X線胸片炎性或空洞消失或留條索狀陰影;(2)好轉:咳嗽、咯痰、胸疼減輕, 體溫正常, 肺部羅音消失, X線胸片炎性未完全吸收或空洞未完全消失;(3)無效:仍有咳嗽、咯痰, 肺部聽診仍有啰音, X線胸片示炎性不吸收或陰影增多。治愈率為治愈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76例患者中, 肺膿腫36例中治愈32例, 好轉4例, 平均支氣管肺泡灌洗10次, 支氣管擴張并感染40例, 治愈40例, 平均支氣管肺泡灌洗7次。治愈率為94.7%。
2. 2 不良反應 76例患者中5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聲音嘶啞, 停用纖支鏡治療后聲音嘶啞癥狀緩解。2例出現支氣管粘膜損傷并少量出血, 未影響治療。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氣胸、感染擴散等嚴重的并發癥。
3 討論
正常人由于生理上存在著血肺或血支氣管屏障, 全身給藥后, 支氣管肺組織中的藥物濃度往往較血濃度低(為血濃度的1/30~1/40)[3]。急慢性肺膿腫、肺炎、支氣管感染性疾病等, 由于血-支氣管屏障、組織包裹、膿液的理化性質等因素, 常造成全身用藥療效不佳[4], 使感染難以控制。經纖支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注藥是一種相對無創性的肺部疾病治療方法, 直達病灶部位, 并通過反復沖洗吸引, 達到清除膿液和凈化病灶的目的, 再將有效抗生素注入病灶及鄰近支氣管, 大大提高了局部藥物濃度, 殺菌力增強,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及修復, 有利于炎癥吸收及膿腔閉合[3]。灌洗液對支氣管局部有刺激性, 可增強患者咳嗽, 有利于炎性分泌物排出, 促使藥物擴散到各級支氣管[5], 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同時減少了全身抗生素用量, 減輕了藥物毒副作用。
經纖支鏡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內科常規治療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并感染無效患者76例, 治愈72例, 好轉4例, 治愈率為94.7%, 且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以上結果說明, 該方法引流迅速徹底, 局部注藥準確, 藥物濃度高, 殺菌力強, 是治療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有效方法。
總之, 肺膿腫和支氣管擴張并感染患者經全身抗感染及引流治療效果差時給予支氣管肺泡灌洗, 局部注入有效抗生素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支氣管鏡學組.纖維支氣管鏡(可彎曲支氣管鏡)臨床應用指南(草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0,23(3):134-135.
[2] 劉長庭.纖維支氣管鏡診斷治療學,1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3:114.
[3] 俞森洋, 張進川.當代呼吸療法,1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4:211-221.
82例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齡(48.3±11.4)歲,支氣管炎病史在3年至15年之間不等?;颊甙l病時間在半小時到5小時之間不等。其中50例患者有吸煙史,時間在5年至42年之間。
1.2臨床表現
82例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的西醫臨床表現主要是出現發熱、頭痛頭暈、呼吸不暢、鼻腔分泌物增多、全身酸痛、咳嗽不止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部分患者在深呼吸或是劇烈咳嗽時甚至會出現胸腔疼痛的癥狀等。胸部X線檢查無異?;騼H有肺部紋理加深?;颊叩闹嗅t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口渴、氣急胸悶、煩躁咳嗽、舌紅苔黃等。
1.3治療原則
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治療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在急性發作期時,患者病情較平時嚴重,治療主要以止咳平喘和控制感染為主,最好是采用霧化吸入的給藥途徑;二是在急性發作的癥狀得到較好緩解后,治療主要以防止感染和從飲食、鍛煉等多方面增強患者自身身體素質為主。……
2治療方法
2.1普通治療方法
目前普通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西醫治療為主,主要是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統機能,緩解患者主要癥狀為主。普通治療方法主要有:一是注射新喘寧、卡提素、必思添等有關疫苗治療感冒和反復呼吸系統感染;二是選用福愛力、吡酮酸類抗生素控制感染;三是選用電氣藥粉、托可拉斯等藥物祛痰鎮咳;四是選用胺非林、喘康速等口服或吸入藥物擴張患者支氣管,緩解呼吸困難的癥狀;五是通過霧化式給藥途徑,促進藥物吸收。
2.2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是指在普通的西醫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入中醫的治療方法。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是制作中藥湯劑內服。中藥湯劑的組成主要根據醫生在中醫醫學理論下,對于患者目前身體素質和病情發展程度來進行選擇判斷。根據中醫理論,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主要在肺部,其發病的根本原因是腎虛,因此在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是治療的重點在于在緩解患者發病癥狀的同時,護腎養精。中醫治療采用的常見藥有:黑蘇子、橘皮、粳米主治咳嗽痰多、氣喘便秘;百合、沿階草等主治肺腎陰虛弱;人參、胡桃肉等主治脾腎陽虛。具體的方劑組成麻黃10克,銀杏15克,款冬15克,松貝母15克,苦杏仁15克,蝎子草10克,黑蘇子15克,官前胡15克,蘆根15克,苡仁30克,赤參30克,黃耆10克。
2.3具體治療方法
將82例中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隨機分為相等數目的基本組和實驗組,每組41人。其中基本組患者實施普通治療方法,實驗組患者在普通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兩組患者由于是隨機分配,在性別、年齡和病情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
3結果
3.1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根據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病情,將治療效果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A級效果最好,C級效果最差,B級效果居中。A級,治療效果很好,治療后病人癥狀基本消失;B級,治療有效果,治療后病人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部分癥狀;C級,治療不佳,治療后病人的相關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更加嚴重。
3.2治療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患者100例,分為甲乙兩組,每組50例。甲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在47-89歲,平均年齡為(68±20.6)歲。乙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在49-85歲,平均年齡為(67±17.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比較。
1.2 治療方法
乙組采用常規的抗感染治療。具體如下:給予患者營養支持、止血化痰、糾正電解質以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連續治療2周。
甲組在乙組的基礎上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具體如下:常規抗感染的治療方法同乙組,將纖維支氣管鏡插入患者的氣管病變處,注入0.9%的氯化鈉注射液注入20ml-40ml,將氣管內黏稠的分泌物稀釋后,將其負壓吸出體外。將上述操作重復2-3次,灌洗量控制在100ml之內,然后在患者的體內注入0.9%的氯化鈉注射液20ml和頭孢他啶1000mg,退出纖維支氣管鏡。每周治療2次[3]。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以及各指標改善時間。臨床療效的評價標準為:顯效:X線片顯示感染部位有少量的纖維索條狀陰影,白細胞計數正常。有效:X線片顯示感染病灶基本消失,白細胞計數正常。無效:X線片顯示病灶部位無明顯縮小甚至擴大??傆行?顯效率+有效率[4]。統計并分析兩組患者各指標(痰液消失或明顯減少、音消失或明顯減少、痰菌培養轉陰)的改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為總有效率,采用n,%表示,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為各指標改善時間,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甲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各指標改善的時間
甲組的各指標改善的時間明顯短于乙組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體質一般較差,咳嗽反射弱,痰液無法從體內排出,痰液引流不暢,甚至出現痰栓,阻塞了支氣管,導致局限性肺不張,縮小了肺有效通氣面積,常常需要行機械通氣,但因氣道干燥,痰液黏稠,極易引發呼吸道阻塞。再加上氣管插管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了致病菌,導致肺部反復感染,延長了機械通氣的時間,加大了機械通氣的難度。
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可以在不破壞患者呼吸道的情況下直接清除氣管內的分泌物,尤其是小氣道的或者是深部的血塊以及粘稠分泌物等。支氣管肺泡反復吸引和灌洗,稀釋痰液,更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可以有效的、迅速的清除分泌物,達到清除細菌、局部凈化的作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改善支氣管阻塞的癥狀,改善患者缺氧的狀態。據調查顯示:上述治療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是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中,效果極為顯著[5]。上述研究數據表明:兩組患者經過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后,甲組的總有效率為96%。乙組的總有效率為74%,甲組的遠高于乙組的,說明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可以顯著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確切。甲組各指標改善的時間明顯比乙組的短,說明纖維支氣管鏡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危重癥合并重癥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治療,取得了頗為顯著的臨床療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值得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喬亞紅.纖維支氣管鏡治療急危重癥合并嚴重肺部感染的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07):719-721.
[2]馬仁龍,李洪.纖維支氣管鏡灌洗治療危重癥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4例療效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3):118-120.
慢性支氣管炎是我國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發病、常見病,慢性支氣管炎在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操作失誤或是延誤治療都會造成患者急性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一旦發生急性感染癥狀會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得到重視。臨床上傳統的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并急性感染方法是抗生素治療,但這種治療方法對于對抗生素存在抗藥性的患者或是久治不愈的患者都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雙黃連粉針劑治療方法逐漸引起了醫療工作者的注意。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試驗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支氣管炎并急性感染患者為臨床試驗對象,其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28例,患者年齡范圍在30歲至72歲不等。所有患者均保證不存在長期使用抗生素以及不能使用抗生素的問題。將患者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0人,并保證兩組患者在自然情況和基本病狀方面都不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常規檢查,并進行常規臨床必需的癥狀處理,均予頭孢唑啉鈉,氨芐青霉素,青霉素靜脈注射治療。
實驗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進行雙黃連粉針劑治療,對所有患者進行用量為3000mg至3600mg之間的雙黃連粉針劑靜滴加0.9%氯化鈉每天靜滴一次,10到14天為一個療程[1]。
1.3 觀察項目
所有患者在治療中和治療后都要對患者進行基本體征進行監測和檢查。治療開始前,對患者進行心電圖、X線胸片、實驗室檢查進行檢查,對于痰菌檢查陽性的患者,在其治療后連續三次痰培養,觀察患者對于臨床治療所表現出的副作用和臨床治療效果[2]。
1.4 療效評判標準
本次試驗的治療效果選擇國際通用的《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為評判標準,如患者的自覺癥狀完全消失或有顯著改變,體征顯著改善,各項相關的檢查結果都顯示正常,則為痊愈;如患者自覺癥狀基本消失或者有較為明顯的改善,體征有較為明顯的改善,各項相關的檢查結果都趨于正常,則為好轉;如患者自覺癥狀沒有顯著的好轉,體征無變化,且各項相關檢查結果基本無變化或是有不顯著的變化,則為無效[3]。
1.5 統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中所有數據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用卡方檢驗兩組患者之間數據資料,對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如P<0.05,則表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其中實驗組的30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轉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30例患者,治愈19例,好轉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兩組患者的實驗數據對比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組別 例數(例) 痊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
實驗組 30 24 5 1 96%
對照組 30 19 6 5 83%
2.2 副作用和毒性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后均未出現顯著的不良反應,心電圖檢查、實驗室檢查均顯示正常[4]。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合并急性感染是由多種致病菌造成的混合性感染,慢性支氣管炎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以感染的控制為主,可以適當選擇能夠對格蘭陰性桿菌、肺炎衣/支原體等致病菌起到覆蓋作用的抗菌藥物,而且大部分患者的入院治療前都有不規范反復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史,導致致病細菌對于大部分的抗生素類藥物都產生了耐藥性,因而傳統的氨芐青霉素和青霉素的治療方法難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雙黃連粉針劑是由翹提取物、黃岑、金銀花等制成的藥劑,具有良好的消炎、清熱解毒及抗感染的作用,能有效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能夠有效抑制多種致病細菌的生成和擴展。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急性感染通常是由感冒造成的,且通常是病毒與細菌的雙重感染,所以,抗生素通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而應以雙黃連粉針劑治療方法療效較好。經過本次實驗和觀察表明,每天進行雙黃連粉針劑治療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雙黃連中的主要成為綠原酸和黃芩苷能夠在人體中以較快的速度消除代謝,因而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雙黃連粉針劑對于治療效果的促進作用較為顯著。對于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要及時進行治療和處理,避免給患者帶來其他不良影響。綜上所述,雙黃連粉針劑治療法對于慢性支氣管炎并急性感染患者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能夠起到較好的抗病毒效果,是一種抗菌譜較廣且毒副作用小的中藥制劑,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鄭建平.雙黃連粉針劑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9(09):113.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8(a)-171-02
小兒支氣管炎也叫毛細支氣管炎。小兒支氣管炎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約占所有小兒支氣管炎的80%甚至更多。少數患兒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1-2],此病多發生在2.5歲以下的小兒。小兒支氣管炎的病因有很多,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營養不良、變態反應、慢性鼻炎等。為探討小兒支氣管的治療,筆者對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氣管炎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資料為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氣管炎患兒,其中,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28例,年齡3個月~4歲。所有患兒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均有咳嗽、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憋等癥狀;60例患兒均有發熱癥狀,體溫為37.8~39.0℃;胸部X線片以肺紋理增粗、雙肺透亮度增強或有小片陰影和肺不張;雙側肺部12例,單側肺部48例。實驗室檢查示:白細胞增高27例,均≥13.0×109/L。14例患兒合并有腹瀉。
1.2 治療方法
①糾正缺氧:患兒入院后給予氧氣吸入糾正缺氧,流量為3 L/min;②液體治療:對于不能自行飲水的患兒給予補液治療,給予10%葡萄糖液靜滴,速度應較慢,嬰幼兒總補液量以60~80 ml/(kg?d)為宜,一般選1/4張溶液,速度應控制在5 ml/(kg?h)以下;③抗感染治療:給予患兒青霉素加頭孢噻圬靜脈滴注,病毒感染者加用利巴韋林10 mg/(kg?d),靜脈滴注;④激素治療:對于有重癥喘憋的患兒給予地塞米松2~5 mg/次,靜脈滴注,每日兩次,療程為3~5 d;⑤并發癥的治療:對并發癥進行對癥治療。
2 結果
經過以上治療7 d后,60例患兒均效果顯著,各癥狀消失或好轉。27例白細胞增高患兒經治療后白細胞降至正常。2例患兒因為呼吸衰竭轉上級醫院進行治療,其余58例患兒經繼續治療均痊愈出院。胸部X線片示,肺部癥狀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
3 討論
小兒支氣管炎為散發性疾病,多發于我國北方的冬春季節,可持續1~3個月左右,南方則在夏秋季多發,常反復發作,大部分患兒發病前有呼吸道感染癥狀,主要以飛沫傳播為主。小兒支氣管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下呼吸道管壁發炎腫脹,分泌痰液阻塞呼吸道,出現各種臨床癥狀。
小兒支氣管炎以冬春季多見,尤其以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更為常見,起病急 ,多有感冒前驅癥狀[3-5]。小兒支氣管炎的預后良好,療程一般為5~9 d,但是其易復發且日后易發展為哮喘,全國小兒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對嬰幼兒支氣管炎患兒的追蹤隨訪發現,其中有20%~40%的患兒以后發展為小兒哮喘,因此,要積極防治小兒支氣管炎,以減少哮喘的發生。初期癥狀與感冒類似,患兒在流行季節一旦出現咳嗽、喘憋等癥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發展中國家,小兒肺炎以病毒性發病為主,以肺炎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最為多見,其病理形態主要分為兩種:一般性和間質性[6]。一般性支氣管炎主要分布于支氣管壁附近的肺泡,支氣管壁僅有黏膜發生炎癥病變。間質性性肺炎主要變表現為支氣管壁、肺泡壁及細支氣管壁出現炎癥改變,蔓延范圍較廣。病毒性肺炎主要為間質性肺炎。但有時灶性炎癥侵犯到肺泡,致肺泡內有透明膜形成。晚期少數病例發生慢性間質纖維化,可見于腺病毒肺炎。
小兒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以對癥治療、支持治療為主,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鼓勵患兒多喝水,對于不能自行進水的嬰幼兒可根據其脫水情況進行補液治療,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給予吸氧或霧化吸入治療,止咳祛痰治療,如病情影響睡眠者,可給予鎮靜劑幫助患兒睡眠??垢腥局委熓切褐夤苎字兄匾闹委煼椒?,可通過對患兒的咽拭子進行細菌培養,然后選擇性的應用抗生素。目前亦研究證實中藥和推拿亦對患兒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小兒支氣管炎是嬰幼兒的常見病,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對小兒支氣管炎應積極地對癥治療,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
[參考文獻]
[1]羅笑容.支氣管炎兒科專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83-84.
[2]馮曉純,崔松國.解痙定喘止哮湯加味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50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6):83.
[3]林立,李昌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發病機制[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9):673-675.
[4]申紅.利巴韋林不同給藥途徑治療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06,12(2):28-29.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目前威脅小兒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1]。小兒支氣管哮喘病發年齡一般在6歲以前,臨床具體表現為:呼吸困難、反復喘息、咳嗽、肺部有鳴音、胸悶等癥狀。該病病因十分復雜,病理機制尚未得到明確證實。目前提出的與病因相關的有,遺傳基因的影響,呼吸道感染影響,外部環境的綜合影響[2]。由于小兒支氣管哮喘屬于慢性炎癥的一種,參與細胞繁多,病理機制尚未得到明確證實,且反復發作,難以進行根治,目前也尚未研究出有效的治療方法,病癥發作時若癥狀較為輕微,患者可進行身體調節來緩解癥狀,若患者無法調節則只能通過藥物治療進行癥狀緩解。我院選取2011年4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選的方式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5例,分別使用酮替酚片與孟魯司特片進行治療,停止治療后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研究。得出孟魯司特片能夠有效提高小兒支氣管哮喘疾病的治療效果,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范圍為1-9歲,平均年齡為5.9歲;采取隨機抽選的方式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2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酮替酚片進行治療,用量為1mg,次數為每日早晚各1次,治療時間為7周;研究組使用孟魯司特片進行治療,用量為5mg,次數為每日3次,治療時間為7周。停止治療后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研究。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無效:喘息癥狀無任何緩解跡象,肺部鳴音與咳嗽無任何好轉,甚至加重;治療有效:喘息癥狀稍微緩解,肺部鳴音與咳嗽減輕;治療顯效:喘息癥狀有效緩解,肺部鳴音與咳嗽明顯減輕,或者消失。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
2 結 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00%,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威脅小兒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近年來該病死亡率有上升趨勢。因此研究如何治療該病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小兒支氣管哮喘臨床具體表現為:呼吸困難、反復喘息、咳嗽、肺部有鳴音、胸悶等癥狀。該病病因十分復雜,病理機制尚未得到明確證實[3]。目前提出的與病因相關的有,遺傳基因的影響,呼吸道感染影響,外部環境的綜合影響。該病具有難以進行根治、反復發作的特點,其發作誘因一般為分為三種,即內因、外因以及內外因相結合,發病癥狀分為緩急兩種。臨床診斷為:支氣管長時間痙攣阻礙氣道順暢,造成肺氣腫,合并感染現象多發,致使肺部受到炎癥分泌物填阻不張,胸部變形為桶形。目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方法主要以緩解病發癥狀,較少反復發作為主,主要通過治療感染、疏通氣道、改善支氣管痙攣等達到治療目的。常見的治療手段為使用藥物擴張支氣管、吸氧保持呼吸順暢、使用糖皮質藥物等,對于哮喘癥狀嚴重的患兒,可采用靜脈或骨內注射藥物、霧化治療等。對于突發性哮喘,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緊急搶救措施,避免患者因呼吸困難、呼吸道衰竭導致死亡。
本研究給予對照組使用酮替酚片進行治療,研究組使用孟魯司特片進行治療,停止治療后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00%,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0%,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兒支氣管哮喘疾病參與細胞繁多,病理機制尚未得到明確證實,且反復發作,難以進行根治,目前也尚未研究出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在進行治療方法的臨床研究時,必須重視研究該病的防治措施,研究出有效的預防方法,減少該病的并發率,進而保證兒童健康,減少死亡率。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0(b)-0121-02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十分常見的疾病,是因為氣道反應性增高而發生的呼吸道慢性炎癥,此病一旦發展將無法逆轉,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呼吸困難等等。支氣管哮喘會對患者的呼吸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僅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也有可能產生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會使這兩種疾病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對患者生理和心理會產生雙重打擊,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研究選擇該院80例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應用綜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建議臨床進一步推廣,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80例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18~85歲,平均年齡為(41.23±4.69)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18~86歲,平均年齡為(42.10±4.19)歲。兩組患者均經過WHO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被確診為糖尿病[2],均經過中華醫學會哮喘相關診斷標準被確診為支氣管哮喘[3],均已排除心肌梗塞、嚴重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進行常規檢查,予以患者吸氧、鎮靜、口服氨茶堿、補液、糾正酸堿電解質失衡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綜合方法進行治療,包括[4]:①藥物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入院情況以及病情發展,為患者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中度哮喘、空腹血糖
1.3 評價指標
根據臨床相關治療標準進行評價,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1.4 統計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之中,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也在不斷上升之中,糖尿病所引起的多個慢性并發癥也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減少而發生內分泌失調綜合征,支氣管哮喘是因為氣道反應性增高而發生的呼吸道慢性炎癥,臨床多以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代謝紊亂、抵抗力差、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等情況,若盲目使用激素進行治療,那么將會加重哮喘癥狀。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效果,但長時間使用會使感染加重,有可能發生消化道、內分泌系統的紊亂,使患者體內糖、蛋白質等出現異常代謝情況,容易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產生影響[5]。
目前,臨床還沒有明確糖尿病是否會對肺換氣功能產生阻滯作用,但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會對患者的肺臟產生一定的傷害,主要傷害為肺部微小血管病變阻塞,使得肺換氣功能出現障礙。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會使兩種疾病發生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情況,因此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以下是糖尿病對支氣管哮喘發作時的影響[6]:①糖尿病會使蛋白質代謝發生紊亂,蛋白質生產會相對減少,分解卻會增多,因此患者會呈消瘦乏力的狀態,且患者若發生感染沒有及時接受治療,那么將會使支氣管哮喘癥狀加重。②高血糖狀態會使血漿膠體出現滲透壓而升高,使得患者體內水分流失、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加重支氣管哮喘癥狀。③糖尿病會使脂肪代謝發生紊亂,使血漿內游離脂肪酸與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7]。
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反復喘息、呼吸困難、胸悶等,胸部聽診會有明顯的哮鳴聲,這或許與患者接觸過敏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著一定的聯系?;颊吲R床表現為:多尿、多飲、頭昏乏力等等,發病初期有可能發生低血糖情況[8]。臨床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先進行常規檢查,予以患者常規吸氧、鎮靜等對癥治療,之后再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對癥治療。
此外,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還應該配合一些護理措施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如:①藥物治療,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發展情況、入院指標等資料,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較高的食譜,以此來確?;颊呙咳盏臓I養和熱量,同時選擇與患者病情、個人身體素質相符合的藥物進行治療,可采用常規吸氧、抗炎等進行處理。②飲食指導,因患者患有糖尿病,所以應特別控制患者的飲食,引導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纖維等食物,嚴格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③感染預防,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對可能會發生的感染情況進行預防,可合理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
該研究選擇該院80例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兩組患者應用常規治療和綜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50%(39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7.50%(35例),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由此可見,對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用綜合治療能夠取得十分顯著的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血糖控制與檢測、預防感染、合理用藥糖皮質激素等對癥治療,以此來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傊?,對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應用綜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取得顯著效果,不僅能夠合理的控制患者的血糖,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建議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鄒輝標,秦平祥,向月橋,等.糖尿病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17):2577-2578.
[2] 霍振剛,張雪瑩.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臨床療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8):82.
[3] 盛毓萍.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14-115.
[4] 孫法鳳,羅沖.不同劑型糖皮質激素對支氣管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4(3):25-27.
[5] 周富英.臨床支氣管哮喘伴隨糖尿病患者的用藥監測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5):211,213.
[6] 張焱.臨床支氣管哮喘伴隨糖尿病患者的用藥監測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7):20.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606-02
支氣管胸膜瘺(BPF)很大一部分是由肺切除術后出現的并發癥,除此之外,還可由多種內科疾病引起,如細菌性膿胸、結核性膿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大葉性肺炎等。熟悉此病的臨床表現,預防是關鍵,出現后可選擇多種方式積極救治。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0例, 女6例, 年齡22~ 81 (平均53.6) 歲。病因分類: 細菌性膿胸6例、結核性膿胸3例、肺膿腫4例、支氣管擴張2例、大葉性肺炎1例。合并糖尿病4 例, 低蛋白血癥6例。
1.2 臨床表現和診斷 幾乎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咳胸水樣痰,出現發熱5例,感到呼吸困難3例。胸部X線檢查可發現液、氣胸征象;所有患者均由患側胸腔注入亞甲藍液少許,咳出藍色痰液而診斷。所有患者均經支氣管鏡檢查,并觀測瘺口大小,9例瘺口直徑小于5mm,7例直徑大于5mm。
1.3 治療方法 6例保守治療患者行胸腔閉式引流,并進行胸腔沖洗。根據B超或CT定位,在膿腔內置上下兩個引流管,上管為中心靜脈導管,下管為內徑為Fr22的粗引流管。沖洗時采取半坐臥位,從上胸管注入生理鹽水1000ml,從開放的下胸管及時流出,每日沖洗1-2次,達沖洗液基本清亮。胸液及時送細菌學檢查,給予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支持。5例行纖支鏡注入康派特醫用膠封堵。術前充分控制感染,行胸腔閉式引流,經支氣管鏡活檢通道植入導管,在直視下快速注入混合生物蛋白膠2-2.5ml,鏡下確認蛋白膠凝固封堵瘺口,術后適當鎮咳治療。
2 結果
6例保守治療者痊愈5例,時間以確診BPF置入胸管引流至完全拔出胸管為準,時間為15-52d,平均34d。1例治療失敗,后行瘺口切除修補痊愈;5例經纖支鏡行纖維蛋白膠封堵者4例痊愈,1例復發后再次行封堵術痊愈;手術治療5例中4例痊愈,術后死亡1例,死于嚴重感染及心肺功能衰竭。 16例患者除死亡1例外,生存時間最短3年,最長存活至今,平均生存時間超過5年。
3 討論
BPF是肺切除術后嚴重并發癥之一,其發病率較低,但治療效果差,療程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所以預防至關重要。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內科疾病也是該病成因之一,需要對該病的危險因素及表現及治療有一定的認識。內科疾病并發BPF的發病率,治療選擇及預后目前報道尚少。糖尿病、低蛋白血癥、貧血、營養不良、類固醇激素應用是發病的高危因素[1]。對于可能引起該病的細菌性膿胸、結核性膿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大葉性肺炎等內科疾病治療時,盡量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或結核化療藥物,充分胸腔引流,加強全身營養支持,縮短疾病遷延時間。
出現BPF的病例應及早明確診斷,治療方法根據病情選擇。瘺口較小或體質差者可選擇內科保守治療或支氣管封堵術,創傷較小,治愈率高。Hamid等研究發現,瘺口小于5mm的BPF行氣管鏡封堵術效果較好。但是如瘺口過大或瘺口位于支氣管遠端,纖維支氣管鏡無法直視,則封堵成功率低,并有可能將蛋白膠滴注在正常支氣管遠端,引起一定的并發癥,如肺不張、肺部感染等。術后應及時鎮咳、控制感染、加強支持治療。
瘺口較大,體質好,能耐受手術者,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術式包括瘺口縫合修補、帶蒂大網膜/肌瓣移植術、胸廓成形術、及余肺胸膜切除術等。帶蒂大網膜移植術操作簡單、創傷小,目前應用較為廣泛[2]。胸廓改形術雖然創傷較大,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治療手段[3]。體質較差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可行永久開放性胸廓造口術,長期帶管。此外,也有研究新的治療方法,如在瘺口周圍粘膜下注射硬化劑[4],及通過胸腔鏡在瘺口周圍噴灑滑石粉或通過胸腔鏡將蛋白膠抹在瘺口周圍,以達到粘連的目的,都為BPF的治療進行了新的嘗試,目前尚無比較充分的報道。
參考文獻:
[1] 黃培杰、楊衛光,林偉光.肺切除術后支氣管胸膜瘺的防治進展[J].廣東醫學,2005;26(1):128-130
【中圖分類號】R725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4-0066-01
小兒重癥肺部感染時臨床表現為咳嗽無痰、痰液濃稠、氣道受阻、肺部音顯著,如無及時對癥治療,可進展為急性呼吸衰竭,危及患兒生命[1]。筆者采用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兒科收治的50例重癥肺部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5例。所選患兒均符合有關文獻[2]所述的診斷標準。實驗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2個月至7歲,平均(35±12)歲。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3個月至6歲,平均(34±13)歲。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咳嗽、氣喘、痰液粘稠、呼吸困難等。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及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對癥支持治療:抗感染、祛痰藥物,經鼻或口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支氣管鏡為OlympusBF-P40纖維支氣管鏡及相應導管,術前給予氯胺酮與異丙酚復合靜脈麻醉,1%利多卡因經患者鼻咽部霧化吸入局部麻醉。纖維支氣管鏡前端進入患兒后氣道時滴1%利多卡因1ml局部麻醉。術中注意患兒心電檢測、血氧指標變化,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不得低于90%、心率不得高于140次/min,超過上述指標需要停止灌洗,吸氧以糾正血氧指標[2]。纖維支氣管鏡到達肺部病變所在支氣管管腔時,應用37℃無菌生理鹽水配以05%甲硝銼溶液灌洗,將濃稠痰液分泌物稀釋,單次灌洗液注入量2ml,對病變支氣管灌洗3~4次,灌洗完畢后應用負壓抽吸至無菌痰液收集容器中。灌洗時間每次5~8min,每周2~3次。術畢患兒需側臥靜息8~15min,需盡量克制咳嗽。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咳嗽氣喘等癥狀消失時間、肺部音消失時間、住院治療時間等[3]。
14療效判定參照有關文獻[3]擬定。痊愈:患兒體溫達到正常水平,咳嗽、氣喘等癥狀消失,肺部無音,白細胞指標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測結果顯示肺部感染病灶消失;有效:患兒體溫降低,咳嗽、氣喘等癥狀減輕,肺部無音,白細胞指標降低,影像學檢測結果顯示肺部感染病灶被吸收;無效:患兒體溫仍較高,咳嗽、氣喘等癥狀持續,肺部音清晰,白細胞水平較高,影像學檢測結果顯示肺部感染病灶未縮小或增大。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有效)/患者總數×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數據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有研究顯示[4],重癥肺部感染患兒,其支氣管組織受到病灶纖維化影響,加之肺內痰液濃稠等因素,臨床表現為反復咳嗽,痰液濃稠不易排出,發生痰栓集聚在支氣管中引發肺不張,患兒肺通氣能力減弱,出現喘憋等現象,由于呼吸道阻力過高引發呼吸肌疲勞,需要長期依賴呼吸機輔助通氣,另臨床注射或口服藥物均無法直達病灶,致使肺部感染區域藥物濃度低水平,其藥物濃度僅為血液中濃度的25%~33%,常規給藥治療臨床有效率低[4]。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支氣管鏡的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經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小兒重癥肺部感染臨床治療中,其具療效顯著,見效快的特點[5]。首先患兒治療過程中在支氣管鏡直視下可清晰了解肺部病灶位置,病情進展情況,特別是對于痰栓的清除,通過支氣管鏡吸痰,直視條件下目標明確,基本無損傷,較以往吸痰管吸痰方法,效率更高,損傷更小。通過支氣管鏡直接給藥,藥物直達肺泡毛細管網,通過淋巴引流,輕松通過肺毛細血管屏障,流入淋巴靜脈血液中,快速到達病灶位置,藥物濃度更高,有效增強抑菌與殺菌效果[6]。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咳嗽氣喘等癥狀消失時間、肺部音消失時間、住院治療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患兒臨床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家華,舒成.重癥肺部感染經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臨床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199-200.
[2]高天敏,余小容,戴廷濤,等.纖維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8):1182-1183.
[3]宋曉聰,胡丹,齊兆鵬,等.支氣管―肺泡灌洗輔助治療急性期ARDS的臨床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10):1926-1928.
[4]劉鳳鳴,謝逢春,呂玉萍.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重癥肺部感染112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8):1442-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