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信息論文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21 23:36: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醫學信息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醫學信息論文

篇(1)

2調查結果

2.1信息素養及對醫學信息的認知情況調查對象的信息素養及對醫學信息的認知情況見表2。從表2可見,33.47%的臨床醫生聽說過信息素養,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了解信息素養內涵,超過90%的認為信息素養對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很重要,參加信息檢索或網上資源利用培訓的臨床醫生僅占23.61%,聽說過循證醫學的占83.02%,知道循證醫學內涵的為71.39%,認為臨床醫生有必要運用循證醫學開展臨床診斷治療的達91.40%。74.69%的臨床醫生在調查前聽說過醫學信息資源,只有48.63%的臨床醫生了解醫學信息資源的內涵,認為醫學信息資源與臨床工作關系非常密切的達84.74%,認為有必要及時了解臨床實踐最新信息的為93.83%。

2.2獲取醫學信息的途徑及動因調查對象獲取醫學信息的途徑及動因見表3。超過一半臨床醫生的信息獲取依靠網上免費醫學信息、學術會議或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依靠醫學教科書獲取醫學信息的達42.39%,依靠電子醫學文獻數據庫和定期科室專題學習的約占30%,為解決臨床問題而獲取醫學信息的超過了90%,為回答病人咨詢問題及跟蹤學科前沿的占54.41%。

2.3醫學信息需求調查對象的醫學信息服務需求見表4。高達84.33%的臨床醫生愿意接受文獻檢索的能力培訓,希望接受培訓的方式以參加講座和在線課堂為主;79.10%的臨床醫生希望有專門的機構提供系統、全面、準確、以全文為主的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知識;59.33%的臨床醫生希望提供“全天”的知識產品服務形式;希望每周提供一次醫學信息服務的臨床醫生比例為36.13%。

2.4醫學信息服務費用支付意愿調查對象愿意支付醫學信息服務費用的調查結果見表5。大部分醫生愿意為醫學信息服務支付一定費用,每年愿意支付少于100元者占一半以上,三級醫院愿意支付的高年度費用的比例高于二級醫院,支付費用的方式以包年付費為主,其次為按次付費。

3分析及建議

篇(2)

2系統實現

本系統提供了一個可配置的工具,方便系統管理員進行醫學主題詞維護。系統管理員就可以運行系統爬蟲,從互聯網上爬取與主題相關的網頁,建立索引,為用戶提供檢索服務。隨著時間推移,會有新的網頁加入到互聯網中,同時已經保存并建立索引的網頁也有可能被原始網站刪除或修改,這就需要更新爬取,加入新的網頁,處理失效的鏈接網頁等。查全率和查準率是衡量搜索引擎質量的重要指標。查全率是檢索出的相關網頁數和爬取的所有網頁數的比率。查準率是檢索出的相關網頁數與檢索出的網頁總數的比率。由于無法獲得整個互聯網的網頁數,因此很難計算一個垂直搜索引擎的查全率,同時垂直搜索引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檢索結果中含有更多與主題相關的網頁,所以本系統只采用查準率來評價系統性能。本文所提到的改進對醫學信息網站進行檢索和顯示的實例如圖2所示。在圖2中,先在檢索框中輸入“脊髓性肌肉萎縮癥”,在返回結果排在前面的頁面中顯示的關鍵字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癥”,而不是“脊髓”、“肌肉”、“萎縮癥”等不能準確反映用戶醫學主題檢索需求的關鍵詞。

篇(3)

2、從教師角度看MOOC背景下醫學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改革

MOOC背景對醫學信息檢索課的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醫學信息檢索課教學應該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借鑒MOOC的理念,加大教學改革力度。

2.1提高教師對開放教育資源的認識為適應MOOC大潮的沖擊和教育技術化程度的提高,醫學信息檢索課教師要清醒認識到國際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新發展———MOOC,引導學生更新學習思路,培養其自主尋找學習資源及自主發展的能力,更新現有的知識結構和水平。教師主動學習新教育技術,及時將最新教育技術納入自身的專業知識體系中,以勝任新形勢下的教學工作。

2.2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教育能力MOOC背景下,醫學信息檢索課教師要熟練掌握醫學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較高的外文水平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并熟悉相關學科知識。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適應學生的求知和認知的需要[7];要不斷汲取新的教學技能和方法,有針對性地接受再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質。可通過自學、進修、培訓、函授、在職攻讀學位等方式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也可通過參與研究課題提供信息服務,提高研究能力和整體素質,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2.3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醫學信息檢索課教師的角色必須要由單純的“教授”轉變為教學信息的收集者、處理者和信息的轉化者,要大量搜索和瀏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網站和書籍,并將其制作成醫學信息檢索課程教學小視頻,跟蹤學習者的互動學習,包括各學生與教學資料間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要。可借鑒MOOC,開展“翻轉課堂”教學,以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為基本方式,注重發展學生高級思維能力[5-8]。教師創建醫學信息檢索課程視頻,學生基于網絡化學習平臺,預先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自學或通過討論掌握信息檢索知識點,再在課堂上和老師交流,由教師主導開展關鍵問題的研討,安排相應的課程實踐。

3、從學生角度看MOOC背景下醫學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改革

3.1改變學習習慣在傳統的醫學信息檢索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動學習,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3-7]。借鑒MOOC的開放性,可整合國內外高水平的醫學信息檢索課程,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課程內容。學生還可依據興趣或發展需求選修其他相關課程,以建構更加完整的醫學信息檢索知識體系。

3.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醫學信息檢索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借助MOOC的交互性,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

3.3鼓勵相互輔導借鑒MOOC實踐,可將所有學習醫學信息檢索課的學生同時設計為學習者和輔導者,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輔導、相互支持,讓有經驗的學生分享學習經驗,作為初學者的參考[9]。將學生隨機分組,學習一段時間后,安排小組成員討論,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將對信息的認識發送出去,實現信息的交流,并在信息獲取和處理的過程中實現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

篇(4)

1.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排序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編排一般是“平行結構”,但學習者認知的心理順序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串行結構”。認知的心理順序和課程內容編排的順序不一致,就會導致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分割。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編排是一種“串行結構”,這與學生認知的心理順序、與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工作順序是一致的。課程內容可包含多個不同的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可采用項目、案例、任務等不同的實現方式,通過“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的串行次序實現[2]?;诠ぷ鬟^程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意味著知識總量沒有變化,知識在課程中的排序方式發生了變化。

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式的選擇

因為可通過學習情境組合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因此,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醫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方式。其中,每個學習情境的實現,必須采用“過程化”的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項目,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按照行動過程設計教學思路,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接納新知識的能力以及與人協作的能力。按照項目組織的思想,將醫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性內容劃分成若干個項目,例如“配置計算機”、“電子報刊”、“單詞默寫表”和“患者信息查詢”等,覆蓋計算機系統組成、Word高級排版、Excel數據管理、PowerPoint匯報演示和新技術應用等知識塊。對于“單詞默寫表”項目,可設計對應的功能要求:左側灰色區域輸入數據,右側黑色框內顯示結果(提取身份證號中的出生年月、成績及成績圖形),見圖1。該項目的工作過程可以按照如下流程進行:項目需求分析界面設計關鍵函數的選擇圖表的建立功能完善。這個工作過程打破了傳統的Ex-cel電子表格的授課方式,突出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5)

對我院2010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58例肝膿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有35例,女患者有23例,年齡25~78歲;肝膿腫的直徑為﹙4.5~12.5﹚cm;腹部超聲檢查顯示:其中左肝膿腫20例,右肝膿腫38例;單發膿腫40例,多發膿腫18例;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以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臨床表現為高熱、寒戰及右上腹痛,肝區叩擊痛明顯。隨機把58例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0例,觀察組2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膿腫直徑、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作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行剖腹切開引流術。

觀察組:采用LOGIA3彩色超聲引導顯像,探頭頻率為3.5MHz。首先讓患者取平臥位,對腹部進行常規的檢查,然后重點觀察肝臟情況,觀察膿腫的位置、大小形態、壁的厚度、距離體表的深度以及周圍血管與臟器之間的關系[2]。通常選擇與膿腫部位最接近的部位進行穿刺,選取的穿刺針為鎖骨下穿刺針,同時對進針深度進行測量,探頭的角度要固定好。步驟:進行常規消毒,保持無菌狀態,再鋪上無菌巾,采用1%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用消毒后的探頭實時顯像監視引導下,同時患者處于屏氣狀態,立即把探針直入膿腔中,抽取膿液行細菌培養與藥物敏感試驗。在取得藥敏結果前,給予常規的抗生素治療。若是直徑﹤6的單發膿腫主要治療方式為吸抽、沖洗注藥為主;直徑>6cm膿腫內的濃汁濃稠,先給予沖洗后引流為主。如果農業粘稠,可采用NacL溶液進行反復的沖洗,然后行吸抽,當濃汁抽吸干凈后,適當在腹腔內注入一些抗生素,劑量不易過大,最后拔掉穿刺針?;颊咦詈媒^對臥床休息1~2d,使用5~8d抗生素,再復查B超,若是肝膿腫消失方可出院。

2、結果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全部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58例患者,有53例穿刺1次,4例穿刺2次,1例穿刺3次,平均每次抽吸出﹙15~480﹚ml。觀察組不僅在體溫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低,而且傷口小,治愈率高。

3、討論

篇(6)

本文將選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74例疝氣、扁桃體切除術、四肢清創和包皮過長手術的小兒手術患者,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齡3.5~10歲,體重12~24kg。本文所選取的病例均無神經系統疾患、呼吸系統感染以及心肺肝腎功能均正常。本文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病例分為實驗組(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對照組(氯胺酮靜脈麻醉),每組各37個。

1.2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行常規禁飲、禁食。為了減少患兒術中分泌物,術前半小時對其肌注0.01mg/kg的阿托品。實驗組:在行麻醉誘導前采取3~5L/min的氧流量吸入純氧,然后吸入濃度為8%的七氟醚,同時需保留自主呼吸,當針刺疼痛反射消失之后便可立即建立靜脈通道。在手術過程中將七氟醚濃度控制在2%~3%為宜。對照組:首先需開放靜脈通道,之后便通過靜脈注射2mg/kg的氯胺酮進行麻醉誘導,在手術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適量增加。兩組患兒手術時間均在一小時內。

1.3觀察指標

本文的麻醉效果評分將利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記錄。與此同時詳細記錄患兒的麻醉誘導時間,蘇醒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離手術室時間,術中搖頭肢體活動以及術后嘔吐等相關指標數據。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軟件,用t對數據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P﹤0.05被認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通過臨床應用統計相關數據得知,實驗組的麻醉誘導時間與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實驗組患兒的定向力恢復時間、安全離開手術室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短;患者在術中的搖頭、肢體活動情況,實驗組明顯少于對照組;(P均﹤0.01)。術后并發癥方面,實驗組有5例,對照組有4例,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在臨床小兒手術中普遍使用靜脈注射氯胺酮,其具有誘導時間快、鎮痛效果強、術后蘇醒時間較快以及術后并發癥較少等特點,但是該麻醉后患兒的氣道分泌物會明顯增多,因而極易引發喉痙攣等不良反應[1]。

篇(7)

傳統的臨床研究,旨在重視診療期間某項指標的觀察,如并發癥發生情況、近期療效比較等,卻易忽視遠期療效的后期追蹤。對于治療效果的評定往往依靠表面、簡單的指標或近期療效(如實驗室檢查指標、影像學檢查結果的改變)等數據。然而事實上有些治療方法雖對上述指標的改善有顯著作用,但卻經常造成預后惡化、病死率增加情況,只能達到指標效果內在問題還是無法根治。近10余年來隨著循證醫學在臨床醫學實踐中的應用,醫師的行醫模式將逐漸由以經驗和推論為基礎的經驗醫學,向客觀臨床最佳證據的循證醫學過渡。

(1)根據患者體檢情況確定檢查項目

臨床對疾病的控制或者保健目的,首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患者那一項作為檢測目標。根據患者的病例,體檢情況,以及可以接受的費用標準,確定檢查項目。另外,要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對一些醫學可以論證并提供資料的項目進行檢測。切不可以迎合患者,做出不科學的檢測項目。

(2)制定預防措施

現代醫療保健中,疾病的預防是最為重要的一項。老年癡呆癥患者在老年群體處于高發病癥,對于預防群體性醫療事故必須高度重視。臨床試驗和實際的臨床數據可以明顯發現老年癡呆癥患者在老年群體中所占的高危比例,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的生活環境發生重大的改變,環境對于基因的變異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導致老年癡呆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循證醫學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堅持運動、良好心態有助于老年癡呆病癥的預防;同時,對有適應癥的對象,嚴格控制飲食是有效的預防措施。

(3)結合實際給出治療方案

循證醫學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儋證實踐,去發現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法,摒棄效果差的治療手段。根據儋證醫學原理制定出具體的臨床指南,醫務人員根據指南提供醫療服務。如果必要的話,可以和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提出治療問題,再根據具體要求確定治療方案,這時,一方面不能一味摒棄患者的意愿,要對具體要求經過嚴格分析;另一方面,臨床實踐是否支持新的治療方案也需要論證,切勿盲目執行。

(4)循證醫學有助于預后判斷

醫學上很多疾病的預后都是沒有具體的記錄,或者記錄不符合實際癥狀,循證醫學對患者的癥狀進行記錄,對有效的方法記錄,為下一次治療打好基礎。通常醫療人員根據循證醫學原理,經過科學的分析,給出了一年內發病的概率。循證醫學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現在國家的醫療體系不是很完善醫療水平不是很到位的情況下,一方面要考慮到患者的經費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意愿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2.研究意義

循證醫學原理對老年癡呆癥的治療意義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目前有關老年癡呆醫療保健的措施還不普及,還沒有很多的經驗可以積累。管理部門應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加強保健醫生的培訓和教育。引導從事干部醫療保健的醫務人員學習和應用循證醫學知識,提高利用循證醫學證據的能力。循證醫學的運用,極大的改善了大學生的醫療保健狀況,這為我們臨床積累了第一手資料,極大提高醫務人員的水平,對成體系的實施醫療保健措施提供了依據。另一方面,醫療保健水平提高的第一受益人還是患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是一個保障。循證醫學更注重患者和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重視改善醫患關系,使得病人與醫生之間并非單純的治療與被治療的關系,醫生在充分對患者的疾病及心理的了解之后作出更準確的判斷。同時病人需要在充分知情(包括治療方案的選擇種類、費用、預后等)的情況下。對自己疾病的診斷、治療做出選擇,參與醫生的醫療決策,有助于治療效果。長遠來看,這種醫療保健方式節約大量的醫療經費和醫療資源。同時也是為以后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二、項目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技術路線時間安排等項目內容以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背景

中醫歷代文獻中并無老年性癡呆這一病名,而多散見于“癲疾”、“狂證”、“郁證”、“文癡”、“善忘”等病證中。近年來,治療老年性癡呆運用針灸機理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有人發現針刺能使利用聽覺刺激引起的條件相關腦誘發電位P300潛伏期顯著縮短(P<0.001)。劉氏等則發現針刺可明顯降低血管性癡呆病人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同時針刺對腦血流圖異常波幅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使波幅差減少,流入時間延長。在近年來對老年癡呆癥的研究中,對于其發病的具體機制并沒有完全的明確,然而在老年癡呆癥的癥狀的發生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就是基底前腦萎縮。老年癡呆癥的患者在早期的主要表現為大腦后扣帶皮層以及其內側顳葉和定下小葉代謝下降,后扣帶皮層以及海馬與整個大腦區域聯系減少也作為診斷老年癡呆癥的一個重要的生物標記。在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發病初期,患者伴隨著大腦后部區域白質的損傷,其損失的分布以及相應功能出現的障礙是相符的,并且這種損傷可以通過彌漫張量成像的方法來分析,不過也有不少的研究發現,當老年癡呆癥患者發病的時候,患者體內的神經元以及小膠質細胞會出現膠質細胞以及血管內皮細胞的前列腺E合酶微粒含量會出現上調的情況發生。然而,也有研究發現,老年癡呆癥可能還跟個體基因遺傳易感有著一定的關聯性。

β-內啡肽(β-endorphin)是由Li等首次通過動物實驗從駱駝腦垂體分離并弄清其主要的化學結果的,直至近些年來,也有不少的研究中先后發現大鼠下丘腦弓狀核以及分布于其附近區域的β-內啡肽能神經元胞體,研究還發現β-內啡肽免疫反應陽性纖維分布于第3腦室管膜下層,室管膜上皮細胞之間,腦底軟腦膜中,室周區,室旁核等。β-內啡肽不僅是內源性的鎮痛物質,同時還是對人體應激的激素之一,它參與著機體的循環和呼吸系統等方面繼發性應激損傷的過程,在劇烈急性的疼痛過程中,可以引起人體內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增高。本次的研究主要通過使用免疫治療的方法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治療,并監測記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變化,從而了解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變化對老年癡呆癥臨床作用及意義,證明降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可以改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從而為今后對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證據。

2.研究目的

中醫學雖無老年癡呆病名,但早在《內經》中即對腦髓的生理、病理及其與臟腑、組織的聯系有較全面的論述。本次研究通過使用中醫針灸治療的方法對癡呆的大鼠進行治療,并監測記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變化,從而了解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變化對老年癡呆癥臨床作用及意義,證明降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可以改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

3.研究方法

實驗模型以患有癡呆癥大鼠為研究對象,取其中78只雄性大鼠進行分組,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取39只作為對照組,其余均以致癡呆后作為治療組,通過使用中醫針灸治療的方法對癡呆的大鼠進行治療,而對照組中的大鼠不進行任何治療工作,使其處于常態。觀察兩組大鼠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通過兩個月進行持續性監測,記錄兩組人群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變化。

4.技術路線及時間安排

有實驗研究根據國際標準頭針穴選取頂中線(MS5);額中線、額旁1-3線(MS1-MS4)(雙側);顳前線(MS10);顳后線(MS11);MS10及MS11均取病灶側。然后將針沿頭皮15-30o角斜刺進帽狀腱膜下,進針深度3cm,得氣后留針,在針柄上連接WQ-10C型多用電子穴位測定儀,密波變動頻率200次/分,強度一般以病員能耐受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治療1次,每周治療5次,休息2天,總計8周。結果:治療60例老年性癡呆患者,顯效8例,有效33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68.3%。有研究采用四神聰、風池(雙)、內關(雙)為主穴,并隨證配穴,髓海不足取絕骨、風府;肝腎虧虛取肝俞、腎俞、足三里;脾腎兩虧取足三里、三陰交、太溪;心肝火盛取太沖、行間、俠溪、神門;痰濁阻竅取豐隆、中脘、足三里;氣滯血瘀取血海、開四關,針刺得氣后,連接上海產G6805電針治療儀,施以連續波,頻率為2-4次/秒,刺激量以患者耐受為度,研究時間大概為2-3年。結果治療血管性癡呆患者31例,總有效率為83.87%。

有學者研究根據醒腦開竅法為主治療老年性癡呆26例,總有效率為92.3%。具體方法取水溝、百會、大椎、風池、內關透外關、太溪、懸鐘,其中水溝、內關透外關用提插強刺激手法,太溪、懸鐘、大椎用捻轉補法,風池、百會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分鐘,出針后用艾條灸百會、大椎,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李氏[14]等取穴1)人中、四神聰、神庭、本神、足三里、太溪、懸鐘;2)百會、大椎、命門、肝俞、腎俞毫針刺,用捻轉和提插補法,兩組穴位交替使用,肢體穴位以艾炷直接灸為主,頭部穴位以針刺為主,治療血管性癡呆18例,顯效5例,有效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9%。沈氏[15]等取神庭、合谷、神門、間使、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為主穴,并配合百會穴隔藥餅灸,留針30分鐘,隔日1次,30次為1療程。共治療40例老年性癡呆患者,結果:顯效10例,占25%;有效24例,占50%;無效6例,占6%;提示針灸對老年性癡呆患者的智能提高及臨床癥狀改善均有明顯的作用(P<0.001-P<0.05)。

器材及藥品:本次實驗所采用的檢驗試劑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核醫學中心提供的血漿β-Ep放免藥盒(最小可檢出3.0pmol/L,批內CV為6.8%)。實驗過程嚴格按照其說明要求操作:中醫針灸治療方法,分別對兩組實驗模型患有癡呆癥的大鼠進行針灸治療,每天對大鼠進行針刺動作,主要的針刺部位為大鼠的命門穴,關元穴以及非穴;樣本采集,對于治療組和對照組中患有癡呆癥大鼠,均于上午9時左右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工作,每次均采集1ml,采用放射免疫法進行血液標本的測定;監測方法,本次實驗的過程中,對兩組癡呆癥的大鼠進行血漿β-內啡肽濃度變化監測的辦法:固定每周分別進行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監測并記錄,治療監測記錄時間持續兩個月。

統計學方法:兩組試驗所有數據分別采用SPSS.V13.0.醫學統計學軟件對進行統計,試驗數據處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進行分析。當P<0.05時,則認為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則認為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三、預期研究結果

通過使用中醫針灸治療的方法對癡呆的大鼠進行治療,并監測記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變化,從而了解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變化對老年癡呆癥臨床作用及意義,證明降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可以改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后,當患癡呆癥大鼠的β-內啡肽濃度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中患癡呆癥大鼠的β-內啡肽濃度水平,同時當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后,治療組中的患癡呆癥大鼠的病情有所減輕,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推出,降低患癡呆癥大鼠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可以改善癡呆癥大鼠的病情,并可假設,降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可以改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對老人癡呆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次的研究可以從中觀察,沒有經過治療前,監測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如果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當經過兩個月的治療,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比較結果如果發現患有癡呆癥的大鼠的治療組其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中癡呆癥的大鼠其血漿β-內啡肽濃度平均水平,就可以視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從臨床主要表現上,治療組的39只癡呆癥大鼠的癥狀表現有所減輕,而沒有經過中醫針灸治療的的39只癡呆癥大鼠并未出現任何病情減輕的情況,同樣可視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證明降低患癡呆癥大鼠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可以改善癡呆癥大鼠的病情,也

就是說,降低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可以改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病情,血漿β-內啡肽濃度水平對老人癡呆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統計學方法:兩組試驗所有數據分別采用SPSS.V13.0.醫學統計學軟件對進行統計,試驗數據處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t檢驗進行分析。當P<0.05時,則認為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則認為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四、防治措施

老年性癡呆癥現在已成為老年人群中主要死亡的原因之一,如何防治老年性癡呆癥在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尤其重要。由于老年性癡呆癥的病因還不是完全明了,但保護大腦血管,積極防治心身疾病是預防的關鍵。因此人們目前能做到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檢查凡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近期有遺忘現象,應及時到神經內科就診,做一些相應檢查,以確定是否已患上老年癡呆癥。如已發生,便應實行一系列的早期治療預防措施來延緩它的發展。合理飲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差,應多食清淡的食物,蛋類、瘦肉、菌菇類,富含卵磷脂、維生索的食品,含鎂的食品,堿性食品等,對改善大腦細胞營養和延緩大腦細胞衰老、增加抵抗力、提高記憶力有明顯的作用,對大腦的健康也有很大的益處。此外,鋁過量攝入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應少用或不用鋁鍋。不沾煙酒,長期飲茶有利于降低老年癡呆癥的危險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物療法既切實可行,又簡單有效。保護牙齒研究人員發現,青年時期缺牙不補,易患早老性癡呆癥。健康人和早老性癡呆癥患者的殘留牙齒數有明顯的差別,而且患者開始缺牙的年齡比正常人小得多。另外,有力的咀嚼不僅能防止大腦老化,還能維護全身健康。積極治療原發病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癥、糖尿病、中風等都會引起老年癡呆癥的發生和病情惡化。因此,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應及時治療。此外女性補充雌激素也可以預防老年人癡呆癥的發生。保持心情舒暢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廣泛的情趣、善于社交等良好的心理特征。盡享天倫,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廣交朋友培養廣泛的愛好,如繪畫、書法、寫作、集郵等,既可鍛練腦力、又可陶冶情操。聽音樂對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活躍思想、豐富和改善情緒狀態方面有明顯的功效,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與周圍環境的情緒和理智障礙,加強老年人對人生意義的認識和自我信心。

1.智力訓練

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可教患者記一些數字,從簡單到復雜;亦可利用玩撲克牌、玩智力拼圖、練書法等,以幫助患者擴大思維和增強記憶,從而延緩大腦的衰退,使老年人生活的更充實。

2.生活訓練

篇(8)

計算機化病歷是醫學信息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它是指存在一個系統中的電子病歷,這個系統可支持使用者獲得完整、準確的資料;提示和警示醫療人員;給予臨床決策服務;連接管理、書刊目錄、臨床基礎知識以及其他設備[2]。電子病歷的優點如下:完整的電子病歷存儲系統支持多個用戶同時查看,保證個人醫療信息的共享與交流。通過網絡,醫師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隨時獲得患者的電子病歷。同時可根據不同的用戶給予不同的資料查詢權限,從而保證了病歷的安全性。授權用戶在適當時間才能查看合適的病歷。

此外,電子病歷不再是一個被動的醫療記錄。論文通過與圖像信息的整合,可提供實時醫療監控,藥物劑量查詢等多種功能。電子病歷已成為新興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的基礎。

電子病歷目前可大致分為單機電子病歷和網上電子病歷兩種。網上電子病歷的優點是采用了ASP服務器提供全球,安全性與數據完整性則由ASP供應商解決;缺點則是數據不在醫師所工作的計算機上。

雖然醫療界投入巨資,電子病歷仍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3]。首先,病歷數據的輸入界面仍不夠簡單;其次,電子病歷需要統一的醫學用語標準。目前,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已制定出統一醫學用語系統(unifiedmedicallanguagesystem,UMLS),這一系統包含了近一百萬個術語描述醫學概念。一旦該系統得以推廣,將極大地促進全球醫學用語的標準化。

二、醫學信息系統

醫學信息系統與其他工業系統有很大的不同。畢業論文不同的部門對信息的要求不同,這是對醫學信息系統最大的挑戰。例如,信息系統用戶可分為基本用戶和二級用戶,基本用戶包括醫師和其他護理人員;二級用戶則包括醫療保險公司、政府醫療保險機構等。不同用戶需要的信息不同,導致信息管理的復雜性。同時,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的信息系統解決不同的醫療管理也日益成為人們重視的課題。

信息系統包括實驗測試系統、醫療設備訂購與維護系統及影像圖片存儲與交換系統等,存儲于不同的計算機和不同的信息網絡中。對于特定的用戶來說,前端界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后端數據必須是一體化和標準化的。

醫學信息系統包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患者關系管理系統(patientrelationshipmanage—ment,PRM)、數據挖掘及決策支持系統等|4J。ERP技術在商業領域取得巨大成功,近年來,其在醫療機構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其特點是將企業信息整合為一體(整合的數據庫),所以各系統都提供一致的數據。一次輸入,多次使用,有效地降低了輸入費用,并保證各系統得到完整、實時、一致的數據。其次,ERP系統可用來決策醫療設備訂購、管理和維護,例如通過一個整合的數據庫,根據病床的使用率,ERP系統可自動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對醫療設備進行維護。PRM是側重于患者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統。PRM記錄患者生活習慣、個人病史、家庭病史以及過敏反應等,醫院從而可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通過PRM,患者也可向醫院詢問醫療方案。數據挖掘技術在醫療管理上也日益重要,這種技術的主要優點是降低成本,為醫師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提高醫療診斷的質量。Bresnahan[5]指出,上千種的服務、多種治療方案以及相互關系使信息系統越來越復雜,而這種復雜性推動了數據挖掘技術在醫療上的使用,已遠遠超過其在銀行業和零售業的應用范圍。

三、醫療決策系統

醫學實踐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確的醫療診斷,因此醫學信息學將研究重點也放在決策系統上。碩士論文決策系統不僅需要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和工具,而且需要理解醫師如何利用推理知識作出醫療判斷。

當前決策系統主要基于兩種方法論:著重于統計分析的定量分析法,以及側重于邏輯推理的專家系統法。定量分析法產生于上世紀50和60年代,主要用于解決心臟疾病和異常疼痛等臨床問題。早期系統以概率決策理論為解決問題的依據。最新的此類系統以美國Stanford大學PANDA項目最為著名[6]。PANDA項目使用了決策分析技術,主要應用于胎兒期診斷,根據概率分析方法對胎兒期中的問題作出最有利于患者的選擇。專家系統法以邏輯推理為解決問題的核心。最著名的第一代專家系統是MYCIN系統[7]。此系統主要用于對多種傳染病的診斷和治療,其中的醫學知識不是包含于工具中,而是存儲在規則中。第二代專家系統則以Asgaard系統最為成功[8]。系統大大擴展了MYCIN的功能,并補充了一系列的推理方法,其中包含了所有相關領域中的復雜知識。通過與數據庫的連接,系統可自動提取帶有時間標志的數據,而這種功能則使系統可針對某個患者作出特定階段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另外通過反溯法可比較不同的醫療護理,并作出相應的質量報告。

四、影像信息學技術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醫學影像學隨著數學、生物物理學和工程模型學蓬勃發展起來。但是由于各類學術會議側重于影像,而忽視了信息學,導致醫學影像信息學科發展緩慢。

直到近年,界面友好的醫學影像數據庫與二維、三維結構及可視化的結合將醫學影像信息學帶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于1990年的“可視人”項目提供了大量的人體模擬圖像,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各類解剖學教育軟件的開發,更為重要的是引發了關于模型、摸擬及大型數字化圖像搜索等一系列的信息學問題。同一時間開始的“人類大腦”項目則直接導致了大量關于大腦數據圖譜登記、分ShanghaiMedJ,2004,VoI27,No9區等課題的開展。新的信息學、生物計量學、計算圖像學的結合,使人們重新認識到影像信息與模擬學的重要性。

現代影像信息學研究的重點包括圖像傳遞標準、傳遞規則、醫學術語、信息壓縮、圖像數據庫索引及圖像病例傳遞安全等。從“虛擬細胞”[9]到“虛擬人”[10],當前影像信息學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到個體都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醫學信息學面臨著更多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影像信息的完整化需要更深層的科學、技術和醫療實踐的結合,包括對二維和三維圖像自動分區與注冊的新技術;數據抽象與概括;圖像數據庫中生物多樣性來解釋群體圖像數據和表現型與基因型之間的關系;開發醫學信息數據注釋語言整合高級圖像系統和醫院信息系統等。

五、遠程醫療與互聯網

隨著寬帶網進入千家萬戶,遠距離傳遞診斷和患者管理信息成為可能,遠程醫療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網絡電視和無線技術,使醫師及患者能隨時傳遞相應的醫學相關信息,從而為遠程醫療開創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遠程醫療昂貴的醫療費用使其現階段只限于特定的人群。

互聯網的出現提供了圖片和文字傳輸的介質,而且為醫療機構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數據。英語論文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醫師不僅可以全球共享醫學資源,而且可以針對某一特殊病例進行廣泛的交流。例如,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提供醫藥在線(MEDLINE)數據庫,其成員可查看、打印各類文獻資料;醫學網(CLINICWEB)則提供所有臨床信息的索引,是醫學界常用的搜索引擎。同時互聯網的發展為一些身患相同病癥人群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此類患者交流組織的形成有利于自我尋找最合適的治療。

六、數據標準的重要性

電子病歷和病案的大量應用、醫療設備和儀器的數字化,使得醫院數據庫的信息容量不斷地膨脹。然而簡單存儲信息只是數據庫的低端操作,數據的集成和分析以及醫學決策和知識的自動獲取才是信息學研究的重點。要對數據進行加工和分析,數據必須以特定的結構方式來存儲。數據結構允許計算機輕易地傳遞符號和像素,并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然而,這種數據結構不是僅由輸入來決定的,醫護人員必須有一約定俗成的數據標準,并為社會所公認。這一數據標準明確了數據庫中存儲的特殊符號所具有的涵義。其作用正如字典一樣,起到咨詢和定義的功能。數據標準又可分為文字標準和信息標準。

文字標準是指標準必須以文字形式表示,而不能以圖像形式表達,國際上稱為醫療數據系統,它包括一系列有特定涵義的單詞。意識到標準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醫學和信息組織參與到此標準的制訂中來。其中最著名的為美國病理協會制訂的人類與獸類醫學系統術語標準SNOMED和英國健康中心制訂的醫學系統術語標準ReadCodes。

信息標準則同時定義文字和圖像數據。當今最通用的信息標準稱為HL7(HealthLevelSeven),也可稱為標準衛生信息傳輸協議,其中又包括醫學數字化圖像和傳遞標準(DICOM)。HL7標準確定了數據庫系統中信息傳遞的順序和格式,涵蓋了實驗測試術語、藥品設備采購術語、收費術語、出院轉院術語及電子監護術語等,并提供了一種類似于數據庫的結構,利于患者信息在電子病歷系統、實驗室系統等多種數據系統中傳遞。

DICOM可明確圖像在數據流傳遞過程中壓縮和加密的格式,并確定CT圖像或B超圖像在數據庫中存儲的方式。

七、結語

醫學信息學是計算機技術、生物物理學、統計學等與現代醫療結合的新興學科,也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院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的必然結果。這一學科需要多領域科研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的大力合作??梢灶A見,不久的將來醫學信息學將在醫院管理、教學和科研、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發揮巨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將帶動整個醫學界的革新。

參考文獻

1GreenesRA.ShortliffeEH.Medicalinformatics:anemerginga-cademicdisciplineandinstitutionalpriority.JAMA,1990,263:1114—1120.

2SteadWW.HalrlmondWE.Computer-basedmedicalrecords:thecenterpieceofTMRMDComput,1988,5:48—62.

3McDonaldCJThebarrierstoelectronicmedicalrecordsystemsandhowtoovercomethemJAmMedInformAssoc,1997,4:213—221.

4SiauK.Healthcareinformatics.IEEETransInfTechnolBiome-di.2003.7:1-7.

5BresnahanJ.Dataminging:adelicateoperationCIOMag(on-line).1997.

6OwensDK,ShachterRD,NeaseRF.Representationandanaly-sisofmedicaldecisionproblemswithinfluencediagrams.MedDecisiMaking,1997.17:241—262.

7YuVL,FaganLM,WraithSM,eta1.Antimicrobialselectionbyacomputer:Ablindedevaluationbyinfectiousdiseaseexperts.JAMA,1979,242:1279—1282.

篇(9)

2學生就醫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1結構設計

學生就醫信息管理系統的結構設計分為三個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瀏覽器,第二部分是Web服務器,第三部分是數據庫服務器。瀏覽器分布在高校各個醫務室內部的局域網之中,可讓醫務人員進行查詢、檢索和執行權限內的操作。Web服務器根據功能的區別可分為、Web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三個方面。數據庫服務器所使用的數據庫可以為SQLServer2008,并將其配置在獨立的數據庫服務器上,以此來實現處理復雜事務和日常維護的功能。

2.2功能模塊設計

學校學生就醫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模塊有:院校管理機構、學生管理模塊、保險管理、查詢統計、就醫管理、用戶管理和系統維護等。

2.3數據庫和系統頁面設計

系統的數據庫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既可以反映學校機構的基礎數據信息,又能反映出就醫管理系統與學校機構之間的關系。在對系統的頁面進行設計時,需要對系統的素材按照邏輯和功能模塊、時間順序進行精密地規劃和組織。在確定Web站點的基本目錄和框架后,就需要開始著手對系統的網頁進行設計。

2.4系統的實現

系統的實現主要包括這兩個方面:系統的開發和部署環境。首先,學生就醫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以Web為基礎設計的應用系統,采用的體系結構主要是B/S三層體系結構,主要由瀏覽器、Internet層、Web服務器層和數據庫服務器層這四個節點組成。系統對軟件開發環境的要求也需引起重視,服務器的環境配置(服務器CPU、SQLServer的版本等),客戶端環境配置包括系統硬件(計算機的CPU、內存和硬盤大小等)和系統軟件(如操作系統版本)也同樣需要重視。

篇(10)

2學生特征分析

(1)中職醫學影像專業學制為3年,該部分內容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學習。通過學習該部分內容,學生能夠提前熟悉醫院信息化環境,較快進入實習角色。(2)該專業學生大部分住校,每人都有智能手機,班級建有QQ群,可隨時上網學習;學校機房也提供上網學習條件;教室安裝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投影儀、電腦),學生在課余時間或自習時可進行自主學習。(3)學生前期已學習了WindowsXp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4)中職生普遍輕理論、重實踐,對計算機課感興趣,喜歡動手操作。但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自控力差,很少提出問題、主動學習,應采取有效教學策略和激勵措施。

3課前任務設計

3.1設計思想

(1)運用翻轉課堂整體教學設計思想,將課前任務與課上活動相聯系,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遵循“努力>正確、質量>數量”原則,例如,學生完成任務4,可免除本次理論測驗。(2)課前任務設計遵循教學問題設計原則,例如,角色扮演、生活實例。(3)課堂任務設計遵循小組活動設計原則、及時檢測與反饋原則及課堂活動高度結構化原則。

3.2教師提供資源

(1)文字版校本教材《醫學信息技術》P154~156:崗位對接篇———項目5“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圖。(2)電子版校本教材《醫學信息技術》P154~156:崗位對接篇———項目5“醫學影像信息系統”,附醫學影像信息系統工作流程圖(電子版可通過班級QQ群或網盤下載)。(3)電子版PACS(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操作說明書,里面有詳細的系統操作步驟。(4)教學視頻“PACS工作流程”。(5)拓展資源:以PACS為關鍵詞檢索相關視頻信息。

3.3學生任務

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分并計入平時考核成績,滿分10分。(1)學習文字版或電子版校本教材,掌握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概念、功能和分類,口述并寫出來。評價方式:教師課堂抽查,小組評分,1分。(2)認真閱讀PACS操作說明書,為課上系統操作做準備。評價方式:課堂個人測驗,4分。(3)觀看“PACS工作流程”視頻,口述并畫出工作流程圖。評價方式:教師抽查,小組評分,重點考查學生表達是否清晰、合乎邏輯,2分。(4)對照工作流程圖,以患者身份到醫院體驗,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出(或敘述)工作流程,并找出與教材所示工作流程的區別。評價方式:此任務為附加題,完成者可免于理論測驗。(5)簡述PACS與HIS/RIS的關系。評價方式:教師抽查,小組評分,1分。(6)以PACS為關鍵詞,上網檢索相關視頻和信息,了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寫出至少3個有用內容的標題并附鏈接地址,提前兩天通過QQ反饋給教師。評價方式:教師評分,2分。

4課上任務設計

(1)內容熱身(10分鐘):教師檢查任務6完成情況,并展示好的收集案例(學生介紹展示),給出學生評分,總分2分。(2)任務檢查(20分鐘):教師隨機抽查小組長任務1~5完成情況,小組長檢查各組成員任務1~5完成情況。分項評分,總分4分。(3)及時教學(5分鐘):教師評價學生任務1~5完成情況,對難點和不易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說明(70%以上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統一講解,否則以小組討論或個人查找資料的途徑解決)。(4)個人測驗(10分鐘):教師針對課前學習內容指定小組出題(選擇、判斷、填空共12題,每組出兩題)并批改,鞏固學生課前學習成果。該活動不計分。(5)及時教學(5分鐘):根據測驗情況,教師將集中性(70%以上學生反映)問題、錯題再次講解。(6)個人測驗與小組討論(35分鐘):結合任務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PACS的預約登記操作、患者列表界面操作、影像處理界面操作、圖像接受操作、打印模板設計操作、查詢統計操作等操作任務。個人自評與組員互評相結合,總分4分。(7)歸納總結(5分鐘):教師巡視、觀察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通過演示解決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問題(70%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概括總結。(8)機動時間(10分鐘):用于處理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展示超時或小組活動延時等。(9)說明:該班級共32名學生,共分為6組(采取自由組合,教師協作分配),小組長由組員選舉產生。

上一篇: 大學生學生會工作總結 下一篇: 化學初三下學期總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性久久久久网 | 亚洲天堂日本美女 | 又紧又爽又深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性爱A免费在线观看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国产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