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燒垃圾的壞處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21 14:36: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焚燒垃圾的壞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焚燒垃圾的壞處

篇(1)

網絡最初是運用于企業的,用來查閱公司所需的資料,也用來洽談生意。這時的網絡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積極的。此時的網絡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還沒有什么利弊之分。

隨著技術的提高,網絡日趨完善,也漸漸普及了。為了更適應大眾的需要,有了網絡游戲,有了3萬噸,年平均增長率超過20%,特別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線、旅游景點的垃圾中塑料廢棄物迅速增加。

據調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300萬噸,其中廢塑料約占3%,年增長率達48%。沿海地區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達8-10%。這些廢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體積計算,已達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

由于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藏在地下,則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影響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危害我國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一次性餐具的年消費量約100億只,主要為發泡塑料制品,使環境破壞。對自然的危害: 和我們使用的任何一種工業產品一樣,空調必然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一定的負擔。幾年前,空調對自然的影響主要集中討論在制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上,但是這些年,由于制冷劑更新行程的發展,這已經不是主要因素了。未來空調對自然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能耗這個領域,空調能耗已占我們生活和工業總能耗中很大的比重。能源的開材和給大氣環境釋放大量的熱量,己以給我們的自然環境響成的很大的負擔,這才是我們長期以來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電腦:因為電腦,有了網絡,有了網絡游戲。所以,青少年無法自拔,荒廢學業,無所事事。

汽車:人口膨脹,如果每人一部汽車,人類還有生活空間么?

空調:降低了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小了免疫力。

篇(2)

鄉位于縣西南邊緣,距縣城97公里,幅員面積60.6平方公里,與區,縣,縣接壤。全鄉耕地面積10971畝,綠化率達76.3%,轄13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71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326戶,總人口20389人。

二、城鎮建設

為改善城鎮、農村居民住居生活條件,我鄉不斷的申報重點鄉、聚居點、中心村的建設,尤其是規劃擴大兩個社區的集鎮范圍,讓有意愿的村民到集鎮規劃范圍內建房居住,讓居民如同生活在城市狀態。鄉大橋及棚戶區改造項目前期工作正在進行。

三、市貌市政管理

我鄉近半年來在兩社區要加大市政管理資金投入,1是在規劃集鎮街道向上級爭取資金40萬元建設路燈;2是向上級報告我鄉集鎮中的網線、電線、光纖等錯綜復雜的改造項目;3是我鄉投入8萬多元栽植街道兩邊的綠化樹及文化墻建設。

四、市容環境衛生管理

我鄉兩社區人口近5000人,在衛生清潔方面兩社區組織專人每天早上8點以前全部街道清掃完畢,垃圾全部倒到指定的垃圾場內焚燒及填埋處理。社區與居民簽訂門前三包制度;村道公路沿線居民必須把工具擺放到位,不亂倒垃圾,讓所有人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五、交通秩序管理

我鄉成立專門的交管站,現有人員4人,配備制服,警用摩托車等專門針對我轄區的治安、交通進行管理。我交管站人員不定期到公路上對來往車輛進行檢查登記,對有違規的進行教育說服,對嚴重違章的扣留其車輛、證件及交處罰款來約束不文明操作的人員。我鄉公路較窄,在彎多路急的地方立警示標志牌來提醒過往車輛慢行。每年我站還邀請紅光中隊及正直派出所來我鄉培訓駕駛員的法律知識,糾正行車中不良行為。深入學校講解坐違規車輛的壞處和護林、防火知識。

六、揚塵治理

我鄉專門成立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小組,對轄區內的衛生進行督查及指導,前一年街道一旦過往車輛就會造成塵土漫天飛舞的狀況,讓居民生活在“光灰”城市中。今年我鄉為了解決防塵工作,1是投入一萬多元在街道的路面上設置減速帶及買水管不定期對路面的沖洗,讓過往車輛減速慢行。2是在市政建設中爭取項目資金修建一座大橋讓大貨車或者不進場鎮的小車繞道而行。從而避免了塵土漫天飛舞的“光灰”形象。3是進一步加強對街道的綠化。

七、建設市場管理

去年我兩社區的車輛亂停亂放,攤點擺放不整齊的現象造成交通擁堵,車輛無法通行,到處都是刺耳的喇叭聲,及不安全的隱患。1是針對以上問題我鄉在社區公路一邊劃分專門停車位,設專門的人行道。2是投入資金修建了專門的農貿市場,讓農村的農副產品擺放有序,購物人員不存在安全隱患,還鄉一道整潔祥和的風景線。

八、污染治理

往年我鄉街道居民沿公路兩邊修建住房,在技術上、資金上沒有大量投入,尤其是在排污的環節上尤為嚴重,很多住戶沒有修建化糞池,就直接排入河道,讓河道臭氣熏天,河水變質。針對以上歷史問題我鄉專門安排專人進入每家每戶進行宣傳保護環境衛生知識,動員落實了居民修建化糞池,還了河道的整潔。

九、社區環境衛生管理

環境衛生方面1是組織專人打掃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打掃完畢,動員街道住居人員實行“各掃門前雪”的行動從而提高住居人員愛護衛生的素質;2是對塵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3是在街道放置垃圾桶,并立標志提醒廣大人員不亂丟垃圾的習慣。

篇(3)

一、調研樣本情況

貧困縣下的農村———江蘇省盱眙縣興隆鄉金陡湖村調研方法:1.問卷調查;2.訪談調研對象:1.村民;2.村支部會計調研時間:2015.08.01———2015.08.15調研情況:作為貧困縣的附屬鄉鎮的一個村,金陡湖村可謂是一窮二白,沒有任何支柱型的產業,而且人員流失嚴重,幾乎所有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正值暑假,不少孩子被接到父母打工地過暑假,而老人們大多文化程度較低,讓他們獨立填寫問卷顯然不科學。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老人們的交流能力也比較弱,很難得到有效的信息。于是我們只能放棄調查問卷這一方法。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基礎設施。垃圾桶,在這個村每隔500米便有一個垃圾桶。這樣的設施或放在路邊,或放在之前的垃圾集中丟棄地。據了解,這個設備在之前并未出現,也就是最近一兩年才被布置在村里的各個角落。顯然,這個垃圾桶有效的控制了村民亂丟垃圾的行為。垃圾集中池,我們看到并沒有很多垃圾在里面,而這個池子也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也就是說這之前收集的垃圾并不是以焚燒的方式處理掉的,這就是我們產生了疑問,那這些垃圾的最終去向是哪里呢?帶著疑問,我們來到村支部,許是暑期的關系,只有村支部的張會計接待了我們。表明了來意,張會計非常熱情的回答了我們的問題,而我們的疑問也隨之得到解答。垃圾桶等設施都是鄉政府派發下來的,村里只負責安排人員將它們擺放到相應的位置,至于具體是哪個部門分派的任務,張書記并未說明。而垃圾池只是村里垃圾的中轉站,鄉政府會定期安排農機將垃圾池的垃圾集中,然后進行壓縮,壓縮后在統一運到縣里進行處理。據一些村民介紹說,村里在治理垃圾上花了許多的精力和金錢,還專門發過小冊子來教會村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現在大家都自覺的把垃圾丟入離家的垃圾桶,但是在垃圾分類這一塊并沒有采取很好的效果,有些村民也是一頭悶,全部一起扔,有時候垃圾處理員來的晚的一些,有些垃圾桶就會溢滿出來,有些還隨意的扔在垃圾桶旁邊,惹得蒼蠅亂飛。據村委會成員說在近幾年村民對如何處理和分類垃圾有了關注,垃圾也不隨意的扔在村口或者樹頭下,村委會也會對一些亂扔的村民進行教育,告訴他們正確處理和分類垃圾的好壞處,這樣就會減少村民亂扔垃圾的可能性,同時也提高了村民的素質和改善村里的環境衛生。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不過在情勢一片大好的背后似乎也還隱藏著一些形式化的問題,據一些村民反映,村里曾經組織村民突擊清理垃圾,而且是直接按小時工的工資計算。村內大多為老人,這個活兒有很輕松,如果長期進行也不失為一個好決定。然而這只是為應付上級檢查的一個緊急措施,更令人擔心的是,一位村民不顧身體狀況,在勞動過程中還突發疾病,雖然村內也積極表明了態度,承擔了部分的醫藥費,但顯然暴露了一些問題。同時,對于垃圾只是簡單的集中,并未進行分類,這既是資源浪費也極容易造成污染,尤其是農村的可種植土地面積大,范圍廣,一枚小小的電池便會污染大片土地。如果在垃圾處理過程中沒有注意,很容易忽略散落在地的電池,以至于污染大量土地。而且這個村子明顯大于一個普通小區,至少有十個垃圾桶,每天保潔員需要將垃圾桶里的垃圾集中到垃圾池內還要保持村內的整潔,工作量顯然過大,而相較之每月僅500元的工資顯得太過低廉。而如果多雇傭幾個保潔員,他們的工資無論對于村內還是上級鄉鎮而言都是不能也不愿意承擔的額外負擔。更令人擔憂的是,村內的現狀基本是靠上級檢查來激勵的,而這種檢查顯然無法長期持續。那么一旦檢查結束之后,這種集中管理垃圾的積極性如何保持。即使不會立刻消退積極性,那么等這一批設備破損到無法使用,維修的資金該從哪里來,如果沒有相關部門專門負責,金陡湖的環境又將何去何從?根據走訪的其他地點,我們還發現了更嚴重的個案,農村的垃圾都是自家先堆放垃圾到一定程度,然后再拿到附近的垃圾集中點,垃圾都基本沒有處理,除了可以喂家畜的可食用的,剩下的都是生活垃圾。這個農村在公用道理上都是泥土地,道路兩邊都是草堆,仔細看會看到一些塑料袋和一些難以降解的垃圾,嚴重影響泥土的分解,同時也給人不好的印象。這不禁讓人深深擔憂。但是未來無法預見,這一切也只是我們的猜測,而現在金陡湖村呈現的狀態也讓我們一直模糊的新農村垃圾集中管理模式漸漸清晰,安排村內的剩余勞動力擔任保潔員,特別是勞動力較多時可以安排輪流值班,定期更新垃圾桶等設施,這些費用完全可以通過村支部的公共財產支出。同時,在集中垃圾時應注意垃圾的分類,一些生活垃圾完全可以通過家禽將其完全消耗掉,而剩余的無法自行消耗垃圾才需要進行集中處理。在這些集中處理的垃圾中可以回收的一定要聯系專業的人員進行回收,顯然,這樣做的成本是一個村子無法承擔的,但是對于一個鄉鎮乃至一個縣是完全可以承擔這些成本的。如果這能夠實現,相信著節約的資源會遠遠高于成本,因此國家應該大力支持這種模式的建立。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

(一)垃圾沒有集中投放點,缺乏人員管理,村民自覺性弱;

(二)垃圾集中管理缺乏科學性,即使有集中投放點,也沒有專業人員或設備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回收;(三)垃圾集中管理缺乏合理機制,沒有激勵和保障機制,集中管理的設備和經費來源存在困難。

三、解決措施

對于農村的垃圾處理問題的解決,我個人認為最為重要的是增強農民們對垃圾必須要處理的意識,長久以來養成的隨處扔垃圾而不在意的心理暗示必須要被改變。那么改成什么樣的呢?我認為正如城市中最初的改革一樣,先從垃圾分類開始做起,在農村我覺得垃圾分類更有實行的必要性,我們知道生活垃圾在農村有多種的用途,如喂牲畜,當肥料等等,而農村有廣大的山林、耕田、荒地,可以說是填埋做肥料最好的地方。而其他的不能的分解的垃圾,例如廢棄家電、陳舊衣物、損壞的電池類的、白色垃圾等等,這些都必須村委會來管,無論是教育村民,或者采用獎懲的方式,都必須有合理的方案來解決。可以說新農村的建設中,要想農村干凈、衛生、美觀,垃圾必須做好處理。目前的農村存在著特殊垃圾的處理,這些可能是村民在自身的利益受到集體損害的條件中做出的反應,但是我覺得這已經是農村垃圾不得不出來的危險信號了。同時經過樣本調查,我們發現一個農村的衛生情況與該農村的硬件設施是緊密相關的。一個農村的硬件設施好,對于農村的垃圾處理與分類才會有更好的處理,軟文化也會得到更好的提升,村民素質的提高才會更自覺的處理家里與村里的衛生狀況。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各類政策也能夠得到貫徹落實,也就是農村整體的素質得到了提高。當然針對上面發現的其他問題,本文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通過法律法規或者行政規則,提高村民自覺性

1.完善垃圾集中點的設備,增大垃圾桶等基礎設備的密度,方便村民集中投放垃圾;2.針對一些“臟、亂、差”的地點進行定期曝光;3.從立法層面加強宣傳教育,強調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重要性,定期安排人員針對污染性強,回收利用率高的垃圾進行集中回收。

(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建立科學的垃圾集中管理設施

1.加強收集垃圾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大設施密度;2.安排專門人員分類垃圾并清理垃圾集中點和公共場所;3.安排專人對安排人員針對污染性強,回收利用率高的垃圾進行集中回收;4.針對一些可以由農村通過家畜等自我消耗的生活垃圾可以自我消耗。

篇(4)

(2)在《空氣》的教學中,從學習空氣污染入手,引導學生感受一年四季中我們生活的城市的空氣質量變化及其原因,分析空氣污染指標,了解大氣污染和有關法律法規,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區、機場周圍、交通干線附近以及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及其不良后果,使學生產生危機意識,提高學生對《大氣污染保護法》的認識。

(3)在《化學肥料》、《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有機合成材料》的教學中,從學習土壤污染入手,教師列舉大量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例,并展示土壤污染的圖片和播放有關視頻,進行法律宣傳和教育,了解使用化肥和農藥、塑料、廢電池等對土壤的污染,使學生認識到造成土地、森林、草原、礦產、漁業等資源破壞的原因,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從而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法》的認識。

2. 挖掘有關礦產資源的教學資源,增強資源危機意識。在《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燃料與熱量》的教學中,從學習金屬資源和化石燃料入手,讓學生了解我國有限的礦產資源(如,鐵、銅)、了解綜合利用煤和石油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禁止任何個人進入他人依法設立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采礦、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規定、防止污染環境等法律內容,提高學生對《礦產資源法》的認識。

3. 挖掘有關食品安全的教學資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的教學中,從食品中某些化學元素的過量問題、在食品中摻雜有害物質或有害元素等問題入手,了解福爾馬林對蛋白質的變性、過期的發霉食品對人體的危害,從而使學生了解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提高學生對《食品安全法》的認識。

4. 挖掘有關消防的教學資源,增強防火意識。在《燃燒和滅火》教學中,播放由電器的使用不當而引起的火災、由煤氣泄露而引起的火災和爆炸事故、因燃放煙花爆竹或隨意丟棄煙頭而發生的火災、在火災現場因不懂得自救方法或不熟悉消防器材的操作而發生的各種事故和惡性后果等視頻和有關圖片,各種慘痛的火災事實(尤其是對人體的傷害)能強烈的震撼每位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順利引導學生學習消防法的有關知識,對易燃易爆品的存放和使用等常識。要求學生積極學習自救常識,學會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配合學校的疏散演練等活動,增強學生的防火意識和滅火能力。

二、注意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學習法律的意義

1. 利用舉行小型的主題班會,提高學生法律意識。以《愛護水和節約水的做法》為主題,使學生明確愛護水的理由、深刻體會水污染的嚴重性,并檢討生活中浪費水的做法、交流節約水的方法,提高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以《我遇到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主題列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關食品安全的各種問題。如,一次性餐具包裝袋里面發現頭發、買到過期或變質食品、食品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有被改動的痕跡、隨意提高某些專營商品的價格(如2011年3月份發生的哄抬食鹽價案)的違法行為等問題展開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并展開交流,討論依法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案,引導學生掌握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方法,并讓學生了解和體會學生身邊不曾注意到的違法行為等實際生活中的法律知識;以《我的“低碳生活”》為主題,列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全球氣候變暖而盡一份愛心,交流為此所努力采取的力所能及的各種各樣好的實際做法,供全班學生評價和效仿。

篇(5)

有一組發到微博上的同樣角度的照片,己錄了2周中的天氣情況,14天中僅2天能看到遠處微藍的天,其余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更夸張的是其中有一天照片就是一片灰白。拍攝者清楚地記得,那天就連離他僅有50米的一棟樓都看不見。照片讓眾網友紛紛感嘆不已:藍天啊,你去哪兒了?

清晨,睡眼惺忪的眼前,灰蒙蒙的一片,空氣中時有一股怪味。許多人會說,又下霧了!這是霧嗎?不是!現在城市中我們所見的朦朧灰霧,十之八九都是霧霾,霧霾問題幾乎覆蓋了1/5國土。2013年底至2014年初持續大規模霧霾污染更是涉及17個省(市、自治區),影響約6億人口。

《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報告2014》報告指出,近年來籠罩全國1/5國土的霧霾,發生面積大、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高、危害程度加大,已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環境災難。

霧、霾、霧霾

小時候我們常見的霧,多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水汽凝結而成的。而近年來大家才耳熟能詳的“霾”,則是人為造成的,本質是“細粒子污染”。主要是工業廢氣排放、汽車尾氣等氣體污染物經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所形成的“二次污染物”。這些“二次污染物”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各地因污染源不同而差異很大。目前所知的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含碳顆粒、重金屬、地殼物質等,它們大部分富集在細顆粒物上,散播在空氣中,使大氣變得混濁,視野模糊,能見度差。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萬米時,這種由“細粒子”造成的視覺障礙的天氣,就稱為霾或灰霾。

霧和霾對人的危害,共同點都是能見度低,妨礙交通。一般霧和霾是靠濕度來區分的。觀測的時候,主要是看能見度及空氣中的濕度。一般出現霧的情況下,空氣濕度會達到90%或者更高。如果出現天空比較混濁,能見度比較低,濕度卻只有50%~60%的情況,就記錄為霾;也可以這么說,如果是霧,空氣中更多的是水分,如果是霾的話,空氣中就會帶有很多“細粒子”物質。

霧霾則是霧和霾的統稱。霧和霾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通常混合在一起出現,盡管在定義上有明確的區別界定,但在實際觀測和研究中卻并不容易區分,所以經常統稱為“霧霾天氣”。

不要以為霧主要是水汽,對人體就沒啥壞處。確實霧本身無害,但霧的凝結核主要是灰塵,如果這些灰塵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污染物,那么霧就變成了“毒霧”。尤其是一些有害物質一旦與水汽結合,毒性會變得更大。

此外,出現霧或者霾的時候,空氣的流動性會比較差,所以如果空氣中有較多的污染物,如汽車的尾氣、鍋爐燒出的煙塵等就不易擴散,常常會停留在大氣中使能見度下降,進而形成“霧霾天氣”。

如果說霧有可能“還算干凈”,那么霾一定是“非常臟”的。因為霾主要由空氣中的各種污染物造成,長期接觸這些污染物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傷害。此外,霧一般不會持續太久,隨著氣溫上升,通常幾個小時就會散去。但是霾有可能持續很久,只要沒有氣團運動,也就是俗話說的“刮大風”,霾可能數日不散,其危害也就持續存在。

“十面“霾”伏,禍起PM2.5

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含有很多的細小顆粒。根據顆粒直徑有大有小,我們將它們分為三類:粒徑小于100微米的,稱為TSP,即“總懸浮物顆粒”;粒徑小于10微米的,稱為PM10,即“可吸人顆粒物”;粒徑小于2.5微米的,稱為PM2.5,即“可人肺顆粒物”,又稱“細顆粒物”。

這些不同大小的顆粒中,以PM2.5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PM2.5顆粒的粒徑相當于頭發絲粗細的1/20,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對其沒有任何過濾、阻攔能力。研究發現PM2.5傳輸能力很強,可在空中“飛行”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公里,在大氣中停留長達10天左右。在傳輸過程中,沙塵和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相互混合并發生化學作用,于是PM2.5就不斷地吸收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可謂百毒纏身。可想而知,如果長期將這樣的有毒有害微粒吸人人體會對健康產生多大的危害。

PM2.5來自哪里呢?人為排放首當其沖。人類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氣體污染物,再在空氣中轉變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燒、生物質(秸稈、木柴)的燃燒、垃圾焚燒。在空氣中轉化成PM2.5的氣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揮發性有機物。其它的人為來源包括:道路揚塵、建筑施工揚塵、工業粉塵、廚房煙氣。自然來源則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漂浮的海鹽、花粉、真菌孢子、細菌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05年制定了PM2.5的準則值,高于這個值,死亡風險就會顯著上升。同時還設立了三個過渡期目標值,為目前還無法一步到位的地區提供階段性目標。我國目前執行的就是三個過渡期目標值中的最低標準:全年PM2.5平均不超過35微克/立方米;一年中PM2.5日均值超過75微克/立方米的連續天數不得多于3天。兩項中只要一項沒滿足,就不算達標。

對于這個最低標準,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城市顯然也遠遠沒有達到。比如現在北京冬季PM2.5 -般都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上海在100微克/立方米以上;即使在廣州這樣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的城市,PM2.5的年平均也高于標準值,在38微克/立方米左右。相比美國,我們就可以看到差距:2009年,全美國年均PM2,5為9.9微克/立方米。

鑒于此種現狀我國2012年《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3095-2012)對外,PM2.5新標準擬于2016年全面實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及九個城市群可能會被強制要求先行監測并公布PM2.5的數據。

城市密集致霧霾“傳染”

霧霾成因目前已經有初步定論,造成空氣嚴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燃煤、機動車尾氣、工業生產、市區揚塵的大量排放。直接原因是天氣擴散條件極端不利,而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響疊加,又加重了污染水平。總之,該反思的是我們生產生活排放的污染太多了。2013年年底至2014年初席卷全國的霧霾,連一向被認為宜居的江南等地也未能幸免,這讓許多人憂心忡忡。環保部門分析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城市密集導致的霧霾“傳染”。

首先,污染物的長期累積。其實,從上世紀50年代起,我國中東部地區的污染就在逐年加重,只是沒這次嚴重,關注度沒有這么大而已。從多年數據來看,經濟發展使得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污染顯現出累積效應。從來源上看,很多人不理解南方冬季不集中供暖,為何霧霾還如此嚴重。其實,火力發電導致的燃煤污染和汽車尾氣排放,都是空氣污染加重的重要原因。秋收后的秸稈焚燒,對當地空氣中PM2.5的增加也負有一定責任。

其次,天氣因素不利擴散。霧霾是污染與天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南方濕度較大不利于PM2.5的擴散。

此外,霧霾區域化明顯是這次大范圍霧霾的特點之一,跟城市發展的規模化、密集化不無關系。它體現出了城市發展過程的種種問題,如城市與城市之間沒有留下足夠的緩沖帶,城市內部存在規劃過密的問題。一旦遇到不利的氣象條件,就會導致污染物的堆積,加重累積效應,并阻礙污染物的正常擴散,即使是臨海城市也會受影響。總之,越來越大的城市布局,以及城市間綠化帶的不斷被蠶食,都會成為日后空氣污染加重的隱憂。

霧霾鎖城,同呼吸,共責任

有什么比健康呼吸更重要?經濟的飛躍?交通的便捷?城市的光鮮?霧霾災害已成公共危機,在這場人類一手制造的災害中,誰又能夠獨善其身?

曾以“霧都”聞名于世的倫敦,如今更多的是藍天白云,實現這一切,英國人花了50多年。可見,治理霧霾是一個系統、復雜和長期的過程,它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

篇(6)

1.預防破傷風感染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糞便中,它可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如傷口、骨折。甚至木刺或鐵針刺傷)而侵入人體,并在傷口深部缺氧環境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破傷風桿菌毒素,作用于神經系統,引起全身特異性感染。而新生兒斷臍帶不潔凈也可感染此菌,俗稱臍帶風,常在斷臍后7日左右發病,故又稱“七日風”,死亡率極高。受災環境中分娩。無論產婦還是嬰兒都有感染破傷風的可能,處理不當,發病率和死亡率相當高。感染破傷風桿菌一般在傷后6-10天發病。也有傷后24小時或數周后才發病的。發病時間越短,癥狀越嚴重,病人的危險性也就越大。起初有乏力、頭暈、頭痛、煩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驅癥狀,接著可出現強烈的肌肉收縮。首先從面部肌肉開始,張口困難、牙關緊閉:表情肌痙攣,病人出現“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痙攣,頭后仰出現所謂的“角弓反張”:如發生呼吸肌或喉痙攣,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

防治措施

臨床上,破傷風的治療非常困難,死亡率高,而預防的效果極佳。所幸的是,我國兒童計劃免疫中包含有破傷風疫苗(白、百、破三聯疫苗),凡接受過計劃免疫的年輕一代,體內都有破傷風抗體,對防止破傷風能起到重要作用。那么,地震時受傷后怎么辦呢?

(1)傷口處理 輕微外傷,可先進行簡單的就地處理,以防感染。首先,用冷開水或雙氧水清洗傷口,然后用創可貼或消毒紗布包扎,也可搽些紅藥水。重要的是避免傷口接觸水,以免發炎。如若傷口較深或有異物或暴露時間較久,一定要由醫務人員進行徹底清創處理,或縫合包扎,以防傷口化膿。同時進行免疫注射。

(2)自動免疫 即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傷后立即注射1針破傷風類毒素可刺激機體產生破傷風抗體,對于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人,十分必要;對于接受過疫苗的人,可起到強化作用,并無壞處。

(3)被動免疫 即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對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者非常必要。對確實接種過疫苗的兒童,并不必要。用法是一次皮下注射1500單位。傷情嚴重者可用3000單位。

破傷風抗毒素在破傷風治療中起著獨特作用,用量大,必須由醫生掌握。

2.不可忽視其他厭氧菌感染

唐山地震第三天被營救出1名32歲的幸存者,當時他下肢嚴重破損,而且被倒灌的下水道污水浸泡時間較久,就地簡單清創包扎后向外地轉運。因交通不順利,途中,他的傷肢明顯紅腫,并向大腿及腹部蔓延,全身高熱超過40℃,病人逐漸神志模糊,到達某縣醫院,醫生將其下肢包扎打開時流出暗紅色膿血,惡臭,并有氣泡溢出,傷周組織暗紫,已近壞死。醫生意識到,他被特殊厭氧菌――產氣夾膜桿菌感染(氣性壞疽),已發生敗血癥。這位幸存者雖從地震惡魔爪下被救出,但還沒超過48小時又被厭氧菌感染奪去了生命。

以往,厭氧菌沒有被人們重視,因為一般細菌培養時,它不生長,容易漏網,需在無氧條件下才能將它培養出來。近年,才對厭氧菌有了深層的認識。實際上厭氧菌種類繁多,包括上百個種屬。并非所有的厭氧菌對人類都有害,好多非致病性厭氧菌就定居在人體腸道內,維持著腸道微生態的平衡,是人類的朋友。然而,一些致病性厭氧菌,卻是引起人類嚴重疾病的“病原菌”。其中,最嚴重的有破傷風桿菌、敗毒梭菌、肉毒桿菌和產氣莢膜桿菌等。上述傷員的死亡就是產氣莢膜桿菌感染引發的悲劇。

防治措施

傷后應盡早徹底清創傷口,清除污物及壞死組織,用雙氧水沖洗傷口;污染重或較深的傷口最好開放不縫合,不要包扎過嚴:全身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羧芐青霉素,特別是甲硝唑(滅滴靈)對厭氧菌感染很有效,有報道高壓氧艙治療氣性壞疽有一定療效。

3.防止炭疽桿菌感染

炭疽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烈性傳染病,由炭疽桿菌引起。炭疽桿菌容易形成芽孢,抵抗力非常強。能存活很多年。我國近年每年報告400-500例發病,十數例死亡。水災、震災地區,土壤中往往存在炭疽病菌的牙孢,它們隨水漂移,污染環境,易引起動物及人類的炭疽病。

防治措施

預防人類炭疽首先應防止家畜炭疽的發生。有效的預防措施是,禁止疫區豬、牛、羊圈外散養;在老疫區,豬、牛、羊要注射無毒炭疽芽孢苗。嚴密觀察羊、牛、馬等動物發病情況,一旦發現家畜突然發病、死亡,口、鼻流血,要及時報告獸醫部門診斷、處置。確診為炭疽病的家畜,禁止食用,一定要深埋或焚燒,切不可解剖或隨意拋棄尸體。家畜炭疽是人類炭疽的傳染源。

目前,我國使用炭疽活疫菌,做皮上劃痕接種,免疫力可維護半年至一年。青霉素是治療炭疽的首選藥物,對腸道及吸入性炭疽治療困難,有條件的可用抗血清。

二、嚴防經口傳染的傳染病

1.霍亂或副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侵入胃腸引起的烈性傳染病。霍亂弧菌對于生存條件要求不高,在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1-3周,可以污染水源而造成暴發流行。有一年,孟加拉霍亂流行區的地面水中,霍亂弧菌的檢出率高達12%。溫熱帶夏季雨水多,污染嚴重,是霍亂流行的最佳條件,而目前的四川震區正好給它提供了條件。霍亂感染潛伏期從幾小時至3天,典型表現是上吐下瀉(又叫霍痢拉)、腹瀉如注,大便像淘米湯一樣,沒有臭味,不發燒、無腹痛,可出現嚴重脫水、休克,治療不及時可死于水電解質紊亂和腎功衰竭。

防治措施

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應加強水、糞管理,注意飲食衛生。對病人要嚴格隔離。必要時實行疫區封鎖,以免疾病擴散蔓延。人群的菌苗預防接種,可獲良好效果,但持續時間短,僅3-6個月。治療方法主要是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及應用抗生素,如鏈霉素、氯霉素、強力霉素、復方SMZ-TMP等。

2.細菌性痢疾(菌痢)

細菌性痢疾(菌痢)由痢疾桿菌引起。細菌在大腸內繁殖,產生的毒素引起腸粘膜炎癥、潰瘍、壞死,人在受染后1-3天發病,有發熱、腹痛、腹瀉,糞便中有粘液或膿血。病人總有拉不完排不凈的感覺,那就是痢疾典型的癥狀――里急后重。嚴重者可發生微循環衰竭、休克,甚

至危及生命。如果化驗大便或進行細菌培養,很容易找到痢疾桿菌。

防治措施

(1)隔離病人 確診菌痢或帶菌者均應及時隔離治療。對病人用過的餐具進行煮沸消毒,一般煮15分鐘以上:病人糞便可在容器內加入糞便量1/5的漂白粉,攪拌均勻后放置1-2小時才可倒入糞池中。病人被褥和衣服要在陽光下暴曬,這樣可控制感染。隔離到癥狀消失,停藥后經大便2次培養陰性為止。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讓孩子用牙咬指甲或吸吮手指。教育孩子不隨地大小便,不在地上玩耍。

(3)注意飲食衛生 不吃不干凈的食物。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一定要煮沸后再吃,夏天不吃剩奶。不喝生水,生吃的瓜果要洗干凈,最好用開水燙了再吃,把好“病從口入”關。

(4)大力消滅蒼蠅和其孳生地,切斷傳播途徑。

(5)疫苗應用 我國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成功雙價痢疾活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獲準生產的細菌性痢疾基因工程疫苗。口服痢疾疫苗使用方便,不需專人操作,只要按使用說明書服用即可。它不但可以預防國內流行的福氏和宋內氏痢疾桿菌的感染,對其它型的痢疾桿菌感染也有良好的保護效果,而且臨床試驗證明,對慢性腹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不能用加熱的口服緩沖液或熱開水服用,啟開或加入緩沖液后,應在15分鐘內服用。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者,嚴重胃腸道疾患者。急性傳染病人,發熱者,心、肝、腎疾患者忌服。

3.沙門氏菌引起的腸炎

沙門氏菌有幾千種,常見的感染類型有:①傷寒與副傷寒;②食物中毒型;③敗血癥型。

(1)傷寒和副傷寒 沙門氏菌可從小腸侵入淋巴組織,進入血流,到達全身器官,引起持續高熱、乏力、全身酸痛、肝脾腫大。腸壁局部組織壞死脫落形成潰瘍,造成腸出血或腸穿孔。糞便中不斷排菌,病程數周。

(2)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型 病菌可經污水或食物感染后4-24小時發生胃腸炎,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一般病人1周內痊愈,但治療不及時也可造成死亡。

(3)沙門氏菌敗血癥型 沙門氏菌可以從消化道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癥,有發熱、出汗、面色蒼白等中毒癥狀。治療不及時,有生命危險。

防治措施

(1)控制傳染源 妥善處理病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保護水源,禁止使用病畜病禽。

(2)切斷傳播途徑 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和加強食物加工管理,不喝生水。肉、禽、乳、蛋類的處理、加工、貯存均應嚴防污染,食用時應煮熟煮透。生熟分開,腹瀉病人不應接觸熟食。

4.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

大腸桿菌是臨床上相當常見且重要的菌株,它是腸內正常菌種但亦可侵入人體各組織而造成相當多樣化的感染,如:急性腸胃炎、泌尿道感染、腦膜炎、肺炎等。大腸桿菌又分許多不同菌株,其致病性亦不同。其中,O157:H7于日本造成嚴重大流行后,才引起我們的注意。其實,早在1982年,美國發生一起由未煮熟牛肉漢堡引起相當嚴重的急性出血性腸胃炎大流行,事后經微生物學家追蹤,發現是由一種少見的細菌所造成,并命名為大腸桿菌O157:H7。此后,許多國家亦陸續發生由此菌株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大流行。據1999年的評估,美國當年發生73000例感染,并造成61人死亡。去年(2007年)美國又發生“毒菠菜”事件,肆虐近半個美國,導致近200人中毒,數人死亡。其罪魁禍首也是大腸桿菌O157:H7。最后找到源頭毒菌是通過牛的糞便流入菠菜地,造成菠菜被污染。自然界里,牛是此菌的主要帶原者,所以大流行都和牛制品相關,包括:消毒不完全的牛奶、未煮熟的牛肉、受此類食物污染的器械等。

防治措施

(1)堅持熟食 此疾病大多為吃

生食或生食物引起,食用未完全煎熟的受污染漢堡包肉餅、吃未炒熟菜、飲用生牛奶、喝不潔凈的水等均可導致感染。其實。O157:H7大腸桿菌在71℃水中,15秒內即可被殺死。所以吃熟食,喝開水,即可避免感染。

(2)防止接觸感染 家庭和幼兒園的人和人之間接觸也是一種重要的傳播途徑。在準備食物或進食前要洗手,以避免感染O157:H7大腸桿菌。對于處理新鮮蔬菜的刀具、案板、菜筐等也應以開水沖洗消毒,處理者更要注意嚴格清洗消毒雙手。

三、嚴防蟲媒傳染病

蟲媒傳染病是通過一些昆蟲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傳播的傳染病,包括乙腦、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汶川地震后正值蟲媒泛濫季節。臨時帳篷、住房內,缺少防蚊、蠅、蛉等設施,虱、蚤、螨等蟲害泛濫,極易引起流行,以往就有這樣的教訓。

防震棚發生“窩子病”

1975年2月4日,我國遼寧省海城、營口一帶發生了7.3級強烈地震。之后,周圍許多地區人們都躲進簡易防震棚里居住。有一天有人報告,一家三口病倒3-4天了。他們幾乎同時發病,突然畏寒發熱,全身滾燙,體溫達39℃-40℃,發熱時還伴有全身酸痛、頭痛和劇烈腰痛、眼眶痛;有的還鼻出血。醫療隊醫生趕到檢查病人,體溫都在38.5℃以上,面色潮紅如醉漢,頸部、胸部皮膚也發紅;還發現有出血斑點。一量血壓都偏低,幾乎進入休克狀態。醫護人員趕緊組織搶救,并搜集血尿標本及窩棚環境飲食檢查,在他們的食品中找到了不少鼠糞。最后確定為“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并經鼠類傳播的傳染病。近年,我國每年報告發病1-2萬例,死亡200-300人。這種病毒就寄宿在野鼠、田鼠或家鼠體內,老鼠就是宿主和傳染源。鼠體內的病毒可隨鼠尿、糞和唾液排出體外,污染環境和食物,這些食物被人食入,或吸入帶毒塵埃或通過傷口侵入;另外,鼠身上寄生的螨蟲叮咬了人,也會導致感染。地震、水災之后,野鼠巢穴食物被毀,便向人群靠近,與災民爭奪食物,同時留下帶病毒的糞尿等。故出血熱得以傳播蔓延。

如何識別出血熱

識別流行性出血熱主要是根據其臨床表現:高熱伴三痛、三紅、出血、休克、腎功衰竭等,因此,診斷并不難。

高熱――為首發癥狀,起病急。畏寒后體溫升至39度以上,上下波動3-7天,病人嗜睡、煩躁、譫語、神志恍惚,呈重危病容。

三痛――病人自述劇烈頭痛,眼眶痛和腰痛,有時也會全身痛。

三紅――因皮膚粘膜充血,致顏面、結膜、頸胸皮膚潮紅,似醉酒面容,或稱“醉漢貌”。

出血――咽頰、軟顎、結膜以及腋下胸背皮膚常見點片狀出血斑,時有鼻衄或腸道出血,故得“出血熱”其名。

休克――病人可在高熱2-3天內或在高熱末期。或熱退以后,出現血壓下降,脈細弱、發紺、肢體厥冷,如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多器官衰竭。

腎功衰竭――先表現少尿,正常人每天排尿1500毫升左右,出血熱腎損害時,24小時尿量少于500毫升,甚至只有幾十毫升。體內有毒物質不能經尿排除,便會出現尿毒癥。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病人可于此期死亡,經搶救可通過多尿期逐漸恢復。

如何預防出血熱

(1)災后治理污染 特別要注意防災帳篷或簡易住房防鼠偷食污染。食物要保存好,防鼠啃及其排泄物污染,食用前要嚴格清洗處理。

上一篇: 現代物流管理概論 下一篇: 水環境治理建議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级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先锋成在线人资源视频 | 日本精油按摩一区二区 | 亚洲区自拍偷拍视频 | 色色色导航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