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8 09:44: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經濟發達地區農業產業發展趨勢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蘇州農業生產面臨的困境
1.1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個體化農業生產利潤被不斷壓縮
目前蘇州相城區的糧田地租普遍在650—800元之間。小麥種植成本與收益(以揚麥16為例):種前旋耕機整地40元/畝,開溝30元/畝,種子25斤/畝,1.9元/斤,撒種人工30畝/工,90元/工,化肥合計使用80斤/畝,112元/畝,揚花期葉面肥15元/100ml/畝,農藥50元/畝,小麥收割60元/畝。小麥每畝生產成本合計為357.5元/畝。小麥每畝收益:2018年小麥平均畝產600斤,小麥國家收購價1.15元/斤,另有蘇州本地居民享有小麥價外收購補貼0.1元/斤,小麥平均每畝收益為750元,利潤為392.5元。2018年水稻的成本與收益(以機插秧為例):種前整田90元/畝,種子8斤/畝,享受國家良種補貼3.3元/斤,育秧成本50元/畝,機插機作業每畝60元/畝,化肥合計168元/120斤/畝,揚花期葉面肥20元/100ml/畝,農藥150元/畝,水稻收割70元/畝,打水水電費40元/畝,除草打藥等人工100元/1工/畝。水稻每畝生產成本合計為774.4元。水稻每畝收益:蘇州畝產1000斤/畝,國家收購價1.3元/斤,另有水稻價外收購補貼0.1元/斤,水稻每畝收益為1400元,利潤為625.6元。去除土地租金后的每畝每年的利潤為368.1元(以最低650元/畝計算),加上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20元/畝以及兩季秸稈還田32元/畝,純利潤為520.1元/畝。因此,糧田利潤較低。
1.2自然資源約束不斷趨緊
1)土地有機肥力不斷下降,個體化農業生產是一種掠奪自然式的生產方式。農戶通過化肥的大量投入得到高產,土壤有機肥力被掠奪的同時得不到補充;而土壤有機肥力的下降又反過來促使農戶為了增加糧食產量而不斷加大化肥的用量,形成惡性循環[1]。2)農業水土污染愈加嚴重,近年來,隨著土壤有機肥力的下降,病菌、害蟲抗藥性不斷增強,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不斷增加。經測算,2017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平均化肥利用率為37.8%,農藥利用率為38.8%,未被利用的化肥、農藥進入了自然環境,造成了水土污染。以氮肥為例,氮肥當季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多余的氮肥或滲透入地下或流入湖泊,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時,各種垃圾、污水通過非法渠道進入農田、水域,進一步惡化了農業生產環境。3)農業生產產生的農業垃圾,個體化農業生產者無力解決。蔬菜生產產生的塑料垃圾、殘根敗葉,農戶無力處置。在目前無機構收集處理垃圾的情況下,這些垃圾被隨意丟棄在路邊,影響農業環境。而水稻田產生的水稻秸稈全部還田后也對下一茬作物生產產生不利影響。
1.3個體化農業生產技術弱,農機推廣難
個體化農業生產農戶普遍年齡較大,知識水平不高,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不強,限制了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型農機的推廣。大部分農戶進行農業生產全憑經驗摸索,雖然有部分農戶摸索出了一套高產辦法,但是無法推廣[2]。而大部分農戶的高產依然是依靠高投入取得高產,抗風險能力較差。同時,農戶的經濟能力有限,新技術、新農機的推廣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后盾,而農戶不敢嘗試新事物的特性讓他們面對市場經濟時處于被動的一方,使得中國新技術、新農機的推廣周期顯著變長。
1.4個體化農業生產者的生產布局被動適應市場,風險抵抗力差
由于小農生產的散亂性,農作物品種的多樣性,導致農業市場信息不能向其他產業一樣做出預估,進而調整生產布局,因而農戶生產通常是憑經驗布局,與市場信息常常不對稱,帶有賭博的性質。而農業生產周期短、市場信息反饋滯后的特性通常使農戶得到的市場信息滯后、過時,不能對生產做出指導,時有農戶因為信息不對稱、生產過剩而利益受損的事件發生。
1.5部分個體化農業生產者道德水平較低,利益至上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生產實踐中,部分個體化農業生產者體現的不是知識文化水平不高,而是道德水平較低,只顧自身利益,不顧他人生命健康,任性濫用化肥、農藥。這一點也影響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比如政府指導的低毒低殘留的植保政策,化肥減量施用政策推廣不開,有時候并不是因為政策不好,而是因為不是最符合農民利益。農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重金屬超標與個別個體化農業生產者利益至上的價值觀不無關系。
1.6個體化農業生產從業者不斷減少導致對后續農業發展不利
個體化農業生產者退出數量不斷增加,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而新加入的從業者不多,這也標志著個體化農業生產的不可持續;因此,必須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破解農業可持續發展難題。
2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的必要性
2.1只有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才能破解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的難題
農業生產效率低下的本質是沒有實現農業生產從以人為主到以農機為主的轉變。目前農業生產以個體化農業生產為主體,是限制農業生產性質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農機科技含量較低,實用性不高也是一個原因。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本質上就是以高科技智能化農機為主導的產業,是物聯網與智能型農機的擴展運用。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通過對土地資源的整合利用,會更加方便機械作業;通過對產業整合規劃,也能進一步提高農機利用率,可以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3]。
2.2只有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才能破解自然資源約束趨緊難題
農業自然資源趨緊,本質上是小農生產對自然資源掠奪破壞和外界自然環境被人類進一步破壞而造成的惡果。而通過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可以同步建立規范化的對自然友善的生產方式,比如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規范有機肥與化肥的科學使用、建立科學規范的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等等,以達到改善農業生產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個體化農業生產者小而散亂,農業監管困難,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大而集中,農業監管便利。可以建立規范化的農業生產管理機制,加大政策補助力度,引導大型農場采取對自然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并輔以先進監測器監管。
2.3只有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才能破解農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重金屬超標難題
農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重金屬超標,主要是農藥化肥濫用、灌溉水、種植地不合格等原因造成。因此必須建立對自然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凈化灌溉水,整治不合格的種植地,這些都具有公益性,個體化農業生產者顯然無法勝任也不愿勝任,因此,必須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并制定國家政策引導。
2.4只有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才能加快農業新技術、新機械的推廣速度
個體化農業生產者整體素質不高、經濟能力有限,導致農業新技術、新機械推廣較難,另外,個體化農業生產者生產規模較小,一些農業新技術、新機械可能不實用,所以個體化農業生產者采用農業新技術、新機械的速度較慢,甚至有很多不錯的農業機械沒有適合的使用環境而被淘汰。而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其土地資源大而集中,從業者整體素質較高,才能加快農業新技術、新機械的推廣速度。
2.5只有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才能更好的與科研機構進行對接,加強科研成果的實用性與轉化率,真正培養出大批實用性科研人才
農業科研成果實用性不強是大型農場發展的制約因素,目前很多農業生產環節沒有配套的智能化農機,而不得不依賴人力,導致生產效率低下。農機科技化水平較低,與大型農場不配套是建立大型綜合性農場的一大瓶頸。而造成農業科研成果實用性不強的原因除了由于高新技術瓶頸問題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和生產與科研環節脫節、科研人才思維僵化有關。生產與科研環節脫節,研究者不知道生產環節需要什么農業機械,使用者有什么要求,研究出來的成果自然實用性不強,成果轉化率不高。
2.6只有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才能與事業機關農業人才
建立輪崗互動機制,加強人才的利用率事業機關農業人才普遍理論知識高,實踐經驗不足,只有在大型農場多鍛煉幾年,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特別是在農場人才普遍缺乏的情況下,可以更好的發揮人才的價值。3蘇州等經濟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的有利因素
1)蘇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實力較強,有能力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必然需要大量資金,可以采用混合所有制,由政府與社會共同出資,按比例分成。一方面,農業具有公益性,必須由政府參與,另一方面,單純由政府參與的企業通常應對市場不積極,失去靈活性。2)蘇州等經濟發達地區已在建立大型高科技智能化農場方面有了很多探索經驗。目前,國家已建立多個園區,僅蘇州市就有83家,在園區建設管理方面積累了大量管理經驗。3)蘇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消費水平較強。蘇州市民較富裕,消費水平較強,可以對大型農場形成有效供養。4)蘇州等經濟發達地區城鎮化水平不斷加快,有利于原先零散土地資源的整合。蘇州城鎮化水平不斷加快,通過政府規劃設計,整合城鎮周邊土地,可以形成農業包圍城鎮和工業區的生產格局。而土地集中不分散是建立大型農場的充分條件。5)蘇州等經濟發達地區互聯網功能強大,物流業比較完善,有利于農產品的銷售。互聯網的強大可以整合某一區域內的農產品需求,定點配送,物流業的發達有利于網上農產品的銷售,減少中間環節,直接掌握銷售市場。6)蘇州市區已完成全部土地流轉,土地已全部收歸村集體。這些,都為建立大型農場創造了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楊陽.品味自然享受生活———北農現代農業高科技生態園TOM兄弟農場見聞[J].食品安全導刊,2014(19):50-51.
[2]環球在線.美國農場里高科技無處不在[J].農民科技培訓,2008(11):41.
[3]胡宗奎.高科技家庭農場亮相新疆[N].中國民族報,2003-02-28(002).
[4]李洪高,王剛.二道河農場初步形成高科技農業園區[J].中國農墾,1995(11):45.30
作者:馮云霞 胡全輝 王越 單位:蘇州市相城區北橋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蘇州市相城區黃埭鎮城鄉建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