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09:56: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我國高校羽毛球教學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與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時代背景下,體育事業也借著這股“東風”獲得了飛躍式發展。羽毛球運動作為體育運動的重要環節,不僅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普及,在學校的重視度也得到了逐年提高。羽毛球運動以其對抗激烈、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等特點,受到各類人群的追捧。除此之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中,對大學生這個社會主義事業繼任者人群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是社會所需人才的基本條件,羽毛球運動正是幫助大學生實現強心健體目標的主要途徑。
1.羽毛球運動的特點
1.1娛樂觀賞性
羽毛球運動的娛樂性是其最為顯著的特性。羽毛球對于非專業的學生來說,首先是一項體育娛樂項目,因此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學生的本性是自由、善于幻想的。羽毛球運動無疑是學生尋求某種滿足的較好選擇,在娛樂和競爭中使人自由、創造的本性回歸。通過不同的羽毛球技術練習,用美妙的身體語言盡情地表現自我,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
1.2要求簡單
羽毛球活動既可采用兩人對練,亦可雙打練習。兩人對練時,練習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打出任何弧線、任何遠度、任何力量、任何速度和任何落點的球來;雙打練習可以使練習者養成協調配合的習慣,培養集體觀念。
1.3鍛煉效果強
無論是進行有規則的比賽還是作為一般性的健身活動,羽毛球運動都是在場地上不停地進行移動、轉體、跳躍、揮拍,合理地運用各種擊球技術和步法將球在場地上往返對擊,這樣可以增大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鍛煉者全身血液循環,增強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經過一段時間的羽毛球運動鍛煉,可根據個人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適當增大運動強度。長期進行羽毛球鍛煉,可使心跳強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力提高。
2.羽毛球運動的鍛煉價值
2.1全面增強學生的身體體質
羽毛球運動可以全面增強人的體質。前場、后場快速移動擊球,中后場的大力扣殺球,被動時的撲救球,雙打的換位擊球等都需要練習者有較好的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因此,經常從事該項體育活動可以發展人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可以提高人們上下肢及軀干的活動能力,改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提高有氧供能和無氧供能的能力,調節神經系統并提高其抗乳酸的能力。而且能起到增進健康、抗病防衰、調節精神的作用,從而全面增強人的體質。
2.2培養社會適應力
羽毛球運動能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運動中不僅要隨著各種來球快速變化移動,而且要揣摸對方戰術意圖,把握各種戰機,選擇應對戰術等智力因素,提高練習者快速敏捷的反應與應變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對大腦表層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速度和協調能力有良好的影響。因此,經常進行羽毛球運動的人會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與耐受能力,往往具備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
2.3提升良好心態
在羽毛球運動中,練習者要進攻與防守,控制與反控制,不僅要斗勇,更要斗智,這對個人心理素質也是一種鍛煉和考驗。尤其是在比賽中對對方戰術意圖的揣摩,對各種戰機的把握,對自己運用戰術的選擇等,因此經常從事羽毛球健身運動可以使人思維敏捷。同時,由于比賽的緊張、競爭的激烈,練習者的心理素質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在競爭中,強化進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競爭與對抗中得以升華。經此磨煉,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泰然處之,既增長了智慧又陶冶了心理,不僅能在羽毛球活動中應付自如,而且能以良好的心態、正確的人生觀去面對得失與榮辱。
3.1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飲食方面有了明顯改善,但大學生身體素質卻呈現出下降趨勢,這應當引起高校羽毛球教學部門的深思。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尤其是高校羽毛球教學這項大眾所接受的普及性體育教學,高校羽毛球的主要目的并非是培養專業運動員,而是要加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3.2提高大學生協調合作能力
由于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需要兩個人配合與競爭運動,所以能夠較好的鍛煉大學生在協調配合能力。因此,可以說高校羽毛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心理機能的統一綜合,加強學生的學科能力。所以,提高大學生的羽毛球學科能力和教學目的之間相關,兩者之間是相互包含的關系,學科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基礎和有效途徑,而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將較大的促進學科能力的提升。
4.高校羽毛球教學的現狀
4.1教學設施有待完善
羽毛球運動的不斷開展,使高校內的羽毛球愛好者開始逐年增多,而當前的高校羽毛球設施已遠遠滿足不了現實需求。譬如在場館方面,開放時間上也有許多限制,學生僅能在體育課上才能使用場館,導致利用率低下。并且在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室內場館正逐漸轉為以營利為目的對外開放中心,學生想在課外使用場館可謂是非常困難。
4.2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高校羽毛球教育工作者隊伍人才資源異常稀缺,僅占所有體育教育工作者總人數的23%,同時再加上師資力量欠缺以及羽毛球課程的不斷增多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高校羽毛球課程教師之中僅有26%是專業教師,這充分說明當前專業羽毛球體育教育工作者資源嚴重稀缺。除此之外,專業教師與非專業教師在教學水平方面定然是有所差距,這也導致無法有效、快速地提高大學生的羽毛球素質,從而令高校羽毛球教學水平的發展受到阻礙。
4.3教學模式有待創新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僅有23%的高等院校在羽毛球教學時積極運用新媒體手段,許多高校依然是采用傳統的言傳身教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的技戰術示范動作不能長時間保持,學生也很難在瞬間掌握技戰術動作要點,最終教學僅僅淪為形式主義,教學目標無法有效實現,教學實效性受到質疑。新媒體教學可以讓羽毛球教學在緊隨時代潮流中通過信息化渠道得以靈活展現,在增加課堂歡愉氛圍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羽毛球知識,從而更好地為羽毛球教學服務。
5.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改革發展
5.1完善教學設施建設
隨著教學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大,高校應當把握住這一發展機遇,不斷完善羽毛球教學設施建設。同時,除了日常體育教學,還應加強室內場館的有關管理,科學分配開放時間。在管理方面,應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形成良性循環。此外,要結合各種資源,合理規劃場館建設,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培養學生自主練習為核心,聯系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重新制定教學目標,以此體現出羽毛球運動的娛樂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提升教學實效性,教育工作者也能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
5.2加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羽毛球教學應當是由一批技能強、經驗豐富的職業化教育工作者來執教,這就要求領導部門必須加強羽毛球師資隊伍的建設,盡可能地提供校際間的培訓交流,在溝通中共同進步。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也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與業務能力,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育工作者應當多學習同行的先進教學手段,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全面發展。此外,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運動方式與運動負荷也要進行科學規劃,全面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且還要體現出羽毛球運動的競技性,讓學生在歡快而激烈對抗過程中提高實戰水平。
5.3革新教學模式
在當前教學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不應作為課堂的主體,而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位置。枯燥呆板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削弱了他們的創新精神。所以,應緊密結合當前新媒體手段,把具體動作分劃到每個細節,聯系現實教學需要去完善技戰術動作,使學生能夠對重點動作有一個更為詳細、更為精確、更為真實的理解,學生在深入練習過程中逐漸形成本體感覺。在這種緊隨時代潮流的信息獲取過程中,學生的羽毛球水平和身心健康都獲得了逐步提高。
6.結語
言而總之,高校羽毛球教學要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緊密結合,在重視理論教學與羽毛球運動意識培養的同時,也要對教學模式的娛樂性、健康性、科學性引起足夠重視,切實堅持技戰術提升與全面發展的原則。從現實角度來審視,羽毛球運動的教學活動就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練習,從而讓學生掌握各種羽毛球技戰術的過程,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緊密聯系學生的現實情況,不斷完善與改革已有的教學模式,以此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高水平的技戰術能力。與此同時,應通過羽毛球教學對廣大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與鍛煉意識進行有效培養,從而為其以后的體育活動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與技戰術基礎。
參考文獻:
[1]肖杰.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
[2]陸淳.羽毛球技術訓練與戰術運用[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劉瑞豪.羽毛球基礎實戰技巧[M].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2007.
[4]段曉榮.談高校羽毛球技術教學方法改革[J].考試周刊,2010(39).
[5]陳曉滇.高校羽毛球課堂教學之管窺[J].網絡財富,2010(22)
作者:田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