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08 09:59:0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背景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是教育工作的主題。就語文教學而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高中階段時間緊、任務重,一般而言,大多數教師都會在高二階段就把課程教完,以便有更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考前復習。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課堂中,講授式教學一直是大多數語文教師所慣用的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讓教師大面積、大容量地向學生講授知識,但學生的接受是被動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基于自主學習的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融合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簡單的作品,學生基本能夠自主閱讀,并獲得閱讀體驗。同時,進入高中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能僅僅依靠課堂。從以往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來看,受應試觀念影響,大多數教師習慣用講授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寫作特點等。如教學《想北平》時,教師按部就班,先后講授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寫作特點等。如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表達對北平的想念,文章的思想情感被推向了高潮,對此,教師是結合“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直接向學生講授的。這樣,學生在課堂中所接受到的都是現成知識,他們以聽的方式抄寫、識記,甚至背誦,學習方式非常單調。這種方式雖然可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但不利于學生終身發展。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賴于聽、說、讀、寫、做、思等活動,這需要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因此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緊扣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分析
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在合作探究模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新課改形勢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教師可借助問題、活動等多種方式來組織學生學習,從而摒棄傳統的、單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然而,無論是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還是常態課,以合作探究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都會有一個共同現象,即在課堂中,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主題討論,一部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相反,另一部分學生則較為被動,教師提出問題后,該類學生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那么,為何會存在這種現象,如何才能讓全體學生都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來呢?為此,筆者對學生展開了調查,發現課堂中表現較為積極的學生,他們都會在課前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預習,熟悉所要學習的內容,相反,那些課堂中較為被動的學生,課前都沒有預習過新知。對此,筆者提出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即以自主學習為基礎,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在教學實踐中,自主學習是基礎,也是合作探究的保障。進入高中后,學生的識字量、閱讀量等都在不斷提升,學習方法也不斷優化,以合作探究方式組織學生展開交流活動,更利于學生全面而深入地對作品進行分析,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體驗,但前提是,學生在交流前必須通過自主學習獲得對作品的感知,初步形成自我構建,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才不會人云亦云,才能提出富有建設性的觀點,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構建語文知識。
三、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操作步驟
(一)明確任務,提前自學
無自學不探究,實施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自主學習是前提。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設計好課前任務,并以導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一般而言,自學任務主要包括自學生字詞、熟悉作者簡介、了解作品創作背景、精讀作品并嘗試對其內容進行歸納(若是古詩詞等文言作品則要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翻譯)、概括主題、分析寫作方法。以教學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節選)》為例,課前布置任務為: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2.借助工具書查閱生字詞,讀通讀順作品;3.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小說的基本內容。然后教師提供導學案,讓學生自學。課堂中,當教師問及史鐵生的相關問題時,學生都能積極回答,師生互動效果較好。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開始探究前,教師應結合本堂課的內容設計情境,以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讓學生從課前休息狀態轉入課堂中的交流狀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要緊扣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生活素材,且方式不能單一,要靈活多變。以教學《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教師可結合影視資料,以猜人物(先播放視頻,接著呈現相關文字,而后引導學生猜人物)的游戲導入,接著以問題“林黛玉為何要離開父親進京,前往賈府”引入閱讀。在教學時,若班級學生大多都讀過《紅樓夢》,則可用“我眼中的林黛玉”“我眼中的王熙鳳”的對話方式來導入,當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后,以“為什么”的追問引入閱讀交流活動。教師的導入要豐富多彩,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為合作探究奠定基礎。
(三)提出問題,合作交流
問題探究是實施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語文課堂中交流和討論的只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所以,教師要以合作交流的方式豐富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點,同時要通過交流和討論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從而更好地構建知識。以《祝福》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為例,教師先以“文章是以什么為主體安排結構的”引導學生初讀,并根據“祥林嫂的悲慘遭遇”來梳理文章結構,再以“小說是以倒敘的方式安排的,你認為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為什么”,讓學生結合小說分析倒敘的作用。在探究魯四老爺的形象時,教師可問“魯四老爺是怎樣一個人?作者是怎樣揭示他的性格的”。如此教學,課堂問題少而精,但教學目標卻十分明確,可讓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更好地構建知識。
(四)教師總結,點撥指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時,很多教師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單純地把課堂拋給學生,沒有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組織和主導作用。這樣做當然是錯誤的。首先,就組織作用而言,無論是課前設計課堂導入情境,還是在課堂中提出問題,都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其次,就主導作用而言,一是引導,二是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不是單純地在學生不理解或產生疑惑時直講,而是要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充、點撥和講解。以《祝福》中對祥林嫂悲劇原因的探究為例,作者所要揭露的是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大多數學生對封建禮教并不熟悉,那么在講解時,教師就要結合祥林嫂改嫁、捐門檻等事件進行相應的補充。這里的“講”實質上是精講,需要在學生交流后進行相應的補充。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作用,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要和學生進行互動,是活動的指導者,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五)當堂檢測,鞏固提升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學生活動后,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課堂練習,以多樣化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將課堂時間用于講解,課堂上一般不會給學生留練習時間,認為只要讓學生課后完成練習即可。其實不然,根據遺忘的規律,及時練習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為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練習。課堂練習的設計,一定要緊扣教學內容,形式要多樣。如對古漢語中基本實詞、虛詞含義的理解,可采用小組內問答的方式,也可提前設計競賽題,組織小組競賽。無論采用哪種形式,關鍵是要讓學生樂于參與,且要利于知識的鞏固,這樣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四、反思和探討
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無論是哪一種模式,學生實際都是出發點,學生的終身發展都是歸宿點。教師要真正轉變思想,以新課改理念武裝頭腦,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去設計語文教學。其實,模式能為我們提供的只是一個操作的流程,貫穿于這個流程之中的,是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其次,就基于自主學習的探究式教學而言,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前提和基礎。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前任務,在課堂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發問質疑,要創設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大膽交流,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構建知識的過程。新時代、新思想、新模式,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不應固守傳統的教育觀念,而要以開放的思想去容納新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為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郭寶貴.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4(14).
[2]魏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6).
[3]陳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
[4]姜靈妍.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15).
作者:劉長軍 單位:南京市溧水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