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教育目標生活的關聯性

時間:2022-04-29 09:58:0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生物學教育目標生活的關聯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生物學教育目標生活的關聯性

一、概述

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點集中在“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和“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這幾方面。[2]高中的生物課堂面對著高考的壓力,分數決定命運的思想深入人心。許多高中生物教師更多注重知識點的傳授以及分數的提高,忽略了學生素質教育的方針指標。教育目標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決定教學重點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正是有了這個教育目標,才有了我們生物學改革的發展方向。為了充分落實生物教育目標,就應將生物課堂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二、教育目標實現與實際相聯系的意義

新課改中指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生活生產生活以及前沿科技的聯系,強調課程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在新教材中增加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3]將生物教育目標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這對于青少年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且積極的意義。(1)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孔子曾說:“不觀于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惡?”其生動鮮明地闡述了實踐是學會新知的重要源泉。將生物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一方面可幫助學生養成關心生活,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并嘗試解決問題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在問題探索中完成知識上的理解,能力上的培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積極性。(2)培養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據聯合國統計:“世界上已有三分之二的森林為生產而被砍伐;約有五億公頃可耕地無法耕種;150種鳥獸因為人類的破壞而絕種,土地沙漠化、森林被破壞、洪澇災害等環境情況仍在繼續甚至有的地方還在加劇。”生命科學作為一門與人類環境和社會息息相關的教育學科,在對學生的環保思想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高中生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他們環保意識的強弱對我們整個社會的環保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3)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21世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國家對于生物科學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隨著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如何培養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跟上社會的步伐,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法自主設計并實施實驗,即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培養其實踐創新能力。(4)社會發展的職業需要。教育應以我們所處的時代為背景,適應時代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適應生活的人。如今,社會正飛速發展,日新月異,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高中生物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將學生送入大學校園,更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實際,為學生今后發展打下基礎。生物學是21世紀逐漸引起關注的前沿科學,涉及工農業生產、社會發展、人類生存繁衍及人本身等多個方面,學習生物學知識,我們不光可以運用它來解釋一些生物現象,而且對學生日后的擇業就業方面也有一定指導意義。將生物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生物學理論,進而可以更好的將其運用于日后生產生活中。

三、教育目標的實現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對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那么究竟如何將生物課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引入新知。早在《論語?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啟示,所以教學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他們發現生物科學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處處是生物學奧秘等著他們來發掘,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筆者在講授《細胞中的無機物》這一節,提到:同學們,老師剛才看你們上體育課的時候由于天氣太熱男生玩籃球都是大汗淋漓的,有的男生把沾滿汗水的外套脫掉放在籃球架上,不一會干掉的衣服上卻留下了白色的汗漬。那你們能說說衣服上蒸發掉的物質是什么?而留下的白色物質又是什么嗎?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就興致勃勃的開始討論并積極發表看法,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當我公布正確答案蒸發掉的是汗液中的水,而白色物質主要是人體中的無機鹽,這兩種物質都是人體中重要的無機物時,學生恍然大悟。通過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引入新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自然得導入了新課。(2)采用形象生活比喻理解新知。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提到:“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可見感性的認識是認知的開始。高中生物必修一《細胞與分子》所涉及的內容多為微觀世界,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無法直接用肉眼觀察,只靠教師描述難免會乏味無趣,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形象比喻來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在對于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簡式的記憶上,我們可以將氨基酸的結構擬人化,將氨基酸的各個部分比作人體的四肢來類比記憶。又如學習細胞結構時,我們將細胞膜比喻為工廠的圍墻,將工廠與外界分隔開來,防止閑雜人員進入;細胞器比喻為工廠的各個車間,分工不同但密切合作;而細胞核比喻為總控制室,負責下達命令,控制各個車間的活動。通過這種形象的比喻將抽象微觀的知識具體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新知。(3)挖掘現實生活熱點學習新知。生物課堂來源于生活并且回歸于生活,關注生活熱點問題,幫助學生開闊生物視野。如電影《親愛的》上映之后,打拐問題再受關注成為社會熱點。我通過給學生放映警察幫助被拐兒童找到親生父母的新聞引導學生思考:有的孩子已經被拐走很多年,可能模樣多少會有些改變,那警方和媒體通過什么方法判斷失蹤兒童就是受害父母的親生孩子?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引出DNA是遺傳物質。通過生活熱點問題的引導討論,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將所學問題用于實際生活,使學生形成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4)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知。學習生物學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知識來指導正確的生活行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鼓勵將所學新知深入學生實際生活,解決現實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學完《遺傳與進化》時我會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為什么我國婚姻法規定禁止近親結婚嗎?近親結婚有什么危害嗎?向你身邊的人普及近親結婚的危害吧。在學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時我會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人們喜歡早晨到樹林里晨練?為什么晚上植物不宜擺放在臥室里?

四、展望

高中新生物課程標準提出“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下學習生物學,提倡學生在研究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深入體會并掌握生物學的核心理念。”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我國大力實行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中,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當下教育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理論聯系實際,將生物課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其全面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生物教育目標。

[1]柴金濤.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J].祖國:建設版,2014(1).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鐘啟泉,崔允廓.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師范生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董俊,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長春市九臺區實驗高中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生物學教學。

上一篇: 武術教育時代價值探討 下一篇: 啦啦操表象訓練探究
相關文章
精選范文
相關期刊
友情鏈接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中文乱码字幕国产中文乱设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 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