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護士學習經驗匯總十篇

時間:2022-12-31 07:45: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腫瘤科護士學習經驗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腫瘤科護士學習經驗

篇(1)

調查對象為烏魯木齊地區三甲醫院腫瘤科室所有符合納入標準的護士,包括9所綜合醫院,1所腫瘤專科醫院。專科醫院29個腫瘤科室共464名,綜合醫院16個腫瘤科室共208名。2011年3月將所有符合標準的護理人員總計672名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

①烏魯木齊地區三甲醫院腫瘤科護士。

②腫瘤科室工作年限1年以上。排除標準:護士長及長期不從事臨床工作的護士。

1.2方法

1.2.1調查問卷內容研究使用的《護理人員化療職業防護狀培訓狀況調查表》是在參考美國OSHA細胞毒性藥物的職業防護要求,大量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專家咨詢意見,按照研究目的編制而成,在進行調查前送交5位專家評審(1位統計專家、3位護理專家和1位流行病學專家)。

①一般資料調查:調查對象的年齡、民族、學歷、性別、接觸化療藥物年限、職稱等基本情況。

②培訓時間:崗前培訓時間及在崗培訓時間。

③化療職業防護培訓內容:化療藥物相關知識、防護規章制度、防護方法及措施、療廢棄物的處理等。

④護士培訓需求:培訓次數的需求。

1.2.2調查問卷信度重測信度,選取30名腫瘤醫院內外科護士進行預調查,兩周后復查,兩次調查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r為:培訓時間(0.601~0.724),培訓內容(0.595~0.822),護士培訓需求況(r=0.683)。內部一致性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3,重測信度為0.81。

1.2.3調查問卷效度內容效度是指根據理論基礎和實際經驗對工具是否包括足夠的項目,是否有恰當的內容分配比例所作出的判斷。請五位專家(包括護理、統計學專家)進行內容效度測定,CVI為0.817。

1.2.4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自2011年3月起,與烏魯木齊地區三甲醫院護理部及腫瘤科護士長取得聯系,在得到其支持后,應用《護理人員化療職業防護培訓狀況調查表》,由研究者本人向各腫瘤科室護士長詳細講解填寫方法和要求,由各科室護士長監督,每位調查者如實獨立的完成調查問卷,回答時間為20min,回答結束,護士長負責回收問卷并對每一份問卷的完整性進行核實,研究者在進行回收問卷時再次對問卷各項回答進行核實。本次調查腫瘤科護士672名,有效問卷為648份,問卷有效率為96.43%。其中專科醫院458份,綜合醫院190份。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頻數和百分比對一般資料進行描述,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及護士培訓需求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分析。所有的檢驗都是用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相關規定要求,腫瘤科室護士須經專門的化療職業防護培訓才可入崗,沒參加化療職業防護培訓的護士,對化療藥物沒有全面的認識,很容易將化療藥物與普通藥物混淆;對防護措施沒有足夠的了解,很容易將普通藥物的使用方法應用于化療藥物。管理者應將化療職業防護培訓納入到護士的繼續教育中,對腫瘤科室的護理人員重點培訓,對全院的護士也應該輔以教育,因為現在化療藥物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已經不僅僅限于腫瘤科室,包括心臟外科、血液科等。顯示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對化療職業防護的培訓時間,崗前培訓時間<30min比例最大,專科醫院79.47%,綜合醫院80.00%。崗前培訓>60min的專科醫院只有4.14%,綜合醫院為3.68%。在崗培訓時間<30min的專科醫院為83.18%,綜合醫院為83.15%。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在培訓時間上情況都較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時間嚴重不足。醫院對化療職業防護的培訓內容欠缺,培訓內容為化療防護規章制度的專科醫院為17.68%,綜合醫院為16.84%,護士在培訓時學習化療廢棄物處理只占55.89%和55.26%,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在入崗前只能在學校獲取化療職業防護的相關知識,加之教科書上的內容有限,因此崗前培訓對新入腫瘤科室的護士非常重要,充足的培訓時間和完善的培訓內容才能使得護士對相關知識有徹底的認識。由于腫瘤科室護士的工作量大、人員配備不足,長期工作中的護士會對化療職業防護意識淡漠,因此醫院需定期對護士進行化療防護知識的在崗培訓,增加護士的防護意識,鞏固護士的化療防護知識。在進行崗前和在崗培訓時,授課老師的選擇也很重要,必須選擇擁有豐富的腫瘤科室工作經驗、對自身要求較高、對化療職業防護知識有充分認識的老師,結果表明主要選擇培訓老師為主任或副主任護師和主管護師,較高職稱的老師其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較高,能夠根據自身的體會并且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使得學員們能夠更加生動的學習到知識,培訓內容方面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內容較欠缺。護士認為每年培訓次數為2次的比例最大,每年定期的培訓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加強化療相關知識的認識程度,而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人員對化療職業防護培訓的需求是很大的,與護理人員培訓現狀有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醫院對化療職業防護培訓重視程度不夠。我國護理教育和臨床護理工作將重點放在患者化療反應的觀察及不良反應的應對上,而忽略了工作人員自我防護意識的教育和措施的落實。整個調查顯示專科醫院與綜合醫院在化療職業防護培訓上無差異,都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化療職業防護培訓能夠提升護士的化療職業防護能力,因此醫院應該做好新入腫瘤科護士的崗前培訓,以及在崗護士的培訓,使得護士時時刻刻都牢記化療職業防護知識,做好職業防護,減少化療藥物給護士帶來的健康影響。隨著經濟以及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都成立了腫瘤專科培訓,醫院應該鼓勵腫瘤科護士積極參與此項培訓,提升整體水平。黃敏等的調查結果表明,接受培訓與否直接影響了護士對化療防護知識的掌握情況。由于我國護理事業起步較晚,在職業防護方面還很不到位。要加強護士的職業防護能力,使得護士能夠安全健康的工作,醫院就必須加強培訓,提高護士的防護意識,增加化療職業防護的相關知識,監督護士做好防護措施:

①加強化療護士準入管理:提高化療職業防護培訓的重視,將化療職業防護培訓列入年培訓計劃中,并對參與化療科室的護士進行準入管理,參與化療護士準入培訓,理論及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才可獲得化療護士準入資質,從事獨立的化療相關工作。

②加強護理實習學生帶教:護理學生在校期間,應增加對化療職業防護相關知識的教育,了解化療藥物的危害,掌握化療職業防護的方法,從思想上引起學生對化療職業防護的重視。在醫院實習期間,由于帶教老師會成為學生的仿效對象,因此臨床帶教老師必須是有豐富臨床經驗,正確掌握化療相關知識,并嚴格按照化療職業防護措施執行的護士。在帶教學生過程中,帶教老師必須以身作則,告訴學生化療藥物與普通藥物的區別,使學生學習到化療藥物的類型、危害、使用方法、防護措施,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嚴格監督,提高實習學生的依從率,減少化療藥物對學生健康的影響。

③加強崗前培訓:大多數醫院在護士入科前都會做崗前培訓,但是很少有醫院會進行專門的化療職業防護培訓,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的化療知識很少,如不做專門的培訓,剛入科的護士就會把化療藥物當作普通藥物進行使用。培訓須請臨床中理論知識扎實、經驗豐富、對化療藥物以及職業防護有全面認識的老師進行講解。培訓中護士不僅要學會基本操作,對化療職業防護的相關知識及防護措施也要有足夠的認識,學習化療藥物的種類、化療藥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化療藥物危害的途徑、化療藥物與普通藥物的區別,不慎接觸化療藥物如何處理的方法,掌握化療職業防護的措施。重點是要提高護士對化療職業防護的重視程度,使護士對化療藥物以及化療職業防護有個全面的認識。并且進行考核,通過考核者才可入科。管理者應該對新入腫瘤科的護士做好嚴格的把關。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37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222-01

風險管理是對損失的風險予以發現評價,并尋求其對策的管理科學,以減少經濟損失的風險和法律訴訟為目的[1]。醫療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醫務人員,醫療護理技術,藥物,環境,設備,醫療護理制度與程序等風險因素進行管理活動[2]腫瘤病人的護理過程存在很多的風險因素,準確分析風險因素,積極采取應對的防范措施,以便更好地防范及躲避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

1腫瘤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分析

11患者方面因素腫瘤病人的治療復雜,周期長,反復多次[3],各個醫院的住院經歷使病人對醫院診療護理常規,工作程序等有一定的了解,容易識別醫療護理過程的錯誤導致醫療糾紛;腫瘤病人療程長,預后不佳,花費巨大,收入低的患者對于病情發展多有負面想法,對醫護人員信任度不夠,對治療費用比較敏感,容易引起矛盾,引發護理糾紛;腫瘤放化療毒副作用大,加上疾病本身的消耗使患者的體質弱,易引致貧血,營養不良,易致跌倒,墜床,壓瘡等護理風險;腫瘤患者對治療的痛苦體驗及療效的不確定和經濟負擔,對疾病的認識及承受能力影響患者的情緒,容易產生負面心理,引致自殺及自傷的傾向。

12護理人員對醫療風險認識不足,遵守規章及自我防護意識不強由于護理人員不足,長時間負荷運轉,工作質量降低且一些低年資的護士缺乏工作經驗、觀察病情不到位,易導致護理風險,溝通能力差導致溝通誤差,易引發糾紛。

13腫瘤科護理人員配置不足,達不到國家要求的護士與床位1:3的比例護士長是科室的護理管理者,如缺乏管理能力,便風險管理流于形式。

14化療藥物多為細胞毒性藥物,對外周血管有較強的刺激性,易致外滲,可導致局部壞死,安置深靜脈置管易致靜脈血栓,造成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腫瘤科護士長期接觸化療藥物,如各種防護措施不健全,或操作流程落實不到位,易于致癌,致畸,暗藏潛在的法律糾紛。

15對危重病人護理中存在的風險,護士預見性不足,醫學基礎理論和專科護理知識缺乏,應急能力差,對于年老體弱、長期臥床、躁動患者不能及時予以風險評估,且對全麻術后患者觀察不到位等都易引發糾紛的產生。

16臨床帶教存在的風險實習生缺乏法制觀念和危機意識,溝通能力差;在臨床工作中有些實習生未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自行操作而造成護理缺陷,在與病人或家屬溝通時說話不嚴謹,引發病人及家屬不滿等。學習態度不嚴謹、操作部熟練、專業知識缺乏和帶教老師的素質不同等。

2腫瘤科護理的風險因素的防范

21護理人員必須對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識別、分析,包括人員結構、工作流程、工作環境、物資配置及時發現、匯報、定期對護理缺陷、差錯,事故等進行分析討論發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和改進措施。

22要求護士配置必須符合標準,提交護士待遇,加強職工教育,提高風險意識改善服務態度,尊重理解患者,加強醫患溝通,在護理過程中體現人性化,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注意及加強對護士進行醫療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加強醫學基礎理論及專科知識教育,以人為本,提高溝通能力與技巧不斷更新服務理念,學會傾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針對腫瘤患者的特點,開展有特色的專科健康教育,以減少糾紛的發。

23我們必須加強護理人員的配置,并且護士長日常工作中必須堅持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檢查護理工作情況,另一方面認真聽取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及建議,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隱患,及時化解矛盾,杜絕可能發生的護理偏差。

24加強病房及患者的管理制定完善并落實護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滿足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并做好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護理操作的風險和相關注意事項,并能積極配合。

25必須加強護士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是知道對于神志不清、老年患者應添加護欄,行動不便患者物品擺放易拿取位置,衛生間、開水房保持干燥,在潮濕處放置防滑標識,以防摔傷,減少糾紛的發生。

26制定實習生培訓計劃

261入科后實習生應加強道德教育和相關法律知識前提下再進行本專業的知識與技術操作。

262提高實習生的綜合觀察能力及宣教能力腫瘤科是個復雜的科室,患者通過化療進行疾病的治療,而化療藥物具有不同的毒副反應,種類繁多不宜記住,此時帶教老師可帶領實習生通過對使用化療藥物的患者進行全天觀察及護理,以便更快的熟知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從而大大加強了對理論知識的認知了解,并且讓實習生多多參與科室宣教的活動。

263學習落實各項基礎護理操作規程及無菌操作原則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和無菌操作原則,是護生日常工作的指南,除了基礎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護理操作,腫瘤科的各種靜脈導管(留置針、深靜脈導管、PICC導管)的護理是重點,帶教老師可結合掛圖、多媒體強化操作手法,配合各項操作的細節加以解釋(如撕敷貼的方法、導管的固定、脈沖式沖洗導管等)方法及為何這樣做,并對護生演示或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立即予以糾正,加深印象,避免其他護生出現類似錯誤。

264重視帶教老師的管理,加強臨床師資培訓,提高帶教水平,積極選送護理人員外出學習;護理部組織全院教學帶教查房,交流經驗相互學習。

總之,把風險管理應用在腫瘤科護理工作中,通過對腫瘤科風險因素的分析,有針對性實施預防措施,有效地預防和避免風險,積極地創建護理安全環境,確保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獲得身心安全,從而也避免護理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3)

隨著患者及其家屬法律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醫療護理風險已逐步成為護理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腫瘤科收治的都是放療、化療及癌癥晚期患者,病情復雜多變,更容易產生各種護理風險,針對腫瘤科護理工作中患者和護士存在或潛在的護理風險,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科的護理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將具體內容歸納如下。

1 腫瘤科護理風險

1.1 來自化療藥物的護理風險

1.1.1 化療藥物外滲 化療藥物外滲是腫瘤科護理工作最常見的安全問題,也是最易引起糾紛的問題,靜脈輸入化療藥物挽救和延長了無數癌癥患者的生命,但是在給藥過程中出現的化療藥物外滲問題難以避免又令人擔憂,化療藥物毒副作用大,某些藥物外滲可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肢體功能障礙,給患者造成身心損害,盡管深靜脈置管術和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患者即使靜脈不易穿刺也不選擇深靜脈置管,導致一些肥胖而外周靜脈不明顯的患者、接受過多次化療或長期輸液造成靜脈穿刺困難的患者、伴有心腦血管及免疫等疾病的患者[1],進行靜脈穿刺時成功率不高,易引起化療藥物外滲。另外,由于護理人員技術不夠熟練或者不按規范流程操作也會導致化療藥物外滲,引起護患糾紛,使護理人員的操作承擔著潛在風險。

1.1.2 化療藥物導致的職業危害 大多數化療藥物屬于細胞劇毒劑,具有致癌致畸致系列器官損害等作用,化療藥物在配藥、注藥及用物處理過程中藥物可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進入體內導致醫護人員被動吸收化療藥物[2]。銳器傷,化療藥物暴露或化療廢物處理不當都會嚴重危害護士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職業性危害。

1.2 來自患者的護理風險 患者有潛在自殺行為的發生,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現時已為中晚期,往往難以治愈,給患者造成難以忍受的精神及肉體上的痛苦,特別是當治療效果不佳,病情惡化,以及經歷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時,患者往往會出現一些異常的情緒反應,有的患者不能承受這種痛苦,生存的欲望會降低,死亡的欲望會增強,部分患者可能會采用極端的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

1.3 來自護理工作本身的護理風險

1.3.1 人力資源不足導致工作強度大 配置化療藥物的護士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都具有特殊性,需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來完成,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導致人力資源不足。腫瘤科化療工作復雜,往往一個上午要執行多個患者的化療,護士的需求量比較大。目前的醫療情況不能配備足夠數量的和護士從事腫瘤科的護理工作,這就導致護士由于工作繁忙緊張而對一些名稱比較相似和一些顏色比較相近的化療藥物不能及時正確的判斷,如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都是紅色粉劑,護士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出現精神疲憊,造成藥物配制錯誤。

1.3.2 新進護士還不成熟 未經過專科培訓的新進護士,在腫瘤科臨床工作過程中,由于缺乏工作經驗[3],往往存在著以下幾種風險:(1)護士預見性不足,醫學基礎理論和專科護理知識缺乏,造成對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預見性不足,對腫瘤科護理知識、化療藥物的使用、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實施化療藥物的規范操作和有效安全防護措施等掌握不夠,不能根據腫瘤科的特殊性應用相關知識去應對一些突發事情,以及和患者建立有效溝通。(2)主觀臆斷或者思維片面,缺乏單獨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工作中,往往因為經驗不足,工作不嚴謹,處理問題簡單化,或者主觀臆斷,應急能力低,對某些搶救知識應急措施不熟悉,造成嚴重差錯事故。

1.3.3 護士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欠缺 腫瘤科患者因其特殊性,護理行為中有許多潛在法律責任易發生易患糾紛,護士的法律意識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護理的要求[4]。護士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著法律問題,她們更多考慮的是如何盡快解決影響患者健康的問題而忽視了潛在的法律問題。護理記錄中也存在著潛在的法律問題,如護理記錄不及時,護理記錄單和醫生的記錄存在不相符合的情況。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許多護士缺乏法律意識,不按程序執行醫生的口頭醫囑等,易導致護理缺陷的發生。

1.3.4 護士職業壓力 由于腫瘤科護士職業緊張,風險強度大,護士要經常面對瀕死患者,導致一些護士煩躁易怒,時間長就會造成惡性循環;有的腫瘤科護士因為職業的原因對上述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容易表現出淡漠情緒,使患者認為護士缺乏同情心,不再信任護士;另外一些腫瘤患者由于遭受疾病折磨情緒不穩定,溝通效果較差,護士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激怒患者,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這些都會導致護患之間產生矛盾,影響護理質量,容易引發護理糾紛。

篇(4)

1.1護士對癌痛認知不夠多項研究顯示,護士癌痛知識缺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護士對癌痛知識回答正確率低于70%,表明很多護士缺乏足夠的知識來管理疼痛。有調查顯示,北京市腫瘤專科醫院護士的癌痛相關知識總分為75.85分,其中“藥物止痛相關知識”部分得分最低。提示腫瘤科護士癌痛相關知識水平有限,建議加強腫瘤科護士止痛藥物相關知識的教育[12]。

1.2護士獲取癌痛知識的途徑單一癌痛護理在國內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護士獲取癌痛知識的途徑單一,主要以繼續教育為主[12]。在2004年加州頒布的法令中,明確提出所有醫護工作者都必須接受疼痛管理和終末期照顧的繼續教育[13]。鑒于癌痛管理知識還沒有普遍納入醫學院校的教科書,護士不能從學校獲得系統的知識,工作后參加癌痛管理知識培訓的機會有限。一項調查顯示,昆明地區從未參加過有關癌痛知識講座或會議的護士為38.8%。因此,我國學校逐漸完善癌痛相關課程配置,對護士進行癌痛專科護理培訓,加強護士癌痛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培訓護士的癌痛護理實踐技能,更新相關癌痛專業知識很有必要。

2護士對癌痛管理的態度相對積極

國外調查顯示,護士對癌痛管理的態度得分很低,護士的消極態度與癌痛知識缺乏呈正相關,兩者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313。而國內護士已經逐漸認識到癌痛管理的重要性,雖然護士對癌痛管理知識相對缺乏,但是對待癌痛管理的態度都很積極,而且對癌痛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較高[16]。在腫瘤專科醫院護士對待癌痛管理持積極態度的超過95%]。因此,提高護士的癌痛管理知識及技能仍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應以護士對癌痛管理的積極態度為契機,對護士實施癌痛知識教育,提高護士癌痛管理知識和能力,最終達到WHO提出的癌痛管理使癌癥患者達到“無痛”的標準[17]。

3影響護士對癌痛認知和態度的因素

護士對癌痛的認知和態度受到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國內外已經完成的研究中被證實存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年齡、學歷、職務/職稱、科室、工作年限和是否接受過癌痛培訓,其他影響因素還有待進一步采用多因素分析進行研究。

3.1年齡有調查發現,年齡越大,護士對癌痛認知和態度得分高者比例越多[16,18]。說明隨著護士年齡的增長,生活經歷及社會閱歷的增多,特別是女性在經歷了生產分娩等生理過程后,對疼痛的認識會比年輕護士更加全面而深入,對癌痛管理也會產生相應影響。此結果有待后續研究進行多因素統計分析的驗證。

3.2學歷國內外調查發現,學歷與認知程度有關[18],學歷越高,護士對癌痛認知和態度得分越高,其中護理學碩士得分更高[7]。說明認知程度與學歷有關,應該注重對低學歷護士的培養。

3.3職務/職稱有調查發現,護士對癌痛認知程度與職務/職稱有關[16],護士長癌痛相關知識得分高于普通護士,可能是因為護士長的工作年限較長,獲得培訓的機會和在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更多,因而得分較高[12]。但是此類研究采用的是單因素分析,尚缺乏多因素分析進行驗證,因而職務/職稱是否對護士癌痛認知和態度存在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3.4科室在腫瘤專科醫院,腫瘤內科護士的癌痛相關知識得分高于腫瘤外科護士[12]。原因可能是腫瘤內科患者的癌癥分期較晚,出現癌痛的可能性大,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接觸較多。在綜合醫院,腫瘤科和外科的護士對癌痛知識的掌握相對較好,其次為中醫外科和消化科,可能是相關科室收治的患者及所開展治療可為護士提供更多了解此類知識的機會[19]。提示結合臨床開展業務知識培訓,是普及癌痛知識的培訓方法之一。

3.5工作年限護齡越長,護士了解的癌痛相關知識越多,且工作年限越長,癌痛管理知識認知越好[16]。可能是因為護士工作年限越長,接觸的癌痛患者越多,積累的癌痛管理經驗越豐富,故癌痛管理知識掌握的越好[18]。因此應加強低年資護士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充分發揮高年資護士的帶頭作用,發揮專長,可以通過組織高年資護士講課等形式傳授業務知識和臨床經驗。

3.6癌痛培訓經歷有研究發現,接受過癌痛相關知識培訓的護士得分高于未接受過培訓的護士,護士癌痛管理知識的整體知曉率由之前的62.4%提高到92.4%[18]。在崔靜等[20]對護士癌痛管理認知的質性研究中發現,護士缺乏正規的培訓和教育,其獲取癌痛管理知識的途徑會減少,導致護士對癌痛認知不足。如果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將取得明顯效果。

篇(5)

本文試圖分析護患糾紛增加的原因,并提出減少糾紛的對策,以構建腫瘤科和諧的護患關系。與2008年對比,2011年新病房護士的年齡輕、護齡短、學歷低;床位使用、工作量等明顯增加;患者及家屬維權意識增強是護患糾紛增加的原因。作為防范護患糾紛的措施應該加強科室自身建設、培養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樹立尊重患者的權利觀念、強化護士長的管理能力。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會使護理人員更加關愛腫瘤患者的有限生命。

2008年與2011年護士的年齡、護齡及學歷的對比分析

新病房投入使用后工作在腫瘤科一線崗位上的護理人員多為八零后的獨生子女,由2008年的40%增長到79%。即護士的年齡明顯年輕化。2008年護士工作不足3年4人,占科室護理人員總數的13.3%,有3年以上工作經歷11人,占科室護理人員總數的86.7%;2011年新病房投入使用后,由于科室的重新組建,護理人員的重新調配,調入了許多剛畢業的護士,其中有1年左右工作經歷的護理人員成為了科室的主流,工作不足3年12人,占到科室護理人員總數63.2%。即護齡長的護士明顯減少。

2008年與2011年護士知識結構比較:其中2008年中專人數5人(33.3%),大專8人(53.3%),本科2人(13.4%)。2011年中專人數12人(63.2%),大專5人(26.3%),本科2人(10.5%)。2009年護士中專占大多數。即高學歷護士明顯減少。見圖1。

新病房護士年輕化、知識結構相對較低,溝通能力欠缺是護患糾紛增加的主觀因素。

腫瘤患者及家屬由于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巨大的心理壓力,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恐懼、抑郁、暴躁易怒等負面情緒。面對這一特殊的群體,年輕的護士們經常是受患者及家屬情緒的影響而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激惹,導致護患雙方不能有效溝通而引發護患糾紛。

年輕的護士工作中由于缺少生活閱歷,對生命存在的價值體驗不深。不能利用溝通技巧及時向臨終患者及家屬傳遞治療與護理信息而引發護患糾紛。

護齡長的護士比例下降以及高學歷護士比例下降使科室的整體專科理論知識及業務能力相對不足。由于專科知識宣教不及時,特殊護理處置(如:心電監護故障處理、PICC導管脫出處理等)不及時而引發護患糾紛。

2008年與2011年病房住院患者及工作量的變化

2008年與2011年病房住院患者的總床位使用數、入出院人數、死亡人數的對比。2011年總床位使用數明顯高于2008年,增加12.75%;2011年死亡人數明顯高于2008年(190人vs126人),增加50.79%。

腫瘤科2008年與2011年一些特殊工作量的比較,其中介入人次增加155.7%,中藥外敷人次增加83.7%、PICC導管留置人次增加114.29%、皮下泵留置人次增加31.4%、中心靜脈導管維護人次增加131.7%。

對策與討論

通過對比分析了2008年與2011年護士群體、病房工作量的變化對護患糾紛發生的影響,并希望通過上述分析,研究出對減少護患糾紛可能有效的對策。①加強科室自身建設是防范護患糾紛發生的關鍵:首先,需增強服務意識,制定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全過程的護理服務標準,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第二,要加強專業、專科技術的培訓。對腫瘤科護士的培養要通過臨床實踐與模擬演練專科技術操作、搶救過程、對臨終患者及家屬的照護、特殊事件處理等而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護理技術水平與應急事件處理能力。讓護理人員通過醫院內舉辦講座、科室業務學習、病例討論會、護理查房和外出進修、參加短期培訓等多種途徑的學習,不斷更新護理知識開闊視野而提高整體護理隊伍的素質。②培養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是防范護患糾紛的有效手段。③樹立尊重患者的權利觀念,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要防范護患糾紛的發生,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自身素質建設,提高護理理論與技術水平,提高服務意識,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管理者必須提高管理能力,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加強護患溝通進一步融洽護患關系,把各種護患糾紛降到最低限度,使護理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惡性腫瘤雖然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但相信和諧的護患關系會使護理人員更加關愛腫瘤患者的生命,會使患者更加珍視自己的有限生命。

篇(6)

在腫瘤科病房,護士面對的服務對象是患有各種腫瘤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屬,由于腫瘤患者所患疾病和治療的特點,患者在心理,對疾病的態度,以及人際交往方面與內外科患者不同,給病區管理帶來困難。據統計,百分之七十八的患者在患癌前有心理障礙,而一般內科患者只占百分之三十二。雖然患者在情感、認知等方面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但同樣具有普通患者的認知與需求,如尊重與被尊重的需求、求治與求治方式的需求等。護士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往過程中,雙方的認知受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如主觀感受、護士形象、醫院環境、文化背景以及雙方的心理狀態等,因此護士要注意學習和應用一些社會心理規律,增強溝通效應。其中,首因效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首因效應在腫瘤病房護理中的作用

1.1  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所謂首因效應,即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或“先入為主”效果,它在人與人溝通交往中對人的認知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第一印象是在與他人首次接觸時根據對方的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等所做出的綜合判斷[1]。實驗心理學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輸入大腦時的順序在決定認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視的,最先輸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輸入的信息也起較大作用[2],大腦處理信息的這種特點是形成首因效應的內在原因。這些首次獲得的信息往往成為患者以及家屬以后認知與評價護士的重要根據。患者到病房后接觸的首先是護士,為此,護士應高度重視首因效應,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2  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  首因效應會使個體在第一次交往獲取對方少量信息后動用個體以往的知識經驗來對這少量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分析、綜合、比較、推測個體的特點,形成總體評價。但護患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稱,相對于護理人員一方而言,患者一方掌握的相關信息相對不足,護患雙方存在著信息資源上的不對稱和不平衡。所以,只有護士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后,護患雙方才有可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掌握充足的信息,較好地完成護理評估。

1.3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是醫患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基本屬性來看,主要表現為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和特殊的服務消費關系[3]。若第一次護患交往接觸留下了良好印象,則在彼此分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仍然會保留在腦中;當第二次再相遇交往時,則會不由自主地按腦中原來第一次形成的好評價的視角來認知評價對方,非常有利于建立和諧融洽的護患關系。

2  首因效應的應用措施

2.1  營造溫馨的病房環境  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腫瘤病房可進行適當的美化,如張貼一些賞心悅目的圖片、溫馨語,擺放花草,家庭化住院設施等,這樣可淡化患者頭腦中的醫院形象,緩解患者因受疼痛折磨而產生的痛苦和扭曲的心理,可使其很快接受并適應住院環境。

2.2  塑造美好的護士形象  護士形象是護士素質、文化水平、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是護士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一方面護士應在著裝、儀表上進行適當的修飾,使工作服、鞋、帽整潔統一得體,發型干凈、整齊、大方,面部化妝清淡、雅致、樸素。在接觸患者時,表情自然,態度和藹,面帶微笑,并善于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捕捉患者的情感反應。另一方面,護士應不斷加強自己內在素質的修養,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及人文科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豁達的心胸及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4]。

2.3  運用恰當的溝通技巧  作為腫瘤科護士,應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前提下,做到語言準確、語意明晰、文明禮貌,并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語言交流方式。對情緒壓抑的患者應主動、熱情,用積極的語言鼓勵患者;對暴躁憤怒的患者應態度溫和,避免急躁。通過護士針對性的語言,使患者感到親切,得到安慰,重獲生存的勇氣。同時,在與患者交流時,應根據其年齡及職業特點采用恰當的稱呼,如“王大娘”、“李老師”等,同時,介紹同室的老病友,使之相互關照,消除孤獨、失落感。

2.4  舉辦休養員座談會及建立病員活動室  休養員座談會既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病房環境、制度等,又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同時請老患者介紹康復的經驗,樹立住院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治療以外的時間,病員可以進行適當的活動,讀書、下棋、打牌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促進康復,以體現患者的自我價值,給患者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5]。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使醫務工作者與患者家屬更好的合作[6]。

【參考文獻】

 

[1] 朱啟臻,張春明.社會心理學原理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256.

[2] 李小妹主編.護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8.

[3] 秦其榮,朱 捷,江啟成,等.醫患關系信息不對稱的倫理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2005,18(1):16.

篇(7)

護理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臨床實習是護理教學中的重要階段,是由護生向護士角色轉換、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階段。因此,做好腫瘤專科護生的臨床帶教工作,不僅關系到護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是杜絕護理安全隱患的重要手段,并能幫助護生樹立良好的護理職業形象。結合腫瘤內科工作特點,我們探索了一些帶教經驗,現報道如下。

1 帶教前的準備工作

1.1帶教老師的要求 要求帶教老師必須在腫瘤科工作滿3年,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及護師職稱。同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業務能力強、愛崗敬業、責任心強、善于溝通和表達的能力[1]。帶教老師不僅要具備以上條件,更能掌握不同時期的護生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的做好帶教工作。不同時期的護生心理狀態存在差異,這與時代的社會條件因素有關,當今年代正直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選擇職業的范圍廣,護理事業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被人們逐步重視,就業率較高,很多人是自愿的,也有無可奈何。在這種狀態下,帶教老師不能一概而論,應具體分析,帶教方法因人而異,使護生真正深入了解護理,不僅僅把護理當做謀生的職業,護士是生命的呵護者,對護理事業有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1.2入科宣教 在護生剛入科時,帶教老師面對護生要主動熱情,例如介紹科室環境,科室專業特點,常用藥物、物品,設備的排放位置,加快護生熟悉和適應本科室,激發護生對本行業的熱愛,讓護生門懂得護理工作是將科學、生命、愛心相結合的行業。讓她們以充足的信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中。

1.3帶教前評估 以優質護理的服務理念為前提,在護生入科前對每個護生的整體素質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理論基礎知識水平、操作技能水平、腫瘤專科知識知曉情況、心理素質、職業素養、安全意識等內容。帶教老師要對評估結果認真記錄,了解每一位護生的特點,以便對護生給予針對性的帶教。

1.4制定帶教計劃 根據腫瘤科護理工作的特點以及實綱,制定切實可行的帶教計劃,合理安排實習時間和實習內容,制定具體的內容和操作,帶教內容要由淺入深,制定的內容要能夠在護生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時結合腫瘤科患者的自身特點講解專科知識,教學內容要能夠對護生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通過對帶教內容的逐步過渡達到考核目標,順利完成實習任務。

1.5培養護生過硬的心理素質 護生從熟悉的學習環境來到陌生的醫院,從父母的小公主到進入社會,角色的急劇轉換,常常會出現緊張和恐懼心理。同時由于對操作等各個方面的不熟練而缺乏自信心,帶教老師對護生都應持接納、友好的態度。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應鼓勵,使護生樹立信心。

2 帶教計劃與實施

2.1 第1w熟悉階段,熟悉腫瘤科病室環境、介紹科室的布局,科室專業特點、本科各班流程、各項規章制度、用藥特點、基本的病種等。使之盡快熟悉并融入工作環境中[2]。

2.2 第2~3w提高理論階段,在一對一的帶教模式下[3],在護理日常工作中,有計劃的演示指導各項護理操作,如PICC維護,化療泵的使用,靜脈選用的原則等。認真學習常見病種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的臨床特征,放射治療的特點,各種常見化療方案的適用病種,掌握化療、放療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知曉常用宣教知識,鍛煉護生健康宣教能力。做到每日一小講座,學習1次/w,查房1次/月,使護生全面深入掌握腫瘤專科知識。

2.3第4~5w實踐階段,帶教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各項專科操作由易到難,如皮下注射-靜脈穿刺-PICC維護等。操作過程中加強對病患的溝通,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讓患者接受護生的護理操作,同時使護生樹立信心,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4第6w培養獨立工作能力階段。貫徹責任制護理[4],帶教老師讓護生分管1例或2例患者,運用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護理程序,在從患者入院到出院的過程中,了解患者需求,做到切實為患者服務,不斷加深對整體護理的認識,從而進入護士角色。帶教老師在此過程中可指導護生接觸護理病歷的書寫,體溫單的繪制等,并給予相關指導,為以后正式護理工作夯實基礎。

2.5最后考核階段,臨床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是嚴格考核,安排出科考試,理論內容應覆蓋全部實習計劃內容,還要結合腫瘤科理論。操作考試為本腫瘤科專科操作,如PICC的維護。由帶教老師及護士長共同考核。書寫出科評語,并召開出科總結,由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對護生進行點評,反過來由護生對帶教老師的帶教方法進行反饋,以便改進帶教工作。

2.6 護生出科時,帶教老師應根據護生在本科實習的各個方面表現,秉承公平、公正、客觀的態度,在護生實習手冊上寫好實習小結,與護生下一站實習科室做好護生實習交接工作。方便下個科室的帶教老師快速了解護生,制定帶教計劃。

3 體會與總結

通過對護生實習的帶教工作,體會如下:首先要加強對帶教老師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在臨床帶教中,理論聯系實際,使護生盡快適應角色,順利走向臨床第一線。最后綜合考核及出科總結,不僅可獲得護生掌握知識程度的信息,也可對帶教老師的能力進行評價,科室之間做好帶教交接工作,以便優化帶教過程。為壯大護理隊伍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Shi Hongzhi.Discussion o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J].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2014,36:558-559.

篇(8)

PICC輸液雖有許多優點,但仍存在一定的并發癥,其中,導管相關感染是PICC留置期間嚴重并發癥[1],增加患者痛苦。徐麗麗等[2]研究認為通過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PICC導管相關感染的發生。因此,加強腫瘤化療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具有現實意義。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利用科研成果,并與護理經驗和患者愿望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的過程[3]。筆者在腫瘤化療患者行PICC期間實施循證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3年10月200例選擇行PICC化療的腫瘤患者,均為首次化療,其中男117例,女83例,年齡31~73(46.54±15.49)歲,身高155~178(162.31±13.84)cm,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例。疾病種類:胃癌91例,結腸癌51例,肺癌31例,直腸癌17例,肝癌10例。右上肢置管132例,左上肢置管68例。貴要靜脈132例,肘正中靜脈57例,頭靜脈1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疾病種類和靜脈選擇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腫瘤科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步驟和措施如下。

1.2.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成立以護士長為核心的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具有一定的查閱外文文獻能力和臨床科研能力。護士長負責本研究分工、協調、討論、指導等工作,組員負責文獻檢索、實證帥選、護理干預、數據統計等。

1.2.2循證問題 針對患者病情、化療方案、導管相關感染危險因素,結合腫瘤科護理經驗等,確立如下循證問題:⑴腫瘤;⑵癌癥;⑶導管相關感染;⑷危險因素;⑸化療。

1.2.3循證支持與評價 檢索近5年中國知網、、維普以及Pubmed的文獻資料。小組集中對文獻資料的真實性、科學性和臨床實用性等做出系統評價,篩選出最佳臨床護理實證。

1.2.4循證應用 根據最佳臨床護理實證,結合護理經驗,制定如下護理方案。⑴風險因素干預:導管留置時間、穿刺部位、輸注液體、操作者經驗、患者白細胞數量等是腫瘤化療患者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風險因素。小組針對易發風險因素,制定護理干預流程,并進行動態管理。⑵導管選擇:根據患者血管條件、身高等確立適宜導管型號,一般選擇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靜脈4Fr單腔導管,長60cm。⑶置管操作:操作環境保持無菌,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置管,消毒劑為洗必泰碘,操作者為護士長或三級崗護士。PICC置管術后,采用3M透明敷料貼敷穿刺點,24h更換3M透明敷料貼膜,以后一周更換一次。采用肝素生理鹽水封管,妥善固定。⑷健康教育:講解PICC留置期間注意事項,交代日常生活護理,如洗澡時防護、活動手臂動作應輕緩等。患者出院后應加強電話指導,接受患者熱線咨詢,避免人為性感染發生。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后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4]=患者感染例數/置管總天數x10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感染例數為3例,置管總天數為7543天,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為0.3977‰;對照組患者感染例數為11例,置管總天數為7469天,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為1.4728‰。兩組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2,P

3 討論

篇(9)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12(c)-119-02

腫瘤化療中護理風險因素是指不恰當的護理或護理工作中的疏漏導致患者死亡或傷殘的可能性,具有風險高、風險不確定性、風險嚴重性、風險復雜性等特點。對護理工作中常見的護理風險或隱藏的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對策,來提高護理水平減小風險發生的方法叫風險管理。本院腫瘤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分析本科護理風險的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管理對策,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腫瘤科2008年5月-2009年5月全部住院患者。

1.2 腫瘤化療中護理風險因素

1.2.1 化療過程據報道,外周靜脈穿刺滲漏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翻。腫瘤患者化療時間長,出現滲漏的概率加大,加上化療藥物的毒性和患者血管長期化療耐受性差,當出現化療藥物滲漏時,常發生靜脈炎,甚至組織壞死。所以說化療過程中滲漏是一個高風險的護理因素。

1.2.2 醫護因素實習生或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對化療藥物的掌握不夠全面,對化療藥物引發的副作用不了解,當出現化療副反應時,不能及時發現。一些相似名稱化療藥物使用時混淆,出現用錯藥現象;一些藥品往往計算到克或毫克,在配藥時需換算成毫升,存在計算錯誤的風險;長期化療醫囑停止不及時造成多輸注。

1.2.3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血管條件差,增加穿刺次數;化療藥物的毒性大,患者抵抗力差;化療引起嘔吐,可導致水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等;長期化療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生活質量低下,喪失對生活的信心,患者易產生悲觀失望情緒,易產生自殺行為。

1.3 制定預防控制措施

1.3.1 加強培訓,提高認識對腫瘤科護理人員定期培訓,學習護士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強調風險無處不在,只有不斷提高護理水平、提高認識、加強風險防范才能降低護理風險。

1.3.2 強化專業知識教育加強對化療專科護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閉,包括①應急能力培訓,重點講解應急事件發生、發展和應急處理措施、步驟。②常用藥物的藥理、毒理學基礎知識和常見不良反應的觀察方法。③化療藥物外滲的常規處理方法。④層流柜配置化療藥物的使用流程等。

1.4 改進護理管理模式,強化制度落實

1.4.1 把工作流程和指引細化到每個環節。①制定加床、換床流程指引,護士嚴格按操作指引執行,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②制定每周檢查病房設施的制度,每周檢查2次病房設施,包括吸氧、吸痰裝置是否完好,搶救物品是否齊全、及時更換近效期藥品。③對特殊體質患者,床頭掛警示牌,要求陪護人員加強防范,交班時要對接班護士交代清楚,加強對重點患者的護理。

1.4.2 加強交接班的管理,提高護理效率。合理分配輪崗工作人員,將有經驗護士和新護士進行配對幫扶,起到傳、幫、帶作用。遇到節假日等病號多時要增加排班人數,分擔工作負荷,減輕工作壓力,護士長和護理組長必須有一人在崗。

1.5 靜脈穿刺方法

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靜脈穿刺途經。在患者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首選靜脈留置穿刺術嗍。靜脈留置穿刺術具有穿刺次數少,輸液滲漏率低特點,而且保證了靜脈用藥的持續性,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

1.6 嚴密觀察化療過程,加強健康宣教

化療時責任護士每半小時巡視1次患者,嚴密觀察患者的輸液反應,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發現情況立即通知當班醫生,及時處理。指導患者進食,吃清淡少鹽高營養食物,不食用反季蔬菜,指導患者進行皮膚和口腔的清洗,配合完成化療過程。

1.7 統計處理

篇(10)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316-01

化療藥物外滲是指化療藥物在輸注過程中滲出或滲漏到皮下組織中[1],輕者局部紅腫,重者組織潰爛壞死,是腫瘤科最常見的安全問題之一。為保障腫瘤患者的化療安全,2010年1月我科成立了化療安全控制小組,該小組的建立大大降低了化療藥物外滲的發生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少了護患糾紛,現將其做法與體會介紹如下:

1 做法

1.1 建立了化療安全控制小組。護士長任組長,另有兩名護師以上職稱、高年資護士為組員。組內人員有明確的責任,各有側重分工,輪流值班,以保證節假日期間至少有一名安全控制小組成員在崗帶班。由于目前急診化療病人較少,尚未安排夜間值班。并根據需要派出組內人員短時間外出學習,帶著任務和問題去學,載著收獲和知識回院來教[2]。

1.2 明確化療安全控制小組的職責

1.2.1 評估新入院患者的血管情況、選擇輸液器具。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化療安全控制小組人員評估患者的血管,而后再根據醫囑即病人的所用藥物選擇合適的輸液部位(主要部位:深靜脈、頸外靜脈、雙上肢粗直血管)和輸液器具,記錄于評估表內,放于病歷中。值班護士根據評估表內容予以執行。

1.2.2 嚴格培訓科內及新上崗的護士。科內護士每季度進行一次培訓,對新入科的護士進行一周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培訓內容有腫瘤專科護理知識、化療藥物的作用機理毒副作用、腫瘤內科護理風險的防范等,化療藥物外滲的防治作為重點。新入科的護士另加基本功訓練,以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

1.2.3 化療藥物外滲的處理。化療藥物一旦外滲,對組織不可避免地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積極處理可有效的控制損傷程度。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地塞米松+普魯卡因+生理鹽水局部封閉;自制中藥酒精浸泡液外敷;喜療妥藥膏外涂。安全控制小組成員根據所用藥物外滲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輕者選擇中藥外敷或喜療妥藥膏外涂,重者局部封閉+中藥外敷。

1.2.4 總結經驗持續質量改進。化療安全控制小組每月對化療藥物外滲防治情況進行一次統計匯總,好的經驗互相交流,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真討論,查找原因持續質量改進。

2 結果

化療安全控制小組的建立,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降低了化療藥物外滲的發生率,保障了腫瘤患者化療的順利進行。2010年底統計1401例腫瘤化療患者中,藥物外滲的發生數為16例,由上年的8%降至為1.13%,且無組織壞死病例。

3 體會

3.1 化療安全控制小組規范了防治化療藥物外滲的措施,規定了靜脈穿刺的部位和方法,克服了護士在選擇靜脈穿刺時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使靜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達到98%以上,有報導化療藥物外滲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密切關系[3]。從而降低了化療藥物外滲的發生率。

3.2 化療安全控制小組的建立,增加了高年資護士的壓力并變為動力,激發了學習積極性,把學到的新理論、新方法運用指導于臨床實踐。對年輕護士更是一個較大的促進,通過對護士的培訓提高了業務水平,豐富了理論和實踐經驗,增強了責任感和事業心,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3.3 化療安全控制小組的建立,使部分護理工作有了一定的程序,護士工作有章可循,提高了護理質量,化療藥物外滲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發生藥物外滲的患者也能及時得到治療,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減少了護患糾紛,增加了護患感情,提高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參考文獻

上一篇: 社區工作要點 下一篇: 采購崗位工作計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亚洲 |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亚洲码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