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教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2-11-28 21:51:5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三年級下冊教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三年級下冊教學

篇(1)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1一、教學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嬌生慣養的習性,還是養成了他們對事物的依賴感,遇到困難不敢挑戰自己,動不動就要請學生、老師、家長幫忙,自己就看著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懶惰成性。同一個班中,學生在幼兒園所授教育不同、家長管教不同,也產生不同素質的學生。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表現自己想法,繪畫技能嫻熟,但在畫面組織上不夠理想,有的學生敢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但苦于繪畫技能落后,在幾學年學習繪畫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在課堂氣氛中過與活躍,甚至不能自控,想學又不會就出現了愛講空話的情況。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種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在知識掌握上也層次不均,有的繪畫技能好,有的工藝水平高,有的在欣賞能力上分析能力強,能說會道。

二、教材分析

造型表現:初步認識形、色與機理等美術語言,浙美版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浙美版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設計應用:學習浙美版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欣賞評述: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綜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三、學期目標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能根據自然形象進行團的設計。

2、能用豐富的表現手段,表現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3、學習漫畫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的漫畫形象。

4、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

5、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2一、全冊教學理念目標:

(一)造型表現

初步認識形、色與機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二)設計應用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三)欣賞評述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綜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二、全冊重難點:

(一)重點: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能根據自然形象進行團的設計。

2、能用豐富的表現手段,表現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3、學習漫畫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的漫畫形象。

4、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

5、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二)難點:

1、圖案的設計(適度的夸張和概括),圖案具有美感。

2、繪畫及工藝作品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及藝術感染力。

3、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教學情況分析:

1、從學生學習習慣分析:

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發現該年段學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嬌生慣養的習性,還是養成了他們對事物的依賴感,遇到困難不敢挑戰自己,動不動就要請學生、老師、家長幫忙,自己就看著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懶惰成性。

2、從學生分析:

班:班與班的美術成績相差很大,在班與班同等的優秀中,有可能這個班的優秀在那個班里是良好,班級的集體素質相差很大,很難拉的平均。

生:同一個班中,學生在幼兒園所授教育不同、家長管教不同,也產生不同素質的學生。普遍有這三種學生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

敢表現自己想法,繪畫技能嫻熟,但在畫面組織上不夠理想,在這幾年的教學和有目的的興趣小組的培養,也已經脫離畫面的散亂,構圖不均,色彩不夠豐富等問題;有的學生敢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但苦于繪畫技能落后,在幾學年學習繪畫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在課堂氣氛中過與活躍,甚至不能自控,想學又不會就出現了愛講空話的情況。

3、從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析: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種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在知識掌握上也層次不均,有的繪畫技能好,有的工藝水平高,有的在欣賞能力上分析能力強,能說會道。

四、措施:

1、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進行的“玩”中各種想象畫訓練,各種不同美術知識技能滲透,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對自己美術能力充滿信心。

2、學習時,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直接作畫,不再使用黃色構圖,以提高繪畫進度,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能力和敢畫、敢做的決心。

3、結合不同班級情況與學生各自不同表現,多讓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美術帶給他們的感覺,經過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3一、學生情景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造型本事、表現本事已經有了必須的訓練,所以他們已具備了一些基本的美術素養。能夠欣賞美術,進行一些簡單的評述。可是,這只是初步的,并沒有到達一個高的層次,學生的造型、表現本事需要更進一步的提高。這一階段的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畫畫有了自我的觀點,有了一些個性化的東西,這是一個提高。

二、全冊教材簡析(含知識結構和教學要求):

本冊教材體現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教師,充分研究學生發展的需要、教師教學的需要和教師自身提高的需要;以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公民必備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為基礎,注意貼近同學們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力圖做到富有情趣和啟發性。同學們應自主、主動、合作、探究、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培養創新精神和美術實踐本事,經過學習美術提高生活質量。

三、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教學難點:經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事,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本事。

四、教具準備:

每一課都要準備一些范畫,能夠是學生的優秀習作,也能夠是教師的畫,或者也能夠是網上搜集的世界名畫。制作課要預先準備材料及制作好的范樣。

五、教學措施:

1、嚴格教學要求。

認真上好每一節。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規范作業評講。

2、充分應用網絡資源,不斷豐富教學資源。

3、加強課前準備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個教學資料。

4、建立作業過關制度,加強學生作業質量管理。

5、分層教學,對學有所長的學生進行興趣培養。

發現和培養美術特長生。

6、組織年級作業比賽,組織優秀習作展覽。

7、開展校外美術活動,引導學生開闊美術視野。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4一、學生現狀分析

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發現該年段學生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嬌生慣養的習性,還是養成了他們對事物的依賴感,遇到困難不敢挑戰自己,動不動就要請學生、老師、家長幫忙,自己就看著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懶惰成性。

三年級段的學生,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大膽,敢表現自己想法,繪畫技能嫻熟,但在畫面組織上不夠理想;有的學生敢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但苦于繪畫技能落后;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在課堂氣氛中過與活躍,甚至不能自控,想學又沒有耐心就出現了愛講空話的情況。

由于有以上三種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在知識掌握上也層次不均,有的繪畫技能好,有的工藝水平高,有的在欣賞能力上分析能力強,能說會道。

二、教材分析

以國家一系列有關教改的文件為指針、依據,打破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促成美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和美術教材新體系。體現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需要。在課程教學的安排上,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以及美術教學的規律,并且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希望拓展教師的教學思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要求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能根據自然形象進行團的設計。

2.能用豐富的表現手段,表現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3.學習漫畫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的漫畫形象。

4.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

5.進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欣賞,提高欣賞應用能力。

6.圖案的設計(適度的夸張和概括),圖案具有美感。

7.繪畫及工藝作品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及藝術感染力。

8.造型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的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四、教學措施

1.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進行的“玩”中各種想象畫訓練,各種不同美術知識技能滲透,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對自己美術能力充滿信心。

2.學習時,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直接作畫,不再使用黃色構圖,以提高繪畫進度,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能力和敢畫、敢做的決心。

3.結合不同班級情況與學生各自不同表現,多讓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美術帶給他們的感覺,經過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三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5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創新與質量的關系,繼續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小學美術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學習方式。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森林王國》、《我們來下棋》、《生日快樂》、《風來了》、《百變娃》、《拼拼擺擺》、《線的秘密》、《追風快車》、《文具小管家》、《風鈴叮當》、《六面怪臉》、《可愛的班集體》、《彩墨游戲》等內容。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習認知的訓練,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本繪畫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辨別認知能力和創造力,但在繪畫,動手過程中還缺乏大膽想象創造,這些方面有待提高。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工具制作。

3、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等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努力鉆研教材,認真學習教學大綱,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做好課前準備,精心制作教具。

篇(2)

1、讓學生掌握漢字輸入的基本技能,網絡知識和進行上網操作練習以及網頁的查找、下載與保存。

2、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計算機的廣泛用途,并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方法處理信息的意識。

3、從小培養良好的用機習慣,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4、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進行創新實踐。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內容:

學習在寫字板或WORD中進行漢字輸入、絡知識和進行上網操作練習以及網頁的查找、下載與保存。

(二)教學要求:

使學生能比較全面第了解、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知識以及漢字輸入”等的基礎知識,并能針對相關的練習進行上機操作,進而以點帶面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務,做到學以致用。

使用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了解和學會網上的會員注冊、上傳下載、論壇討論等技能,培養學生運用網絡平臺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及增強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基礎知識的掌握。

2、各種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3、實踐訓練、操作的有機、靈活運用。

三、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該班現有學生45人,該班整體情況稍差,主要是上課時學生興趣不高,導致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不夠,極個別的學生自制能力差,但全班的學習風氣還是很好的。

四、教學策略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跳出學科本位,從教育的高處來看信息技術的教學,教學變為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活動因此,我覺得可以應用以下教學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師通過“實物”、“圖片”、“視頻”等特殊媒體把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在班級組織形式下的教學,對于基本操作的教學顯然不能用“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只能采用廣播方式,把操作步驟、過程展示給學生,學生依此為模仿的對象,進行初步操作的模仿,從而達到基本操作的入門。

2、“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法。從學習者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從教師的角度說,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任務驅動教學由以下幾個過程構成:任務設計、任務布置、學生自主探求任務的完成、任務完成評估。

3、活動教學法:即是在活動教學法的基礎上,從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整體來設計主題,以主題為線,以活動為形式,貼近學生生活,把學生日常接觸的生活場境、平常喜歡進行的活動同信息技術的應用作一個交融點,以學生為本,關注人文,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角度在課堂上培養信息素養。

五、教法措施:

以“漢字輸入、絡操作”等為學習重點,適當輔之于游戲、組織競賽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1、以學生上機操作為主,教師講解為輔。

2、注重輔差、培優、提中。

3、注重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并能舉一反三。

4、盡量加大學生上機操作力度,做到熟練第掌握所學的知識。

5、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6、結合組織相應的競賽提高學生的興趣。

7、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學安排

第一周:拼音寫漢字

第二周:拼音寫詞組

第三周:詞組大演練

第四周:標點符號的輸入

第五周:寫信交流

第六周:看圖寫短文

第七周:期中作品制作

第八周:網上世界真奇妙

第九周:關鍵字查詢

第十周:目錄檢索

第十一周:網頁下載與保存

第十二周:文字下載與保存

第十三周:網上學習

第十四周:網上尋寶

篇(3)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可以充分看出,我班學生性格比較活潑,上課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善于思考,能夠提出問題,并通過讀書解決問題,在發表意見的時候能夠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學習方面養成了一定的好習慣。但是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的紀律性不強,自制能力差,管不住自己,要想在課堂35分鐘里要成績,課堂紀律應該是今后一段時間內急需解決的問題。另外還要加強學生在閱讀及詞語積累方面的好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24篇,略讀課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大部分。第一單元和第七單元各安排一次綜合性學習。

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自然、觀察與發現、國際理解和友好,可愛的動物,神奇的科技世界,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神話故事,傳說和寓言。每個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本冊要求認識253個字,會寫284個字。要求認識的字在精讀課文及略讀課文后標出,此外,教材在語文園地三還歸類安排了一些要認的字。

每個語文園地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或“成語故事”,這四項內容分別在八個語文園地中交叉安排兩次。

三、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觀察生活,體驗發現的快樂;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體會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體會作者對動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留心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增強探索和創造的意識;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感受中華文化的魄力;感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閱讀神話、寓言故事和民間傳說,了解傳統文化,豐富想象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認識253個字,會寫384個字。累計認識2397個字,會寫1771個字。

3.會使用字典,學習使用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繼續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描紅。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學習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開始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背誦優秀詩文。練習復述課文。

10.初步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1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12.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結合語文學習,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識字、寫字的學習中,尊重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準許學生在一定的時間以內在識字數量、識字能力上有差異。本冊要求學生認253個字、寫284個字。要求認識的識字量,這是下限。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其他渠道自主識字,增加識字量。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游戲或共同制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隨著學生識字、寫字量的增加,識字量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經常要做的一項工作。

(二)閱讀教學

1、精讀課文的教學。

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訓練的主要憑借。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2)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3)逐步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

(4)精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

(5)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質疑問難。

(6)開展合作學習。

(7)組織好全班交流。

2.略讀課文的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3.選讀課文的教學。

教材后附有8篇選讀課文,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決定是否選用。如果選用,可根據課文內容分別插入相關單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為綜合復習材料。在教學方法上,應以學生自己課外閱讀、自我檢測為主,教師的任務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檢查,通過交流,起到激勵和引導的作用。

(三)口語交際教學

1.明確口語交際要求,培養能力。

2.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3.全員參與。

4.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評價。

5.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的指導。

6.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除了通過口語交際課,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于各種語文實踐活動。

(四)習作教學

1.重視培養習作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

2.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系。

3.重視習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本冊習作練習主要是寫學生實際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10課時

第二單元:10課時

第三單元:10課時

第四單元:10課時

第五單元:10課時

第六單元:10課時

第七單元:10課時

第八單元:10課時

(每單元作文2課時)

六、改進教學的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學措施:

1)、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學生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2)、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電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動性。

3)、科學認真地設計和批改作業。

4)、廣泛開展課外閱讀,鞏固課內外所學知識,拓寬學生智力背景。積極組織各項語文活動,提高興趣,拓展視野,使課內外教學相輔相成。

5)、積極開展家訪活動,取得家長得支持和配合。

2、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抓好學生的寫字關,養成認真寫作業并設計美觀作業的習慣。

2)、耐心輔導學生,了解每位學生的習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3)、培養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利用一些休息時間來讀書,多積累多運用,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七、教學業務學習及有關活動的安排:

篇(4)

教材從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將生活素材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會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的總體情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學情分析】

此時的學生雖已初步具備信息分析、處理、解決的能力。但他們的思維仍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仍需要依據實際經驗支持,通過下定義的方式獲得概念。針對這一特點,在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時,讓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操作和動態演示,將概念的關鍵屬性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相聯系,使學生掌握概念。

【設計理念】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均數的含義和求法。

2.加深對“平均數”和“平均分”意義的理解。

3.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4.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讓學生知道平均數是一個不“真實”的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問題引入

現在黑板上擺兩排圓形磁鐵,第一排有9個,第二排有5個,我想請同學們幫忙,重新整理,使每排磁鐵一樣多。

2.感知

(1)學生思考移動的過程。

(2)教師操作引導:現在每排都有7個,7是這組數的什么數?

(3)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平均數”這個新朋友。

二、探求新知

1.設置知識沖突

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數,那是不是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呢?

2.學習例1

(1)出示統計圖:請大家看屏幕,這里是小麗、小華、小蘭、小明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到的廢瓶子的統計圖。

(2)觀察: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出示問題:“這一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你們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再請學生回答。

(4)教師小結:像這樣的題目,首先求出他們的總數,再看他們是平均分成幾份,就除以幾,這樣就求出了他們的平均數。

三、聯系生活

學會了如何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那么在平時生活中你遇到過平均數嗎?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數學問題,如本次期末測試三年級數學平均成績90分。

四、鞏固應用

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強得了96分,小明和小蘭都得91分。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學的平均成績嗎?

篇(5)

本教學設計的內容為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體教學思路設計如下圖: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以動物為話題,重點是描述動物的體貌特征,通過設計的教學任務來訓練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與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認識小動物有緊密的聯系,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部分動物的詞匯。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他們對描述小動物的體態特征比較熟悉且感興趣,教學活動比較容易開展,可以在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以豐富學生知識。本課是第三單元的故事課,通過聽說使學生掌握并運用與動物有關的目標詞匯及介紹動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課教學,是在學習完AB 部分關于描述小動物體態特征的形容詞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語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語言基礎上而進行的文本閱讀。本故事通過兩個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賽認識動物,重現了已學的部分動物單詞和形容詞,并拓展了新的動物單詞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過這樣一個較為有意義的語篇,增加學生們語言的輸入,使得學生逐步適應文本的閱讀,培養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學生的情況:自然情況及學生的已知起點。

1.自然情況

本班學生總數40人,年齡在9-10歲左右。

約75%的學生當堂能接受新授課的內容,15%的學生需要課下向同伴請教才能理解新知識,還有10%的學生需要老師親自指導才能理解新知識。英語學習習慣較好,能堅持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可以達到約60%。根據以上情況,將全班學生分為A,B兩層,A層水平的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課堂積極參與,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B層水平的學生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學過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2. 已知起點

(1)話題方面:

本單元談論的話題是動物。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他們對動物介紹比較熟悉且感興趣,教學活動比較容易開展,可以在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以豐富學生知識。

(2)知識方面:

學生此前已經學過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前提。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引導。

(3)技能方面:

多數學生能夠熟練介紹自己身邊的小動物,能在視聽時抓住細節信息。

(4)態度方面:

多數學生喜愛并重視英語。

三、教學目標分析

經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認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定的本單元的教學總體目標為:

(一)語言技能目標

全體學生能夠用本單元所學目標詞匯及句型熟練并正確地用英語描述小動物的體貌特征。B級的學生能夠介紹動物的名稱。A級學生能夠通過動物的體貌特征用英語進行描述與交流。

(二)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認真思考,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主動認知與動物相關的語言知識和合作學習,表達自己對動物的關愛,更加珍惜身邊的動物,培養學生們的內省智能和邏輯表達能力。

在以上的總體教學目標指導下,可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細化為以下幾方面:

1.語言知識目標

(1) 能夠在圖片、實物或動作的幫助下,聽說、認讀動物類單詞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學生能在圖片、動作、老師的幫助下讀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夠根據具體的情境與同伴之間運用語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進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語言技能目標

(1) 聽:能聽懂故事大意。

(2) 說: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與同伴進行交流,介紹小動物。能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讀:能讀懂故事,并從故事中快速找到相關信息。

(4) 演:能為故事配音。

3. 情感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具有熱愛動物和保護動物的意識。

4. 文化意識目標:使學生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象征性動物。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有關動物的詞匯;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體情境中的應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學難點

根據圖片或動畫復述故事,給故事配音。

五、教學過程設計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設計意圖:師生間的日常會話交流,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做好課前預熱。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級上冊第39頁的歌謠)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三年級上冊以動物為主題的歌謠導入,為學生復習部分動物的名稱以及本單元學習的形容詞fat, big和語句Look at…,歌謠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簡單易懂,節奏感強,瑯瑯上口,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將已學知識進行復習。

3. Puzzle

為學生們講述“懶羊羊”尋找食物的故事,從而引出單詞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讓學生們根據圖片所代表單詞的首字母,組成核心詞:animal。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的“懶羊羊尋找食物”的故事,使這些單詞能具備故事間的相互聯系。故事情境的創設,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們猜謎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將其六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新單詞”animal。 核心詞的引出,使師生之間擁有交際的話題: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標詞匯的引入

引導學生說出動物類名稱。筆者預設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能夠說出已學的動物類單詞,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說出本課的目標詞匯,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學生可通過觀看動畫,進行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使學生逐步適應文本閱讀,在語篇中學習新詞匯。第二種情況是,B類學生能夠說出已學的動物類單詞,A類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能夠說出故事中部分動物名稱,此時要抓住學生自己所構建的文本信息,對新單詞先行輸入。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說出所認知的動物名稱,和學生共同建構本課的文本信息,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直接呈現新知,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時予以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們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動物的名稱之后,老師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為學生們表演其它動物來補充學生們的答案。根據師生的“合作”,數一數所知的所有小動物的種類,在具體情境中使用語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設計意圖:將小動物的名稱呈現于黑板上,并帶領學生一同數小動物的種類。在具體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標語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實情境的創設,對已知語言進行有效復習

為學生們創設了真實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將其動物園的大門打開,出現了小動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學生們用本單元所學語言知識Look at the… It’s … It has…對動物們進行描述。

設計意圖:通過描述小動物的體態特征,幫助學生們復習第三單元已學的語言知識,并為”故事中”的學習做好鋪墊。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現,將“動物”轉變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開始“故事中”的教學。

設計意圖:由動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這樣的設計很輕松的由“故事前”過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時,詞匯輸入還未完成,還有待于學生自己在文本中發現。

4. 故事文本的呈現

接下來與故事文本進行鏈接,讓學生們帶著問題觀看故事的動畫,使學生們從視、聽、想等多角度對故事的內容進行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第三個問題的呈現: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詞匯的輸入基本完成。

(1)問題的呈現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觀看動畫,初步感知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次觀看動畫,使學生們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先提出問題,能使學生們更積極的熟悉故事內容,進行思考。

(3)問題的升華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觀動畫,完成目標詞匯的輸入

讓學生們帶著第二個問題,再次觀看故事動畫,并由此問題的呈現,使詞匯的輸入基本完成。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給學生們功能性語言的使用。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幫助學生熟悉小動物的名稱,并在適當時運用句型:It’s … It has …來幫助學生熟悉動物的體態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動物之間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做動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設計意圖:此部分的設計突出了英語課堂的特色,讓學生們愿說、敢說、并有內容可說。給學生足夠語言可發展的空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認讀單詞比賽

設計意圖: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為了提高他們的詞匯認讀能力,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活動或游戲,幫助學生提高單詞的認讀能力。于是筆者運用TPR全身反應法,設計了“認讀單詞”比賽的環節,此環節通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孩子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加深對故事中出現的八種動物單詞的記憶。激烈的音樂,從聽覺上調動了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的熱情;快速出現的動物圖片,在視覺上激發孩子們積極思考和迅速認讀單詞的興趣。通過比賽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2. 跟讀、模仿

設計意圖:在故事文本的處理上,筆者進行了聽說、模仿的訓練,對學生進行聽力輸入,和語言的輸出,并巧妙地發揮了點讀筆的作用,方便了學生的跟讀、模仿,并及時強化了學生的語音、語調。使我的課堂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實現了“人機交流”的操練,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3. 復述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對故事文本的三次聽說、模仿,實現讓學生對照板書進行語言的輸出,復述故事的內容。在看文字進行語言的輸出后, 對學生們的能力進行了強化性的訓練,看圖片復述故事,和看無聲的動畫進行配音。這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使用語言的真實環境,使學生在聽說訓練后,將所學知識直接運用于交際活動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學生對故事文本內容進行了幾次輸入與輸出之后,為了使學生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目標語言,與同伴進行交流,筆者設計了Group work的小組活動環節。活動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組為單位,運用老師給提供的動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單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標語言進行組內交流,活動時間大約為4―5分鐘。活動中,采用輪流扮演B同學的角色,與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介紹并描述小動物。

設計意圖:希望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能夠給予學生們充分發揮語言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們與同伴進行合作的能力,體現出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設計意圖:學生們已經了解并簡單運用了所學的目標詞匯和句型,接著通過我對教材的整合,將第一單元所要介紹的一個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動物所屬的國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動物教學單元更能拓寬學生們的眼界,培養學生們愛護并保護小動物的情感。最后,通過作業的布置,培養了學生們用英語表演小故事和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學評價設計

(一)評價內容

1. 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

整個教學設計以完成不同任務為導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活動的設計者和知識的引導者,在真實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整節課活動設計層次清晰,語言講解重難點突出。

2.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根據所預設的教學目標,所檢驗到的學生學習效果是:通過練習,95%的學生能夠在圖片、實物或動作的幫助下,聽說、認讀故事中的動物類單詞;80%的學生能夠根據具體的情境與同伴之間運用語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進行交流。100%的學生能會使用功能性語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學生能夠根據圖片或動畫復述故事,給故事配音。

(二)評價方法

本節課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1. 口頭表揚

課堂上教師不應吝嗇言語和時間給學生以口頭表揚。在口頭表揚時要注意語言的豐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這些簡單的語句無不鼓勵著學生樹立自信。

2. 體態語言

評價并非一定要通過語言。通過老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安撫的動作就可以傳達對學生的贊賞和認可,給他們以成就感和愉悅感。

3. 獎勵制度

篇(6)

第一學期)

——單位

姓名

20XX年X月

這學期,本人擔任了三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工作中,我積極適應“互聯網+教育”的要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本學期即將結束,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備好、上好每一節課。

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在備課中,我努力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同時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力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使道德與法治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二)

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統一的整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我將自己從主體轉為主導,將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使學生恢復到主體地位上來,促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人。自己通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興趣大減。因此,在課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四)

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

小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說對或錯。對此,我在課堂評價時采用了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打算

(一)

存在的不足

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

1.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有時會拘泥于備好的教案,而缺乏靈活機動的修改、變化。

2.

在上課時,有時缺少對部分學生的照顧和關注;開放式的實踐活動設計不足等。

(二)

今后的打算

針對以上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完善、提升。

1.

進一步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情況,把握教材特色,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積極有效地備好每一堂課。

2.

充分啟迪學生運用各種教學工具,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持續激發學生的興趣。

3.

在教學中注重和運用針對性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密切聯系社會現實和學生實際,分析問題和案例,提高學生的認識。

4.

注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過關,精心設計好相應的練習,利用課前提問等方式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篇(7)

春游去哪兒玩!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語文

年級

三年級

學習

目標

1.

能就春游地點講清楚自己的想法,并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合作意識。

2.在交談中能尊重同學,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合作設計出春游方案。

3.發現身邊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重點

在交談中能尊重同學,能認真傾聽,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

難點

發現身邊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歌曲。說一說,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紅的花呀,映出綠的草,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嘀哩哩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春游去哪兒玩!

學生自由回答問題。

讀課題《春游去哪兒玩!》

創設情境,談話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講授新課

一、交際主題

(課件出示)

師: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你們想出去找找春天嗎?我們怎么才可以找到春天呢?

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師:同學們,你知道圖片中的小朋友們,他們要去干什么嗎?

生:春

師:春天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我們去哪兒春游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同學討論討論吧!

二、交際指導

1.交流之前,分小組先進行問卷調查或者實地考察,了解自己所在的城鄉情況,搜集同學們平時喜歡的戶外活動地點,做到心中有數,再考慮如何向同學們闡述自己的觀點。

2.先分小組商量商量。分組交流中,要能主動發言,認真表達自己的理念和相關觀點。陳述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時,可以引用

自己的調查結論或親身體驗,這樣更有說服力。

3.在表達觀點時能夠使用普通話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積累語言,增強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

4.在全班總結、評議時,要虛心聽取各小組的匯報,并進行客觀的比較、評價,再投票選出最終地點。發言時,注意語言規范,條理清晰,表達流暢。

三、交際方法

1.看圖啟思路。

仔細看插圖,想一想每幅圖畫的是哪兒?人們在干什么?針對圖片交流的話題內容、春游的地點、活動方式給予啟發。

(課件出示圖片)

2.

組內討論。

想一想你春天去哪兒旅游過?那兒有什么好玩的,可以開展什么活動?如去公園觀賞桃花、去小河邊聽流水嘩嘩響、去爬山、去郊外踏青放風箏等。

3.組內練習。

選定地點后,就自己練著說一說,我們春游去哪個,為什么去那兒(有什么好玩的,我們還可以開展哪些活動),說明白了準備小組內交流。

4.課堂展示。

在小組內依次說說推薦的地點和理由,選出本組內覺得春游最好的一個地方,然后定出本組內的1位同學在全班匯報的同學。注意把推薦理由說清楚。

5.課堂評議誰最棒。

小組評議,看講的同學想法和理由說清楚沒有,同時也要評一評聽的同學是不是耐心聽別人把話講完,不打斷別人的話。討論后評一評誰的計劃最好。

四、注意事項

說:每個人只能選擇一個地方進行推薦。要說清楚想法和理由。

聽:耐心聽別人把話說完;盡量不打斷別人。

五、交際示例

老師:說一說自己心中最美的地方?

(課件出示)

生1:我覺得去老龍潭比較好,那里有清澈的泉水,里面有好多魚,我們可以在泉邊野炊。

生2:我覺得去黃河公園玩比較好,那里有一個大廣場,我們可以在廣場上放風箏。

生3:

說到春游,讓我想起和媽媽一起挖野菜。溫暖的春風吹著,媽媽一邊挖野菜,一邊教我認識各種野菜的名字和功效,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

生4:我們男孩子喜歡探險,如果老師帶著我們去森林探險,那真是太刺激了。不過,老師說過,安全最重要,如果探險,還是有老師帶著,在一個熟悉沒有危險的地方比較好。

生5:我覺得去森林公園玩最好,因為那里不僅有各種各樣美麗的植物,還有一個小湖。我們可以在那里采摘植物標本,還可以到湖上劃船。

欣賞圖片,小組討論問題,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

教師指導,

請學生分組完成,課堂展示。

學生閱讀推薦作品,并學習表達方法。

通過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讓學生了解與人交流時的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選定自己小組推薦的地方,并歸納推薦理由。

通過分析情景,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提會到注意說話的語氣。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是介紹春游去哪兒玩,要注意說清楚想法和理由;并耐心聽別人把話講完,盡量不打斷別人。

總結全文,整體掌握

板書

一、交際主題---春游

二、交際指導

三、交際方法

1.看圖啟思路。

2.組內討論。

3.組內練習。

4.課堂展示。

5.課堂評議。

四、注意事項

篇(8)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周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了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蠶的生命周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循環”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并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范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范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注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于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并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并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后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后進生的聯系,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盡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后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制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游戲     信息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          科學欣賞     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時間

教學內容

1

2.19~2.23

始業教育

2

2.24~3.1

溫度和溫度計  測量水的溫度

3

3.2~3.8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種植我們的植物

4

篇(9)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本學期計劃特定如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口算方面: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2、筆算方面: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3估算方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位數,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4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5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6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7、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8、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2、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通過教科書里“你知道嗎”欄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關數學的知識,體會數學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勞動中逐漸形成的方法、理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體會數學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是息息相關。

4、在教師的具體指導和組織下,能夠實事求事地批評自己、評價他人。

三、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2、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3、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發展抽象思維。

4、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5、在研究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方法以及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體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四、解決問題方面

1、能應用在本冊教科書里學到的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理解面積含義及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主動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學會根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到現實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數據,能解決一些與平均數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據的重要性,增強統計觀念。

3、增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能主動與同學共同進行學習活動,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與所選用的方法。

4、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能利用估計,判斷解決問題結果的合理性。

五、采取措施:

1、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擊,學生的創新火花。

2、課堂上引入開放性的例題,讓學生在探索中促進發散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3、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組織形式,采用中國教育總網教案頻道問題式教學與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揭示知識的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問題與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流能力。

4、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5、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六、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指導下,初步學習反思和評價。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篇(10)

本學期寫字教學能夠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政策,在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鞏固識字教學成果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養成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加強基本功練習,打下扎實的寫字基礎

本學期寫字教學中能夠做到把握教材的特點,以教材安排的字為練習范例,加強書寫規范的教學,做到指導與練習有機結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同時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練寫內容,努力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相結合:為了突出寫字教學是一門持之以恒的功課,課外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進度布置一定數量的作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 競選學習委員演講稿 下一篇: 三項機制心得體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一本二本三本 |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日韩亚洲欧美国产动漫在线观看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按摩不卡 |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