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9 20:21:0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寓言四則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教案設計前的文本分析與準備
《莊子故事兩則》內容短小,富有意趣,既淺顯易懂,又能清楚展現莊子其人其文的特點,同時,《莊子》篇中有很多類似的文言短文,能形成很好的照應,所以,適合精心設計,研究如何有效開發并使用相關課外古文閱讀資源。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梳理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歸納相關的文言現象
2.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
3.探究莊子其人其文
教學重點:梳理文意,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
教學難點:理解莊子的志趣,探究莊子其人其文
教學過程:
1.導入激趣:
投影: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 ?偊b 齊物論》)”
(1)請學生大致講述“莊周夢蝶”的故事
(2)快速提問詞義:栩栩然、俄然、覺
(3)教師簡介莊子詩意的生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梳理文意,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
(1)初讀:讀準字音與節奏
(2)再讀:把握文意掌握詞句
要求:①梳理文意:小組合作,分角色翻譯;
②掌握詞句:圈畫批注(解釋或翻譯)重點詞句
(3)三讀:領略兩則故事中的旨趣
思考:①莊子講鹓雛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②莊子、惠子辯論的觀點和理由各是什么?辯論的結果又是什么?
3.探究莊子其人其文
·其人:在兩則短文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莊子?
·其文:結合兩篇短文說一說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1)學生發言
(2)教師拓展
①莊子其人:清高自守、機智幽默、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補充材料一】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 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莊子·秋水》
要求:(1)復述大意
(2)翻譯語句:A.莊子持竿不顧
B.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C. 吾將曳尾于涂中。
(3)怎樣理解莊子所說的“吾將曳尾于涂中”?
②莊子其文: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筆恣肆,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補充材料二】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 ,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 ,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要求:(1)復述大意
(2)翻譯語句:A. 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
B. 盡堊而鼻不傷
C. 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3)結合文中語句說一說莊子為什么要對隨從講“運斤成風”的故事。
4. 教師總結: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不屑利祿,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令人拍案叫絕。
5.布置作業: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莊子《莊子·達生》
(1)解釋:仲尼適( )楚 有道邪( )
(2)翻譯: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3)結合文章,說說你的啟發
【案例評析】
上述案例描述的是筆者在古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開發和使用課外閱讀資源,從而提高學生古文閱讀能力的具體過程。
這一過程包括文本研究、開發資源、實施教學、教學反饋四個環節,在教學中,筆者發現課堂上學生參與率高,學生思維過程活躍,課后相關練習反饋效果佳,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可以作為個人教學實踐的典型案例加以總結,研究結論如下:
(一)有效開發課外古文閱讀資源的兩點要求:
1.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開發意識
沒有意識,就不會有行動,有效開發課外古文閱讀資源,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有強烈的資源開發意識,要能時時關注教材以外的古文閱讀資源,要能在設計相關教學設計前,具有有目的地開發相關課外古文閱讀資源的準備、思考和行動,而不是局限在教材中。
2.教師要立足課程目標對課外古文閱讀資源進行充分的分析
開發課外古文閱讀資源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即為了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所以針對不同的課程目標,應該開發與利用與之相應的課程資源,才能保證開發與利用的針對性及其實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開發前必須認真分析與課程目標相關的各種各類課程資源,認識和掌握其各自的特點,選用其中最恰當的資源。《莊子故事兩則》的教學設計,最終選用的四則課外古文材料,就是基于對教材兩則短文的解讀,基于對《莊子》散文的具體認識,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探究莊子其人其文,這兩個角度加以選取的。
(二)有效使用課外古文閱讀資源的兩點要求:
1.有效設計與課外古文閱讀資源相關的教學內容
使用就需要設計,對于已經開發選取的課外古文閱讀資源,教師必須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實現與課內古文閱讀教學的關聯,進而提升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因此,設計的立足點有兩個:一發掘課內外閱讀內容上的聯系,二把握學生的古文閱讀現狀。前者需要教師關注資源與教學目標的關系,設計有價值的閱讀要求,后者需要教師“以生為本”,擬設符合學生學習能力,能切實提高學生古文閱讀水平的閱讀問題。
以教學中使用《莊子·秋水》閱讀資源為例來分析。
對這則課外閱讀資源,設計了三個問題(見上文案例),第一個問題,培養學生古文閱讀“不求甚解”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古文閱讀效率;第二個問題,鞏固學生對常用文言詞語釋義的積累,指導學生鞏固掌握文言語句翻譯的方法,如直譯的原則,反問句、倒裝句的翻譯要求等;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莊子清高自守的品性,也是課內文本閱讀的目標之一。
這樣的使用設計既實現了與課內古文閱讀教學的關聯,又提升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有實效。
2.優化設計使用課外古文閱讀資源的教學結構
教學中教師關注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然引起古詩文課堂結構的變化,已開發的課外古文閱讀資源在什么時間進行鏈接與使用,是設計者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莊子故事兩則》教學中使用了四則課外古文閱讀材料,何時用哪一則材料?如何結合這四篇材料,優化整個教學結構?思考如下:
“莊周夢蝶”的材料,對學生來說,雖有一定的閱讀難度,但卻是莊子詩化哲學的代表,故而適合在教學環節的導入部分使用,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莊子釣于濮水”的材料,是莊子鄙棄富貴權勢,堅持不受束縛,逍遙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質的集中體現,充分表現了他對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追求,加之閱讀難度適當,在組織學生探究莊子其人時,如果學生指出莊子“清高自守”的品性時,不妨及時使用,兩相呼應。
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教師要做好準備工作,而且要準備好,這包括情感的準備、思想的準備、內容的準備。
首先,要做好情感的準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的共識。作為教師,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要從情感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的同時,更要注重語文情感的培養。要讓學生愛語文,自己要先愛,要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注重讀書,注重知識的積淀,因為學生喜歡知識淵博的教師,這是毫無疑問的。能夠輕松愉快地上課,還能幽默風趣地講幾個故事,會讓學生愛上這個人,并愛上這門學科,也算是為語文教學做了貢獻。
其次,做好思想的準備。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知道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區別。以往教學大綱突出了知識的主體地位,它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新課程標準在以往教學法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重了教學方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學習研究新課程標準,明白新課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體現“新”字。新的時代下教師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不能象過去一樣,拿著一支粉筆不停地講啊講,學生就聽老師一個人在那高談闊論,自己埋著頭不停的寫著,誰不寫就要挨批評,說他態度不端正、不愛學習,甚至還扣上不尊重老師的帽子。通過學習,我們教師也獲益匪淺,把課堂還給學生,對師生都是一種幫助、一種成長。反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的觀念得到了更新,這種思想上的準備,讓我們在教學上去偽存真。
第三,做好內容上的準備。這也是最重要的,就像打仗一樣,無準備的仗肯定是必輸無疑的。因此,我們要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布置學生預習和布置自己預習。我們有很多語文老師都喜歡讓學生做預習,這很好,我自己也是這樣要求每一位學生的,而且也很有用。很多學生對第二天要上的課文先認真朗讀,家長簽字,這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因為學習語文本來就是要多讀;同時還要認真做筆記,每個人專門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梳理生字生詞,理清課文思路,歸納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賞析重點語句,分析寫作技巧,等等。第二天上課時我先檢查預習,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包括他的筆記。學生既熟悉了教材,又練了字,同時他們也懂得了什么是美,因為要設計自己的版面啊。有的學生真的做得很好,書寫端正,而且看上去美觀,很不錯。在布置學生預習的同時,也要布置自己的預習,這不僅僅是寫教案,因為你自己有的資料,學生也有啊,而且可能比你的還要全面。因此,教師要做的就不僅僅只是熟悉一下課文內容這么走馬觀花似的,更要做的是多想想:怎么上好課?用什么方法?怎么讓學生覺得有興趣?這也要求一個字:“新”。
一、借助繪畫,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散文和詩歌,怎么讓學生體會這種詩情畫意的美呢?我想借助繪畫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春》是朱自清的散文,讀著這篇散文,一幅美麗的春天景象立即呈現眼前:廣闊的田野,嫩綠的小草,粉紅的桃花、杏花,雪白的梨花,嗡嗡的蜜蜂,飛舞的蝴蝶,歡快的鳥兒,五彩的風箏,以及綿綿的細雨,如詩如畫。怎么上好呢?我想那么就畫吧,即讓同學們動起手來,把自己頭腦里的想像用筆描繪出來。先讓每一組上來一個同學,畫完之后,給同學描述一下這個畫面;其他學生在下面畫,可以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們興致都很高。盡管學生的繪畫技巧不是很好,描述的也不是很流利,但他們都很興奮,課堂氣氛很熱烈,同時能大膽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很有收獲。這不但有助于體會朱自清先生為我們描繪的優美情景,更能使學生把新學的知識加以遷移、得到鞏固。課后,好多學生把自己的畫拿來讓我看,并饒有興趣地給我講他是如何想的并怎樣畫的。其實,學生此時已經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繪畫以及朱自清先生的描繪之中了。對課文內容有了興趣不是能學得更好嗎?這難道不是我們語文教師所希望的結果嗎?于是,我在教學《濟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古代詩歌四首》中,都借助繪畫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繪畫教學,直觀性較強,不但讓學生動手、動口,更讓他們動腦;不但鞏固新學的知識,而且對舊知識有遷移作用;對學生的潛能有開發的功效,進而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講故事、表演等形式引起興趣,幫助學生學習
有些課文內容比較多,篇幅相對要長一些,可以借助講故事、表演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第六單元《皇帝的新裝》《女媧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則》時,我想學生對此文章較難理解,于是就提前讓他們自由組合把課文內容變成小品的形式,在課前認真排練,在表演時適當地作一些指點,自己也可以參與進去,讀讀旁白啊,等等,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通過師生互動,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并且活學活用,讓他們不拘泥于課文,不管用哪種方式,只要能把課文的意思講出來就行了。在表演時,好多學生的表演讓大家哈哈大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三、依賴多媒體引起興趣,激活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