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匯總十篇

時間:2022-10-26 18:09: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篇(1)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岷江水環境現狀

岷江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50m3/s,年徑流量900億m3,徑流主要來自降雨和部份高山融雪。5~10月為豐水期,水量約占全年80%左右,11月~翌年4月為枯水期。由于流域內復雜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環境,各河段徑流特征也不一致。據高揚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含沙量0.58kg/m3,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5210萬t,其中大渡河3297萬t,占63.2%;青衣江近900萬t,占17.3%。岷江推移質主要產于上游,數量較大,且具有粒徑大,年內集中,年際變化大的特點。2002年,岷江已降至三年來最低水位,流量僅為46立方米/秒。從1996年開始,每年冬季和春旱季節都出現了斷流現象

1.2造成岷江水體現狀的主要原因

原因有多方面的。全球性的氣候變暖、上游保持的樹木被亂砍濫伐,環保工作力度不夠……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為上游濫建水電站,尤其是小水電站,以致水流量大量減少,以及中下游沿江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據了解,樂山市所在的岷江中游每年要向岷江排放污水6億多噸,其中三分之二是生活污水,三分之一是工業廢水。

2.2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可從3個層次上去描述,即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與景觀多樣性。

2.2 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現狀

目前,岷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情況可以用堪憂兩字來形容。

岷江的源頭,現已形成泥石流高發區,成千上萬方的松散泥土隨時可能沖進岷江,不僅威脅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還危及紫坪鋪庫區的安全及整個岷江的水質。物種滅絕:野生魚類減少24種。

在上游區域,森林覆蓋率已從50%下降到18%,干旱河谷面積上升,海拔1200—3000米范圍呈現半干旱生態景觀并向荒漠化過渡,水土流失面積達1.1萬平方公里,占整個上游幅員面積的45%。由此,岷江流域水源涵養能力大為降低。近幾十年里,岷江枯水期流量逐漸減少,而汛期流量逐漸增大,洪水歷時縮短,洪峰流量和泥沙含量在增大。其年均輸沙量達到1000萬噸,為長江上游各大支流水系之最。

岷江上游都江堰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都江堰地區是我們收集的資料比較全的地區,所以也詳細說一下。都江堰地區的生態系統可分為5個類型:城鎮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高寒生態系統和河流生態系統;擁有6個植被型,24個群系;當地植被垂直帶普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等7個植被垂直帶構成;并有河谷、沼澤湖及冰斗湖、苔蘚元等特殊(隱域)生境和一些特有植被群落類型。擁有高等植物3284種,占我國高等植物種類的11.3%;特、少、單型屬占我國相應屬的16.5% ,13.6%,10.2% ,國家與四川省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種類繁多。境內脊椎動物種類434種,占我國脊椎動物種類的8.2%,珍稀瀕危動物種類及其豐富。

從都江堰流域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其生物資源的豐富,而這只是岷江流域的一個小小部分。盡管資源是豐富的,但如果不保護的,也是會耗盡的。滅絕了的物種不可再生。

岷江中游近幾年來每年3、4月份枯水季節都有死魚現象,大的死魚重達幾公斤,更多的只是魚花花。一些水段已是一凼“墨水”,連魚蝦都難以生存。中巖、平羌三峽一帶原先盛產的江團等珍稀魚類已瀕臨滅絕。每當春汛一來,河中常常漂浮著寸多長的死魚苗。野生河魚一進入該河段就大量窒息而死亡。

3.岷江水環境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3.1對生態系統與景觀多樣性的影響:

岷江上游沿岸大部分區域,屬干熱河谷地帶: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時有發生,自然生態形勢本來就嚴峻。一旦岷江上游水電站全部建成并發電,將形成連續不斷的減水段甚至枯水期的斷流段。岷江上游水電站大壩截流工程過多,水資源開發利用嚴重透支,是造成岷江“斷流”的主要原因。原來豐沛的地表水流在水電開發地段成為“暗河”。岷江的多處河段趨于干涸,除了給河流動植物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外,還使岷江干旱河谷更加干旱。

在上游區域河谷地區,由于干旱缺水,形成以灌木草叢為主的灌木草叢和稀疏灌木,景觀;干季植被呈休眠狀態,發育受抑制,生物產量低;土壤腐植層發育較差 ,保水能力弱。森林覆蓋率已從50%下降到18%,干旱河谷面積上升,海拔1200—3000米范圍呈現半干旱生態景觀并向荒漠化過渡,水土流失面積達1.1萬平方公里,占整個上游幅員面積的45%。由此,岷江流域水源涵養能力大為降低。

3.2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

水環境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必然會導致對該生態系統中的物種的影響,從而影響到物種多樣性。

梯級電站群的建立,改變了岷江上游徑流的天然屬性,尤其是在枯水季節,徑流分配上的人工影響突出。由于整個岷江上游被多達10多個電站截斷,同時又缺乏大型水庫的緩沖,給岷江水生動植物造成嚴重的影響,原生水生環境遭到破壞。

3.3對遺傳多樣性的影響

物種的減少,尤其是特有物種的減少,甚至滅絕嚴重的影響了遺傳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對于任何物種維持和繁衍其生命、適應環境、抵抗不良環境與災害都是十分必要的。

4.改善岷江水體環境,保護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建議措施

4.1改善水體環境的建議

1、整治上游的水電站。一條江河流域極限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40%,而岷江上游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遠遠超過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極限,河流基流持續減少。應該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不超過河流開發利用的極限。按照國家能源部書店發展規劃,在都江堰以上區域,岷江流域總共將建設27個電站,其中15萬千瓦以上的電站9個,15萬千瓦以下到5萬千瓦的9個,而5萬千瓦以下的還有9個。

2、在建水電站以前,首先進行環境評估工作,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水電開發前必須做好流域規劃。在進行水電開發時必須明確,河流規劃是水電開發建設的主要基礎和前提,水電開發未制定流域規劃,或規劃未獲批準的,一律不得進行水電開發建設。 在進行流域規劃時,應讓規劃環評提早介入。并且,環境評價必須從流域開發總體規劃的層面上進行,并且必須早期介入,將管理點前移,在項目決策前的規劃階段,就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流域開發目標體系中。

3、盡制定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國家應盡快制定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在電站發電或是其他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的效益中提留一部分資金,用于長期生態補償和保護。

4、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在污染嚴重區域加建污水處理廠、固體廢棄物處理廠以減少污水及固體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

5、沿河流域都應該重視根據當地地形、氣候特點植樹造林,退耕還林。

5.總結

岷江流經多個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世界聞名的臥龍自然保護區,是一條具有重大生態價值的大江。岷江的水環境影響著岷江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岷江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影響著岷江。岷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保護岷江的“源遠流長”有重大的作用。

篇(2)

中圖分類號 X826.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2-0147-01

生物入侵主要是指一些生物通過人類活動等形式傳播到其分布區域之外的其他地區,這些物種被稱作入侵物種,與生物物種的自然擴散不同。近些年以來,隨著國際間交流的日益增多,生物入侵現象也更加明顯的表現出來。生物入侵對生態安全、人類生存等都構成嚴重的威脅,目前關于生物入侵對環境的影響研究相對較少,但生物入侵對生物多樣性的顯著影響已經明顯的影響了人類的生存。

1 生物入侵現狀分析

現階段,生物入侵現狀主要表現在入侵物種種類多、傳播范圍廣、分布不均衡等幾方面。首先入侵物種的種類相對較多,據國家農業部的數據統計顯示,現階段已經有40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給中國農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其中職務包括豚草、水葫蘆、飛機草、薇甘菊、毒麥、紫莖澤蘭等,害蟲包括美國白蛾、稻水象甲、蘋果綿蚜等,動物包括非洲大蝸牛,病原微生物導致的棉花黃萎病、松材線蟲病、大豆疫病等。其次,入侵物種的范圍廣主要表現在農業種植區域面積等方面,比如1998年山西首發的紅脂大小蠢蔓延波及到河南與河北,B型煙粉虱的爆發對中國23個省市地區的影響,水葫蘆對云南、江蘇、上海、湖北、河南等地區的影響。最后,入侵物種的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現在特定地區的特殊屬性,比如受氣候條件的限制,內蒙古、西北等地區較少出現生物入侵,水葫蘆、蔗扁蛾等主要分布在華中、華南地區,紫莖澤蘭、飛機草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

2 生物入侵對環境的影響

近些年以來,生物入侵對中國的影響已經顯著的表現出來,具體分析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1)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生物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區域內生命形態的屬性,包含動物、植物及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與生存環境。生物入侵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對遺傳多樣性的影響,遺傳多樣性主要是生物體內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因子,包括顯著不同的種群或種群內部的遺傳性變異。在物種入侵后與當地生物雜交,便可推動物種的消失或者遺傳多樣性的消失,甚至造成入侵種群的遺傳變異,進而提高入侵物種的環境適應性;其次表現在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方面,物種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區域內物種的多樣屬性與變化屬性,外來入侵物種通過與當地物種競爭光、水、養分等,導致當地物種的減少甚至滅絕。通常受外來入侵物種的影響,會導致入侵地球物種結構出現單一化發展趨勢,生態系統也出現結構性失衡,以云南洱海為例進行分析,自從其引進13個外來魚種之后,之前有的17個特有魚種就有五個接近消失。最后對生態系統的多樣影響,主要指對生物圈中生活環境、生態過程、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生物入侵對本土的生態系統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比如上世紀90年代初傳入廣東地區的薇甘菊,在省內蔓延,形成環島的雜草藤本群落,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亞熱帶地區季風氣候,導致灌叢、藤叢等的逆向生長,對島嶼生態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2)對水資源的影響。外來入侵物種,主要是外來入侵植物,通過比當地植物多用或者少用降水量而影響到當地的水文環境與水文循環。以中國昆明的水葫蘆為例,其大面積的聲場導致枝葉覆蓋了水面,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另外其對有害物質等的吸附作用導致水質的嚴重污染。另外,外來入侵植物的葉面積通常都比本地植物的葉面積大,因此其用水比例大,蒸發率高。同時還能改變其棲息地表的水文平衡,進而改變水分的分布,導致當地植物不能充分利用水源。

3)對土壤及大氣環境的影響。外來物種對土壤的影響主要是加速土壤的流失,造成土壤侵蝕,同時還能改變土壤的營養成分,導致當地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長而最終瀕臨滅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水生生物的影響,比如水葫蘆對水域面積的覆蓋導致陽光與空氣不能很好的進入水體,導致大氣環境質量變差。

3 生物入侵的控制策略分析

1)對潛在入侵的物種需要進行必要的預警監督機制。預防潛在入侵物種的危害,能夠有效降低入侵物種的危害性。入侵物種的預警監督機制需要不斷建立并完善針對外來入侵物種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同時還需要不斷構建入侵物種的快速堅定方法,引進歐美等發達國家關于分子鑒定的技術,為中國外來入侵物種預防監督提供技術指導。另外還需要不斷加大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對入侵物種的預防監督與控制能力。

2)對已經定居的入侵物種進行有效的控制并徹底根除。入侵物種在定居后,其控制及根除會變得相對困難,現階段,對已定居的入侵品種根除方法主要包括機械法、化學法與生物防治法等,具體說來包括拔除、火燒、光照、砍倒、遮陰、殺蟲或除草、控制群密度擴散等,由于入侵物種在其入侵的生態環境中發揮著其生態功能,因此對其根除會產生一定的次生效應,故在采取措施的同時,需要針對入侵物種進行根除預評定,分析入侵物種與本地物種之間的關系,以推動生物防治的科學化發展。

3)還需要不斷加強針對入侵生物的基礎理論研究。加強關于入侵生物學的基本作用機理、功能發揮、基礎理論與指導價值等方面的研究,推動生物防治事業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發展。

4 結論

綜上所述,生物入侵對被入侵區域的生態系統平衡性與生態環境的和諧性均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入侵生物在被入侵區域還發揮著其特定的價值,因此在對生物入侵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注意入侵生物與本地生物之間的聯系,科學的、規范的設定入侵生物防治與控制措施,推動生物防治事業的新發展。

篇(3)

關鍵詞:

生物工程;環境保護;技術應用

1前言

生物工程是近年來一門嶄新的學科領域,該學科的研究內容是生命科學,但是由于其學科的綜合性強,能夠推廣至很多領域的產品研發和新技術的應用。生物工程也在不同的需求中得到飛速的發展,培養了一批相關技術人才,在人類對環境保護的概念日益增強的今天,逐步應用于環境保護的工作中,由于其具有高效綠色環保的特點,因此在環境保護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2我國自然環境面臨的問題

我國從解放后,經濟逐步復蘇,國家對工業生產也投入了許多資金和人力,使得我國的經濟在解放后出現了快速增長,在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增長再一次邁上了新臺階,經濟增長速度飛快,無論是從工業生產還是居民消費水平,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這一切的發展卻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在解放初期,由于工業水平比較落后,使用的機器設備都十分落后,技術水平也很難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我國的工業生產都屬于高能耗的生產模式,大量的生產造成我國自然資源的大量開采和浪費,隨后的發展中,技術能力逐漸開始趕上發達國家,但是對自然環境保護的意識仍然沒有在人們心中扎根,經濟發展還是在原有的模式下進行,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惡化,自然資源被人為破壞,很多獨特的稀有資源都面臨枯竭,自然環境開始給人類敲響了警鐘,這種無節制的開發和破壞最終將會影響社會發展節奏。因此我國開始倡導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結合,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在保障工農業生產所必須的資源,大力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并積極尋找可替代能源,發展清潔能源,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為社會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3當前生物工程技術的特點

中國現有的環境污染情況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再加上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的排放,對環境保護的治理工作一直是重點和難點。現代化生物工程的發展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途徑,也由于近些年生物工程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使它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生物工程技術通過使用生物制劑將污染物從環境中分解,清除,整個過程不存在二次污染,且處理效果較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而且從環境系統的角度看,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引入的生物制劑,對環境的影響也小,通過對整個生態環境失衡的調平,達到環境保護的效果,因此其環保功效顯而易見。生物工程技術的靈活度高,能夠根據不同污染物的特點,結合基因工程的先進技術有針對性的開展治理工作,并且從實踐上現實了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概念,逐漸在環境保護和污染物治理領域表現出卓越的優勢,受到環境保護領域工作的高度關注。

4生物工程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

可以看出生物工程技術具有諸多優點,使得生物工程技術在環保領域受到廣泛的歡迎,其主要的污染治理成績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整治。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無法替代的寶貴自然資源,然而由于生產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水源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這個問題迫在眉睫,因為如果缺少了干凈的水資源,人類將無法從事正常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更嚴重的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對污水的治理問題一直都是環境保護的重點問題,然而其他物理置換或者多層過濾等方法,無法徹底清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質,還容易造成水體的二次污染,隨著清潔的水資源越來越少,環境保護領域向生物工程技術投入了研究,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使用生物工程的相關技術,利用生物制劑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代謝成為對人體和自然環境沒有威脅的清潔水,可以在不引入二次污染的同時達到較好的凈水效果。廢水問題是困擾現在人們的重點問題,如果有效處理廢水呢?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可以達到有效成果。根據現代化城市對污水排放要求的提高,生物工程領域也發展了新型技術已達到排放標準,并推動污水處理產業的發展。

(2)空氣的凈化。實際上利用生物工程將空氣凈化的方法已經早已應用,現在已經成為比較成熟的技術在空氣凈化領域廣泛使用,由于這種方法對資金要求低,環保性能高,凈化效果好,在未來也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3)對固體垃圾的處理。固體垃圾也是環境污染的一種難以處理的問題,原有的方法通過掩埋等處理時間長,或者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方法,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生物分解代謝,有效將固體垃圾進行處理,還能夠反復使用,減少垃圾處理的成本,其處理后的垃圾變廢為寶,能夠作為農業生產中的綠色肥料,使整個環境污染的處理過程循環成為一個環保過程,產生一定的經濟收益,是現如今最優的污染處理方法。

(4)利用生物技術維護環境。將生物工程技術延伸到對環境的維護領域也是一項重要的應用,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整治各種污染物的方法將自然環境凈化,在現有基礎上提升自然環境質量,在治理污染的同時防止污染的發生,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5結論

通過上述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技術在環境污染整治和維護的領域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將環境保護技術從現有的防御轉為提前維護,保證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的和諧統一,避免因人類社會的發展需求對環境造成的惡劣影響。加強對生物工程的研發力度,促進相關污染處理技術的發展,能夠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強大的保護。

參考文獻

[1]郭艷霞.論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科技與創新,2015,21.

[2]劉彪.探究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及前景.房地產導刊,2015,9.

篇(4)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236-1879(2017)09-0216-01

生態系統應對生物入侵的方法是生態再平衡,但再平衡過程需較多時間,且會對區域經濟與人類活動造成影響,因而應對生物入侵進行積極干預[1]。廣西位于中國南部,與云南、貴州、湖南及廣州接鄰,存有800公里的國境線與1500該公里的海岸線,易發生生物入侵,需進行謹慎防控。本次研究以廣西生物入侵為研究對象,在綜合分析生物入侵對廣西影響的基礎上,總結針對性的應對方法。具體如下:

1外來生物入侵對廣西生態環境的影響

1.1破壞生態系統。

廣西生物入侵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主要體現在破壞生物遺傳、影響生物功能兩方面。從生物遺傳角度分析:生物入侵后會與區域生物發生雜交,從而影響生物的遺傳與物種多樣性。如:“水茄”對廣西河岸、海岸與濕地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均造成了嚴重影響?!帮w機草”對廣西灌木叢、平緩山及谷地地區的草本植物與灌木的演化方向造成嚴重影響。從生物功能角度分析:生物入侵后會破壞區域說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從而破壞生態系統中土壤、水分、動植物營養的作用,引發生態問題[2]。以牛蛙為例,產于美國的牛蛙在入侵廣西后,迅速占領了廣西濕地、耕地、動植物公園等地區,造成地區內二氧化碳濃度降低、空氣水分子含量減少等問題,從而導致區域內部分動植物無法充分發揮其功能。

1.2破壞環境安全。

廣西生物入侵對環境安全的破壞主要體現在環境污染與環境功能損失兩方面。從環境污染角度分析:由于缺乏天敵,入侵生物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從而造成環境污染。以福壽螺為例,福壽螺的代謝物中含有尿酸與氨氮,因而大量福壽螺代謝物推擠會導致水中溶解氧降低,從而改變水質,使區域水體發黑、發臭。從環境功能角度分析:入侵生物會破壞區域環境的凈化功能,從而引發環境安全問題。以水葫蘆為例,水葫蘆在水體中大量繁殖會導致水體PH值與溶解氧下降。同時,優勢水葫蘆在水體表面會阻斷光線穿透,導致水底生物在缺乏光照的情況下大量死亡。從而引發環境功能破壞,危及環境安全。

1.3造成經濟損失。

廣西生物入群造成的經濟損失主要體現在入侵治理損失與環境保護損失。從入侵治理角度分析:根除入侵生物較為困難,目前尚無成功經濟可供借鑒。而治理與防控往往需消耗大量經濟費用,造成地區經濟損失。以柑橘種植為例,在柑橘黃龍病菌入侵后,廣西省需花費大量費用維護柑橘種植。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入侵生物對環境造成破壞后,區域政府需花費大量資金治理環境。以水葫蘆為例,水葫蘆入侵廣西后大量繁殖,堵塞河道/航道、造成河床抬高等問題,部分水域地區甚至發生沼澤化問題。因而需要花費大量經濟進行治理。

2廣西省應對外來生物入侵的策略

2.1替代控制。

替代控制是依托動植物衍生規律而使用區域植物的額替代外來植物的一種生態防治方法[3]。通過種植區域本土植物或養殖本土生物,形成區域內土壤,空氣與水流間的生態平衡。從而使入侵動植物喪失生存空間,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實現對入侵生物的抵制。替代控制其優勢在于:付出較少的經濟成本而實現的抵制生物入侵的目的。以基及樹為例,基及樹有名福建茶,屬紫草科,是常綠灌木的一種?;皹湫韵矞貪駳夂?,能在廣西地區廣泛生長。大量種植基及樹能夠有效應對空心蓮子草的入侵。同時,種植基及樹還能促進保持水土,維護環境安全。但,替代控制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不能有效應對所有外來生物,因而需結合其他控制方法一起使用。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通過構建新生態的方法治理入侵生物的一種生態防控方法。生物防治法要求從入侵生物區域內引入天敵,從而實現入侵生物與其天敵間的生態平衡,最終實現治理入侵生物的目的[4]。生物治理的優勢在于通過生態的方法抵御物種入侵,能夠實現保護環境與治理生態的雙贏。以紅火蟻為例,紅火蟻生于南美洲,經由人工因素被代入廣西后大量繁殖。紅火蟻的天地為食蟻獸,因而廣西省可以引入食蟻獸制衡紅火蟻,從而實現生態再平衡。但生物防治法也存在一定問題:引入的生物是否會再次成為入侵的物種,是否在再平衡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平衡。因而,在引入的新物種時需設計嚴謹的引進策略,包括引入、監管、繁殖等。

2.3跨領域功能轉化。

跨領域功能轉化是指:轉化入侵生物的功能與應用領域,從而在物盡其用的基礎上實現治理入侵生物的目的其優勢在于能夠實現對入侵生物的充分利用。以小龍蝦為例,作為入侵物種的小龍蝦經由人工轉化被定義為例美食,跨領域進入餐飲界,不僅實現了治理,同時創造了經濟收益。廣西也可采用跨領域哦功能轉化的方法治理入侵物種。如:牛蛙與福壽螺可以轉化進入餐飲行業;五爪金龍、圓葉牽??梢赞D化進入醫藥領域??珙I域功能轉化的理論基礎為:人類是一切生物的天敵。充分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在多贏的基礎上實現治理的目的。

總結

本次研究以廣西生物入侵為研究對象,在綜合分析生物入侵對廣西影響的基礎上,總結針對性的應對方法。具體包括:1.替代控制;生物防治、跨領域功能轉化。而生物入侵治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這一問題還存有較大研究空間,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盧智增.西南民族地區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研究——以廣西博白縣為例[J].學術論壇,2015, 38(9):115-119. 

[2]龐淑婷,劉穎,朱志遠.國內外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管理策略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15,5(12):99-103. 

篇(5)

中圖分類號:S16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氣候環境始終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決定性因素。氣象環境變化對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尤其是極端天氣的發生可能會使作物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嚴重危及著糧食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闡述石河子市的主要氣候環境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使農作物良好生長的對策,以適應農業的發展。

1 石河子市氣候環境簡介

石河子地區屬于灌溉農業區,夏季短而炎熱,冬季長而嚴寒,其氣候干燥,主要表現為降水較少;年降水量較多的月份為4~7月,以北地區降水量為13.0~20.0mm,以南地區降水量21.7~27.6mm;深居內陸,高山環繞,海拔高度的差異較大,屬于典型的干燥的大陸性氣候,干燥少雨,春季氣溫上升較快,夏季酷熱,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

石河子地區的日照也是新疆地區的一大特色,北部地區的日照時數一般高于南部地區,年日照時數為2721~2818h,各個地區的平均最多日照出現在7月。充沛的光照不僅加強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對棉花等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也有重要作用。

2 氣象環境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2.1 氣候變暖對農作物的生長不利

氣候變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氣溫升高會加快地表水分的蒸發,使水分不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時還會引發一系列的極端天氣現象。洪澇、颶風、干旱等都與氣候變暖有很大關系。對農作物而言,降水和蒸發量的改變會使農作物在最需要水的時候出現干旱現象,若降水量不能相應地增加,就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氣候變暖若沒有新的適應技術,農作物的生長期就會普遍縮短,對物質積累和籽粒的產量有負作用,從而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

2.2 低溫冷害對農作物的影響

低溫冷害是影響農業生產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災害之一,對不同作物、品種和發育期的危害不同。農作物品種不耐低溫,果樹和蔬菜在0℃以下容易凍傷。農作物一般在出苗期和生育后期對冷害的防御能力較強,在抽穗、開花及灌漿初期等對冷害較為敏感。在較長時間內,冷害會使農作物的發育期延遲,導致作物減產,還會破壞作物的生殖器官,空殼較多而減產。冷害對于小麥、水稻、果樹以及蔬菜等作物有很大影響。

2.3 干燥少雨對農作物的影響

北疆氣候干燥,突出表現為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為華北地區年降水量的一半。干燥少雨對農作物的影響較大,不能夠滿足農作物在特定成長期內對水分的需求,作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不能夠補償蒸騰消耗的水分,使植物體內的水分收支平衡失調,嚴重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乃至死亡。大范圍的持續干燥少雨會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嚴重的甚至會顆粒無收。

2.4 日照時數的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

日照時數的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主要體現為日照時數減少,光照不足會導致農作物的光合作用下降,使作物積累的養分減少,發育受挫,還會使病蟲害增加,最終導致作物減產。對于棉花而言,習慣于較強光照,在晴天強烈光照少時對棉花的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都十分不利,再加上夏季的雨水較多,更容易造成蕾鈴脫落。

2.5 大風災害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大風造成的災害是由風的壓力造成的,還往往伴隨著暴雨、冰雹等災害。在大風災害的影響下,農作物的受害程度受密度、株高、行向、風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風可以使農作物的幼苗折斷枯死,開花期遇上大風會影響授粉,成熟期遇上大風會使作物的植株出現倒伏、折斷的情況,還會吹掉果實。另外,大風會使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發,從而加重干旱。大風能夠使農作物葉片表面的水分加快散失,在干熱條件下,會加大農作物的耗水量,使作物的根部吸水不足,嚴重時可能會造成作物枯死。大風也會破壞農業生產設施,影響農事活動,傳播病蟲害,擴散各種各樣的污染物,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3 對策分析

為適應氣候環境的變化,實現農作物的良好生長,需要采取一系列適應性的行動,通過調整使作物逐漸適應氣候的變化,從而減輕災害,提高作物的產量。

3.1 發展生物科技,選育適合氣候變化的作物新品種

為取得重大的突破和進展,選育優良品種需要加強生物技術、光合作用、抗御逆境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和研究,以提高人們適應氣候變化及其對農業影響的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農技推廣體系,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3.2 合理調整農業結構和種植制度

調整農業結構就意味著要針對未來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有計劃地改進作物的品種布局。這就需要培育和選用抗旱、抗高溫和低溫等抗逆品種。運用穩產增產和防災抗災的措施預防出現不良現象的農業。在調整種植制度時要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發育等因素與氣象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開展對防御氣象災害和利用農業氣候資源的研究。

3.3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

為提高抗災減災水平和農業應變能力,需要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強對節水農業及科學灌溉農業的研究、推廣和應用,需要研制農業生產新工藝,以適應氣候的變化。另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旱排澇能力,完善灌溉體系,開發智能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加強固化防滲,加強防治自然災害的工程設施建設等措施,對增強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以及防御自然災害等具有重要意義。

4 結語

氣象環境是當今世界備受關注的問題,對于石河子地區來說,氣候變暖、日照時數等都呈增加趨勢,會對北疆的主要農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農業是石河子市的支柱產業,但是該地區的經濟水平較低,在應對氣象變化方面面臨著嚴峻挑戰,因此,關注氣象環境的變化對石河子市農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篇(6)

城市主要是由密集的建筑物構成的“鋼筋混凝土森林”,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和建筑面積的急劇增加,建筑能耗將更加巨大,溫室氣體的排放更多,“城市熱島”現象將更為嚴重。建筑用地與居住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與城市成為當今最受關注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屋頂花園的建設已經成為現代建筑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城市建筑進行屋頂綠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效緩解“城市熱島”現象。同時,可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美化城市、凈化空氣、改善城市氣候和生態環境。

二、屋頂綠化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

屋頂綠化的主角是綠色植物,它具有生態學、心理學、物理學、美學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夠制造氧氣、凈化空氣、調節空氣溫度和濕度,從而創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它散發的氣體物質具有殺菌作用,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同時它對建筑物還具有隔熱保溫、隔聲減噪以及保護防水層和屋蓋結構等多種作用,被譽為是“有生命的建筑材料”。

(一)緩解“城市熱島”現象

所謂“城市熱島”現象,主要指城市聚熱能力,來自于建設城市的鋼筋水泥、土木磚瓦以及縱橫交織的道路網,它們取代了原本能降低城市溫度的樹木和草地,讓城市接受更多太陽的熱量,同時又散發和反射出巨大的輻射熱能,在太陽能和各種輻射熱能的烘烤下城市的氣溫越來越高。也就是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于郊區的現象,它反映的是一個溫差的概念,只要城市與郊區有明顯的溫差,就可以說存在了城市熱島,城市熱島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但夏季高溫天氣的熱島效應對城市居民生活的影響來得更為明顯。

建筑物的屋頂綠化對于降低建筑物周圍環境的氣溫作用十分明顯。有關資料表明,沒有屋頂綠化覆蓋的平屋頂,夏季由于陽光的照射,屋面溫度比氣溫高得多。不同結構、不同顏色和材料的屋頂溫度升高幅度不同,最高可達80℃以上,如圖所示。

減少熱容量的地面面積, 增加綠化是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措施之一,而目前城市綠化最大的難題是城區缺少土地,屋頂綠化解決了在有限的城市空間提高綠地效率這個問題。日本利用番薯進行屋頂綠化預防熱島現象,將屋頂表面溫度從未綠化時的55℃降低到最高不到30℃,效果十分明顯。日本東京的研究材料表明:東京市在20世紀年平均溫度上升了3℃,如果東京城市的一半屋頂被綠化,夏季的最高日溫可以下降0.84℃,而建筑物周圍環境的氣溫每降低1℃,建筑物頂部的內部空調容量可降低6%,每天節省的空調費達100萬美元。因此,降溫而導致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其環境效益則是不可估量的。減少的經濟負擔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譬如,在美國,夏季日常大城市市區的氣溫比周圍郊區高3.3―4.4℃,僅在洛杉磯市,約15%的耗電量被用于抵消“熱島效應”所帶來的市區升溫,而美國為抵消“熱島效應”而多生產能源的成本每年竟達100億美元之巨。

(二)可有效緩解城市綠化用地與建設用地矛盾

解決建筑用地與園林綠化用地矛盾的措施之一是在新建或已建的各類房屋本身尋找出路。建筑物垂直綠化,特別是屋頂綠化幾乎能夠以同等面積償還支撐建筑物所占的地面,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漂亮,也開拓了城市的空間。

利用低、多層建筑屋頂作為綠化空間,可以使城市綠化面積大量增加,節省大量拆遷建綠地(廣場)的資金,使城市的綠化覆蓋率大大提高,對解決我國人多地少,特別是城市人口密集、綠地少的矛盾效果明顯。以濟南為例,現有多、低層建筑屋頂面積約1100萬m2,其中住宅占500多萬m2,如果有50%的屋頂進行綠化改造,可使城市綠化面積增加近600萬m2,如果屋頂綠化率達到80―90%,則綠化面積將更高。據中國綠色時報報道,2008年上海屋頂的綠化率僅0.19%,與發達國家的15―30%相差甚遠,如將屋頂的綠化率提高到1%甚至更高,上海市將增加多少綠地面積是不言而喻的。

(三)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氣質量

城市的空氣質量是我們每個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現在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空氣質量變得越來越差,空氣中有害的物質越來越多,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氟化氫、氯氣和氨氣等等。而屋頂綠化中的綠色植物具有生產氧氣、吸滯煙塵、吸收有害氣體、殺滅細菌、改善氣候等功能,被譽為“環境的自然保護者”,它對大氣污染的凈化和監測有著巨大的作用。

改善空氣質量的功能主要表現在:

1、 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要消耗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因此可維持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據測算,一株百年的毛山櫸,每小時吸收2352g二氧化碳,釋放1712g氧氣,超過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氣量。一年中,1公頃落葉林釋放16噸、1公頃常綠闊葉林釋放20―35噸氧氣??梢?大自然的綠色植物為人們提供了新鮮的空氣。

2、 吸滯大氣中的煙塵

綠色植物,特別是樹木,葉片表面往往都生長著絨毛,有褶皺或分泌粘液,對各種塵埃有阻擋、過濾和吸附的作用,從而大大減少大氣中的灰塵。據測定,一個缺林少樹的城鎮,每天的降塵量在850mg/m2以上,而城郊有樹木的地區,每天的降塵量不足100mg/m2。

3、 吸收有害氣體

許多植物對不同有害、有毒氣體具有一定的吸收、同化作用。據試驗得知,氟化氫氣體通過40m寬的刺槐林后,其濃度的降低比相同寬度的空曠地快50%左右。一條寬15m的懸鈴木林帶后面一側的二氧化硫濃度,比林帶前面一側的低一半左右。可見,綠色植物對有害氣體的阻擋、吸收是十分明顯的。

4、 減少空氣中的細菌

植物的某些分泌物具有殺滅細菌的作用,從而可以減輕大氣中的細菌污染。南京植物研究所1994年在當地測得,就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細菌數目而言,綠化差的中華門火車站為49700個,沒有綠化的公路上為44050個,有綠化的公路上為24480個,柏樹林中只有747個,而松樹林中僅有589個。可見鬧市區街道和沒有綠化的公路上空氣中的細菌要比綠化地區高很多倍,這首先因為綠色植物能殺滅空氣中散布著的各種細菌,其次,綠化地區灰塵少使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缺乏依附物質。

因此,城鎮中的各類綠色植物凈化大氣污染的作用和保護環境的功能是顯而易見的,而對城市中的屋頂進行綠化改造可以有效地、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增加各類綠色植物,是值得人們重視和改善現在日漸惡化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

三、結論

篇(7)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噪聲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噪聲強度不斷增大。城市噪聲主要是指交通噪聲、工廠噪聲、建筑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等。嚴重影響著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健康,干擾人們的工作、學習和休息,影響范圍日益擴大,成為城市居民投訴較多的環境污染問題。噪音污染是我國除大氣污染、水污染之外的第三大環境公害。在大城市中,噪聲污染日趨嚴重,“噪聲病”的發病率與日俱增,人們深受噪聲之苦,控制噪聲污染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1.城市噪聲污染的現狀及分類

噪聲,是指對人類的生活或者生產活動產生不良影響的聲音。即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其中交通噪聲污染最為嚴重。

交通噪聲包括各類運輸器具發出的噪聲,主要有地面交通噪聲、航空噪聲、火車噪聲和船舶噪聲。其中,危害面最大的是地面道路交通噪聲,最主要的污染源是汽車。道路交通噪聲通常由車輛自身噪聲和車輛運行噪聲組成,其中車輛自身噪聲包括發動機噪聲、進排氣噪聲、發動機冷卻風扇噪聲和傳動噪聲。道路交通噪聲的源頭具有流動性,是一種60~80dB的中等強度的隨機非穩態噪聲。交通噪聲具有聲源流動、聲級高、干擾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工業噪聲同交通噪聲不同,是一種固定源噪聲。由于這個特點,工業噪聲常常成為環境糾紛訴訟案件中的最主要構成因素,工業噪聲影響最大的是空氣動力性噪聲;建筑施工噪聲雖然是一種臨時性的污染,施工完畢污染也就解除,但其聲音強度很高,又屬于露天作業,污染就十分嚴重;社會生活噪聲包括生活噪聲及其它噪聲,如鞭炮鳴放聲、廣播電視錄音機聲、鋼琴管弦樂器練習聲、兒童嬉鬧聲、樓板的敲擊聲、走步聲等等。

城市環境噪聲的70%來自交通噪聲,而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都是活動的噪聲源,其影響面非常廣泛。另外是工廠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和生活噪聲。在生活噪聲中,我國大城市中一些娛樂場所產生的噪聲有愈演遇烈的趨勢。

2.城市噪聲污染的危害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在我國大、中城市成為突出問題。我國城市噪聲源中主要來自交通噪聲,由于機動車輛數目一直在急速增加,道路交通噪聲成為影響最廣泛的污染。工業噪聲和施工噪聲主要來自生產過程和建筑施工中機械振動、摩擦、撞擊以及氣流擾動等。工業噪聲是造成職業性耳聾、脫發禿頂的主要原因。另外,夏季夜間建筑施工,打樁機、混凝土攪拌機、重型車輛往返不斷的運輸對附近居民干擾較大。生活噪音雖然對人體沒有直接生理危害,但干擾人們的工作、學習和休息,使人不愉快。

噪聲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及生活。長期生活在噪聲污染的環境會使人出現記憶力下降、渾身無力、頭痛頭暈、失眠、耳聾、精神壓抑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心臟病、高血壓、內分泌紊亂等。長時間接觸噪聲,會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的平衡狀態失調,形成牢固的興奮灶直接影響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發生功能紊亂,當環境中的噪聲持續在70-80分貝時,會引發冠心病、腦血管破裂等多種疾病。噪聲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生活在道路兩旁的科研機構、辦公樓、學校、居住區因噪聲干擾而難以工作和休息,這種情況在我國大城市普遍存在。

3.城市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

我國城市環境噪聲污染一直比較嚴重,其噪聲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日益擴大,對市民的生活環境影響極大,成為引人注目的城市環境問題之一,改善和控制交通噪聲已成為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

3.1加強法制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噪聲控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配合,建議在環境保護部門的統一協調下,進一步組織相關單位,包括城市規劃,交通管理,環境評價、道路建設等部門聯合實施。完善充實環境執法的各項規章制度,為了有效地消除人為噪聲對環境的污染,要從法律上去保證。我國1989年頒布了國家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這些法律的制定對噪聲的控制起了很大的作用。

3.2聲源上控制噪聲的傳播

由于在技術或經濟上的原因,直接從聲源上治理噪聲往往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在噪聲傳播途徑上采取吸聲、消聲、隔聲、隔震、阻尼等幾種常用的噪聲控制技術;把消聲器安裝在空氣動力設備的氣流通道上,阻止或減弱噪聲傳播;在居民稠密的公路、鐵路兩側可利用隔聲罩、隔身屏等把發生物與周圍環境隔絕。

3.3設置不同形式的聲屏障

聲屏障技術在降噪應用中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為了避免和減少交通噪聲的干擾,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形式的聲屏障、障壁建筑物和優化的土地使用規劃來達到降噪的效果。

3.4制定和實施強制性的噪聲管理法規

城市區內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尤其是環保型公交車輛,對大型機動車輛實行限行,尤其控制并限行高噪聲車輛。制定并執行強制性的噪聲控制和管理法規,在城市的主次干道強化對機動車的禁鳴管理,在交道口處安置測聲器和數字顯示器等措施。如研制開發低噪聲的新型環保車輛、電動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均可降低交通噪聲級別。城市建設和道路規劃中充分考慮交通噪聲控制措施,提高交通噪聲監測技術,加強對交通噪聲系統協調管理。

3.5種植綠化帶降噪

沿路兩側種植綠化帶,樹木及綠化植物形成的綠化帶有吸聲、隔聲作用,能有效降低噪聲。同時,綠化林帶還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氣體、吸附微塵的作用,防止空氣污染。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當綠化帶寬度大于10米時,可降低交通噪聲4至5分貝。但由于城市道路空間的限制,可以種植密集的松柏、側柏等綠色長廊把機動車道與步行道隔離,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間再配以喬、灌木和草地等與道路環境相協調的植物。城市應根據各道路及周邊建筑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降噪措施,對新建道路應進行交通噪聲環境評價,優選出經濟高效的降噪措施。

4.結語

21世紀是個對噪聲治本的時代,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城市噪聲已經成為全人類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對噪聲污染的危害有清醒的認識。隨著環保科技的發展,各種先進的消除噪聲,變噪聲為福音的新技術不斷涌現出來并將得到普及和發展。面對城市化的挑戰,面對我國薄弱的城市基礎設施,我們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不僅要進行合理的城市規劃建設,還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最大程度減少城市噪聲帶來的危害,從而保障城市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篇(8)

我們參觀藥用植物園時,發現許多種在路旁的玉簪在陽光照射下有點打蔫。聽老師介紹說,玉簪是一種喜歡陰性環境的藥用植物,打蔫可能是由于光照過強的緣故。于是,我們聯想到許多問題――現在常用于綠化的陰生植物經常暴露陽光照射強烈的環境中,它們的生長狀況如何?光照過強會對喜陰性的藥用植物產生哪些影響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決定選擇光照這種環境因子對陰生藥用植物生長的影響作為研究課題。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藥用植物的影響,我們通過比較和分析,選用以枝葉等地面部分人藥的莢果蕨、粗榧、玉簪三種藥用植物分作為蕨類、裸子和被子植物的代表進行研究。這三種植物不但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還常常被眾多植物園和公園廣泛栽培用以美化環境,因此掌握光照強度對它們的影響規律還可以為園林部門更好地栽培它們提供參考意見。

一、研究目的

1 通過比較三種陰生藥用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環境下的生長狀況,分析光照這種環境因子對植物產生的影響。

2 通過分析數據,確定有利于這三種陰生藥用植物生長的光照強度范圍。

3 為藥用植物發揮最大的藥用價值提出保護建議,以培養高品質藥用植物。

二、研究流程

三、研究結果

1 粗榧

從圖2看出,位于光照強度較低地點的兩棵粗榧冠幅較大,粗榧的冠幅和光照的強度成反比。此外,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其株高整體呈現減小的趨勢。

如圖3所示,光照強度相對較低的兩棵植株的基部分枝遠遠高于另外兩棵,此外小枝上的葉片數目較少,最末級小枝與次末級小枝頂端的角度也較小。

從圖4可以看出,光照強度弱的粗榧的最末級小枝的干重明顯大于生長在光照強度強的地點的粗榧。

2 玉簪

分析圖5不難發現,兩棵種在光強比較弱的地點的玉簪的株高相對較高,冠幅也略大一些。

通過比較數據得出,光強較低的兩棵玉簪葉片的長度和寬度都大于光強較大地點的玉簪葉片,如圖6所示。

圖7顯示,光照強度對玉簪的葉片數目沒有明顯的影響。

如圖8所示,光照強度越強,分枝的干重越小,由此推論,玉簪的一個分枝的干重和光照強度成反比。

總重受葉片數目和每個葉片質量兩個指標的共同影響,從圖9可以看出,玉簪的總重同光照強度之間并沒有明顯關系。

3 莢果蕨

從圖10可以看出,不同光照強度下莢果蕨的基部分枝數、葉片上的小葉數、小葉片與葉軸的角度和葉片長度的差異都不明顯。

如圖11,莢果蕨在不同光照下的葉片干重及總重變化不規律。

四、分析與討論

有研究認為,光照強度的變化會改變植物的生長環境,尤其對土壤和冠層的溫度、濕度及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較大(紹輝,1998),植物解剖形態特征發生變化正是上述各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

1 光照強度對三種藥用植物冠幅的影響

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光照強度同粗榧和玉簪的冠幅呈反比;而光照的強弱對莢果蕨冠幅的大小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影響。冠幅增大對以觀葉性為主的植株(如玉簪)較為有利,可以提高其觀賞價值。

2 光照強度對玉簪葉片大小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耐陰植物強的植物,莖不會徒長,而是盡量擴展其葉片,以適應弱光(白偉嵐等,1999),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玉簪的葉片在弱光下較大,驗證了這一規律,反映出玉簪較好的耐陰性。

3 光照強度對三種藥用植物小枝(葉片)干重的影響

干重是植物除去水分后剩余的有機物的重量,可以反映出植物在一段時間內光合作用的強弱。因此可以作為判斷植物生長狀況好壞的重要指標。粗榧和玉簪的小枝(葉片)干重均在光照較低的情況下較重,充分反映出陰生的環境更適于他們的生存。而對于粗榧來說,小枝的干重越大,其中藥用成分的含量更多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藥用價值也就越高,因此選擇較低的光照對粗榧十分重要。

4 光照強度對三種不同植物的影響效果有所不同

在我們所選擇的三種陰生植物中。粗榧對光照強度的變化最為敏感,表現出明顯的喜陰性;玉簪在光照較弱的條件下,株高、冠幅較大,葉片干重增加,也表現出一定的喜陰性,莢果蕨雖然有關資料記載該種是陰生植物,但我們的實驗結果并沒有驗證這一說法,這一方面說明它們在光照5000-100001ux的范圍內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五、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光照強度的變化對三種陰生植物的生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對冠幅和小枝的干重的影響最大,成反比關系。在基部分枝數、分枝干重、總重、小枝上葉片數、最末級小枝和次末級小枝頂端的角度等方面,三種植物呈現不同的結果,粗榧和玉簪同光照強度的變化大多呈現一定的相關性,而莢果蕨的變化則不明顯。對粗榧和玉簪而言,光照強度約為3000-5500lux之間的條件下生長的較好,光照強度不應太強。

2 建議

粗榧的枝干、葉片等皆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為了讓粗榧生長的更好,積累更多的生物量。我們建議在栽種粗榧時應該將這種明顯喜陰的植物種植在高大建筑物的陰面??勺鳛榻ㄖG化。又對生長有利,還節約資金。

目前公園里的玉簪大多以觀葉為主,觀花為輔,過強的光照無疑會灼傷葉片,所以在栽種時應該盡量避免陽光長時間直射的路邊和空曠的地方??梢赃x擇陽光稀疏的林下、建筑物的背陰面作為栽種地點。

篇(9)

中圖分類號:S5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8-1528-04

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受到各種環境脅迫。植物次生代謝產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是由次生代謝(Secondary metablism)產生的一類細胞生命活動或植物生長發育正常運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是植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次生代謝產物通常也是中藥的主要藥效成分,次生代謝產物在藥用植物體內的分布和代謝及次生代謝產物的分類、化學、藥理藥效等已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對研究環境脅迫對中藥次生代謝產物積累的影響剛剛起步[1]。

研究逆境條件下藥用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產生和積累變化以及藥效成分變化的機制,可為藥用植物栽培環境的選擇以及相適應的栽培技術制定提供理論依據,這將有利于傳統中藥藥源植物的標準化和目標化種植,并對中藥材質量控制及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1環境脅迫對藥用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影響

1.1光照脅迫對次生代謝產物的影響

光照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在植物生長發育及初生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在植物化學生態研究中,光照也是廣泛受到重視的生態因子,它影響著許多植物次生代謝過程[2]。很多情況下適當改變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及光質,在一定程度上可刺激藥用植物體內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和積累。王洋等[3]研究發現喜樹幼苗葉片的喜樹堿含量隨著遮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當光強為全光照的40%時喜樹堿含量顯著增加,但光強為全光照的20%時(嚴重遮陰),喜樹堿含量降低,分析認為喜樹堿含量的變化是喜樹幼苗通過次生代謝過程對不良環境(遮陰)的一種適應性反應。廣西莪術為陽生植物,陳旭等[4]研究發現,通過人為的遮陰使其光照強度減少至自然光照強度的85%,該環境條件下莪術揮發油和莪術醇含量最高。王華田等[5]有相似的報道,銀杏葉片中的黃酮和內酯含量受光照強度的影響,人為遮陰處理后葉片黃酮和內酯含量發生變化,在42%的自然光照強度條件下,黃酮含量和內酯含量最高。人參在人工栽培時需要遮陰,在20%的透光棚下根中人參皂苷的含量最高[6],葉片中皂苷的含量以在15%透光棚下最高[7];光強過大時人參皂苷的含量反而下降,可能與光強過大造成葉片損傷有關。生于陽坡的金銀花中氯原酸的含量高于陰坡[8];顛茄在露天栽培時的阿托品含量為0.70%,而隱蔽條件下則為0.38%[9]。絞股藍在相對光照度為70%左右時絞股藍總皂甙含量最高[10]。可見,不同藥用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和積累對光強的需求不一致。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不同植物的需求來調整光強,可提高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在適宜的光照強度下,延長光照時間有利于藥用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金航等[11]研究發現,日照時數是影響三七皂苷含量的一個重要因子,日照時數高的產區所產三七中皂苷成分較高。李昌愛等[12]有相似的報道,山東平邑所產金銀花中綠原酸含量最高,河南密縣的次之,而云南大理的最低,分析認為在同一時期內山東的平均日照時數為三地最長,對提高藥效含量有積極的影響。吳慶生等[13]通過研究分析認為,日照時數是影響我國西洋參總皂苷生物合成的主要氣候因子,延長日照時數可提高西洋參皂苷的含量。朱仁斌等[14]研究我國皖西山區不同海拔高度的西洋參總皂苷方面也有相似報道,西洋參中各種單體皂苷級總皂苷的量隨日照時數的增加呈線性增加趨勢。

光質對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種類與含量有明顯影響,鄭珍貴等[15]研究發現,紅光比藍光更利于長春花細胞中生物堿的合成。趙德修等[16]認為,藍光對水母雪蓮愈傷組織黃酮合成的促進作用最強,其次是遠紅光和白光,紅光最低。閻秀峰等[17]在高山紅景天的研究上有不同發現,在臨近收獲的最后一段時間,用紅色薄膜進行處理,可顯著提高根的紅景天甙含量。張澤岑等[18]用紅、黃、藍、黑色等薄膜覆蓋茶樹,結果顯示黃色薄膜處理后茶樹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而紅色薄膜處理下的茶多酚含量最高。藍光、黃光對靈芝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促進作用,且以藍光最強[19]。國外Kee等[20]在熒光、金屬鹵化物燈光、紅光、藍光等條件下培養人參發狀根,發現熒光照射發狀根中人參皂苷積累程度最高。國內王鐵生等[21]則發現紫色膜和黃色膜覆蓋下人參總皂甙含量明顯提高,深藍色膜下人參總皂甙含量明顯下降。蘇文華等[22]研究無色和有色塑料膜覆蓋處理后燈盞花黃酮含量變化,結果顯示光強和光質影響燈盞花生長與總黃酮量,藍色膜下植株的黃酮量最高。冷平生等[23]研究發現,光質對萜類內酯的生物合成和積累有影響,紫色膜處理的銀杏萜類內酯含量最高,為3.89 mg/g,比白膜(對照)高85.23%。

1.2水分脅迫對次生代謝產物的影響

水是植物生命活動中所必需的環境因子,水分脅迫對農作物、經濟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24]。有研究表明藥用植物活性物質能對水分脅迫作出響應。李霞等[24]通過池栽法和滲灌控水方式設置輕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水澇3種水分處理,比較不同水分脅迫下,黃檗幼苗小檗堿、藥根堿及掌葉防己堿含量的變化。總體上輕度干旱有利于小檗堿、藥根堿、掌葉防己堿的合成與積累,重度干旱處理下幼苗3種生物堿的含量與對照差異不大,而水澇處理則導致幼苗3種生物堿的含量顯著降低。蘭小中等[25]的研究發現,適當干旱脅迫處理藥用植物中華蘆薈,可增加單位干質量蘆薈葉片中的蘆薈苷含量。分析認為主要是在水分脅迫的條件下次生代謝活躍,光和作用減弱,同化能力下降,從而增加了苷的含量。蔡娜等[26]研究了水分脅迫條件下苦蕎幼苗黃酮類物質含量變化,結果表明水分脅迫可以提高蕎麥黃酮和蘆丁的含量。石進校等[27]研究了干旱脅迫下羊藿總黃酮含量變化規律,結果表明羊藿總黃酮含量與早期的抗旱性之間有明顯相關性,隨著干旱脅迫的增加總黃酮含量升高。沈志濱等[28]對東北龍膽根中有效成分的積累規律進行了研究,認為龍膽根中有效成分的積累受栽培區生態環境條件的影響,其中水分是最重要環境因素。此外,許多研究還表明,植物水分的供應狀況直接影響到藥用植物的次生代謝,如東莨菪在干旱情況下阿托品含量高達1.0%,而在濕潤環境中則僅有0.4%;金雞納樹在雨季不能形成奎寧,但在高溫干旱條件下卻具有較高的含量[29]。

通常情況下適度干旱脅迫能夠刺激植物中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和積累,淹水條件對次生代謝產物的含量影響不顯著[30,31]。而顧永華等[32]通過研究得出不完全一致的結果:茅蒼術揮發油對水分脅迫的響應有敏感期,為生殖生長期;在茅蒼術果后期進行適當的澇漬脅迫有利于茅蒼術根莖生長和揮發油含量的提高。分析認為茅蒼術的道地產區,其生殖生長期正處于夏季高溫干旱季節,茅蒼術對輕度干旱脅迫不敏感,但對澇漬比較敏感。

1.3病蟲害等生物因素脅迫對藥次生代謝產物的影響

次生代謝產物的生態學功能主要是抗病、抗蟲[33]。各種脅迫因子致使植物產生和累積的次生代謝產物通常稱為植保素(Phytoalexin)[34],植保素是植物受病原微生物或非病原微生物以及其他因素刺激,而在受感染或受刺激的部位及其周圍產生和積累的具有抗菌活性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是植物受病原菌侵染后防衛反應在生化上的重要表現[35]。感染病蟲害會使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增加。迄今為止,已發現有幾百種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具有抗真菌、細菌、病毒甚至線蟲的作用[1]。Deavours等[36]研究報道,苜蓿葉感染莖點霉(一種真菌病原體)后,苜蓿葉片中的異黃酮成分芒柄花素苷和苜蓿素的含量增加。許多研究表明,植物在受昆蟲為害后,次生代謝過程會受到影響,其中酚類化合物含量的增加是最明顯的一個變化[37],并進一步明確了這類由蟲害誘導產生的揮發物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分為萜烯類物質[38]。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具有腐生、共生、寄生性的微生物對藥用植物的生長及活性物質的產生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天麻、石斛、豬苓等一類藥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必須要有某一種微生物來提供營養。如沒有蜜環菌提供營養,藥材天麻就不會形成。而且,不同生物學類型的蜜環菌,對天麻的生物量和化學成分含量的影響還有很大的差異[2]。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微生物成為了這類藥用植物生長及影響藥材質量的關鍵因子。此外,某些藥用植物中個別內生真菌能夠產生與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如紅豆杉的樹皮中含有活性較強的抗癌物質紫杉醇,有研究人員從短葉紅豆杉的樹皮中分離出一種內生真菌(Taxomyces andreanae)也能產生紫杉醇[9]。

1.4鹽及礦質元素脅迫對次生代謝產物的影響

適度鹽脅迫可以提高植物中次生代謝產物的量。Jeong等[39]在人參毛狀根培養時進行鹽脅迫處理,發現加入少量的硒、NiSO4和NaCl可提高毛狀根中的人參皂苷含量。楊秀紅等[40]通過設計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分別澆施甘草幼苗及1年生溫室移栽苗,發現適度NaCl脅迫處理后,甘草根中甘草酸含量顯著提高。郭蘭萍等[41,42]研究發現,道地藥材蒼術的形成受到缺鉀及高溫脅迫。張檀等[43]初步研究了6種礦質元素與杜仲6種次生代謝產物含量的關系,通徑分析結果顯示,鎂對這6種次生代謝產物的合成和積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錳則有負影響作用。

2環境脅迫對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誘導機理

國外有學者從植物生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意義的假說。

2.1生長/分化平衡假說

生長/分化平衡假說認為[44],在水、光照等資源充足時,植物以生長為主,而在資源匱乏時,植物以分化為主,任何對植物生長影響超過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的環境因子(如營養匱乏、CO2濃度高,低溫等)都會導致次生代謝產物的增多。分析其理論背景是植物的生長發育從細胞水平上可分為生長和分化兩個過程,藥物活性物質作為植物的次生代謝物質,是細胞成熟和特化這一生理活動過程的產物。因此藥用植物隨著生長年齡的增大和老化而藥效成分含量增大。

2.2碳素/營養平衡假說

碳素/營養平衡假說認為[45],植物體內以碳(C)為基礎的次生代謝產物(如酚類、萜烯類等)與植物體內的C/N(碳素/營養)比呈正相關,而以氮(N)為基礎的次生代謝物質(如生物堿等含N化合物)與植物體內的C/N比呈負相關。該假說主要是解釋于營養脅迫后,植物次生代謝物質的變化機理。該假說的依據是在營養脅迫時,植物的生長速度會大大降低,但是光和作用變化不大,碳、氫等元素積累加快,因此,以碳為基礎的酚類、萜烯類物質就會增多。該假說與生長/分化平衡假說都認為植物次生代謝物質的產生是由于外界環境條件變化而引起植物體內物質積累的一個被動過程。

2.3最佳防御假說

最佳防御假說認為[46],植物只有在其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所獲得的防御收益大于其生長所獲得的收益時,才產生次生代謝產物。植物在脅迫環境下生長緩慢,植物受損的補償能力較差,此時,產生次生代謝產物的成本較低,次生代謝產物的防御收益增加。因此,植物在環境脅迫下會產生較多的次生代謝產物。

2.4資源獲得假說

資源獲得假說認為[47],植物在惡劣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會生長緩慢且次生代謝產物含量高,反之,在良好的自然條件下,就會生長較快且次生代謝產物含量低,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該假說與最佳防御假說有相似之處,都認為植物次生代謝物質的產生是隨著植物自身生產成本的變化而變化的一個主動過程。

3結語

隨著人類回歸自然愿望的愈加強烈,開發天然藥物日漸興起,大量藥物植物資源日漸匱乏,迫切需要有效、持續地利用好現有的自然資源。當前,關于植物次生代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次生代謝產物的細胞工程及轉基因工程,而要使細胞工程及轉基因工程能夠真正應用于實際生產,就必須明確植物次生代謝的途徑及作用,特別是探討植物與環境的關系,提高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產量,這也是天然藥物開發能否真正應用于生產實際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們已開始從分子水平更深入、全面地探討次生代謝與環境的關系。探索和闡明藥用植物次生代謝產物與環境關系,不僅有利于提高資源植物生物工程的效率和質量,也有助于傳統中藥藥源植物的標準化和目標化種植。

參考文獻:

[1] 黃璐琦,郭蘭萍.環境脅迫下次生代謝產物的積累及道地藥材的形成[J].中國中藥雜志,2001,32(4):227-280.

[2] 郭繼明,淮虎銀.藥用植物與環境[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56.

[3] 王洋,戴紹軍,閻秀峰.光強對喜樹幼苗葉片次生代謝產物喜樹堿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4,24(6):1118-1122.

[4] 陳旭,曾建紅.光照強度對廣西莪術揮發油及莪術醇含量的影響[J].廣西植物,2008,28(5):694-697.

[5] 王華田,謝寶東,姜岳忠,等.光照強度對銀杏葉片發育及黃酮和內酯含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2,24(5):617-622.

[6] 張治安,徐克章,任躍英,等.光照條件對參株碳水化合物和人參皂甙含量的影響[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4,16(3):15-17.

[7] 程慧,宋新波,張麗娟. 人參皂苷Rg3與Rh2的研究進展[J]. 藥物評價研究,2010,33(4):307-311.

[8] 李強,任茜,張永良,等.生境、采收期、貯藏時間等因素對秦嶺金銀花氯原酸含量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1994,19(10):594-595.

[9] 陶曙紅,吳鳳鍔.生態環境對藥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響[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2003,15(2):174-177.

[10] 鄧銘,鐘山,任波,等.光照強度對絞股藍總皂甙含量的效應研究[J].湖北醫科大學學報,2000,21(2):102-103.

[11] 金航,崔秀明,朱艷,等.氣象條件對三七藥材道地性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05,18(6):825-828.

[12] 李昌愛,姚滿生,郭宏濱. 金銀花產地和類型對其質量的影響[J].中藥材,1993,16(5):5-6.

[13] 吳慶生,朱仁斌,宛志滬,等.西洋參有效成分與氣候生態因子的關系[J].生態學報,2002,22(5):779-782.

[14] 朱仁斌,吳慶生,宛志滬,等.皖西山區海拔高度對西洋參有效成分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01,22(1):19-22.

[15] 鄭珍貴,繆紅,楊文杰,等.營養和環境因子對長春花激素自養型細胞生長和阿瑪堿生成的影響[J].植物學報,1999,41(2):184-189.

[16] 趙德修,李茂寅,邢建民,等.光質、光強和光期對水母雪蓮愈傷組織生長和黃酮生物合成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報,1999,25(2):l27-l32.

[17] 閻秀峰,王洋,尚辛亥,等.光強和光質對野外栽培高山紅景天生物量和紅景天甙含量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4,24(4):674-679.

[18] 張澤岑,王能彬.光質對茶樹花青素含量的影響[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2,20(4):337-339.

[19] 吳懼,徐錦堂.光質對靈芝纖維素酶多酚氧化酶及其靈芝產量的影響[J].中國藥學雜志,1990,21(4):28-30.

[20] KEE W Y,HOSAKATTE N M, EUN J H,et al.Ginsenoside production by hairy root cultures of Panax ginseng: influence of temprature and light quility[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5,23(1):53-56.

[21] 王鐵生,劉明孝.人參光合生理研究:Ⅱ.不同光質對人參生藥、生理特性及人參皂甙含量的影響[J].中草藥,1989,20(4):30-33.

[22] 蘇文華,張光飛,李秀華,等.光強和光質對燈盞花生長與總黃酮量影響的研究[J]. 中草藥,2006,37(8):1244-1247.

[23] 冷平生,蘇淑釵,王天華,等.光強與光質對銀杏光合作用及黃酮苷與萜類內酯含量的影響[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2,11(1):1-4.

[24] 李霞,王洋,閻秀峰.水分脅迫對黃檗幼苗三種生物堿含量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7,27(1):58-64.

[25] 蘭小中,楊春賢,陳敏,等.水分脅迫對中華蘆薈部分藥用成分含量的影響[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4):106-109.

[26] 蔡娜,淡榮,陳鵬,等.水分脅迫對苦蕎幼苗黃酮類物質含量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08,17(4):91-93.

[27] 石進校,易浪波,田艷英.干旱脅迫下羊藿總黃酮與保護酶活性[J].吉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5(4):80-83.

[28] 沈志濱,韓建銳,劉建軍,等.東北龍膽根中有效成分積累動態規律初探[J].黑龍江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6(2):82-85.

[29] 張永清,李巖坤.影響藥用植物體內生物堿含量的因素[J].齊魯中醫藥情報,1991(3):10-12.

[30] 徐鵬,劉長利,許利平,等.干旱脅迫下甘草酸合成與脫落酸的相關性初步研究[J].中草藥,2010,41(8):1375-1377.

[31] 王紅星,喬傳英,古紅梅. 影響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形成的因素[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5):11376-11377.

[32] 顧永華,馮煦,夏冰.水分脅迫對茅蒼術根莖生長及揮發油含量的影響[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8,17(3):23-27.

[33] 袁秀云,謝慧玲.植物次生物質在植物防御中的作用[J].焦作大學學報,2004,18(4):52-54.

[34] 李端,周立剛,王薊花,等.茄科植保素的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4,16(1):84-87,79.

[35] 胡小平,孫卉,蔡文啟,等.植物芪類植保素研究進展[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1):157-160.

[36] DEAVOURS B E, DIXON R A.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isoflavonoid biosynthesis in alfalfa [J]. Plant Physiol,2005,138(4):2245-2259.

[37] BRYANT J P,REICHARDT P B,CLAUSEN T P,et a1.Effects of mineral nutrition on delayed inducible resistance in Alaska paper birch[J].Ecology,1993,74(7):2072-2084.

[38] DICKE M.Local and systemic production of volatile herbivore-induced terpenoids:their role in plant-herbivore mutualism[J].J Plant Physiol,1994,143(4-5):465-472.

[39] JEONG G T, PARK D H.Enhanced 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sis by elicitation in transformed plant root system:effect of abiotic elicitors [J].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06,130(1-3):436-446.

[40] 楊秀紅,李建民,董學會,等. 外源甘草酸對NaCl脅迫條件下甘草幼苗生長、根部甘草酸含量及幾種與鹽脅迫相關生理指標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6,42(3):441-444.

[41] 郭蘭萍,黃璐琦,閻洪,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蒼術道地藥材氣候生態特征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5, 30(8):565-569.

[42] 郭蘭萍,黃璐琦,邵愛娟,等.蒼術根際區土壤養分變化規律[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9)):1504-1507.

[43] 張檀,白明生,劉麗,等.幾種礦質元素對杜仲葉次生代謝物的影響初探[J].兩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0(1):119-122.

[44] FRISCHKNECHT P M, SCHUHMACHER K, MULLER-SCHARER H,et a1.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senecio vulgaris from contrasting habitat types:growth and pyrrolizidine alkaloid formation[J].J Chem Ecol.2001,27(2):343-358.

篇(10)

    在地緣環境中歷經漫長歲月的時光雕琢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的精神濃縮,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種內在靈魂,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一種推動力、向心力、凝聚力。它滲透在其風俗習慣、藝術活動之中,內化于民族成員個人的自覺信念、理想和追求,轉化為民族成員個人的情感、道德和意志,使本民族成員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和行為習慣,指導民族實踐行為。在民族的舞蹈活動中,民族成員能夠真切地感受、深刻地把握民族精神的真諦。漢族的大型舞龍活動,含有民族意識的認同,含有一種潛在的凝聚力。通過舞龍,強化了巍巍中華自強不息、奮起騰飛的民族精神,剛健有力、堅忍不拔的民族性格。

    一個民族的集體性格會表現出民族成員性格的共同性,它影響人的形體動作特征與形體表達。維族性格開朗活潑、幽默風趣,他們高興時會搖頭擺頸,這些動作被吸收到了“賽乃姆”里,形成了移頸、搖頭動作。羌族的民族性格勇武不屈、豪放豁達,“跳盔甲”手執兵器、分列對陣而舞,威武雄壯,盡顯粗獷性格。朝鮮族性格既沉著堅韌又內斂含蓄,故其舞蹈風貌是瀟灑柔婉與剛勁跌宕兼而有之。因此,民族舞蹈也是“性格舞”,其動作性格正來源于民族性格。

上一篇: 大學生培訓 下一篇: 辦公室周例會會議紀要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sm | 偷偷做久久久久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