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1:2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鐵道實訓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Training Teaching to Reach the Goal
XIAO Zhentao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3)
Abstract Currentl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ions are in full swing, but no matter what path to choose reform, public education a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o adapt their frontline work of public security, the rule of law to meet the strategic needs of the high-skilled,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of target is determined.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personnel in Police College training goal reached, and action-oriented thinking and philosophy also provided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training "Double" teachers, school Board to carry out cooper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afeguards train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greed to benefit the teaching of the police college training.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public security institute; training teaching
1 基本概念與理論
1.1 行動導向
在《綜合經濟形勢中的學習、思維和行為――在商務職業培訓中運用新的工藝》一書中,德國教育學家 T.特拉姆(Tramm)認為行動導向是一種指導思想,培養學習者具備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和負責任的行動。以行動導向理論為基礎,在改革教育學派的學習理論的指導下,20 世紀 80年代教學理論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行動導向教學法,雖然把它看作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比較勉強,但是把它作為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理念來看待是完全合適的。
1.2 公安院校實訓教學
公安院校實訓教學是公安院校實踐性教學的一種形式,與實習、實驗等其他的實踐性教學形式相比,實訓教學最具實踐特色。公安院校實訓教學一般有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種形式。校內實訓是在模擬公安一線工作的環境下,如在校內模擬戰訓街等,按照公安一線工作的要求進行實訓。如,鐵道警察學院乘警勤務課程一般在校內模擬車站派出所或模擬旅客車廂內開展實訓教學,模擬鐵路乘警如何完成出乘、值乘、返乘以及退乘等一系列勤務工作;模擬鐵路乘警如何處置盜竊、搶劫等案件;模擬鐵路乘警如何處理旅客列車上的群眾糾紛等。校外實訓即是深入公安一線,如鐵道警察學院學員在火車站、鐵路公安派出所、旅客列車上等真實的公安工作環境中開展實訓。
1.3 行動導向的公安院校實訓教學
行動導向的公安院校實訓教學特別注重學員在實訓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它強調實訓教學過程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實訓教學是學員提升專業能力過程,教師要有清晰、準確的定位,即教師是實訓教學過程的協調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在具體的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行動起來,相信學生,積極發揮其創造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使其在自己動手的實踐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經驗,實現學生獲取關鍵的業務能力以適應未來公安工作的目的。
2 行動導向的公安院校實訓教學目標
2.1 注重“專業整體性”的同時,應更加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
理論與實踐,技能與素質的側重安排是確定實訓教學目標需要考慮的問題,行動導向的公安院校實訓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考慮教學目標的整體性,如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訓練,專業素質的培養等等。同時,行動導向的公安院校實訓教學目標還應把專業技能的培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也是由公安教育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因為從本質上來講,公安教育可以稱為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又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核心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安院校毫無疑問地要把專業技能培養放在實訓教學目標體系的突出位置。
2.2 “高技能”應與“高素質”相匹配
公安院校有其政治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方面,因此在具體的實訓目標制定上要充分考慮公安院校學員政治素質、公安職業倫理等價值觀的養成,使公安院校學員的“高技能”與“高素質”相匹配,兩者同步提高。這就要求實訓教學在培養學員掌握公安一線實踐工作能力,提高學員實踐工作水平的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學員的職業認同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并且在實訓教學中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員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等。通過實訓教學切實提升學員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日益復雜的公安一線工作,這也是行動導向的公安院校實訓教學的目的所在。
3 行動導向的實訓教學目標達成的保障措施
3.1 轉變公安院校實訓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實訓教學模式
公安院校在制定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統籌安排專業課程課時量時,要突出實訓教學的重要位置,切實把提升學員公安實踐或實戰能力這一培養目標反映到每一門課,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徹底改變傳統以理論灌輸為主的 “填鴨式”教育教學模式。目前,鐵道警察學院的專業課程設置非常重視實訓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治安系專業課程為例,本科治安學專業所設置的乘警勤務課程共34個課時,其中專門的實訓課程就達到12個,占總課時量的35%以上,并且鐵道警察學院根據具體專業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現實需要積極調整教學計劃,把一些實踐性特別強的專業在原來基礎上繼續增加實訓課時的比重,逐步實現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
3.2 建立一支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 “雙師”型教師
從目前情況來看,公安院校教師的平均學歷水平近年來有了較大的提升,有些公安院校近幾年要求新進教師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具有博士學位,一批高學位教師進入公安院校任教,給我國公安院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以鐵道警察學院為例,鐵道警察學院最近幾年間,新進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就達到70人以上,這些教師將是鐵道警察學院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奠定了鐵道警察學院未來發展的基石。但我們也應看到,很多新進教師并不是公安院校畢業,所學專業與公安專業差距很大,很多新進教師基本上是“現學現賣”,這就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這些都嚴重阻礙著公安院校實訓課程的開展。公安院校應把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師知識、能力結構水平作為一項關乎學校未來的戰略任務來抓,努力打造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鐵道警察學院近幾年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每年派遣年青教師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等院校進修學習,提升年青教師的公安理論水平,掌握最前沿的公安理論動態,并積極鼓勵年青教師利用課外時間、寒暑假去鐵路公安一線和地方公安機關調研學習,了解公安一線實際情況,搜集整理公安一線發生的現實案例,為校內實訓教學的有效開展積累第一手資料,并在此過程中豐富年青教師的實踐經驗。
3.3 編寫與完善實訓課程的配套教材
實訓教材是開展實訓課程的主要依據與參考,一本高質量的實訓教材對實訓課程的開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并能有效提升實訓課程的質量。實訓教材能夠為實訓課程的開展確定更為明確的目標,更為標準并有效的程序和方法以及更為科學合理的考核反饋機制,這些對于實訓教師和學員都意義重大。實訓目標的明確能夠使學員了解自己的任務和目的,并能充分調動學員完成任務的積極主動性,為實訓目標的達成奠定基礎。標準程序和方法的明確能夠使學員知道“怎么干”,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技能,提升素質,使實訓課程更加有效率。考核反饋機制的明確能夠使學員知道“干的好壞“,方便考核每一名實訓學員的表現以及整個實訓課程的效果,為更好地開展實訓課程總結經驗。總之,高質量并有針對性的實訓教材對實訓課程的有效開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目前公安院校實訓教材匱乏,高質量并有針對性的實訓教材更是少見,部分公安實訓課程還僅僅是依靠實訓教師“經驗總結式”的教案來進行。以鐵道警察學院為例,目前學院很多實訓課程的開展沒有針對性的實訓教材作為指導,并且有些鐵路特色非常鮮明的課程,如鐵路乘警勤務等由于其課程獨特性甚至完全沒有相關資料可供參考,這就嚴重影響了實訓教學質量的提升,實訓教材的編寫工作可以說是迫在眉睫。鐵道警察學院目前正在積極組織任課教師編寫實訓教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來幾年,各個課程的實訓教材將陸續出版,這將大大提升學院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內部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教育部頒布了新的高等職業院校改革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了高職院校的改革目標,應始終遵循建設主體多元化的目標,與行業企業實現緊密聯系,積極完善實訓與實習基地的條件。與此同時,還提出了學校改革的最終目標。學校不僅僅是培養專業人才,同時還應將科學培養素質作為核心,重視培養學生今后在企業中的各項實踐能力[1]。
而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高層次的技能實用型、高素質鐵路司機專業人才,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提升操作技能的目的,就必須充分重視實踐的作用。由此可見,鐵道機車車輛實訓基地的建設對于提升鐵道機車車輛專業學生技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內部實訓基地主要是進行實訓的場地,同時,利用該場地可以完成對學生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具體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使學生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夠有效地為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可以提高其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能,并使其綜合能力得到提升。而學生在實訓基地中進行實踐,可以進入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一定程度上使學生職業技能得到提升[2]。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地獲取工作經驗,并且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與協作以及管理能力。
第二,更好地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在實訓基地中進行專業學習與實踐鍛煉,能夠使學生的思考與分析能力得到增強,并且培養了其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在學生畢業后,很容易使其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環境并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利于建設高素質“雙師型”團隊。建設實訓基地,對于學生來講可以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而對于教師來講則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業務水平。其中,教師業務水平主要涉及到理論與實踐能力。然而,要想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就應該對其進行實訓,使其在實訓基地中進行長期鍛煉,并將工作任務落實到個人,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師對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實時全面地了解,同時還能夠使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相應的經驗,對于其未來實踐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四,可以有效提高專業的科研水平。學校不僅需要完成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還應該進行技術攻關與改造的工作。通過與實訓基地相結合,實現科研工作的有效合作,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利用實訓基地發揮項目自身優勢,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論研究工作的深度,不斷擴大實踐研究的涵蓋范圍[3]。與此同時,兩者的有機結合對于企業的管理者來講,能夠利用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為企業技術難題提供解決措施,進而實現兩者的互利共贏,共同得到提升。
二、鐵道機車車輛專業內部實訓基地建設建議
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內部實訓基地建設對學生的專業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雖然已經實現了內部實訓基地的建設,但是,仍需為其提供具有價值的優化措施。
第一,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教師需要親自進入到機務段等合作的單位進行現場的調研,全面掌握職業崗位能力與素質的具體要求[4]。在此基礎上需要與企業的專家對職業資格標準與崗位的要求進行分析,而后總結出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進而制訂出符合專業技能與職業態度的規定,積極明確不同模塊的培養目標與計劃。除此之外,還需要同企業的專家共同開發出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實習實訓經驗。
第二,執行績效考核制度。為了更好地保證鐵道機車車輛專業內部實訓基地建設的順利開展,應積極建立并健全規章制度,保證建設工作的規范性與標準性。制定并執行績效考評制度,對實訓基地的建設狀況進行定期考評,同時對實訓基地的建設進行全面的過程管理,確保績效考核與實訓基地建設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相適應,進而有效保障鐵道機車車輛專業內部實訓基地的正常建設,并為學生的內部實踐提供平臺[5]。
第三,實現培訓服務。鐵道機車車輛專業與鐵路的發展具有緊密的聯系,同時也需要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作,這樣才能取得專業的預想效果。學校應該同相關部門與企業實現合作,進而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培訓的服務。此外,專業教師應與合作企業或者部門進行合作,進行技術創新或者是技術攻關,不斷提升自己,促進校企間的進一步合作。
三、鐵道機車車輛實訓基地管理建議
實訓基地的管理應重視實現企業化與市場化,并建立健全內部的實訓基地運作體系,確保規章制度的科學合理,對基地結構進行優化,構建質量監控的體系,進而積極實現科學化的管理,充分發揮其綜合性的功能。
基地的內部管理需要實現集中管理,簡單地說就是對實踐教學的資源進行集中性的管理,并積極建立實訓中心,進而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防止出現重復投資的現象,有效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與此同時,在對外管理方面應采取共享機制,也就是實現企業化的管理,實行市場化的運作[6]。積極引進現代化的企業理念和價值觀念,為企業化的管理營造良好氛圍。同時,實訓的主要內容和項目來源于企業內部,而實際的訓練方式和過程應實現企業化。根據市場化的需求應進行實訓的成本核算,進而積極推動培訓、設備以及工具和材料的管理,保證實踐質量與高效率,實現社會與經濟效益的同步性。
根據企業內部的運作機制來進行勞動管理,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環境,使其能夠在做事中更好地進行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更好地建設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實訓基地就應對其建設與管理工作予以一定的重視。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對于其專業的發展與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訓的質量與效率,進而積極地推動鐵道機車車輛專業改革發展與創新。(作者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牛春林.校企合作建設軌道類專業實訓基地的實踐與探索――以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鐵道機車車輛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為例[J].商情,2011(51):146-146.
[2] 李向超.高速鐵道技術專業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以動車組控制系統維護與檢修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4(7):239-239.
[3] 李作奇.高職鐵道機車車輛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①--以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5(19):141-14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意見》充分肯定了實訓、實習基地建設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尤其強化實踐動手能力,更好地為行業、企業及社會服務是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目標。
實訓、實習基地建設一般可以分為校內和校外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校外基地相對客觀和穩定,其實現成效也有賴于校企合作運作模式及開發建設的程度;校內實訓基地則不同,具有更多的主觀性,其基本原則是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力求實訓基地的科學性、合理性。
下面,筆者以鐵道車輛專業制動校內實訓基地為例,探討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流程和方案:
制動機是鐵道車輛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影響列車運行安全的關鍵部件,尤其是在鐵路高速和重載的發展趨勢下更為重要。為培養鐵道車輛專業學生關于制動機維修的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除了需要穩定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車輛段、廠)外,高職院校還應規劃和建設的校內制動實訓基地,以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需要,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專業實訓的特點,首要任務是確定實訓基地建設的方針:制動實訓基地應以樹立“人才培養目標――綜合素質及崗位技能要求――教W內容及實訓項目――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基地建設。
1研究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標準
鐵道車輛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由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專業教師共同制定的,對整個專業的建設、發展及教學過程起宏觀指導作用。課程標準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框架下,結合課程所對應的崗位技能要求而制定,是教學內容和實施方式組織的依據。通過對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的深入研究,分析車輛制動檢修崗位的技能需求和素質要求。在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現場調研確定崗位技能所需的技能模塊及要求。
2現場調研及總結
結合車輛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對局管內的貨車車輛段、客車車輛段及車輛工廠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關于“綜合素質及崗位技能要求”,明確鐵道車輛制動機檢修、試驗崗位知識、技能、素質及要求;二是關于車輛制動系統實訓設備設施的調研,掌握車輛制動系統現場檢修工裝設備、工具、材料等。通過調研,系統把握了車輛制動發展方向、車輛行業的最新技術和最新設備。在掌握車輛制動系統“綜合素質及崗位技能要求”基礎上,進一步擬定車輛專業制動系統的“教學內容及實訓項目”。將整個教學劃分為若干教學(實訓)項目,每個項目又細化為若干個教學(實訓)任務,每個教學任務要有明確的目標、實施過程及考核方案。“教學內容及實訓項目”即成為實訓基地建設規模、布局的決定依據。
3確定制動實訓項目和技能要求
根據已確定的“教學內容及實訓項目”,按照校外實習和校內實訓進行劃分,明確不同的項目內容及相互關聯,現確定校內實訓基地項目及要求如下:
項目1:車輛制動系統零部件的識別:正確識別現役客車、貨車制動系統零部件名稱及掌握其功能;
項目2:車輛制動系統附件的拆裝及檢修:熟練拆裝制動系統主要附件,正確使用檢修工具和掌握檢修工藝;
項目3:制動閥分解、組裝:正確、熟練分解及組裝客車、貨車制動閥,熟悉閥內部零部件;
項目4:制動閥的檢修:熟練掌握客貨車制動閥及零部件檢修工藝,正確使用檢修工具;
項目5:制動閥單閥試驗:正確操作試驗臺,掌握客貨車制動閥試驗過程及要求;
項目6:單車試驗:正確操作單車試驗設備,掌握試驗過程及要求;
項目7:列車試驗:正確操作列車試驗設備,掌握試驗過程及要求;
項目8:制動系統故障判斷與排除:正確判斷制動系統試驗及運用故障,分析故障原因,熟練排除系統故障。
4確定制動實訓基地工裝設備及建設布局
根據已經確定的校內實訓項目及技能要求,結合現場調研及校園條件,確定實訓設備如下:貨車制動機模擬臺1臺(自行設計)、客車制動機模擬臺1臺(自行設計)、貨車轉向架1臺、客車轉向架1臺、單車試驗器、列車試驗器、風源及工具;制動附件檢修臺2臺、制動閥分解組裝工作臺16臺及拆裝工具;貨車制動閥試驗臺1臺、客車制動閥試驗臺1臺、三閥一缸試驗臺1臺、相關臺帳及管理電腦等。實訓基地布局如圖
總之,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充分進行現場調研的基礎上完成,同時注意校內與校外實訓基地的整體性和互補性。只有科學、合理地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才能更好地彰顯專業辦學特色,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作者簡介:付成仁(1971-),男,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鐵道工程系,講師。
一、仿真實訓系統的定義和特點
仿真實訓系統是指針對某特定的學習領域,借助計算機軟件、設備組件模型、3D或VR技術,所創造或模擬的虛擬訓練環境、訓練流程等封閉系統平臺。使用者在對仿真實訓系統的操作和互動中,獲得和真實工作領域相近或相似的實訓體驗,最終達到技能訓練的目標。筆者認為,仿真實訓系統是信息技術在實踐教學應用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進行生產過程延時、產品運行演示、產品拆裝維修、故障排除、操作訓練等教學任務。這種系統的研發通常具有很強的工業背景,其總體方案、工藝流程、設備結構等往往來源于生產實踐,與職業崗位的技能需求緊密結合,具有對應性、可操作性、開放性、節能性等主要特點。在仿真系統中,設備設施、操作流程應嚴格與實際實踐環境密切對應或無限貼近,以便可以令使用者最大程度地獲得真實環境的體驗。同時,系統還要具備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為使用者設定各種復雜情況,進行無限次、多樣式的交互操作訓練,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掌握較為薄弱的技能點進行反復鞏固訓練。由于仿真實訓系統是基于計算機軟件、設備組件模型、3D或VR技術,對場地和設備要求不高,使受訓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廣泛地進行訓練成為了可能。此外,仿真實訓系統還可以做到無污染、無浪費,一套系統可以多人、多次重復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二、仿真實訓系統在高職高專實踐教學中的適用性和必要性
1.仿真實訓系統的使用有利于職業教育的“五個對接”。對于很多高職專業而言,無論是經費還是場地,現階段建設與生產現場完全對接的校內實訓基地或實訓室都不太可行。而針對專業特點所建設的虛擬仿真實訓室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2.仿真實訓系統的使用與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采用仿真實訓系統后,可以解決過去在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或進行的實踐操作,大比例地提高實踐課時在教學中的占比,使學生所學理論最終轉化為實踐,實現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
3.仿真??訓系統的使用能幫助達到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虛擬仿真的形式能夠呈現出某些學習對象的外觀和內部結構,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同時提高訓練的效率,節省時間和成本。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實驗、遠程實驗,實現虛實互補,相互促進,從而把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滲透到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各種形式、各種技術和各個環節之中。
三、仿真實訓系統在湖北省高職高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通過筆者所在學院對湖北省多所高職院校包括本校的實地走訪、網絡調研總結發現,雖然大多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都對仿真系統有所了解,但只有大約10%的教師認識虛擬仿真已經發展上升到國家教育規劃發展的層面。雖然近80%的高職專業教師都認為需要在教學中用仿真實訓系統來幫助教師教學和促進學生技能提高,但只有約35%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曾經采用或正在使用過該類系統,這個比例在武漢市略高于地市州。這說明仿真實訓系統的概念已經深入高職院校,但大面積的普及使用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根據調查反饋,未使用仿真實訓系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市場上沒有適合本專業或本課程實訓所需的虛擬系統;建設經費不足,難以采購到優質的系統;認為現在所用的實訓室或純理論教學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要。在使用過或正在使用仿真實訓系統的教師群中,有90%的教師認為系統的應用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30%的教師認為所用系統的功能已經非常完善,完全適合教學需要。由上述調查結果可見,要提高仿真實訓系統的普及和應用率:(1)系統開發者要根據專業和課程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建設和開發,要選擇適合專業需要和滿足用戶需求的技術手段;(2)所設計的仿真實訓系統功能要更加完善,尤其在互動功能、考核功能和管理功能方面能夠適應職業教育的需求。
四、仿真實訓系統在本院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中的應用效果
本院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是央財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和職教品牌專業,《牽引變電所運行與檢修》是該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一門典型的理實并重的課程。由于該課程需要的實訓設備昂貴、運行和維護成本高,再加上實踐操作過程中的電力安全因素考慮,傳統的專業技能訓練采用的是組織學生到變電站等相關企業單位參加實踐。但由于這些企業現場必須保障運行安全和可靠性,上述實踐學習往往流于形式,成為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學生不能獲得真正技能上的提高。基于以上問題,電氣化鐵道專業教師團隊在2011年申請了“變電所綜合仿真實訓室”的立項,項目建設于2012年年底完成,并通過驗收開始正式投入使用。
1.變電所仿真實訓室具備功能。變電所綜合仿真實訓室的核心是220KV牽引變電站虛擬仿真系統,該系統包括220KV牽引變電站仿真軟件、教練員平臺軟件、3D場景軟件和仿真支撐平臺軟件等四套仿真軟件。系統能夠通過動畫演示,使學生可以真實地了解和掌握電網變電站的各項設備的參數、運行特性,各項設備故障時對電網系統的影響,熟悉各類設備實際的狀態信號,熟悉報警系統及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的功能,熟悉電網的運行方式,熟悉完整的電網及變電站系統。同時,采用逼真度很高的仿真裝置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并能對變電運行人員(學生)進行運行監視、設備巡視、倒閘操作、兩票辦理、事故處理等專業技能培訓,對繼電保護人員(學生)能夠進行定值整定、保護操作等技能培訓。此外,還能夠進行技能考核、技能競賽、自學習、保護整定計算、方式研究、設備改造研究等。
2.?電所仿真實訓室的應用效果。變電所綜合仿真實訓室自投入使用至今已近四年,該系統能夠承擔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的《牽引變電所運行與檢修》、《供變電技術》、《繼電保護》、《工廠供電》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除了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之外,還輻射了電氣自動化技術、供變電技術等專業群。每學期平均使用班級達14個,平均使用人數550人,平均使用人次22000,是電子電氣學院使用率最高、最受學生歡迎的校內實訓室之一。
1、隨著近幾年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鐵道信號專業上出現了一些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來滿足鐵路的發展需要,一些落后的技術標準將會被淘汰。針對這種現狀,如果在實訓課教學中繼續開設現在不用或者很少使用的實訓項目就意義不是很大,將來學生畢業后的競爭力就不是很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作為實訓指導老師,我積極與用人單位技術人員溝通交流,了解用人企業的需求,掌握企業最新的操作工藝、操作方法,新技術、新標準。同時利用假期下企業進行學習鍛煉,使自己能夠熟練掌握這些技術標準。了解了用人企業的需求后,深入細致地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將一些最新的工藝標準作為補充內容加進來,進而訂出完整實用的教學計劃,使知識技能新舊結合、環環相扣,先后有序,這樣就能在教學中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2、近年來,由于各大專院校、高等職業院校擴大招生,致使中等職業學校招收的學生,普遍文化基礎素質差,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夠,故而在實訓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結合學生的綜合水平,既要考慮大綱要求,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盡最大可能地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學內容要深淺得當,難易適度,對實訓內容的結構和順序適當做出一些調整,使實訓內容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前面實訓的項目,掌握的技能能夠在后續的實訓中用到,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可以獲得“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實訓操作練習過程中,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1、采用先講解后示范再練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學生一般在進行實訓前學過實訓的相關理論知識,但是由于沒有進行實訓練習,理解是不是很透徹,所以在實訓練習之前,作為實訓指導老師要對實訓項目的實訓準備工作,操作過程,技術標準及安全注意事項的相關知識進行再次講解,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對操作過程、技術標準等重點、難點問題要做重點講解,講解內容要清晰明了,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牢固,操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講解完成后要對實訓項目進行示范操作,實訓指導老師在示范過程中要做到標準化,規范化,嚴格按照實訓項目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示范,不能為了圖省事用語言一帶而過,或者只是簡單粗略的進行示范,這樣容易造成學生模仿,使學生操作起來丟三落四,做出來的產品不合格,在示范過程中盡量做到操作過程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實訓指導老師完成的示范項目應該是學生模擬練習的標準產品,激發學生要趕上老師的產品甚至是超過這種實訓練習熱情,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實訓質量的目的。
2、采用單項練習法和綜合練習法相結合。
針對鐵道信號專業實習項目的特點,將一些比較復雜和難度比較大的實習項目分成幾個小項分別進行操作練習,小項練習好后再將小項綜合起來練習,最終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剛剛進行實訓練習時,往往情緒、精神緊張,動作不協調,顧此失彼,難以連貫地完成操作過程,尤其是面對比較復雜的設備或難度較大的操作過程更是如此,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實習指導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學生的實際,把復雜或難度較大的綜合操作練習分解為幾個簡單的局部操作練習,即單項操作練習,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樹立信心,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如把室外箱盒電纜配線這個比較復雜的實習項目分解為①電纜分組編號、抻線;②線把綁扎分線③制環上端子。分解成這幾個單項后,使練習難度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練好每個單項后都會有小小的成就感,對自己練好后邊的項目更有信心。當學生分步驟的單項操作過關以后,再將各單項操作連成一個過程,進行綜合操作練習。繼而,還要根據企業生產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設置事故讓學生分析處理,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在一種比較亢奮的情緒之中,增強了學習技能的自覺性。
3、加強學生操作練習過程中的實習老師的巡回指導。
學生在剛開始練習時,往往有些操作細節聽得不是很明白,在操作練習時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操作,一旦形成思維定勢在去糾正就很困難,所以作為實習老師,在講解示范完成后,讓學生練習時,不能撒手不管或者離開實訓場地活動,讓學生隨心所欲的練習,這樣很難達到學生很好掌握技能的目的,還可能造成工具、儀器、儀表的損壞,材料的浪費,嚴重者造成人身傷害,因此實習指導老師要多轉、多看、多說,對操作練習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時糾正,個別進行重點示范講解,講明他在操作練習上存在的問題的嚴重性,如果這樣做在上班以后會產生什么樣的嚴重后果,使其及時改正,避免為以后的工作埋下隱患。
4、采用以點帶面教學法。
經過近幾年的實訓教學過程,發現在操作練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快,操作起來比較規范、標準,通過巡回指導將這些技能掌握比較好的學生選出來,擔任實訓指導老師的幫手,任命他們做實習小組的組長,帶領本小組的成員將實訓項目練習好。一般這些學生平時學習比較好,責任心比較強,他們會用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去給同學們講解,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會起到很好的效果。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技能比武,每小組選拔出練習最好的同學進行比賽,這樣有助于學生團結互助,集體榮譽感的養成。比賽完成后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總評,最終達到全部掌握技能的目標。
5、做好實訓教學總結,保持學習興趣
“摘、結制動軟管”是本門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共需2學時90分鐘。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六點:1、教材分析2、說教學目標3、說學情分析4、說教學重點難點5、說教法學法6、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中國鐵道出版社,徐小勇主編的《車站調車工作》,這本教材是全國鐵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劃教材,教材整體水平較高,適合當下學生的學習和掌握。參考資料是《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鐵路調車作業》標準、沈陽鐵路局《行車組織規則》。以職業特色為核心展開教學。
二、教學目標:
首先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目標,本次課是使學生能夠正確的摘結制動軟管。通過系統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現場獨立摘結制動軟管的能力。其次知識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摘結制動軟管的方法及作業程序;摘結制動軟管的注意事項”。最后素質目標是為鐵路培養“具有細致、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吃苦耐勞作風的優秀工人”。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程針對的學生是,大一下學期的學生,一方面是掌握了“線路與站場、機車車輛”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其專業知識還不是很豐富,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另一方面是思維比較活躍,動手能力比較強。因此本次課程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微機室、演練場、沙盤、模擬車站等實訓設備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課的重點是摘結制動軟管的方法及程序,難點是摘結制動軟管的方法。
五、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情況,我的教學方法,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法”,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對其中的規章中的每一句、每一點,結合案例詳細講解,比如本次課的摘管過程中,如果不安規章去做,經常出現打傷調車工作人員情況等。二是“立體教學法”充分利用聲音、圖像、視頻、現場實做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解決學生對理論知識方面的陌生感和距離感。三是“愛心伴隨法”,在教學過程中,用真誠的愛心陪伴著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用正能量,戰勝其對手機、電腦等不良因素的影響。
學生的學法:一是自主探究,要求認真聽講理論知識。二是協作學習,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三是學練結合,學會實際動手能力。
六、教學具體過程
1、新課導入(5分);2、明確任務,講授新課(40分);3、指導學生,做中學(20分);4、課堂知識總結,技能強化(20分);5、布置作業(5分) 。
下面我將具體為大家展示:
1、新課導入:回顧上節講的內容,之后引入本次課程的內容,然后介紹一下本次課程的意義,之后在簡單介紹一下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之后新課題講解。
2、明確任務,講授新課 :摘管程序按“一關前,二關后,三摘管,四提鉤”順序摘管,不能顛倒或遺漏。摘管方法正手摘管反手摘管。通過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覺直觀地掌握理論知識,并結合教材詳細講解。
鐵道通信信號專業課程由于對基礎理論要求高,概念抽象,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實習難做,因而教學效果很難保證。為了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我們對鐵道通信信號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進,將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加實驗室驗證理論的實驗改為以項目任務驅動教學,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下面以《鐵道信號施工》課程教改為例,論述如何將“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課程教學中。
我們在《鐵道信號施工》課程教學中,將整個課程分成了四個工作項目,每個工作項目又細劃為四個工作任務,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圖紙,整個教學過程全部在信號室外設備演練實訓室進行。采用的教法是教師把任務的要求給學生交待清楚,本文由收集整理學生分小組自主學習,學習方法可以閱讀教材、查閱圖紙,而教師則作巡回輔導,回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每個課題任務要求學生弄懂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完成相應的設備安裝工作,任務完成后每個學習小組講解他們的學習過程和收獲體會,本組學員作補充發言,其他組學員提問并為他們打分,最后教師作總結并分別點評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論。實踐表明,經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手段的革新,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上課很少有學生遲到和缺課的現象。學生反映這種教學方式有趣,對所學的知識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所學知識與崗位需求一致。
從上述《鐵道信號施工》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組織教學的過程可以看到,“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將教師的課堂理論講授、學生的聽課學習和實驗實訓三者融為一體的教學過程。它不僅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和聯系,而且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激情。這種教學方法,經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不好教學環節,或教師根本只作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訓簡單的疊加,那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我們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體會到以下幾個方面應引起注意:
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不是理論與實習的簡單疊加
如果把“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理解為理論與實習的簡單疊加,即由教師在實驗室先講理論課,學生在固定座位上聽老師講課記筆記,理論講解完了后再由學生到實驗臺上對教師講的理論進行驗證,這樣做與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沒有本質的上區別,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不出來,學生的自學能力得不到培養。
二、要由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
在進行每一個課題任務的自學過程完成后,一定要讓學生上臺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學生歸納的形式既可以是總結性的發言,又可以是講解他理解最深的部分,還可以是由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個:1.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2.能夠檢查他們應該掌握的知識是否已經掌握;3.作為聽眾的其他學生可以向發言的同學提問以拓展課堂知識。
三、必須加強課堂管理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主要是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里固定的座位上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記筆記。“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主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要在課堂上“動”起來。像《信號機設備維護》、《轉轍機設備維護》等課程可以讓每個學生有一件實物進行操作,但有些課程受實習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就不可能保證學生每人都有一件實物進行操作,所以教學過程中學生有相對的自由度。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放任他們,那么,總有些不守紀律的學生,要么在演練場地上亂跑、哄鬧,要么拿手機上網,擾亂課堂紀律,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嚴抓課堂紀律,多花時間和精力加強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比如,可以按排優秀的學生和動手能力稍弱的在一組,讓學生充當老師指導下面同學的操作。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明顯調動起來了,同時保證了課堂紀律,老師也少費精力,使教學井然有序地進行。
四、不能學生動手、教師旁觀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應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
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訓練過程。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首先進行操作演示,在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總結學生在完成工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集中講解和強調,提醒學生并引起學生重視,對一些學生作個別輔導,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我衷心地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查閱我的求職信。
我叫XXX,是XX學院高速鐵道技術專業的一名學生。我想應聘的職位是車輛檢修,愿意為貴公司的興盛繁榮盡微薄之力。
專業方面,我學的是高速鐵道技術專業動車組方向。學習的理論課程有電工技術、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傳感檢測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應用、動車組構造、機車電力電子、C語言、計算機制圖、動車組牽引與控制、動車組制動系統、動車組輔助設備、動車組電機與電器等專業課程。
這些知識讓我對動車和車輛的了解更深刻、更專業。同時我也上了大量的實訓課,如電子技能實訓、傳感檢測技能實訓、機械設計實訓、電氣控制與PLC實訓、計算機制圖實訓、車輛結構認識等。通過實訓我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自己的技術知識轉化成技能。
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同時我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堅持著不放棄的理念,主動認真學習,在工作上能吃苦、負責任、辦事有條理、仔細認真,在班集體中能團結同學為班集體爭光。
個人與工作的尋找是一個雙向認證的過程,貴公司車輛檢修的職位需要的是一個對自己崗位認可,動手能力強,能吃苦耐勞,能對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辦事細心、有條理的人員。同時在工作單位中能以全局為重,服從組織領導。我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適合這個崗位。
求職信不是廣告詞,不是通行證。但我知道:一個青年人,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完善自己,可以在實踐中證明自己。尊敬的領導,如果我能喜獲您的賞識,我一定會盡職盡責地用實際行動向您證明:您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但您的未來,我愿奉獻我畢生的心血和汗水!
我若能被貴公司錄用,我會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和學習新的知識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我也會與同事們相互團結,服從組織的領導,為貴公司和社會服務。
最后再次感謝您閱讀完我的求職信!
此致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5-0117-02
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是職業教育內涵的核心,可以說,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決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土木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是目前土木類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建立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就無法進行具有實際意義的專業實踐教學,更談不上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我校2000年與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聯辦五年制鐵道工程(地下工程)技術專業;為整合教育資源,促進社會緊缺人才的培養, 2002年設立石家莊鐵道學院職業技術分院齊齊哈爾校區,開設鐵道工程技術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等專業,2005年增設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從此,我校走上了交通職業的發展之路。從2002級學生入校時起,我們就開始探索建立職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跟蹤土木類專業技術的發展,開展實踐教學,在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努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教學實踐(含實驗、現場教學)、課程設計(專項實踐)、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集中實踐)等內容。 就土木類專業而言,樹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觀念,確立實踐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并組織和鼓勵師生參加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從而建立起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學期專項實踐為補充,實習集中實踐為重點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整體系。具體方案如下:
“三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架構是以教學計劃為依據,從實踐教學的時間上考慮的,主要體現“全過程實踐”的原則,是指將實踐教學貫穿到整個理論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期間參加實踐的時間不斷線。以“密切聯系實際”為原則,安排教學實踐。
二、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對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時間進行分解,在“三年不斷線”的框架下,安排好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保證實踐教學時間,確保實踐教學質量。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在第一學年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活動中,按照理論教學與課程實踐1∶1的要求安排實踐教學(如:建筑材料、工程測量、工程制圖),培養學生專項實踐能力。
在第二、三學年的專業課教學活動中,在保證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適時增加和調整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在第三學年現場實踐環節,提出“結合實際自主選題,根據現場實踐內容擬定題目,努力提高現場實踐質量”的要求,由學生根據本專業的綜合培養目標和教育要求,結合崗位選題。對指導教師的資格嚴格把關,要求指導老師對選題、論文撰寫、畢業答辯等各個環節都要認真審閱、指導和簽署意見。學生結合頂崗實習開展實踐教學,是其實現自身價值、達到適應崗位的需要。由于所選課題切合實際,既深化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可以使學生為今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建設
(一)提高認識,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1.確立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的核心地位
“職業教育要培養二十一世紀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要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就應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2003年起,我們首先在鐵道工程技術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兩個專業進行試點,削減理論教學學時,并對理論課進行整合,加大實踐課的學時。當然,各專業普遍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必須有足夠實驗實訓基地才能滿足教學要求,面對這樣的形勢,我校逐漸認識到建立實驗實訓基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決心加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并達到職業院校的教學計劃中對實踐課時的要求。
2.加大實驗實訓設施的投資力度,突出職業特色,強化實驗實訓手段。
職業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要求有較大的資金投入,為了走好職業教育之路,學校加大了對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的投資力度。幾年來,學校每年投入資金數百萬元進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1)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完善職業教學手段。
職業教育應以技能訓練為主,因為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看,交通工程既需要一批理論研究、工程設計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將設計圖紙轉變成產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而這正是我們培養人才所要達到的目標。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在原有的一些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批新的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并對各專業實驗室進行了整合。我校現有校內測量實訓基地兩處:水平角觀測基地、全站儀觀測基地;校外實習基地三處:牙克石實習基地、碾子山實習基地、市郊實習基地。在此基礎上學校投入專項資金建立了“計算機軟件開發實訓基地”、“鐵道工程信號實訓基地”、“土木工程實訓基地”。我校土木類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及實訓崗位詳見表1。
(2)突出測量、CAD繪圖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交通工程的飛速發展,測量、CAD繪圖的廣泛應用,我們非常重視發揮測量、CAD繪圖在各專業實踐教學中的作用。測量、CAD繪圖訓練課針對學生的興趣,上課時多利用儀器、模型,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通過學習興趣小組的動手實踐,讓同學們體驗“專業成就感”。重視技能課,對于基本技能如測量、專業識圖、繪圖等定期舉行技能大賽。這些都使學生可以具有崗位競爭力,對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強化動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樣,學生上崗后很快就能適應工作需要。
同時,我們注意在實踐教學中開發教學課件及自制施工錄像,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我們配合認識實習購買了“土木工程概論”課件,同時,結合橋梁工程和鐵路軌道課,自制了“鐵路預應力后張梁預制” 和“線路維修”施工錄像,不僅節約實踐教學的成本,又很好地達到了實訓的目的。
另外,我們更重視發揮實物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現已建成工務實訓基地、橋梁實訓基地、涵洞實訓基地、道路實訓基地,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
由于社會崗位發展變化很快,校內的實習實訓條件不可能完全滿足實踐教學要求,而且也不可能搞大而全。讓學生到生產崗位進行實訓、比模擬崗位更加具有真實性,可以使學生更快適應生產一線的要求,更加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也可以補充學校實訓條件的不足和缺陷。為此學校建立了幾十個校外實訓基地。
(二)積極探索,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五雙教學模式”即:理論教學大綱和實踐教學大綱的“雙綱”并舉;理論教學課堂和實踐教學課堂并行的“雙課堂”制;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學教師結合或兩者兼能及專兼教師結合的“雙師”施教;學生實行“畢業證”加“崗位資格證” 的“雙證”齊發;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并重的“雙軌”同步。
1.制訂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
我們在制定理論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同時,制訂了各種實驗、實習、實訓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學生按照大綱的要求完成包括實習、實驗、實訓在內的實踐教學環節,并完成相應的報告,單列成績的實驗課(實踐課)要進行單獨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實驗(實踐)技能、實驗(實踐)報告質量,重點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成績記入學生成績冊。這些成績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升留級以及畢業。
2.實行雙課堂教學方式
我們在校內設有實習基地,在實習和技能培訓期間隨時可以進行理論教學,這樣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可以交替進行,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3.加強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
能否培養出具有實踐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與是否能建立和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緊密相關。一方面我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采取了引進和轉培的形式加強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鼓勵一些文化基礎課教師選修第二專業和培訓一項技能,還鼓勵專業教師到現場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取得相應資格的技能培訓教師證。在政策的鼓勵下,學校大多數專業教師都獲得“雙師證”,他們多數都能兼任兩門以上課程。另一方面,我們對新引進的青年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方面的培訓,如派到現場進行培訓。此外為了彌補實踐教師不足問題,學校還積極引進和外聘部分現場經驗豐富的高級技術人才,建立了外聘教師人才庫,充實實踐教師隊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實行“雙證書”制度
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資格制度相適應,積極推行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制度。通過學校學業考試和有關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兩個方面的考核,促進職業能力的提高。我校是黑龍江省測量職業技能鑒定站,除負責本校的學生技能考核外,還承擔著全市七區九縣中職對口升高職的測量技能考核任務。我們從2006年開始在鐵道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進行試點,擬合作建立職業技能鑒定站,可以進行測量工、繪圖員、橋隧工、線路工等中、高級工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考核。學生實行“畢業證”加“崗位資格證”的“雙證書”制度。
四、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我校實踐教學體系正逐漸形成,為培養土木類專業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成效從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充分體現出來,我們的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每年就業率高達95%以上,我們學校的學生就業觀念切合實際,愿意到現場一線工作,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正是由于我們的學生就業率高,所以近幾年,我校土木類專業的學生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但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重視集中實踐環節,輕視課程實驗的現象,平時教學與現場實際仍有脫節現象,專業課時略顯不足,部分實踐性教學環節比較薄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質量。由于學生自主選題,相應地增加了管理難度,對指導教師及學校的教學支持服務系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總結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經驗,我們有如下思考:
1.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界對于職業教育的特色基本形成了共識,其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實踐教學。可以說,沒有實踐教學體系就不能稱其為職業教育,也就沒有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立足之地。
首先,我們的學生僅僅知道一些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技能,在實際工作中是毫無用處的,也是毫無崗位競爭力的,因此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職業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還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的鐵道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由于掌握了測量技術和CAD技術,就業時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幾年來,我校的土木類專業畢業生已在工程局及路局享有良好的聲譽。
2.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社會需要大量交通技術型人才(實用型,技術應用型),這些人才正是職業教育所要培養的,那么,如果作為職業學校沒有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就培養不出合格的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人才。我們通過對工程部門的調查,現場缺乏大量一線的能解決現場問題的技術型人才,可以講,這類人才已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在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時,碰到的問題就是經費問題,應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實踐教學,建立一些校外實習基地,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可以較少的投入取得較好的效果。
教職成[2011]1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在培養學生過程中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等。這一論述明確了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以及培養過程,為此各高職院校均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加速內涵建設,以培養出企業所需的合格人才。
一、目前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專業課程設置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應用學科課程體系。
各高職院校均在原有學術學科課程體系的影響下并結合本校客觀情況設置課程,完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過程。我曾將各高職院校制定的鐵道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對比,發現各院校設置的課程體系各有千秋。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特點及服務于鐵路建設、施工等部門的相對單一性,決定各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標準及課程體系是否應該一致呢?理論上講,應該是一致的,原鐵道部相繼成立了鐵路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但目前仍沒有形成一套科學、合理、標準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統一的課程體系。
2、學生生源差,不學習學生居多。
目前,高職院校錄取學生均是在本科院校錄取完成后錄取學生,應該說分數較低的學生才能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當然,我不認為分數低就一定素質低,但不可忽視的問題是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因此,高職院校學生是由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組成的整體。
3、教師數量少,應付完成教學任務者多。
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但現在卻占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的重任,但目前各高職院校生師比是否達到了國家要求的18:1的標準;實際上國家也意識到這一點了,要求各高職院校從現場聘任能工巧匠擔任學校的實踐課程的授課任務,實現互兼互聘、加強校企合作,但這一做法可操作性有多大呢?多數院校均是由本校在職教師來完成全部課程的授課任務,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已很不錯了,更何談教學改革呢?
4、辦學經費有限,實踐教學條件有限。
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本質區別在于強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由于受實踐教學條件的限制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高職教育改革的設想
課程體系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生素質,符合企業用人需求,因此,達到課程體系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單一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同時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完善實踐教學條件。
1、制定科學、合理、統一的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
鐵路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真正發揮作用,協調各有關部門及有關單位制定科學、合理、統一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及相關的課程體系、課程標準等。
現介紹我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構建課程體系思路,或許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院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構建課程體系的思路:以企業崗位需求的知識、技能和素養為主線,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根據行業或企業標準、崗位要求制定課程體系,即經過多年經驗總結提練的三線貫穿,能力本位,崗位需求的“33X6”課程體系。
所謂“33X6”課程體系具體是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堅持三條主線、著重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本專業學生主要就業崗位和構建課程體系的六個步驟。具體如下:
3――培養人才過程中應堅持的三條主線,即知識線、技能線和職業素養線。
3――培養人才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體,注重培養職業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
X――考慮本專業學生可能就業的主要工作崗位。
6――構建課程體系過程中需遵守的六個步驟。第一步,調研、專業定位。通過企業調研、畢業生回訪等,調研服務領域、就業崗位、培養目標、主要職業資格證書。第二步,分析工作任務。召開企業專家座談會,結合崗位任職要求,分析職業活動應掌握的知識、技能、素質做出詳細描述。第三步,歸納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工作任務的共性,總結歸納出其典型工作任務。第四步,提煉職業行動領域。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梳理、歸類、整合、提煉,歸納提煉職業行動領域。第五步,確定學習領域。召開教學研討會,將職業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第六步,構建課程體系。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能力培養的過程,以學習領域(課程)為重點,形成本專業的課程體系。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絕不能停留在口頭或書面上。
(1)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俗語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一說法似乎對教師有點不公平,但細想何謂師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立德樹人”是培養人才的首要任務,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應加大教師的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教書育人,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2)建立師資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職業教育教師結構不合理的狀況未根本改變。由于師資結構不合理、專業教師缺乏,使得在職的專業教師超負荷工作,只能應付書本教學,無法更新知識和研究、講授新技術,教學效果不佳。專業課教師來源緊缺,從而影響了教師隊伍素質。措施是發揮普通高校師資和教育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同時職業學院或大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辦師資班,為職業技術教育培養專業課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