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4:57: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英語八年級下冊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00
1 引言
八年級是初中教學的承上啟下階段,既是對初一所學知識的總結與鞏固階段,也是為中考打牢基礎,夯實知識體系的準備階段,這也給八年級英語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提高八年級英語課堂教學水平應該從注重方法、培養能力、提高質量三個方面著手。
2 新時期初中生學習特點分析
新時代的初中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具有更多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性需求,他們朝氣蓬勃,正處于生長與發育的關鍵階段,對知識的記憶力、吸納力和理解力不斷發展,對英語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正處在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現代中學生的個性訴求更加強,在新知識經濟時代,受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他們往往接觸電視、多媒體、手機等傳播媒介較早,知識體系更加完備,眼界更加開闊,已經難以接受僵化的滿堂灌輸式課堂教學,希望能夠在寬松、愉快、彈性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和吸納。結合新時代初中生的特點,下文中,筆者將結合教學實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3 注重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對中學英語教學來說,課堂教學大致可以分為課程導入、內容展開、課文講解、課堂總結、課后練習和鞏固五個階段,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克服生詞障礙、發掘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達到理想的效果。
3.1 創設愉悅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八年級下冊Unit 5的Topic 3《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中,主要圍繞Michael的病情,培養學生對自身感情和態度的表達,以及在進行社會交往、就醫等環節的交流。經過對教學目標的解析,結合八年級學生自尊心較強,對當眾發言存在羞怯心理,害怕出錯的心理,教師應當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多開流。
為此,教師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
3.1.1 第一步:課程導入
Teacher: Good morning, everyone! I will bring you a very sweet English song. I hope you like it and it can make you happy.
(Then teacher plays the song)
通過愉悅歡快的歌曲導入新課,成功活躍了課堂氛圍。
3.1.2 第二步:進入新課教學
Teacher: Do you feel happy when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song?
Students:Yes, We do.
Teacher: But can you be happy all the time? If you failed in the exam, or if you are ill, can you still be happy?
Students:No, we can’t.
Teacher: In our daily life, there are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 And it is also the topic of our class.
(Then lead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screen)
在課堂氛圍的營造上,教師選擇了以音樂的形式導入,然后再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后,再順勢進入對課堂內容的討論和學習。
3.2 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多樣化教學方法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突破和有效彌補,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入時代活力,利用當代中學生喜聞樂見的多樣化形式,如:QQ群、微博等,吸納更多的新鮮元素,拓寬中學生學習英語的途徑;此外,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課件和flas也成為課堂中有力的輔助工具,利用聲、光、色等立體化元素,豐富英語課堂,起到圖文并茂、淺顯易懂的作用。
4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
我國的教育制度改革中,著重提出并強調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學倡議,注重提升學生的創新與發散思維能力。在中考英語試題中也有體現,八年級英語的教學一部分是對初一英語知識的回顧,另一部分就是為中考備考做準備。所以,應在課堂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進行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3的Topic 1《Hobbies》的教學中,筆者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提前布置了預習任務,讓學生們查字典熟悉單詞,并結合所學知識撰寫一段小文章,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在課堂上組織了小組交流互動,讓同學們相互之間交流,進行角色表演,鼓勵學生們多開口、多模仿,教師再給予點評和分析。
5 做好總結與歸納,提升學生的記憶質量
語言類科目學習的內容可以概括為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對于八年級英語來說,幫助學生及時做好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復習,掌握記憶的方式與技巧,對提升學生的記憶質量有重要作用。
教師可以幫助和鼓勵學生多總結與歸納單詞的記憶技巧、語法的理解技巧等,鼓勵學生們多總結和歸納,根據語言的規律來深入理解。例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的單元復習課上,筆者結合詞匯和語法的學習目標,進行了重難點復習,并將其總結和歸納為以下幾部分:①單元中出現的所有表示人物感情與性格的形容詞,如:happy、excited、worried、angry、smart、cruel、cute、brave、disappointed等。②系表結構的概念與常見的系動詞,如:be、become、get、turn、grow、feel、seem等。③ed形容詞與ing形容詞的區別。ed多表達“感到……的”、而ing多表達“令人……的”。④英語形容詞的比較級,并總結比較級的規則變化規律,以及一些不規則比較級的特例。
6 結語
英語的課堂教學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藝術,“方法、能力、質量”成為構成高效課堂的三要素,教師應當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習能力,提升記憶質量,進而創設英語教學的魅力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傳光.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導入策略[J].基礎應用教育,2012,(2).
一、任務型教學法探究
1.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
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時下流行,受到不少英語教師追捧的閱讀教學法。顧名思義,任務型教學法就是在任務教學中采用布置任務的方式,通過使學生完成教師所設置的任務,以達到相關的教學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2.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這一單元中,任務教學法更能達到教學目的。這一單元的reading是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在課文的預習階段,教師要給學生下達相關的任務。例如,讓學生觀看某部關于機器人的電影,并且提出自己對于機器人未來發展方向的觀點。在閱讀課文中,教師同樣要布置相關的任務。例如,比一比誰先讀完課文、看看誰能將文中“robot”這個單詞全都圈出來、文中出現了多少個疑問句等任務。通過提出這些任務,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二、問題式教學法探究
1.問題式教學法的優勢
問題式教學法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一個收效不錯的教學法,其主要是通過聯系文前和文后相關的問題的方式,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問題式教學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目標性,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閱讀。同時,帶著相關的問題,則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
2.問題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 這一單元中,課文的題目是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這一單元主要在講青少年遇到困擾時該如何處理。教師要充分結合前一部分中的兩個短篇閱讀,根據這兩篇小閱讀和大閱讀之間的聯系,設置相關的問題。例如,3a中的那個同學遇到了什么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你是如何處理Self-check中遇到的問題的。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Reading,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
三、合作式教學法探究
1.合作式教學法的優勢
合作式教學法也是近些年興起的教學法,其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精神,因此很多學校鼓勵教師采用合作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集體和團結的力量,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合作式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2.合作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中的Reading是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這一單元是對UFO的探討,其語法點是過去進行時。閱讀教學時,教師將全班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得出各自的結論,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更容易接受同齡人的觀點和意見,因此小組學習能夠使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得出更加完善的觀點。
四、情境式教學法探究
1.情境式教學法的優勢
情境式教學法就是通過利用相關的道具、教學技巧等方式,構建有助于學生閱讀的相關情境,以促進閱讀教學的開展。情境式教學法是一種接地氣的、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具有教學效率高、教學效果明顯的效果。
2.情境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這一單元的對話內容是關于聚會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很輕松地運用情境式教學法。教師通過將教室裝扮成party的方式,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音樂,讓學生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教學這一節課。通過構建這樣的情境,使學生認識到西方文化中的party文化,從而提高學生對于閱讀對話的興趣,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充分地理解閱讀中的相關細節。
五、交際式教學法探究
1.交際式教學法的優勢
交際式教學法側重英語閱讀的功能教學,即明確英語閱讀的教學目的是交際。在交際式教學法中,閱讀變成交際的工具。通過交際式教學法,教師能夠對學生的交際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有利于改變我國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的尷尬現象。
2.交際式教學法的運用
在新目標英語八年級Go for it下冊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閱讀的題目是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在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就相關的問題與學生用英語交流。例如,文中的女孩都做了什么事?她為什么會那么做?你認為你要如何幫助貧困山區的同齡人?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成立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和工會主席為副組長,學校中層干部為成員的學校線上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對各班、各教師線上教育活動的開展、存在問題進行監督和指導。召開工作會,明確在線教育工作總要求是“真實干,干有效,追高效”;直播教學中,定期召開班級視頻會,對直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整改、完善,力爭落實一班一策。
2、教導處籌備
(1)平臺培訓:組織關于教師使用釘釘平臺的全員培訓,同時不定期指導教師們在使用“釘釘”平臺中遇到的技術困難,做到直播教學“人人懂,人人通”;
(2)教學部署:借鑒省市課程安排,結合學校學生實情,為保障線上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安排出以周為單位的學校課程,由本校教師利用“釘釘”平臺,采取直播方式對全校學生進行線上教學。具體七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各5節,學科課程共計15節;八年級語文、數學各6節,英語5節,物理3節,學校課程共計20節;九年級語文、數學、英語各6節,物理5節,化學4節,道法3節,學校課程共計30節,其余時間按省市安排課程推送。
(3)教學計劃:要求線上教育教師在學期教學工作計劃中添加“在線教育工作計劃”模塊,明確在線教學內容、要求、目標以及與線下教學的銜接等,保障線上直播教學的有效進行。
3、政教處籌備
結合學校“黨日活動”組織全體教師干部,開展3次大走訪,摸排出全校只能通過電視觀看的人數:七年級5人(七1:1人,七2:2人,七3:2人),八年級14人(八1:9人,八2:人,八3:2人),九年級2人(九3:2人),共計21人。對無電視、無手機的同學,通過學校積極上報,區教育和體育局協調解決了兩臺平板電腦,并幫助解決了網絡問題,兩位同學均能準時、準點開展線上學習。保證了學校學生接受線上教育達到100%,保障了學校線上教育的全覆蓋。
4、后勤處
主要做好教材教輔的發放,組織24人次(干部、黨員、班主任),分4次部署,分村組、分散時段將教材教輔全部送至學生或學生家長手中,保障了“停教不停學‘停課不停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后勤處牽頭,組織干部和教師志愿者,在3月8日前按照“分散設點+不定時間+分批聯系”的方式將教材送至全校學生手中,為學生接受線上教育提供學習資源保障。
二、在線教育工作推進措施
1、備課、上課、作業:要求在線教學教師借助“導學案”備好在線教學直播課,并根據學校學科教學課程安排表準時、準定推進在線教學直播工作。同時,教導處組織人員,收集在線教師的備課107課時,直播教學視頻117課、課后作業的布置和批閱若干,并督促、考核評價,納入學校當月月考核,確保學校在線教學的實效性。
2、班級課
教導處組織了每周1次的班隊課,對班級“停教不停學,停課不停學”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總結、查漏補缺,保證活動的真實有效。
3、充分利用和整合對應的優質教育資源,收集相應的課件和學習材料(電子版),推送給教師參考和學生學習使用,截止目前,已推送省平臺學科課程視頻13節,市學科課程視頻8節,區學科課程視頻18節;涉及初中全學科課程,有教學視頻、有微課、有教案。保障全體教師線上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體推送情況如下:
(1)八年級物理老師推送了省平臺《初中物理學法指導》;(2)九年級數學老師通過QQ推送了《中考數學總復習筆記》,《初三數學禮包課資料》,《初中數學中的主要數學思想方法》。(3) 七八年級下冊地理微課—回籠中學裴亞芬(4)大安區初中英語線上教學視頻;(5)大安區美術學科7-9年級及高中微課視頻資料; (6) 人音版八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簡譜; (7) 九年級化學微課等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指教師在研究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和組織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并通過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摸索學習方法,積累學習經驗,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思路。那么,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怎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自學的正能量,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份嘗試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要努力將“一言堂”變成“群言堂”,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討論、合作,自己去領受,理解知識,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比如教學BookⅡ“Weather Report”一文,可以這樣安排:
(1)先讓學生聽一遍錄音,然后讓學生根據所聽到的內容,做選擇題。
(2)在聽第二遍錄音時,出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自己組織回答。
(3)學生打開書本,跟讀錄音,找出疑、難點,然后自主合作探究,老師從旁做必要的點撥。
(4)根據key words,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5)學生編制類似 weather report,然后上臺扮演氣象預報員,說出自己所編的weather report,然后根據內容提問其他學生。
這樣,課堂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嘗試、討論中發現、領悟知識,實現課堂的生成。
二、多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
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必須立足于能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并通過主體實踐活動圓滿完成認識與發展任務。由于學生素質發展是多層次、多側面的,活動方式也必然呈現出多種形態。例如:
1. 信息差的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一課中可以設計“尋人”的活動。
情景:
(1) 假設一名學生是公園里的保安,另一名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妹妹/弟弟, 前來求助。
(2) 一個學生扮演警察,另一人扮演剛被壞人搶走背包的受害者,前來報警。
(3) 一個學生請另一個學生幫忙,去機場接自己的外國筆友。
活動方式:學生兩人一組,合作編排情境對話并表演出來。
目的:準確地表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2. 游戲競賽類的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一課中可以設計“猜職業”的游戲。
活動方式:小組活動,每組給一些寫有職業名稱的單詞卡片,讓一個組員提問“What do you do?”, 根據另一個組員的肢體語言表演,猜出卡片上的詞匯。哪一組在單位時間里猜出的最多,哪一組取勝。
目的:強化新詞匯,操練詢問職業的句型,培養集體榮譽感。
3. 分析解決問題型的活動。例如:在八年級下冊 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一課中可以設計一個“為創建文明班集體提建議”的活動。
情景:學校號召我們爭創文明班集體,我們要爭創第一。想一想班上還存在那些不足,怎樣禮貌地提出你的建議?
活動方式:兩人一組,一個學生表演班上存在的不足,另一個用句型 “Would you mind ...”提出建議。
目的: 在操練新句型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文明教育。
4. 調研型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一課中可以設計“飲食與健康”的調查。
情景:在班上做一次調查,采訪同學們的一日三餐的飲食情況。看看那些食物有益健康,那些食物應該少吃。
活動方式:課內外相結合,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完成調查報告,得出結論。
目的:學會就“飲食”的話題自由交際,同時進行健康教育。
5. 合作型活動。例如: 在八年級上冊 Unit 3 What are doing for vacation? 一課中可以接合七年級下冊 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的內容,讓同學們辦一期以“Vacation” 為主題的英語板報。
活動方式:課內外相結合。同學之間分工合作:調查、撰稿、排版、繪畫、書寫等, 各展所長。
目的:自由地就“度假”的話題展開交際,學習書面表達。學會分工合作,進行美育教育。
6. 學習策略訓練型活動。例如:在每個學期期中與期末的復習階段中可以安排學生就已學過的單詞進行歸類記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所獲,能力得到提高,做到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并學會學習。而教師在“任務與應試”的雙重壓力下,既要進行詞匯語法等各種知識點的教學,又要安排課堂活動,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詞匯以及閱讀教學兩個反面探討一下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詞匯教學
眾所周知,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詞匯量越大,英語學習效果就越好。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有些學生因為記不住單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有效的進行詞匯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讓學生主動自覺的記住單詞呢?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策略,教師在教學中實施一些策略。
1.詞匯學習策略
(1)讀音和拼寫。在教學中,我們會看到學生把first寫成 frist, tired寫成 tried, proud寫成 pround。這是因為學生對詞的讀音掌握不好。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掌握音素及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重視單詞讀音,注意音和形統一結合,培養學生按拼讀記憶單詞,達到見形而知音,聽音而知形的效果。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掌握詞匯的效率。
(2)構詞法。英語的構詞法主要有合成法、轉化法、派生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縮略法。合成法如gentleman, bathroom。轉化法如land 、rain。派生法如 able-unable、 like-dislike。混合法如helicopter airport-heliport 、photograph-photo。縮略法如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只要掌握詞根,運用構詞法,既能提高記憶的效率,又能擴大詞匯量。
當然我們還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如對比法、歸納法、聯想法、翻譯法及猜測法。我們可根據實際情況去運用。
2.詞匯教學策略
詞匯教學重在教學的情景化。首先可采用情景呈現法,如可以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表演、語言或是flas來介紹生詞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如在教alien、UFO、land這些詞時,我就用了flash呈現出從天而降、外星人走出來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A UFO landed on the street, the aliens get out of the UFO。幫助他們既理解了也記住了單詞。其次再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如單詞造句,翻譯句子,回答問題,復述課文,猜詞游戲等,讓學生把學過的詞匯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全方位運用。如講方位的介詞時,結合教室內的布局,讓學生自己描述 Some desks and chairs are in the classroom. Some books are on the desks. The chairs are under the desk。這種教法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在語言交際中運用詞匯,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閱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展示學生的語言技能,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深化閱讀的內涵和拓展其外延。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將其延伸到現實生活中。
(1)文化的延伸。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給學生相關國家的文化習俗,如歷史、地理、娛樂、運動、飲食、教育、禮儀等受學生歡迎的閱讀材料。通過對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文化進行延伸,為學生的進一步閱讀做好鋪墊,掃除閱讀障礙。如《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9 “When was he born?” 閱讀教學的文化延伸可設計介紹Mozart ,Tiger Woods ,Ronaldo的表格,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人物及其社會文化背景。八年級下冊Unit 7中的“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閱讀教學可以根據閱讀材料,延伸教學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禮儀特點。九年級Unit 6中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閱讀教學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飲食文化等等。
(2)語言的延伸。語言的延伸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分析語篇的結構層次和意圖層次,學會創造性地運用從閱讀中所掌握的語言形式。學會創造性地運用從閱讀中所掌握的語言形式,有助于其寫作能力的提升。如八年級下冊Unit 9中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帶著學習和賞析的態度瀏覽文章,體驗新加坡美景。然后,筆者和學生一起尋找文章中的語言美。如整篇文章先總體描述,然后進行細節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氣候、食物、野生動物園等,最后總結全文。學生可在文中找出一系列的連接詞,把全文完美地連接在一起。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however,whether ... or,and of course...另外還可帶著學生從文中找出優美的句子:It’s a wonderful place to... Maybe you fear that...It might seem strange…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One great thing about ...is ... 這樣既可以讓他們理解文章,同時也可以從閱讀中許多關于寫作的方法,從“讀”上升到“寫”的高度。最后設計題為 “Have you ever been to LuXi?”的書面表達,充分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
(3)情感的延伸。情感態度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許多閱讀材料都有積極的情感主題。所以情感的延伸可以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九年級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克服困難,頑強自信;九年級Unit 7中的“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九年級Unit 8中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和八年級下冊Unit 4中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與人為善,參加志愿者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九年級Unit 3中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題可以是:換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師善于挖掘,把閱讀教學作為一種資源載體,延伸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融積極的情感教育于其中,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效果。
另外閱讀教學的延伸還可涉及到情景的延伸和思維的延伸。在這里我就不做過多的說明了。
三、結束語
課堂教學當然不僅僅包括詞匯和閱讀的教學,還包括聽力、語法等方面的教學,要構建有效的課堂,需要我們教師能研究學生,優化教法,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并能做到精講多練,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才能使教學有序、高效的進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王淑珍.青年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易入的誤區及對策.《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6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6-0095
如今,隨著教育事業的日新月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傳統的講述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遠遠不能適應現代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電教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被引入課堂,有效地改進了教與學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速度、高質量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個性,從而給外語教學帶來新的希望。下面,筆者結合英語教學的具體實踐,談談電教媒體的重要作用。
一、電教媒體輔助教學使新課的導入更加簡潔鮮明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也是關鍵之一。課的導入要簡潔明了,使學生更快地理解教師的意圖,不迷惑。如何去做才會收到最佳效果,一直是眾多教師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而電教媒體具有圖、文、聲、像合一的特點,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如筆者在講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9 Friendship Unit 1 一課時,通過播放一首世界名曲《友誼地久天長》,引出這節課的主題――友誼。學生通過對音樂的視覺和聽覺效果,很容易地聯想到本節課的內容,使新課導入簡明、生動、易操作,而且還非常感興趣。
二、運用電教媒體,營造生動語境,激發強烈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學習積極性起著決定作用。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藝術魅力和興趣因素,努力為學生營造生動、輕松的學習環境。而電教媒體以其特有的聲、光、形、色的特點,為課堂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語境,使課堂教學情景化、交際化,讓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強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 12西方音樂一課時,通過播放“藍色多瑙河”這首歌,讓學生的思緒一下子進入課堂,形成栩栩如生、鮮明靈活的教學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電教媒體,加大課堂容量,節省教學時間
傳統英語教法主要依靠“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這種教法“費時較多,收效較低”。電教媒體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強度,增加可見度和可聞性;還能加大信息容量,提高傳輸速度;更能發揮調動和啟發作用,變單純以聽覺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如在講授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12 Traditional life一課時,課文較長,只靠教師一張嘴講,學生的興趣很難提高,也不能同時兼顧聽、說、讀、寫幾方面的訓練。如果利用電教媒體組合,就能使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參與面廣,且課堂容量加大,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得這堂大容量的課能夠順利完成。
四、運用電教媒體教學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益
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種種教學難點,英語教學也不例外,要實現最優化的英語課堂教學,取得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益,突破教學難點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準確合理地處理教材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將教材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是關鍵點。而電教媒體就是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手段之一。例如:外研版八年級下冊有一課介紹太陽系,其中有很多星球的名稱。這種科普類文章學生很難讀懂,學起來也沒有興趣,如用傳統的教法很難上好這堂課。為了把這堂課上得生動、形象、有趣,可播放一段視頻介紹太陽和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教師結合視頻,配以圖片講解課文,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的科普文章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化難為易,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學生還非常感興趣。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語言點的理解,還突破了教學重點,將難點化難為易。
五、運用電教媒體拓展知識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缺少自主學習的環境,教師滿堂灌,學生只管聽和記。電教媒體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實踐證明,電教媒體可以使學習資源得到空前的擴展,學生通過電教媒體可以自由地、有選擇性地學習。電教媒體為學生提供了無限自主學習的空間。例如:在上外研版八年級上冊Animals in danger一課時,筆者讓學生通過媒體資源找出并制作自己感興趣的動物卡片,任務一發出學生立刻饒有興致地動手在媒體上搜索、收集、整理并制作,當輪到展示作品時,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上臺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英文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因此,這節課不僅達到了鍛煉聽說的教學目的,而且也開闊了學生的思路,活躍了思維,鍛煉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也使有限的課本內容有了廣闊的拓展空間。
六、運用電教媒體資源能做到及時反饋、矯正偏差
一、理論依據和實際意義
吳潛龍教授在他的著作《關于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的認知心理分析》中提到,外語學習中,輸入和輸出同樣重要。英語課堂上學生通過聽,讀,看,接觸學習材料來進行語言的輸入,然后大腦通過對輸入的語言進行匹配、類推、重組轉換等來進行輸出。復述課文綜合性較強,是輸出練習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復述過程中,學生對所學課文進行認知,對比,理解,分析,記憶,簡化,歸納,綜合思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復述還能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是鍛煉口語的有效方法。
二、復述課文的幾種有效方法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設計并優化了多種的課文復述方法,主要分為提示式復述法和創造式復述法兩大類。(王曰福,2007)
(一)提示式復述法
提示式復述法是課文復述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提示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具體特點設計不同的提示方式。
1.圖片提示法
豐富的圖片能使抽象的文字變得直觀生動,有助于學生在復述時更好地組織語言,并且能讓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1 Once upon a time…聽力材料中有八幅插圖,是描述Golidilocks在森林里誤入一家三只熊的家的經過。筆者利用了原有的生動形象的圖片,配上簡單的文字提示(主要是動詞,如:walk,pick,lose,notice,hurry,knock,push,enter,count等),引導學生復述故事的經過。學生在圖片的提示之下,很順利地復述出了課文的內容:Goldilocks walked in the forest and picked some flowers.Soon she was lost.Then she noticed a little house.She hurried to the house to ask where she was…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此類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避免死記硬背的弊端。
2.表格提示法
這是應用較多的一種方式,適用于結構清晰,主題分明但內容較多的文章,尤其是介紹事物或人物的說明文。以外研版九年級上冊Module7 Unit2 The camel that I rode had a bad temper.為例。本文主要是介紹澳大利亞的風景民俗。介紹了六大方面,教師通過表格的形式先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各個方面的特點。以其中一個方面為例:
■
(Answers:3.6 kilometres,384metres,purple,red,culture)
通過以上表格的歸納總結,學生復述時把關鍵信息補充完整就可以了,簡單明了。
3.語篇填空提示法
教師要是想檢測學生對課文的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就可以使用語篇填空提示法。以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7 Unit1為例,這篇課文的主要語言知識就是間接引語,可以改編如下讓學生通過填空來掌握間接引語的使用特點。
Lingling asked Sally what she going to do about the concert.Sally said that she had phoned her teacher.She said her hand and arm and she
to play in the final practice.Sally also said she only to play at the Starsearch concert with the rest of the orchestra…(Answers:was,hurt,didn’t want,wanted,said)
4.英漢互譯提示法
素材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對話文本或者閱讀中的某一段落。英漢互譯可以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學生水平層次來進行。例如,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6 Unit1 She was sitting by the river.筆者設計了英漢互譯活動。對于A層成績好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先做英譯漢,然后不看課文把中文翻譯成英語,最后和課文作對照。對于B層成績中等的同學,先向他們提供課文漢語翻譯,讓他們先進行漢英對照閱讀,然后不看課文把漢語試著翻譯成英語,最后和課文作對照。對于C層基礎非常薄弱的同學,可以用更簡單的中英文混合法來做提示。如The Queen 正在玩 in the garden and the King 正坐在 on the grass.And the Cheshire Cat 正坐在樹上 and 正在微笑 at everyone.
(二)創造性復述法
創造性復述法是指學生在把握原文主題、情節發展的基礎上,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對課文內容和形式進行加工、整理、改寫,這種復述難度更大,要求更高。(黎志暉,2012)這種復述法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展示。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英語課堂上經常開展的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了語言運用的情景,使學生在實際運用中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盡情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3 Unit2的閱讀課文Radio times是描寫主人公去電臺面試的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個電臺經理面試電臺主持人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通過該活動,對主人公與電臺的緣分和經歷就更加清晰了。
2.轉換法復述
轉換法復述是指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改變原文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通常從人稱、時態、語態或者形式進行轉換。如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10 Unit1 We listened to the radio.這篇課文的主要語言功能是學會用一般過去時描述以前的生活,形式是對話,第一和第二人稱。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第三人稱,改為記敘文。通過這種轉換方法,學生很快深刻理解本課的語言目標就是學會用一般過去時來表達過去的事物。
三、綜上所述,復述課文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文章內容巧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幾種方法同時使用。靈活多變的復述可以使英語學習變得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Abstract】Good English reading habit,the ability of studying spontaneously,good reading skill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are the essentials of English learners.Grade Six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of forming English reading habit.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get good English reading habit is a worthy question for English teachers.This article intends to make some elementary explorations of this issue.Improving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cultivating their reading interests and confidence,reading habits,studying habits and developing their cooperative spirits,etc.Thus the students can hav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hav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ir emotion and knowledge.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lead type teaching;Eighth grade English;Reading teaching
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樹立英語閱讀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使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從而形成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自主閱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和文化知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而語言技能是自主閱讀能力的基礎,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立體引學式教學提倡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閱讀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此,我想結合我多年來的八年級英語教學實踐,就如何運用立體引學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等,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把握閱讀技巧,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精神
我們縱觀八年級英語下冊的教材內容,每一單元都著重培養學生的一種閱讀技巧。課文中提到的閱讀技巧歸納起來有:①預測技能;②如何使用學生字典去閱讀;③通過篇名和每段首句的理解去閱讀;④通過篇局去閱讀文章;⑤細節閱讀;⑥通過尋找中心句去了解文章的大意等等。教學時我們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適當地了解和使用這些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和質量。在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我是采用分層次設計幾個問題來檢測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問題的設計一般分為閱讀前、閱讀時及閱讀后:閱讀前設計的問題是為了導課,啟發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某個現象或事情的看法,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及對所讀課文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閱讀時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適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以增加閱讀的針對性;閱讀后設計的問題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總結、概括、分析段落的自主閱讀能力。有時侯問題的設計權分配給學習小組,展開組內及組間的競賽,以活躍課堂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精神。
二、掃除閱讀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預習是學生在課前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達到解決問題這一目的的過程。提前預習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預習時重點是生詞,啟發引導學生正確讀出單詞,了解這些生詞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詞性,而重點詞則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查找其用法,從而為進一步整體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以些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輕松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
課堂教學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而興趣是做好一切的基礎,因此課前的導語如果設計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課程內容不同,導入新課的方式和方法也應隨之而變化。我所采取的主要導入方式有:①設疑導入(對故事性較強的課文);②激趣式導入(對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③時事、新聞導入;④討論導入;⑤創設情境導入等。教師還可根據課文內容選出一些話題,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或辯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且能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如本人在教學八年級Unit 1——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時,通過Would you like to have your own robot?導入新課, 然后再問 What do you want it to do for you/your family? 學生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最大程度的激發起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我將學生所想到的答案列舉在黑板上,并有意將學生導入課文當中。這么一來,新課的重點就基本上解決了。
四、活化課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閱讀技巧的訓練,從而保證課文的連貫性和邏輯性。本人通過活化課文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基本的語言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的效率。下面介紹四種活化課文教學的方法:
(一)提問閱讀法。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是有的放矢的好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能就課文內容熟練提問。問題類型必須是多樣的,有細節題、理解題、分析題等,總之要圍繞主題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例如:在教學八年級Unit 4-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時,可設計問題如下:閱讀前提問,(1) Is this a school of a village or a city? (2) What do the students think of the volunteer teachers?閱讀后的提問:(1) Does Yang Lei love her volunteer work? (2) What is the volunteer teachers' life there? (3) What decision did Yang Lei have after the volunteer work?
(二)表格填充法。
某些課文長,難度大,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課文有困難的,教師在啟發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地點等將課文內容整理編組設計成簡明扼要的表格以便于學生迅速掌握課文大意。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 3-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時,我根據課文出現的時間列表如下:
這樣教師將表格展示給學生,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較長的課文由難變易。實際上,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頭緒,形成系統認識,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特別適應于寫人物的說明文和列舉數字較多的科普性文章。
(三)提綱法。
提綱法,就是精心設計課文的框架,引導學生填充,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性框架式理解。這種方法既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又增強了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和駕馭文段的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7-0074-02閱讀是讀者主觀投射和帶著問題深思的認知活動,更是讀者主動質疑探索的延伸,應讓學生有更多自我決定和實踐的機會。英語閱讀的前置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閱讀補給,讓學生能夠針對實際主動嘗試運用。而導讀單模式,可以幫助教師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利用導讀單,圍繞閱讀理解的綜合運用,注重引導配合,能使學生不再陷入依賴教師講解的聽學模式,而是在主動自我探索的基礎上大膽探究和深入感知,讓學生在自覺豐富語言感知思維方法中不斷強化整體理解,促進知識技能的生成。
一、導讀單創設應體現“豐富性”,讓學生悅讀
1. 圍繞背景創設導讀單,開闊視野
英語閱讀的素材來源于生活,是一定語言文化知識的積淀和生成。導讀單的運用應該注重知識導入,更應該注重對語言素材背景的關注,使學生在主動探尋背景知識的過程中開闊知識視野,讓課堂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和情趣。背景導入,能使學生從相關前置性話題中找到學習重點,理清學習思路。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的閱讀導學單設置中,可圍繞“The reason about earthquake”“The character about earthquake”“The famous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等環節,給學生展示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場景,讓學生從中挖掘有效信息。利用導讀單找出學生關注的熱點,并通過融入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在解開其神秘面紗的基礎上開闊他們的視野。同時,針對學生的學習探知,可設計“What do we should do in the earthquake?”“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the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等,讓學生在借助背景知識融入的過程中找到學習切入點。
2. 圍繞難點創設導讀單,掌握要點
導讀單是基于課程知識要點基礎上的導學,凸顯出一定的前置性特征。圍繞課程知識難點創設導讀單,便于學生在主動查找自身問題的前提下豐富理解感知方法。圍繞學生閱讀難點設計的導讀單,更利于學生在有的放矢的探究中產生學習的激情和好奇,可以給予學生更加具體明確的理解方向。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2“Reading B 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的閱讀引導中,根據“The character 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的主要特征,建議學生就“The history and the story about Hong Kong Disneyland”和“What are there in Hong Kong Disneyland”等話題進行認知閱讀,引導他們結合Kitty和Amy的對話篩選出相關信息。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緊扣學生閱讀理解難點,能使學生在發揮自身主動性的基礎上積極查找問題和不足,便于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形成整體綜合運用能力。
3. 圍繞差異創設導讀單,發現問題
導讀單制訂能使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助手和幫扶,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認知差異,多給他們創設具有多樣化和層次性的導讀單,使學生在自覺對照中找出相關的問題。創設導讀單,能使學生根據導讀話題進行主動運用,讓他們圍繞相關問題主動查漏補缺。基于學生差異性基礎的導讀單運用,一方面,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有更多自由運用的主動權,能幫助他們在相互選擇中深化認知感悟;另一方面,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實際能力,自覺選擇運用,讓他們在自我發現問題的同時找到學習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導讀單的運用,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結合導讀單能有效發現自己在閱讀理解中的問題。
二、導讀單創設應突出“協作性”,讓學生深思
1. 突出同伴對話,互通有無
多給學生同桌交流機會,讓他們在主動說出閱讀感知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和充實,便于他們獲得更為有效的理解方法。運用同伴對話的方式進行合作,便于學生在群體協作交流中理出問題,更好地探學疑難,讓他們在互通有無的過程中形成更為敏銳的語感。比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4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中,根據“The character about Sunshine Zoo”讓學生結合各自的疑難問題與同伴進行對話,建議他們就“How to get to Sunshine Zoo”“Do you know what are there in Sunshine Zoo”等問題進行交流,讓學生間深入交流,形成更加敏銳的語言感知。
2. 突出小組討論,集思廣益
通過群體討論的形式找出各自學習的優勢和不足,便于學生在主動集思廣益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方法。小組討論模式讓課堂不再沉靜,使學生在享有足夠表達權的基礎上便于他們更加集思廣益,幫助他們在大膽隨心所言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策略方法。小組討論模式,使學生能緊扣重點進行相互對白。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的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圍繞“What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設計相應的導讀單,讓學生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集中討論。圍繞學生在討論中的問題,建議他們就搜集到的相關意見和方法進行整合,使學生形成更豐富的語言感知和體驗。
3. 突出實踐互動,學以致用
借助實踐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利用問題進行互動,幫助他們在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主動深化感知和體驗。導讀單開啟的互動模式,使學生有了更多交流基礎,讓他們能結合相關內容進行主動調整和交流。導讀單創設的實踐互動,使學生有了更直觀和具體的學習模式,讓他們走出為了閱讀而交流的單一模式。導讀單使學生有了互動的腳本,幫助他們在主動嘗試的過程中不斷轉變探學方法,引導他們形成更全面的認知。導讀單指導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主動嘗試中獲得了深刻感悟。
三、導讀單創設應注重“發展性”,讓學生活學
1. 鼓勵學生自覺反思
導讀單是學生閱讀的牽引繩,更是學生主動總結、反思的載體。多給學生留下主動總結、反思的空白,讓他們能針對自身的學習實際進行彌補完善。通過導學單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學生有更多自我總結的余地和深入學習的載體。讓導讀單成為學生學習的幫手,更應該注重從學生整體感知體驗中查找相關問題,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反思。鼓勵學生運用筆記的形式相互總結,能使學生不再停留在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應付學習的境地,能使他們對導學單內容產生更加深入的體驗。
2. 支持學生主動拓展
借助導讀單幫助學生進行拓展,讓他們在不斷補充足夠文化知識基礎上有更全面的感知。主動拓展,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豐富想象的空間載體,讓他們進行更加主動靈活的探究。引導學生圍繞導讀單進行拓展,幫助他們在主動修正思維方法中更加有效深入探究,能使閱讀更有層次感。學生依據導讀單主動拓展,能使閱讀更具長度和寬度,利于學生靈活運用。
四、結束語
由此可見,導讀單運用凸顯了助學引導的推動作用,讓學生在前置性閱讀引導中找出學習的竅門和方法,讓他們能在帶著問題的主動探究中激活思維靈感。導讀單的運用,應在圍繞學生閱讀需要的前提下,多給他們自我引導和嘗試的機會,鼓勵他們各抒己見,深化理解和感悟。
參考文獻:
給學生更多的話語表達權是他們最想得到的禮物,多給學生表達心聲的機會則是教師應該遵從的準則。陶行知先生也認為,通過解放眼睛、頭腦、雙手、嘴,空間、時間等,給學生有點空閑想想問題、談談國事、看看書,才算是有點做人的味道。教師多走下講臺,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讓他們在備受關注的過程中多提意見和建議,則更利于課堂教學。
展開對話,思維碰撞更有力,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的教學中,根據語言目標Ask for and give directions on the street的要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鼓勵他們能根據本地區的街道進行描述,讓他們能夠有針對性進行探知。我還利用百度地圖將當地的重要景點一一展示,并請學生就“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理解感知。結合學生的不同理解,建議他們靈活運用教材文本中的相關詞匯短語和語句等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深化整體理解感悟,形成豐富的表達思維方法。
多融入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指導,能使得課堂教學更有民主氣息與味道。對話運用,能使學生在不斷梳理認知體系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深度體驗,讓學生在心有靈犀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思維認知。注重對話運用,能給學生更多發言的自由與權利,利于他們在大膽建言中收獲豐富思維方法。
二、個性解讀,尊重差異
讓學生的各抒己見成為一種常態和習慣,就是尊重學生的最好詮釋。多給學生解讀的機會,讓他們能走出被動應付的學習境地,能使得課堂教學更有人情味。個性解讀過程就是學生整體理解感知不斷深化和發展創意不斷生成的過程。
運用個性解讀,讓學生更加傾心英語學習。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教學中,針對“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UFO?”不妨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圍繞“If you meet the UFO,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建議他們表達交流。有的同學說,自己會很友好地與外星人交談,了解他們的星球生產生活狀況。有的同學說,自己愿意與外星人交朋友,希望他們能夠將他們星球的寶貴經驗能傳授給我們,能給我們的地球帶來更多的幫助,等等。
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的呼聲能真正來自于課堂,讓他們的想法能真正與眾不同。關注解讀的新發現,讓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生都能直抒胸臆,讓他們的差異成為課堂上的美麗景風景線,而非是教師心中的障礙。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我抒發的過程中找到更多方法,在總結中歸納不一樣的觀點。
三、過程評價,指導應用
學生應該享有自我評價的權利,應該多從他們的實踐運用中觀察過程,幫助他們提高綜合運用能力水平。過程評價,使得學生在真正了解自身問題和不足的基礎上多修正,幫助他們在實踐運用中提高整體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