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4:49: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延遲退休方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重,勞動力減少,人力資源緊缺嚴重,延遲退休不斷提上日程。延遲退休已必將實行,關鍵在于如何實施及順利推進方案。
一、影響退休年齡的主要因素
現代退休制度的動機有兩個:一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老保障,二緩解就業壓力。退休年齡是否合理,要考慮對一國養老保障體制和就業狀況的影響。
(一)養老金給付
退休年齡是各國養老金給付的起始年齡,其高低對一國的養老保障體制有直接的影響。退休年齡越高,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時間越短,繳納保險費用的時間越長,故保險基金的收入增加,支出減少,從而對養老金的運營較為有利,面臨的養老金支付壓力較小,存續和運轉起來就容易得多。反之則相反。
(二)就業狀況
退休年齡對就業狀況有重要影響,人口結構一定時,退休年齡決定勞動力的供給。退休年齡越低,一部分人較早地退出勞動力供給市場,使勞動力供給量減少。反之則增加。故確定休年齡要考慮勞動力的就業狀況。
二、中國及世界各國退休年齡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不到55歲,且現行退休政策是上個世紀確定,當時人口預期壽命為50歲,現在已達70歲。
由表1可以看出中國法定退休年齡較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由圖1,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老齡化趨勢嚴重,到2050年人力資源緊缺嚴重。
三、中國延遲退休方案選擇
(一)延遲退休方案設計原則
延遲退休年齡須制定可行的方案,特別是在當前公眾對延遲退休年齡敏感的情況下,方案設計必須遵循三個基本的原則。
1.統籌兼顧社會保障制度和就業形勢。
2.統籌兼顧不同群體利益。
3.統籌兼顧短期和長期影響。
(二)延遲退休方案設計步驟
1.目標退休年齡的確定
目標退休年齡即延遲后達到的年齡。世界各國的退休年齡選擇多在60―68歲,以60和65歲居多。根據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的統計,截至2012年,歐洲31個國家和地區中,男性退休年齡為65歲的有17個,女性退休年齡為65歲的有12個。比較之下,中國選擇65歲作為目標退休年齡較為理想,可以較好地實現減小養老壓力且不增加就業壓力的目標。
延遲退休年齡是一項前瞻性改革,確定后會延續較長時間,考慮到中國人口轉變進程較快,以60歲作為目標退休年齡偏低。故建議采用65歲。同時考慮到女性預期壽命較長及退休年齡男女趨同的趨勢,建議采用相同的目標退休年齡。
2.延遲時機的選擇
從全國來看,目前是一個延遲退休年齡的好時機。近年來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深刻變化也反映了這個時機的來臨。根據預測,未來中國城鎮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速度將持續減緩,“十二五”和 “十三五”時期年增長在400―800萬人,年增長率低于1%并將持續下降。若能保持就業彈性,即便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十二五”時期就業壓力也將緩解。“十三五”時期就業壓力進一步減輕,為改革退休年齡提供了好時機。
3.延遲方式的制定
退休年齡的改革涉及很多人的利益,應采取漸進的模式。每2年延遲1歲是比較合適的進度,可以將每2年延遲1歲分解為每1年延遲1個月,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更平緩。但考慮到未來城鎮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的下降趨勢,直接每滿2年延遲1歲也可以接受。2016年以前女職工退休年齡為50歲,女干部退休年齡為55歲,從2016年開始,男性的退休年齡每2年延遲1歲,女性的退休年齡每2年延遲1歲,到2045年男女退休年齡同時延遲至65歲。
為了尊重人們對退休年齡的選擇權和減少改革的阻力,建議在中國退休年齡改革之后,也引入彈性機制,以法定退休年齡為基準,規定人們可提前5年退休,但養老金標準將較按照法定退休有所下降;也可以高于法定退休年齡退休,養老金標準可適當提高。同時,考慮到中國的具體國情,可以在退休年齡彈性空間設計上,適當向女性傾斜,即女性的提前退休年齡可以略微寬松。由于目前的養老金替代率與繳費年限直接掛鉤,可考慮僅僅提高延遲退休者的養老金標準。當然,具體彈性幅度需根據中國養老金制度的相關參數和運行情況進行更細致的測算,確保不同年齡退休者之間的公平性,并有利于引導人們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退休。彈性退休設計還可以引入新舊制度之間選擇的彈性,即可以設立過渡期(如5年),允許人們在此時期內可以在新舊兩種制度之間進行選擇,為人們提供一定的趨利避害的機會,從而減小改革的阻力。
四、結論
中國延遲退休年齡在設計方案時,必須兼顧養老保障和就業形勢,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以及短期和長期影響。延遲退休可實現制度從資金缺口向資金盈余的轉變,使資金平衡所需繳費率大幅下降。退休年齡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影響十分廣泛,涉及各方利益,在政策出臺過程中對為何必須延遲、如何延遲和有何影響等必須講清楚,在實施時必須增加方案設計的透明度,加強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抓住即將來臨的時機,同時完善勞動監察和配套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林寶.延遲退休年齡對養老金平衡的影響[J],財經問題研究,2014,(12):4146
二、現行退休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法定退休年齡偏低,與人口預期壽命延
長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生育率的下降,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加深的老齡化。2014年我國60歲以上以及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15.5%和10.1%。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在2010年已經達到74.83歲,比2000年五普時高出3.33歲,而建國初期僅有50歲左右。60年前制定的退休政策與不斷延長的人口預期壽命產生矛盾,且隨著國家對各種教育的重視,人們的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人力資本總量也不斷增大。現行的退休政策迫使勞動者過早地離開勞動力市場,將導致人力資本的浪費。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16歲~59歲的勞動人口首次出現下降,當年減少了345萬,2014年的降幅超過了2013年[11],說明我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已經過去,人口紅利悄然消退。過早退休將產生較多負面影響。
(二)男女退休年齡存在較大差距,易產生不公平現象
由于社會角色及生理原因,實行男女差別退休年齡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女性的權益。按照現行退休政策的規定,男職工比女職工、女干部分別晚退休10年和5年。一般而言,退休年齡與預期壽命呈正比,預期壽命越長,退休年齡越高。由于社會分工、生活習慣等存在差異,女性的預期壽命普遍高于男性,以我國為例,2010年我國男女預期壽命分別為72.38歲和77.37歲,兩者相差4.99歲,而2000年兩者的預期壽命相差3.7歲。但是預期壽命較長的女性退休年齡卻明顯低于男性。較大的退休年齡差距易產生不公平現象。女性過早的離開勞動力市場一方面導致其退休前財富積累少于男性,另一方面意味著較早地停止向養老保險制度供款,導致賬戶積累不足,其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較低。在預期壽命較長和賬戶積累不足的雙重壓力下,女職工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的絕對水平較低,其生活狀況令人擔憂。同時,較早退休也嚴重浪費女性人力資源,不利于女性勞動者集中的科教、衛生、文化等事業的發展。此外,從2005年起至今,我國已經連續11次上調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對保障養老金的實際購買力,保證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典型表現之一就是“性別虧損”,即由于法定退休年齡不同,在男女職工年齡相同時,女職工由于提前十年退休而趕上養老金調整,其養老金水平可能高于晚退休的男職工。這對男職工而言是不公平的。總之,差距較大的退休年齡導致極大的養老金待遇差距,對男女職工均產生錯綜復雜的不公平,不可避免的引起許多社會矛盾,不利于社會的公平和諧。
(三)提前退休現象嚴重
提前退休是指勞動者在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選擇退出勞動力市場。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92.0%受訪者指出身邊存在著較多的“提前退休離崗”現象。據測算,目前我國勞動者領取養老金的平均年齡僅為53歲,低于法定退休年齡。[12]提前退休現象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職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退休年齡,如職工預期到國家會延遲退休年齡,便趕在政策出臺之前退休,憑借養老保險或者一技之長從事其他工作來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其次,一些企業尤其是人員負擔較重的大中型企業為擺脫沉重的負擔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想方設法為年齡偏大的職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不僅可以減少工資和福利支出,而且有助于企業聘用年富力強的年輕職工為企業效力;再次,雖然國家多次強調遏制提前退休行為,清理并調整了“提前退休工種”,但是由于缺乏全國統一的權威性的政策措施,加上現有政策可操作性不強,導致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遭遇諸多困難,執行效果也大打折扣。提前退休給我國經濟及養老保險制度帶來嚴峻挑戰。首先,勞動者過早的退出勞動力市場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其次,提前退休既增加了退休人數,加重了養老保險的支付壓力;又減少了制度供款人數,導致基金入不敷出;更重要的是加重在職者的負擔,對在職者的權益造成一定的損害。
(四)傳統退休政策缺乏一定的彈性
根據現行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要離開工作崗位,而較少或不考慮其現有的工作能力及其退休可能造成的損失。由于個人的能力、精力及身體狀況的差異,部分勞動者即使達到退休年齡仍然具有強大的工作能力。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的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相對延后,若以年齡為標準而不考慮勞動者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讓那些技術型、知識型、科研型崗位的勞動者離開工作崗位,不僅剝奪了勞動者的工作權利,而且浪費了人力資源,無法充分發揮人力資本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缺乏彈性的退休規定已經不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延遲退休年齡應堅持的原則
(一)及早策劃,未雨綢繆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潛在支付壓力,世界各國紛紛把提高退休年齡作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切入點和重要手段。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以及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使得延遲退休年齡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提高退休年齡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延遲退休成為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更好地推行延退計劃,政府應及早做好規劃,對延退過程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未雨綢繆。普通民眾應調整心理預期,防止由于延遲而出現各種不適應現象。
(二)平穩過渡原則
任何社會變革都會遭遇阻力。為減少劇烈的變革帶來的陣痛,延遲退休年齡應堅持平穩過渡原則。平穩過渡一方面有助于公眾形成心理預期,加深其對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為政策推行者贏來調整完善政策的時機。延遲退休需要較長時期的過渡,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小步推行,漸進到位,防止幅度過大帶來社會動蕩。
(三)公平公正原則
依法享有社會保險待遇是每個公民的權力,每個公民在喪失勞動力能力時均有從國家得到相關救助的權力。待遇的享受不分性別、職務和行業的影響。我國養老保險“化”運行,不同行業不同群體間養老保險待遇差距較大,嚴重影響社會公平公正目標的實現。在延遲退休年齡時,應消除性別歧視、行業歧視和職務歧視,男性女性均要延遲,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及企業職工也要延遲,不同領域的勞動者均執行統一的退休年齡以最大限度的實現社會公平。
(四)剛性和彈性相結合原則
剛性即強制性,是制度的硬性規定,強制性有助于政策目標的實現。彈性則意味著政策的實施有一定的靈活性,彈性能體現制度的人性化和合理性,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將退休年齡統一提高到65歲是本次延退的目標年齡,若經過國家批準將成為制度性文件,由國家強制實施。但強制執行這一規定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技術型及科研型人才有延后退休的需要,若強制實施則會導致人力資本的浪費甚至對科學事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延遲退休應將統一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到人們的退休意愿和退休需求。
四、延遲退休年齡方案設計
(一)方案內容
在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人口預期壽命、男女退休年齡差異、基金收支、公眾的態度以及新舊退休制度之間的銜接等因素后,本研究認為一個科學合理的退休方案應該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延退的目標年齡;二是延退的方式;三是延退的時間進度;四是彈性退休的時間范圍;五是養老金的發放變動情況。將男女退休年齡統一提到65歲是本研究的目標退休年齡;在延退方式上堅持“女先男后”“女快男慢”的漸進式方式;方案計劃用30年時間完成男女均65歲退休的目標;考慮到不同群體進入勞動力市場時間及工作領域的差異,本研究將彈性退休年齡范圍定于60歲至70歲。即最低退休年齡為60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可以繼續工作,但不超過70歲;退休年齡的延長不可避免地造成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領取年限的變動,養老金計發辦法應做一定的調整,對繳費超過一定年限的勞動者增發激勵性養老金(具體見下文)。
(二)方案設計
1.延退方案設計根據方案內容,本研究制定了延遲退休年齡計劃表(本研究只針對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可以參照但不在研究范圍之內),如表1所示。方案設計思路:針對目前我國男女退休年齡差距較大的現實,方案設計時遵循“女先男后”“女快男慢”的延退原則,即先提高女性退休年齡,待女性延退方案實施10年時推行男性延退方案;女性延退的幅度大于男性,最終實現男女均65歲退休。從表1可知,女性用30年時間完成退休年齡從50歲到65歲的過渡,即每兩年提高1歲。方案實施時段為2020年至2050年。表中顯示,若女職工1970年出生,那么在她50歲即2020年退休;若1971年出生,那么退休年齡延遲半年,即50歲零6個月,以此類推。男性從2030年實施延退,用20年時間完成退休年齡從60歲到65歲的過渡,即每4年提高1歲。方案實施時段為2030年至2050年。若男職工1980年出生,其退休年齡仍是60歲,若1981年出生,退休年齡延遲3個月,以此類推。與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方案并沒有先將女性退休年齡提高到60歲,然后再同步提高男女退休年齡。這樣設計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慮,一是當女性退休年齡提高到60歲已到2040年,屆時養老基金將面臨缺口風險,因此男性退休方案不宜實施的過晚;二是對廣大職工而言,較小的延退幅度更易于獲得人們的理解和支持,男性延退方案實施的早一些、慢一些有利于政策的平穩過渡及新舊制度的銜接;三是若男性實施延退方案過晚會引發女性的不滿,不利于女性延退方案的執行。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認為男性應于2030年實施延退方案,屆時與女性一并提高退休年齡。2.激勵方案設計據統計,目前我國領取退休金的企業職工有8000多萬,他們的平均退休年齡僅54歲。[13]也即是有很多人辦理了提前退休。退休年齡的提高、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以及勞動者身體狀況和勞動能力的下降,屆時仍將存在提前退休行為。為遏制提前退休及鼓勵人們多繳費,延退方案設計了激勵機制。對達到60歲但沒有到65歲法定退休年齡的有退休意愿的勞動者允許其領取養老金,但只能領取法定退休金的一定比例,低于法定退休年齡一年,領取的養老金減少5%。60歲是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下限,低于60歲則不能領取養老金。而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一年,將增發5%的養老金,但最晚不能超過70歲,以此類推,見表2。表中列出了提前退休(60歲~64歲年齡段)與延遲退休(66歲~70歲年齡段)養老金計發方法。這種彈性退休方式更凸顯制度的人性化,有利于人們根據個人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作出理性的退休決策,也有利于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3.方案特點一是男女執行不同的退休方案,延退的時間和幅度存在差異,“女先男后”“女快男慢”。二是延退目標明確,方案具體。方案明確提出延退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男女均65歲退休,且列出了男女職工實施延退方案的具體時間及方式,有利于方案的推行。三是作為配套措施之一,方案中給出了具有激勵和“懲罰”想結合的養老金發放方式,對遏制提前退休及鼓勵人們多工作多繳費有一定的制約和影響。
(三)方案實施前的準備工作
(1)方案只有得到政府的批準才具有合法性。因此方案制定后要接受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訂,充分考慮廣大群體的意愿和訴求并征得政府的同意和認可,使方案“名正言順”的落實。(2)設置緩沖期,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方案制定后不宜立即執行,應充分考慮我國的就業及經濟發展狀況。設定一個5年左右的緩沖期,在緩沖期內,政府應做好延退的宣傳工作,內容涉及到延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相關的激勵機制,給廣大民眾一定的心理預期,征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3)政府要做好就業安置工作,大力發展經濟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解決好年輕一代的就業問題,為方案實施創造良好環境,減少改革阻力。
五、相關配套措施的實施
(一)重視彈性退休方式,防止非正常退休
彈性退休給予人們退休年齡更多的選擇權。人們能夠結合自身及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作出退休決定。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延長,我國人力資本總量不斷增大。資歷較深的教師、科研人員、醫生等高知識群體,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術水平,在各自的領域內依舊發揮余熱,他們若按法定退休年齡退休未免造成人力資本的極大浪費;而對一些體力勞動者以及部分女性職工,由于其身體狀況、勞動能力不斷下降以及社會角色的需要,他們有提前退休的意愿。因此退休年齡不宜一刀切,應留有一定的彈性。如前文所述,可以設定領取養老金年齡的下限和上限,在這個年齡段內,勞動者可以自由選擇退休時間,充分發揮彈性退休對硬性退休的輔助和配合作用。此外,采取措施嚴防非正常退休。非正常退休主要指在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以不正當渠道取得退休資格,進而退出勞動力市場,主要指以“病退”“傷退”為代表的提前退休現象。非正常退休不僅減少了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還增加基金的支付負擔,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相關部門應做好資格審查、程序規范等工作,杜絕非正常退休。
(二)加大對老年勞動者的保護力度
提高退休年齡意味著女性和男性職工要至少多工作15年、5年才能領取全額養老金。年齡偏大、身體狀況欠佳、技能老化及工作能力下降等因素老年人就業相對困難,老年勞動者面臨高失業風險。為充分保障老人的就業權,日本規定年滿60歲的企業員工若希望繼續工作,企業有義務雇傭其至65歲即退休。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通過頒布法律法規保護老人的平等就業權,如可以修訂《勞動合同法》,規定雇主不得辭退在本單位工作一定年限且有繼續工作能力和意愿的未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老年勞動者。這對于保護老年人權益,增加老年收入,減輕延退阻力均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各國經濟快速發展,世界人口日聯合國提供的統計數字,2002年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0%。到2050年,老人數量將增加21%。其中,世界經濟發達地區的老人總數將由目前的2.36億人增加到3.95億人,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將由目前的20%增加到33%。由統計數據我們看到各國陸續進入老齡化,而由此造成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高福利國家。為了解決矛盾,各國普遍采取是延遲退休年的措施,提高退休年齡成為緩解政府財政負擔的重要手段。結合各國的背景,了解各國實施的退休方案,對河北省設計退休方案提供建議。
一、美國延遲退休方案的經驗
第一方面提前退休。最早退休的年齡是年滿62周歲,但是不能全額領取退休金,領取的退休金大概是全額退休金的70%,每延遲一個月退休,領取退休金的比例都會提高小部分。這項措施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一個彈性選擇,可以在領取退休金水平和享受生活之間進行選擇。據統計數字顯示,美國人更多是選擇提前退休享受人生。
第二方面是正式退休。美國在67周歲退休時,可以申請領取全額退休金,這筆退休金能夠滿足退休人員的正常生活需要,并根據消費價格指數進行調整。在美國歷史上,退休年齡是從65周歲逐步提高到67歲的,美國最晚退休年齡不得超過70歲。這項措施是從1983年到2017,年,共延長2歲。
第三方面是鼓勵延遲退休。美國人的最晚退休年齡是70周歲,延遲退休可以拿到更多的退休金,滿足更多的日常需要,與正常退休相比,大概能多拿30%的退休金,但是只有很少的美國人選擇延遲退休。
由此可知,美國政府在退休政策上采取的是多樣化的政策,對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制度供他們選擇,采取了“彈性化”的方式,緩慢的延長年齡,可以使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退休計劃。
二、法國延遲退休方案的經驗
法國最初的退休制度規定男女同齡退休,都是60周歲,表示60歲可以領取退休金,但是不是全額領取,要向全額領取的話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年滿65周歲退休;二是繳費年限達到40年。隨著法國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原退休制度已經不堪重負。
在2010年,法國政府修改了退休法案,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提高了退休年齡。把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2歲,從2011年開始,每年延長4個月,到2018年完成;另一方面,改變了領取全額退休金的條件。從年滿65周歲延長為67歲退休領取,也是每年延長4個月,繳費年限改為41年。
同時,法國政府為了照顧一些特殊群體,實施了彈性政策,例如:鐵路人員、經常需要值夜班的護士等職業,可以降低他們的退休年齡,而對于一些高技術人才可以提高他們的退休年齡,另外如果在職人員到70歲不愿退休,企業是無權強制退休。
三、德國延遲退休方案的經驗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德國采用的是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男女的同齡的退休制度,退休年齡是65歲,德國的這一退休制度一直是各國學習的先例。這一退休制度的好處保障了養老金給付的及時性,有助于實現養老金隨物價或收入波動而調整的指數調節機制,有利于規避通貨膨脹,也體現了養老保險的共濟性和福利性。德國現在是出生率最低國家之一,老齡化速度非常快,給德國的保險資金造成很大的壓力。
在2010年,實行了新的退休制度,將退休制度從65歲延長到67歲,每年延長一個月,用12年的時間完成,實行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另外德國的公司還為員工增加了一份企業的養老保險,這樣員工在退休的時候,替代率能達到75%,那么退休后的生活有了保障,并且可以留住自己優秀的員工。
四、其他國家延遲退休年齡的經驗
在世界各國不同的社會經濟、不同的養老模式、不同的文化背景,顯現出了不同的退休政策,但這些不同的政策,都體現著一些相同的變化趨勢。根據日本有關法律規定,日本女性和男性的退休年齡均為60歲。但因為從2013年~2025年可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將被階段性推遲到65歲,雇傭方今后就將有義務保證在受雇者滿65歲以前提供返聘,將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縱觀整個歐洲,目前正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而自歐債危機以來,希臘等歐洲國家的財政更是捉襟見肘,在職員工供養退休人口的壓力越來越重,必須延遲退休時間,才能確保社會保險制度不陷入崩潰境地。歐盟委員會預計,到2060年歐盟成員國必須將退休年齡推遲至70歲。比利時目前男女的退休年齡均為61歲,2009年男女的退休年齡將提高到65歲。匈牙利到2009年男女退休年齡都將逐步延長到62歲。英國女性的退休年齡在2010~2020年逐步延長到65歲。新加坡政府的長期目標為把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到67歲。在韓國,正常退休年齡將在2013年由60歲提高到61歲,之后每隔5年提高1年,直至正常退休年齡到達標準的65歲。澳大利亞現在的退休年齡是,男65歲、女61.5歲,2013年婦女的退休年齡將提高到65歲,與男子相同。瑞士2005年將把婦女退休年齡從62歲逐步提高到64歲,并醞釀進一步提高到65歲。
五、河北省城鎮職工退休制度的現狀
(一)河北省退休年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河北省現在按照國家現行的制度執行退休,河北省的退休年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男性的退休年齡61.08歲,女性59.48歲,而在河北省,退休年齡男性60歲,女干部55歲,而女職工50歲。可以看出特別是河北省的女職工退休年齡低于世界平均女性將近10歲。
(二)河北省的退休制度缺乏彈性
河北省現有的退休制度中明確規定,除特殊工種外,其他崗位的勞動者無論接受教育的時間長短,退休年齡都是相同的。實行的是“一刀切”的退休制度。舉例來說:一般情況下,博士要比本科生晚7年參加工作,但是退休年齡是一樣的,按照人力資源的管理來看,對于高學歷人才培養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尤其是養老金的領取跟工作年限還有一定的關系,這種缺乏彈性的退休制度,不僅造成高級人才的浪費,同時還減低了對求學的積極性。
(三)河北省提前退休現象嚴重
這些年河北省的經濟改革,對一些企業進行整頓:破產、清算、改制等,為了緩解各種矛盾,讓相當一部分不到退休年齡的職工提前退休,實際上是縮短了他們繳費的年限,增加了他們享受養老金的年數。隨著河北省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雖然河北省實施了一些措施,使參保人數達到了全覆蓋,但也不解決養老保險基金壓力過重的問題。
河北省的“內退制度”是經濟時期的產物,它所針對的情況是指國企面向那些沒有達到退休年齡但是又不能進行正常的工作活動的職工所做出的一種比較特殊的化解政策。政策的本意一方面是緩解下崗職工的壓力,另一方面為一些職工提供了自己創業的機會。然而,在具體操作中,由于種種人為的因素,導致了政策與制度初衷的背離,給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支付方面,特別是給在職職工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幾年河北省的內退人員數量在快速增長,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慮,他們不僅沒有創造社會財富反而在消耗社會財富,影響養老保險的正常運轉。
(四)河北省退休年齡的身份差別
目前河北省的退休年齡制度在勞動者身份上存在較大的差別,一是男性與女性在退休年齡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女性職工與女性公務人員的退休年齡差異也比較大。
六、國外延遲退休年齡給河北省制定退休方案的啟示
從以上的介紹看,有不少國家已經制定了延遲退休年齡的方案,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以后河北省在制定退休方案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從國外的延遲退休方案中,我們要學習以下幾點:
(一)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逐步延長退休年齡
如果河北省要改革退休年齡,為了減弱各種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延長退休年齡。例如:法國從2011年7月開始每年等距延長4個月,到2018年法定退休年齡將延長至62歲;美國從2003年開始,退休年齡每年多增加兩個月,到2015年延長至兩年。利用充分的時間進行調整,河北省在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案上,可以借鑒,減小各種動蕩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男女退休年齡差距縮小
從前面介紹的幾個國家的退休方案,我們可以看到男女的退休年齡越來越接近。例如:法國,男女的退休年齡最終要達到62歲的相同年齡;英國從2010年起,女性的退休年齡將由目前的60歲提高到與男性相同的年齡—65歲。根據2012年的高峰論壇,在228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67個國家和地區規定了男女同齡的退休年齡,占總的國家地區數的73.25%,沒有規定男女同齡的國家中,也在改革縮小差距。而河北省參照的是國家的退休政策:女工人50歲,女干部55歲,男的60歲,男女之間最大相差10歲,河北省在制訂方案的時候應該縮小差距。
(三)對職工領取養老金采取約束與激勵相結合機制
很多國家為了延遲領取養老金的時間,要求在職職工有個最低繳費年限,還規定一個最低領取養老金的時間,達不到相關要求的,會影響到領取的水平。例如:美國的退休政策要求最低領取年齡為62歲;英國退休制度規定只有工齡不少于35年,并且只有支付過國家保險基金的退休人員才有權利獲得全額養老金。河北省的退休人員只要交夠15年養老保險就可以領取退休金,多交一年對退休金數額的影響很小。河北省在制定退休計劃的時候,應該采取鼓勵的政策,每提高一年,增加2%的養老金,并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延長領取養老保險的時間。
參考文獻
[1]賈俊平,何曉群,金勇進.統計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李仲生.人口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23).
清華的專家們倒是很誠實:為了彌補養老金缺口,必須延遲領養老金。可是,公民繳納養老金是一種契約關系,憑什么養老金有缺口了,就要求公民如期退休但延遲領養老金?而且,“先退休”的這幾年,既無工資又無養老金,你讓人家怎么生活?如果養老金根本不能給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繳納養老金的意義何在?
另外,方案并沒提“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納入社會保險”,楊燕綏解釋說,“涉及多數人的重大社會政策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絕不可能短平快。”這個說辭真是搞笑透頂:是養老金并軌涉及的人多,還是延遲領養老金涉及的人多?到底哪個是“涉及多數人的重大社會政策”,哪個“絕不可能短平快”?向普通公眾賣矛,向既得利益者賣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養老金改革必須站在一個公平的前提下,進行的應該是不留特權的系統性改革,而不只是單單針對普通公眾延遲退休或者說延遲領養老金,否則,遲領退休金的如期退休就是耍流氓。
建議比批評更重要
養老金在現有的條件下,很難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此次網上更是罵聲一片。可是,指手畫腳、罵罵咧咧容易,解決問題難。這些罵的人當中,大多數是沖著那個“延遲至65歲拿退休金不代表退休年齡65歲”標題去的,有多少人是真正研究過清華方案的可行性后再作出評論的呢?又有多少人能拿出更合理的解決方案呢?
美國政府養老金領取年齡為67歲嗎?該方案設計者顯然并不了解歐美社保制度。
誠然,美國政府確實在社會保障計劃上設定了一個激勵延后領取社安金的機制,即1943年后出生的人,可領取標準社安金年齡為66歲,1960年后出生的人,可領取標準社安金年齡為67歲。但退休人員可從62歲時領取社安金,每月只能領取標準社安金的75%,63歲為80%,64歲為86.7%,而65歲為93.3%,而若70歲領取則可獲得超額部分。也就是說,美國政府的激勵延后領取社安金的機制,并非67歲“一刀切”。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制度的設計只針對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計劃,該社會保障計劃是屬于美國政府公共服務范疇,其對象是面對勞動群體,且只要在退休前參加工作,并繳納強制性的社保稅,不管繳費年限,只要在法定的領取社安金的年齡段領取,都可享受到相應比例的社安金。
除政府為勞動者提供的社安金外,美國居民的退休保障還包括退休金和非金融資產等。退休金為國內熟悉的401K,即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的安全基金式養老保險制度。401K計劃養老金領取條件為:年滿59.5歲;死亡或永久喪失工作能力;發生大于年收入7.5%的醫療費用;55歲以后離職、下崗、被解雇或提前退休等。非金融資產主要指居民手中的房地產,即居民為提高退休生活質量,而可通過反住房按揭形式出售住房,以獲得相應的收入。
目前我國還沒實施延遲退休新消息,法定退休年齡是這樣的:男性職工60歲退休,女性干部55歲退休。對于70后的人來說,具體在哪一年可以申請退休呢?有媒體的2021年70后退休年齡時間表,下面來看該表的內容。
以此類推,直到達到新的退休年齡為止。(僅供參考)
女性職工退休對照表 出生年份 2018年年齡(歲) 延遲退休(年) 實際退休年齡(歲) 退休年份 1963 55 1 56 2019 1964 54 1 56 2020 1965 53 1 56 2021 1966 52 2 57 2023 1967 51 2 57 2024 1968 50 2 57 2025 1969 49 3 58 2027 1970 48 3 58 2028 1971 47 3 58 2029 1972 46 4 59 2031 1973 45 4 59 2032 1974 44 4 59 2033 1975 43 5 60 2035 1976 42 5 60 2036 1977 41 5 60 2037 1978 40 6 61 2039 1979 39 6 61 2040 1980 38 6 61 2041 1981 37 7 62 2043 1982 36 7 62 2044 1983 35 7 62 2045 1984 34 8 63 2047 1985 33 8 63 2048 1986 32 8 63 2049 1987 31 9 64 2051 1988 30 9 64 2052 1989 29 9 64 2053 1990 28 10 65 2055 1991 27 10 65 2056 以此類推 ? 男性職工退休對照表(僅供參考)
出生年份 2018年年齡(歲) 延遲退休(年) 實際退休年齡(歲) 退休年份 1958 60 1 61 2019 1959 59 1 61 2020 1960 58 1 61 2021 1961 57 1 61 2022 1962 56 1 61 2023 1963 55 1 61 2024 1964 54 2 62 2026 1965 53 2 62 2027 1966 52 2 62 2028 1967 51 2 62 2029 1968 50 2 62 2030 1969 49 2 62 2031 1970 48 3 63 2033 1971 47 3 63 2034 1972 46 3 63 2035 1973 45 3 63 2036 1974 44 3 63 2037 1975 43 3 63 2038 1976 42 4 64 2040 1977 41 4 64 2041 1978 40 4 64 2042 1979 39 4 64 2043 1980 38 4 64 2044 1981 37 4 64 2045 1982 36 5 65 2047 1983 35 5 65 2048 1984 34 5 65 2049 1985 33 5 65 2050 1986 32 5 65 2051 1987 31 5 65 2052 1988 30 5 65 2053 1989 29 5 65 2054 1990 28 5 65 2055 1991 27 5 65 2056 以此類推 對于男性職工而言,70年的將于2030年退休,71年的將于2031年退休、72年的將于2032年退休、73年的將于2033年退休、74年的將于2034年退休、75年的將于2035年退休……以此類推。
對于女性干部而言,70年的將于2025年退休,71年的將于2026年退休、72年的將于2027年退休、73年的將于2028年退休、74年的將于2029年退休、75年的將于2030年退休……以此類推。謹記自己的退休時間,做好養老保險的購買計劃。
總的來說,目前延遲退休方案的時間還沒有出來,但在2025開始實施,是有可能的。畢竟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為了更合理的利用人力資源,延遲退休是必然的,但是具體的情況還需要研究。
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當前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干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的方案已經完全不符合當前的老齡化現狀。
但是當前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齡差得很遠,延遲退休是同步調整還是區別對待,是強制實施還是彈性實施,仍是個疑問。
延遲退休將會堅持“小步慢走”的原則,即一年只延遲幾個月,同時會搭配“彈性實施”和“強化激勵”,簡而言之就是會給出一個最低、最高的退休年齡區間,讓大家做選擇,進而在退休金計發上體現多繳多得的導向。
延遲退休年齡2022年開始執行是真的嗎?
延遲退休2021年會不會執行還并不知道,因為中央只是建議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會實施延遲退休,具體還需要等中央的方案。一般會現在幾個地區試點,試點之后然后再全國實施,這期間也需要等很多年,因此小編覺得2021年開始執行延遲退休年齡還是不一定的。
為什么要執行延遲退休年齡?
1.原因一:養老金不足
現在面臨很嚴峻的養老金缺口問題,雖然眼下我們養老金總額總體穩定,但是部分地區還是已經出現缺口,為了保證大家養老金按時發放,延遲退休是必然的選擇。
關系到這些人群
1。到2022年,小于等于50歲女性工人(1972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再則,延遲領取養老金建議不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50歲退休65歲領取養老金,這對于中高收入者而言或許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但對渴望雪中送炭的占據社會絕大多數的低收入家庭來說,楊燕綏教授的建議就好比是讓政府斷了他們退休后的唯一活路。延遲領取養老金的中間15年怎么辦?現實恐怕并沒有楊教授所說的那樣輕巧,因為退休金是絕大多數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存保障,不及時發放退休金還建議他們去做15年園丁、義工,大抵是某些無所用心者“站著說話不腰疼”、“飽漢不知餓漢饑”的表現。眾所周知,就絕大多數低收入者而言,他們參加養老保險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年輕時擠出部分血汗錢用于交納養老保險金,無非是指望自己在退休后的生活能得到基本保障。雖然包括體制內既得利益者在內的中高收入群體或許不用擔心延遲領取養老金的中間15年的生活問題,而普通退休職工則直接面臨著基本生存困難的考驗。因而楊燕綏教授的言外之意,大概是想讓人家在這期間“喝西北風”,做園丁、當義工這一嚴重脫離“地氣”的吊詭建議,與現實民情、社情和國情實在相去甚遠。
還有,延遲領取養老金建議或可導致社會分配不公進一步加劇。“50歲退休65歲領取養老金”,楊燕綏教授這一建議也反映出改革方案起草者民本觀念的冷漠和無知,因而理所當然會遭到社會輿論的猛烈抨擊。作為清華大學養老體制改革方案的起草者之一,楊教授對社會民生顯然缺乏起碼的了解,對百姓冷暖、民間疾苦顯然缺少最基本的認識,以為人人都可以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樣在退休后有足夠的精力、體力和能力感受晚年生活的悠閑和浪漫。尤其是,前半輩子不得不淪為“房奴”、“學奴”的普通職工階層,好不容易熬到了享受保障福利的年紀,根本不可能在退休后擁有少數既得利益者的閑情逸致。社會初次分配已存在明顯不公,再讓勞累了幾十年的職工只有在拼得過壽命的情況下才能領取到原本就屬于自己的那一份養老金,這樣的改革方案既不公道也不人道。更何況,養老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是職工自己存入賬戶里的血汗錢,即使公共財力最不濟,政府也沒有理由予以擅自截留。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14)04-0082-12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4.009
Can the Gap of Social Pension Fund Problem Be Settled by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Simulations of Three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Proposals under 72 Different Conditions
YUAN Lei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the gap of social pension fund can be settled by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easure model of endowment social pension funding gap, and designs 72 different conditions with 4 dynamic assumptions so that every possible economy environment of China in future could be covered.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del result from four angl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stponing retirement can delay the time that gap of social pension fund appear as well as reduce the scale of the gap. However, postponing retirement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completely.
Keywords:social pension system; gap; postponing retirement age
一、引言
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趨勢,“人口紅利”這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作用正在逐步減弱,甚至將成為阻礙經濟增長的絆腳石。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新增勞動力人口在經歷過巔峰之后,將逐年走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以下簡稱養老保險)參保人數也會隨之下降,但養老保險領取人數會只增不減,這給我國養老保險的健康運營施加了較大壓力。
在未來40年內,確保養老保險收支基本平衡,是維系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前提。在未來若養老保險的收入不抵支出,將出現養老保險的資金缺口。為彌補潛在的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很多學者基于我國國情,提出了延遲退休年齡這一解決方案。目前我國仍然實施的是20世紀50年代制定的退休制度,根據該退休制度,當男性滿60周歲、女性滿50周歲(女干部滿55周歲),可以辦理退休,特殊工種還可以提前退休。由于歷史原因,還存在著一定數量買斷工齡、內部退休等各種形式的提前退休情況,加重了養老保險的支出負擔[1]。羅元文、李珍都認為,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這一規定已經與我國的發展水平不相適應[2~3]。
延遲退休年齡在海外早已被提出,但主要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4],如薩爾維克(Andrew A. Samwick)主張通過經濟激勵鼓勵推遲退休,以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5]。同時,佩斯蒂厄(Pestieau)、布溫伯格(Bovenberg)、布雷耶爾和霍普菲爾德(Breyer & Hupfeld)還提到了,延遲退休年齡這一做法還可以彌補養老保險缺口[6~8]。有的學者還認為,延遲退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資源,降低企業負擔,提高競爭力。李紅嵐提出延遲退休年齡可以降低繳費率,進而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吸納更多就業人員[9]。柳清瑞、苗認為企業在改善養老金收支均衡的基礎上,根據情況降低企業的繳費率,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提高企業的競爭力[10]。
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在將來會出現缺口,這在國內學術界已基本達成共識,并且這一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在我國,延遲退休年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養老保險資金缺口。董之鷹認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而退休年齡沒有延長,其結果是不但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受影響,而且帶來退休金的資金來源減少和退休金逐年增加的壓力[11]。根據鄧大松、王增文的研究成果,延遲退休年齡有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12]。詹姆斯(James)認為中國目前的退休年齡設定明顯低于發達國家,所以比較容易造成政府財政負擔的加重[13]。熊必俊的看法也支持了該觀點,他認為從2006年起部分提高退休年齡,可以保證養老金的收支平衡,減輕養老保障的壓力[14]。徐曉雯、張新寬總結道,延遲退休年齡可以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提高部門競爭力,緩解養老保險的支付壓力,因此,實施延遲退休年齡方案十分必要。他們還參照國際經驗,論證我國延遲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同時提出了我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實施路徑[15]。
針對養老保險資金缺口的測度,主要有兩種研究思路,或從單個參保成員入手,研究每一位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保費繳納與退休后養老保險領取情況,亦或基于宏觀視角,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中的這種因素,來研究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根據這兩種思路,學者們展開研究。柳清瑞、苗的測算結果表明,2050年當年養老保險資金缺口規模是5775.4億元,占到當年養老保險收入的21.05%[16];張樂川的測算結果顯示,2050年當年資金缺口規模為513236.4億元,占當年收入的108.9%[17];而王煥清給出的結論是,2050年當年資金缺口345億元,占到當年GDP的0.013%[18],不同學者間的測算結果有較大差異,究其原因,是因為其假設不同。盡管在某些變量的設定上,不同學者給出的假設值相差不大,但經過幾十年的推演,細小的差別也會累積,導致結果的較大差別。經濟環境瞬息萬變,受各方面影響,難以準確預測,對于何種假設更為合理更為準確,很難有權威定論。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在研究中設立動態變量,以求涵蓋我國未來經濟發展中各種可能的經濟情況。在所建立的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測算模型基礎上,對至2050年的養老保險資金的缺口進行測算,并將三種延遲退休方案在72種不同條件組合下的模擬結果進行分析,檢驗三種退休方案對彌補資金缺口的作用大小,考察延遲退休能否解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
二、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測算模型
1.變量及模型構建
為測度養老保險資金缺口,進而分析延遲退休年齡在不同條件下對彌補資金缺口的作用大小,需要構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模型。考慮到女干部在女性從業者中的比例偏低,在模型中暫時忽略女干部人群,假定女性退休年齡為50歲。模型符號詳見表1。
張樂川所采用的死亡率數據為2005年的“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19];余立人利用的是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所編制的城鎮人口生命表[20]。兩位學者在對未來人口進行預測時,均采用的是已知的歷史數據,尚未對未來我國人口的死亡率做出預測。因此,本文也利用2010年全國分年齡具體情況、分性別人口和對應死亡率以及當年婦女生育率、男女性別比,對2011~2050年的分年齡、分性別人口數據進行預測。主要思路如下:i年j歲男性人口PMi(j)為i-1年的j-1歲人口PMi-1(j-1)扣除該年齡人口當年死亡的部分,女性亦同。依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中當年新生兒男女性別比117.96,i年0歲人口為i-1年適齡女性人口乘以相應年齡生育率的累加。
養老保險收入Si=Li×Ii
以上模型的構建與計算均在MATLAB軟件上編程實現。
2.假設的規定
模型討論中所涉及的所有以貨幣為單位的指標均為扣除物價因素的實際值,且調整為2010年的不變價水平,相應的增長率亦為實際增長率。模型的假定分為靜態變量和動態變量。動態變量設立的目的是盡可能全面地涵蓋未來我國各種可能的經濟環境,以求論證科學、結論準確。對動態變量進行組合,形成72種不同的條件組合,以在不同退休年齡假設下研究延遲退休方案的作用大小。
(1)靜態變量。
①每年勞動力及退休人數。基于2011~2050年全國分年齡及性別的人口預測數據,計算在不同參加工作年齡和退休年齡下的每年勞動力人數和退休人數。同樣以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中的相關數據,測算2001~2009年的相應數據,2010年數據參考人口普查資料。2001~2010年數據用以計算相應年份參保率。
②參保率。以2000~2010年每年適齡勞動人口數為基礎,乘以城鎮化率以及城鎮就業率,得到城鎮在職勞動人口總數。用《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11》中“年末參保職工數”除以相應年份的城鎮在職勞動人口總數,得到每年的養老保險參保率。在2000~2005年之前,參保率的增長幾乎停滯不前,未有變化。進入2006年以來,參保率開始上升,平均每年增長率為1.75%。2011年參保率由2000年的44.71%增加到54.68%。假設未來年份參保率每年增加1.75%,以95%為上限。根據預測,2034年將達到上限,2034年及以后年份參保率將維持在95%水平。
③就業率。利用城鎮登記失業率統計數據進行換算得到。假設2012~2050年失業率不變,始終為2002~2011年的平均水平,即城鎮就業率維持在95.85%。
④繳費比例。參照國務院文件《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企業和職工個人各自負擔工資的20%和8%作為養老保險繳費額。因此,繳費率統一維持為工資水平的28%。對于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其繳費比例為20%。董西明、羅微指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比例非常低而且斷保率高”[21],因此,在測算過程中忽略這一部分,將繳費比例統一到28%。
(2)動態變量。
①參加工作年齡。張文學、孫博等均在研究中借鑒了陜西省社會保障局的相關調研資料,且都將職工平均開始就業年齡定在了21歲[22~23]。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年齡為23歲,考慮到高等教育在未來有廣泛普及的趨勢,設定參加工作年齡假設分為22歲、23歲和24歲。僅在測算現有年份參保率時,將參加工作年齡設定在21歲。
②工資、退休金及增長率。工資數據采用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退休金數據由歷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和年末養老金領取人數計算而得。張文學、任彥霏和柳清瑞、苗把工資增長率設為3%[24~25]。張樂川和鄧大松、劉昌平在測算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時將該增長率假設為7.5%[26~27],丁仁船、張薇將該增長率指標設定為9%[28],參考前述學者假設,設定未來工資及退休金四個增長率水平:3%、5%、7%和9%。張樂川在分析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時,將其置于既定養老金替代率水平下進行測算[29]。借鑒這種方法,保持工資和退休金的增長率相同,以保持退休金替代率不變。
1.結論
在這些條件組合下,從四個維度對三種延遲退休年齡方案進行模擬與分析,并針對四個動態變量對養老保險累計資金缺口的影響進行研究。
(1)延遲退休年齡實施越早、延遲時間間隔越短,對養老保險資金缺口的緩解作用越明顯。延遲退休,可以從養老保險的收與支兩個角度緩解資金缺口問題。一方面,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可以增加在職職工數,使一部分參保職工的退休時點適當后延,增加繳費年限,從而擴大養老保險繳費收入。另一方面,參保職工退休時點后延,可以適當減少每年的養老金領取人數,縮減養老保險支出。延遲退休同時達到了增收和減支兩個目的,因此是減少養老保險資金缺口的有效途徑。
(2)延遲退休可以推遲養老保險資金缺口來臨的時間窗口,并緩解養老保險資金缺口規模。通過延遲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增收減支”效應,可以消除較小的資金缺口,縮減較大的資金缺口,從而減緩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加速擴大的趨勢。在一部分的條件組合下,三種延遲退休方案甚至扭轉了養老保險資金缺口逐步擴大的趨勢,使養老保險基金產生了盈余,足以證明延遲退休對養老保險資金缺口的緩解作用。
(3)在大部分條件下,延遲退休并不能解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能使延遲退休方案扭轉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擴大的趨勢的情況畢竟是少數,而經濟發展瞬息萬變,我國未來的經濟環境恰好滿足苛刻條件的概率不高。無論何種方案,延遲退休年齡只能緩解而不能完全消除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只能減緩而不能完全扭轉資金缺口產生并擴大的趨勢。延遲退休年齡不是解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的靈丹妙藥,不能僅僅依靠延遲退休年齡來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綜合研究結論,針對題目所提出的問題,我們給出的回答是:延遲退休不能解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
2.建議
既然延遲退休年齡不能解決問題,那么延遲退休年齡更多的應該是出于退休年齡與人口預期壽命不協調方面考慮,而不單純是為了解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政府機構不應將延遲退休年齡看作解決養老保險資金缺口的救命稻草,也不能無休止、不切實際地將退休年齡一味延遲。退休年齡較早也是社會福利高的體現,如今需要犧牲一定的社會福利,來適應人口預期壽命提高和養老保險資金缺口擴大的現實,需要以合理適度為限。
對于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問題的解決,政府機構應該從養老保險的社會福利性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逐年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用以支持養老保險資金池。這樣做既有利于廣大退休職工更好地分享經濟增長的蛋糕,也有利于彌補養老保險資金缺口。養老保險資金是一筆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特點的龐大資金,積極拓展養老保險投資渠道,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支持,也是提高養老保險收益、彌補資金缺口的有效手段。養老保險管理部門應當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養老保險的資金投資收益機制,在保證本金安全的情況下提高資金收益率,緩解資金缺口問題。
養老保險作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發點和落腳點均在于保障職工退休后的生活,提高社會福利。合理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公眾所期盼的,社會所需要的,國家所希望的。未來我國養老保險將出現資金缺口,這將嚴重影響養老保險的保障作用。因而,政府部門需要未雨綢繆,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重新設計,以適應當前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現狀,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提高社會福利,助推“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楊,趙永生.違規提前退休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J].經濟與管理.2009,(5).
[2] 羅元文.養老保險制度中關于退休年齡的探討[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1,(6).
[3] 李珍.社會保障理論[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221.
[4] Helmuth Cremer,Pierre Pestieau.Reforming Our Pensionsystem: Is It a Demographic, Financial or Political Problem?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44.
[5] Andrew A. Samwick.New Evidence on Pensions,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8,70.
[6] Cremer, I.L.,P.Pestieau. The Double Dividend of Postponing Retirement[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3,(10).
[7] Bovenberg, L.A. Financing Retir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3,(10).
[8] Breyer, F.,S.Hupfeld. On the Fainess of Early Retirement Provisions[J].German Economic Review.2010,(11).
[9] 李紅嵐.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可行性分析[M]//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世紀抉擇――中國社會保障體系構架.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0.
[10] 柳清瑞,苗.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推遲退休年齡策略研究[J].人口學刊.2004,(4).
[11] 董之鷹.老年資源開發與現代文明社會[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12] 鄧大松,王增文.中國人口死亡率與最優退休年齡的動態變化關系[J].統計與決策,2008,(2).
[13] James, H.Stock,David, A. Wise.Pensions,the Option Value of Work and Retirement[J].Econometrica,1990,(5).
[14] 熊必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如何應對老齡化挑戰[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12-19.
[15] 徐曉雯,張新寬.對延遲我國法定退休年齡的思考[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1,(3).
[16] 同[10].
[17] 張樂川.中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金“年齡缺口”分析――基于延長退休年齡的假設[J].南方人口,2012,(4).
[18] 王煥清.我國養老保險的模式選擇與基金缺口預測[J].統計與決策,2012,(19).
[19] 同[17].
[20] 余立人.延長退休年齡能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嗎?[J].南方經濟,2012,(6).
[21] 董西明,羅微.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的障礙及對策分析[J].理論學刊,2010,(2).
[22] 張文學,任彥霏.人口年齡結構變動下的最優退休年齡動態模型構建與應用――以陜西省為例[J].西北人口,2012,(1).
[23] 孫博,雍嵐.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預測及比較研究――以陜西為例[J].西北人口,2009,(1).
[24] 同[22].
[25] 同[10].
[26] 同[17].
[27] 鄧大松,劉昌平.中國養老社會保險基金敏感性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01,(6).
[28] 丁仁船,張薇.退休年齡與社會養老金的定量關系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1).
[29] 同[17].
二、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可行性和社會效應的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人均壽命普遍延長,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公民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75歲。而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標準是參考與1987年的人均壽命標準,很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勞動力資源造成了浪費。因此,合理延長法定退休年齡能有效提高我國人力資源的利用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利處。然而人們壽命的延長并不代表身體就健康,國家經濟的發展不置可否,工作壓力的普遍增加造成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不僅沒能上升,反而有下降的趨勢。養老機制的不完善、勞動力市場就業形勢的嚴峻,都對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提出了考驗[2]。
三、勞動法視域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相關意見和建議
(一)統一立法,規范和保障延遲退休
在推進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對勞動法和相關法律予以,并對其行為作出相關規定,明確其責任和義務,從而讓待退休者的退休權及自由選擇權得到維護。
(二)規范法律的實施過程
退休和延退關系的千家萬戶,在政策的實行過程中應該對民意進行充分的了解,并予以尊重,讓民眾能有較長的心理準備時間,防止由于預期的過大落差而產生心理沖擊和壓力。還應該對亂退休的現象進行嚴格控制,取締差別性的對象存在[3]。
其實,人口老齡化、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壓力,并非中國獨有,很多國家迫于形式,已經以各種方式推出并實施“延遲退休”方案。
法國:照顧艱苦職業和女性
最近兩年,延遲退休問題在法國屢屢引發爭議。
法國高福利社會保障體系經過戰后60多年的反復修改而建立。其中,退休金制度基本保證大部分法國公民均可在退休后領取退休金,金額相當于其退休前工資的80%。
在1983年法國社會黨執政時期,由于經濟和就業情況都比較好,加之執政者認為提前退休年齡可將就業崗位讓給更多的年輕人,因此將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來的65歲提前到60歲。
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法國社會保障體系開始難以為繼。一方面政府要承受退休金支出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高福利、高稅收、工作時間短、休假時間長使法國經濟在全球失去競爭力。較高的出生率和人均壽命不斷延長,使法國退休金支出愈加入不敷出。
2008年開始的經濟危機和隨后的債務危機逼迫法國退休制度非改不可。據統計,2009年法國退休人員約占全國人口的近1/4,如果不進行改革,退休金制度恐將不堪重負而瓦解。2010年,內閣通過法律草案將法定退休年齡每年延長4個月,從目前的60歲到2018年延長至62歲;將繳納退休金的年限,到2013年提高到41年。此外,公共部門退休金繳納比例將在10年內從7.85%提高至10.55%,向私營部門看齊。
法國法律草案要經過議會通過才能變成法律付諸實施。然而,該草案公布后,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最后出現短暫的社會動蕩。反對者認為這樣的改革是將公共財政赤字和債務危機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政府應通過對富人征稅和打擊投機活動彌補財政虧空。
然而,民眾的激烈抗爭并沒有改變最后退休制度改革法案通過的結果。2012年選舉中,奧朗德提出將退休年齡部分回歸到60歲的競選承諾,得到強烈反對退休制度改革人士的歡迎。極具戲劇化的一幕是,奧朗德上臺后面對政府財政困境和難以為繼的退休金制度,不得不繼續改革退休制度,法定退休年齡仍然維持2010年的改革方案。
2013年,法國公布新的退休改革草案。這一改革草案在保留62歲法定退休年齡不變的基礎上,對退休制度進行微調:從2014年起提高在職人員和雇主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2014年增加0.15%,2015~2017年,每年增加0.05%,4年共提高0.3個百分點,到2020年前不延長養老金繳費年限,2020年開始養老金繳費年限從41.5年延長到2035年的43年;為體現公正原則,改革將考慮工作條件艱苦人員和女性特殊情況等,將設立艱苦職業的“工時賬戶”,使艱苦崗位從業者能夠提早退休,或接受培訓或換崗。女性產假將計入養老保險金的繳費年限等。
這一改革方案也受到多方面批評,工薪階層認為這種改革是增加稅收和提高繳納金,利益仍受損害;而反對黨認為這一改革方案根本無法解決退休金不足的虧空,資金缺口仍然巨大。
日本:為應對老齡化修改法律,但或許會影響青年就業
經過了7年的過渡期,2013年開始,日本人的退休年齡延長到了65歲。
2004年12月,日本修改《老年人雇用穩定法》,要求企業從2006年4月1日開始,選擇采取“提高退休年齡”“建立繼續雇用制度”(不退休繼續工作或退休后重新工作)或“廢除退休制”等三項措施中的一項。也就是說,在2013年前,階段性延長雇用年齡。2006年4月1日~2007年3月31日延長到62歲,2007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延長到63歲,2010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延長到64歲,從2013年4月1日開始延長到65歲。
基本上,很多企業都通過建立繼續工作制度來應對,而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5歲或自身廢除退休制度的企業很少(除部分中小企業和零星企業)。
2012年8月29日,《老年人雇用穩定法》再次修改,規定在迎來退休的60歲的員工中,企業必須繼續雇用所有希望繼續工作的員工一直到65歲,這一決定從2013年4月實施。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2012年12月的報道,經濟界對該修正案強烈反對,“很可能被迫減少其他員工工資或減少錄用年輕人”。隨著擴大雇傭退休人員,30%的企業開始研究削減非正式員工。
雖然延遲退休受到部分老年人歡迎,但也帶來諸多問題。由華僑創辦的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部長姜德春指出,這個法律實質是推遲退休年齡,這將引發不少問題。首先會增加企業負擔,其次會影響年輕人就業,因此企業不能及時補充新生力量,企業創新能力受影響。“解決高齡社會的養老金問題,決不能僅靠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應對,必須從社會福利全局和國民所得再分配等方面統籌考慮。”
日中創職協會久永事務所代表澤田篤志指出,繼續雇用也有成功一面,首先是可以減少支付老年人的養老金,還可以促進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此外,雇傭熟練勞動人員,還可以對新手進行教育,利于補充因為生育率降低而減少的勞動力。
澤田篤志指出,雖然各方面意見都存在,但很多日本人希望能一直工作,所以這個制度是被接受的。“日本社會肯定是‘少子高齡化’,為遏制老年人養老金和遏制醫療費用,延遲退休很有必要。”
姜德春介紹,延遲退休適用于除公務員外的所有職工,且不分男女、工種。日本實施《男女平等雇傭法》之前,女性比男性早5年退休,實施后,該規定被取消。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的延遲退休制度是與延遲領取年金制度相配套的。“年金”即養老金,是日本國內所有居民都可參加的保險。由于日本生育率日益降低,老年人占比不斷增加,養老金壓力日益增加,因此推出延遲退休制度。
而按照目前的法案,領取年金的年齡每3年提高一歲,到2025年時,滿65歲才能夠領取年金。但如果還是60歲退休,很多人將在這5年中處于無收入狀態。為此,日本政府制定延遲退休的法案,實際是把包袱甩給企業。
美國:為獲更高退休金主動延遲
美國沒有硬性規定的退休年齡,聯邦法律規定,雇主不允許歧視年長員工,強迫他們退休。美國退休年齡和工種無關,更不分男女(如果區分性別,則涉及性別歧視,聯邦法律也明文禁止)。但美國人大多選擇在62~70歲退休,因為政府和企業用市場經濟的杠桿,讓人們做出最利于自己的選擇,也使得社會的工作崗位得到合理的新老交替。
這一杠桿就是聯邦政府統一管理的公共養老金計劃。除所得稅,美國人領的工資還要扣除社會福利金,只要繳足十年,就自動加入公共養老金計劃,稅率目前是雇主與雇員各付工資的6.2%。公共養老金規定,1938年出生的人,正式能領全額養老金的年齡是65歲。直到1943年,每遲一年出生,退休年齡就增加兩個月,正式退休年齡逐漸增加至66歲。
然后便是平臺期,從1943~1955年出生的人都可以在66歲正式退休,之后又是每過一年,退休年齡增加兩個月,直到1960年,其后所有人正式退休年齡都是67歲。可見,美國的退休年齡很復雜,不是一刀切,而是采取漸進式。
公共養老金最早可以從62歲開始領取,越早領取,數額越少,在62歲退休只能領到應得退休金的70%~75%。還不如等到正式的退休年齡的65~67歲再開始領。養老金和退休前35年的平均工資額有關,比如平均月收入為5000美元(1美元約合6.11元人民幣),退休金為2000~3000美元(結婚夫婦能領更多),如果收入達到1萬美元,則能領到2800~4200美元。
由于養老金和工資的比例是負相關,相當于變相劫富濟貧,促使許多高收入人士大量避稅。比如,把錢放到免稅私人退休賬戶里,或捐款,或投資。而且,也不是延遲退休越久越好,因為超過70歲,養老金就不會再隨年齡遞增,而且如果此時收入太高,養老金甚至會遞減。
目前,由于經濟形勢不好,為了獲得更高的退休金滿足生活需要,美國人有推遲退休年齡的趨勢。
歷史上,聯邦退休制度規定65歲退休便能領取全額養老金,但現在這一年齡已經推遲。根據美國蓋洛普最新調查提供的數據,在過去15年時間里,美國人預計自己退休的年齡已經漸漸從60歲提高到了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