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46: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音樂療法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二、音樂療法的理論基礎
音樂治療與其它的心理治療存在明顯的差異。一是體現在媒介上,一般心理治療以語言為媒介,而音樂療法則是以各種音樂活動形式為媒介。二是體現在效用機制上,心理治療是通過語言的影響,糾正受治療者的不正確的觀念,實現治療的目的。而音樂治療則是以音樂為媒介,通過對接受治療者施加影響,引起其情緒的變化,改變其精神狀態,改變其認識,促進其心理問題得到糾正。從物理學來看,音樂是一種機械波,這種現實存在的能夠被人感覺到的聲波會對人體的各個部分形成影響。有研究發現,當具有“音樂性”的各種聲波作用于人體時,會對人體的各個部位都造成影響,人體的胃、腸、肌肉、心臟、腦電波等隨之產生和諧共振,各器官節律趨于協調一致,各器官的紊亂狀態隨之改善,從而解除疾患,促進康復。[4]有理論認為音樂對人的影響機制為首先作用于人的情緒,使之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然后通過情感的作用引起人的生理的變化。還有理論認為音樂首先作用于人的生理,通過生理上的變化引起人們心理上的變化。而事實上開看,這兩種影響機制并不是不相交集的,而是隨時產生交互影響。根據以上的影響機制可以看出,音樂對于喚醒、聯系甚至整合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產生不可替代的力量,音樂是人們實現自我表現以及釋放自己情緒的重要的特殊手段。對于音樂治療而言,一般認為音樂能夠改變人們的情感,通過情感的改變來改變認知,在音樂治療的具體操作中,正是運用音樂對于改變認知的能動作用來實現治療的目的。
三、音樂療法對于促進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
(一)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
當前在諸多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中,情緒不穩定是很重要的表現,且大學生自身對情緒不穩定缺乏調節能力,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調節,就會進一步激緒的不穩定性,容易造成各種情緒上的困擾,導致各種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出現極端事件。不同的樂曲可以產生鎮靜安定、輕松愉快、活躍興奮等不同作用,這些作用會對人的內環境產生影響,可以起到排憂、鎮痛、降壓、催眠等效果。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樂曲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例如對于那些在情感上憂郁、沮喪、精神萎靡等狀況的學生,在進行音樂治療時可以選擇情調歡快、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樂曲,如《喜洋洋》、歡樂的天山》等。對于情緒上不穩定,存在一定程度焦慮感的學生,可以選擇那些情調優雅、節奏緩慢的樂曲,如《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梁祝》等古典傳統曲目。
(二)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
在日常的學生管理過程中,經常發現有學生存在表達上的障礙,這樣的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沉默寡言,有時甚至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學生對自己的表達能力表現為不自信,對自己的評價也較為消極,甚至是對自己持否定的態度,這部分學生不能正常的與人進行溝通,存在一定的人際關系障礙。對這樣的學生而言,采用音樂治療的方法促進其心理健康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音樂對其施加影響,使音樂成為實現自我表達的一種途徑,這一音樂途徑的實現可以借助于集體音樂活動,例如在合唱活動中,可以通過歌曲的演唱來實現表達自己的情緒及情感,可以是毫無顧忌的來表達這些情感,在合唱這樣的集體活動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及別人的認可,這種成功經驗的體驗以及別人認可帶來的成就感能夠促進自我概念的形成,對于積極的自我評價的形成是非常具有正向作用的。
(三)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對于合唱、合奏等集體音樂活動而言,要想取得演奏的成功就需要成員之間需要具有較好的合作關系,演奏舞臺也就是一個成員之間相互交往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要是各個成員之間不具有合作精神,沒有集體意識,這個社會就會呈現出雜亂無序的狀態,也就會直接導致演奏的失敗,這種失敗會影響演奏者,使其產生心理上的不。而為了避免這種不的產生,就會產生一種必須要進行合作的力量,這種力量會監督參加者進行很好的合作,抑制了個人的那些可能不利于演奏無序的行為。所以,音樂參與對于缺乏集體意識,缺乏合作精神的學生而言,對于其消除與同學們之間的隔閡,促進心理上的包容性,提高其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都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人類認識世界有兩種方式,其一是通過科學的邏輯思維,其二是通過藝術的形象思維。根據腦生理科學的相關研究,人的大腦可以分為左右半球,左腦主要主管理性與計算,主要負責語言、邏輯、數學計算和次序的安排等工作。右腦則是主要負責感性及藝術,主要起到處理節奏、圖像構造、想象幻想等創造性的活動。當前我們的教育所重視的是左腦功能的體現,不注重右腦功能的開發,且常時間使左腦處于緊張的狀態,促使身體加快衰老,比較容易出現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影響身體健康的癥狀。左腦的過分專注,會造成右腦的開發不夠,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所以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應當重視右腦功能的開發,而開發右腦的重要途徑就是音樂,可以通過音樂活動來促進右腦的開發,右腦的開發能夠提升人的想象力,對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應當重視運用音樂活動對人的右腦進行開發。
(五)塑造完善人格
人格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心理素質狀況,心理素質的好壞也能體現出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階段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階段,應當積極通過音樂來促進大學生人格的不斷完善。優秀的音樂作品所展示的美體現出了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學生通過欣賞音樂中的美,切實體驗音樂中的美,能夠起到發現自我升華途徑的重要作用。通過自我升華,可以實現心靈的凈化,超脫對物質的過分追求,活動精神層面的和諧,提升自我境界。例如《春江花月夜》,這首樂曲優美的旋律,給我們呈現的是美麗壯觀的山水風景。《黃河大合唱》則是能震撼人心,使人產生強烈愛國的新認識。這些美妙的音樂體驗,對于大學生凈化心靈,提升精神追求層次,提升個人境界都具有積極的重要作用。
1 年輕腦出血患者的概述
1.1定義 年輕期腦出血(dementia in the elderly)是指發生在年輕期由于大腦退行性病變、腦血管性病變、腦外傷、腦腫瘤、顱腦感染、中毒或代謝障礙等各種病因所致的以腦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由于其起病隱匿,故早期癥狀易被忽略。腦出血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時時需要家人照料。
1.2我國腦出血現狀 我國腦出血發病率逐年上升,但其預防和治療目前尚無根本性突破。所以,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就成了提高年輕人生活質量的唯一途徑。
2 音樂治療的作用及意義
2.1音樂療法的作用 音樂療法是心理輔導的重要手段,對于治療兒童和青少年的常見心理疾病,消除人際適應障礙,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對于開發創新思維和培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樂療法有助于調適不良情緒,培養健康情感。不同樂器作用于人的器官,所用樂曲的旋律、速度和音調不同,可分別使人產生鎮靜安定、輕松愉快、活躍興奮等不同作用,從而調節情緒,穩定內環境,達到排憂、鎮痛、降壓、催眠等效果[2,3]。
2.2音樂療法對患者作用的數據分析 我們在同一地區選擇500名年齡差別不大的年輕病出血患者進行了調查,每位患者的護理情況和病的嚴重情況幾乎相同,外部條件基本相似。
本組病例起病急,癥狀與首次出血相似,但病情更重,并發癥多。伴有意識障礙者36例,其中深昏迷16例,淺昏迷9例,嗜睡11例,意識清楚16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其中偏癱40例,雙側癱瘓12例。合并失語23例,肺部感染22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腦疝11例,褥瘡3例,下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2例。
其中選出250位患者除了每日的日常護理,還要每天聽音樂;剩下的250為患者只進行每日的日常護理,時間為期2個月,見圖1。
通過上圖顯示,音樂對患者的影響較為明顯。其中聽音樂的患者中218位有了明顯好轉現象,而不聽音樂的250位患者中,只有176位患者出現了好轉,還有74位患者沒有明顯變化。可見音樂療法對年輕腦出血患者還是有積極的意義的。
2.3音樂療法的具體措施
2.3.1欣賞式音樂治療 讓患者聆聽或者觀賞事先錄制好的音樂、歌劇或現場演奏的音樂,通過聆聽觀賞音樂的方式引起患者在生理、心理、認知、精神、情緒等方面的改變,[4]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經系統得到調節,從而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患者可根據治療的需要和自己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對音樂的愛好程度,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邊聽邊閉目養神,品味音樂與描繪的意境。
2.3.2參與式音樂療法 患者通過參與音樂行為(如演奏、演唱等)來達到治療與康復的目的。再創造式音樂療法是指患者根據自己的能力參與音樂活動,包括歌唱和器樂演奏。學習如何用嗓音和樂器來演奏,演唱,模仿旋律,節奏,學習如何記憶旋律,根據樂譜演奏樂器,參與集體合唱,學習音樂課程,音樂表演,音樂戲劇等[5,6]。創作式音樂療法是由患者創作音樂,例如歌曲的旋律,歌詞,器樂音樂等。即興式音樂療法是由患者自發地演唱或演奏。演奏可以在治療師設定的規則,形式,情緒等主題下進行。
3 結論
對年輕人來說,音樂會帶來力量和生命。音樂感受能大大地激發一個人的活力,使人振奮。具有應激與音樂的抗焦慮作用。
復發性出血后于首次出血相比癥狀更重,體征更明顯,合并癥更多,致殘率、病死率明顯增高。本組病例3次或3次以上出血24例,死亡11例,病死率45.8%;2次出血病死率為21.4%。致殘率67.3%,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科學證實,人類的大腦細胞的衰亡是不可逆轉的。但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同時也證實,掌握必要的知識,采取積極預防措施,能使年輕腦出血的發病率降低,能使年輕腦出血的臨床癥狀改善和緩解[7,8]。音樂療法是治療和延緩衰老的一種很有益的形式。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音樂治療年輕腦出血的發展前途是遠大的。
參考文獻:
[1]金學菊,汪梅,黃月梅,等.50例腦卒中早期康復訓練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3:1755-1756.
[2]李貞順.50例腦出血急性期的觀察及護理[J].中文健康文摘,2011,8(39):344-345.
[3]侯付梅.腦出血患者的康復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04.
[4]李春陽.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的康復治療[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03.
[5]曾桂林,閆柏靈.康復護理對腦出血偏癱患者的作用[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1,04.
一、什么是音樂療法
音樂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利用音樂對情緒的巨大影響來改變人的精神狀態,進而改變人的思想認識,是利用音樂去達到治療的目標,這包括重建、維持及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在音樂治療過程中,治療師首先引導被治療者進入一種非常的放松狀態,然后播放根據被治療者的具體情況特別安排的音樂,并引導被治療者進行各種自由的聯想或回憶。通過這些聯想或回憶,被治療者在治療師的引導下進入了自己的潛意識深層心理世界,這樣會逐漸擺脫精神負擔,走出困境。
自從人類有文化開始,音樂一直是獨特的治療工具,現代的音樂治療研究亦進一步證實音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的情緒、心靈和身體。音樂治療的發展始于四十年代的美國,而第一個大學課程始于一九四六年的肯薩斯大學,一九五零年,美國音樂治療協會正式成立,代表著音樂治療專業的發展。
現代人大多數患時代病,最普通的是神經衰弱,更嚴重的是精神分裂。即心意不能統一,早在音樂產生時代,人們就知道音樂可以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也有助與治療某些疾病,《舊約》上記載了索羅王召大衛鼓琴驅魔以消除精神不寧的故事。中世紀西方各國的天主教曾用圣歌來治療疾病。中國的古籍也常常提到音樂對精神的治療作用。春秋中葉有用音樂為人治病的情況,《樂記》中說"樂行而論清"、"耳聰目明,血氣平和"。本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成立音樂治療機構和國家協會,探索和推廣音樂治療。目前歐美和日本已設立音樂治療專業,畢業后在醫院做音樂治療師,將音樂和藥物融和在一起。
當代醫學研究發現,音樂可調節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胃腸系統和瞳孔等方面的變化,可以調節情緒,消除外界精神及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狀態"。音樂的曲調、節奏、旋律不同,對人體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興奮、鎮靜和降壓等作用。并能與細胞共振,按摩細胞,使人感到心清而神爽。本文通過介紹音樂療法的種類及實際運用,讓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音樂療法。
二、音樂療法的種類
1、按臨床分
音樂療法在臨床上可分為單純音樂療法、音樂電療法、音樂電針療法。
(1)單純音樂療法是單純通過聽音樂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它與一般欣賞娛樂性音樂有原則區別。它是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而聽不同的音樂,使人體機能得以不同的變化。可治療情緒不安、精神抑郁癥、神經衰弱、失眠、胃腸功能紊亂等。
(2)音樂電療法是患者接受音樂治療的同時,還接受音樂電流治療,電流與音樂是同步的。其治療方法是患者用耳機聽音樂,音樂電流通過兩個板狀電極放在人體患部。臨床常用于神經痛、神經衰弱、頭痛、失眠、早期高血壓、扭挫傷等疾患的治療。
2、按治療方式分
(1) 被動音樂療法:通過聽音樂的方式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經系統得到調節,從而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可根據治療的需要和自己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對音樂的愛好程度,選擇一些優雅活潑的樂曲,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邊聽邊閉目養神,品味音樂于描繪的意境。
(2)主動音樂治療:是一種親自參與音樂藝術之中的一種療法。患者通過參與音樂行為,如直接參與演奏、演唱等活動來達到治療與康復的目的。
(3)音樂電流療法:這當中又可分音樂電流的電極療法、電針療法及磁場療法等等。音樂電療是在以上兩種治療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傳統的電療、針刺療法、磁療等方式發展起來的,它將音樂療法與其它療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各取其優點長處,使療效更加顯著。這一治療方式在臨床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3、按中國傳統方法分
中醫的音樂療法是根據宮、商、角、徵、羽5種民族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系來選擇曲目,進行治療。如宮調式樂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可入脾;商調式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調式樂曲構成了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調式樂曲,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松,構成層次分明、情緒歡暢的感染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調式音樂,風格清純,凄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腎。
三、音樂療法的實際運用
(1)從古時候起,人們就知道音樂可以安撫暴戾之心。聲音和音樂可以治療沖突或者至少可以降低緊張和焦慮,現代研究證實:音樂療法能減輕冠心病人的焦慮狀況,促進輕松氣氛的有效輔助治療。可減輕各種焦慮和壓力有助于減輕和放松機械通氣造成的精神壓力,降低因壓力所增加氧和能量的消耗。一個叫湯米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冷淡和疏忽,產生了攻擊性和行為,湯米每天到學校, 都準備給任何妨礙自己的同學顏色看,上音樂課程時唱得特別大聲,為讓自己與他人不同,他不讓自己與別人的聲音融合,茱蒂是他的音樂老師,她讓湯米演奏低音鐵琴,使湯米覺得自己是獨特的,接著還讓他學習了高音木琴,讓湯米輕易的在樂隊中顯得與眾不同,也讓他能搭配整體,音樂幫助湯米克服了內心深處被拒絕和孤立的情感障礙。
(2)音樂,可緩解老人心理疾病。樂療法是一種使用歌曲和樂器來改善患者病情的治療方法。治療對象多半是癡呆癥、自閉癥等心理疾病。一般醫院多采用藥物治療,音樂療法則不使用藥物,而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給患者以心理上的關愛與治療。“卡西歐音樂之友”是卡西歐長期以來一直秉承的理念。此次活動更特意針對老年人提出“音樂理療”的新概念。專家指出,音樂對老年常發病癥―――老年癡呆癥的治療有顯著的療效。許多臨床資料和實驗研究證明,音樂在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活躍思想、豐富和改善情緒狀態方面有明顯的功效,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與周圍環境的情緒和理智障礙,加強老年人對人生意義的認識和自我信心。
(3)音樂療法能調解惡性腫瘤病人的身心狀態,有效調節病人不良情緒,延長睡眠時間和提高睡眠質量,改善食欲,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對慢性病人治療,音樂呼喚的力量是極大的,慢性病人反復傾聽思想歌曲就會萌發思鄉的感情,表現對生活的極度渴望,增強生活的勇氣,戰勝疾病。同時在日益嘈雜緊張的社會里,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音樂來治療心靈上的創傷.
(4)音樂有助早產兒早日進食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音樂可以幫助早產兒學會更好地吮吸,還可以緩解他們接受手術時的疼痛感。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科研人員對9項有關音樂與新生兒的醫學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發現,音樂對于嬰兒的生理、行為和減痛等都有益處,尤其是能盡快改善他們的吮吸能力,這樣有助于早產兒早日進食。研究人員說,自古以來,母親們就一直低吟搖籃曲來哄嬰兒入睡。如今,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音樂可以作為一種“簡單而低成本”的方式,來幫助早產兒更快地學會自主吮吸,早日脫離新生兒特別護理,從而節約醫療開支。另外,他們還發現,早產兒在接受一些手術的過程中,音樂有助于減少他們的疼痛感。
列寧在聽過一首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之后說:“我不能太常聽音樂。它讓我想說些溫和而有點愚蠢的話,甚至想拍拍人們的頭。”大多數的人都喜歡聽音樂,只有少數的人清楚它的影響力。其實,音樂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是在觀賞電影時,在危險不安的畫面,配上令人緊張的音樂效果;在溫馨的時刻,配上令人喜悅樂曲。它影響了人們的呼吸、心跳、脈搏甚至血壓,更涉及到我們每天的生活、健康、意識和行為,音樂的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在未來,如果能好好的運用,想必會成為人類醫學方面的一大福祉。
參考文獻:
一、引言
人類在享受日新月異的社會帶來的高效、舒適與文明的同時,卻由于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競爭與日俱增和壓力舒緩渠道的匱乏,越來越多的人遭受到抑郁癥的折磨。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癥的發病率約為11%,全球抑郁人口多達1.2億人,抑郁癥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有關統計顯示:我國抑郁癥發病率約為3%—5%,目前已經有超過2600萬人患有抑郁癥,每年給中國帶來的經濟負擔達到了621.91億元。大學生承受著諸多的煩惱與困惑,在社會優勢群體的光鮮外表下,心靈的迷茫很難得到公眾的真正理解,“郁悶”已成為大學校園中最流行的口頭禪。我國學者對青少年抑郁的研究顯示,大中學生抑郁檢出率可高達18%—36%。抑郁情緒導致大學生學習、交往、生活方面遇到障礙,自傷、他傷事件時有發生。如何引導大學生關愛自我,走出抑郁傾向,建立和諧的身心健康機制,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二、大學生常見輕度抑郁傾向的特點
大學生輕度抑郁傾向的常見表現有以下幾點:一是認知偏差,傾向于以消極的角度看待人和事,對現狀有所埋怨。二是情緒低落,悶悶不樂。三是社交退縮,對學業與生活表現出無所謂,不感興趣。盡管這些表現一定程度上與抑郁癥有類似之處,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并未達到抑郁癥的癥狀標準。因此,我們稱之為輕度抑郁傾向。
大學生輕度抑郁傾向在不同的年級、性別、環境間具有顯著差別。
1.不同年級的學生抑郁傾向存在顯著差異。
大一新生的抑郁程度最高,主要原因是未考上理想的院校或專業、遠離家鄉生活不適應、不適應社交圈變化、學習內容與方法的變化等。其次是大四,主要原因有就業壓力、處理大學戀情等。大二和大三的抑郁程度較之前兩個群體較低,且大二和大三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2.不同性別的學生抑郁傾向存在顯著差異。
抑郁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為什么女性抑郁患者是男性的兩倍。女性經歷悲傷時會想到可能的原因及其對她們感受的意義。相反,男人則試圖通過集中注意于其他事情或者投入體育運動來積極地分散自己的抑郁情緒。
3.大學生抑郁情緒與生活環境緊密相連。
大學階段是人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的階段,大學生仍然處于尚未成熟的特殊階段,生活環境的突然轉變也可能引起抑郁的發生。有研究表明,影響程度較高的十種生活事件依次為就業(升學)壓力、親友死亡、親友患急重病、戀愛不順利或失戀、學習負擔重、長期遠離家人不能團聚、考試失敗或不理想、家庭經濟困難、被人誤會或錯怪、與同學或好友發生糾紛。
三、心理調節對策
既然抑郁傾向的學生產生抑郁情緒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那么相應的心理調節對策也就應當是多維度的。
1.接受專業心理輔導
近年來,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十分關注,紛紛成立了正式的心理健康中心,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培養兼職心理咨詢師,開展廣泛的心理健康教育。這為大學生抑郁傾向的調節提供了良好的大環境。尋求專業、半專業心理輔導,學生可以有多種選擇途徑:一是一對一的專業心理咨詢;二是團體心理輔導;三是朋輩輔導。每種方法的效果各有千秋,但都是心理輔導的好方法。
2.參加豐富的校園活動
所謂校園文化,是一種以學校校園特定環境為背景的學校文化精神和氛圍。一般來說,校園文化與社會文化同步發展,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總是通過一定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個體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與既定文化發生認同,從而實現對精神、心靈、性格、素質的塑造。當個體融入到集體中,充分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展示自我才能,獲得充足自信,結交一些朋友,具有抑郁傾向的學生往往就會變得樂觀、開朗。
3.自我調節
(1)運動法
不同的運動形式可以幫助人們減少壓力,放松心情,減輕抑郁情緒,使人們精力充沛,增加平衡性及柔韌性。從總體功能上來講,運動療法安全、有效而且簡單易行,但進行新的運動項目之前,一定要同醫生商議。結合抑郁傾向及各項運動的特點,在此主要介紹四種運動:一是慢跑。慢跑可以改善睡眠,增強體質,愉快心情,還可以凈心寧神。二是乒乓球。乒乓球運動是一項全身運動,可以鍛煉全身,集中注意力,使人靈活起來。三是登山。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登山是一個相對艱難的過程,同時也在克服困難的同時看到了更壯觀、更宏偉、更遼闊的風景。對于具有抑郁傾向的學生來說,登山是一次鍛煉身體的過程,更是一個鍛煉毅力、體驗生活的過程,對于他們的消極思維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四是瑜珈。瑜珈的功效之一,便是幫助人放松身與心,以最自然的療法消除身體的不適。瑜珈的最精深的內蘊不僅在調身,而且在調心;既塑造人外在的形象,又關照人內在的感受,給人一個源自內心最深處的力量。
(2)社交法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具有抑郁傾向的人常常不愿意與人交往,久而久之就容易喪失社會支持系統的支撐。社會支持是指被支持者所覺察到的來自重要他人或其他群體的肯定、尊重、關愛和幫助。研究認為,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良社會關系的存在則損害身心健康。根據劉春梅的研究,大學生感受到來自重要他人的肯定與支持、陪伴與親密感、滿意度主要與SCL一90的抑郁、精神病性、人際關系敏感維度呈顯著負相關;來自重要他人的沖突與懲罰與SCL一90的9個維度存在顯著正相關。可見,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重要影響,在大學生抑郁癥的自我治療中要重視良好社會關系網絡的建立與利用。
(3)積極日記法
積極日記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寫積極日記,發掘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積極的一面,進而改變一個人消極的思維方式。“每個硬幣都有兩面”。具有抑郁傾向的人往往只看到反面、消極面,從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與斗志。積極日記療法的理論基礎是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當代新興的心理學思潮,主張心理學應該對人類自身的積極品質進行研究,包括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質、積極社會環境。建議患者每天自由地書寫,不限題材、體裁,不限字數,不予檢查,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須從樂觀、積極的角度看待筆下所寫之人、事、物。堅持半年左右,寫日記者往往已經學會了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改變消極的思維方式,對于抑郁傾向的人而言,猶如釜底抽薪,是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的。
(4)閱讀法
閱讀心理治療源于古代,流行于現代。閱讀療法是一種通過閱讀文學作品,達到修身養性、建立新的認知、調節情緒、重塑行為模式等目的的心理治療方法。閱讀療法的特點是:治療目的藏而不露,治療過程潛移默化,治療方法溫文爾雅。筆者推薦一套用于閱讀心理治療的文集——《閱讀心理治療》,該文集有5本,分別是《大自然是一間療養院》、《人生一首未完成的詩》、《挖掘你的快樂之源》、《習慣鑄造人格》和《音樂的精神分析》。如果能夠每天大聲朗讀一段或優美、或寧靜、或恢宏、或幽默的文字,自我調節效果是非常好的。
(5)音樂欣賞法
音樂療法是一種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治療方法,是研究音樂對人體機能的作用,以及如何應用音樂治療疾病的學科。在心身疾病的防治中,音樂療法作為一種輔助療法得到較為普遍的應用,它將成為心身疾病的非藥物療法的主要手段之一。音樂療法是音樂藝術與醫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種學科交叉綜合的應用,音樂療法簡便易行,無須特殊設備,在基層醫院及患者的家中尤其適用。在醫療資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對提高心身健康,輔助治療各種疾病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使用音樂療法時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是“自信自強”,樹立康復的信心和勇氣;第二是“對癥下藥”,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程度、社會背景、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尋找合適的音樂,必要時可以咨詢專業人士,如擅長使用音樂治療的醫生、心理咨詢師等;第三是“隨機應變”,根據病情緩和的程度變換不同的音樂。
四、結語
如果一個人的興趣是單一的,那么他快樂的源泉也就是單一的,一旦這個源泉出現任何問題,就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疾病。本文所綜述的幾種心理調節策略,尤其是自我調節策略,既可用于治病,又可用于預防。這些方法不僅無痛無污染,而且簡單易行,節約社會資源。在大學期間,如果能形成這些良好習慣,對于人一生的影響都將是長遠的,可以為他帶來更多的快樂理由。此外,通過運動、社交等活動,還可以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改善社會支持系統,真是一舉多得。我們應共同銘記這句格言:“你不可以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
參考文獻
[1]張建民,楊映蘭.淺析大學生抑郁癥形成原因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5):148-151.
[2]李雙,吳衛東.大學生的抑郁特點及其與自尊的關系[J].宜賓學院學報,2007,(7).
[3][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學與生活[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435.
[4]劉春梅.社會支持系統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4):113-114.
Study on non,drug treatmen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the so,called three methods to treat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ZHANG Cong, LI Liu,ji, XIANG Jian,min,et al.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BUCM,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uss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of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from many angles. Methods With CNKI network as a platform, search the keyword of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and collect, sort out, analyse Chinese medicine documents of non,drug treatment of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Around the so,called three methods to treat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choose a representative, community,operable non,drug therapy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Results Plug flow period could focus on acupuncture and diet to help stop the bleeding.Identifying disease source period could focus on acupuncture, diet and music therapy to remove the disease root cause.Retore and rehabilitate period could focus on ear acupuncture, psychology and physical therapy to help rebuild the menstrual cycle.Conclusion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flexible and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non,drug therapy, along with drug treatment, giving patients 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helpful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Three methods to treat 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Non,drug therapy;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基金項目: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選題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09JYBZZ,JS014);北京中醫藥大學大學生科研課題(項目編號:04)
崩漏指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斷者,前者稱為崩中,后者稱為漏下。西醫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可參照本病治療。本病是婦科常見病,對婦女健康影響較大。關于崩漏的治療,文獻報道較多集中在藥物內服的治療手段,非藥物療法的報道相對較少。本文以“治崩三法”為綱,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藥物療法,結合中醫康復技術中的飲食、心理、運動、音樂等康復手段,多角度探討崩漏的社區康復,以期為社區醫生提供更廣闊的治療思路。
1 崩漏的治療原則
崩漏的病因主要可概括為腎虛、脾虛、血熱、血瘀,與肝、脾、腎密切相關。其發病機理主要是沖任損傷,不能制約經血,故經血從胞宮非時妄行。《內經》提出的“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是崩漏治療的根本法則。明•方約之則在內經治療崩漏原則基礎上,在《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了“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還其陽”的治療法則,即至今被醫家遵從的“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復舊。
塞流即是止血,屬于急則治其標;澄源即是求因治本,是針對引起崩漏的具體原因進行治療;復舊即是調理善后,血止之后,應理脾益腎以善其后。目前認為,復舊重要的是重建患者的月經周期。
2 基于治崩三法的非藥物療法
崩漏的非藥物療法中,以針刺并艾灸療法為主,兼有飲食、心理、音樂、運動療法等。
2.1 塞流為主的非藥物療法
2.1.1 針灸療法 治療經血暴下的崩中患者首重灸法以補氣、升提、溫中止血;治療經血漏下的患者多用針刺或者針刺結合艾灸,塞流為主,兼以澄源。血熱及陰虛患者忌灸。
常用于月經病止血的穴位有歸來、隱白、三陰交、地機、血海、大包、膈俞、水泉、四滿、大墩、曲泉、陰交等,以這些穴位為主,或針或灸,能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李逢春[1]按子午流注,每日上午7時至11時,于隱白穴隔紫皮蒜薄片行艾炷灸,每次灸3~7壯,3次為1療程,間隔3 d開始下1療程,治療崩漏取得顯著效果。楊興華[2]以艾炷輪換灸雙側大墩,治療崩中血流如注,效果佳。斷紅穴是經外奇穴,位于手背第2、3掌指關節間前1寸,相當于八邪穴之上都穴,具有止血作用。杜巧琳[3]針刺斷紅穴配合艾灸隱白、大敦穴,治療崩漏69例,總有效率91%。對于崩中不止而導致的脫證可重灸百會穴升提以救脫[4]。
2.1.2 飲食療法 王集智[5] 在“血見黑即止”理論指導下,依據“豆須分生熟,而治則有補瀉之別耳,用補則須假以炒熟”(《本草求真》),“水豆腐渣炒黃,清茶調服,治大便下血”(《古今良方》)等記載,自制豆漿鍋巴炭用于崩漏止血。取熬豆漿的鍋巴,以糊者為佳,經烤爐烤焦成黑褐色為度。粉碎、過篩備用。脾腎不足,氣血虛弱型崩漏患者每日服50 g,3次/d。治療崩漏40例,效果甚佳。
2.1.3 心理療法 崩漏患者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悲觀失望的情緒。臨床應給予患者心理康復,向患者耐心解釋病情,講述康復成功病例,告誡日常注意事項,安慰患者等。幫助患者解除不良情緒,打消思想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4 其他療法 賀豐杰等[6]受宮腔鏡手術治療崩漏的啟發,建立了中藥(組成:鴉膽子、莪術、元胡)直接外用于子宮局部的“中藥子宮內膜剝脫法”的外治方法,治療崩漏效果明顯。
2.2 澄源為主的非藥物療法 澄源體現的是治病求本。針對崩漏的病因,針對性地給予補腎、健脾、清熱、化瘀等療法,使之得到根本上的治療。
2.2.1 針灸療法 張穎等[7,8]總結古今針灸治療崩漏用穴規律,局部取穴以任脈、膀胱經為主,主要取俞、募穴。循經取穴以肝脾腎三經的五輸穴為主。三陰交和中極是治療崩漏的主穴。根據文獻統計結果,推薦高頻次穴位的針灸處方組成:三陰交、太沖、中極、陰谷、大敦、氣海。每穴均先針后灸。該處方是古今崩漏選穴經驗的集中體現,臨床應用時可根據具體病情,通過補瀉手法來治病求本。其他相關報道多體現在辨證取穴上,此不贅述。
2.2.2 飲食療法 王桂敏[9]取山楂活血化瘀的功效,通過食用山楂膏來輔助治療34例崩漏患者,效果較好。取新鮮山楂去核,加水煎煮、攪拌20 min,加紅糖適量,再熬5~10 min成膏狀,裝容器備用。3~5次/d,2~4勺/次。劉奮忠[10]等用新鮮寒莓根100 g燉雞,佐以生姜、黃酒適量,服湯吃肉,隔日1劑。認為寒梅根與生姜配伍一涼一溫,共湊清熱、涼血、溫經之效,佐以雞肉食養食療,治療血熱型、氣血虧虛型崩漏15例,效果較好。亦有針對陰虛熱盛型崩漏選用豬皮凍膠[11]治療的記載。
2.2.3 音樂療法 目前,音樂已應用于多種疾病的康復,如高血壓、抑郁癥、智殘、圍絕經期綜合征等。李學君[12]認為音樂療法可做為各種氣滯血瘀型婦科疾病的輔助治療手段。中國傳統音樂當中的五音指角、徽、宮、商、羽五個音階,五音與五臟、五志、五行具有對應關系。根據崩漏澄源期治腎、治肝、治脾的不同,以及精神情緒對本病的影響,選擇五行音樂[13]中不同的音階做為澄源期的輔助治療手段值得研究。
2.3 復舊為主的非藥物療法 復舊,需要重建月經周期,恢復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即現代醫學的丘腦,垂體,卵巢,子宮性腺軸)的平衡。同時要消除病因,防止復發。
2.3.1 針灸療法 錢拉拉[14]以耳穴毫針刺為主配合艾灸治療崩漏。耳針主穴選子宮、丘腦、卵巢。脾虛型加耳穴心、脾,艾條懸灸隱白、氣海;腎虛型加耳穴腎、腎上腺,艾條懸灸氣海、關元;血熱型加耳尖放血;血瘀型加耳穴皮質下、交感、膈,艾條懸灸關元。崩漏日久血虛者加耳穴脾、胃、三焦,艾灸隱白、百會。此法兼顧治崩三法,重在復舊。耳穴子宮、卵巢是治療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常用穴位;丘腦是植物神經中樞,丘腦穴有調節內臟活動及體內生理活動的作用,常用于內分泌功能紊亂的疾病。三穴配合可以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恢復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的平衡[15]。江有源[16]調整月經周期的方法是從止血后的第1次月經前7 d開始,穴取足三里(補)、三陰交(瀉)、中都(瀉);停經后第1天開始,穴取足三里(補)、太溪(補)、關元(灸)。連續治療3個月,所治患者3~5月后全部治愈。
2.3.2 心理療法 復舊階段要注意怒、憂、思對機體的影響。康復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對患者情志的疏導,易怒者可通過吶喊、傾訴等方法進行心理發泄;憂愁、思慮過度者,可通過琴棋書畫、種花養草、唱歌跳舞等方法移情易性;對圍絕經期崩漏患者,醫生要引導其家人關愛,發揮家庭成員在本病康復過程中的作用。要讓患者學會一種或幾種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消除長期情志刺激因素,使患者保持生理和心理的良好狀態,從而消除病因,防止復發。
2.3.3 運動療法 傳統運動療法主要包括導引、吐納等,運動時強調精、氣、神和諧統一。現代研究認為,運動可對人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產生良性影響。易筋經、太極拳、八段錦等健身術均有臨床研究的報道。八段錦被證明對于圍絕經期綜合征有一定改善作用[17],其術式“調理脾胃須單舉”、“兩手攀足固腎腰”對于改善脾腎相關疾病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作用,符合復舊階段理脾益腎的治療需求,可能對重建月經周期有利,值得在社區康復中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在崩漏治療塞流、澄源、復舊的不同階段,根據其治療側重點的不同,靈活、綜合地運用多種非藥物療法,與藥物治療一起,對患者進行綜合的社區康復,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康復效果。飲食、音樂、運動療法尤其適用于社區康復,值得社區醫生深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李逢春.定時取隱白穴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18例.內蒙古中醫藥,1989,13(3):12,13.
[2] 楊興華.單穴針灸治療急癥四則.中國民間療法,2008,16(1):8.
[3] 杜巧琳,韓麗琳.針灸治療崩漏69例.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23):3143.
[4] 陳同義.重灸百會搶救崩漏致脫1例.安徽中醫臨床雜志,1996,8(1):43.
[5] 王集智.豆漿鍋巴炭治療崩漏40例臨床觀察.黑龍江中醫藥,1998,40(2):11,12.
[6] 賀豐杰,陳曉琴,朱虹麗.一種活血化瘀法替代手術靶向治療“崩漏”的新思路.第十次全國中醫婦科學術大會論文集,2010:114,117.
[7] 張穎,張鷗.古今針灸治療崩漏用穴淺析.遼寧中醫雜志,2007,34(4):503,504.
[8] 張穎.古今月經病及帶下病針灸處方整理及配穴規律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07.
[9] 王桂敏,趙會.山楂熬膏治療崩漏體會.中醫函授通訊,1998,17(1):21,22.
[10] 劉奮忠,劉秀英.寒莓根燉雞治療崩漏15例.中國民間療法,1999,7(8):45.
[11] 翁維健.藥膳食譜集錦.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
[12] 李學君.音樂治療與中醫婦科初探.全國第八次中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8:55,57.
[13] 祝倩,韓先倫.論中醫五行音樂治療亞健康的優勢和前景.中國療養醫學,2009,18(3):250,251.
[14] 錢拉拉,張紅,何樂中.耳針配合灸法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體會.上海中醫藥雜志,2011,45(7):33,34.
音樂是自然界的再現,它能夠影響人們的思維,身體和情感,為人們提供娛樂,帶來美感。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也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而壓力過大則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這些都影響手術的進行。現代醫學的發展,對音樂治療越來越重視,而音樂治療國內外早已有明確的記載,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先后成立了音樂治療協會,并培養出很多音樂治療師。音樂作為感覺刺激物所引起的反應,既有生理反應也有心理反應,所以背景音樂的作用表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作為一種醫院文化建設的載體,背景音樂可以帶給患者就醫時直接的感官印象,而患者直觀感覺的好壞關系到社會人群對醫院印象的優劣,也直接影響到醫院形象的樹立。隨著整體護理的開展和多元文化護理概念的不斷深入,背景音樂真正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內涵。本科對在手術室實施手術的患者使用了背景音樂,使患者輕松地渡過了手術關,醫務人員圓滿地完成了手術,創造了良好的手術氛圍,并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手術可引起患者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應激反應[1],特別是非全身麻醉下實施手術,患者的恐懼情緒尤為嚴重,音樂可以消除外界因素對心理造成的“緊張狀態”,提高“應激能力”[2]。筆者選擇了2006年1~6月的手術患者70例,按手術日期不同隨機分為A、B兩組,逢單日手術為A組(排除不愿意接受音樂療法的患者),術中播放音樂;逢雙手術日為B組,術中常規護理[3]。A組35例,年齡19~62歲,平均37歲,B組35例,年齡21~65歲,平均39歲。
1.2 方法
1.2.1 術前音樂療法 在手術前1 d,由巡回護士攜帶小型VCD到病房探視患者,并與之交談,了解患者的病情,情緒狀態,以及對音樂的喜好,為患者和家屬講解音樂對緩解緊張情緒的益處,以得到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和配合。
1.2.2 方法 患者進入手術室,常規核對后,安置好患者的,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欣賞水平、個體差異、病種,選擇一組在情調、節奏、旋律等方面和諧的樂曲或歌曲進行播放,音量控制在70分貝以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手術室的溫馨感,減輕手術患者的心理壓力,使患者保持一個較好生理和心理壓力,同時可調節醫務人員的情緒,舒緩手術室緊張氣氛,提高工作效率。
1.2.3 觀察記錄 ①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如眉頭是否舒展,面部肌肉是否松弛,四肢肌肉有無強直,躁動的記錄;②測量并記錄,患者傾聽音樂后的血壓及脈搏的情況。
2 觀察結果
傾聽音樂的A組患者情緒穩定,眉頭舒展,面部肌肉松弛,四肢無躁動,且聽音樂的患者于入手術前無明顯變化;而35例未聽音樂的B組患者,因精神緊張,恐懼手術而導致血壓升高,其中有2例因血壓高而取消手術,另外5例患者眉頭緊皺、表情痛苦,不配合手術,雖然完成手術,但手術時間延長。背景音樂對醫護人員同樣可起到積極的作用,醫護人員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工作,會使緊張的情緒和現場氣氛得到舒緩和調節,帶來輕松、愉悅,其工作效率不僅不會下降,反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 結論
音樂治療在我國清代就已被應用,清代醫學家吳尚先在《理論文》序中指出:“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也。”音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對將來醫學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音樂對精神、神經系統有良好的影響,患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音色調來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和腦干網絡結構的功能。手術作為一種應急反應,而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可以使患者的精神、神經系統有良好的影響,患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音色調來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和腦干網狀結構的功能。手術作為一種應急反應,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產生應急反應,而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可以調節人的行為舉止,動聽美妙的音樂不僅可使患者的精神愉悅,還能緩解患者過度緊張的交感神經,促進情緒的鎮定及減輕壓力。在手術過程中,患者愿意甚至非常愿意在手術中有音樂相伴,音樂為患者創造了良好的手術環境,使患者心境穩定,以積極的狀態配合手術。
參 考 文 獻
一、音樂治療的定義
音樂治療的定義有很多種,但目前最具權威性的,也是各國音樂治療界公認的最全面的概念,是美國音樂治療學家、前美國音樂治療協會主席、Temple大學教授K·Bruscia在他的《音樂治療定義》一書中對音樂治療所做的界定:“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系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
高天在他的《音樂治療導論》一書中,分析了其對音樂治療的看法,并總結出以下三點。
1.音樂治療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治療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包含了各種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論的應用。音樂治療不是一種簡單單一的療法,它的過程也不是一些隨機的、孤立的干預,而是有著包括評估,長、短期治療目的的建立,治療計劃的建立與實施及包括療效的評價在內的嚴密的和科學的干預過程;
2.音樂治療是運用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作為手段,如聽、唱、器樂演奏、音樂創作、歌詞創作、即興演奏、舞蹈、美術等等各種活動,而不是只聽聽音樂,放松放松;
3.音樂治療過程必須包括音樂、被治療者和經過專門訓練的音樂治療師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
由此可見音樂治療并不是單純的只聽聽音樂就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把音樂的治療作用當作一門新興的學科來對待,來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音樂治療學是20世紀中葉創建于歐美的一門新興的交叉性應用學科,雖然從學科的創建至今不過半個多世紀,但是音樂治療學卻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傳播開來,并且不斷發展壯大。
當時的音樂治療在中國還處于“沉睡”的狀態,直到1980年美國阿利桑那州立大學音樂治療專家劉邦瑞教授到中央音樂學院講學,第一次將音樂治療帶到了中國,從此,音樂治療學在中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起來。此后,部分醫療機構將音樂治療用于一些心理、生理疾病的臨床治療實驗,取得了很好的療效。1989年中國成立了音樂治療學會,在此之后許多音樂學、心理學、醫學專家都自發地參與到音樂治療的學術研究中來,學會成為了聯系國內音樂治療工作者的紐帶,促進了音樂治療事業的發展。在上世紀90年代末,一批留美的研究音樂治療的專家回國,在一些專業院校任教,他們將許多國外先進的音樂治療與中國古老的音樂治療理念相結合,逐步縮短了中國與世界音樂治療學發展的距離。
近20年過去了,音樂治療在中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尤其是在精神科的應用,大部分精神病院都建立了音樂治療室。許多精神科專家和醫護人員建立了課題組,對療效進行觀察分析,歷次學術會議發表的論文有《主動音樂治療老年抑郁癥》《參與性的音樂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初探》等數十篇。音樂治療也普遍用于“心身疾病”的輔助治療。有關該領域發表的論文有《心理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120例(心身疾病)療效觀察》等。音樂電療是中國特有的音樂治療方法,單純的電療一般應用于理療科,與傳統中醫相結合的音樂電療和音樂電針灸療法也應用于內外科疾病治療。發表的論文有《音樂電治療神經癥遠期療效觀察》《中國的音樂電針療法》等。有關音樂治療的論文還有很多,也正說明了音樂的治療作用還有很大的空間等著我們去發掘,去探索。
此外,在外科手術中應用音樂消除緊張、抑制疼痛以減少物、在優教優育、學生心理調節及病人音樂感受性分析方面都留下了音樂治療探索者的足跡。
三、音樂在心理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音樂在心理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已經得到了人們一定的認識,但對于音樂的治療原理也許還很陌生。那音樂為什么能用于治療呢?現代神經生理學家證明,音樂對神經結構,特別是大腦皮層有直接影響。不同的樂曲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樂曲的旋律、速度、音調的不同,可分別使人產生鎮靜安定、輕松愉快、活躍興奮等不同的作用,從而能調節情緒,穩定內環境,達到鎮痛、降壓、催眠等效果。
如果一個人受到某一個生活事件的打擊而造成了精神的創傷,每當他回憶起這一創傷的事件,心中充滿了痛苦,這是他對自己的經歷充滿了消極的痛苦體驗,并伴隨著消極的自我認識觀念:“我真倒霉”“我不行”“命運對我如此不公平”……這種消極的痛苦體驗和認知觀念使得他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信心,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失去了信心,因而他的全部人生觀都變得消極了。
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待病人在音樂中進入半睡眠狀態后,播放一些帶有痛苦、憂傷、壓抑等色彩的音樂,使病人的痛苦全部激發出來。“這是病人宣泄消極情緒的過程,也是對痛苦經歷重新體驗、重新認識的過程。”這時,治療師適時調換一些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音樂,使病人在音樂的伴隨下找到積極向上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輕松、快樂、自信的自我形象。痛苦所帶來的影響就會最終轉化為一種非常深刻而又積極的人生體驗。創傷事件對于當事人的意義就不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了。因此可以說,音樂具有把痛苦消極的體驗轉化為積極深刻的人生體驗的神奇功能。
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小時候有著一雙漂亮的藍眼睛,但在12歲時,他的眼睛在一場球賽中意外受傷,永遠見不到光明了。于是他變得十分焦躁,特別易怒,但他一聽到音樂,就能暫時恢復平靜。他的母親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于是她決定嘗試用音樂來治療愛子內心的無助與痛苦。經過他母親堅持不懈地努力,不但讓波切利脫離了以前焦躁的心理狀態,還成功地讓這位天才歌唱家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潛能,走上了專業的音樂道路。1992年,他演唱的《求主垂憐》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如今,他也成為了最受人們歡迎的歌唱家之一,他美妙的歌聲被人們贊頌為“天籟之音”。
又如巴黎藝術家卡迪亞·埃利亞德,她就是利用音樂治好了心中的障礙。那個時候的她不但靈感全無,還喪失了在自己作品中運用藍色和綠色的能力。她也像波切利一樣,無助、焦慮伴隨著她。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莫扎特的音樂。那種神奇的音樂讓她的心靈受到震撼,讓她感受到了一種出其不意的平靜。于是她給自己制定了一份“治療處方”,每天聽兩個小時的莫扎特音樂,每個療程3個星期。8個月后,她成功地擺脫了之前的心理困擾,重新走上了創作之路。她曾這樣評價莫扎特的音樂:“當你半夜驚醒的時候,他會安撫你的心靈,就像是一位慈父。”
上述這些例子,是通過自己對音樂的一種感悟,一種運用,使得自己的心理狀況得到改善,還有別于現代的音樂治療。但是,卻能更簡單地詮釋出音樂對心理疾病、心理異常時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在成功的音樂治療中,其實是接受治療者在優美的音樂伴隨下進行的一個自救過程。優美的音樂不但可以幫助他們充分地宣泄壓抑已久的消極情緒,更重要的是可以喚醒他們對美的體驗,也就是喚醒了他們內心的積極力量。而這種積極的生命力量最終引導他們走出困境,擺脫痛苦,并找到解決現實困難的方法或方向。音樂對于人的生存本身都具有直接的重要功能,而不僅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精神享受。
在音樂療法中該如何正確地使用音樂呢?這要以病人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當一個患有抑郁癥的患者,想要讓他暫時脫離抑郁的狀態,稍稍高興一點,這個時候應該選擇的是憂傷的音樂。如果在這個時候選擇的是歡快的音樂,則會讓患者產生一種抵制的心理,音樂的強制性會使他被迫改變心情,達不到治療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這時,音樂治療師會選擇憂傷的音樂,讓患者的憂傷感情迅速降低,達到一定程度后便會產生一種抑制,隨后就會產生一種聽到輕松、歡快音樂的渴望,在優美音樂的伴隨下,暫時忘掉痛苦,充分享受音樂中美的積極體驗。
結語
人的精神和情緒對人的生理有巨大的影響,得了病的人都有著或大或小的消極情緒。而音樂對人的情緒影響比較明顯,利用音樂的這種特點去影響人的情緒,就是一個很好的心理治療方法。音樂治療中,通過音樂可以改善人的情緒,也相信通過它能改善病情,從而達到治病的效果。
音樂的作用是巨大的,除了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外,還有很多作用,如在兒童病領域中的應用、在精神疾病領域中的應用、在老年性疾病領域中的應用,也可以治療鎮痛、失眠,同時也是公認的優秀的“胎教”老師。
音樂是人類偉大的財富,更加清楚地了解音樂的偉大作用,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而音樂在治療中的作用也會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將會成為新的治療模式,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鴻懿.音樂治療學基礎[M].北京: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0.
[2]高天.音樂治療導論[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
[3]趙冬梅,劉志雅.音樂心理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分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2).
1 音樂治療在中國的發展
音樂治療學是一門新興的,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邊緣交叉學科,是音樂的作用在傳統的藝術欣賞和審美領域之外的應用和發展。音樂在醫學和心理治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和令人振奮的臨床治療效果證明了人類的一個古老的信念:音樂是具有驅病健身的作用,對于人類的生存本身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已經看到,在人類的早期活動和現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中,音樂活動在他們的生活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時音樂的審美意義還是十分有限的,而更多的是對人類的生存具有實際的功能。我們不能設想,人們在連基本的溫飽和安全需要都沒有得到的情況下,會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與自己生存無關的娛樂和審美活動中去。部落中的巫師實際上兼有掌管音樂活動和醫生的職責,在古希臘傳說中,阿波羅神也同樣是掌管音樂和醫療的神,這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事實:在古代,人們頭腦中的音樂和治病本來就是一回事。隨著音樂的高度專業化發展和人類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人們已經逐漸地忘記和拋棄了音樂的本來作用和功能。一直到現代,音樂對人類生存本身的重要意義才又逐步地為人們所認識到。中國的音樂治療的出現是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而對于中國的音樂治療的誕生起到催化作用的事件當屬1980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華裔音樂治療教授劉邦瑞在中央音樂學院進行的關于音樂治療學的講學。這是第一次對音樂治療進行系統科學的介紹。他的講學激起了音樂家和醫生對音樂治療很大的興趣。1984年,北京大學的張伯源等人發表了《音樂的身心反應研究》的實驗報告,報告了被試在聆聽歡快的音樂和安靜抒情的音樂時的不同生理反應。這是中國第一次發表的音樂治療科學研究報告。高天(1986)的《音樂對于疼痛的緩解作用研究》隨后發表。之后,陸續有多篇有關音樂治療的臨床探索的報告出現。第一本有關音樂治療的專著應是1987年由高天等翻譯的著名音樂治療學家朱麗葉·阿爾文(J. Alvin)的《音樂治療學》。普凱元的專著《音樂治療》(1994),何化君、盧廷柱的專著《音樂療法》(1995)也相繼出版。
2 音樂治療在臨床治療的實際應用
首先應提到的是198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療養院。該院在中國率先嘗試對患者使用音樂治療。在后來不久的時間里,全國很多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始設立音樂治療室。1985年北京回龍觀醫院與中國音樂學院的張鴻爵合作,嘗試用主動參與的方法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雖然方法還不夠成熟,但突破了簡單地讓患者聆聽音樂的方式,對促進中國音樂治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此之后,200多家醫院陸續建立了音樂治療室,為數眾多的醫務工作者和部分音樂工作者熱心地投入對音樂治療的探索之中。1989年,中國音樂治療學會成立,并每2~3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的音樂治療學術會議。遺憾的是,從1984年以來,雖然眾多的醫院開展了對音樂治療的嘗試,但是絕大部分醫院都是采用簡單的為患者播放音樂的形式。這種方法實際上是盲目地給患者使用音樂,以為音樂具有像藥物一樣的作用,只要搞出來一些所謂“音樂處方”,然后對癥播放音樂就可以了。事實上,這樣簡單地使用音樂是不可能起到治療的作用的,其結果只能導致人們對音樂治療的失望。所以,中國音樂治療的發展在近十年的時間內并不盡如人意,甚至呈現衰落的傾向,包括長沙馬王堆療養院在內的很多醫院先后關閉了音樂治療室。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大陸地區的音樂治療開始起步的6年之后的1990年,我國臺灣的首位音樂治療師張初穗從美國回臺灣,在臺北新愛兒童發展中心任音樂治療師,首次把音樂治療帶進臺灣。此后先后有19名獲音樂治療碩士學位的海外留學生回到臺灣,在一些醫院、老年福利機構和兒童特殊教育機構中工作。這些人大部分都具有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注冊音樂治療師的資格。1996年,臺灣的“應用音樂推廣會”(相當于音樂治療協會)成立。該學會以這十幾名學成歸國的留學生為骨千,不斷舉辦各種講習班,致力于在臺灣推廣音樂治療的事業,取得相當的成績。盡管臺灣距離建立音樂治療學科和職業的目標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對比海峽兩岸的音樂治療的發展水平,雖然較大陸起步晚,發展的模式也與大陸不同,音樂治療的規模小,但專業水準相對較高,發展速度和專業水平顯然都超過了大陸。
根據美國發展的經驗來看,音樂治療通常是先由醫務人員開始探索,但是由于醫務人員較為缺乏音樂的知識和技能,始終不能擺脫簡單聆聽的模式,從而無法真正地使音樂治療發展和成熟起來。由一音樂專業人士的介入,使得音樂治療的方法從簡單的聆聽發展到后來復雜的聆聽技術以及各種能動參與和即興演奏等復雜的方法技術,才使音樂治療得到發展和成熟。而音樂治療作為一個學科,經過6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和獨立的理論和體系,其中包括十多種流派,一百種方法技術,因此必須依賴一大批經過系統訓練的音樂治療師才能建立,而不是簡單地播放音樂,也不是簡單地“音樂十醫學”或“音樂十心理學”。縱觀中國音樂治療20年來的發展。問題主要在弓;缺少專業音樂人員的參與,而發展的關鍵又在于——專業音樂治療帥的培養和教育。因此,進行專業的音樂治療師的培訓和教育,建立專業的音樂治療師隊伍,是中國音樂治療發展的關鍵。實際上臺灣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雖然已經有十幾名在國外經過系統嚴格的訓練的合格音樂治療師分散在不同的醫療機構工作,但日前尚沒有 一所大學建立音樂治療專業來培養白己的音樂治療,這也成為音樂治療事業在臺灣真正地獲得較大發展的瓶頸。
我國最早的音樂治療教育項目是1989年在中國音樂學院成億的音樂治療大專班。但是由于專業知識和師資準備不足,在招收兩屆學生后停辦。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成立音樂治療研究中心,并于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洽療學專業的教學標準和培養目標嚴格按照國際高標準進行設置,按照美國音樂治療協會的要求標準開設課程,力圖培養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合格音樂治療師。中國的音樂治療開始與國際接軌,逐步地培養出經過嚴格訓練的合格音樂治療師,我國的音樂治療的職業也初見端倪。隨著我國醫療衛生的理念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人文關懷的理念不斷轉化,很多醫療領域越來越多地對患者的精神心理需要的重視。音樂治療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從40年代起在歐美國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從1997年后,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中國,從1989年起就有了全國性的音樂治療學會組織——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可以預見中國的音樂治療也將會有一個巨大的發展,音樂治療師作為一個新興的職業不久的將來也會有一個巨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高天.音樂治療導論.中國心理學會推薦圖書,世界圖書出版.
作為一名教師,我能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師德,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做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時時處處為人師表;作為一名黨員,在思想政治上,時刻能以一個優秀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關心集體,以校為家。并踐行自己在爭先創優活動中的承諾。
二、教育教學
本學期,我擔任三至六年級的音樂課教學任務。教學中不斷領悟新課程標準,以新思路、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工作,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常規課。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我利用學科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獨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才華,給予他們充分的表現欲。課堂上嚴格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讓音樂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讓每個學生都愛好音樂,喜歡音樂。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實施課前五分鐘音樂欣賞,讓優美的音樂平撫學生躁動的心。以達到維持課堂紀律的目的。另外,為了讓學生聽好歌、唱好歌,我特意建立一個公共郵箱,把一些優秀的歌曲放進去,同時把用戶名及密碼都告訴他們,好讓他們下載聆聽、學唱。
三、業務提高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認識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我還堅持參加校內外各種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xx年8月,我利用假期前往北京參加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這是音樂上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此次參會使我大開眼界,同時也堅定要為音樂教育奮斗終身的信念。xx年9月,在古都開封,我很榮幸地成為“國培計劃——xx年中小學藝術骨干教師培訓”工程的一名旁聽學員,接受了諸如:萬麗君、周蔭昌、賴元奎、賴達富、孟大鵬、李存及陳家海等各級各類專家的指導、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了解了合唱訓練的技巧,掌握了指揮揮拍的動作要領。所以我才能在短時期內一邊備戰省優質課比賽,一邊組隊參加區首屆合唱節的比賽,并取得了區一等獎的好成績。此外,我認為光有理論是不行的,還要化理論為實踐,所以我在大量聽課的同時堅持多上課,上公開課、上觀摩課。只有這樣才能發現自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才能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正因如此,我一直活躍在省市區優質課比賽的舞臺上。
四、成績收獲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校領導的關心支持、同事的幫助及本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一點成績。
一、公開課
1、、xx、3執教的《走四方》獲市音樂優質課一等獎。
2、xx、10執教的《走四方》獲省中小學音樂優質課第7名。
二、教學設計及課件
3、xx、8教學設計《銀杯》獲省級一等獎。
4、xx、8課件《草原放牧》獲省級一等獎。
三、論文、成果
5、xx、9論文《音樂療法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獲省級三等獎。
6、xx、9教學成果《淺談“課前五分鐘音樂欣賞”》獲市二等獎。
四、輔導
生活在倫敦的杰姬?欣德利也非常相信莫扎特的音樂,認為自己6歲的兒子勞倫斯從中獲益良多。欣德利說,勞倫斯從小就發育遲緩,并有多動癥和語言障礙:當別人和他說話時,勞倫斯要一聲不吭地想上半小時才會作出回答。用莫扎特的音樂進行了幾個療程的治療后,欣德利說:“他現在很喜歡說話,對別人的問題也能立即作出回答。他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步。”而美國著名臨床神經科學家丹尼爾?阿門所著的《大腦處方》一書中也提到,一項研究發現,聆聽莫扎特的音樂對治療兒童多動癥有幫助。聽莫扎特音樂的那組兒童的“西他”腦電波(多動癥患者的這種腦電波往往過多)明顯減少,同時變得更為專注,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大為提高,社交技巧也有較大改善。
一位芝加哥神經外科醫生曾做過研究,發現莫扎特的某些樂章能夠減輕某些癲癇病患者的發病程度并減緩發病頻率。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者還發現,某些老年癡呆癥患者在聽莫扎特的音樂10分鐘后,在智力測試中會有更好的表現。
不過,不少莫扎特音樂的神奇效果都是傳聞軼事性質的。據傳,法國著名的演員杰拉德?德帕迪約曾說,莫扎特的音樂幫助他克服了童年時的口吃。甚至有人認為莫扎特的音樂對種植葡萄也有神奇效果。意大利托斯卡納的一名葡萄園主卡羅?卡格納茲在過去5年里都給自己的葡萄播放莫扎特的音樂。年輕時,卡格納茲還曾背著手風琴在葡萄成熟季節里給葡萄演奏“莫扎特”。他說:“晝夜不停地播放莫扎特音樂產生了戲劇性的效果,葡萄成熟得更快,而且還能驅走寄生蟲和鳥類。”
目前為止流傳最廣、也最受爭議的是所謂的“莫扎特效應”――認為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使孩子變得更聰明。支持這個觀點的科學依據首先來自于1993年的《自然》雜志,其中有篇文章寫到,給大學生們播放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后,他們的空間推理能力有很大提高。比如,與聽放松指令和不聽音樂時相比,聽此音樂的大學生智商(IQ)得分提高了8―9分。這種現象就是后來被廣泛傳播的“莫扎特效應”。
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副教授弗蘭斯?勞舍爾本身也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此后,她用老鼠做過類似的試驗:為還在子宮中的小老鼠播放同一首曲子,并讓它們在出生后兩個月內繼續聽這首曲子,然后將這些老鼠放置在迷宮中。結果,聽過“莫扎特”的小老鼠找到出口的速度比其他沒聽過莫扎特曲子的老鼠都要快。
從此,勞舍爾的研究在學術界引發了一場風暴,不少學者對她的發現進行了修正或者抨擊。但無論如何,勞舍爾的研究畢竟導致了一場流行心理學熱潮。現在莫扎特曲子已成了最受歡迎的胎教音樂。“莫扎特效應”也引起了一些有關政府官員的極大關注。1998年,美國佐治亞州政府開始向每位新生兒免費發放古典音樂CD,科羅拉多州和佛羅里達州等地也有類似的計劃。
不過,勞舍爾現在開始修正自己最初的結論,她認為,聽“莫扎特”對大腦帶來的好處可能只不過與做某種令人亨受的事情時所得到的一般性反應相當。她對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曲解感到憤怒,她說:“從來沒有人說過聽‘莫扎特’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她解釋說,她的研究只表明試驗對象的空間推理能力得到暫時和有限的提高,而不是在智商上有根本提升。